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志心归命经,圣经中有励志经文吗是什么?

对经文的理解各有不同,请读修行道地经,讲讲各自理解
大正藏 第 15 册 No. 0606 修行道地经
  No. 606 [Nos. 607, 608]
  偷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卷第一(并序)
  造立修行道地经者。天竺沙门。厥名众护。出于中国圣兴之域。幼学大业洪要之典。通尽法藏十二部经。三达之智。靡不贯博。钩玄致妙。能体深奥。以大慈悲弘益众生。助明大光照悟盲冥。叙尊甘露荡荡之训。权现真人其实菩萨也。愍念后贤庶几道者。傥有力劣不能自前。故总众经之大较。建易进之径路。分别五阴成败所趣。变起几微生死之苦。劝迷励惑。故作斯经。虽文约而义丰。采喻远近。防制奸心。但以三昧禅数为务。解空归无众想为宗。真可谓离患之至寂无为之道哉。
  修行道地经卷第一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集散品第一
 厥元由显兴  灼灼逾日光
 德积甚巍巍  胜于帝王种
 诸天及神仙  专精暴露成
 多学博众义  咸皆礼最安
 天人龙鬼神  在世而精进
 奉迎于世尊  三界无等伦
 济以无比慧  生死惧了除
 佛正法众僧  是三德无逾
 当观此道眼  谛说平等法
 意采宣尊教  犹如出甘露
 或有专修行  观察于世俗
 众闹若干种  生死之不安
 沉溺于世根  犹朽车没泥
 不能自拔济  当从经典要
 亦如采诸花  愍世是故演
 专听修行经  除有令至无
  于是当讲修行道经。生死老病忧结啼哭。诸不可意众恼集会。专修行者在家出学。欲令究竟清净之法。志不转还遂至甘露众患为绝。其无救护无所依仰。唯当弃舍一切诸求。是故修行欲离恼者。常当精进奉行此经。即说颂曰。
 堕生老死而忧恼  身心所兴有众苦
 欲得济度不复还  学修行道莫有厌
  何谓无行何谓为行。云何修行云何修行道。其无行者。谓念淫怒欲害亲属。诸天国土弊友毁戒。习恶粗言听于不善。不好学问自轻自慢。兴有着想起邪计常。贪乐有身所居之处。习近女色放逸懈怠。而着情欲不离怒痴。多缘众求人舍远避。纵恣自是放心睡疑。失于精进常怀恐怖。根门不定追逐众事。多于言语无有节度。思乐长路反论邪说。乐说戾事顺逐非法。远于道义是谓无行。此于无为而不可行。于是颂曰。
 嗔恚贪欲念害命  常有乐身不净想
 邪智反顺若干瑕  佛说是辈不可行
  何谓可行。不起嗔恚不念加害。亲近善友奉戒清净。言辄以道受教学问。不自轻慢念计无常。苦空非身处于可居。不习女色除其放逸。当志精进灭于尘劳。少食知节救摄身行。宿夜觉悟敛心不忘。无有狐疑不怀恐怖。寂定根门无有众缘。所说辄正平等解脱。乐于闲居所观如谛。所未获法当以怀来。诸可逮法坚持不忘。欢心采取法化之要。于诸衣食而知止足。志存经道而无厌极。习计非常不乐世间秽食诸想也。无为之道所为寂然。如是辈法近于无为是谓可行。行在何许谓之泥洹。于是颂曰。
 戒净志乐无我想  唯听经义随善友
 所见审谛如教行  佛说此则无为道
 诸可所趣众法念  定若干意无苦厌
 是为讲说德所聚  摄定诸根是谓行
  何谓修行云何为行。谓能顺行修习遵奉是为修行。其修及习是谓为行。何谓修行道。专精寂道是为修行道。其彼修行而有三品。一曰凡夫。二曰学向道。三无所学也。所谓凡夫修行新学旧学未成。为此辈说修行道经。其不学者以为通达何所复论彼所以谓。修行道地经寂然而观。云何寂观。趣于沙门四德之果。云何四德。谓为有余泥洹之界。云何有余。谓其当至无为之界。云何当至无为之界。谓众苦本一切除尽。是故行者欲舍一切剧苦之恼。常当专精不兴异行。不伤教禁修建寂观。假使行者毁戒伤教。不至寂观唐捐功夫。譬如有人钻木求火数数休息。而不专一终不致之。既不获火唐劳其功。其懈怠心欲求无为譬犹亦然。于是颂曰。
 常得寂然行于定  当舍憍慢及轻戏
 以奉修行莫毁失  譬如冥夜开目行
 如是行者见所趣  智慧若斯精进前
 奉于正化未曾懈  乃致静漠无为道
 彻睹众玄微妙事  观采大德所说教
 此经洪训名寂观  吾钞众经以演说
  修行道地经五阴本品第二
 从若干经采明要  立不老死甘露言
 耳所听闻明者行  清净之慧除垢冥
 入于寂然若日光  譬如月行照众星
 已获度世当受教  是盛无量如秋月
 恭奉罗汉而稽首  能仁如空头面礼
 归命巍巍获甘露  除世根芽种种欲
 生若干种之果实  欣乐忧戚为诸枝
 佛解五阴而本无  当观众经从其原
  修行道者当复观身五阴之本。色痛想行识是谓五阴也。譬如有城若干家居。东西南北合乃为城。色亦如是。亦不一色为色阴也。痛想行识亦复如此。非但一识名为识阴。彼有十入。或色观法是为色阴也。八百痛乐名之痛阴。想行识阴各有八百。乃名为阴。解五阴本亦当如斯。于是颂曰。
 色痛想行识  五阴之所起
 譬如有大城  若干家名色
 非一色为色  凡有十色入
 痛乐有八百  想行识亦尔
 慧人解此法  若干乃名阴
 分别知非一  行者之所念
  修行道地经五阴相品第三
 合集众事而相连  用离慧言舍佛教
 习于愚痴不了了  譬如有树多枝叶
 其五觚生而分布  无巧便种亦如是
 当了五阴为若斯  黠人解慧明知此
 所以生长有姓地  所讲法言如蜜涂
 比丘譬蜂采华味  犹若莲华之开剖
 其慧觉了胜日出  佛复超越胜莲花
 佛之清洁无所著  是故稽首归命尊
 其相淡然达无碍  寂寞无想而得定
 未曾有退还堕落  而以救济至无为
 秉意将导而示现  教训群萌如己行
 以愍伤吾是故说  乃为当来众生类
  其修行者当解五阴相。云何各知五阴之相。有光明为色。有像相亦复为色。手所获持亦名为色。若示他人亦复是色也。习乐为痛。不乐不苦亦复是痛。是为痛想也。识相为想。若男若女及余众物。是曰思想。有所造作名之为行。若作善行若作恶行。亦不善恶是谓为行。晓想为识。善不善亦非有善亦非不善。晓是为识。如是各了五阴之相。于是颂曰。
 色者不安多瑕秽  佛说经教实如应
 如其所言随顺行  分别五阴若干相
  修行道地经分别五阴品第四
 而以甘露灭盛火  消除五阴诸苦本
 其慧光明喻日光  三界普奉吾亦归
 佛能仁尊深慧力  解了清净之智黠
 顺其所知而现义  采佛法教随应说
 当分别解听其讲  今者导彼顺定意
 别了五阴本所兴  博引众义善思之
  其修行者。当分别了五阴行本。何谓晓了五阴之本。譬如四衢堕贯真珠。有人见之意中欣然欲往敛取。其人目见真珠之贯谓应色阴。爱乐可意是谓痛阴。初始见之识是贯珠名为想阴。其人生意欲取贯珠是为行阴。分别贯珠是为识阴。如是五阴如是五阴如一贯珠。一时俱行造若干行。若从心出如一贯珠。同时俱兴退从五阴。一切诸人亦复如是。目所见色五阴皆从。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心中四阴为无色阴。如是为别五阴之本。于是颂曰。
 无极之德分别说  如其所讲经中义
 贪欲者迷不受教  吾今顺法承其讲
  修行道地经五阴成败品第五
 明智之无世尊要  调顺无低获其际
 已超境界无边岸  稽首世尊称无量
 所讲犹日明  照弟子若兹
 了知于尘劳  除畏如萎华
 其睹诸起灭  了五阴成败
 愿稽首彼佛  听我说尊言
