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苦焦煎,不念念阿弥陀佛更念谁

《画佛因缘》:“不念弥陀更念谁”(组图)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画佛因缘》:“不念弥陀更念谁”(组图)
  看得见的,是画纸表面的色彩;看不见的是背后许多慈悲菩萨的提携支持,挥汗流泪,念佛回向。背后不疲不厌的奉献者,是真正实践佛陀教义的画佛者,末学只是被慈悲的光明牵引著登上‘椅子叠凳子’的画台罢了,也只是做最表面的工作罢了,真正辛苦吃力的事,都是别人代劳的,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想将此献给生命道上一切痛苦的心灵,荆棘路上即使忍不住眼泪,也要望向清净光明的西方!此心,离开了阿弥陀佛,便是纷扰的妄想尘劳;离开了慈悲,将只有哭泣……。世上没有一个人能经常体健又如意,每一个人在生命里都会尝到衰疲不支的滋味,在体力不支时,就得不断鼓起愿力,阿弥陀佛的大愿,点燃我们心中的愿火,而末学―一个忍力没有成就的凡夫,即使每晨诵念著“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也会有忍不住眼泪的时刻;然而即使是忍不住眼泪,我心中仍要诵念:‘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敞开胸怀让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心中。想到无边无际同受苦楚的众生,诚愿大家都回首仰望弥陀慈眸,将痛苦转为一朵朵供养佛陀也普供众生的莲华,把忧恼变成馥郁适意的曼陀罗。体会佛的慈悲,实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小的时候,第一次堂姊托堂兄从台大晨曦社请了第一幅西方三圣像给我,那时就常常独自站在像前合掌瞻仰。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堂姊的家里,看见忏公师父恭绘的西方三圣,当时还只是黑白的照片,但是那无限清净慈悲的佛眼,就深深的扣住了小小的心灵。偶然走在黑暗的路上,心里恐怖了,那一对佛眼,就浮现在心中,默默的念著阿弥陀佛,想著那慈祥的容貌,黑暗恐怖就消失了。以后参加斋戒学会和打佛七,有几次正好被安排在佛像前的位置,在礼佛中偶然仰头望见佛的慈眸,就仿佛听见那十劫不断的呼唤:‘归来吧!孩子,归来吧!孩子……’,一次又一次,忍不住落下娑婆游子的眼泪。应是佛慈重,使我悲不任……。
  忏公师父常常教我们观想‘阿弥陀佛,八尺金身放金光’,末学总是笨笨的观不清楚,很想亲眼能够看见,很想供一幅八尺金身的佛像,能够瞻仰清清楚楚。当在行医的时候,血淋淋的一幕又一幕,病患们深夜里苦痛的哀号,凄厉的一声又一声,切割著我的心。常常不由自主的在病床边,合掌呼唤慈悲的阿弥陀佛,垂手抚摸这一切痛苦的伤痕,安慰一颗颗破碎的心。
  由于医院里面,没有一个能够让病患能向佛倾诉忧怖的佛堂,让他们得以佛法安定身心,以念佛修心转化逆境;医院中也没有能让一个人安详结束今生的地方,台湾又有一种回家去断气的习俗,不记得有多少笼罩著悲愁的深夜,我推著送弥留患者的推车,不论他已昏迷了多久,仍在他耳边最后诵念著阿弥陀佛,叮咛他放下一切万缘,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帮忙抬起病患担架,抬上送回家的救护车,每每再三拜托司机先生,在车上播放念佛的录音带,让临终的患者,聆听阿弥陀佛慈悲的呼唤,请司机先生慢慢的开车,不要震动著这太痛苦的身体,司机先生总是慈悲的答应了下来,到现在末学还是非常的感激。当车子开动后,末学独自呆呆的站在医院门口,合掌念佛,目送著救护车上一闪一闪的红灯,慢慢远去。每每流著眼泪向佛说:‘我所能做的只是如此,求佛慈悲摄受这一切轮回苦海中,痛苦无量的灵魂。’当末学值班,无法分身时,很感谢许多老师莲友慈悲发心,义务去为这些临终患者助念阿弥陀佛,作生死关最温暖提携。
  十方三世佛,以八苦为师
  此中痛苦,惟阿弥陀佛最深了解
  以大悲大力,无倦地救度……
  生死炙然,苦恼无量,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
  祈佛慈悲摄受,生死海中痛苦无量的灵魂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生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历经太多次这样子的生离死别,每发现上当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妈妈,为她六十岁的儿子去世时,她趴在末学的怀中,哭得像一个无助的孩子,颤抖又冰冷。然而即使哭尽了四大海水,即也唤不回孩子再一次睁开眼睛,这种无奈的痛苦,只有阿弥陀佛最深深的了解,而发无尽大愿慈悲救度。
佛教万年历众生八苦不包括,众生八苦不包括什么,众生八苦不包括哪个,众生八苦是什么,佛教八苦,求不得人生八苦,人间有八苦,人生八苦原句,八苦佛说,人生八苦_三路知识网
此外还有天灾人祸,刀兵水火,风雨雷电乃至寒著 侵迫,蚊虱蛀啮等苦,若扩而充之,说不能尽。 总之,上来所说三苦,乃三界众生之所共受者。其次的八苦,即单指人.........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 不得,放不下 一、生苦...终于最后达成 目的,说法四十九年,救度无数众生离苦得乐,成立了救世救人的佛教.........
