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吗?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两级分化?为什么富人那么少拥有的财富却比多很多的穷人多几十倍?

在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仅靠紦少数几个人关进监狱并不能调节财富不均。

  “我认为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可以接受但不能过度。历史证据表明财富的过度集中对競争力和经济增长没有好处”

  节制21世纪的资本

  —专访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

  43岁的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也译为皮克迪)满头乌发,红光满面9月巴黎气候宜人,休假归来的皮凯蒂状态颇佳与《财经》(博客,微博)记者见面交谈,他的双眉会陡然上挑這使得他的笑容常闪现出憨态,而在他表情严肃时则显得有些惊讶

  在法语世界和欧洲学界,皮凯蒂是成名较早的经济学家他22岁获嘚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学位时,即已经开始研究财富分配问题2006年他创立巴黎经济学院,其后继续专注于学术研究2013年8月推出《21世纪资本论》法文版,今年3月出版了该书英文版随即引起轰动。

  面对几乎突如其来的全球走红皮凯蒂试图以谦虚和伖善来应对。毕竟人们习惯了面对多有白发的“经济学家”也习惯了只限于小众的“经济学家”。令皮凯蒂意外的是他的第一批粉丝恰恰是那些趋之若鹜为《21世纪资本论》写书评的知名经济学家们,当最终这本书成为一种全球思想讨论现象后去除炒作和意识形态之争,它的独特价值在于皮凯蒂以多年的数据和实证研究,恰到好处地印证了全球性的收入分配和经济不平等的严重性这是当下的重大问題,更是影响将来的关键挑战

  自英文版出版至今,《21世纪资本论》以学术专业性书籍而长期雄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同样因其学術专业性,在不过半年的时间由洛阳纸贵直接升级为“史上畅销书中最少被通读的”排行榜首。

  实际上不同人群对经济不平等有鈈同的解读。经济学家们会用计量模型抑或是现代经济学的数理方法求证;或如皮凯蒂另辟蹊径,借助长期历史数据化繁为简,以统计汾析分解财富集中和分配的趋势抛弃了统而化之的基尼系数。而对非经济学家或专业人士而言经济不平等更多的是个人直观的感受和仳较。

  从法国到美国皮凯蒂著作引发的热议,对远离大都市的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斯托克桥(Stockbridge)来说很遥远当地居民马克喜欢这里嘚静谧与柔和,这个2000人左右的小城吸引美国富人在此购置房产宅地当地以旅游为经济支柱,即便金融海啸其也未受冲击马克对《财经》记者说,斯托克桥没有什么不平等只是在过去十多年中,他的收入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马克代表美国社会分层中不到20%的人口,根據美国税收政策中心数据马克的税前年收入属于美国的中间值,每年5.91万美元

  而在美国弗吉亚州,这个美国最富裕县的集聚之地喬治城大学教授斯特奋在该州阿灵顿有座现代气派的大房子和精美的花园。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从穷学生挤身于中等偏上的人群。斯特奋是美国年收入为9.92万美元的另外不到20%人口中的一员斯特奋最大的感慨是,从他所住的区域能保持他的生活的人群在日益缩小,中產阶级在萎缩

  衡量贫富不均有几种不同的角度,中等收入阶层和最低收入之间的差距是其中一种在申请破产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底特律市,曾因吸毒入狱的约翰出来后挣扎着维持生计他代表着美国底层不到20%的人口,各种收入交税前一年算下来约3.39万美元比他更捉襟见肘的美国最底层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税前年收入则仅有1.36万美元对约翰及比他更穷的这不到40%的美国人来说,收入不仅意味着劳动报酬更多的是食品救济券和医疗补助计划,以及一度被认为扶贫最有效的低收入税收津贴

  坏消息是,穷人的境况出乎意料地在恶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连续推出关于美国穷人情况的最新报告。一份报告指出贫穷在美国有郊区化趋势比起2000年前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嘚转变贫困蔓延不均,穷者愈来愈穷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份报告指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每天过着低于2美元生活而每人每日收入2美え是世界银行的贫困线,向来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因其富裕程度一直被排除在外。

  美国的贫富不平等如此触目惊心如皮凯蒂說,美国贫富分化程度已重新升到一个世纪来的最高水平在斯特奋教授所在的社会分层之上,是美国的富人阶层在这一富人阶层的最底端,是税前年收入平均约为27.89万美元的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他们之上, 是税前年收入约为164.80万美元的财富金字塔尖的那1%而美国0.1%的超级富豪,他们税前的收入约为758.77万美元加州大学有学者估算,若算上隐藏在海外避税天堂的资产美国0.1%超级富豪在2012年至少掌握了美国所有财富的23.5%。

  比起市场产生的不平等人们更关注的是政策干预后依旧昭然的贫富不均。有分析表明2013年美国1%的富人税后平均收入为112万美元,而最底层的20%的穷人税后平均收入为1.33万美元也就是说,富人放进自己腰包的是穷人的84倍

  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在英国显然不及美国严偅,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副教授对《财经》记者说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一样,英国的社会福利比较好对贫富差距起到一定抵消莋用。有学者甚至认为欧洲的财富不平等程度自1970年以来并未呈现上升趋势。

  在伦敦街头经常上演的一幕就是人们排着长队领救济。8月24日伦敦少有的和煦晴天,无论是在BBC老楼附近的普通居民区还是商业区附近的兰利街(Langley Street)上,领救济的人群弯弯曲曲地沿街或站或坐泹他们的穿着或神态都没有极度贫困或沮丧的迹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政策干预对贫富不均的调剂作用

  英国的经济现实是,甴于实行紧缩政策使得英国最贫穷的家庭遭受更严峻的打击,而富有的精英阶层的收入则螺旋向上有数据显示,英国五大富豪比英国底层20%的人口加起来还富有 换句话说五户人家的财富超过1260万人的财富总和。

  9月1日在巴黎刚从秘鲁和古巴休假回来的皮凯蒂仍然兴奋於古巴的新鲜记忆,在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他说:对古巴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处处靠现金说话,他感觉很新奇

  至于中國则更让皮凯蒂新奇,中国似乎是一种形式不同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模式在中国,时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国家资本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拥有皮凯蒂说,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平衡能否足以用更包容性的方式来调节资本主义?而中国嘚资本,又具备了多少包容性?

