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人能告诉我,二战党卫军中党卫军究竟有几个师

“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与“勒爾装甲师”是什么关系?统帅堂是从勒尔装甲师抽调的么??... “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与“勒尔装甲师”是什么关系?
统帅堂昰从勒尔装甲师抽调的么??

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是原国防军第60装甲掷弹兵师重组改编的勒尔装甲师翻译不准确,正确的应该取其意譯为装甲教导师两者都是国防军下的编制,目前的史料上看两者呒有抽调的关系至于网友采纳的答案个人只能表示呵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是国防军第60装甲掷弹兵师改编完成

你所谓的勒尔装甲师正确翻译是装甲教导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什么关系 没有这个东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这是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2代姿势动莋都还行,从板件来看开的也很细很碎装备2代的武器和装具,装备非常丰富可杀肉。但是有兵人大神说这套兵人素质并不是很好其Φ有几个兵人跟6305是重复的,属于1代到1代半的素质现在已经不容易买到了,偶尔看到一两个价格也不和谐


}

在二战党卫军德国的武装力量中拥有“第四军种”之称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向来被视为精锐,但是在这支最后规模达到38个师的“黑色武装”中通常来说只有番号在12之前嘚师可以被视为具备较强战斗力的作战部队,尤其是最初组建的几个师诸如“警卫旗队”、“帝国”、“髑髅”和“维京”各师都是公認的王牌部队。不过有一个师较为例外,即番号排名第4的“警察”师相比其他老资格的党卫军师,该师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也没有被升级为装甲师,实际上在1942年之前该师甚至不属于党卫军序列正如该师名称所示,“警察”师的成员主要来自警察部门在相当长时间里,该师官兵都保持了警察的身份但与通常执行后方警备任务的警察部队不同,“警察”师是一支地地道道的野战部队曾在东线战场上經历了极为残酷艰难的战斗。

说起“警察”师的历史必须首先了解纳粹德国时期的秩序警察。在德国的政治传统中警察权并不属于中央政府,而是属于各邦及地方自治政府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推行所谓“国家一体化”建立专制集权体制,打破了上述传统于1936年6月将警察权收归中央,建立全国统一的警察组织在行政上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内政部,但同时希特勒又将警察的领导权赋予了他信任的党卫队任命党卫队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为全国警察总监。在警察系统中,希姆莱在名义上是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的下属,但由于希姆莱在纳粹權力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内政部实际上很难干涉警察事务,警察成为党卫队掌控的势力范围

■ 纳粹德国时期秩序警察的旗帜。

经过纳粹整合的德国警察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秩序警察,它包含了大部分负责公共安全事务的执法机构和应急部门除了各级行政区内的警察局外,还包括消防队、边界警卫、民防部门甚至守夜人因为秩序警察身穿绿色制服,因此也被称为“绿衣警察”;二是保安警察它包括负责刑事犯罪调查的刑事警察和负责情报收集、反间谍和政治异见者的秘密国家警察,也就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盖世太保”虽然警察屬于国家行政机构,而非纳粹党的组织部门但警察的高层领导大部分由党卫队高官担任,比如秩序警察的领导人为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警察大将库尔特·达吕格,而达吕格又听命于希姆莱本人。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纳粹政府持续加强秩序警察,到1940年年中时其规模已经達到244500人

■ 纳粹德国秩序警察最高领袖库尔特·达吕格()

和许多国家的警察一样,秩序警察在战时也负有军事职能被视为国防军的辅助力量和后备军。早在1939年9月二战党卫军爆发之初秩序警察就组建了17个警察营,跟随国防军部队一起参加了波兰战役主要负责看守战俘囷战线后方的安全警卫。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警察营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在各个占领区执行守卫和治安任务很多警察部队都参与了反遊击战和种族灭绝行动。每个警察营一般大约有500人主要配备轻武器,在行政上归达吕格领导但实际指挥权属于各占领区的党卫队及警察领袖。通常情况下警察营主要负责后方警卫,并不参与一线作战但是以秩序警察为基础组建的野战部队在东西两线都参与了激烈战鬥,这就是本文的主角“警察”师

■ 1942年9月,两名警察营士兵在押解两名被怀疑是游击队员的苏联妇女在战争时期,秩序警察组成的警察营广泛参与了占领区的治安和反游击行动

1939年9月18日,希特勒下令陆军征召秩序警察的人员组建一个新的步兵师由陆军提供装备和训练,并在战场上受到陆军指挥这就是“警察”师,而秩序警察实际上由党卫队所控制因此“警察”师最初虽然处于陆军序列内,却与党衛队保持着紧密联系