  修行道者当知五阴成败之变。何谓当知五阴成败。譬若如人命欲终时。逼寿尽故其人身中。四百四病前后稍至。便值多梦而睹瑞怪而怀惊恐。梦见蜜蜂乌鹊雕鹫住其顶上。睹众住堂在上娱乐。身所著衣青黄白黑。骑乱䭷马而复呜呼。梦枕大狗又枕猕猴。在土上卧。梦与死人屠魁除溷者。共一器食同乘游观。或以麻油及脂醍醐。自浇其身又服食之。数数如是。见蛇缠身倒掣入水。或自睹身欢喜踊跃拍髀戏笑。或自睹之华饰堕灰。以灰坌身复取食之。或见蚁子身越其上。或见嚼盐狗犬猕猴。所见追逐各还啮之。或见娶妇又祠家神。见屋崩坏诸神寺破。梦见耕犁犁堕须发。或时牙齿而自堕地。又着伍白衣。或见己身裸跣而行。麻油涂身宛转土中。梦服皮草弊坏之衣。梦见他人乘朽败车。到其门户欲迎之去。或见众花甲煎诸香。亲属取之以严其身。先祖为现颜色青黑。呼前捉抴数作此梦。游丘塳间拾取华璎及见赤莲华落在颈。堕大河中为水所漂。梦倒堕水五湖九江不得其底。或见其身入诸丛林无有华果。而为荆棘钩坏躯体。以诸瓦石镇其身上。或见枯树都无枝叶。梦缘其上而独戏乐。在于庙坛而自搏舞。或见丛树独乐其中欣欣大笑。折取枯枝束负持行。或入冥室不知户出。又上山岳岩穴之中不知出处。复见山崩镇己身上悲哭号呼。或见群象忽然来至蹑蹈其身。梦见土尘坌其身首。或着弊衣行于旷野。梦见乘虎而暴奔走。或乘驴狗而南游行。入于塳间收炭爪发。自见其身戴于枯华。引入大山阎王见问。于是颂曰。
 处世多安乐  命对至乃怖
 为疾所中伤  逼困不自在
 心热忧恼至  见梦怀恐惧
 犹恶人见逐  忧畏亦如是
  其人心觉已心怀恐怖身体战栗。计命欲尽审尔不疑。今吾所梦自昔未有。以意懅故衣毛为竖。病遂困笃震动不安。譬如猛象群众普至踏蹈芭蕉。病转着床其譬如是。穷迫无计便求归医。昆弟族亲见困如此遣人呼医。所可遣人体多垢秽衣被弊坏。或手爪长戴裂伞盖。其足履决木跂屣破。乘朽坏车。颜色正黑两眼复青。而数以手摩抆须发。所可驾牛或青或黑又有正白。急急呼医捉来上车。于是颂曰。
 人行游观时  唯乐无益事
 放恣于所欲  未曾念于医
 体适有疾病  困笃着床席
 然后乃请医  欲令疗其疾
  于时其医以意察之。病者必死。所以者何。见此怪应。视来呼人服色语言。持坏伞盖须爪毛乱。又其日恶若四日六日十二日十四日。以此日来者皆为不祥医即不喜。以抵星宿失于良时。神仙先圣所禁之日。医心念言。虽值此怪星宿吉凶。或可治疗。所以者何。虽有病者方便消息。本命未尽想当除愈。若对至者不能令差。以是言之。不必在善日星宿吉凶。是故慧人不从历日而求良时。神仙常言。当求方便。或风寒病命未尽者。傥有横死是者可治。设命应尽无如之何。虽尔往而治之犹胜不行。医念此已即起欲去。于是颂曰。
 譬如有二人  俱发行入海
 或有到彼岸  或而中断绝
 堕于疾病海  其譬亦如是
 傥时从病差  而有更死者
  于是其医已到病家。则有恶怪便闻𣧑声。亡失焚烧破坏断截。剥拨掣出恐杀曳去。发行拘闭当以占之。不可复疗以为死已。南方狐鸣或闻乌枭声。或见小儿以土相坌。而复裸立相挽头发。破罂瓶盆及诸器物。见此变已前省病人困劣着床。于是颂曰。
 医则占视病者相  惊怖惶惶而不安
 或坐或起复着床  烦懑热极如烧皮
  医睹如是便心念言。如吾观历诸经本末是则死应。面色惶懅眼睫为乱。身体萎黄口中涎出。目冥昧昧鼻孔骞黄。颜彩失色不闻声香。唇断舌干其貌如地。百脉正青毛发皆竖。捉发掏鼻都无所觉。喘息不均或迟或疾。于是颂曰。
 面色则为变  毛发而正竖
 直视如所思  舌强怪已现
 病人有是应  余命少少耳
 疾火之所围  如焚烧草木
  复有异经说人终时诸怪之变。设有洗沐若复不浴。设烧好香木榓栴檀根香花香。此诸杂香其香实好。病者闻之如烧死人骨发毛爪皮肤脂髓粪除之臭也。又如枭鹫狐狸狗鼠蛇虺之臭也。病者声变言如破瓦状如咽塞。其音或如鹤雁孔雀。牛马虎狼雷鼓之声。其人志性变改不常。或现端政其身柔软。或复粗坚身体数变。或轻或重而失所愿。此诸变怪命应尽者。各值数事不悉具有。于是颂曰。
 睹见若干变  众恼趣逼身
 志怀于恐怖  遭厄为若斯
 人性败如此  身变不一种
 犹如竹苇实  自生自然坏
  今我所学如所闻知。人临死时所现变怪。口不知味耳不闻音。筋脉缩急喘息不定。体痛呻吟血气微细。身转羸瘦其筋现粗。或身卒肥血脉隆起。颊车垂下其头战掉。视之可憎举动舒缓。其眼童子甚黑于常。眼目不视便利不通。诸节欲解诸根不定。眼口中尽青气结连喘。诸所怪变各现如此。于是颂曰。
 其病恼无数  血脉精气竭
 如水啮树根  当愍如拔裁
  于时医心念言。有如此病必死不疑。古昔良医造结经文。名曰于彼除恐长耳灰掌。养言长育急教多髯。天又长盖大首退转。燋悴大白最尊路面。调牛岐伯医徊扁鹊。如是等辈悉疗身病。于是颂曰。
 于彼之等类  尊法梵志仙
 正救所有果  及余王良医
 此为主成败  博知能度厄
 愍以经救命  犹如梵造法
  复有其医主治耳目。名曰眼眴动摇和斗铃鸣。月氏。英子箧藏善觉。调牛目金秃枭力氏雷鸣。是上医名主治耳目。于是颂曰。
 眼眴医之等  造合药分明
 除疾之瑕冥  如日灭诸冥
  复有疮医治疗诸疮。名曰法财稚弟端政辞约黄金言谈。是为疮医等。于是颂曰。
 其有能疗治  百种之疮痍
 能除众厄疾  如以脚平地
 法财所以出  于世造经书
 正为治疮病  令众离患难
  复有小儿医。其名曰尊迦叶耆域奉慢速疾。是等皆治小儿之病。于是颂曰。
 譬如有苍头  捐务除贡高
 故生于世俗  愍伤治小儿
 此尊迦叶等  行仁以正法
 哀念童幼故  则作于医经
  复有鬼神医。名曰戴华不事火。是等辟除鬼神来娆人者。于是颂曰。
 诸宿转周行  人生犹亦然
 主有所恐怖  而多有危害
 造立是经者  悉为解其患
 如佛以正法  除愚令见明
  正使合会此上诸医。及幻蛊道并巫咒说。不能使差令不终亡。于是颂曰。
 造作罪尘劳  勤苦怀众恼
 病痛乱其志  名垢命日促
 为病所漂没  死证见便怖
 天帝诸神等  不救安况吾
  医心念言曼命未断当避退矣。便语众人今此病者。设有所索饭食美味。恣意与之勿得逆也。吾有急事而相舍去事了当还。故兴此缘便舍退去。于是颂曰。
 命欲向断时  得病甚困极
 与尘劳俱合  罪至不自觉
 怪变自然起  得对阴热极
 正使执金刚  不能济其命
  是时病家大小男女。闻医所说便弃汤药及诸咒术。家室眷属宗党比邻亲厚知识。悉来聚会围绕病者。悲哀啼哭观念病困。譬如屠家群中捕猪。牵欲杀之。余猪悉聚惊怖。侧耳听声惶懅愕视。譬如猛虎群中搏牛。余牛见之惊怖而走。或入山岩或投深谷。又入树间跳腾哮吼。譬如鱼师持网捕鱼。余鱼见之怖散沈窜石岸草底。又如苍鹰临其众鸟有所攫取。余鸟见之各散飞去。其人如是无常对至其身坏散家室亲属念当别离。悲哀若斯命临欲断。阎王使者自然来至。其到见缚铁箭所射。上生死船罪所牵引。即欲发去家室绕之。放发悲恸尘坌其面目。哀泣叹息涕泪流面。皆言痛哉奈何相舍。椎胸郁𢛡。称叹病者若干德行心怀懊恼。于是颂曰。
 人其疾苦困  身冷消离热
 室家悉聚会  举声而悲哀
 造业更苦乐  如蜂采华味
 心遂受忧戚  并恼一宗门
  其人疾病如是身中刀风起。令病者骨节解。有风名科断诸节解。有风名震令筋脉缓。有风名破骨消病人髓。有风名减变其面色。眼耳鼻口咽喉皆青。出入诸孔断绝破坏㓟剥其身。复有一风名曰止胁。令其身内。及膝肩胁背脊腹齐。大小之肠肝肺心脾。并余诸藏皆令断绝。有风名旋令其肪血。及大小便生藏熟藏。所食不通寒热悉干。有风名节间。令诸支节或缩或伸。而举手足欲捉虚空。坐起烦愦有时笑戏。又复大息其声恳恻。节节以断筋脉则缓髓脑为消。目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别香口不知味。身冷气绝无所复识心下尚暖魂神续在。挺直如木不能动摇。于是颂曰。
