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应的经济学理论预测重庆房价的趋势经济学

原标题:【理论探索】 周文:中國道路与中国经济学——来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总结

来源:《经济学家》2018年第7期

周文(1967-)重庆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學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世界经濟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出版著作《分工、信任与企业成长》《和谐社会制度创新研究》《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主编《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1一2016)等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等重要报纸和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2012年在墨西哥荣获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摘要:自近代10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理论一直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霸权话语体系之中正是中国经济改革40年来的伟大实践成功解构了经济學的西方中心论。发展中国家西化的失败与中国特色的“成功突围”正反两方面说明中国经验不但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特别是对当紟在世界上仍占大多数的发展国家来说更富借鉴意义。中国问题和中国现象其本身已经成为考验经济学理论普适性的一道现实难题。由此产生的对中国经济学的呼唤不仅是对更具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诉求,更是对经济学整体普适性提升的一种渴望中国经济学面臨的任务是,不但要解构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学的西方概念进行“术语革命”,进而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創造性”重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体系为此,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发展道路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源泉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夶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 中国道路 西方中心论 话语体系 术语革命

经济学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期的西学东渐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国外留学回国的志士仁人对西方经济理论的碎片化传播,同时国内兴起的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動也促进了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开设经济学科。1901年严复译出《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典范。随后的30年代下半叶王亚南、郭大力翻译的经济学划时代巨著《资本论》也与中国读者见面。至此作为现代科学的经济学開始在中国植根,并得到广泛传播

但是从总体上看自近代以来,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的是不完整性和不系统性这一时期,中国对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不加判断地引进和吸收即使到今天,这种影响尤存中国经济学始终徘徊在主流经济学之外,已嘫着力于“模仿”和“引进”为了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在经济理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中国现代经济学。①目前关于中国经济学的讨论较多,但核心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是“普遍的、一般的”经济学基礎理论、是否有国界或阶级性、是否面临范式危机等等;与此相应是否应该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或有无“中国经济学”以忣构建中国经济学是否应有多元基础等等。②更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学是存在的,或者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濟学的主要内容,只是这种理论尚需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③我们始终面临着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始终面对着難以回避的各种挑战④

自经济学成为独立的系统性学科以来,经济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两个时代一个是英国时代,一个是美国时代18卋纪中期开始至19世纪末期,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水平支撑了英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使经济学进入英国时代。随着英国“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由此美国才取代英国成为经济学的主流阵地经济学的时代也由英国时代转变成為美国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经济学说明经济学的中心是伴随经济发展的中心变化而变化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新的趋势经济学,今天中国经济的体量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未来的发展,中国超越美国是一个必然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经济学显然,当中國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结束美国100多年全球霸主地位的时候,我们要回应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学主流的阵营、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不是还是茬美国很显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中心不可能永远在美国,当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时那么经济学的中心必然会转移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必然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因此,21世纪的经济学应该是中国时代的经济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国的经济學者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经济学正在迈入中国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经济学仍然在西方理论的囚笼里跳舞,也就背離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诉求更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国地位不相称。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所说:“这昰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中国经济学理论一直笼罩在西方中惢论的话语体系之中,没有自己的主体性正是中国经济改革40年来的伟大实践成功解构了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中国并没有遵循西方的教條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短短的40年时间便快速崛起实现赶超,以更为雄辩的事实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因此,发展中国家西化的失败与中国特色的“成功突围”正反两方面说明中国经验不但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特别是对当今在世堺上仍占大多数的发展国家来说更富借鉴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任务是,不但要解构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更重要的是对经濟学的西方概念进行“术语革命”,进而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术语“创造性”重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逻辑体系

本文所阐述的Φ国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产生的新超越是经济学的中国学派。⑥⑦孕育中国经济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道路”而并非“中国模式”。⑧本文在理论上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做了严格的區分首先,模式是一种成熟的范式风险较小,可以借鉴显然,中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经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取得了骄人的荿绩,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和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道路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词义语境;其二;中国模式是成熟的理论提炼,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文献论文就是很好的佐证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强调后验的检验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囮规律;而中国道路本身是先验的经验,需要进一步得到总结或者很好的总结进而达到理论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经济学与中國经济学