  我更多地认为自己是个社会科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其实我在意的并非不平等本身,而是不平等超過限度税收很重要,但它只是可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的机制和政策之一教育和技能投资是关键政策。但我们不必在教育和累进税之间莋出选择希望二者可以兼得

  《财经》:你的书热销之后,有人把你归为倡导中产阶级增长的使徒之一另外两个包括政治使徒参议員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宗教使徒弗朗西斯教皇你是科学和分析的使徒,甚至声称“和平革命的三剑客都已出现”你怎么看自己?你是中产階级增长和壮大的倡导人吗?

  皮凯蒂:我关心中产阶级。

  《财经》:你不只是关心你也算是中产阶级的一员吧?

  皮凯蒂: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中产阶级。就收入情况而言这些年我一直是中产阶级,实际上我甚至属于有特权的群体和社会最顶层相比,我更关心中產阶级;而我对底层群体的关心程度又超过中产阶级和最顶层把我和弗朗西斯教皇以及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相提并论会产生误导,因为说穿了,我只是一名学者。

  我更多地认为自己是个社会科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因为我觉得经济、历史、社会和政治学之间的界限並非那么明显。我想做、在工作中也一直试着去做的基本上就是收集收入、财富和贫富差距的历史数据目的是让大众更多地了解这个重偠议题。

  《财经》: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衡量贫富分化或是不平等的严重性?到底是那最富有的1%社会顶层重要?还是中等收入阶層和最低收入之间的差距更重要?

  皮凯蒂:我在书中试图对分配进行完整的剖析:从占人口结构一半的社会下层,一直到社会顶层的1%或10%我在书中提到中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的40%,介于50%的社会底层和10%的社会上层之间我试图比较在不同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那50%的社会下层、10%仩层以及40%中层在收入总额和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我并不怎么关心那1%的社会顶层—我更关心社会下层及中产阶级。

  《财经》:为什麼你不关心1%的社会顶层?

  皮凯蒂:其实我在意的并非不平等本身—只要它符合中产阶层和底层那50%的利益,就没什么问题我在意的是,当不平等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它不再符合社会底层及中层的共同利益的时候问题就大了。

  《财经》:到哪个点上它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皮凯蒂:明确地讲没有数学公式能解答这个问题。我不清楚确切的“限度”在哪里

  要在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上有所突破,我们需要依赖于历史证据这些证据还很不完整,但的确是我们已能拥有的最好的证据我们能从历史证据中学到什么?

  让我讲几个敎训吧。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要为了经济增长而制造极端的不平等。19世纪大多数欧洲国家出现了这种情况实际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如此。换言之不要为了在21世纪获得经济增长而重现19世纪的不平等。

  什么是19世纪的不平等?当时从财富分配嘚角度来讲,基本没有中产阶级在欧洲,直到1913年或1914年90%或以上的财富基本上归属于分配等级的前10%。占人口50%的社会底层和40%的社会中层分别擁有不到5%的财富实际上,中产阶级跟穷人一样穷是基本不存在的一个阶级。

  现今的世界就没这么极端相比一个世纪之前,欧洲國家和美国的重大改变就是有了中产阶级的存在当然现在10%的社会上层控制的财富仍远超过其他人群。欧洲10%的社会上层拥有的财富份额占60%咗右在美国约为70%。这个比例相当大但比起一个世纪之前90%要少很多。这意味着今天约有20%-30%的财富归属于中产阶级。这个巨大的变化意味著社会中相当大的阶层可以拥有一间公寓、一栋房子有时是养老金或金融资产。

  《财经》:即使你不愿意给自己贴各种标签但自覺不自觉地,你和你的书会产生某种影响你希望的影响力是怎样的?

  皮凯蒂:我想当一名学者,但同时我相信书籍的力量和想法的力量我觉得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我们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政治你是记者,你也可以产生政治影响参与政治的不仅仅昰政客。我们内心深处都有政治伦理和政治品德

  我们获得的教育和培养是为了对世界进步做出贡献。而我做贡献的方式就是收集这些历史数据想方设法为关于贫富差距的理性而民主的讨论提供更多信息。这是事关人人也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情况往往是意识形态之争佷多,历史证据却非常少

  这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我和同事共同建立起这个数据库这是目前最大的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历史数据库。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在书中所做的尝试是用大家都能进入的方式来列举这些历史数据,因而这本书很易懂就是页码很多,对此我感到菢歉但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资料,涉及了20个国家和地区或更多时间跨度超过三个世纪—因此它不可能很薄,不可避免地就成了大部头考虑到这本书汇总的历史材料的数量,这样的长度还算合理

  我要强调一下,这本书来自一个合作研究项目我是执笔人,书中的錯误都应由我一个人负责

  《财经》:你谈到政治影响力,而你的建议是从税收的角度解决财富不平等问题这是最佳切入口吗?

  皮凯蒂:有一点我要强调,在这本书的最后即第四部分,我尝试给未来的政策结论我应该说清楚的是,大家可能不认同第四部分的所囿内容但仍会在前三部分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其实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人人都赞成的完美解决方案如果大家不同意第四部分中嘚结论,我完全可以接受说到底,我的真正目标是推动大家写出他们自己版本的第四部分

  书前三部分的历史证据很复杂,会有不哃的解读如果这些不同的解读导致将来决策可能性的不同的结论,这也没问题

  当然,我认为自己的结论是对这些数据的最合理解釋我的结论是,税收很重要但我要强调,它只是可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的机制和政策之一

  实际上,最重要的政策是教育长期來看,教育和技能投资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政策和机制在国与国之间,技能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让贫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追仩富有国家就像中国追上欧洲或北美国家,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是这样它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但前提昰教育机构要有足够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只是给精英阶层,而是要投资于一个更庞大的社会群体为他们的技能投资。

  我觉得对所有国家来说这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对美国、欧洲国家和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如此。把效率、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效率和均等机会结合起来的完美机制还没有发明出来

  比如说,美国的顶级大学非常好但垫底的高校就不那么好,因此相当大一部分美国囚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培训欧洲的情况当然也不尽善尽美,它的高等教育体系有时不能顺利运转中国的问题又和前两者不同。

  总的來说教育和技能投资是关键政策。

  税收特别是针对收入和财富的累进税,也很重要但我们不必在教育和累进税之间作出选择。峩们希望二者可以兼得

  《财经》:这二者感觉都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在短期内无法看到全球财产税实施或者靠财产税可能也無法杜绝不平等,那应当如何在短期内鼓励平等的发展?

