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挂件禁忌是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开示: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 如是我闻佛教网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开示& -&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又于《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最为亲。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弥陀名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表法不可思议,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名号实在讲说不尽!千经万论都从一句名号所流出,不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大圣是,大贤是、是世间的圣哲,他们所修、所悟、所证、所教无不皆是从弥陀名号所流出。
为什么?你把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觉,你看他这里说一正觉,一正觉不就是无量觉吗?无量觉中流出来的,就是一正觉善巧庄严,就是一正觉流入。我们对于这句名号不认识,也不知道这句名号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把它放在旁边不理会它,不知道那是宝,世出世间第一法宝。世出世间所有珍宝都从这一句名号流出来的,你能相信吗?什么时候你真的相信了?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你就相信了,没到这个时候你还不能相信,到这个时候彻底相信了。为什么?你亲证的境界,你证得了。
所以,「偏标念佛最为亲」,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能不能直下承当?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再迷了,往后生生世世,谁跟我最亲?念佛最为亲。念佛,我的父母、我的祖宗在里面吗?在里面,一点都没错。无始劫来我们的始祖全部都在佛号里头,念佛就是念祖先,念佛就是念师长。弥陀一一愿悉为念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是悉为念佛也,再广义,那就没有一样不包括在里头。
------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六集)
责任编辑:&& 文章修订1.1“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弥陀佛代表的含义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弥陀佛代表的含义
0|0|文档简介|
吉照堂隶属于妙悟文化品牌之一,以弘扬传统...|
总评分0.0|
“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弥陀佛代表的含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阿弥陀佛 是什么? | 巴别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5089人加入此小组
from 易词课程群 同学提问:那什么是阿弥陀佛呢?稻草人语 老师答疑:和古希腊语中的否定副词前缀a-一样,梵语中的否定副词前缀也为a-(?),并且有着极强的孳生能力。梵语中否定副词前缀构成的词汇中,一些通过佛经等进入到汉语中,比如阿弥陀佛(??????),比如不动明王,比如无常等等。‘阿弥陀佛’ Amitābha(??????)【无量光(佛)】,由a-、mi-ta ‘可测量的’、ābhā‘光芒’构成,全称为Amitābha Buddha【无量光佛】,汉语的阿弥陀佛来自其衍生的Amida Buddha,对比Amitāyus Buddha【无量寿佛】;不动明王Acala (???)【不动的】 ,亦称为‘不动尊’ ?calanātha,或‘不动明王’ ?calavidyārāja。其中-cala意思是‘可动的’,梵语词根为cal‘移动’,来自印欧语的*k?el-‘to turn’。五大明王之主尊。不动明王的种子咒为hā?( ??? ,也有时标注为kān ,比如《圣斗士》 中沙加的招式“不动明王”出招时就喊此咒 )。《鬼神童子》中开头的梵文便是不动明王的种子字,封印在鬼神童子身上的主要符号也是不动明王种子的核心字。108个卡尔玛附魂蛋也是佛经中与不动明王想关联的概念,同样,沙加手中也有封印冥斗士的108粒念珠。‘不死’am?ta (????),由a-和‘死亡的’m?ta (???)构成, 英语转写为 Amrita,长生不老的仙露;因陀罗等天神最钟爱的苏摩酒中就含有较多的Amrita成分;‘不杀生、非暴力’ ahi?sā (??????),由a-和‘伤害、杀生’ hi?sā (?????)构成,英语转写为Ahimsa “非暴力主义”;‘无忧’ a?oka(???? ?),由a-和‘痛苦、忧愁’?oka(???)构成,阿育王的名字即a?oka【无忧】,英语转写为Ashoka;无忧树也被称为Ashoka tree,相传释迦牟尼佛诞生于此树下,故被视为是佛教圣树之一;无忧树学名即 Saraca asoca;在《罗摩衍那》中,猴神哈努曼第一次在兰卡国忘忧树林(Ashoka Vatika)见到罗摩的妻子Sita,故忘忧树也被称为Sita Ashoka;《阿育王传》:“佛言:我若涅盘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圣王四分之一,于花氏城作政法王号阿恕伽,分我舍利而作八万四千宝塔,饶益众生”。 ‘无常’ anitya (??????),由a-和‘恒定’nitya(?????)构成,故指【不恒定,无常】。佛教三法印之一即“诸行无常”,即人在世间生老病死,一切皆因造化姻缘或生或灭。人因无常而幻灭。这个概念催生了中国文化中“无常”的出现,即我们所常言的黑白无常,黑白无常拘人魂魄,左右人之死生,故为无常。
+ 加入我的果篮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引用 的话:白无常一般都是“一见发财” 。 话说见了就挂了,居然还发什么财没错啊,某人本来很穷,见到白无常,突然拥有了巨额财富……
《圣斗士》 中沙加的招式“不动明王”出招时就喊此咒 沙加有这招么?
倒数第二图那猴子是什么鬼?另:黑白无常认识简体字么?