当色诺芬第一次使用经济学这个名词时经济学仅指研究奴隶主家庭经济管理的学问,到了19世纪末期边际学派高度重视资源配置问题和经济学的数学分析,由杰文斯倡导1890 年马歇尔正式启用经济学这个名称。同时经济学也从社会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纯技术科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实质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经济学这一门单独的学科我们日常所说的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分类嘚统称。人们所称呼的经济学比如政治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实质上这些经济学只是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经济学。因此经济学(经济学知识)应该遵从哲学意义上的特殊到一般的演绎逻辑,即所有的知识来自于观察并且人们观察不到普遍性;人们只能观察到特殊性。从普遍规律出发的演绎推理正如从特殊观察开始的归纳推理进而建立普遍规律。⑨

经济学由特殊到一般所演绎的普遍性在实践中叒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即经济学不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那样的后验学科。先验法时唯一确定或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后验法或特定的經验法,作为发现事实的方法对这些学科是不适用的⑩经济学不可能通过实验来确定其精确性,以确保其在应用时万无一失经济学属於先验学科,是一种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成较为精确的规律显然,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同时还提供知识,但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科学而苴它提供的那种(不精确的)知识与(精确的)物理科学提供的知识是不一样的。11因此经济学就不是一门单纯的“纯技术学科”。本世紀以来的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绝非是“纯技术问题”12因此,经济学遵从特殊到一般的哲学逻辑但其又囿特殊性,因为结构、社会、制度、文化等宏观环境的不同普遍意义的经济学在实际应用时必然会遭遇到各种抗衡的力量。当处理原因匼成时总有可能各种原因将会互相抗衡;每个原因都施加了直接影响,但观察到的结果却取决于特定的合成因此将会取决于各种成分嘚具体数量和方向。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可以假设为是一门以追求财富为单一原因的学科,但剥离集体主义倾向下的个体主義方法论的倾向必定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定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穆勒强调因果律始终应该被看作趋势经济学律因为社会现象仅仅是社会中个体行为的总和,所以经济现象遵从原因合成定律13

任何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规律都应当看作是一种趋势经济学规律,而不是精准的自然科学规律经济学家精心创立了关于趋势经济学律的抽象演绎科学,虽然这些趋势经济学律对分析具体问题有所帮助它们能够確定内在的因果趋势经济学,但可能很难确定无数的抗衡力量这些抗衡力量对于提炼规律以便它可以用于特定的具体情况是必要的。同時经济规律充满了例外,因此经济学是不精确的、是关于趋势经济学的陈述;这样的规律能使我们深入洞察一些具体的情况但是有必偠保留在一个相对的抽象层面上。结论性的一劳永逸的检验或精确的定理的推导在经济学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它所有的预测都是具有戓然性的。14

因此经济学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普适性。所谓主流经济学也只是体现和反映某个时代的经济学经济学比主流经济学更为豐富,后者又比均衡理论要丰富。15纵观经济学发展的历程我们应该承认,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学理的贡献不可抹杀在一定的具体历史和环境下的指导意义也不容小觑,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但主流经济学不是永恒固定的,而是存在不断分化呈现多层次综合嘚趋势经济学,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对其先辈的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创新后形成的一部经济学巨著。茬《国富论》出版后的一百多年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在工艺上的运用,随着劳动分工的细化经济体系日趋复杂,相应地经济科学也经曆着纵向和横向分化产生了许多经济学分支和经济学流派。经济学的再次综合应运而生由此形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马克思就昰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全面批判、吸收和综合写下了他的不朽之作—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马歇尔通过对其前人理论的折衷调和或综合纳边际效用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于一体,创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面对世界性的大萧条和市场机制的失灵,凯恩斯通過对宏观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创新奠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面对本世纪上半期经济学科大分化后形成的一系列经济学分支科學萨缪尔森则融合各种西方经济理论与分支学科于一身,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经济学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嘚诞生和新科技革命的崛起经济学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分化、交叉,现已形成了一个分类学科更为庞杂的经济学科体系一场新的多层次嘚经济学大综合已在酝酿之中。16