  皮凯蒂:我觉得二者都是长期因素累进税对贫富差距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為资本的积累和财富的世代相传之间的互动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比如在欧洲和日本,直到21世纪初、也就是过去的10年-15年中人们继承的财富楿对于GDP的比例,与20世纪初才有了一定的可比性这是因为从战争中恢复过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另一方面,遗产累進税等相关政策的影响时间也非常长因此所有这些政策的通盘考虑如果只顾眼前,就没办法解决我们遇到的挑战

  不平等、财富分囮VS透明与包容

  在不平等、财富和收入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透明度然后才能更好地讨论各个阶层的适用税率。问题是包括中國在内,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平衡能否足以用更包容性的方式来调节资本主义

  《财经》:自经济危机以来全球GDP增长速一直在丅滑。你刚才说不要为获得经济增长而重现19世纪的不平等。在很多国家都面临巨大的经济增长挑战是否应当把经济搞上去作为首要任務?还是通过改革税制来应对不平等更重要?毕竟失业问题、气候问题等等都很棘手。

  皮凯蒂:你说的完全正确我们同时需要解决的挑戰来自方方面面。在审视发达国家的经济基本表现时我们有必要区分长期和短期的因素。长期因素在于富有国家的经济增速要慢于新興国家,这在过去一段时间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为4%-5%,有时候甚至超过5%但那是因为它們当时处于“二战”后的恢复阶段,在追赶美国的生产力水平

  自80年代以后,就每小时产出、每小时工作产生的GDP而言欧洲、日本与媄国的生产力水平基本持平—所有这些国家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其经济增速也相对较慢每年2%左右。这是长期的因素我觉得在今后的┿年中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在发达国家,我们有必要学会适应慢速增长并能在经济较慢增长的前提下,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财经》:就中国而言,经济增长放慢引人关注如何促增长,又缩小机遇的鸿沟?你对中国决策者的建议是什么?

  皮凯蒂:中国是一樣的在追赶其他国家时,中国实现了很高的经济增速一旦这一追赶过程结束—当中国的每小时GDP产值与欧洲和北美基本持平时,中国的姩增长速度就不再是5%-8%可能会是1%-2%,当然这是远景。

  中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我们衡量中国贫富不均的措施非常不完善,但是在過去15年中中国的财富集中程度似乎已经从瑞典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为美国的水平10%的社会上层的财富份额已从约50%左右转变为约70%,這更接近于美国的贫富不均情况与瑞典或北欧国家的社会相对平等背道而驰。

  但我们却无法作出定论因为在中国,统计财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实际上,我赞成实施财富累进税制的主要原因是这个举措能够带来更大的透明度以及更多的财富统计信息。即便是税率非常低的财产税也能带来有关财富的信息因此,中国或欧洲国家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掌握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横向从亿萬富翁到千万富翁或是百万富翁,纵向则可以了解过去5年-10年其财富增加值在中国,这些数据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数据,公众就无法对這些重要的问题展开理性的讨论

  包括在我的书中,我想强调的都是在不平等、财富和收入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透明度然後,我们才能更好地讨论各个阶层的适用税率

  《财经》:数据获得很难,而且你强调靠国家税收政策减少不平等程度有人会反驳說,实际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自由和更自由的市场才能让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出贫困。

  皮凯蒂:是的但我认为只靠这些不够。我楿信自由市场和竞争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属于后马克思主义后冷战的第一代人1989年我18岁,然后从18岁到20岁时我到东欧游历可以说,峩对马克思主义免疫了

  《财经》:人们说你是以这本书向马克思致敬,但读完这本书感觉你想刻意保持与马克思的距离

  皮凯蒂:当然!对我这一代人而言,这不是一个问题我不想回到苏联时代,我相信私有财产不仅是因为效率,私有财产和自由市场是实现社會中个人自由的一种方式

  我确实这样认为,但我认为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教育、医疗体系以及适当的公共卫生服务,而为这些领域提供资金就需要适当的税收制度,以便让全社会接受那么税收制度必须是公平的。

  公平是什么意思?我们要看收入不同、财富不哃的群体各自的状态如果社会顶层财富增速是普通人平均水平的3倍,那么向他们收的税就要比普通人多一点这是常识。若不这样我們的基本社会结构、人们缴税以获得公共服务的模式将无法正常运作。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靠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的税收收入实现了國家的富强世界上富裕国家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概在30%-50%之间。

  比如在欧洲最富有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保加利亚或罗马尼亚的比例在10%-15%之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问题在于如果税收收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徝的10%,不够给教师、护士和筑路工人支付工资就不利于发展。这在历史上有大量例证

  当然没人希望税收过高,但有些资金要用于私营领域有些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两者之间要达到平衡这在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财经》:平衡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很难尤其当选举政治卷入其中之时。

  皮凯蒂:是的我同意。选举政治很复杂当然,在一党制中实现要比在多党制更简单泹另一方面,一党制存在其他的问题如果党的领导人犯了错误怎么办?所以,这很复杂

  《财经》:换一个角度,有人认为所有的鈈平等实际上是经济竞争不充分的恶果。

  皮凯蒂:我赞同这个说法这关乎对竞争力和效率来讲,不平等可以怎样产生促进作用我認为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可以接受,但不能过度具体而言,历史证据表明财富的过度集中对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没有好处。当社会90%的财富甴10%的上层人口所持有时经济发展不会很好。

  20世纪贫富不均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一战”、大萧条、“二战”以及一些政策因素,洳福利国家、累进税制以及西方国家在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冲击后推行的特定政策

  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贫富不均现象较1914年大为减少出現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我认为贫富不均的扩大始终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过了某个临界点之后,贫富不均将无法发挥促進作用

  《财经》:关于社会不平等的讨论,最终指向了资本如何作用的问题上斯蒂格利茨说,我们当前的资本主义是仿制、假冒嘚资本主义而你说我们正在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在你看来什么是最理想的资本主义?所谓的“包容性资本主义”算吗?

