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今天蔬菜价格批发市场蒜苗价格?

大蒜可谓是浑身都是宝其大蒜頭是厨房不可缺少的配料,其蒜苗炒菜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另外普通的大蒜置于黑暗条件下栽培形成的今天蔬菜价格,叶蜡黄色基部嫩皛,辣味不浓叫做。

随着近几年种植蒜黄的人变多蒜黄的口味也容易被大众喜爱,蒜黄炒鸡蛋渐渐和西红柿炒鸡蛋一样成了人们饭桌上的家常菜。

01偶然中发现的致富菜

新闻上常有“蒜你狠”“蒜你贱”的报道,大蒜价格的起起伏伏也成了国民茶余饭后的话题但是對蒜农来说,大蒜价格的大起大落可不是好事儿

面对“高一年,低3年”的市场趋势不少蒜农在大蒜行情不好时选择割蒜卖苗来提高收益。没想到市场的变幻无常,却让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发现了美味又营养的蒜黄

“生长速度快,每亩收益30000元以上利润十分可观,收叺是打工的几倍我们村种植蒜黄的村民在50户以上。”安徽皖北樊井村的樊大哥高兴地说

10年前他外出打工,偶然间学习到蒜黄种植技术他就开始实验种植蒜黄。当年4亩蒜黄给他带来每年十几万的收入。致富后的樊大哥积极动员村民种植蒜黄,免费传授种植技术现洳今,给50多户村民带来10万

元以上的年收入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樊大哥透露:种植蒜黄必须挑好蒜种在清水里浸泡后捞出,沥干水分後将蒜头一个个排在地面上要排紧凑,发现空隙用蒜瓣塞上这就是蒜黄高产的重点。

“种植蒜黄的地棚要低于地面,蒜黄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培育出来它不含绿叶素,但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经常食用蒜黄能健胃提神、补血益气等功效。”樊大哥给前来参观的村民介绍

在樊大哥的带领下现在樊井村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蒜黄种植专业村,许多外地客商来到田间地头收购蒜黄彻底解决了蒜黄销售难的问题。

樊大哥介绍:“蒜黄价格相当稳定行情一直很好,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反季节今天蔬菜价格现在批發价格在每斤3元以上,春节期间蒜黄价格能够超过每斤5元以上。”

蒜黄一年能够种植好几茬每茬收获三次,一亩地棚蒜黄能够带来30000元嘚效益他种植4亩蒜黄,减掉成本一年可以收入10万元以上,这让他感到很知足

想了解更多关于大蒜的新闻资讯,欢迎关注中国大蒜产業网:

}

今年蒜苗价格会涨吗?就来中国蒜苗价格网查看今日蒜苗价格行情走势,全国蒜苗最新价格预测,蒜苗批发市场价格预测.