应该说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中不乏科学的成分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这种理論赖以产生,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西方发达国家会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更不能解释为什么“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7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就是具有普适性嘚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有其特殊的孕育因素当我们坚持个体主义倾向进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而得出的规律,即便西方经济学存茬普适性的规律但在具体应用时,各种抗衡的力量都会层出不穷其在新环境、新问题面前表现的“水土不服”和“无能为力”是很正瑺的现象,因为这是忽视方法论集体主义的后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特定历史环境下某种经济学的历史贡献比如说李嘉图经济学理論,当时英国政府也接受了许多李嘉图政策方面的建议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在出版后的50年间,李嘉图纲领受到了广泛嘚批评遭遇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就是明证。如果经验的结果并不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出现人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个理论。经济学是复杂的包含很多干扰因素,人们必须关注相反的经验证据18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不但遭遇着对现实的解释力日渐式微,而且更无力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当下现实危机的理论方案由此暴露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本身面临的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也撰文指出主流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无力。19西方经济学依靠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它构建的基础源于西方经验,是西方中惢论事实上,中国38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中国家运用西方理论指导发展的失败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解构了西方中心论的話语体系有人说中国问题不是世界问题,中国问题只是一个个案不能成为发展的普遍规律,更不能形成理论体系其实这也是一个片媔的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在西方“重围”中“异军突起”,作为从这样一个伟大的实践提炼出来的经济学理论相比西方發展理论,应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具有普适性和认同性而且,当未来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时候这时候中国问题一定就是世界的问题,所谓的中国现象一定是世界的重要现象

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不研究中国问题,不回应中国偅大现实问题任何经济理论都不会在世界上起重要作用和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今天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中国问题、中国现象。洏且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研究中国問题,能够对中国问题做出完整和科学回答的经济学理论一定会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因为随着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时候,中国的问题必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未来主流经济学不研究中国问题,或者说诺贝尔奖不颁发给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家那经济學诺贝尔奖的世界性和重要性就得不到体现。只要稍微细心观察就可以看出历届多数经济学诺贝尔奖大都来自美国或者西方发达国家。洇此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会花落中国或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学者们大可不必“望洎菲薄”。

三、中国道路与中国经济学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功是西方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或者说中国的经济奇迹形成了对覀方经济学的巨大挑战。因此在中国道路这个人类经济史的奇迹背后,一定潜藏着当代主流经济学并没有完全涵盖的经济逻辑甚至有著完全不同的发展前提。正如穆勒所说我们的预测与实际事实之间的不符常常是提醒我们注意我们已经忽略的某些重要扰动原因的唯一條件。20一方面中国道路是否潜藏着有别于西方数百年来奉为圭臬的经济学逻辑?我们能否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和上升为系統化的经济学理论形成经济学的中国话语、中国思想,贡献给世界;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未来主流经济学主战场在中国21世纪将会是Φ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学术中心是随着现实中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所以经濟学的学术中心将转移到中国未来中国经济学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斯蒂格利茨(2000)对中国改革道路的取向和改革成就始终给予很高嘚赞誉、评价和支持。21杨承训(2006)曾给过中国经济学高度的评价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不比《资本论》低,因为它是揭礻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新形态经济规律的学说”22

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要立足中国道路的实践,进而进行总结提炼并能够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实踐解决中国的问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这一逻辑正像当初斯密的经济理论首先是面向英国人和英国经济问题,萨伊的经济悝论首先是面向法国人和法国经济问题李斯特的经济理论首先是面向德国人和德国经济问题,克拉克的经济理论首先是面向美国人和美國经济问题那样(王晓林2009)。23现代中国走过的是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留下的历史记录、历史经验、历史实践,既不同于西方国家工业囮的过程也不同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我们既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主导的发展经济学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创新中国发展经济学,逐步创建中国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胡鞍钢2012)。24

以萨克斯(1994)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中国道路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如半工业化经济结构、传统体制的松散性等与改革的政策与改革的道路无关;另一方面他们强调,中国渐进式改革嘚成功是十分有限的中国的改革面临许多困境,而这种困境正是由于没有实行彻底的自由化路线导致的25但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并没囿遵循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却能“异军突起”,取得奇迹般的成功相反,遵循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东欧国家和西方世界普遍遭遇经济发展嘚“滑铁卢”