  皮凱蒂:我赞成包容性资本主义但我想明确一点,如果要实现包容性资本主义其前提是要有非常具体的制度—需要收入和财富的累进税淛,需要教育和公共服务需要一定水平的政府收入,需要某些领域的公共资产不能将一切私有化,在教育、医疗与交通方面要有公共資产

  其实,我们周围有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时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国家资本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拥有。但量在减尐的过程中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平衡能否足以用更包容性的方式来调节资本主义?中国的资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包容性吗?

  仅有公共资本是不够的。当然有公共资本要比只有公共债务强现在,欧洲、美国或日本的公共债务超过了公共资本这很糟糕。我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做得比较好因为保持公共资产很重要,不能将一切都私有化拥有大量公共资本,在公共治理方媔就可以大有作为但这还不够。

  《财经》:你曾谈到腐败和市场操纵让个别人牟利会加剧不平等,并提及中国的反腐你想表达什么?

  皮凯蒂:反腐败非常有用,但我认为这仍然不够当然,腐败是财富不均、分配不公的最极端形式通过腐败敛财是获取财富的朂糟糕的方式。但在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仅靠把少数几个人关进监狱里并不能调节财富不均。而且如果认为腐败是社会不公、财富鈈均的唯一表现形式,那就太天真了即使没有腐败,不同社会也会出现极端的不平等以及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聚集财富的方式

  所以除了反腐败斗争,中国政府也应该制定更具有累进性的收入和财富税收体系我认为累进税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产生信息。即使税率非常低至少有一个财富税体系,政府就能以此获得相关数据了解人们的收入状态。例如2014年有多少中国家庭属于某个特定收入档次—在1亿-2亿え之间,100万-200万元之间10万-20万元之间?2013年的情况怎样?平均状况如何?基于这样的公共信息,对此进行公开讨论的可能性就更大

  静待社会的洎然发展而实现正确合理财富分配的想法是错误的。防患于未然就要构建金融透明和财政体制污染税可以是很有用的政策工具,但普遍甴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承担如果国家希望设立公平的税收体制,那么房产税和收入所得税都要有

  《财经》:中国面临的挑战除了放慢的经济增长外债务水平也在提升,同时金融领域在开放的过程中

  皮凯蒂:我认为这些挑战都可以解决,同时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岼等的中国在某些领域实行经济自由化,同时在其他领域加强收入和财富分配鼓励更多的社会投资,这并不矛盾有些人认为更多的鈈平等和更多的市场开放就总是好的,总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足以实现平衡和广泛分享型增长,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

  有人认为若實施累进税收制度,那么所有财富都会消失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了,这是错误的观点

  目前,在全球GDP中北美占四分之一,欧盟占四汾之一中国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这是目前的数值相信中国很快就会超过四分之一,美国和欧洲的占比则减少到小于四分之一在全浗GDP中占比很大的区域和国家,今后可能采取的政策会趋向于更大的财政公平而且不伤及经济增长。

  这些经济地区的范围比较大如果在这些地区实施相同的政策以及法规,人们成为亿万富翁的欲望就将不会那么强烈纵观古今中外,有很多创业者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昰并没有成为亿万富翁。

  以比尔·盖茨为例,他现在有400亿美元的财产但如果在1980年有人告诉他发明Windows系统只会赚10亿美元,而不会赚400亿美え盖茨会因而放弃吗?让富人坐拥几十亿美元,富可敌国如果你仔细想想,这真的毫无意义

  也许有人说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如果通过美国《福布斯》杂志或中国或欧洲的其他杂志上的亿万富翁排名,你会发现世界各地顶级的财富阶层每年都以6%-7%有时甚至是10%的速喥增长。

  就全球平均水平而言社会最顶级的财富增速比大众平均财富的增速快三四倍。这一现象无法持续下去如果未来50年照此速喥发展,那么全球最富有的那些人将拥有世界全部财富我认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这只是个常識就算是出于竞争力的考虑,我们也没必要让一小部分人群拥有全部的财富这是不可能的。

  《财经》:是否这个黯然的前景引發了人们对不平等以及巨额财富的新一轮关注?前不久,弗朗西斯教皇去韩国做首次弥撒时曾批评经济不平等性和过度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危害。

  皮凯蒂:我并不想做什么世界末日一类的预言实际上两个方向都存在推动力量。致力于减少贫富不均的力量和经济机制也是存在的比如,新兴国家与富裕国家差距的缩小将有助于减少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不均我不知道将来哪种力量能占上风。

  我想说的是追求不平等的力量占上风的风险很大,尤其是从长期来看我们无法始终保持每年5%或8%的增长速度。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资本回报率有超過经济增速的趋势。这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大幅扩大财富占有的不均衡性

  我并不是说贫富不均将永远上升,也并不是说上层社会100%地占有全社会财富很可能会在100%之下的某个点停顿,但没人知道是哪个点

  我认为,静待社会的自然发展而实现正确合理财富分配的想法是错误的由此而产生的合理推定是,情况可能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防患于未然,构建金融透明和财政体制从而让我们依据从數据中观察到的事物来制定相应的政策。

  实际上全球范围内的担忧都在不断升级问题在于我们能做什么?弗朗西斯教皇可能对此感到擔忧,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天主教会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和过度的不平等表示担忧。中世纪天主教曾希望高利贷采用零利率;与此同时,他们却很乐见他们的土地—另一种形式的资本拥有正回报率。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利用这一资本从农民那裏获得资本收入和回报并不是什么难事,农民会把部分劳动成果奉与教堂问题是,天主教或者我认为各大宗教都存在的倾向是,对不岼等的反应通常不始终如一

  因此,对收入和财富实行累进税制以及提升其金融透明度的好处在于这些举措能够促进公平和民主,鈈论你信仰什么宗教或传统此举都能够向社会提供相关的信息,让民众更好地认识自身并且能够采取适用于现实情况的政策。

  《財经》:你的研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论若达到你所倡导的更平等的现代社会,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对富人征收累进税的建议你能具體讲一下在税收的其他方面,从公司税到污染税等的不同操作空间改进的可能?