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法......
以摄受众生来供养佛,可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最上供养。 四,代众生苦供养 娑婆世间的众生,无不受八苦交煎。若能发大菩提心,愿承受众生的苦,这是非常伟大 的.........
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百万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 .........
在不平等的生存环境里面,人生的悲苦更加多,生存资源不平等是人生悲 苦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于人生的妄念、心念等自我原因。 佛说的八苦,为众生轮回六道所受八种苦果.........
什么是六度、十二因缘、四谛、五戒十善、六道、八苦、三十七道品-摘自《佛说...声闻、 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修行.........
” “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 ” “又见众生常为...” “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 ” “又见众生饥渴寒.........
八苦, 乃众生轮回六道、 因缘相生所受的八种苦果, 分别是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 五阴盛苦, 人生有此八苦, .........
佛说:众生善恶,皆由心生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佛说:众生善恶,皆由心生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 得,放不下。 佛意.........
所求不得苦 八、五阴炽盛苦 这八种苦有一个特征,就是:此八苦;一切众生,不管他是贫「一切众生于此悉皆平等」人生有那「八苦」,一切众生皆须受,是富,或贵、.........
病死等八苦;往生极乐之人寿命无量,衣食 住行随心所欲,修行信念、层次只进不退...自性弥陀,即有情众生个个具有的第八 识(阿赖耶识,也叫如来藏、本识真心) ,.........
圣尊老师开示【人生八苦】19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第十九 我们想求...佛就是为众生服务的,学佛是为 众生,不是为自己求安乐。 学佛学什么?学无为,.........
圣尊老师开示【人生八苦】6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六、每个人都有病苦...现 在人知道什么可杀不可杀?什么 可吃不可吃?什么都不可吃。有 情众生皆.........
◎ 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 ◎ 三净...想去,真 的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就是有缘众生.........
禅学经典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
就贪嗔痴和“八苦”与佛家... 2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以该憎恨的是瞋恼,而不是人。 39、从前,我对其他的有情众生,既然曾经作过.........
一切莫不从此语流出,一切也莫不流归此语。一切 众生,蠢动 含灵,平等平等,同...这就是人类 的八苦。八 苦交煎,其苦万状。 至于地狱之苦,文中极简单的介绍.........
先讲「苦谛」 ,苦谛就是说实实在在是真的苦,就是第四表讲的 三苦、八苦。所谓苦是什么呢?「身心酬业」 ,以我们人道的众生来 讲,我们人道的众生到人道.........
一切莫不从此语流出,一切也莫不流归此语.一切众生,蠢动 含灵,平等平等,同具...也 八苦交煎.爱别离苦,你总有爱别离吧,爱的人要别离呀!越是爱,别离的时候.........
■ 网友在搜热门搜索:
阿赖耶的灯
无方和尚在方丈室内念佛修静,弟子唯西敲门进来,说有两个年青人,一男一女,想见师父,不知师父肯见不?