 其刀风起时  身动多不安
 众缘普皆至  悉不自觉知
 身遭若干恼  命乃为穷尽
 譬如弓弩弦  缓急不可用
  尔时彼人其心周匝。所有四大皆为衰落。微命虽在如灯欲灭。此人心中有身意根。其生存时所为善恶即心念本殃福吉凶。今世后世所可作为心悉自知。奉行善者面色和解。其行恶者颜貌不悦。其人心喜面色则好。当知所归必至善道。其面色恶心念不善则趣恶道。如有老人而照净镜。皆自见形头白面皱。齿落疮痍尘垢黑丑。皮缓脊偻年老战𤴨(音又)。设见如是还自羞鄙。闭目放镜吾已去少。衰老将至心怀愁忧。已离安隐至于穷极。素行恶者临寿终时所见恶变愁惨恐怖。深自克责吾归。恶道定无有疑。亦如老人照镜见身知为衰至。于是。颂曰。
 金宝等所作  巧拙成不同
 设有行恶者  沉没于深渊
 已没虽更生  顾视无所依
 如为水所漂  临死亦若斯
  其有行善为有三辈。摄身口意净修众德。以法为财临寿终时。心怀喜踊吾定上天。譬如贾客远行治生。得度厄道多获财利。还归到家心悦无量。又如田家犁不失时。风雨复节多收五谷。藏着篅中意甚欢喜。如困病得愈得毕偿债。中心踊跃亦复如是。犹蜂采花以用作蜜积德亦尔。其意大悦我定上天。于是颂曰。
 其有学正士  积累行真法
 以度于众患  自致得明道
 譬如闲居者  高山望其下
 彼人命尽时  见善道若斯
  尔时其人命已尽者。身根识灭便受中止譬若如称随其轻重或上或下。善恶如是。神离人身住于中止。五阴悉具无所乏少。死时五阴不到中止。中止五阴亦不离本也。譬以印章以用印泥。印不着泥亦不离之。如种五谷苗生茎实。非是本种亦不离本。如是人死精神魂魄。不齐五阴亦不离本也。随本所种各得果报。其作德者住善中止。履行恶者在罪中止。唯有道眼乃见之耳。处于中止而有三食。一曰触软。二曰心食。三曰意识。在中止者或住一日极久七日。至父母会随其本行。或趣三涂人间天上。行恶多者在中止中。见大火起围绕其身。犹如野火焚烧草木。尘雨其形。见乌雕鹫恶人之类。爪齿皆长面目丑陋。衣服弊坏头上火然。各执兵仗为所挝棒。矛刺刀斫心怀恐惧。欲求救护遥见丛树。走往趣之尔时即失。中止五阴入刀剑树泥犁之中。堕地狱者神见若此。于是颂曰。
 迷惑如醉象  违失圣法教
 染浊如潦水  心愦乱若斯
 常捐于正道  放心入邪径
 此人遭众苦  命终堕地狱
  行小恶者见火烟尘绕满其身。及为师子虎狼蛇虺群象所逐。又见故渠泉源深水。崩山大㵎心怀怖懅。赴趣其中。尔时即失。中止五阴堕畜生处。见是变者知受兽身。于是颂曰。
 习痴舍慧便  或醉堕冥道
 恶口常粗言  喜行挝捶人
 又为犯罪殃  乐为不善事
 如是无慈者  生于畜兽中
  罪若微者周匝四面有热风起。身体郁蒸自然饥渴。遥见人来皆持刀杖。矛戟弓箭而围绕之。望见大城意欲入中。适发此心即失。中止所受五阴生于薜荔。其见如是变。当知堕饿鬼中。于是颂曰。
 刚弊喜谮人  远戒不顺法
 犯禁秽浊事  贪[彌/食]而独食
 堕于脓血处  饥饿烦恼极
 当知此辈人  定入为饿鬼
  清修德善。凉风四来其风甚香。若干种熏雨其身上。诸妓乐音相和而鸣。瞻视园观树木花果。而悉茂盛发意欲往。即时便失。中止五阴精神自然上忉利天。于是颂曰。
 习法归圣道  种福业生天
 妓乐以自娱  游诸花树间
 美艳玉女众  端正光从容
 常观心欣悦  居止太山顶
  行不淳一或善或恶当至人道。父母合会精不失时子应来生。父母德想而俱同时等。其母胎通无所拘碍。心怀喜跃而无邪念。则为柔软而不𢤱悷。无有疾疹堪任受子。不为轻慢亦无反行。顺其正法不受浊污。即捐一切瑕秽之尘。其精不清亦不为浊。中适不强亦不腐败亦不赤黑。不为风寒众毒杂错与小便别。应来生者精神便趣。心自念言设是男子。不与女人共俱合者。吾欲与通起嗔怒心。恚彼男子志怀恭敬。念于女人嗔喜俱作。便排男子欲向女人。父时精下其神忻欢谓是吾许。尔时即失中止五阴便入胞胎父母精合。既在胞胎倍用踊跃。非是中止五阴亦不离之。入于胞胎是为色阴。欢喜之时为痛乐阴。念于精时是为想阴。因本罪福缘得入胎是为行阴。神处胞中则应识阴。如是和合名曰五阴。寻在胎时即得二根。意根身根也。七日住中而不增减。又二七日其胎稍转譬如薄酪。至三七日似如生酪。又四七日精凝如熟酪。至五七日胎精遂变犹如生酥。又六七日变如息肉。至七七日转如段肉。又八七日其坚如坏。至九七日变为五疱。两肘两髀及其颈项而从中出也。又十七日复有五疱。手腕脚腕及生其头。十一七日续生二十四疱。手指足指眼耳鼻口此从中出。十二七日是诸胞相转成就。十三七日则现腹相。十四七日生。肝肺心及其脾肾。十五七日则生大肠。十六七日即有小肠。十七七日则有胃处。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处。十九七日生髀及[跳-兆+專]肠骸。手掌足趺臂节筋连。二十七日生阴脐乳颐项形相。二十一七日体骨各分随其所应。两骨在头。三十二骨着口。七骨着项。两骨着髀。两骨着肘。四骨着臂。十二骨着胸。十八骨着背。两骨着臗。四骨着膝。四十骨着足。微骨百八与体肉合。其十八骨着在两胁。二骨着肩。如是身骨凡有三百。而相连结其骨柔软如初生瓠。二十二七日其骨稍坚如未熟瓠。二十三七日其骨转坚譬如胡桃。此三百骨各相连缀。足骨着足膝骨着膝。踝骨着踝髀骨着髀。臗骨着臗脊骨着脊。胸骨着胸。胁骨着胁唇骨着唇。项颐臂腕手足诸骨转相连着。如是聚骨犹若幻化。又如合车骨为垣墙筋束血流。皮肉涂裹薄肤覆之。因本罪福果获致此。无有思想依其心元。随风所由牵引举动。于是颂曰。
 其五骨积聚  随心轻放恣
 在身现掣顿  犹如牵拽蛇
 前世所造行  善恶所兴法
 譬如人行路  或平或荆棘
  二十四七日生七百筋连着其身。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二十六七日诸脉悉彻具足成就如莲华根孔。二十七七日三百六十三筋皆成。二十八七日其肌始生。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三十七日才有皮有像。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诸膝节成。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孔发孔犹尚未成。三十五七日毛孔具足。三十六七日爪甲成。三十七七日其母腹中若干风起。有风开儿耳目鼻口。或有风起染其发毛。或端正或丑陋。又有风起成体颜色。或白赤黑有好有丑皆由宿行在此七日中。生风寒热大小便通。于是颂曰。
 是身筋缠裹  诸血脉所成
 不净盛腐积  水洗诸漏孔
 虚覆心使然  巧伪而合成
 机关如木人  求之甚难得
  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随其本行自然风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风。可其身意柔软无瑕。正其骨节令其端正莫不爱敬也。本行恶者则起臭风。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节令偻邪曲使不端正。又不能男人所不喜也。是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满四日。其儿身体骨节则成为人。于是颂曰。