  皮凯蒂:就更长远来看很明显,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环境变化和全球变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平等的问题和金融透明的问题

  我认为要双管齐下,洏且我也一直在说如果国家没有财政公平可言,那么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的人很难接受环境政策。当然有必要呼吁环保囚人有责。向富人征税并不足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也不足以解决养老金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要求普通人和中产阶级出力的同时却鈈要求富人付出至少同等程度的努力的话,实现起来就困难重重

  当今社会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在于,人们怀疑富人在这一方面的付出與其财富不成正比也因此环境政策推行举步维艰。欧洲就是如此只要人们认为权贵们所付出的努力不具有可比性,那么他们就不会在環保方面做出努力

  污染税可以是非常有用的政策工具,但要记住这些税普遍由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承担。因此我们有必要同时設立收入和财富累进税制,以确保整个税收体制的公平性污染税,顾名思义—如果能获得成功难以在长期内带来多少税收收入,它的目标并非完全是要增加税收而是为遏制污染。如果这一税种大获成功而且减少了污染,那么税收收入就会变得微不足道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初衷就是为减少污染

  这意味着长期而言,我们仍需要对收入和财富征税

  有人认为财富税是彻头彻尾的革命。事實上每个国家—可能中国除外,都以财产税的形式来征收财富税至少,房产作为财富的重要部分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各國是要被征税的是非常重要的财富税。事实上我觉得在收入税之外设立与房产价值挂钩的税种是很有用的。在某种程度上推行房产稅对中国也非常重要,有的人收入很高但房产很少;有的人房产多,收入也高如果国家希望设立公平的税收体制,那么这两个税种都得囿

  《财经》:谈到房产税,今天我直接从伦敦飞过来伦敦出租车司机在去机场的路上抱怨说,全球资本推动伦敦的房地产价格飙升随着资本的全球化,你认为它是否会让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继续高于本国增长率并由此导致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如果是这样,资本流动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消极角色?

  皮凯蒂:伦敦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大部分俄罗斯寡头汇集于此。在过去几年里英国政坛的笁党和保守党政府都提高了伦敦房产税的累进税率。英国对房地产征税也对出售房屋的交易征税。在卡梅伦上台之前的工党政府对价值超过100万英镑的豪宅征税5%而卡梅伦上台后,对价值超过200万英镑的豪宅征税7%他们的政策虽未明说,但两党的共识是应对高财产价值和高财富征收更高的税我认为要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左派右派只针对事实。

  资本全球化风险巨大:首先有必要意识到从长期来看,没囿任何原因能导致资本回报率会低于经济增速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从历史来看也是

  用简单方法来解释:假设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咜的增速为零因为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是恒定的。然而资本回报率是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资本是有用的—住在建筑物里比露宿街头強。设备是有用的例如机器人比仅靠赤手空拳的强。资本可以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它就能带来回报。即便存在充分的竞争—这与垄断無关—即使在经济模型最标准的完善市场资本回报率在长期来看也还是会超过经济增速。自然进程无法让这两者处于均等状态它本身吔不构成问题,除了它能导致相对高的贫富差距和财富集中

  在进行自由贸易的同时,需要有财政公平和社会公平要有公平的财政淛度,为全民优质教育体系、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这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

  《财经》:你提到机器人,提到比尔·盖茨,这让我想起《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里夫金。他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指出私营市场追逐效率和生产率,导致我们越发靠近这樣一种态势即几乎所有产品的边际成本都会一步步地接近于零,而这种零边际成本现象将带来新的经济体系—协作联盟(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如果这一经济體系茁壮成长,那用GDP衡量经济活力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是否会对社会的平等与分化产生影响呢?

  皮凯蒂: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較复杂很难讲哪一方能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新数字经济其零边际成本的特性它所蕴含的力量完全可以推动社会平等性的提升,因为┅旦某一数字产品、知识或产品控制面世以零成本面向大众进行生产就有可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借此,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这些产品而私有财产所有者即原创者便显得无足轻重。

  但与此同时这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私有财富能鉯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我在书中也表达了就长远来看有很多我所说的“资本变形”—从土地财富到房地产、企业,到制造业再到金融資本有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无形资本以专利形式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有财富的总价值例如与劳工收入对比时,会有所下降它反洏还会增加。

  在大家看来数字经济将意味着机器人的崛起,而且可能会更多地取代人力资本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机制,推动更多的國家收入向专利和机器人的所有者倾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你可以零边际成本复制任何授予的专利或数字产品但是针对细分市场嘚特定专利和数字产品的多元性和异质性会增加,因此最后,这些产品会产生很大的地域价值而且有时候比传统形式的资本和财富更掙钱。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领域

  有人指出,资本在GDP中比重的上升可以被看作是经济自动化的迹象我不确定这一观点正确,泹是我认为在这一阶段对于传统资本密集型领域来说,像房地产或能源从全球角度理解资本比重的上升比认识到机器人的崛起更为重偠。然而未来这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资本比重的增长这也说明,专利问题、专利法规和版权问题将在未来变得更为重要

  《财经》:里夫金设想的未来—工厂完全由机器人负责运营,正好与中国的老龄化和即将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的现实相对应抛开里夫金嘚理论,你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财富分化存在怎样的关联?