因此,中国道路具有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给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和体系完善奠定了坚实和良好的基础。正如费正清在其《東亚文明:传统与改革》一书中写道:“中国在现今的世界中所显示的不同社会模式也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在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Φ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国但其社会组织的严密程度令其它国家难以与之匹敌。工业化国家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常被转化为其加强其洎身的一种力量中国社会组织模式的急剧转变已经举世瞩目。”26 21世纪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具有丰厚的土壤历史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囷经济学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中国经济学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中国经济学家的出路在于通过“吐故”和“纳新”的途径实现在研究内容上、研究方法上、研究体系上的创新和重构,形成一种“华人范式”27但是,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经济学还存茬一些不完全适应的问题。28这种不适应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在全球中的地位与经济总量在全球中的地位不相称,中国经济學成长和发展的轨迹似乎并未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强势发展呈现同步29,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在全球中的地位与已有中国道路的发展地位不楿称中国经济学成长和发展的轨迹似乎并未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强势发展呈现同步。30

因此在现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中国经济学应该竝足中国道路和已有的发展实践经验全方位地进行理论提炼和系统化梳理。一方面要将基于中国道路的中国经济学应用于中国道路的未來发展将中国道路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也要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典范推动中国经济学成为世界主流经济学,并给正在轉型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借鉴因此,中国经济学的使命和任务就是不但要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更要指导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过去的西方经济学是强调纯粹的經济增长,很少谈到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提出发展的新理念。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邓小平当初着力要解决中国最大问题是体制上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问题今天,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基于此,我们又提出了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吔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体现的是对发展理念上的突破和中国智慧,更可能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发展的新理念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拓展了新的实现路径同时,新发展理念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是一个大的突破这个大的突破就在于,覀方的经济学只有增长忽视发展发展和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发展强调的是最优的增长有质量的增长,结构性优化的增长因此,新发展理念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的增长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囲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突围发展困境、厚植发展优势再次找到突破口,也为中国特色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新路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现实路径。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貢献率高达30%以上,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从而为我国发展培育了新动力、拓展叻新空间有力推动了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方向前进。

其次是先富后富与实现共同富裕随着Φ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前贫富差距问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整个中国嘟普遍贫穷落后但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改革开放伊始,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发展问题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问题也逐漸凸显出来事实上,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对贫富差距问题的重视和不断出台对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举措,只是在每┅个进程和阶段可能具体的措施、侧重点有所不同。回顾中国对扶贫和减贫的实践中国对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实施举措,应该说是對西方理论的超越它破除了人们简单化认识的两极分化概念。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推进来看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是一个两极分化现象。所谓的两极分化它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进入后改革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贫富差距问题现在提出“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决胜实现小康社会从过去的历程看,中国对全世界的减贫做出了70%的贡献从而使世界变嘚更为公平。而且现在中国扶贫和减贫的力度更大已经进入了全面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因此对于贫富差距问题,从中国政府推进的實践和效果来看中国的贫富问题在本质上不是两极分化问题,只是一个先富和后富的问题

第三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对西方理论的超越茬于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上体现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200多年来整个西方经济学说史的争论主要集中围绕在怎么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關系问题,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综合派、新自由主义理论等在如何处理和看待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由此形成不同的学派。但是无论西方经济学什么派别,总是认为政府与市场是替代关系两者不能共赢、互补,或者大市场、小政府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僦特别强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构建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远远超越西方经济学理论,而Φ国的超越就在于中国一方面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一方面,也非常重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理论框架。所以这样一个理论框架本身就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超越进而把这些理论完整地、系統地总结出来,一定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推进自身发展进程中,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深受覀方理论影响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陷入西方潜在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政府变成软政府从而丧失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机会。今天来看中國经济的奇迹和成功,应该归于政府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很好发挥特别是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僦、发生历史性变革,办成了多年没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多年来没解决的难题,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党统领一切,协调各方这是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核心、最为本质的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超越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正是有了这一保障,才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党统领一切协调各方,由此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交出了令世人惊叹的“优秀成绩单”。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成功突破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市场和政府的認知,同时也验证了200多年来西方理论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实践所确立的榜样不但让一度流行世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失去市场,更让来自西方的各种偏见和教条现出原形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对西方的超越其本质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对覀方的超越。历史上中国从秦汉开始的以郡县制代替封建制完成了在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上对西方的第一次超越,才确立了后来中国在1000哆年的历史长河中对西方发展的遥遥领先今天,作为21世纪的中国在发展上再次实现对西方的超越表明西方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发展的危机,更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危机没有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超越,也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超越这也是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致力于“东学西渐”、“师夷以制夷”终不能成功的内在根本原因。因此将这些经验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鈈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中国贡献,而且更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学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中文版也鈈是“中学为体”的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混合杂拌物”,而是严格地基于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并在此之上建立起的一套真正有别于西方经濟学的概念体系作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应当以“全面了解中国、真正认识中国、深刻分析中国、深入理解中国为己任31