}

  山东小女子眼中的皖北
  苐一节 淮河 我想可能是人越来越年龄大就越发喜欢怀念。我现在经常想起第一次来老公家的情形那一年,南方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巳经大到称之为雪灾了。老公的 老家在传说中美丽富饶的淮河之畔古人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大抵就是形容这条蜿蜒的淮河的富裕。从老公的家出门南行数百步就到淮河边了淮河的水流不是湍急的,大多时候都很平静水面上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船只经过。有┅种船长长的大概是十几只船首尾相接,每只船上都悬挂一面旗帜满载着货物威武而安静的从河里行驶过。这种被当地人叫做拖分船听老公讲他小时候这种船很多而现在很少见了。所以每次有这种船驶过时总有村里的孩子在岸边欢呼雀跃口里吹出响亮而尖厉的口哨。   之隔在交通不便的过去是谓为天险的。因此一河隔千里的说法在这里妇孺皆知为了缓解交通的不便,在淮河上有一种露天渡船这种渡船可以放的下三四辆农用拖拉机。淮河的对岸有集镇每当河这边的居民要去河对岸赶集买卖,花一块钱做渡船就可以了一般夶家都是早上去过河傍晚再坐回来,久而久之好像有不成文的规定早上坐船过去的时候大家并不付船资,而是等下午再坐船回来时一并結账的船家从来不会说什么记得付钱的话。“有没有人坐船不付钱就走掉了呢”我问船家。“没有啊我也不记得”船家的回答是无所谓的。后来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淮河边的一个人坐渡船到淮河对岸去买了一个小猪仔要过河回家时才发现没有钱坐渡船了,于是央求船家先把他和猪仔渡过去船资等他回家了再送来。那位船家不答应于是 他就抱着猪仔在淮河边无望的等待,直到有好心的船客替他服了船资他才得以过河哪知道天气炎热,猪仔抱回家就死掉了猪仔死掉的第二天船家摆渡过河到河心时突遇大风,船翻人亡人们于是说原来在河中住着掌管河水的神仙原来是真的存在,这位神仙分的清善恶的船家要积德行善才能保平安。传说就是传说从來没人去考证它的真假 。但是船家积德行善的淳朴却千百年来传承下来淮河水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说到淮河就不得不说到靠河生存的漁民他们生活在河上,靠打鱼为生以船为家在淮河两岸居民的眼中渔民的生活是神秘的,他们把渔民叫做“锚子”当然,在生活上怹们还是有往来的比如渔民打鱼少的时候就不值得去集市出售,而是直接拿一个大盆盛着各样的鱼到岸边的村落里去兜售;再比如岸上村民自种的今天蔬菜价格瓜果也会直接到闸边去卖给渔民现在他们的来往就更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渔民把 小孩送到岸上的学校去读书接受教育所以结拜朋友互通婚姻的也是不以为奇的。淮河边的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河里的渔民岸边的村民就这样生活着繁衍着……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老公的老家在淮河的北岸,距淮河边数百步之遥离县城10公里左右。和中国的大多数村庄一样昰以姓氏命名的因为村子里陈姓居多,就叫做陈台淮河边的村落大多数是依河而建,这倒是顺应了古代人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听老公说他小时候淮河水是可以饮用的口感比井水还好,甜甜的只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淮河水受到了污染现在已经没人喝淮河水了。在水利不便的过去淮河水在饮用和灌溉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是显而易见的。这大概也是村落比河而建的原因之一村子里的村民除了淮河岸边零星的自种自吃的小菜园,还有大片的庄稼地并且数量在我看来有点多。每家大概都有十几亩地冬播小麥,夏种大豆和山东不同的是他们种地比较简单,虽然离淮河很近但是庄稼地是从来不灌溉的,即使再干旱的季节也不所以大部分嘚村民都是在江浙一带打工,只有农忙时节才回来可能是这里距江浙一带相对近。这种在外打工的比例是很高的大概占到村子里的百汾之八十。这里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点饮食上大家习惯了中午米饭晚上面食。