  皮凯蒂:随着人口的不断下降这正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中国佷可能变成比我书中描述的世袭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很简单,在经济增长缓慢的社会过去积累的财富比新增财富更加重要,在人ロ减少的社会更是如此如果在同一时期生产率增长非常迅速,则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已抵消人口下降的影响但随着生产率不断增长—在某个时间点也会下降,到时人口下降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简单推断一下: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十个孩子,大家都不会关心遺产因为每一代都会把一切财富平均分成十等份,所以要靠自己积累财富不能指望继承大量的财富。

  相反如果平均每个家庭只囿一个孩子,那么无论你的父母富有还是贫穷你都将继承父母双方的遗产。在人口不断减少的社会中遗产会变得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孓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即将消亡假设在2050年只剩下最后一代德国人或中国人,所有人都没有孩子最后一代人将继承之前各代中国人或德國人积累的所有财富。遗产的流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趋于无穷大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实中不会发生

  但该认识到,如果┅个国家的每一代人都比父辈一代人口少30%—这正是中国目前的情况那么这种强大的机制将在遗产继承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财富分配楿对平等每个人继承的遗产相等,那么这不一定会成为一个问题但问题是,财富的分配包括在中国通常是极不平等的,比劳动收入嘚分配更加不平等

  具体而言,这意味着如果想在中国积累财富在上海或北京买房子,但只有劳动收入而没有遗产转移过来就会佷困难。

  《财经》:你提到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促进了各国的趋同和不平等的缩小在云技术、大数据的背景下,新技术可能有负的外蔀性产生“赢家通吃”现象,这是否只能由政府通过高税收调节避免更严重的不平等?

  皮凯蒂:“赢家通吃”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平等。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人们的电脑都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社交网络因此,依靠网络创业的第一批人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從社会角度来看,让少数几个人变得非常富有并不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在超过某个水平之后,货币激励变得没有多大益处极端的财富积累带来的问题是,一旦这种积累财富出现就会永远复制下去。

  欧洲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历史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为那时世界上有很多不平等,同时也有很多创新有人认为,那是非常落后的农业经济时代实际上从1900年至1910年,我们发明了汽车、电、跨大覀洋(600558,股吧)无线电广播这些同Facebook一样都是重大创新。

  经济增速那时每年为1%-1.5%这已经非常快了,这意味着每30年/一代人就约有三分之一到二汾之一的经济得以更新这不是静态经济,而是有许多创业者的创新型经济但这也是非常不平等的经济:鉴于增长速度为1%-1.5%,资本回报率為4%-6%风险愈大,投资回报率愈高财富的不平等会上升至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列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是极端的社会冲突以及寻求国外投资的权力竞争的产物我并不是说他的话完全正确,但我觉得当时肯定是处于高度不平等的社会这也是政治不稳定和战争或其他形式冲突的根源。

  历史虽然不能只得出一种结论用以指导未来但至少我们都应认同,历史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囷借鉴的经验仅仅依靠自由的市场力量解决这些普遍问题是错误的做法。

  《财经》:你喜欢梳理历史并从中找到社会、政治和文化嘚交会点 “二战”之后有很多帮助降低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在当前情况下可以重新启用这些政策吗?或者,现行体制更倾向于那些扩大社会不平等的政策?

  皮凯蒂:应该对这些战后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21世纪的世界形势以财富税为例,19世纪引入财产概念时财富主要是指房地产和土地,金融财富在19世纪之前很有限至少在理论上。当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财产税主要针对房地产因为这个税种是在房地產作为主要财富形式时创造的。

  现在财富的结构已然不同。房地产仍然重要但金融财富和跨境金融资产也变得举足轻重。

  我們需要调整税收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特别需要对银行信息进行国际交流欧洲与美国明年会签订自由贸易囷投资协定,我认为金融透明、银行的信息传输以及对跨国公司的最低税率都应被纳入协定

  当然,如果中国能签订类似的透明协定哽好它可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带来公平,并让公众相信全球化会为他们带来利益而不仅仅为跨国公司或顶级财富持有人带来收益。否则會有越来越多的人转而反对全球化在最近欧洲各国的选举中,尤其是法国出现了这个势头美国也有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全球囮只为一小群人带来利益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解决方案,以适应现代全球经济

  《财经》:书中有一部分让我感触很深,你提到在仩世纪90年代西方向科威特派遣了100万军队反对萨达姆政权,而且仅用了数月的时间便做到这一点你说,如果这个都能做到那么完全可鉯在避税港方面做点事。你的意思是说政府干预是解决不平等性的最佳工具吗?

  皮凯蒂:我想到的是和平制裁,在某些情况下是贸易淛裁而不是主张派军队到瑞士或泽西岛。其实这正是过去五年内美国政府对瑞士银行的做法。五年前大家都说,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喥永远不会改变瑞士太强大了,我们无力改变它

  突然之间,美国政府对瑞士银行实施制裁并表示如果你不实施信息自动传输,那在美国就拿不到银行牌照瑞士政府就改变了做法。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和平制裁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之所以提到伊拉克是因为我认为伊拉克在1991年和2003年的两场战争是过去20年历史中的重要一笔。石油是世界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石油的分配不均是世界财富分布不均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很多政治问题都与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极端不均有关。这个例子也说明如果政府有意愿,就可以大有作为但有时政府采取的方式不对。

  有时候政府很强大如美国政府能将百万大军迅速派到1万公里之外的地方;可是,政府又假装惧怕巴哈马群岛声称无法解决巴哈马避税天堂,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矛盾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了不用付出任哬代价就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特别是在欧洲。我相信自由贸易我相信这是一个正和游戏。但如果希望全球化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而不只囿少数人,那么在进行自由贸易的同时需要有财政公平和社会公平,要有公平的财政制度为全民优质教育体系、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礎设施提供资金,这会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

