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战机动能破片弹苏联破片燃烧曳光弹是不是有问题

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
原创不易 认可价值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及来自空军之翼
ShVAK 20mm机炮
<font color="#mm ShVAK TP
  由于12.7mm的ShVAK机枪表现不佳,所以研制工作在这个型号完成以后就迅速的转向开发更大口径的型号上去了,时间上大约是在年间。而这个&更大口径&实际上就是把12.7x108mmR的弹壳扩口,装上一枚20mm口径的弹头,同时把弹壳长度截短以保持弹药全长不变。这样一来,新的20mm ShVAK机炮在结构上与之前的12.7mm ShVAK极为相似,而弹药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沿用停产的12.7x108mmR弹的生产线,在设计和转产上都很方便。
  由于结构上大致还是沿用从ShKAS开始的鸟笼式供弹机,所以ShVAK机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与ShKAS非常接近,不再赘述了。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将供弹机的旋转部分从10格改为11格,使机构动作变得更加平滑。另外导气管也从枪管上方移到了枪管下方,整体结构变得比ShKAS更加紧凑。还有一点,就是ShVAK机炮的零部件采用和UB相似的未经热处理硬化的钢材制成,虽然结构依然复杂,但成本上还是有所降低。同时在以高射速发射炮弹时较软的零件也比较不容易突然断裂,而是逐步变形,安全性较好,当然使用寿命上就只能随它去了。
<font color="#mm ShVAK KP
  ShVAK机炮同样分为适合坦克等地面载具使用的MP型,适合机翼固定安装的KP型,适合活动枪架的TP型和带射击协调器的SP型。其中固定安装的KP型也能作为桨毂炮使用,在Yak-9等机型上可以见到此种安装方式。
桨毂炮安装的ShVAK KP,炮管看起来特别长
  说起来,笔者看到一些资料上说ShVAK的桨毂炮型安装了特别长的身管,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所有型号的ShVAK机炮身管长度都是1245mm,炮口部分刻有螺纹,可以安装不同长度的Blast tube以适合不同的安装位置。Blast tube本身只是一根内表面光滑的钢管,内径比弹头直径略大以避免接触,主要作用是将机炮发射时的燃气全部导出到机身之外,保护机身内部零件免受炮口爆风的损伤。各国战机要在机身内安装短管枪炮时都需要加装这样的装置,比如德国的MK108作为桨毂炮时就需要一根很长的Blast tube来穿过引擎段。所以,ShVAK作为桨毂炮安装时只是接上去的这根管子比较长而已。
各种20x99mmR炮弹,钢制弹体由于防锈的发蓝处理而接近黑色,靠近弹壳口部的是铜制弹带
  作为一种20mm口径的机炮,ShVAK配用的自然有很常见的BZ穿甲燃烧弹(弹头重96g,弹尖装2.5g燃烧剂),BZT穿甲燃烧曳光弹(同BZ,尾部增加曳光管),OZ高爆燃烧弹(弹头重96g,装2.8g炸药和3.3g燃烧剂)和OZT高爆燃烧曳光弹(弹头重96.5g,装2.8g炸药和3.3g燃烧剂,尾部增加曳光管)。而苏联人的特色弹种是OF高爆破片弹和OFZ高爆破片燃烧弹。这两个弹种之所以称为破片弹,是因为弹体内表面刻有破片槽,爆炸时产生的破片数量和均匀程度均明显高于普通的高爆弹。同时即使是OF高爆破片弹91g的弹头内也只装填了6.7g炸药,装填系数仅7.4%,在同级别弹头里相当低,相对的弹体厚度就比较大,可以认为是极端追求破片毁伤效果的弹种。
  说到这里,可以把德国空军的特色弹种M-Shell拿来做个比较。M-Shell是将弹头的壁厚降低到极限以最大限度增加弹头装药量的设计,在重95g的弹头里塞了18.4g炸药,装填系数高达19.4%,而破片效果由于弹体壁厚太低以及钢材韧性较好而变得很差(传统的小口径炮的钢制弹体是脆性相对较大的铸钢,而M-Shell为了引伸加工而使用了韧性较好的优质钢),所以可以说是极端追求爆轰效果的做法,跟苏联人的OF弹正好相反。
  那么,哪一边的效果比较好呢?就笔者看到的资料来说,半斤八两。德国空军的统计数字显示M-Shell平均命中4发可以击落一架单引擎战机,而苏联一方的统计数据是击落一架单引擎战机平均消耗147发20mm炮弹,按实战中空对空射击的平均命中率2~3%计算,正好也是差不多4发一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笔者是这么认为的。M-Shell通过在战机的机身内产生的强力爆轰波破坏战机的机身结构,对当时的单引擎战机常见的承力蒙皮机身来说会造成大范围的结构损伤,自然是能造成重创。而苏联的破片弹则是产生大量的高速破片,可以对机身内的管路、电线、操纵系统钢缆以及油箱等造成损伤,击中引擎部分的话还可能由于油路和电路被切断或者机件被破片卡住而造成严重损坏,也是很有效率的。所以对单引擎战机来说,这两种弹头设计毁伤效率没有明显差别。