白无常帽子上不应该是“一见发财”么
词源中心老师
引用 的话:白无常帽子上不应该是“一见发财”么 没有找到合适的图
词源中心老师
引用 的话:倒数第二图那猴子是什么鬼?另:黑白无常认识简体字么?猴神哈努曼啊
词源中心老师
引用 的话:沙加有这招么?必须有
果然是印欧语系啊....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引用 的话:白无常帽子上不应该是“一见发财”么我见过的版本是“一见有喜”。
引用 的话:我见过的版本是“一见有喜”。还兼职做送子观音?来自
词源中心老师
引用 的话:我见过的版本是“一见有喜”。白无常一般都是“一见发财” 。 话说见了就挂了,居然还发什么财
引用 的话:还兼职做送子观音?我觉得可能是个冷笑话,暗示要“出人命”啦!
108个卡尔玛附魂蛋也是佛经中与不动明王想关联的概念&话说附魂蛋(憑依の実)和卡尔玛蛋(カルマの実)不是一个东西,后者是被反派boss卡尔玛强化过的附魂蛋。而且附魂蛋不止108个,只是犬神的那条可以吃附魂蛋的狗吃满108个之后可以化为魔神兽。卡尔玛(カルマ)是来自于?????? (karman),即业。
整体讨论的走向都很花枝招展
补充一个常见的名词:Asura(阿修罗),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等,直译是“非天”,相对印度教的天神Deva(提婆)而言,Sura(修罗)本意是端正,所以Asura就是无端正,据说阿修罗长相丑陋,凶狠好斗。
请教一个基础问题:梵语的a应该怎么发音?ā又该如何发音?谢谢。
引用 的话:补充一个常见的名词:Asura(阿修罗),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等,直译是“非天”,相对印度教的天神Deva(提婆)而言,Sura(修罗)本意是端正,所以Asura就是...今日喜见同道中人,道友在何方宝山修道?
有没有国际音标的呀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引用 的话:白无常一般都是“一见发财” 。 话说见了就挂了,居然还发什么财没错啊,某人本来很穷,见到白无常,突然拥有了巨额财富……
阿弥陀佛直译应该是“无量光佛”
阿释密达把我炸出来了
"阿弥陀佛"不是白莲教的暗号吗?
引用 的话:没错啊,某人本来很穷,见到白无常,突然拥有了巨额财富……目标这么小!
引用 的话:补充一个常见的名词:Asura(阿修罗),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等,直译是“非天”,相对印度教的天神Deva(提婆)而言,Sura(修罗)本意是端正,所以Asura就是...不尽然,阿修罗女却是个个美艳无比,但善于嫉妒、嗔恨、占有~
@印度猴子叫做哈奴曼。有可能是孙悟空的原型。
阿童木是怎么做解释
引用 的话:阿童木是怎么做解释atom , a表示否定 tom是分割之意,atom表示不可分割
我一直以为是 “ May the Buddha Be With You”
引用 的话:白无常一般都是“一见发财” 。 话说见了就挂了,居然还发什么财这个应该是棺材的材的谐音一看见这位,就该发丧了,棺材出发的意思。故意讨个口彩,发材变成了发财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阿弥陀佛(佛教术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ē mí tuó fó]
(佛教术语)
优旺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广度无边,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对阿弥陀佛及其均有详述。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优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的,则完全以往生优旺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概述图片来源[1]
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相关翻译
阿弥陀佛,有两个名字:  无量光佛,amitābha,构词为amita-ābha(光明)  无量寿佛,梵文amitāyus,构词为amita-āyus(寿命)  amita原意为不可数,经文意思为无极,无尽,无量。
阿弥陀佛,不是由而来,是阿弥陀婆耶或阿弥陀庾斯的简化。  也有简化为弥陀佛(mita-budda),阿弥陀(amita),弥陀(mita)。
但简化后的汉文,在梵文却中是另外的原意。  阿弥陀,amita 无量;优旺阿弥陀佛 amita buddha 意为无量佛。  弥陀,mita 可量;弥陀佛 mita buddha,意为可量佛。  阿,梵文a ,表否定。
《》另有无量相佛(amita-ketu),无量幢佛(amita-dhvaja),都可算做阿弥陀佛(无量佛)。但阿弥陀佛在汉传佛教中仅指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这最早源于后汉译本的《》。[2]
宣扬阿弥陀佛法门的经典中,影响最广的是曹魏译本《》。[3]
此经以无量寿佛为主要名称,[4]
宋译《》以无量光佛为主要名称。[5]
译出的《》则两名并举。
其他翻译还有: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甘露王如来、无量佛、无量寿佛、阿弥多廋、无量光佛、阿弥多婆、阿弥亸皤、阿弥陀婆、无量清净佛、月巴墨佛、无极尊。
阿弥陀佛,又和“阿弥唎都”相关,如《》(“”)所说的“阿弥唎都”。“阿弥唎都”为印度传说中的不死药(中国人称),译为甘露。中用来比喻的,所以有“甘露味”、“甘露门”、“甘露道”、“甘露界”、“甘露雨”等名词。“阿弥唎都”音与“阿弥陀”相近,而意义又表示永恒的,与无量寿佛寿命无量的意义相合,所以到就或称为“阿弥唎都”了。[6]
除了阿弥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佛拥有“无量光”与“”的名号。因为诸佛,佛的、无量光明、无量寿命都是的,因此可以分享相同的名号。[7-8]
阿弥陀佛名号义解
优旺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其意义依据梵文和佛典,有通义和别义两种。[9]
【阿弥陀】  义译义解通义
(根本义)
阿弥陀,梵语amita,翻译为无量。无量是阿弥陀的根本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