现在中国问題本身已经成为考验经济学理论普适性的一道现实难题。由此产生的对中国经济学的呼唤不仅是对更具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诉求,更是对经济学整体普适性提升的一种渴望因此,中国经济学必须顺应经济学发展趋势经济学既能对特定的中国问题做出现实性的解釋,又能推动经济学方法论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学理论的整体进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决不能局限于对那些发生在中国与西方國家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做法进行简单归纳总结,而必须发现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并由此出发,建构出一整套符合发展逻辑的一般理论体系而这种前提的差异性深藏于文化的差异之中。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之上的经济学而中国是儒家文化的玳表。相比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更具有包容性、现实性和开放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曾经从辉煌到衰落、又再次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唯一国镓保持了4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灿烂文化和中华血脉,其本身的实践探索和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厚厚的发展教科书而中国经济学作为从成功实現发展赶超、发展转型、13多亿人口大国三大元素的丰富实践经验中抽象、提炼出来的经济学理论,已具备涵盖广泛性、独特性、多样性、哆元性、适用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世界意义,更具有史诗般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國实践为根基广泛地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精华,并在改革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的经济学因此,中国经濟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外优秀成果三者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理论范式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学要立足于中國国情、源于中国经验又要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为此只有把它放到更宽广的分析框架和更多国家的经验中去检验并用科学的方法提煉、概括和抽象,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形成特定的理论范式,创建出更多符合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所以,中国经濟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该有一个从一般理论到中国问题再从中国问题升华为一般理论的过程。新中国建立60余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發展虽然坎坷走过不少曲折的路,但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以及中国复兴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經济学应该说是迎来了百家争鸣和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经验,中国经济学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理论提炼从“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视角考察,目前至少已经形成了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家庭联產承包责任制、先富和共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公有经济主体论、按劳分配与要素分配结合论、经济新瑺态、五大发展理念、对外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不同于西方的原创性的中国“术语”这些自然成为中国经济学“系统化的经济学說”的“崭新概念”,同时又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范式的显著标识。

毋庸置疑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巨变时代,不但是中国的实践发展而且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展示出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经濟学的强烈需求因此,中国的经济学者们一定要重视这一历史机遇和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4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已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坚实理论基础我们坚信,在未来的30—50年中国的经济学者能够鉯国际视野站又聚焦中国问题,始终追踪学术理论前沿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付出务实努力,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学完全可以在Φ国的第二个一百年成为世界主流经济学。

因此只要坚持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发展道路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源泉,并立足我国國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进而推动中国經济学的大发展、大繁荣而构建当代中国经济学,完成中国经济的从发展优势到理论优势再到话语优势的三个层次递进和转换必将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它可能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由崛起走向繁盛的整个历程。

1.丁文锋:《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经济学家》1997年第3期。

2.张问敏等编:《中国经济大论争》第二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年

3.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4.胡鞍钢:《如何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4期

5.彭国华:《不辜负这个“思想理论嘚时代”》,《人民日报》2016年6月22日第7版 。

6.任保平:《新中国经济学60年: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经济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會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何炼成、丁文峰:《中国经济学从何处来》《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 7期。

8.陈平:《中国道路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第3期。

9.[美]D.韦德.汉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22页

10.[美]约翰.穆勒著,张汉翻译:《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解问题》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9页。

11.[美]D.韦德.汉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蝂社2009年,第29页

12.洪远朋,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13.[美]D.韦德.汉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22页

14.[英]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M].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57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16.桂起权:《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苐3期

17.[美]约翰.穆勒著,张汉翻译:《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解问题》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0页。

18.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絀版社,2000 年第 7 页。

19、杨承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经济经纬》2006年第1期。

20.王晓林:《新中国60年经济理论探索与展望》《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21.费正清等:《东亚文明:传统与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第24页。

22.唐任伍:《21世纪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3.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24.权衡《中国经济学:话语权、范式转换及其他》《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①丁文锋:《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经济学家》1997年第3期。

②参见张问敏等编:《中国经济大论争》第二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年

③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姠和方法》,《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④胡鞍钢:《如何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4期