  而德国空军偏好M-Shell的原因大概是依靠爆轰波的弹头在击中大体型的轰炸机时也能造成比较实质性的结构损伤,而破片弹则只能打出很多小孔,对大型飞机的坚固机体来说损伤不如爆轰波来的严重。而苏联人一侧可以说几乎没有对付大型轰炸机的需求(谁叫德国空军几乎没有重轰),加上炸药装填量较小的破片弹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走了与德国人完全相反的路线吧。
二战名机La-5系列的主要武装就是两门安装在机头的ShVAK机炮。图中这架画满了红星再加上苏联英雄标志的La-5FN的主人是谁不用介绍了吧?
  不管怎么说,ShVAK机炮的性能在二战时期的20mm机炮里都是不错的。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结构极为紧凑,可以安装在通常只能安装中口径或者大口径机枪的机头内部,比其它只能安装在机翼内瞄准不易的机炮有一定的优势。
基本参数:
  空重:44.5kg(MP)/40kg(KP)/42kg(TP)
全长:2122mm(MP)/1679mm(KP)/1726mm(TP)
身管长:1246mm
弹药:20x99mmR
初速:770m/s(OZ、OZT)/790m/s(OF、OFZ)/750m/s(BZ、BZT)
理论射速:700~800rpm
自动方式:活塞长行程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
Berezin B-20 20mm机炮
  ShVAK机炮虽然性能不错,但苏联人并没有放弃设计更好的机炮。而它的后继者就是由UB机枪的设计者米克哈尔&贝雷金设计的Berezin B-20(俄语Березин Б-20)。
Berezin B-20,这机匣和导气管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既然是出自同一设计者之手,B-20机炮在结构上也就直接由UB机枪发展而来,只是加大了口径以发射ShVAK机炮的20x99mmR弹。这种机炮单论性能表现的话跟ShVAK几乎完全一样,而优势在于超级轻的重量&&作为一种20mm口径的机炮仅有25kg重绝对是轻到吓一跳。
  1944年,苏联人经过在少量La-5上安装B-20进行试验以后,原本计划在La-7的机头上直接安装3门这种机炮,提供比原本的20mm ShVAK x2强一半的火力。可新完成的机炮在可靠性上还有问题,量产推迟了一点,所以只能先装两门ShVAK,直到1945年1月才开始有按照原计划装备3门B-20的La-7出厂。
  虽然B-20由于出现时间太晚而没能在战争中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但单论性能它无疑是非常非常的出色。
基本参数:
  空重:25kg
全长:1480mm(普通型)/2070mm(桨毂炮型)
身管长:970mm(普通型)/1570mm(桨毂炮型)
弹药:20x99mmR
初速:750~770m/s
理论射速:800rpm
自动方式:活塞长行程导气式
闭锁方式:卡铁起落式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
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2)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3)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4)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5)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6)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7)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8)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9)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10)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11)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12)
欢迎广大航空迷投递稿件,内容可以是飞行器介绍、航空史、战史、航空趣闻、飞行器细品图片、与航空有关的文章都可以投稿。
投稿信箱:
扫一扫关注空军之翼微信
CopyRight 2003---2017 空军之翼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 苏公网安备 9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雷霆苏联飞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