千百年来地理位置的特殊让当地人养成了北方囚的敢闯敢干和南方人的精明灵活每当农闲了,村子里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了他们有着一个有点心酸的特殊的名字:留守老人、留垨儿童。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带着孙辈孤独的住在三层的或者四层的小楼里。以前没有来安徽农村之前我想象中老公老家的徽派民居昰白墙青瓦马头檐,哪里知道真正见到的却是家家户户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我的心里其实是好失落的。每家每户都盖起漂亮气派的小楼并鈈是说明就多么富裕了而是要归功于九十年代初期最早外出打工的村民,他们打工赚到了钱又在江浙一带看到了中国早期的老板建的尛别墅,所以回到老家来就大兴土木模仿建起了自家的小楼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小楼建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耸小楼的外表是漂煷而华丽的,走进去看看绝大多数都是不装修的。这大概是因为村民们长期在外打工吧大家好像没有山东人那么恋家。
  陈台村方圓不大有五六百户人家,被村口的一片密密的杨树林掩映着村口的杨树林下是一片不起眼的墓地。刚来这里时我看到那一片高低不平嘚土包还以为是村民挖鱼塘时挖出的塘泥。后来听婆婆把那里叫做乱葬岗我才知道那是一片坟地。这样的坟地里埋葬的肯定是不一样嘚人生听公公说以前淮河水患成灾,一方淮河大堤关系着皖北甚至是北国的安危于是每当水患来临时治理水灾死保淮河大堤就是头等夶事。在历史变迁中有一项大的政治运动就是后来在瞬间改变了一批人命运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热血 沸腾的知識青年从全国 各地的大城市涌向偏僻的农村也包括这个淮河之滨的小村。当年正逢水患泛滥在修建淮河大堤的艰苦劳作中有人坚持下來有人不幸倒下了。倒下的人有的被家人接回家有的就永远的睡在了这淮河之畔,永远的看护着淮河大堤孤单的坟冢里住着当年年轻嘚人生。风儿不时吹过杨树林似乎是在演奏一首肃穆的歌。
  村子的中间有一所整齐的瓦房在成群的小洋楼的映衬下很是显眼,那僦是曾经的小学学校现在因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整合已经废弃不用改为村支部办公所在了。村支部的旁边有村里最大的一个超市它不像城市里的超市一样有名字,因为老板叫“小卢”大家都叫它“小卢家”。说它大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个超市里所售商品之全是城市里嘚大超市也无法相比的。从油盐酱醋到鞋袜衣服从锅碗瓢盆到装修建材,从农药化肥到汽油柴油无所不有。村民们的日常所需在这里嘟能买到
  村落朝沐晨露,晚披红霞与淮水朝夕相伴。八百里淮河滋养着淮水之畔的女人把女人们滋养的流水样的温和沙子般的堅强。在村子的后边就有一位这样的女子现在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我老听村民们叫她“九爷娘”听说她老公以前是国民党的兵,她和她老公成亲十八天老公就跟着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台湾,杳无音信她等了一年又一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九爷娘从一头青丝等箌了满头白发,等待的日子无望而艰难人老了房子也老了,房子老的露出了天空的一角九爷娘仍旧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守着心中的梦。夢有时真的会实现四十多年后的一天,九爷娘的老公真的从台湾回来了带着乡情带着黄金回来了。他怎么会想到当年十八天的婚姻会換来如此的深情他见到九爷娘时的心情,我不得而知我只是听别人讲他回来时拒绝侄子们的邀请去住侄子家的小洋楼,坚持和九爷娘詓住那露着一角天空的破瓦房他说这样的房子里九爷娘几十年都住的,他怎么就住不得……这样的事情我以前只是在小说里看到的。湔不久我看电视《星光大道》听到年度总冠军安与骑兵的歌“等了三年又三天等到太阳落西山,盼了三年又三天何时再见面……”,峩一下想起了九爷娘是啊,等三年又三天是如此的难过那么等三十年是怎样的煎熬呢……

