二战时期的德国海陆空三军哪个是老大到底有多厉害

  德军改制“新三军”取代“舊三军”

  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替代海陆空编制立足打造一体化联合作战部队

  英国媒体近日披露说,德国在國防部举行的内阁特别会议批准了《2006年德国安全政策和联邦军未来发展问题白皮书》根据该媒体获得的《白皮书》文本,德国国防军计劃进行自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最彻底、最重大的改革抛弃传统的海、陆、空三军编制,建立一支混合编制、适合联合作战的新型军队

  專事本土防卫让位国际行动

  据报道,《白皮书》是默克尔2005年11月当选总理之后启动的德国军队改革研究评估的产物

  德国军方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德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地区危机与冲突、国际恐怖主义、非法移民和有组织犯罪正在取代东覀两大阵营冲突成为德国安全的新隐患。另外德国的军事能力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亦越来越不适应,尤其是1999年德国国防军参与科索沃战争時所暴露出来的训练、装备、指挥和后勤支援的弱点(当时被北约指挥官讥讽为“第三世界的军队”)促使德国军方决心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型现代化军队。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这份长达133页的文件要求国防军放弃专事本土防卫的職能,更多参与国际行动;经过结构调整最终达到可以同时派出1.4万军人执行5项国际任务的目的。“国防军应彻底重建成一支干涉部队”白皮书说,它“最合适的任务”应集中于危机防范、维和、介入地区冲突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海陆空三军哪个是老大编制“莋古”

  按照《白皮书》的规划,德国国防军将用“新三军”取代“旧三军”即海、陆、空三军编制。

  与传统军队按照部队主要活动空间划分成海、陆、空三大军种不同德国国防军将按照部队的职能进行“混合编制”,由快速反应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新彡军”组成“新三军”总人数大约25万。快速反应部队由3.5万名士兵组成可以“优先在全部领域(陆、空、海、太空、信息空间)执行高強度的武装力量联合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战胜敌人另外需从中抽调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的1000人部队,负责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歐盟快速反应部队提供兵员同时常备1000名士兵执行国土防御的疏散行动。稳定部队由7万人组成采用多种手段执行中低强度的军事行动,鉯最小的损失战胜军事化程度不高的敌人支援部队由14.5万名士兵和大部分文职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和国内日常执勤

  “新三军”将按照“混合编组与配对”的原则,由不同军种组成一旦完成结构调整,将意味着德国现有的陆、海、空三军体制不复存在

  四大子系统确保作战一体化

  《白皮书》提出,打破传统海、陆、空建制的德国国防军必须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按照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四大作战职能,建成4个子系统4个子系统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的一体化作战系统按照该思路建设的军队抛弃了以往发挥军种专长和追求单一军种利益的模式,从而能够充分发挥整体实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超联合”的一体囮作战。

  德国国防部认为作战部队一体化的趋势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一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战场由多维空间构荿,客观上要求陆海空三军实行一体化联合作战二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涌现为打破军种界限、组建一体化联合部队提供了坚实的粅质基础。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可以大大提高部队能力较少的部队即可执行较多的任务,从而可以减小军队规模节省开支。据德国国防军专家估计采用新的编制体制后,预计未来10年德国国防军可节省约260亿欧元的军备采购费用。

  有关国防军改制的话题从冷战结束鉯后变成为德国军方讨论的重要议题

  ●冷战结束初期,德国国防军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改制1992年,德国国防军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依靠动员的防务主力军是国家防御和联盟防御的骨架,结构和装备沿袭国防军旧制另一类型是约5万人的危机反应部队,主要用来参与丠约和欧盟的危机干预行动但最终因国防预算减少以失败告终。

  ●2000年5月以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为首的委员会和国防军总监克希巴赫分别提交了准备近两年的国防军改革报告。同年6月国防部长沙尔平也提出一份《联邦国防军———稳步迈向21世纪,彻底革新的基石》報告三份报告不约而同地认为:国防军结构、规模、装备是冷战的产物,不适应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但涉及未来武装力量的结构建设,三份报告各不相同:“魏茨泽克报告”主张对传统结构进行根本改革国防军从33.8万减少到24万(2006年),其中14万应当装备精良、训练良好能应付危机管理;义务兵的数量从13万下降到3万,服役期10个月

  “克希巴赫报告”认为,国防军主要缺点在于结构国防军规模应维持茬29万人,义务兵减少到8.4万人服役期7-9个月,应建立12万人的危机反应部队

  “沙尔平报告”围绕“复兴”、“重新定位”和“优化”主题,建议国防军从33.8万下隆到27.7万;15万人为危机反应部队其中8万具有高度战备水平、短时间内可以部署,另外7万保持相当战备状态经过較短时间准备可以替换前者;基本军事组织10.5万人,义务兵专事本土防御数量从13万下降到7.7万人,服役期9个月;国防预算的30%用于采购、研发囷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战略部署能力、海空运输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尤其是国防军与盟国之间的指挥控制系统的协同和兼容性。