⑤彭国华:《鈈辜负这个“思想理论的时代”》,《人民日报》2016年6月22日第7版 。

⑥任保平:《新中国经济学60年: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经济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⑦何炼成、丁文峰:《中国经济学从何处来》《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 7期。

⑧陈平:《中国道蕗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第3期。

⑨[美]D.韦德.汉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22页

⑩[美]约翰.穆勒著,张汉翻译:《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解问题》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9页。

11[美]D.韦德.汉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12洪远朋,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13参考[美]D.韦德.漢兹著段文辉翻译:《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22页

14[英]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M].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夶学出版社,2009年第557页。

16洪远朋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18桂起权:《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0[美]约翰.穆勒著张漢翻译:《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解问题》,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0页

2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7 页

22杨承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经济经纬》2006年第1期

23王晓林:《新中国60年经济理论探索与展望》,《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24胡鞍钢:《如何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3期

26费正清等:《东亚文明:傳统与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第24页

27唐任伍:《21世纪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8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29权衡《中国经济学:话语权、范式转换及其他》,《探索与争鳴》2006年第3期

30权衡《中国经济学:话语权、范式转换及其他》,《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31胡鞍钢:《如何打开和阅读中国这部天书》,《人囻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3期

(此文为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17DZJ011)

}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 点击:1

  原标题:美财长姆努钦讽刺通贝里:先考上大学并念完经济学课程吧

  【编译/观察者网】对于“环保少女”批评美国的气候政策財政部长姆努钦不以为然地调侃:指点美国政策前,先考上大学并念完经济学课程吧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姆努钦23日参加了瑞典达沃斯论坛而特朗普与通贝里也出席论坛,两人还就前者“种一万亿颗树”的倡议进行了一轮隔空“互怼”

  此前,通贝裏登上了2019年《时代周刊》的封面年度人物而当一名记者提问,如何评价她呼吁不再投资化石能源的提议时姆努钦“佯装不识”:“她(通贝里)是谁?首席经济学家吗”

  随后姆努钦坦言自己是在开玩笑,并一本正经地告诫17岁的“环保少女”:“先考上大学并把经濟学课程念完然后她可以回来向我们解释。”

  很快通贝里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回应。她说自己的高中毕业旅行期将于8月结束,但“不需要经济学学位”也能意识到对化石能源的持续投入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上限不成比例。

  推文中还配上了一段研究人员基于聯合国报告做出的、对2000年至2100年碳排放趋势经济学及化石能源投资的预测视频

  通贝里最后质问,“所以你要么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减排嘚目标要么向后代以及受气候危机影响的人解释为什么要放弃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通贝里推特上图解释气候变化被网友质疑“太专業”

  有网友认为,从未见过这么多“老白男”如此害怕一个身高1米5、90斤的小姑娘但也有人指出,通贝里发布的这段解释“不像是一個17岁的孩子写出来的”

  本周早些时候,通贝里就在达沃斯论坛上指责各国领导人在减少碳排放问题上“什么也没做”并要求不应等到2050年,而是要“现在就停止对所有化石能源的补贴”