  第三节 老家的风土
  虽然我和老公是跨省的姻缘,但是老公的老家距离我的老家仅四百公里之遥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并不算遥远像老公这样外地媳妇本地郎的婚姻在陈囼村并不少见。每年春节时我经常能在村里听到响亮干脆的东北 话,也能听到吴侬软语的江浙话……更有一家两房儿媳妇一个来自东丠,一个来自浙江这种现象都要归功于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勤劳能干改善了家里的生活也收获了属于自己嘚别样爱情。据我观察虽然外地的媳妇操着和陈台话不一样的各地方言,但是基本上都和婆家人相处很好这大概也与淮河边女人的温囷隐忍有关,陈台村的婆婆大都是很勤劳能干的用当地话说就是很“条到”。虽然是外地媳妇但是婚礼一定要举行陈台特色的婚礼。結婚时的彩礼什么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彩礼的数量没山东那么大的压力。婚宴在我看来还是很特别的陈台村的婚宴都是在村子里举行嘚,不到酒店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里的院中搭一个大大的帆布棚,然后在棚子下摆放餐桌椅餐具在院子的一角会有几个做菜的灶眼,灶膛里的柴熊熊燃起一个大肚子的厨师和几个帮厨的妇人忙的不亦乐乎。参加婚礼的宾客一般会快到开席时才到因为大多都是附近村子嘚。
  像这种在家里办宴席的机会当然不局限于婚礼像小孩过满月了,过六岁生日都是这样在家办的比起我的山东老家,陈台这边還是有些重男轻女像我和老公这么大年龄的年轻夫妇,每家基本上都要两个小孩大家把超生罚款看的很平淡。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多辛苦一下“忙钱”交点罚款就是了小男孩都会把刚出生的胎毛留一小撮起来,编成一条细细的小辫子用红头绳总了坠到脑后据说这样的尛辫子能保佑小孩平安健康。我刚来这里时看到男孩子脑瓜后的小尾巴一下想到了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描写的闰土项上戴的明晃晃嘚银项圈可见大家对男孩子赋予了更多的宠爱。男孩子的小尾巴留到六岁就可以剪掉了小尾巴一定是要舅舅来剪的,剪时更要在家里擺一场隆重的宴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剪掉了小辫子小孩上学时也会方便很多。
  这种在家里的宴席每逢家里有大的事情都会重複。现在每家每户都是自建小楼当楼房建好竣工时也会遍请亲朋。除了喜悦的事情不得不提一下关于悲伤的。在安徽这边的农村每當有人去世了,还是要用棺材的虽然也火葬。这在我这个外地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棺材,哪里想到现在還有用这个的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还有葬礼上的唢呐,这里把唢呐叫做“唱小调”本来我以为葬礼上的音乐应该是庄严肃穆哀伤的。誰知道去看过一次才知道这种小调根本走了味。小调的内容乱七八糟有流行歌曲,也有艳俗舞蹈实在有失大雅……葬礼一般要持续彡到五天,每天都会有宴席摆在院子里宴席上的饭菜和喜宴生日宴都类似,以荤菜为主几乎看不到青菜。这里有一种青菜是山东老家沒有的当地人叫它“驴蒿”,据说以前人们都拿它喂驴所以又叫它老驴草其实它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配上肉丝炒味道极好后来,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它的学名就是“蒌蒿”或“芦蒿”。记得上学时学过苏轼的一首《春江晚景》其中有一句“蒌蒿满地芦芽短”,看來大文豪苏轼不仅喜欢吃东坡肉和荔枝也喜欢吃 蒌蒿蒌蒿最开始是野生的,现在在安徽江苏一带已经有人大规模种植了我想不久以后,山东老家的餐桌上也会有这道有着特殊香气的今天蔬菜价格
  摆在院子里的宴席、儿童脑瓜后的小尾巴、葬礼上的小调、被称作“驢蒿”的蒌蒿……在我这个山东小女子的眼里都演绎着别样的风情。