①无量是、、不可限量。如果有限量就不能包含一切,无量才含摄得一切的。
不但佛的光明和寿命无量,佛的、 、等一切都是无量的。
②无量指一切,即无量无数的佛。佛经说,阿弥陀佛即代表无量诸佛。
《》在成就时说,见阿弥陀佛即见一切佛,观阿弥陀佛即观十方一切佛;[10]
《》说,在成就时,能见到诸佛前立,专观阿弥陀佛而见现在一切诸佛。[11]
③佛佛道同,一切佛的功德皆,。而阿弥陀佛却以无量得名,此名表显一切佛的,一切经赞叹阿弥陀佛,等于赞叹一切佛,阿弥陀佛(无量佛)即是观一切佛,这合乎“一切即一,”的甚深义理。[12]
但并不认为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因为佛佛具足三身,佛与佛是没有本末和的。[13]
别义【无量光】梵语amita后面,附加ābha─amitābha,义为无量光,这是阿弥陀佛的一名。
①无量光的遍满:光明象征快乐幸福和自由,佛的智慧无所不知,犹如佛的光明横遍。佛说法前放光无量,即是慧光的遍照。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即含摄福德庄严的一切自在安乐。
②无量光的归藏: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好比落日,日落不是光明没有了,而是一切光明归藏,明日的太阳东升即依此为本而显现。佛法以为本性,于中起无边化用。落日也是这样,是,是一切光明究极所依。《》所提出的十六种观法,第一观是落日观,[14]
从此逐次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阿弥陀佛庄严即依此显现。《》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15]
阿弥陀,意义为无量光,无量寿。佛的光明横遍;佛的寿命竖穷三际。此表一切诸佛的共德。译本《》说,因为他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16]
【无量寿】梵语amita后面,附加āyus─amitāyus,义为无量寿,这也是阿弥陀佛一名。
大乘经说:佛常住,涅槃并非,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无边。佛的和无量寿是诸佛共通的。阿弥陀佛在翻译以下,都作“无量寿佛”。认为,慧光普照,对于世间众生来说,不如寿命无量。因为生命的永恒是世间众生所共同仰望的。[17]
阿弥陀佛读音问题
阿字的普通话发音,常见有四种,ā ē ō wō。  1.ā音:译音(阿门);姓名前缀(阿明);亲属前缀(阿爸);  2.ē音:广韵乌何切,声母影,韵母歌。
阿弥陀佛的阿字为译音用字,译自梵语的字根amita,教界一般发音为ā;  e音则普遍存在于大陆影视剧中;ō wō存在于方言和地方普通话中。
阿弥陀佛相关经典
广说十方诸佛,但着重于西方阿弥陀佛。所谓“诸经所赞,尽在弥陀”。  阿弥陀净土,被认为是净土思想的归结 。由此也特别宏扬西方净土。
阿弥陀佛经典专明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经典《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二卷,后汉译(传为吴译)
24愿本《》共有五种译本。
专叙弥陀本愿,极乐世界庄严,。
唐代译本被认为是五个译本中最佳的,
认为,唐代译本的可惜之处
在于缺少“五恶五痛五烧”的重要内容,
所以勘定曹魏版为标准版。
曹魏版因为则得到的支持,流传较广。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译(传为译)《无量寿经》二卷,晋译(传为曹魏译)48愿本《》二卷,唐译《》三卷,赵宋法贤译36愿本《》一卷,姚秦译《小阿弥陀经》共两种译本,不说阿弥陀佛本愿,
也没说三辈九品,仍叙述净土庄严,而劝念佛往生。
《》一卷,唐译《》一卷,宋译立,九品往生,属于观相念佛。其他的优旺阿弥陀佛相关经典《》、《》卷下、《入法界品》、《文殊般若经》等专明。
其中,《般舟三昧经》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与净土有关的经典,由于时光和二年翻译。
另外,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十大愿导归极乐的思想。此外译《》、晋译《文殊师利悔过经》、《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和《》一样,弘扬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思想 。
密教的相关经典和传承日本兴教大师,根据经典,认为阿弥陀佛即的(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18]
明朝的也有相同的看法。[19]
阿弥陀佛在中有《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无量寿如来十甘露真言》等法门。而单纯的密经里,阿弥陀佛也时常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的部祖,的显现。因此,对阿弥陀佛的崇拜和密教与结合在一起。
阿弥陀佛造像设定
阿弥陀佛立像
在或中,阿弥陀佛的造像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左手持莲华。手作与愿印,表示众生的往生之愿和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相互摄引,阿弥陀佛能与愿众生;手持莲华,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不是,而是莲华。由于自己的和佛菩萨的,不须父母为缘而化生莲华中。莲华为出于淤泥而清净,离一切得身心清净成为圣者。修念佛生净土即化生莲华。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众生来住此国佛刹。
在中,阿弥陀佛象征的,名。于中称受用智慧身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身黄金色,结,为莲花;于中称无量寿如来,居之西方,身白黄色或真金色,坐于宝莲上,结,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的莲花。
后期的密教,有关于阿弥陀佛手印印相的流传,因为并非见于经藏,所以说法不一。
密教所传的阿弥陀佛手印印相