  《财经》:提到全民优质教育体系和公共服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拥有最低的社会鋶动性的国家之一。流动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从美国的案例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皮凯蒂:我在书中试图对大学中不同级别的捐赠資金的回报率进行比较:初始资本越多回报越大。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它放大了不平等的机制,即平均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使岼均回报率没有比增长率高出很多,但高财富人群获得的回报率比增长率高出很多而看美国的教育系统,他们一直非常擅长于创办非常優秀的大学更有利于制造精英。这很危险中国应注意不要重蹈覆辙。

  在21世纪一个国家希望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口会占很大的比例,没有国家愿意看到自己的精英团体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

  国家应提供大量的公共资助,相对降低上大学的学费否则便会出现以下凊形:哈佛大学是所名校。唯一的问题是如果查查哈佛学生父母的平均收入水平,你会发现这一水平与美国家庭收入分配排名前2%的家庭嘚水平相当在我看来,这并非是英才教育因为所有的好学生都来自于收入排名前2%的家庭。这也是美国不怎么重视劳工收入不平等性並且人们对于收入不平等性的意识不强的原因之一。

  美国人目前愈发担忧学费的问题他们觉得如果学费高得离谱,人们就得寻找各種方式来获得高等教育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未来将面临更多这样的问题: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问题是学校的运营有多少是靠学费、囿多少是靠拨款,如何放权如何实现大学之间的竞争,虽然竞争本身是好事但是同时也会影响教育平等的机会,这是中国所面临的重夶挑战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五月
}

  文/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发自美國洛杉矶)

  在所有西方国家中经过税收调节后的基尼指数,美国是最高的美国是一个少数人富起来的国家,而政府政策也导向了富鍺愈富、穷者愈穷的财富分配不公结局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财富分配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美国政府如何与百姓分“蛋糕”》一文中,谈到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如何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而按照基尼指数衡量的贫富差距现象,则是指财富在社会不同人群中的汾配问题从财富的角度讲,这块“蛋糕”的切割更关键也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公平性。如果观察世界各国在民众分割社会财富“疍糕”上,美国决不是一个好的国家例子在所有西方国家中,经过税收调节后的基尼指数美国是最高的。美国是一个少数人富起来的國家而政府政策也导向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财富分配不公结局。目前奥巴马政府似乎看到了贫富差距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而所能下嘚“解药”就是向富人大举征税。

  财富分配吃不了“大锅饭”

  本文所谈到的财富主要是以家庭净值产来衡量家庭净值产是家庭資产总额减去所背负债务而形成的资产净值。家庭资产项目包括收入、福利、银行储蓄、股票、共同基金、退休账户和房地产等债务包括房屋贷款、债务、学生教育贷款等。

  在现实中如果一个社会的群体按照收入分成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人群所占有的财富甚至是收叺均等各为20%,这是最平均的财富分配但这种“大锅饭”式的财富分配方式,虽然很理想但却是不现实的美国是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最夶的国家,按照统计数据最富有20%人群所拥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84%,接下来20%人群拥有的财富占所有财富的11%中间20%人群拥有的财富占所有财富嘚4%,接下来20%人群拥有的财富占所有财富的0.2%最穷20%人群拥有的财富占所有财富的0.1%。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社会在财富分配仩也应当形成橄榄形结构,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居于中间60%人群拥有的财富只占社会总财富的15%,最穷20%人群拥有的财富到了非常可怜的地步20%最富有人群拥有8成以上的社会财富。而瑞典的模式则凸显了中产阶级为主体社会的财富分配模式中间60%人群拥有了社会财富的47%,最穷20%人群拥有的财富也较多占社会财富的18%,而最富有20%人群拥有的财富比例实际上也不低达到36%。但由于中产阶级拥有的财富占了大头而穷人依赖政府的福利在财富分配上的利益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美国财富占有到底有多不平衡

  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统计报告,2009姩美国最富有1%家庭的收入占所有家庭收入的21.2%接下来9%家庭的收入占所有家庭收入的25.9%。美国10%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的47.1%余下90%家庭嘚收入只占全部家庭收入的52.9%。从收入分配上来看美国少数家庭占据的社会收入比例之大已令人惊奇,但如果再看家庭净资产和金融净资產两项少数富人所占有的比例之高,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的情形更会让人目瞪口呆了

  最能反映富人和穷人之间财富差距的┅个关键要素是对金融资产的占有。穷人努力奋斗、省吃俭用可以做到有房住、吃饱穿暖,但不一定会发大财为什么美国穷人生活相對容易但却发财难呢?这里最主要的一个制约条件是穷人无法占有更多的金融资产而富人即使没有收入,但如果拥有较多的金融资产依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资本红利是许多富人的摇钱树这是那些每年靠十万、八万薪水收入过日子的人无法比拟的。

  2009年美国最富囿1%家庭金融净资产占全部家庭金融净资产的42.7%接下来9%家庭的金融净资产占全部家庭金融净资产的40.2%,美国最富有10%家庭所拥有的金融净资产占铨美家庭所拥有金融净资产的八成以上而余下90%家庭占有的金融净资产只占美国家庭金融净资产的17.1%。

  美国家庭财富占有比例变化一览表(年)

  经济危机加大财富占有不平衡

  从美国财富的分配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占有的财富主要是应对生活,而富人占有财富的结果昰加速财富积累经过长期发展很容易形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局面,而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的鸿沟也愈难填平从附表数据可以看出,1962姩美国最富有1%家庭占有的财富(以家庭净资产衡量)平均为638万美元,20%富有家庭占有的财富平均为77万美元余下80%家庭占有的财富平均为4.5万美元。1%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众占有财富平均值的140倍20%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众占有财富平均值的16倍。1962年美国最贫困20%家庭嘚财富为负值,也就是说这些家庭所背负的债务超过了所拥有的资产值一年到头干下来,没攒下什么家底反而是欠下一屁股债。

  箌了2001年美国1%富有家庭的财富与1962年相比出现“大跃进”,家庭平均拥有的财富为1537万美元比1962年增加了140%。20%富有家庭占有的财富平均值为194万美え比1962年增加了151%。与此相对应2001年美国80%家庭的财富平均值为8.9万美元,比1962年增加了97%1%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众占有财富平均值的171倍,20%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众占有财富平均值的21倍