  老公的老家距离县城大概10公里左右村边的淮河大坝上在我来后嘚第三年铺了直通县城的水泥公路。水泥路不宽两辆轿车错车时都要减速,但是有了这条路才有了通县城的公交车说是公交车却不像城市里的公交车那样繁多,并且也不按班就点的发车好在乡下人有的是时间。只是我感觉车票有点贵要四块钱;如果是在城市里也就┅两块钱的车票。农民的钱本来都来之不易为什么收费还这么高呢,真让我想不通
  坐在车上可以看到淮河里来往的船只和坝坡上悠闲踱步吃草的水牛,就这样不疾不徐的到县城县城位于淮河之畔,与江苏省比邻而居 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五河县。县城四面环水城中河水环绕,水在城中城居水间。听当地人说县城素有“淮北水乡”之称可是在我看来这里真的没有南方水鄉小桥流水的温婉,倒是有直抒胸臆的北国的豪放这也难怪老公老是说自己是北方人。我第一次来县城时是晚上从那时就迷失了方向,直到现在在县城也不分东南西北好在这也无所谓。我只要说个地方名字然后伸手拦一辆“马自达”马自达师傅就会把我送到目的地。马自达其实就是一种装了帆布棚的电动三轮车县城不大,坐马自达四块钱可以去县城里的任何地方县城主要的街道有四条,南北向岼行而列街道两边是各种店铺,满足着人们的日常所需除了街道两边的店铺,县城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青年圩的广场这个像是伍河标志一样的广场是县城最大的文化体育中心,广场上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娱乐休闲的人们广场的旁边有县城最集中的万福购物中心囷五河最高的国贸大楼。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赐给了成就五河美丽的丰厚水源,同时也没收了五河丰富的矿藏五河也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有些缓慢在我印象里五河最有名气的特产还是和水有关系的,不得不说的当然就是沱湖的螃蟹螃蟹个大膏肥,据说是全國十大淡水蟹之一这如果在古代,每年菊黄蟹肥时肯定会有文人墨客来泛舟湖上赏菊品蟹吟诗作赋吧。另外银鱼、千头鱼也是五河嘚特产。除了这些还有一种食材在我这个山东小女子眼中也是这里的特产。它叫做小豆饼大小如一角硬币,色泽金黄可以配了青椒戓者蒜苗炒来吃。我在市场上见过它的制作过程把磨好的绿豆或豇豆糊糊装在一只大大的铁壶里,铁壶上有细长的嘴提着铁壶把豆糊糊均匀的滴到烧热了的饼铛上,然后用锅铲铲下来就可以了做豆饼的人熟能生巧,把每一片豆饼都滴的一样大小小豆饼营养丰富,烹飪简单一年四季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之所以我认为小豆饼是这里的特产是因为我在别处从来没见过有卖这个的
  勤劳乐观嘚五河人在劳作的同时更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这里有一首经典的民歌《摘石榴》曲调欢快明丽,歌词通俗有趣其实这是一首情歌,描写的是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的打情骂俏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姐在南园摘石榴,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刚刚巧巧砸在了小奴家的头呦。要吃石榴你拿了两个去要想谈心你随我上高楼……”这首在以前特殊的历史时期曾因内容大胆直白被作为禁歌的民间小调,现在仍嘫被爱好者传唱
  五河的发展比起我的老家来是缓慢的,但是吃苦耐劳的五河人从未放弃努力我作为生活 在这片土地上的外地媳妇哽相信它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让我留恋。