双手交叉,两拇指伸竖指端相触;二食指中节直竖,以两食指端拇指;小指、无名指、中指六指交叉衬著拇指暨食,表显得之义。打开此印,则是化他门说法之印,支掌风和空的端顶,为开敷之势,风能开花,空中的风具有自在自得的意义,又禅进的二度喻的养育之义,为了要勇猛增长的心莲,而使禅进相合即做此印。阿弥陀佛于及皆结此印。
弥陀接引印
九品印的印相有多种说法,较常见者,是以上品印相为两手相叠,置于大腿上的弥陀定印(伸三指,右手置于左手下)。中品印相为两手当胸,两掌向外并列的说法印。下品则为手掌向外,右手向上,左手向下的与施愿印。
上生印相为拇指、食指的指尖屈合。中生印相为拇指、中指的指尖屈合。下生为拇指与无名指的指尖屈合。如此各品各生的印相都准此而组合之,即成为九品印。
其中,上品上生印称为妙观察智印,又作定印、弥陀定印,是一般阿弥陀佛坐像最常见的手印。而一般立像为来迎印,是以下品上生的印相最普遍。中品印相又称为。此一说汉自唐末以来即已流传,后传至日本,于及净土教均盛行此说。
弥陀根本印
此为阿弥陀佛于所结之手印。双手外缚、两中指竖起相拄,拇指相交叉,宛如莲叶一般。外缚是生死结缚之义,而莲表众生本具的;把双腕举起,侧观五股,双臂竖起即是独股,外缚的八个指即是八叶莲花,中指的莲叶表,臂下的五股是五凡五圣的,表之理。
阿弥陀佛本缘背景
《》载:阿弥陀佛、与,过去世皆是的十六子之一,因修法华经而成就。[20]
《》载:阿弥陀佛过去世中,出生在删提岚国土,名为无诤念王,因其大臣宝海的劝告,随修行,又名无量净。他生有千子,其长子不眴后来成为,次子尼摩则成为,其后诸子为、、等。其大臣宝海即为的前世。[21]
《》载:在过去世,门下有四,阿弥陀佛为第三比丘,因修行念佛法门而成就。[22]
《》载:阿弥陀佛生于清泰国土,月上之子,母为殊胜妙颜,子为月明。[23]
《济诸方等学经》载:在离垢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在世时,阿弥陀佛前世为净命比丘,前世为净法比丘。净法比丘一心宣扬,毁谤净命比丘而堕。故在成道,阿弥陀佛在成道。[24-26]
《一向出生菩萨经》载:阿弥陀佛为持火之子,在宝功德威宿劫王如来门下,修入无边门陀罗尼而成就。[27]
《觉智方广经》载:过去高显门下有位名等,他修行,但是因为轻慢甚深法,将投胎至长寿天。高显如来以发现,这名比丘因在长寿天中无法修行,命终后将坠,之后投生人世也将会聋哑,无法修行。高显如来以于多生中教导这位比丘,使他成佛。高显如来即是现在现一切义如来,这位比丘则是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28]
《》载:阿弥陀佛过去是弟子,立大愿成就。[29-30]
阿弥陀佛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树立宏大誓愿
说庄严净土,是在修行时,修无量的功德去庄严国土,到成佛时而圆满成就。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即是阿弥陀佛所发愿成就的。《无量寿佛经》说:阿弥陀佛过去为时,为他说二百一十亿的净土相。法藏听了这各式各样的不同净土,立下大愿,要实现一最最的净土。[30]
关于阿弥陀佛所立大愿,大乘佛经有若干版本。曹魏本《》,因为得到的支持,现今流通最广。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名 依《无量寿经义疏》愿文 依曹魏本《无量寿经》01.国无愿
02.不更恶道愿
03.身真金色愿
04.形色相同愿
05.宿命智通愿
06.天眼普见愿
08.他心悉知愿
10.不贪计身愿
11.住定证灭愿
12.光明无量愿
13.寿命无量愿
15.随愿修短愿
16.不闻恶名愿
17.诸佛称叹愿
18.十念必生愿
19.临终接引愿
20.欲生果遂愿
23.供养诸佛愿
24.供具随意愿
25.演说妙智愿
27.一切严净愿
28.道树高显愿
29.诵经得慧愿
30.慧辩无限愿
32.宝香妙严愿
33.蒙光柔软愿
34.闻名得忍愿
35.脱离女身愿
37.天人致敬愿
38.衣服随念愿
40.树中现刹愿
41.诸根无缺愿
42.清净解脱愿
43.闻名得福愿
44.修行具德愿
45.普等三昧愿
46.随愿闻法愿
48.得三法忍愿
四十八愿(清晰大图)
阿弥陀佛创造西方净土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主要有三点:[31]
1.自然界的丰美:据《》及《》说明,极乐净土自然界非常庄严。土地平坦,没有崎岖山陵;没有昼夜,长在光明中;成行,金沙布地。物质生活的享受极为丰富,生活所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自由取给。
2.人事界的胜乐:,人与人之间充满斗争嫉妒,造成无边苦痛。极乐世界适得其反,人与人之间平等和乐。 走兽根本没有,飞禽都是变化所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功德的诸上善人,的菩萨就不少。与圣者,无量无数;再次的也是一心一意修学佛道的善人。在良师益友策励下都能不断向上。不但和乐且非常。
3.身心的清净:①生极乐世界的都是莲花。由于自己的和佛菩萨的,不须父母为缘而化生莲华中。佛经所说的佛菩萨都处莲华座。莲花为出于淤泥而清净,离一切得身心清净成为圣者,故以莲花的出尘不染为喻。修念佛而生净土也是化生莲花中。②极乐净土中,身无老病死苦。一般的都有老病之苦,则没有这些痛苦 。其他的化生也有死苦。而极乐世界的在未得前不会死亡 ,得无生忍也不会再感死苦。③净土不但没有身体的老病死苦,连心中的烦恼──苦也没有。初生净土的,未曾断除,但由于环境的特胜,虽有烦恼而缘缺不生。净土的物质所需可以自由取给故不会生心;诸上善人共聚一处和乐融洽,故不会起心;正行,所以不会起等心。起烦恼的不具足,所以不会有烦恼而得到身心的清净。
阿弥陀佛成就庄严功德
阿弥陀佛以宏大愿力,实现了,成就净土佛菩萨的庄严功德。依正庄严功德中,净土庄严功德是依报的庄严功德,阿弥陀佛和彼诸菩萨庄严功德是正报的庄严功德。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净土依正庄严,依所造《》及其偈颂,恭辑于下:
依正庄严(略表)依正庄严
极乐世界庄严功德
阿弥陀佛庄严功德
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依正庄严(详表)极乐世界庄严功德1清净功德观彼世界相 胜过道
极乐世界观经变相图
十七功德是撷代表性略作沧海一粟的描述。以十七事彰现阿弥陀佛的大功德成就。
极乐世界无尽庄严,是妙境界相。此十七事具观行境界的次第。第一种清净功德是总相,后十六种是别相,十七总别互为关系。《往生论》宣说,这十七种庄严能见闻者释种种疑而生清净信,依此次第观净土相可以成就往生,这和《观经》的有相似之处。[33]