 人在身九月  则具诸体脉
 骨节皆成就  满足无所乏
 腹中渐自办  稍稍而成长
 期至悉具足  如月十五日
  其小儿体而有二分一分从父一分从母。身诸发毛颊眼舌喉心肝脾肾肠血软者从母也。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坚者从父也。于是颂曰。
 人体相连缀  皆由父母生
 若干之节解  因缘化成立
 依而致颜色  悉当为衰耗
 众材合起车  计体犹亦然
 作前有二事  立身譬若斯
 因从父母报  然后乃得生
  其小儿在母腹中。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男儿背外而面向内在左胁也。女子背母而面向外处在右胁也。苦痛臭处污露不净。一切骨节缩不得伸。捐在革囊腹网缠裹。藏血涂染所处逼迮。依因屎尿瑕秽若斯。其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后日发心念言。吾在园观亦在天上。其行恶者谓在泥犁世间之狱。至三日中即愁不乐。到四日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而令倒悬头向产门。其有德者时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华香之处也。其无福者自发念言。吾从山堕投于树岸沟坑溷中。或如地狱罗网蕀上旷野石㵎剑戟之中。愁忧不乐。善恶之报不同若此。于是颂曰。
 如投烧热火  乱烟来围绕
 放逸果所致  处形若沸汤
 苦乐之所由  皆因罪福成
 在在生所作  受身各如是
  其小儿身既当向产。又堕地时外风所吹。女人手触暖水洗之。逼迫毒痛犹如疮病也。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愦。不识本来去至何所也。适生在地血缠臭处。鬼魅来绕奸邪所中飞尸所触。蛊道癫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堕一假肉。乌鸱雕狼各来诤之。诸邪魅鬼欲得儿便。周匝围饶亦复如是。宿行善者邪不得便设宿行恶众邪即着。儿初生时因母乳活。稍稍长大因食得立。于是颂曰。
 在于胞胎时  遭若干苦恼
 既生得为人  其痛有百千
 诸根已成就  因出危脆身
 有生必老死  是为最不真
  儿已长大揣哺养身。适得谷气其体即时。生八十种虫。两种在发根。一名舌舐。二名重舐三种在头名曰坚固伤损毁害。一种在脑两种在脑表。一名[虫*哲]咮。二水耗扰。三名愦乱。两种在额。一名卑下。二名朽腐。两种在眼。一名舌舐。二名重舐。两种在耳。一名识味。二名现味英。两种在耳根。一名曰赤。二名复赤。两种在鼻。一名曰肥。二名复肥。两种在口中。一名曰摇。二名动摇。两种在齿中。一名恶弊。二名凶暴。三种在齿根。名曰喘息休止捽搣。一种在舌。名曰甘美。一种在舌根。名曰柔软。一种在上龂。名曰来往。一种在咽。名为嗽喉。两种在瞳子。一名曰生。二名不熟。两种在肩。一名曰垂。二名曰复垂。一种在臂。名为住立。一种在手。名为周旋。两种在胸。一名额坑。二名广普。一种在心。名为班驳。一种在乳。名曰湩现。一种在脐。名为围绕。两种在胁。一名为月。二名月面。两种在脊。一名月行。二名月貌。一种在背胸间。名为安丰。一种在皮里。名为虎爪。两种在肉。一名消肤。二名烧树。四种在骨。名为甚毒习毒细骨杂毒。五种在髓。名曰杀害无杀破坏离骸白骨。两种在肠。一名蜣螂。二名蜣螂[口*(隹/乃)]。两种在细肠。一名儿子。二名复子。一种在肝名为𡁬喍。一种在生藏。名曰帔𢗡。一种在熟藏。名为太息。一种在谷道。名为重身。三种在粪中。名曰筋目结目编发。两种在尻。一名流下。二名重流。五种在胞。名为宗姓恶族卧寐不觉护汁。一种在髀。名为挝杖。一种在膝。名为现伤。一种在踝。名为针[口*(隹/乃)]。一种在足。指名为燋然。一种在足心。名为食皮。是为八十种虫。处在人身昼夜食体。于是颂曰。
 从头发下至足  遍中虫消食人
 计念之为瑕秽  譬喻比如浊水
 从己生反自残  如刀怨患害人
 常来啮伤其身  若流水侵两岸
  其人身中因风起病有百一种。寒热共合各有百一。凡合计之四百四病。在人身中如木生火还自烧然。病亦如是。本因体兴反来危人。及身中表八十种虫。扰动其身令人不安。岂复况外诸苦之恼也。计身如是常有忧患。凡夫之士自谓为安不闻不解。所以者何。不见谛故。于是颂曰。
 发毛诸爪齿  心肉皮骨合
 精血寒热生  髓脑脂生熟
 诸寒涕唾泪  大小便常漏
 非常计不净  愚者谓为珍
  计念人身覆以薄皮。如合枣奈皮甚薄少耳。以为盖之人而不知。假使脱皮如困钝肉。何可名之为是人身。骨节相拄如连铁锁。谛见如是尚不足蹈。况复亲近而目视之。于是以偈而叹颂曰。
 计本为瑕秽  譬如臭烂尸
 亦如诸尘垢  体虫俱复然
 亦如画好像  会当归腐败
 以谛见本无  安可附近之
  计人在世所作祸福。不尽其寿亦有中夭而死伤者。譬如陶家作诸瓦器。或始破者。向欲刀治坏时破者。或砖上破或下时破。或着地破或拍时破。或坏燥破或陶中破。或熟破者或移时破者。或用破者。设使不用久久会破也。人亦如是有初发意向来未至死者。或有二根胎如生酪。有如熟酪息肉段肉具足六情。或不具足而有死者。向欲生时又适堕地。一日百日一岁十岁学业死者。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从一岁死至到百岁。虽复长寿会当归尽也。如是五阴计本皆空展转相依。须臾有起须臾有灭。举足下足而皆无常。愚痴之人不闻不知反计有身。从少至老皆谓我所。呼为一种不知非常之变也。修行道者思惟计之。从是致是无是则无。何谓从是致是者。因本之行所作殃福。故致死亡而在中止。至于胞胎精神处之。形如薄酪息肉段肉。稍至坚肉因有六根。六根具足则便出生。从少小身及至中年。乃到老病当复归死。其五阴转于生死之轮。常如川流无有休息。一切皆空譬如幻化。如是颠倒至于老病死。譬如有大城西门失火。从次烧之乃到东门皆令灰烬。计东门火非是初火也。然其燋燃不离本火也。人亦如是从本因缘随其祸福。当观如此从是有是也。何谓无是则无也。无有凶福及余尘劳则不归死。已不归死不在中止。设无中止何从有生。已不有生其老病死何由而有也。计生死流本末如此。修行道者当观五阴所从成败。于是颂曰。
 明识诸慧义  心净如月盛
 秉志而专一  愍哀三界人
 如莲花于水  甘美柔软上
 口之所宣说  听者则欣达
 分别演本起  了之归灭尽
 能仁悉究竟  以愍众生故
 吾从佛经中  省采而钞取
 因佛之讲说  故造修行经
  修行道地经卷第一
大正藏 第 15 册 No. 0606 修行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慈品第六
 贾人行旷野  饥渴于厄道
 导师救护之  将至水果处
 以无为之道  消灭诸垢毒
 积安得等心  稽首佛世尊
 本船在巨海  向鱼摩竭口
 其船入鱼腹  发慈以济之
 向没之顷间  度人及珍宝
 知无数百千  终始之苦乐
 超越诸先圣  其德如太山
 道智逾日光  奉愿稽首慧
  修行道者当弃嗔恚常奉慈心。或有行者但口发愿令众生安。不晓何缘救济使安。虽有此言柔软安隐。不为慈心平等定故。修行道者莫为口慈。或修行者发意念慈。欲安一切众生之类。有此慈心亦为佳耳。非是道德具足之慈也。欲行大道莫兴此慈。于是颂曰。