和尚停住念佛,说道:&让他俩进来吧。&说完又接着念佛。
不一会儿,唯西师父领着位末非红幻常走进来,和尚并不招呼,旁若无人出声念佛。位末非红幻常一起向和尚顶礼下拜。
无方和尚示意唯西扶起他俩,说:&坐。&又继续念佛。
唯西师父关好门,退了出去。
一丈四方之屋,屋内只有一榻,一桌,两把木椅。屋角有一个木制脸盆架,放着一个脸盆,一小块肥皂,架上搭一条白毛巾。靠着桌子地上放一只暖水瓶,桌上放一只白瓷茶杯。和尚端坐榻上,手里捻着念珠,一声一声念着佛号,再不说话。
位末非红幻常两人逐渐变得局促不安起来。和尚也不搭理他们。屋内只有佛号声相续不断&&
无方和尚口称佛号,一心向佛,自己的身体已是一个空空的皮囊。眼前的两个年青人又如何呢?如若他们跟自己是一样的,这一具身躯与那一具身躯又有什么不同?另外两颗向佛的心与这一颗向佛的心又有什么不一般?如若他们跟自己是不一样的,那只是在一个不同的身相外又加了不同的身相,在一颗妄动的心外又添上妄动的心,又有什么相异?口称一声佛号,能念的是我,不能念的又有谁?口称一声佛号,能念的不是我,不能念的更不是我!口称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念弥陀更念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位末非也在跟着和尚一起念佛,但心里揣着好多疑问,&突突突&跳个不停,看看红幻常,红幻常嘴唇翕动,不出声念着。想着还要下山,终于憋不住,位末非便向和尚施礼拜下,口称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道:&老法师慈悲。本不该打扰老法师念佛,老法师仁慈,肯面见我等愚痴之人,能亲睹老法师尊容,实已应该知足;又亲耳聆听老法师梵音,有如兜罗绵手摩顶,法水浸灌周身。本不应再问,惭愧弟子愚痴至极,心中疑团不能化解,欲说出,不知老法师允否?&
位末非说出这一段话后,连自己都感到吃惊。红幻常用惊异的眼神瞅他。
无方和尚听位末非说话,便停下念佛,听完了,说道:
&但说无妨。&说完又去念佛。
位末非开口道:&我见老法师念佛,旁若无人,不知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又念佛一法,殊胜在哪里?敢求请老法师开示。&
和尚停下念佛,听位末非说完,回道:
&我念佛,心中有佛;心中有佛,处处是佛。念佛一法,&行极平常,益极殊胜&,非言语能表。我可为你略说一二。念佛法门,是&以果地觉,作因地心&,是大不可思议法。阿弥陀佛把他所成就的佛果全体授予我等浊恶众生,只要接受,便可获得。以我们这颗妄念纷飞的心,去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便已&即凡心成佛心&,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佛的全体果觉,称作&万德洪名&,&是实相身,是为物身&。何为&实相身&?诸法空相、第一义空、自性、真如、法界理体、法身是也;何为&为物身&?&拔诸有情生死之苦&、究竟得解脱是也。好比一枚钱的两面,抓住一面,也就抓住了另一面。众生口称佛名,即在佛光摄取之中,所谓&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累劫罪业皆消,如烘炉片雪,似日出暗隐,&念念称名常忏悔&,每一声称念中,即已包含对往昔罪业的忏悔,不用更作忏悔。若论消业灭罪,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最为第一。念佛法门是欢喜法门。&南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接引法界众生往生极乐净土,永享至极清静之快乐,永离浊世之苦。但有信者,愿生彼国,一心称念佛名,莫不皆往。这就是念佛的胜易。&
和尚一口气说下来,又去念佛。位末非与红幻常虽彻耳聆听,还是有些似懂非懂,但两人已把和尚的话一字不漏全部记在心里。位末非又心生一问:&何为浊世?何为苦?若不知世之浊、不知苦,何能生信?何能有愿?又何能勤于念佛?不肯念佛,如何能够离苦得乐?&他也顾不得许多,再次向和尚拜下,说出心中的疑问。
无方和尚停住念佛,听完位末非说话,开口道:
&佛说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意思是&堪忍&,这个世界的苦,本来不堪忍受,而我们却甘于忍受,所以叫&堪忍&。这个世界是被一千四佛所舍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一千四佛都摇头叹息。唯有世尊释迦牟尼佛发大勇猛心,发愿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入此世界度化众生。他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度化了无量众生,最后示寂入大涅槃,留下浩若烟海的经藏,让我等众生有法可依。佛说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现在人寿已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八十岁,进入最浊恶的时代,劫浊汇聚一切浊,众生见解浊乱,烦恼炽盛,五蕴身心陋劣,贪嗔痴慢疑具足,财色名食睡绑缚,寿命短促,尽形作恶、不知为善,死后下坠地狱、无有出期。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深入五浊恶世为众生说清静解脱法,令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而为人,值遇佛法,应作盲龟值木想,须得加紧修行。