2量功德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3性功德正道 生4形相功德净光明满足 如镜5种种事功德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6妙色功德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7触功德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邻陀8水功德宝花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地功德宫殿诸楼阁 观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虚空功德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9雨功德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10光明功德明净日 除世痴暗冥11妙声功德悟深远 微妙闻12主功德阿弥陀 善13眷属功德净华众 14受用功德爱乐佛 为食15无诸难功德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16大义门功德界 等无名 女人及根缺 种不生17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阿弥陀佛庄严功德1座庄严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阿弥陀佛在立四十八大愿,在积植德行,久远劫来备修万行,所以成道感得殊胜,成就不可思议的庄严功德。八种庄严功德中,前四种是自利功德,后四种是利他功德,是互为的关系。2身庄严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3口庄严 闻十方4心庄严同 虚空无分别5众庄严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6上首庄严如王 无过者7主庄严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8不虚作住持庄严
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大宝海
彼诸菩萨庄严功德1不动应化功德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大菩萨,都像观音势至一样位居。皆六通自在,二严,具足。净土诸经只略说净土菩萨圣众功德,往生极乐世界也能获得如极乐菩萨圣众一样的功德。2同时遍至功德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3无余供赞功德雨天乐华衣 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 无有分别心4遍示三宝功德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阿弥陀佛教义——念佛往生
阿弥陀佛往生的等级资格
根据《》和《》说明,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的往生等级和资格条件。
三辈九品往生的品级往生的资格见佛的方式上品上品上生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典、修行、回向发愿上品往生都必须上品人临终时阿弥陀佛和大众前来迎接上品中生不读诵大乘典,而能善解、深信因果、不谤上品下生但发无上道心、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中品中品上生修行诸戒,不造,无众过患中品往生都必做到善净中品人临终见佛菩萨,或修行时心中现见佛菩萨的幻化假相中品中生能够做到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中品下生不曾受,平时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临终能发心往生下品下品上生作众恶业,但不诽谤大乘典下品往生的
下品人临终时恍恍惚惚,和在梦中见佛一样下品中生毁犯戒、偷僧物、不净说法(为了名利宏法)下品下生作不善业、《观经》和《无量寿经》的不同说法在往生条件的说明上,《观经》和《无量寿经》有三大不同:
①《无量寿经》说:往生净土的人都要,但《观经》中品以下的人并没有提到要发菩提心。
②《无量寿经》说,除了诽谤大乘佛法和,都可以往生,[34]
而《观经》即恶人便得往生为下品。
③关于恶人,《无量寿佛经》支本,前世作恶而今生能悔过行善的人,也能够得到下品的往生。而《观经》下品三生都是现生作恶的人。
可见《观经》的摄机更为广大, 平时不,不修佛法为非作歹,只要临终时能悔改,也可以往生。
关于三辈九品的等级,《观无量寿经》放宽了往生的条件,提供了方便施设。此经是观佛庄严的念佛,但上品中品着重善根功德的发愿回向。《观无量寿经》中品下生以上的人,都能或多或少或久或暂的修。中品下生及下品三人,除了发愿回向和称名念佛,都是一向不学佛法的。
阿弥陀佛往生的法门要义
【经典开示的往生法门】
⒈《》以西方无量佛为方便 ,而能见十方无量佛。因佛身相好和净土世界庄严并非一般众生的现前境界,故需因名思义专心系念,从而使观境明显现前。通过念慧相应,安住所缘,若达到“心一境性”──定,则念佛三昧成就,从而得见十方无量佛 。但是得念佛三昧并非得天眼,也并没到达佛国,而是在中见佛的幻相,并可与佛相互问答。[35-36]
通过“”得“”,而可往生净土,属于念佛或实相念佛。[37]
法门结合了思想,注重依靠的;虽有阿弥陀佛的,也必须靠才能往生,为上机所修。[38]
该法门为、、等所推崇,但现今一般净土行者均已废弃不用;认为,法门虽不太容易,但却是求生西方净土的根本法门。[39]
⒉《》是之一。此经先说阿弥陀佛立四十八愿构建净土,再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后论三辈往生明示往生的条件和方法。此经说,三辈人往生的根本条件是念佛和发愿,不念佛不发愿便不会往生。《》和《》所说的念佛都不是口头称念,而三品人往生的根本因都是念佛和发愿。此外,《般舟三昧经》的往生仅限于定心见佛的“”,而《无量寿经》则放宽条件,可以散心,但也要一心净念相续。
⒊《》是之一,对影响巨大。此经开宗明义说,往生净土必须有三种净业福德的积累: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修;二、受持,具足众戒,不犯;三、发,深信,读诵,劝进行者。[40]