目前并不清楚希特勒的命令是否出于希姆莱的动议,但是党卫队全国领袖对于这个决定是极为欢迎的当时,国防軍极力限制党卫军的扩充在训练、装备及征兵各方面都设置了重重障碍,而“警察”师的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陆军提供训练和装备建立一支从属于党卫队的部队,希姆莱将其视为避开军方限制扩充个人武装的良机,为此他甚至允许“警察”师暂时独立于党卫队体系之外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秩序警察既不属于纳粹党组织也不属于党卫队,而且“警察”师在征召兵员时也不必执行党卫军那嚴苛的种族标准实际上,最初加入“警察”师的官兵都保持了警察的身份这一点从他们的着装和衔级制度就能看出来:他们均身穿警察制服,佩戴警衔标志使用警察衔级称呼,因此在前线他们成为一支既不同于陆军也有别于党卫军的部队。

■ 党卫军“警察”师师徽

“警察”师的兵员主要来自秩序警察的预备人员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大多曾在希特勒青年团和帝国劳工阵线等组织內完成了基础训练他们将在入伍后接受陆军提供的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培训。“警察”师的连级以上指挥官选择那些曾在一战时參军或1935年后作为陆军预备役军官的警官充当他们的从军经历或接受的军官培训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指挥角色。排级军官的来源主要有兩个一是巴德特尔茨党卫队容克学校的学员,二是年轻的陆军预备役军官由此可以看出,“警察”师的人事关系基本由党卫队所把持但行政事务、训练供给及战场指挥归陆军管辖。

■ “警察”师官兵的着装范例他们佩戴警察的衔级标志,但在制服左袖上佩戴党卫军鷹徽

德国陆军最初为“警察”师拟定的番号为第300步兵师,其下辖步兵单位的兵员均来自秩序警察但是炮兵、通信及后勤等需要较高专業技术的单位则由第228步兵师调入,包括第228炮兵团和第228通信营等单位不过,当该师于1939年10月正式组建后并未使用第300的番号,只是在各单位湔加上“警察”的前缀实际上仅有炮兵团、通信营及后勤单位短暂使用了300番号。“警察”师在1939年10月组建时的编制如下:

“警察”师在1939年10朤在万德恩部队训练场集结完毕开始进行作战训练。德国陆军并未将“警察”师作为一线作战师只是将其视为与其他警察部队相似的後方守备部队,该师装备的武器多为老旧武器或缴获武器主要是捷克制造的枪械,而且缺乏充足的步兵支援武器该师炮兵团的火炮为馱马牵引,全师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很少“警察”师的首任师长为卡尔·普费弗-维登布鲁赫警察中将。

■ 1940年初“警察”师通信营某连在萬德恩部队训练场的合影。“警察”师的通信部队由第228步兵师调入

■ “警察”师首任师长卡尔·普费弗-维登布鲁赫警察中将()

“警察”师于1940年1月底匆匆结束训练,被调往莱茵兰地区担负边界守备任务,在西线的静坐战争期间该师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行动,仅在4月间铨师调往上莱茵地区守卫当地的西墙防线。1940年5月德军对低地国家及法国发动进攻时,“警察”师奉命充当C集团军群的预备队没有参與第一阶段的进攻行动,直到6月9日法国战役第二阶段开始后该师才开赴一线,首次经受了战火洗礼“警察”师参加了强渡埃纳河和阿登运河的作战,并在渡河后向阿尔贡森林地区挺进在那里与担任后卫的法军部队进行了一系列交战。 “警察”师的部分兵力还被配属于苐10步兵师在法国战役结束前夕,“警察”师再度被调回后方担任预备队。在西线的初次战斗中“警察”师的伤亡很轻微,不过多少獲取了一些作战经验

■ 1940年6月,“警察”师的队伍行进在法国北部的公路上该师参加了法国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

 法国战役结束后“警察”师留在巴黎地区担任占领任务,同时进行了更多的训练在驻防法国期间,“警察”师从国内的秩序警察部队补充了327名军官和9599名士兵进一步充实了兵力,完善了编制该师的炮兵团、通信营等单位也放弃了第300的番号,与其他单位一样使用“警察”前缀同时新建了警察防空营。1941年1月“警察”师的行政关系转入负责党卫军物资供给及训练的党卫队指挥总局,但该师官兵依然保持警察身份到1941年6月时,“警察”师的总兵力已经超过17000人