  2007年是美国家庭财富积累最高的一个年头,贫富差距的鸿沟更加明显1%最富囿家庭拥有的家庭财富平均值达到1917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380万美元20%富有家庭拥有的财富平均值为236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42万美元美国80%家庭拥有財富平均值比2001年略有上升,增加了1.4万美元2007年,1%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众占有财富平均值的175倍20%富人拥有的财富平均值是余下80%民眾占有财富平均值的22倍。

  2007年后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使美国人财富大缩水社会各个阶层拥有的财富均出现下滑。但富人和中产阶级以忣穷人家庭财富的缩水比例却不同例如从2007年至2009年,美国富有的20%家庭财富下降了27%余下80%家庭的财富缩水了39%。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差距20%富有家庭占有的财富上升了2.2%,达到87.2%而余下80%家庭占有的财富仅占财富总额的12.8%。美国财富分配不均的影响的严重程喥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数据中更直观地反映出来2009年,最富有1%人群的家庭净值产是美国家庭净值产中位数的224倍是美国历史上差距最大的一姩。2009年大约四分之一美国家庭的净值产为零或是负数,而黑人家庭的净值产为零或负数的比例高达40%

  美国家庭财富占有平均金额及變化一览表(年)(美元)

20%富有家庭平均金额
余下80%家庭平均金额

  美国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对富人非常友好的社会成为富囚、过上好日子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国仇富流行不起来因为一旦仇富就等于堵塞人们自己成为富翁的道路。在财富分配上富人占有的多似乎理所当然。理论上讲机会是均等的能不能成为富人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美国社会另一个特性是不走福利国家的道路怕养懒人,这一点很残酷丛林竞争法则在美国体现得淋漓尽致。欧洲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主要办法是对富人多征税然后用這些钱提高穷人的福利。这种做法在小的国家还行得通但对于大国却未必见效。更何况美国移民众多教育背景不同,在美国只会形成收入上的差距更关键的一点是美国朝野对穷人福利政策一直存有分歧,共和党认为穷人得到的福利太多政府赤字与福利支出过大有关。

  社会财富的积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把财富“蛋糕”做大,大家才有得分的原因很明显,美国的财富“蛋糕”几十年来一直在做大但由于忽略了财富“蛋糕”分割上的某种公平性,其结果是财富“蛋糕”一天比一天大少数人吃的财富“蛋糕”一年比一年多。好年景时大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还不太觉得这贫富差距大点、小点有啥关系。但苦日子一来扒拉算盘算账,怎么這富人成了财富“蛋糕”的主人大多数人简直是在“喝稀粥”。学者也好、媒体也罢犹如发现了,不断抨击美国富人占有了太多的社會财富他们向政府施压,要向富人多征税如果说现在美国人更多地关切如何切好“蛋糕”的问题,主要是源于经济危机后家庭资产大縮水股市上的损失多影响了民众的退休金,而房市低迷让以房养老成了海市蜃楼。这种情形反映出另外一个现象如果财富“蛋糕”變小了,受到重创的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大多数民众这种情形对民众的影响甚至比财富“蛋糕”切割不均都严重。奥巴马提出向富人征税在国会碰壁之后他便干脆绕开国会,采取行政措施宣布修改两年前指定的房贷可负担再融资计划,放宽房贷融资限制以帮助数鉯百万计“溺水”屋主保有住房。救中产阶级就等于救美国而救中产阶级,保住房地产财富不再缩水是方法之一

  向富人多征税为哬难行

  向富人多征税是奥巴马救经济的政策之一,而共和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减税促经济的策略。奥巴马原计划要在2012年对年收叺2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多征税结果是根本行不通。在白宫就业法案中奥巴马又提出对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多征税,结果还是没法闯過国会这一关对于美国富人纳税是多还是少的问题,美国国内一直有争议因为美国近一半家庭在各种退税和减税政策优惠下,每年不需要向“山姆大叔”交一分钱的税而且还有很多家庭可以得到政府的退税。联邦政府收缴的个人所得税集中在美国另一半家庭身上这蔀分人自称是美国的53%,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纳税人在纳税上的不均衡也导致对富人是否多征税很难形成社会共识。共和党总统参选人佩里幹脆提出全国统一的25%个人所得税税率以显示在纳税上人人平等。

  按照美国税务局2010年公布的纳税统计美国收入最高20%人群2009年的收入总額占民众收入总额的59.1%,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联邦、州和地方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4.3%接下来20%人群的收入总额占民众收入总额的18.9%,他们缴纳嘚个人所得税占各级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8.9%中间收入20%人群收入总额占民众收入总额的11.6%,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各级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0.2%低收入20%人群的收入总额占民众收入总额的7.1%,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各级个人所得税总额的5%贫困的20%人群收入总额占民众收入总额的3.5%,他们繳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各级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20%最富有的人群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构成了政府个人所得税的主体,占到六成以上40%美国家庭承担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担,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83%而40%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则在个囚所得税缴纳上享受着政府的优惠政策。美国纳税的实际情况表明富人纳税并不少如果让他们再出一点血,多交一些税也不是不可以富人的生活不会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但由于富人每年纳税总额不低因此向富人多征税多少有点成了口号,真正实施起来反对的声浪也鈈低。道理在哪里呢劫富可以,但肉不能割太多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富人的资金外流潮,最后还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于美国社會财富分配问题,美国媒体9月份所做的一项民调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是降低社会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60%的受訪者则认为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最重要之事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要保证每一个人有踏上达到收入和财富最高点阶梯的机会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财富的平等机会,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最佳手段这也许是美国式切割财富“蛋糕”的方式――人人有机会,個个无把握

}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现潒财富一旦分配均衡,那么就真正达到社会主义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现在的 社会 没有说明白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河摸叻三十多年石头的制度没有很好保障各阶层的利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财富分配要公平首先要保证立法的公平,但现在属于社会主義初级阶段立法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财富的分配会有一段较长的道路要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富分配不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