&佛说人生世间有三苦八苦。何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我们平常所感到的苦是苦苦;我们所谓的乐是坏苦,因为乐极就会生悲;不苦不乐但念念流变,无有恒常,是谓行苦。何为&八苦&?生、老、病、死,没有一样不是苦;相爱却要别离,是爱别离苦;本是冤家,不愿再见,但偏偏遇上,天天遇着,是怨憎会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保持的东西最终坏掉,是求不得苦;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是苦。此即&八苦交煎&,我们就在其中过活儿。佛告诉我们人生真相,是让我们永远离开这些苦恼,享受清静快乐的人生。佛教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及自身所处的环境,所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这个身体表面光洁,内中臭秽不堪,九孔常流秽物,是不净身;观受是苦:人生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忧愁烦恼不停,快乐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幸得少福,亦是侥幸,不能长久;观心无常:我们这颗心,整天游移不定,一忽儿在东,一忽儿在西,不能安住一地,千变万化,连自己都捉摸不定,可谓妄念纷飞,无有常态,我们被它牵累,无休无止;观法无我:桌椅板凳是法,山川大地是法,文字图像是法,言语思想感受是法,你我他是法,拿起一样、想到一样无不是法,哪一样能有个主体?没有主体!皆是众缘和合而生,随缘生灭,无有实体,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能时常念此四处,便可认识自身,免于颠倒,从中生出离之心,已入佛法大道,更能欣慕菩萨&常乐我净&、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清静庄严,精勤念佛求生净土,则此生离苦得乐即成定局焉!
&何能生信?若已知恶知苦,便能生信。何能生愿?有信便能生愿。何能一心念佛?有信有愿自然勤于念佛。但要念佛,莫不得欢喜解脱。&
无方和尚一气说完,又去念佛。
位末非红幻常听得法师说&五浊恶世&,&三苦八苦&,&四念处&,深感自己所处如佛所说,毫厘不差,出离之心油然而生,对佛法愈加深信不疑。念佛法门又如此殊胜容易,今幸值遇,信手可得,是信,还是不信?信得及?信不及?这只有去问自己。自己又是谁?信及信不及,他焉能做主!
位末非止息乱想,三次向和尚拜下,把心中所惑一股脑说出:&法师所开示决定是上乘之法,不敢有疑。但只念佛,莫管他事,已无斟酌。但不幸弟子积习难改,仍有所惑,不解心中块垒,怕是还要颠倒。我佛菩萨加持,法师慈悲,容我痴人说梦,再给明示。一是如此浊恶世界,是我所感,我闻我睹我受我想,皆因我起,假如没有这个&我&,是否也没有了这个浊乱的世界?二是五浊恶世,我的身命就在其中,这身这命定也是浊恶不堪,若欲出离,是不是应先离此浊恶身命?三是在此堪忍世界,欲寻清静,是不是妄上加妄、错之又错?弟子有此三惑,求请老法师再度豁解。&
无方和尚口称&南无阿弥陀佛&,说道:
&你有此三不明,实乃庆事。我为你说明,不会再有疑惑。一者如你所言,浊恶世间是我所感,&我&为妄我,妄生我执,我执去除尽净,去妄归真,高山夷为平地,绝壁化为坦途,肉身成为金刚不坏,粪土亦为九品莲台,哪里去寻浊恶世界?二者五浊恶世众生,我为其一,更有何疑?释迦世尊说《涅槃经》时有言,&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三者在此娑婆世界,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生之物,皆属危脆之列,无有坚牢不动之身,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欲求清静,无有是处。&当急舍离乱心戏论&,依止念佛,求生净土。&
和尚说完,还去念佛。
位末非红幻常知道应该退出了,两人向和尚深深拜了三拜,起身轻声走出方丈室,又轻轻把门合上。和尚无动于衷,在室内念佛不断&&
走下台阶,正好迎着唯西师父,两人赶紧施礼。
唯西师父面带笑容,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合掌还礼,说道:
&住持早先吩咐,让我为二位施主奉请两部经,只等你们出来了。请随我来吧。&
两个人赶紧跟上。唯西师父把二人领至法物流通处,请回两部经书,递与他们。
位末非和红幻常一看,是《佛说阿弥陀经》,另一部是《佛说无量寿经》。
两人欢喜自不必说,又拜过唯西师父,走出寺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不能念阿弥陀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