此经在上提出十六个观想次第,观阿弥陀佛及净土的种种庄严。首先是落日观,再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是从观相好到观功德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此经也说明了“三辈九品”的往生等级。
⒋《》也说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并没有提到念佛,而是在品末说,如果以的来修行并回向功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便是&导归极乐&的思想体现,在大乘佛教“”和“”的判别中,属于“易行道”。
⒌《优旺》中往生净土的法门还有持咒,和比较接近。经中说除了十日十夜的念佛法门外,又加以十日十夜持诵“鼓音声王大陀罗尼”。一般还有在念佛后加念的,[41]
西藏还有弥陀与“长寿法”合修。
【祖师提倡的念佛方法】
⒈十念法:唐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43]
北魏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十念是没有杂念的忆念佛号并缘佛相好。[44]
唐和新罗的说法也大致和昙鸾相同。[45-46]
近代日本学者,考梵文“念佛”的“念”字,应是“心念”之意;而《》所说“念无量寿佛”的“念”,应是“随念”之意,或有“思惟”之意。
⒉五念门:《》五念门:①礼拜门:心中愿生安乐国土,礼拜阿弥陀佛;②赞叹门: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弥陀异名)名号;③作愿门:如实修(止);④观察门:如实修(观);⑤门: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作愿摄取彼等,同生安乐国土。五念门方法其实是:礼拜信愿往生、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广度众生。
⒊五方便念佛门:五方便念佛门:称名往生门,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诸境念佛三昧门,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性起念佛三昧门。五种念佛由浅入深。第一称名念佛,第二观相念佛,第三第四实相念佛,第五发菩提心。认为,深层次念佛可通达一切法门。[47]
⒋高声念佛:唐飞锡法师提倡高声念佛。飞锡认为,高声念佛能定心消祸,甚至能够达到心佛两忘的境界。[48]
⒌五会念佛:唐提倡。依据是《》中五会音声的描写[49]
和《》中微妙音声的描写。[50]
但经中的五音声指古乐谱曲用的,而法照的五会指五个阶段的音声汇集。[51]
以五音谱曲,抑扬顿挫缓急有致,使念佛人不昏沈散乱,通过专精持续念佛,达到的境界。[52]
⒍十念记数法:反对念佛用念珠记数,[53]
并提出十念记数法。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十句,每一句念得分明,记得分明,至第十句称念完,再从第一句称念数至第十,周而复始。印光法师认为,十念记数法可以全心投入佛号,[54]
而且非常适合之人修持。[55]
⒎佛七:又叫结七念佛。七在印度有7天的“小七”和49天的“大七”两种,结七指在一定时限中专心修持。佛七即是在七天中专心念佛,另外有的。因为平时念佛是散心的念佛,不容易专精达到“”,所以有结七念佛的加行法。
(另)三时系念:《》传为中峰明本禅师所制。有《三时系念佛事》和《三时系念仪范》两个版本,两者主要内容一样,仅有细节差异。元代始便作为念佛仪轨流传至今,目前此仪轨的举行也十分普遍。三时系念虽重要普及,却不见于藏经和其他净土文类。如清在《》记载明本的多种成就及影响,并无提及三时系念。甚至中峰所制的《幻住清规》也没提到三时系念。另中峰禅师门徒所编撰、朝廷应允编入藏经的《》,以及目前收入续藏的《明本禅师杂》,全无载录三时系念。认为,三时系念是后人伪造而非中峰禅师所制,并且反对用三时系念来。[56]
【念佛三昧的理论和方法】
阿弥陀来迎图
有关念佛三昧的经论很多,如《》、《》卷下、晋译《入法界品》、《文殊般若经》、《》卷二一、《》卷一二、《》、《》卷下、《五方便念佛门》、《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卷下、《释净土群疑论》卷七。
修念佛三昧应具备:①有定处和定期;②信愿往生;③至诚心念佛不断。
念佛三昧的方法次第为:①称名念佛:舍诸乱意,,口宣佛号,心系佛号。②观像念佛:舍诸乱意,念念佛,,,放大光明,众中说法。③:舍诸乱意,念念观想,佛国净土,庄严,佛菩萨众,悲智解脱,功德。④实相念佛:舍诸乱意,不取于相,,体验,心佛众生,一切诸法,,真心无心,不空不有,即空即有,,。初修一般从称名起修,若身心安稳则深层进修,至实相念佛则相当于的。
和都认为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之首。[58]
认为,卢山派念佛是念他佛,所传是念自佛,永明派是理事双修禅净兼顾的念自他佛。蕅益大师并没条理出念佛三昧的实践方法,而是综合禅宗和净土宗做整合融会。
将念佛三昧视为的圣教根本,[59]
他将分作出声念的明持,无声的默持和微动口唇念的半明半默持(如)。莲池大师又主张《》的“”,并将执持分为“无间”的事持和“无间”的理持两种。莲池大师认为,执持至极可以达到和本心相契的“”境界。也将“”分为事持和理持两种层次,他认为:事持并没有达到《》中“,是心作佛”的境界;而理持是相信阿弥陀佛即心本具为心所造,并且以心所具的名号来作为系心之境,暂不忘舍。他不同意莲池大师的体究之理,认为体究参究念佛只是摄禅归净的方便。
这一尊阿弥陀如来坐像来自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
《佛说般舟三昧经》卷1:“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
圣严法师:“目前被收在《大正藏经》,属于阿弥陀佛专修法门而为众所周知的经典,计有三部,被译成汉文的年代,以《无量寿经》最早,译者是曹魏时代的康僧铠;其次是《阿弥陀经》,译者是姚秦鸠摩罗什;再次是《观无量寿经》,译者是刘宋姜良耶舍。《无量寿经》不仅译出最早,内容也最丰富,被弘扬得最早的也是《无量寿经》。到了宋明之后,弘扬净土的祖师们虽然讲述《阿弥陀经》,谈到净土的思想时,还是要溯源于《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汉语音译)。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佛言:胜华藏,西方过此百千俱胝佛刹,有世界名极乐。有佛号无量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教化众生。”