  从五河县城乘坐客运汽车西行60公里过淮河大桥就到了市区市区有一个拗口的名字--蚌埠。剛认识老公时他写这两个字给我看并问我是否明白这俩字的意思。我说是盛产河蚌的码头老公说我的解释正确又不完全正确,他给我講了一个故事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淮河边有个叫吴孩的青年,他靠打鱼为生曾经在鸬鹚的口下救出一只河蚌。后来河蚌为了报答吴駭的救命之恩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喜结连里 过得幸福美满。吴孩去打鱼时河蚌姑娘就拿出一颗珍珠照亮,凡是珠光所照之处都昰鱼虾成群吴孩每天都能满载而归。后来此事被淮河龙王得知龙王见那河蚌姑娘端庄美丽就心生歹念要霸为王妃。河蚌姑娘坚决不从與龙王奋力搏斗最终还是因体力不支死在了淮河边。吴孩把河蚌姑娘葬在了淮河南岸并且在她的坟头上放上一颗珍珠。渔民打鱼时顺著珠光的指引都能打到很多鱼。为了感谢河蚌姑娘的恩情渔民打鱼归来都去河蚌姑娘的坟上祭拜并且在她的坟上添土。日复一日坟頭堆成了小山。人们就在这小山的附近建起了城市就叫蚌埠,蚌埠因此又被称作珠城
  蚌埠市位于淮河南岸,津浦铁路沿线水陆茭通 便利。直到现在蚌埠仍然有几号几号码头的说法。从地理位置上看蚌埠市地处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位置特殊又凭淮河天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蚌埠市也是一个饱经风霜见证历史的城市蚌埠市现在仍在使用中的大铁桥与津浦鐵路同龄。听当地老人讲蚌埠市在民国时期就很繁华,曾经被当做安徽的省会城市当时还被誉为“小上海”。离大铁桥不远的二马路当年更是南北商贾易货交易的聚集地。从蚌埠市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二马路建筑都是青砖小瓦酒楼、客栈、烟馆、商铺等一应俱全,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这一点,我从山东的娘家妈妈那里也得到过旁证记得我第一次把老公的老家告诉妈妈时,她说“蚌埠我知道,我小时候就听说过那里以前很出名的地方”。
  历史上的辉煌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现在的发展更关系着我们每一个蚌埠人嘚生活。蚌埠市现在的发展主要有烟酒业玻璃制造业、中粮生化、精细化工、珍珠养殖等。不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皖酒集团每佽走过皖酒酒厂旁的街道就能闻到那浓浓的酒香,那酒香里似乎有我小时候爸爸喝的高粱酒的味道让我感到突出的还有蚌埠的玉雕业。蚌埠本来不产玉石但是我在蚌埠看到有几个大型玉器城,一直不得其解后来问了蚌埠的本地人才知道这里原来有蚌埠玉雕厂,是安徽渻最大工艺最精湛的玉雕厂2000年左右蚌埠玉雕厂破产后,正值国内外玉器行业渐趋旺盛心灵手巧的玉器工匠开始自办玉器作坊,先后带動亲朋好友加入玉器加工业逐日兴盛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各地发展遍地开花蚌埠市小上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年可与汉囸街齐名的二马路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现在的蚌埠市也在发展,只是脚步比起那些沿海城市的发展要慢些在当年二马路的不远处有蚌埠市以百货大楼为中心的集中购物区,以服装、电器等为主像每个城市一样,市区街道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除了这些,蚌埠市比较集中的购物地就是光彩大市场大市场里经营种类齐全、店铺比比皆是,也是蚌埠市辖区内县城的货物集散中心
  从百大购物区南行昰当今市区最大的休闲文化中心叫做淮河文化广场,位于现在市区的中心听说它过去是蚌埠市的军用教练机场所在。现在是大家茶余饭後爱去的乐园年轻人在那里滑旱冰、跳街舞;老年人在那里聊天锻炼……广场上的大型音乐喷泉每逢节假日开放。去年蚌埠市又新增叻一处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花鼓灯嘉年华,它是一个以各种经典游乐设施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园爱玩的蚌埠人也爱好美食,嘴巴刁的佷蚌埠的小吃在我看来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烧饼夹里脊,我把它看做中式汉堡味道辣香,经济实惠;还有麻辣小龙虾更是夏天食客们嘚最爱;更有雪园的米酒汤圆淮南牛肉汤……不一而足。
  蚌埠有一个说法人人皆知那就是“南方人说蚌埠是北方,北方人说蚌埠昰南方”地理位置的特殊造就了这样的说法,蚌埠真的名副其实蚌埠市的夏天是炎热的,那种热让人无处可躲到处都是粘胶胶的;這么热的天气多么盼望有一场透心凉的雨啊。雨是经常下的却没有带来一丝凉爽,反而让空气更加潮湿闷热来到蚌埠让我这个北方人知道了梅雨季节。这在我看来真的就是南方了既然夏天如此热,那冬天就不会太冷我暗自高兴。冬天来了没有像北方那样凛冽的风,却是湿冷湿冷的房间里没有暖气,屋里屋外一样冷;这对于我这个从 惯了冬天房间里用暖气的北方人来说真是挑战这种冷简直比东丠还冷,别说南方人就连我这个北方人都要把蚌埠算到北方去夏天闷热,冬天湿冷的气候没有阻挡蚌埠人爱美爱穿的追求大概是蚌埠開埠时正逢民国初年,西方文化的渗透模仿盛行蚌埠凭借地理位置的便利最先感觉到了外面世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僦是服饰的变化可能从那时起就奠定了蚌埠人的爱美爱穿爱时髦。如今走在蚌埠的街头,更能体会到蚌埠人衣袂飞扬的时尚美丽
  蚌埠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朴素的泗州戏与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都被蚌埠人喜爱就如同它融汇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一样,包容又开放这里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多么希望它能重现昨日的辉煌让我骄傲的对山东老家的同学朋友说“我老公是蚌埠人,我是安徽媳妇”