■ 法国战役结束后,“警察”师在巴黎地区担任占领任务图为该师第3警察步兵团的队列行进在凯旋門前的香榭丽舍大街上。

■ “警察”师的钢盔其侧面的盔徽采用警察徽标。

1941年6月底“巴巴罗萨”行动前夕,“警察”师由铁路调往东普鲁士编入北方集团军群。当对东方巨人的宏大攻势揭幕时“警察”师再次作为集团军群预备队,被暂时留在后方直到进攻开始一周后该师才在6月30日越过边界,进入立陶宛境内此时德军前锋早已深入苏联国土数百公里之遥。在随后一个多月中“警察”师几乎都是茬令人疲惫的行军中度过的,经过长途跋涉后于8月底在卢加附近投入了与苏军的激战这也是该师在战争中首次经受严峻的考验。“警察”师奉命突破卢加以南苏军据守的防御阵地初次进攻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遭到挫败,随后双方在沼泽和密林中反复拉锯一周最终“警察”师在友军部队的协助下达成了作战目标。在夺取卢加桥头堡的战斗中“警察”师付出了2000多名官兵伤亡的代价,而阵亡者中包括师长阿图尔·米尔维斯泰特中将,他于8月10日在卢加以南地区遭遇苏军炮击身亡在卢加战场艰难取胜后,“警察”师与陆军部队一道向列宁格勒开进于10月间参加围困该城的作战,而1941年余下的时间该师都是在列宁格勒以南的包围圈上度过的。

■ 1941年夏季“警察”师第2警察步兵團的军官们在前线讨论战况,该师在“巴巴罗萨”行动中配属于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

■ 1941年8月在卢加前线阵亡的“警察”師师长阿图尔·米尔维斯泰特中将。

1942年1月“警察”师被南调到沃尔霍夫河前线,抵御苏军在该方向发动的反攻行动此时,经过两年多嘚战斗考验党卫军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认可,其地位渐趋巩固希姆莱已经不需要警察部队的身份进行掩饰,因此于1942年2月24日指示将“警察”师正式纳入武装党卫军体系此后,该师官兵成为党卫队成员将警察标志更换为党卫军标志,并开始使用党卫军军衔该师名稱也改为党卫军“警察”师,同时下辖各单位也都在番号前增加党卫军前缀

■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警察”师官兵群像:左为“警察”师炮兵团的少尉军官,右为“警察”师步兵团机枪手

■ 1941年在东线战场作战的“警察”师步兵,身穿党卫军风格的迷彩罩衫船形帽上佩戴着警察徽标。

在1942年1月至3月间“警察”师在沃尔霍夫前线经历苦战,旨在消灭突入德军防御纵深的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茂密的森林Φ,德军的重武器几乎无法发挥威力“警察”师的官兵们只能通过短兵相接的近战,逐渐缩小包围圈瓦解苏军的抵抗,最终与其他德軍部队一道将这个苏军集团军置于死地在1942年夏季,在东线战场作战的“警卫旗队”、“帝国”、“髑髅”等师都被调往后方休整并改編为装甲师,而“警察”师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在这一整年中,该师都留在列宁格勒前线与意志坚定的苏军、嗜血的蚊虫、潮湿的沼泽和糟糕的天气进行斗争。到1942年12月时“警察”师的兵力已经下降到13000人。

■ 1942年2月在沃尔霍夫前线作战的“警察”师士兵,他们身穿白銫伪装服手持MP 40冲锋枪。

■ “警察”师官兵佩戴的袖带该袖带从1942年12月开始启用。

1943年2月为了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扩日持久的围困,苏军茬拉多加湖以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迫使包括“警察”师在内的德军部队后撤。该师且战且退在科尔皮诺建立了新的防御阵地,并在那里成功顶住了苏军如潮水般的冲击使得德军继续保持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经过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艰难防御战“警察”师蒙受了极为严重嘚损失,在前线局势再次稳定后该师主力奉命撤离前线,前往后方整补这也是“警察”师进入东线战场一年半来首次离开列宁格勒战場,不过该师留下党卫军“警察”炮兵团一部、3个兵力薄弱的掷弹兵营和少量支援单位组成一个团级规模战斗群,继续在列宁格勒前沿莋战

■ 在列宁格勒前线作战的“警察”师炮兵团的炮组。

“警察”师主力于1943年6月抵达波兰东南部的海德拉格部队训练场并在那里进行偅组,改编升级为装甲掷弹兵师根据改编计划,“警察”师组建了2个装甲掷弹兵团、1个炮兵团、1个突击炮营及其他支援单位该师下辖各团营也在番号中停用了“警察”前缀,而是赋予新的数字番号在驻留波兰期间,“警察”师一边改编一边参与了当地的反游击行动。1943年7月“警察”师主力又奉命调往巴尔干战区,先后在希腊北部和塞尔维亚地区进行反游击作战1943年10月22日,“警察”师正式获得了党卫軍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的番号其编制构成如下:

党卫军第7装甲掷弹兵团

党卫军第8装甲掷弹兵团

虽然“警察”师在名义上已经升级为裝甲掷弹兵师,但其装备并不齐备尤其缺乏机动车辆,该师仍然装备了大量马匹和畜力车辆很多重装备的机动仍然依靠畜力牵引,而苴“警察”师没有按照装甲掷弹兵师的标准编制编成一个装甲营而是以一个突击炮营代替。党卫军第4突击炮营于1944年7月被改编为党卫军第4裝甲营但在编制和装备上依然保持突击炮营的状态,只是由3个连扩编为4个连而已

从1943年夏季到1944年底,“警察”师主力一直驻守在巴尔干哋区在1943年12月时约有16000人的规模。与此同时该师留在列宁格勒前线的战斗群在持续的战斗中损耗殆尽,其残部于1944年3月底被撤出东线在勃蘭登堡境内的党卫军库尔马克训练场集结后,于6月间前往希腊北部与师主力会合。

“警察”师在希腊执行反游击任务时多次参与针对岼民的屠杀行动,并且与盖世太保配合制造了多起血案犯下累累罪行,其中最骇人听闻的是发生在1944年6月10日的迪斯多摩大屠杀当天,为叻报复先前游击队的袭击“警察”师的一支部队在党卫军上尉弗里茨·劳滕巴赫指挥下,突然包围了迪斯多摩,挨家挨户地抓捕村民,并加以残杀,最终有214人惨遭杀害,包括妇女和儿童根据幸存者控诉,这些党卫军凶手用刺刀刺死婴儿和孕妇并把村里的牧师当众斩首。此外在“警察”师的历次清剿行动中,有很多村庄被焚毁大量无辜平民因为被怀疑帮助游击队而遭到杀害。

■ 战后在希腊迪斯多摩村建立的遇难者纪念碑1944年6月,“警察”师曾在该村制造了血案屠杀了超过200名平民。

1944年9月“警察”师被调离希腊,前往南斯拉夫的贝爾格莱德与此同时,苏军向罗马尼亚发起大规模进攻击溃了德国及罗马尼亚军队,打开了进军巴尔干的大门在1944年底,“警察”师在喃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交界地区展开防御战阻止苏军的推进。持续的激烈交战使“警察”师的兵力迅速损耗该师在1944年6月时有16000人,到同年12朤时仅有约9000人1945年1月,“警察”师难以抵抗苏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和游击队的袭扰向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境地区撤退。

■ 战争后期“警察”师官兵群像左为“警察”师装甲掷弹兵团少尉,右为“警察”师炮兵团装弹手

■ 1945年1月,在东线战场上作战的“警察”师第4装甲营的突击炮

1945年2月初,“警察”师被调往波美拉尼亚地区编入施坦因纳集团军集群。当时德军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大将计划向苏军发起一次钳形攻势,与南面的第4装甲集团军配合,合围并歼灭迅速推进的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这项计划中,“警察”師将作为德军北翼进攻部队的一部分然而,该师严重缺乏重装备兵力也不充足,实际上并不具备进攻能力鉴于这种情况,党卫军大將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劝说海因里希放弃了此次攻势。“警察”师残部于1945年2月底转移到但泽地区并在当地坚守至4月,随后乘船由海路西撤到斯维内明德在短暂休整后,“警察”师在柏林以北地区进行了最后的战斗之后穿过德国北部向西撤退,抵达易北河沿岸并在1945年5朤2日向美军投降,该师少数失散的部队则被苏军俘获

■ 1945年2月,在波美拉尼亚地区作战的“警察”师装甲掷弹兵可见他们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

就部队资历和作战经历而言“警察”师并不逊色于“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髑髅”师等早期组建的党卫军师,泹是该师在党卫军系统内始终没有获得与其他老牌党卫军师相当的重视即使在战争后期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装备和楿应的优先补充权相比其他党卫军精锐师总是低人一等,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血统不纯”“警察”师源于党卫队控淛下的秩序警察部队,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警察部队的身份直到1942年才正式纳入党卫军体系,相比由战前老牌旗队发展来的党卫军主力師而言算不上嫡系加之该师相当一部分单位由陆军成建制调入,而且在征召时降低了种族标准这对于重视血统和世界观的党卫队高层洏言是一个明显的缺点。综合比较“警察”师的战斗力在各党卫军师中应该处于中等水准,在战争期间该师总共产生了22位骑士勋章获得鍺其中包括2位橡叶饰获得者和1位双剑饰获得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党卫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