印顺法师《妙云集》下《净土与禅》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印顺法师认为,在佛法的宏传中,无量佛的意义特殊化了,成为指方立向的,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的通别二义,在阿弥陀佛经典中,是显然可见的。参见印顺法师《妙云集》
《观无量寿佛经》:“但当忆念,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现一切佛身。”
《般舟三昧经》:“若有菩萨所念现在,定意向十方佛。”“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印顺法师《妙云集》《净土与禅》:因为阿弥陀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切,故见无量佛,即见一切佛现在前。佛法说佛佛道 同,千佛万佛皆同一佛,毫无差别,平等平等。声闻乘中说:一切佛的法身、意 乐、功德,一切平等。声闻法尚且如此,何况大乘?一佛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故见一佛等於见一切佛。阿弥陀译义为无量,此名表显了一切佛的究竟 果德,这是阿弥陀佛的本义。十方三世一切佛,无量无边,似乎漫无统绪,所以 由阿弥陀代表一切佛,显示一切佛的共同佛德。一切经的赞叹阿弥陀佛,也等於 赞叹一切佛。从泛称的无量佛,成为一佛的特名,来表彰佛佛道同,在名字上, 阿弥陀佛得到了优越的胜利,所以学佛者的信念,自然地集中到阿弥陀佛。
印顺法师《妙云集》《净土与禅》:有人说: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这是不尽然的。佛佛具足三身,佛与 佛间有什麼本末?又有人说:阿弥陀佛的愿力大──四十八愿,与娑婆世界特别 有缘,所以大家信仰阿弥陀佛。这也是方便说,佛的誓愿无量无边,岂止四十八 愿?佛的愿力,平等平等,有何差别?佛是要度尽一切众生的;除了娑婆世界以外的,难道不是阿弥陀佛所要化度的众生?如依这种方便说,便不能显出阿弥陀佛的特胜。
《观无量寿经》初观日落:“ 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无量光是阿弥陀(无量)的主要意义。《普贤行愿品》说:“速见如来无量光!”在梵文中,“光明”和“清净”的读音相近,所以古译的经名是《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参见印顺导师《华雨集》第二册
《阿弥陀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参见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二册
《阿弥陀秘释》:“一者无量寿。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二者无量光。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遍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等等”。
《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妙法莲华经》:“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悲华经》卷3:“删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常身光照,纵广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观佛三昧海经》卷九:“我念昔曾空王佛所,出家学道。时四比丘共为同学.......诸佛现前,授我记别:东方有国,国名妙喜。彼土有佛,号曰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国,国名日欢喜,佛号宝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国,国名极乐,佛号无量寿,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国,国名莲华庄严,佛号微妙声。第四比丘是。”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贤光。神足精勤,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阿弥陀佛,与大比丘六万人俱。”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于彼世时,有大国城,名曰仁贤。有八十亿众民居中,亦观根源而为说法。于时城中八十亿家忻然受教,化一亿家发菩萨意,七十九亿立声闻乘。于是,净命比丘与万菩萨同心俱往诣修道处。出去未久,时有比丘名曰为法,行来周旋,远他乡来。在仁贤城奉持方等千余经卷,现得四禅自以为远。净命比丘学方等经十四亿卷及修余经六百万卷,时法比丘在仁贤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随时观其本行讲说经法也,不能觉了达诸法界,专以空法而开化之,言一切法空悉无所有,所可宣讲但论空法。”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其法比丘用怀毒心诽谤智士,寿终之后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呰正法,在地狱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后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佛告阿逸:‘欲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则我身是,吾于彼世所更如是。”佛告阿逸:“众事诸法难了难了,义微如是。吾以是故,于五浊世得成正觉。’”
