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卧佛内容丰富多彩l有什么佛fo

> 莫高窟的导游词50字
莫高窟的导游词50字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3篇 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3篇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下面是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像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好,12点到这里来集合。我们到旅馆去吃中午饭。
篇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好了,今天为大家讲解到这边,下面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务必注意安全和保护我们的景点。
篇三: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我爱敦煌莫高窟我爱敦煌莫高窟我的心曾乘着风啊自由穿行梦想里我沉默地祈祷啊感受着你的光芒此刻这一番的宁静是因为你在心里那些烦恼来自有时候的迟疑我曾经寂寞漂泊在这茫茫人海里如此向往的你却一直在这里......每当我听到这美妙的旋律时,我的心都会微微一震,便总会想起那令我神往的敦煌莫高窟。――题记从小时候牙牙学语的歌谣中,我就听了很多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长大一些后,又从大人们的口中听说了更多有关莫高窟的故事。
莫高窟对于我来说,便成了个极富魅力色彩的地方,我一直都渴望自己能亲自去看一看。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共有735个洞窟,洞窟全部被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绵延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大约在一千六百年前的公元336年,有一位名为乐尊的出家人,他一路虔诚地向西行驶,当他行至鸣沙山时,只见前方出现金光万道,那金光中仿佛有万尊佛静静地坐着,注视着大地上的千变万化,乐尊认定那就是佛显圣,于是便决定停止向西的脚步,把此处当作圣地,满怀虔诚地雇人在断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莫高窟的历史便从此开始。
莫高窟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院。尤其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应一代又一代、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还有许多壁画,展现出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也因此,莫高窟被称之为&一座千年的艺术长廊&。
其实莫高窟的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壁画上,还体现在它那独一无二的彩塑和建筑上。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那独具匠心的雕刻,把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活了一般,如梦如幻,有时会让人产生来到极乐世界一般的错觉。而它的建筑艺术更是举世无双。内部设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为现代许多建筑所用。古人开凿它的方式更让我们敬佩,先开凿一条甬道,把沙排出来,再继续开凿,这样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使其更为牢固,真是一举两得,不得不让人佩服。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莫高窟都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无数祈求平安幸福的人都踏上这条道路,他们在沙漠,戈壁中穿行着,吃苦受累,风尘仆仆,一心只为能够到达他们眼中的圣地――莫高窟。他们到达莫高窟后,便在莫高窟的断崖上开凿洞窟,来完成自己心灵上的慰藉,并希望自己能够舍贱从良,得到主的宽恕,从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于是,先前崖壁上的星星点点,逐渐连成了一大片。
每当夜色降临时,莫高窟,仿佛就像一艘点满灯盏的巨轮,载着那些虔诚祷告的人们和那些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的神佛,驶向那西方的极乐世界。人们认为在那美好奢华的极乐世界中,没有痛苦,可以享受到无穷的幸福,就象敦煌莫高窟125窟中的西方净土经变画中的景象一样,那儿的东西全部是用金子打造的,显得无比浮华。历史的莫高窟,曾如烟花般绽放;今日的莫高窟,俨然一个千岁老人,在默默的诉说着她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她用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古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亚文明,融合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音韵,吸引了无数的人们来参观她、赞赏她,并为之而动容和陶醉。尽管莫高窟曾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朝代的更替,灭佛的萧条,但因一代又一代人的修建才留从至今,从而成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我想我是爱着莫高窟的。
我爱莫高窟,不仅仅爱着她雄伟的气势,也爱着她那些饱经沧桑的美,更爱着一代一代劳动人民为她洒下的血和汗。2009年的国庆节,我和妈妈本来准备去莫高窟的,可最后却因一些其他的原因没有去成,为此我失落了很久,也成了我的遗憾。我想下次如果有机会,不管怎么样,我都一定要去看看,去亲身感受历史留给我们的那些沧桑和伟大。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已经站在了莫高窟的面前,并且会像那些美丽的&飞天&一样,飞行在莫高窟的上空,穿行在历史的长廊中。在高高的上空,我仿佛看见千年之后的莫高窟,依然屹立在那里,伴随着鸣沙山依然呼啸而过的山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在悠悠大漠中,显得更加耀眼、迷人!篇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嘉峪关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11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 1506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篇三: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龙溪小学四(1)班:王睿瑶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王睿瑶,我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敦煌莫高窟。敦煌,古称沙洲,位于甘肃省,西部茫茫的戈壁中,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现在请大家拿好贵重的物品,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我们要去的景点吧!请大家在景区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乱涂乱画,争做文明游客。 请看,这里就是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洞窟凿于前秦建元二年,今有洞492个,壁画45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朋友们,请仔细观察,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反映了北魏、隋、唐、元五代、西夏各个朝代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才干。 敦煌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秀、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高,可惜由于当时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如今在莫高窟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洞窟,既保护了洞内的文物,又丰富了参观的内容。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美丽的敦煌莫高窟这处文化遗产能成为您旅游中的。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高窟大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