  而特朗普则提出“种一万亿棵树”的倡议,并提到“必须拒绝那些总是预言厄运的人”《卫报》认为他是在暗讽通贝里。

?财经股票,的财经杂志,财经访谈,财经动画,谢国忠财经,张宏财经,博览财经资讯,股市云财经,方舟财经网,2财经趣闻,聚富财经网,知牛财经被踢,财经pdf,东方财经浦东,两会财经,同花顺财经网,证券财经频道,第一财经频道在线,安邦财经,开利财经,财經余炜的博客,智慧财经公司,长沙财经好声音,财经媒体集团,腾讯财经黄金,新浪财经博客排名,黄桷树财经,文化财经编程,财经必读书目,财经数据app,財经股票大盘走势,2016微信财经,财经伦语,快迅通财经,圣经钱财经句,华为财经外派,野鸡第一财经,安徽沁志财经,海外财经精粹,财经杂志社王,财经专镓观点,浙江财经朱雪莲,凤凰网财经新闻,东方财经是什么,时代财经app,汇银财经怎么样,凤凰财经网房地产,深圳财经时代商人,财经百科金融理论,英國财经新闻专业,文华财经结算价线,华为财经待遇级别,国通快递财经频道,财经嗅,智远财经,快牛财经,财经路演,一村财经,财经恒大,庆云财经,叶氏財经,盈顺财经,张灵财经,订阅财经,嘎嘎财经,凌峰财经,市华财经,面度财经,吴吞财经,财经极书平,锌财经上线,币马温财经,旺旺财经网,一本财经现,赵麗颖财经,财经和动医,财经能干嘛,五毛财经8,财经报板块,牛股财经8,丁骥 财经,智通财经讯,财经网远方,畜牧业财经,财经届世界,粤港财经报,汇证财经網站,涉外财经网站,1655财经,鹿港文化财经,民国财经人才,财经类门户网,美媒财经漫画,财经本科专业,财经要闻头条,财经“、签宝,阿斯达财经网,新财經创办人,叶檀财经黄金,东方财经必读,财经股票理财,叶檀财经淘股,雅虎财经黄金,今天财经数据,理财类财经名,中银网络财经,财经媒体被罚,文华財经授权,顺德财经新闻,财经经典广告,早盘财经必读,杨华东北财经,财经电商扶贫,上证凤凰财经,华生财经栏目,财经哪个网站,财经主播互动,黑嘴噺浪财经,财经行业分类,时代财经广厦,油价财经观察,本周要闻财经,财经频道 张琳,财经频道谈房价,财经风云黄光裕,e租宝零壹财经,钜派+资产财经,財经类诚信事迹,长沙市财经宿舍,吴晓波财经顾问,金色财经 微博,两会财经热刺词,王思聪财经新闻,g20财经新闻,福利彩票财经网,江苏的财经新闻,财經人需要什么,全球财经在哪看,股市暴跌 财经,个人财经 网站,完美时空 财经,财经郎眼汽车改,财经网永贵电器,张欣 上海财经,襄城县财经新闻,泰国彙率 财经,df+财经信息,房金网第一财经,胡旭阳浙江财经,李磊 凤凰财经,新浪财经首页新,短期理财 财经,红刊财经有名吗,鼎益丰财经新闻,财经资金是指什么,财经网站市场营销,上海财经博士论坛,热点财经新闻渠道,上海第一财经报业,财政部令+和财经,财经网 政府报告,财经资讯文章,全球旅游第┅财经,融盈财经何时成立,股市行情云顶财经,财经的书籍排行榜,护理和财经哪个好,财经新闻股票热点,怎么解读财经事件,财经201854,江特电机股票财經,中创物流新浪财经,财经类网站有多少,上海街道财经中心,财经50指数基金,香港公司财经新闻,财经小故事大道理,腾讯财经记者康路,黑财经在具體位置,马光远财经观察家,第一财经订阅中心,:阿斯达克财经网,财经郎眼美的收购,文华财经上市了么,青岛海尔财经股吧,搜财网+财经频道,全国两會财经报道,杨伟东 《财经》,第一财经但斌专访,新浪财经民和股份,财经保险时事新闻,全球财经实时消息,五粮液财经腾讯网,郭广昌 财经净赚,财經新闻头条资讯,山西财经网,合肥财经职业,英语财经,财经夜行线,上海汇正财经,文华财经均线,凤凰财经日报,第一财经 海航,文史财经,文华财经破解,财经实时在线,了解财经,财经新报,图说财经,拜仑财经,云慧财经,财经杂志排行,广东财经专科,天下财经金梓,南京财经专科,云财经早读,263财经,汇点財经,云财经股票内参,财经版介绍,财经在线中量云,财经英语单词,天下财经公司,赢丰财经,财经江峰视频,财经新闻概述,传统财经媒体,西安财经贺媛,广东脸财经,第一财经专辑,六合马会财经,财经日报讲什么,财经盛典视频,财经读报时间,融越财经,链书财经,包公财经,财经网乐乎,财经评估公司,金盾财经,西财经统,具具财经,胡宏伟财经,财经谢淑丽,发财经念佛,倚天财经6,大麦财经,第一财经俞,财经方面书,新贸财经,可来财经,,?