 设使学道士  心口言念慈
 则自鲜安隐  亦获薄福祐
 譬如师治箭  失堕火烧之
 安能使其箭  成就而可用
  修行道地建大弘慈当何行之。设修行者在于暑热。求处清凉然后安隐。在冰寒处求至温暖然乃安隐。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如行远路疲极甚困。而得车乘然后安隐。如见住立而得安坐。如疲极者得卧安隐。如人裸形得衣弊盖。如身有垢沐浴澡洗。心大忻欢隐定寂然。若干种苦各得所便。身志踊跃得诸安故。执心不乱所可爱敬。亲亲恩爱父母兄弟。妻子亲属朋友知识。皆令安隐。一切众生诸苦恼者。亦复如我身得安隐。十方人民悉令度脱身心得安。欲使二亲宗族中外悉令安隐。次念凡人等加以慈普。及怨家无差特心。皆令得度如我身安。设使前念十方人民。中念怨家其心傥乱。初始之心不能顿等。怨家及友中间之人者。当作是观我所怀结憎于怨家。此心已过今已弃舍。更甚爱之念如父母及身妻子。亦如宗亲敬之。如是不复怀恨。察其本源五道生死。或作父母家室妻子兄弟朋友。但其久远不复识念。以是之故不当怀怨。于是颂曰。
 当发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转在生死  悉曾为亲族
 譬如树生华  转成果无异
 父母妻子友  宗亲亦如是
  修行道者心自念言。假使嗔恚向于他人。则为自侵也。如木出火还自烧身。若如芭蕉生实便枯。如骡怀驹还自危身。吾亦如是设怀嗔恚自侵犹然。有起嗔恚向他人者。傥用此罪堕于蛇虺或入恶道。谛观如是不当怀恶。若憎于人当发慈哀。于是颂曰。
 其有从嗔恚  怨害向他人
 后生堕蛇虺  或作残贼兽
 譬如竹树劈  芭蕉骡怀妊
 还害亦如是  故当发慈心
  其修道者当行等慈。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及与怨家无远无近等无憎爱。及于十方无量世界。普以慈向未曾增减。有如此行乃应为慈。于是颂曰。
 其行慈心者  等意无憎爱
 不问于远近  乃应为大慈
 等心行大哀  乃至三界人
 行慈如是者  其德逾梵天
  其修道者成具慈心。火所不烧刀刃不害。毒亦不行。众邪不得便。于是颂曰。
 刀刃不能害  县官及大怨
 邪鬼诸罗刹  蛇虺雷霹雳
 师子并象虎  及余诸害兽
 一切不敢近  无能中伤者
  修道习慈行当如是。夜寐安隐寤已欢然。天人宿护未曾恶梦。颜色和悦衣食不乏。生于梵天所在之处。常端正好眼目白黑分明。身体柔软少于疾病。而得长寿诸天恭敬。所趣得道佛所称叹。消于尘劳逮不退转。以获安隐至无余界。而得寂度皆由慈心。于是颂曰。
 其有行慈者  端正衣食丰
 众人皆宗仰  长寿明如日
 卧觉行止安  神天悉拥护
 生梵诸天敬  世尊所称叹
  是故修道当行慈心。于是颂曰。
 其行慈心向一切  除诸嗔害是谓慈
 今吾已现众德本  观察佛经而抄说
  修行道地经除恐怖品第七
 诸所当觉了  分别悉解之
 睹诸过去佛  明达为若斯
 用正等觉故  是故号为佛
 明智及天龙  莫不归命奉
 教化诸部界  除去众瑕秽
 化恶窈冥者  令心获光明
 得安脱诸苦  除去众恐怖
 愿稽首彼佛  归命于最胜
 佛降于不调  象吼如雷震
 秉志声普闻  悉出永蒙度
 愚痴而自恣  奔走如暴雨
 象名为檀钵  以制伏贡高
 及诸龙神王  怀毒眼出火
 佛以善化救  其身常寂然
 解脱而无碍  今吾愿稽首
 归命寂然胜  世尊之足下
 睹魔怀恚毒  变化普为火
 戴山赍兵仗  持刀及矛戟
 蛇虺擎大树  欲来危世尊
 诸鬼神普至  不惧亦不懅
 其毛如锥刀  周匝而围绕
 计数甚众多  不以为恐畏
 亦未曾惊疑  而无诸愚痴
 已弃诸畏难  愿归命最胜
  其行道者若在闲居及于屏处。傥怀恐怖衣毛为竖。当念如来功德之善。形像颜貌及法众僧。思其戒禁分别解空。知为六分十二因缘。奉行慈哀假使恐怖。若念此事无所复畏。于是颂曰。
 或以恐怖而躄地  不能自正立于法
 教令坚住持戒法  如风吹山不能动
 譬如彼蜂采花味  吾抄诸经亦如是
 其文甚少所安多  欲除恐怖故讲是
  修行道地经分别相品第八
 本失于宝珠  堕之于大海
 即时执取器  耗海求珠宝
 精进不以懈  执心而不移
 海神见如此  即出珠还之
 适兴此方便  休息意天王
 超至大宝山  不以为懈惓
 能究竟本无  稽首无所著
 所愿而不转  归命礼最胜
 如龙王蟠结  端坐亦如是
 求道以精进  大力起得佛
 独步于七日  能忍化女人
 稽首彼至尊  信见而不转
  其行道者心设自念。在于生死不可称计。习淫怒痴已来甚久。人命既短又复懈怠。安能一生除尽诸瑕乎。若有此念当作是观。譬如故舍初无居者。若干之岁冥不燃灯。执火而入冥即消索也。虽为久习尘垢众毒。以有智慧诸瑕则灭。所以者何。智慧力强愚痴劣故。于是颂曰。
 欲求道义莫懈怠  以得法利离衰耗
 承佛光明之智慧  除淫怒痴悉永尽
  谁能奉斯顺道如是。唯有信者精进智慧。无谄有志尔乃顺行。何谓为信。见知万物皆归无常。所可受身悉为忧苦。三界悉空一切诸法计皆无我。解如此者是谓为信。于是颂曰。
 其行修道者  计知世不安
 万物尽非常  其受身皆苦
 三界悉为空  一切法无我
 所在能受行  是故谓有信
 设有吾我想  则为颠倒人
 能解了悉空  即当知是佛
 获致甘露道  觉了如是者
 无有能动摇  此乃谓为信
  修行道者何谓精进。假使行者专精空无。心不舍离是谓精进。设野火烧稍来近座。并烧衣服上及首目。心当念言火烧我头。正使燋燃骨肉皮肌。令我身死终不舍行。所以者何。虽烧吾身为不足言。其内体中淫怒痴火。展转生死三恶道中。烧我身来无央数世。未得究竟至于道德。虽烧一身不足为救。但当力济淫怒痴火。已得灭度不复退还。已无有身则无内外诸火之患。此淫怒痴不可轻灭。譬如以糠欲消铜铁终不能也。执心坚强一切方便。乃可除尽淫怒痴病。于是颂曰。
 其有专精于道德  当尔之时莫惜身
 譬如有象洗其身  沐浴适净复卧土
 假使急厄来及已  雷电霹雳不以惊
 譬如萎华人不惜  捐弃尘劳当如是
  修行道者何谓智慧。晓了寂定时知当观时。知察慧时知受法时。了知定意正受之时。亦知迟疾从定起时。分别己心所有善恶。譬如良医知腹中病也。当制其心莫令放恣。譬如健象坠向沟井。将养之者以御抑之不令堕落。修行道者制断外着亦当如是。知心因缘诸想所奉。譬如明者知食所便。又如宰人知君主意所嗜可否也。了知方便一切解脱进止所趣。犹如金师别金好丑。设行道者离于明智。不了道趣心怀恐惧。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则不成慧。其行道者设得一禅至第二禅。则自畏惧谓为失禅不知转寂也。心自念言咄哉迷设本有善应而念反失心便移走也。在欢喜悦离于定意。则自限心而不得前。怀疑如此便为失禅。谓成不成谓不成为成。云何了知禅定之意。专心秉志入第一禅心在灭定。适作是行入第二禅。所以迷者久习俗事。未知正谛及诸漏尽。用不了谛志在所漏故也。求第二禅不能制心。则不具禅。是故行者当知此非也。设行者明不作是迷。则不失禅斯谓智慧。于是颂曰。
 假使晓了身诸法  则知其意所归趣
 方便制止心所趣  譬如铁钩调白象
 其有明了解定意  分别寂观亦如是
 常以智慧无犹豫  住于道德如法教
  修行道者云何不邪。谓不谀谄其心质直。专精行道敦信守诚。设使在行而不为行。诸所尘劳不可之事。悉向法师说其瑕疹。譬如病者而有疾苦。悉当为医至诚说之。法师观察行者志意。应所乏短为其说法。于是颂曰。