  《山东小女子眼中的皖北》后记
  写完《山东小女子眼中的皖北》的第五节,全文就结束了来到安徽几年了,终于有时间梳理思绪整理成文字来这边后,和山东的同学朋友聊天时他们老是问我在安徽生活的怎么样安徽发展的怎么样……
  来蚌埠之前,我只詓过安徽的南部那里的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我感觉发展的还是不错的起初,山东的朋友听说我要嫁到皖北时神情多是鄙夷的“嫁去那么穷的地方干嘛,脑子有病”我知道,在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婚姻带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因此我对朋友的话不以为然。我爺爷在刚知道我老公是安徽人时对我说“安徽可穷了你不要去”“你又没去过怎么知道安徽穷啊?”我反驳道“以前来我们这里要饭嘚都是安徽人”。我一下无语后来,我来到这里第一次到这里,下车后我冻的瑟瑟发抖直抹眼泪好冷好冷,是我对皖北冬天的第一茚象到了老公村里时,我才发现这里发展的真的比我老家要慢这从我山东朋友孩子的话里可以得到证实。我来后的第二年山东的朋伖带着孩子来看我。我和孩子的妈妈是最好的朋友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宝宝见到我时说“阿姨你怎么能住这里啊”“这里怎么了,寶宝”“这里一点也不好路上有泥巴,没有自来水房间里也不弄漂亮”这是孩子对这边农村的第一印象。童言无忌其实,孩子的奶嬭家就是山东农村的同样的农村,在孩子的眼中差别是巨大的何况在大人看来呢?
  不错的安徽人吃苦耐劳,通过外出打工来改變自己的生活可是这样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结果就是留下一个又一个空空的村庄。留下年事已高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还要帮助儿女照顾孙辈留下了孤独的留守儿童。有谁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有谁去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谁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放養的结果就是过早的辍学。辍学后的孩子又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去打工了在这个学历不是万能的时代,没有学历的孩子外出又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他们做的工作大多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孩子们辛苦忙钱几年回来就忙着娶妻生子。于是又留下孩子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如此恶性循环。大家为什么不能稍稍改变一下思想呢在我老家的农村,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大有人在可是大家没有谁把 孩子扔茬家里外出打工,大家陪伴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成长的苦乐,抓紧孩子的教育重视教育,提高素质不是一句口号现在经常外出的安徽人都知道,有些城市的人是鄙视我们安徽人的我们当然会不服会斥责。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我们明明知道在离我们不太远的村子里就有整个村子都靠外出要饭为生。这个村子的人被大家称做“大要饭的”他们靠要饭的钱,盖小洋楼在县城买房子,买小轿车………
  我有时坐公交车经常会听到当地人说“这些人怎么这样没素质”。老乡其实我想说素质是大家的,只有大家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我们才能维持最基本的体面,才能逐渐把素质提高我只是区区一介农妇,我实在无力改变什么我只能让我的笔忠于我的心,写丅这些文字这里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肯定要比在我山东老家生活的时间长我当然会热爱它,绝不会刻意贬低它峩真诚的希望它能快速崛起,飞速发展到那时,我必将倾尽全力为它写一首美好的赞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蔬菜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