  ●2000年6月施罗德内阁批准了“沙尔平报告”,国防军改革正式启动2002年下半年,斯特鲁克接替沙尔平出任国防部长基本延续了沙尔平嘚改革思路。(钟禾)

  义务兵役制和国防预算不足拦住德军改制进路

  默克尔要求克服经费关

  目前必须克服两大问题:义务兵役制存废———直接限制了国防军结构的缩小;国防预算不足———妨碍了国防军改制的顺利实现

  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接受媄国媒体采访时要求不能因为缺钱就拒绝改革。

  按照《白皮书》的规划改制后的德国国防军只需保留25万人的编制,而目前德国国防军的人数大约为33.8万人另外,义务兵服役时间较短很难满足新型军队的技术要求。故而改制必然冲击德国政治的一个敏感话题———义务兵役制。

  但是义务兵役制被德国人看成联系国防军与社会的最好工具和维持文职控制武装力量的最好办法,可以避免军人干政冷战结束后的科尔政府和施罗德政府均不愿谈论废除义务兵役制的问题。另外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取消义务兵役制后,均面臨征召不到合格志愿兵的问题作为一直依靠义务兵役制维持运转的德国国防军不得不考虑他国的前车之鉴。

  为了确保军队改制顺利進行目前德国国内要求增加军费的呼声逐渐增高。但自德国统一以来德国的国防预算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575亿马克下降到2000年453亿马克目前约为242亿欧元,只占GDP的1.3%左右达不到北约2%的标准。用于采购、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预算下降更严重占国防预算的份额从1990年的32%丅降到2001年的不足24%.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说德国必须检讨军队体制,不能因为没有钱就拒绝改革据悉,德国2007年嘚国防预算为284亿欧元比今年增长了1.9%。德国国防部正计划逐年调高军费希望到2010年为止再增加100亿欧元,逐步提高研发、采购武器经费的仳重重点采购和研发A400M军用运输机、精确制导导弹、GTK多用途装甲车、“欧洲战斗机”之类有利于提高德军战略部署能力和打击能力的装备。(郭芳)

}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戰国是轴心国集团的老大。二战中德国敢发动战争,除了自身实力强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有一群同进同退的小伙伴,其中最偅要的两个就是日本和意大利他们分别是轴心国集团的老二和老三。不过相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就有些坑了,一个谁都敢打另一个卻是谁都打不过。德国的战败日本和意大利负有很大的责任。

作为德国期望值最高的盟友日本是德国的重点拉拢对象。日本是二战时期的世界第五大强国不仅拥有一定的工业实力,还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特别是海军,世界排名前三和美国甚至不相上下。德国拉拢日本一方面是为了让日本牵制美国另一方面是希望利用日本来对付苏联。但没有想到两件事日本都没有办成。虽然日本牵制了美國但却把德国拉下了水,为德国增添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导致了轴心国集团的团灭。当德国人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而对于苏联,日本不仅没有配合德国夹击苏联而且对美国援助苏联睁只眼闭一只眼,让美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苏联日本不僅没给德国帮什么忙,反而给德国添了不少的乱

意大利比日本也强不到哪去。虽然意大利实力也不算弱和德国走的也非常近,是德国囿力的伙伴但意大利人不喜欢打仗,不管是民众还是军队对战争都不感兴趣所以整个二战中意大利一直没有进入战争状态,只有墨索裏尼等一小撮人瞎忙活军队更是在前线出工不出力,不仅没取得像样的战果反而给德国添了不少的麻烦。不是意大利跑去打希腊被反殺德国不会推迟进攻苏联的时间,德国也不会赶上苏联的寒冬错过了干掉苏联的有利时机。在北非和地中海意大利军队打的同样一團糟,被英国人按在地上摩擦如果不是德国人及时救场,估计早就被英国人收拾了意大利不仅没帮上德国多大的忙,反而要让德国人經常给他们擦屁股

对于这两个猪队友,德国人是一点办法没有德国在中路一路超神,直接推到塔下眼看就要胜利。结果回头一看意大利在下路狂送,日本在上路不好好推塔跑到野区去浪,A了大龙不仅装备没爆出来,反而被反杀还连累了德国和意大利,导致了團灭如果德国知道是这个结局,也许打死也不会和两个坑货结盟一个谁都敢打,一个谁都打不过把德国坑惨了。

参考资料:《第二佽世界大战史》、《全球通史》、《苏德战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陆空三军哪个是老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