 行者怀质直  其心无谀谄
 承受法师教  断诸尘劳垢
 安隐善清净  专精勤修道
 奉经如佛教  遵法犹战斗
  假使行者情欲炽盛。为说人身不净之法。有三品教。一曰身骨如锁支拄相连。二曰适受法教便观头骨。三曰已了是观复察额上系心着头。假使嗔怒而炽多者。为说慈心慈有四品。一曰父母宗亲。二曰中间之人无大亲疏。三曰凡人众庶。四曰以得是行等施慈心。护于怨家仁心具足。则除九恼及与横嗔。分别此义。虽有亲厚则远离之。何谓九恼而横嗔者。一曰心自念言。此人本曾侵抂我。二曰此人后傥侵我。三曰今复欺我。四曰过去之时抂我亲友。五曰后傥复侵我亲友。六曰于今现复欺我亲友。七曰其人前时敬我怨家。八曰后傥复敬。九曰于今现复敬之。虽有是心悉当弃舍。何能令人不侵己身。但当自守不侵人耳。是我宿罪不善之报。致此恶果也。吾亲友本亦有罪故致此患也。及吾怨家素与彼人宿旧亲亲。又有福德令人敬耳。三品九恼不足怀恨。何谓横嗔未曾相见见便恚之。即当思惟此人未曾侵抂我身。今亦无过复且无失。何故怀恶视他人乎。其发恶心横加于人还自受罪。譬如向风扬尘还自坌身也。修行道者不能灭恚令不起者。此辈之人不入道品。如坏盛水不能致远也。能制恚者如水浇火则无所害。是应修行入于道律。以是之故虽遭苦恼。刀锯截身莫起嗔恚。如烧枯树无有恨心。况复嗔恚向精神者。于是颂曰。
 等观于己身  凡人怨无异
 弃捐诸九恼  立志不横嗔
 制心不怀恨  如枯树无恚
 修行道地者  如是无瑕秽
  修行道者设多愚痴当观十二因缘分别了之。从生因缘而有老死。设不来生则无终始。于是颂曰。
 不痴则无生  已除老死患
 睹本无有始  何从致衰尽
 原因六情兴  多乱故致痴
 从痴有结网  转成愚冥痴
  修行道者设多想念。则为解说出入数息。喘息已定意寂无求。于是颂曰。
 数息求止及相随  睹正谛想心便止
 本性净者奉如是  独坐多想不成行
  修行道者设多憍慢为说此义。人有三慢。一曰言我不如某。二曰某与我等。三曰我胜于某。有念是者为怀自大。当作此计城外塳间。弃捐骨锁头身异处。无有血脉皮肉消烂。当往观此贫富贵贱。男女大小端正丑陋。枯骨正等有何殊别。本末终时肉衣皮裹血润筋束。衣服香花璎珞其身。譬如幻化巧风所合。因心意识周旋而行。至于城郭国邑聚落出入进止。作是观已无有憍慢。本无观者见于塳间。及一切人等而无异。于是颂曰。
 其有豪富贵  乘驾出城游
 及散弃塳间  计之等无异
 闲居处树下  若有作是观
 执心而行道  慢火不能烧
  法师说经观察人情凡十九辈。以何了知。分别尘劳尔乃知之。何谓十九。一曰贪淫。二曰嗔恚。三曰愚痴。四曰淫怒。五曰淫痴。六曰痴恚。七曰淫怒愚痴。八曰口清意淫。九曰言柔心刚。十曰口慧心痴。十一者言美而怀三毒。十二者言粗心和。十三者恶口心刚。十四者言粗心痴。十五者口粗而怀三毒。十六者口痴心淫。十七者口痴怀怒。十八者心口俱痴。十九者口痴心怀三毒。于是颂曰。
 其有淫怒痴  合此为三毒
 两两而杂错  计便复有四
 口柔复有四  口痴言痴四
 世尊之所说  人情十九种
  何而知人有贪淫相。文饰自喜调戏性急。志操匆匆性如猕猴。而多忘误。智诈浅薄无有远虑。举动所为不顾前后。造作不要多事恐怖。多言喜啼易诈易伏。安隐易解十耐勤苦。得小利入大用欢喜。忘失小小而甚忧戚。闻人称誉欢喜信之。伏匿之事。悉为道说。体温多污。皮薄身臭。毛发稀疏。多白多皱。不好长须白齿起行。喜净洁衣。好著文饰。庄严其身喜于薄衣。多学伎术无所不通。数行游观常喜含笑。绮饰奉戒性和敬长。见人先问巧黠妍雅。性不佷戾惭愧多慈。分别好丑取与交易。柔和多哀多所恩惠。于诸亲友放舍施与。所有多少不与人争所惠广大。观顾身形所作迟缓。了知世法悉能决断。若见好人敬而重之。觉事翻疾工于言语黠慧言和。多有朋友不能久亲。少于嗔恚尊敬长老。卧起行步而不安详。虽学于法爱欲财物。亲属朋友舍不坚固结友不久。闻色欲事即贪着之。说其恶露寻复厌之。易进易退。以是之故为贪淫相。于是颂曰。
 卒暴轻举如猕猴  常欢喜笑又喜啼
 得利大喜失甚忧  多于言语易降伏
 志惑匆匆而惊恐  自喜易诈信人语
 志性多忘无远虑  好按戒法而有慧
 贪视于色志善施  绮顾其身敬朋友
 舒缓体温为多污  喜信惭软而有勇
 于法财色及亲友  不可便疏寻即悔
 诸所造学即能得  虽疾知之速忘失
 花饰庄严其衣服  所作不要而敬老
 智者敬之有学志  通达能明而和解
 常喜出城行游观  美于言语亦乐听
 利口便辞能分别  所处卧坐不忍久
 柔软性至诚  轻事不顾后
 志卒不耐苦  朋友好惠施
 憎长须喜短  自喜然而臭
 巧黠多皱白  奉戒慧无碍
 见人先问讯  衣薄面齿净
 有慈易从事  起行不惜财
 别知人行慈  易教不很戾
 佛说性如是  为应贪淫相
  当何以观嗔恚之相。解于深义不卒怼恨。若怒难解无有哀心。所言至诚恶口粗[麩-夫+黃]。普怀狐疑不寻信之。喜求他短多寤少寐。多有怨憎结友究竟。仇仇难和所受不忘。无有怨惊人怖不惧。多力反复不能下屈多忧难训。身体长大肥项大头广肩方额。好发勇猛性强难伏。所可听受迟钝难得。既受得之亦复难忘。若失法财所欲亲友。永无愁顾难进难退。以是知之为嗔恚相。于是颂曰。
 志性刚强深解义  普疑于人求长短
 少于睡眠难屈伏  性曚难学亦难忘
 能忍勤苦叵触近  无所畏录不卒嗔
 身口相应难谏晓  勇猛有力而刚强
 少恐鲜友多怨憎  少安有反身广大
 所可作为不追悔  弃法财反不顾念
 一舍所亲不思之  未曾还变亦不伏
 勤力精进修大事  佛说是辈为嗔相
  云何察知愚痴之相。谓性柔软喜自称誉。无有慈哀破坏法桥。常而闭目面色憔悴。无有黠慧爱乐冥处。数自叹息懈惰无信。憎于善人常喜独行。寡见自大作事犹豫。不了吉凶不别善恶。若有急事。不能自理又不受谏不别善友及与怨家。作事反戾弊如虎狼。被服弊衣身体多垢。性不自喜须发蓬乱不自整顿。多忧嗜卧多食无节。人倩使之而不肯作。不倩不使而更自为。当畏不畏。不当畏者然反畏之。当忧反喜。当喜反忧。应哭而笑。应笑而哭。设有急事使之不行。适去呼还不肯反顾。常遭勤苦强忍尘劳。有所食啖不别五味。言语多笑喜忘重语。啮舌舐唇然而噤龂。行步卧起未曾安隐。举动作事无所畏难不知去就。佛说是辈为愚痴相。于是颂曰。
 弱颜愚无慈  强额而自举
 眼目不视眴  燋焠数叹息
 独行然无信  嫉贤及懈息
 常忧多狐疑  不别诸善恶
 体面多尘垢  不知善恶语
 作事多愦闹  不能自究竟
 所倩使不肯  不使而反行
 当畏而不畏  不畏而反畏
 应喜而反忧  应忧而反喜
 当哭而反笑  当笑而反哭
 贪饮食无饱  不别反怨仇
 志性喜佷戾  无慧遭苦恼
 须发常蓬乱  无信喜居冥
 不别知五味  多卧如虎狼
 寡见而贡高  啮舌而舐唇
 弄口而喜龂  所语而多笑
 卧处而不安  诸急事难进
 呼还而突前  性尔为痴相
  何谓淫怒痴相。向所说淫怒痴是也。淫痴怒痴相亦如是。其与一切尘劳合者。是谓淫怒痴相。于是颂曰。
 其处于尘劳  与淫怒俱合
 当观淫怒相  是为痴无慧
 一切前所说  贪欲诸垢秽
 有淫怒愚行  则知不离痴
  何谓口欲心欲者。语言柔软顺从不违。身所不欲不加于人。言念辄善安隐可意。譬如好树其华色鲜果实亦美。口欲心欲亦复如此。于是颂曰。
 其语常柔和  顺从言可人
 言行而相副  心身不伤人
 譬如好花树  成实亦甘美
 佛尊解说是  心口之淫相