《一向出生菩萨经》:“舍利弗我念过去世时,广大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复过是数。是时有佛,号曰宝功德威宿劫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尔时彼佛将入涅槃故,广为大众说是法本陀罗尼。时有大转轮王名曰持火。七宝具足,人民安乐。时王有子名曰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陀罗尼法本,闻已欢喜,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此陀罗尼法本。……尔时不思议胜功德比丘说法者,岂异人乎?即阿弥多婆耶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
寂天《大乘宝要义论》卷6:“《觉智方广经》云:佛言,大目干连,过去有佛号名称高显,彼佛刹中唯声闻众。时有一苾刍名等。……是时彼苾刍虽广植善根,然于甚深法中生轻慢心,以是缘故,当生长寿天。……是时名称高显如来,为欲化度彼苾刍故,以善方便,于六十俱胝那庾多生中,捍劳忍苦,作诸化事,使令成熟。……大目干连,于汝意云何,彼时名称高显如来者,岂异人乎,即现一切义如来是。彼等观诸所缘苾刍者,即无量光如来是。”
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曹魏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
印顺法师认为,佛说的净土是适应当时印度人的可能信解而叙述的。而真正的净土,比经上说的要美满庄严得多。参见印顺法师《妙云集》《净土与禅》
此《观经变相图》是日本镰仓时代的摹本,原始作已毁于战火。《观经变相图》自唐代从中国流传到日本,一直供奉于日本奈良当麻寺。此图与中国善导大师所著《观无量寿佛经疏》所示的内容完全一致,人物形象和环境风格都和唐朝相关,被认为有可能是善于绘画的善导大师之手笔。
参考资料:释大安所编《净土宗教程》
《无量寿经》:“唯除诽谤深法,五逆十恶”
依经典说明,得念佛三昧,可以在三昧中明了见佛。不但见佛,还可以与佛相问答:如何能得生极乐世界?佛即告以当忆念我。
在三昧中见佛问答并非奇特。瑜伽行派修持禅观的都是如此。如密宗修到本尊成就;如无著菩萨修弥勒法,见弥勒菩萨为说《瑜伽师地论》。
《般舟三昧经》忆念阿弥陀佛的方便次第是:先念佛“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色身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众宝辇舆,放大光明如师子座,沙门众中说如是法”,即是念佛色身或观想念佛。次念佛所说“一切法本来不坏亦无坏者,如不坏色乃至不坏识;……乃至不念彼如来,亦不得彼如来。”
《大智度论》说:“三昧功难,如夜燃灯,见色不易。”中国古德也说:“说心粗,观行深细,所以不易相应。”
印顺法师《妙云集》之《净土与禅》
《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宋畺良耶舍所传的往生咒,以为“能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会集本)科注》所附之弥陀像
唐善导大师《往生礼赞释本愿文》:“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对十念往生的解释:“心无他想,一心相续,念阿弥陀,满十数名为十念云“,”此十念之念,以忆念为义,缘佛相好,称佛名号,以心十念相续,专心阿弥陀佛,最为重要。”
唐道绰大师《安乐集》:“但忆念阿弥陀佛,若总相若别相随所缘观迳于十念,无他念间杂,是名十念。”
新罗元晓大师《无量寿经宗要》解释十念即是称名缘相好,不杂余念地念满十数。
智者大师强调说:“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又说:“若念佛时,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
唐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夫辟散之要,要存于声。声之不厉,心窃窃然,飘飘然无定。声之厉也,拔茅、连茹、乘策,其后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义一也。近而取之,声光所及,万祸冰消,功德丛林,千山茂松,其义二也。远而说之,金容荧煌以散彩,宝华淅沥而雨空,若指诸掌,皆声致焉,其义三也。如牵木石,重而不前,洪音发号,飘然轻举,其义四也。与魔军相战,旗鼓相望,用声律于戎轩,以定破于强敌,其义五也。具斯众义,复何厌哉?未若喧静两全,止观双运,叶夫佛意,不亦可乎?定慧若均,则兼忘心佛。”
《无量寿经》:“清风时发,出五会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阿弥陀经》:“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五者会是数,会者集会,彼五种音声,从缓至急,唯念佛法僧,更无杂念,念则无念,佛不二门也,声则无常,第一义也。”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印光法师说:“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印光法师文钞》:“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此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
《印光法师文钞》:“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印光法师文钞》之《复德培居士书三》说:“三时系念,乃后人所著,冒中峰国师之名。……世之不知净土法门者,以为助念佛事。亦可慨也。临终助念,以专念佛号为主。”
现保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智者大师说:“四种三昧同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也”;蕅益大师也说:“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也”。
莲池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故知念佛三昧即是一代圣教之根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弥勒佛保佑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