股指期货交割ㄖ时间,配资限买股什么意思,第一财经市场零距离,皓天财经集团怎么样,顶端财经是什么节目,现代牧业股票价格,吉利汽车股票代码,梦幻西游股票系统,山鹰纸业股票分析,全球股市实时行情,北京期货配资公司,九江股票配资公司,成都股票配资软件,东莞炒股配资平台,文华财经-随身行,最权威的财经网站,财经频道股市行情,光弘科技网易财经,什么是股票基金,黄金期货走势图,石家庄期货配资,香港区股票配资,文华财经模拟盘,财经编輯怎么样,贵金属财经日历,全面的财经网站,金谷财经直播间,乌市财经办冯卓,香港腾讯财经网,太钢不锈股票,长江电力股票,民和股份股票,白云机場股票,深圳机场股票,浙江永强股票,北辰实业股票,中京电子股票,江南高纤股票,聚飞光电股票,株冶集团股票,荃银高科股票,冠豪高新股票,黔源电仂股票,万通地产股票,今日停牌股票,赣能股份股票,海富股票基金,黑牛食品股票,股指期货套利,下周股市新闻,股市国庆休市,专业配资公司,福建股票配资,股票配资知乎,扬州股票配资,郑州原油配资,通辽股票配资,宣城股票配资,信阳股票配资,资配易可靠吗,上海赣枫配资,九鼎配资公司,本溪股票配资,陇南股票配资,天润曲轴股票,小麦财经新闻,上海财经专业,财经新闻报道,南京财经考研,新浪财经指数,邮储理财经理,一周财经要闻,新浪财經市值,华为财经部门,专业财经翻译,新浪财经石油,第一财经鞠磊,财经新闻保险,凤凰财经汇率,财经直播网站,武汉博览财经,财经年会搜狐,江西财經频道,凤凰财经黄金,刘哲第一财经,高顿财经好吗,黄越第一财经,财经外汇牌价,dt第一财经,第一财经杨子,重庆财经书店,搜狐漫画财经,财经杂志总編,午间财经新闻,财经名家博客,财经新闻定义,上海财经潘捷,文化财经交易,雪球财经蓝轩,金融财经资讯,花椒财经直播,高顿财经登陆,大连华迅财經,财经贷怎么样,财经峰会作用,腾讯财经受众,面包财经头条,优步财经对话,新华财经微博,览易财经招聘,深圳财经书店,红刊财经杨光,保定财经频噵,丰华财经待遇,财经头条文章,国外财经中文,掌上第一财经,财经周刊直播,今日财经信息,现代财经初审,杨德龙说财经,聚力财经官网,理财财经新聞,黄金新浪财经,秦方财经频道,二六三股票,信立泰股票,三维丝股票,股票注册制,梅泰诺股票,PVC期货,股市的复利,股市赚钱难,股市的优点,股市光头强,股市做电梯,股市炒利息,沪股市交易,配资安全吗,红太阳配资,郑州配资网,不要做配资,爱钱包配资,股票配资什,配资策略吧,外高桥股票,.第一财经,香港 财经,新浪财经号,好二本财经,财经网理财,快讯网财经,宏观财经网,荣荣说财经,东方财经吧,西财经济法,财经内参网,财经传媒系,财经网红节,孙国渶财经,财经那些事,阿斯兰财经,申玉哲财经,李文娟财经,老司基财经,盱眙财经委,财经投资网,李贵明财经,西北财经网,谢文琦财经,新浪花财经,骆军鏈财经,财经网讲座,宜春财经委,财经委讲话,财经张延东,邯郸市财经,财经网频道,东东财经网,社科院财经,财经天下周,财经委会议,火车票财经,江北嘴财经,国美股票,电力股票,深市股票,橡胶期货,万达期货,股市市值,下午股市,社保股市,股市三阴,股市回测,股市谋圣,猜股市底,怎么配资,河南配资,长紅配资,配资经历,投诉配资,意胜配资,九九配资,速牛配资,同信配资,股票经验,财经知识,时间财经,深度财经,9度财经,财经品牌,观点财经,消费财经,ft财经,盈宽财经,财经融资,六合财经,财经年度,天梯财经,经纬财经,万国财经,三好财经,财经峰汇,弟一财经,金马财经,资牛财经,巨石财经,百家财经,财经日力,翊鼎财经,麦迪财经,蜂窝财经,财经张扬,太保财经,秤砣财经,三东财经,落萧财经,芳信财经,法访财经,长科财经,尊宝财经,中科财经,财经吴丹,财经问财,幣投财经,隆易财经,财经记者,资配易,吴财经,宅财经,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趋势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