  何谓口欲心怒者。口言柔软而心怀毒。如种苦树其花色鲜成果甚苦。言柔怀毒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其口言柔软  而心怀毒害
 视人甚欢喜  相随而可亲
 口言而柔顺  其心内含毒
 如树华色鲜  其实苦若毒
  云何知口欲心痴者。言语柔和其心冥冥。不能益人亦不欺损。譬如画瓶视表甚好里空且冥。口欲心痴亦犹如此。于是颂曰。
 口言有柔和  而心怀冥痴
 当知此辈人  口淫而心愚
 观其口如慧  心中冥如漆
 外好如画瓶  其内空且冥
  何谓口欲而心怒痴。所言柔软念善鲜少。性不调顺或复念恶。有时不念善恶不别其性难知。譬如甜药杂以咸苦不可分别。其有口欲而心怒痴亦复如此。于是颂曰。
 其有口言欲  心怀诸怒痴
 譬如醍醐蜜  杂以辛苦咸
  何谓口粗而心淫者。语言刚急中伤于人。众所憎恶不欲见之。无有敬者。譬如父母诃教子孙。虽口刚急而心犹爱。譬如疮医破洗人疮。当时大痛久久除愈心甚欢喜。其有口刚而心淫者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有现口言急  而心怀淫欲
 譬如夏日热  其光照冷水
  何谓口刚而心怒者。口言粗[麩-夫+黃]。所可怀念。无有慈善不欲人利。譬如苦药复和以毒。设饮病人吐之不服。设饮消时则害人命。其口刚急而心怒者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其口言急无亲敬  心念弊恶而怀毒
 常喜侵枉于他人  当观此辈行杂毒
  何谓口粗而心痴者。言常刚急恶加于人。举动所作心不自觉。不念人善亦不念恶。譬若有贼拔刀恐人而不能害。如是行者知为口急而心愚痴。于是颂曰。
 口言刚急心不害  喜恐于人无所加
 譬如拔刀无所施  口粗心痴亦如是
  何谓口粗心怀三毒者。口言刚急或善于人。又复加恶乍念不善亦不能恶。譬如大吏捕得盗贼。其下小吏恐责其辞。又复有吏诱进问之。其次小吏鞭杖拷之。又复有吏不问善恶亦不拷责。是谓口粗而怀三毒者。于是颂曰。
 口言而刚急  其心怀三毒
 志性如是者  不善不为恶
 行迹若斯者  名之中间人
 勤苦及安隐  是事杂错俱
  何谓口痴而心欲者。无所别知人与共语。都无所解不晓善恶。义所归趣心常自念。当何以益加于人也。至于趣事如所思念不失本要。譬如冥夜兴云降雨。其口痴心欲亦复如此。于是颂曰。
 其有口痴而心淫  口所言说不了了
 如龙兴云而不雷  口痴心淫亦如是
  云何为口痴心刚。不能施善亦不加恶。常心念言以何方便中伤于人。设得便者辄危害人。譬如以灰覆于炭火。行人蹑上便烧其足。口痴心怒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口痴而心刚  不柔无恶言
 常怀恶加人  不念人善利
 所言不了了  藏恶在于心
 如灰覆炭火  设蹑烧人足
  何谓口痴而心怀冥。不能以善加施于人。亦不加恶心亦不念。他人善恶无所增损。所以者何。无势力故。譬如火灭以灰覆之。若持枯草及𤍜牛屎。积着其上手触足蹈。无所能烧而不成熟。所以者何。无所堪任。口痴心冥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其口有痴愚  而心怀闇冥
 都不能念恶  亦不能念善
 不能成办事  亦不不为能
 如暴中炊煮  无所能成熟
  何谓口痴心怀三毒。口无所犯不益于人。少所中伤昼夜思念。以何方便中伤于人。又复心念云何饶人。或心念言不损益人。譬如故瓶盛净不净。而盖其口不见其里发口则现。口痴心怀三毒亦复如此。于是颂曰。
 作性喜反戾  口言不了除
 而怀淫怒痴  盛满以臭秽
 譬如大故瓶  受诸净不净
 不能益于人  亦都无所损
  其为法师以此十九事。观察人情而为说法。其淫相者云何解说。为讲法言习欲多者堕于地狱饿鬼之中。然后得出复作淫鸟。鹦鹉青雀及鸽鸳鸯。鹅鹜孔雀野人猕猴。设还作人多淫放逸轻举卒暴。仁当察此曼及人身。观知罪垢恶露不净莫习淫欲。于是颂曰。
 其多习淫色  憍慢速目烧
 在人若畜生  地狱饿鬼中
 生彼还自害  尘劳火见烧
 欲令解脱此  随行故说是
  设多嗔者随其行迹。而为说法。犯众嗔恚堕于地狱饿鬼之道。从恶处出当作毒兽。鬼魅罗刹反足女鬼溷鬼之类。又作师子虎狼蛇虺。毒虫蚊虻蚑蜂百足之虫。设从此道还在世间。形貌丑陋人所不媚。常当短命而多疾病身体不完。以是之故殃罪分明。常奉慈心除其嗔恚。于是颂曰。
 人多怀嗔恚  众共所憎恶
 坐是堕恶道  多病不安隐
 堕鬼及毒兽  既作人下贱
 能行慈心者  即除嗔恚冥
  设多愚痴为说此法。曚冥兴盛死堕地狱饿鬼之路。若在畜生则作痴兽。谓牛羊狐犬骡驴猪豚之属。设还人道性不决了少眼根弱。当多疾病六情不完。生于夷狄野人之中。从冥入冥。以是教之观十二缘除愚冥本。于是颂曰。
 多习愚痴者  诸根不完具
 生于牛羊中  然后堕地狱
 假使修学人  愿度此恶道
 欲得脱其冥  当观十二缘
  设多淫怒当行二事。观其不净又奉慈心。若多淫痴为讲二事。空无及慈。设怒痴盛为说二事。导以慈心并了痴本。于是颂曰。
 行慈观不净  攻治淫怒痴
 教色诸愚者  十二缘不明
 若人嗔恚盛  及痴甚除冥
 当为讲慈心  十二因缘本
  若有口淫而心欲者。为说无常空寂之义也。心怒口恚唯讲慈仁也。口痴心冥讲十二缘。其余四种众病备具。一者口淫心怀三毒。二者口怒淫恚痴具。三者口愚内怀三垢。四者有人淳怀三毒。其解法师当为此辈说法教化。令其寂然观因缘本。所以者何。是辈种类尘劳淳厚。积诸罪殃而自缠裹。虽为现法不见圣谛。唯当教之讽诵劝进。缘是之故专在诵务。尘劳转薄。虽不获道可得上天。于是颂曰。
 其有行犯淫  而心嗔恚痴
 当教讽诵经  及劝使为福
 尘劳虽兴盛  缘是除罪盖
 因斯之方便  然后得生天
  譬如有人修治树园。地高下之丘墟平之。溉灌以时拔去荆棘。秽草芦苇邪生诸曲。横出不理皆落治之。弃着垣外令其顺好。树木无碍根生滋茂。皆悉护之令不折伤。以是之故。树木转大花实兴盛。其修行者受法师教。除淫怒痴欲想诸秽。以是之故。行遂长成至于得道。于是颂曰。
 其树木曲戾  邪出不顺生
 荆棘诸瑕秽  悉落治令政
 以若干方便  修理乃得成
 修行治法树  奉经亦如是
 除诸淫怒痴  受师百千教
 灭去诸瑕秽  如园师修树
  法师说经察以四事。何谓为四。一曰博学而得至道。二曰怀来以道其于学问不能论义。三曰博学道德未得成就。四曰无知无道。复有四法。一曰初由法师从其启受知义解法。二曰虽解其义不能微妙。三曰分别浅法不能至深。四曰不知其义亦不晓了。如是学法所习唐苦。譬如两人俱不晓泅堕深水中。欲相免济反更溺死。如盲牵盲欲有所至。中道迷惑竟不能达。不知义者亦不晓慧。而欲说法欲有所救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譬如人博学  众善无央数
 已得度无极  若人越大海
 若人净如谛  而无有智慧
 但可取其要  不能获深义
 若习入道者  随顺不违律
 以能敬受教  如是有反复
 譬如近尊者  必当获大利
 其学修行道  所求义必进
 但解进其义  而不能微妙
 如人食空羹  而无有饭具
 从师咨受义  不了妙如是
 不能解大道  不至正真慧
 设使不入道  不能分别说
 则不解于慧  无义不了了
 如盲欲御盲  不能致所趣
 无义亦无慧  譬之亦其然
  其修行者计有三品。一曰或身行道而心不随。二曰或心行道而身不从。三曰修道身心俱行也。何谓身行而心不随。假使行者结跏趺坐政直端心。譬如柱树未曾动摇。而现此相内心流逸。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所更不更而普求之。其心放逸不得自在。譬如死尸捐在冢墓。虎狼禽兽飞鸟狗犬貉争食之。身定内乱亦犹其然。斯为修行道德地者身定心乱。于是颂曰。
 结加趺端坐  不动如太山
 其心内迷散  情犹象堕渊
 如是修行者  身定而心乱
 譬若树狂花  不成果而落
  何谓修行道地者。有心在道而身不从。身不端坐成四意止。是时心定而身不安。于是颂曰。
 假使心性自调和  住四意止无他相
 是时则名四意止  虽身不定心不乱
  修行道地。何谓身心而俱定者。身坐端正心不放逸。内根皆寂亦不走外随诸因缘也。当尔之时身心端定都不可动。以此知之身心等定。于是颂曰。
 其身心俱定  内外不放逸
 寂然加趺坐  如柱定难倾
 见于生死谛  如水漂岸树
 身心而相应  疾成道得果
  修行道地。专精于道而不动转。如是寂灭速至泥洹。于是颂曰。
 讲说若干之要义  如乳石蜜和食之
 其无谀谄能承法  则以佛教自调顺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
大正藏 第 15 册 No. 0606 修行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劝意品第九
  修行道地。以何方便自正其心。吾曾闻之。昔有国王。选择一国明智之人以为辅臣。尔时国王设权方便无量之慧。选得一人聪明博达其志弘雅。威而不暴名德具足。王欲试之欲知何如。故以重罪欲加此人。敕告臣吏盛满钵油。而使擎之从北门来至于南门。去城二十里园名调戏。令将到彼。设人持油堕一渧者。便级其头不须启问。于是颂曰。
 假使其人到戏园  承吾之教不弃油
 当敬其人如我身  中道弃油便级头
  尔时群臣受王重教。盛满钵油以与其人。两手擎之甚大愁忧。则自念言。其油满器。城里人多行路车马观者填道。譬如水定而风吹之其水波扬。人亦如是。心不安隐。退自念言。无有一人而劝勉我言莫恐懅也。是器之油擎至七步尚不可诣。况有里数耶。此人忧愦不知所凑心自怀懅。于是颂曰。
 睹人象马及车乘  大风吹水心如此
 志怀怖懅惧不达  安能究竟了此事
  其人心念。吾今定死无复有疑也。设能擎钵使油不堕。到彼园所尔乃活耳。当作专计。若见是非而不转移。唯念油钵志不在余然后度耳。于是其人安行徐步。时诸臣兵及众观人。无数百千随而视之。如云兴起围绕太山。于是颂曰。
 其人擎钵心坚强  道见若干诸观者
 众人围绕而随之  譬如江海兴大云
  当尔其人擎钵之时。音声普流莫不闻知。无央数人皆来集会。众人皆言观此人衣。形体举动定是死囚。斯人消息乃至其家。父母宗族皆共闻之。悉奔走来。到彼子所号哭悲哀。其人专心不顾二亲兄弟妻子及诸亲属。心在油钵无他之念。于是颂曰。
 其子啼泣泪如泉  若干种泣哭叹父
 心怀怖懅不省亲  专精秉志而持钵
  众人论说相令称噭。如是再三。时一国人普来集会。观者扰攘唤呼震动。驰至相逐躄地复起。转相登蹑间不相容。其人心端不见众庶。于是颂曰。
 众人叫唤不休息  前后相逐不容闻
 而擎油钵都不观  如雹雨空无所伤
  观者复言。有女人来端正姝好。威耀光颜一国无双。如月盛满星中独明。色如莲华行于御道。像貌巍巍姿色逾人。譬如玉女。又若忉利天王之后。字曰护利。端正姝好。诸天人民莫不敬重。于今斯女昭昭如是。能八种舞音声清和闻者皆喜。于是颂曰。
 举动而安详  歌舞不越法
 其心怀欢喜  感动一切人
 歌颂声则悲  其身而逶迤
 不疾亦不迟  被服顺政齐
 七种微妙音  奇述有五十
 三处而清净  宫商节相和
 身从头至足  庄严宝璎珞
 语言而美雅  犹若甘露降
  尔时其人一心擎钵。志不动转亦不察视。观者皆言。宁使今日见此女颜终身不恨。胜于久存而不睹者也。彼时其人虽闻此语。专精擎钵不听其言。于是颂曰。
 巧便而安详  其舞最巧妙
 一切人贪乐  譬如魔之后
 能动离欲者  何况于凡夫
 来往其人边  擎钵心不倾
  当尔之时有大醉象。放逸奔走入于御道。众人相谓今醉象来。踏蹴吾等而令横死。此为魃魅化作象形。多所危害不避男女。身生疮痍其身粗涩。譬若大髀毒气下流。舌赤如血其腹委地。口唇如垂行步纵横。无所省录人血涂体。独游无难进退自在。犹若国王。遥视如山。暴鸣哮吼譬如雷声。而擎其鼻嗔恚忿怒。于是颂曰。
 大象力强甚难当  其身血流若泉源
 踏地兴尘而张口  如欲危害于众人
  其象如是。恐怖观者令其驰散。破坏兵众诸象奔逝。一切睹者而欲怖死。能拔大树践害群生。虽得杖痛无所畏难。于是颂曰。
 坏众及群象  恐怖人或死
 排拨诸舍宅  奔走不畏御
 名闻于远近  刚强以为德
 憍慢无所录  不忍于高望
  尔时街道市里坐肆诸卖买者。皆懅收物盖藏闭门。畏坏屋舍人悉避走。又杀象师无有制御。嗔惑转甚蹈杀道中象马牛羊猪犊之属。碎诸车乘星散狼藉。于是颂曰。
 诸坐肆者皆盖藏  伤害人畜碎车乘
 睹见如是闭门户  狼藉如贼坏大营
  或有人见。怀振恐怖不敢动摇。或有称怨呼嗟泪下。又有迷惑不自觉知。有未着衣曳之而走。复有迷误不识东西。或有驰走如风吹云不知所至也。中有惶懅以腹拍地。又人穷逼张弓安箭而欲射之。或把刀刃意欲前挌。中有失色恍惚妄语。或有怀嗔其眼正赤。又有屏住遥睹欢喜。虽执兵仗不能加施。于是颂曰。
 于斯迷怖懅  亦有而悲涕
 或愕无所难  又有执兵仗
 愁愦躄地者  邈绝不自知
 获是不安隐  皆由见醉象
  彼时有人晓化象咒。心自念言。我自所学调象之法。善恶之仪凡有八百。吾观是象无此一事。吾今当察从何种出。上种有四。为是中种下种耶。以察知之即举大声而诵神咒。于是颂曰。
 天王授金刚  吾有微妙语
 能除诸贡高  羸劣能令强
  彼人即时举声称曰。诸觉明者无有自大亦不兴热。弃除恩爱承彼奉法。修行诚信之所致也。象捐贡高伏心使安。说此往古先圣二偈言。
 淫泆及怒痴  此世三大憍
 诚道无诸垢  众热为以消
 用彼至诚法  修行亦如是
 大意供象王  除惑舍贡高
  尔时彼象闻此正教。即捐自大降伏其心。便顺本道还至象厩。不犯众人无所娆害。其擎钵人不省象来亦不觉还。所以者何。专心惧死无他观念。于是颂曰。
 见象如暴雨  而心未曾乱
 其雨虽止已  虚空亦不悦
 其人亦如是  不省象往还
 执心擎油钵  如藏宝不忘
  尔时观者。扰攘驰散东西走故。城中失火烧诸官殿。及众宝舍楼阁高台。现妙巍巍展转连及。譬如大山无不见者。烟皆周遍火尚尽彻。于是颂曰。
 其城丰乐严正好  宫殿屋舍甚宽妙
 而烟普熏莫不达  火炽如人故欲然
  火烧城时。诸蜂皆出放毒啮人。观者得痛惊怪驰走。男女大小面色变恶。乱头衣解宝饰脱落。为烟所熏眼瞳泪出。遥见火光心怀怖懅。不知所凑展转相呼。父子兄弟妻息奴婢。更相教言避火离水莫堕泥坑尔乃安隐。于是颂曰。
 愁忧心怀不自觉  家室亲属及仆从
 乘诸象马悲哀出  言有大火当避舍
  尔时官兵悉来灭火。其人专精一心擎钵。一渧不堕不觉失火及与灭时。所以者何。秉心专意无他念故。于是颂曰。
 有众人迷惑  如鸟遇火飞
 其火烧殿舍  烟出如浮云
 头乱而惊怖  避烟火驰走
 一心在油钵  不觉火起灭
  是时五色云起天大雷电。于是颂曰。
 既兴大雾非时雨  风起吹云令纯阴
 虚空普遍无清天  犹暴象群云如是
  尔时乱风起吹地兴尘。沙砾瓦石填于王路。拔树折枝落诸华实。于是颂曰。
 风起扬尘而周普  兴云载水无不遍
 暴风忽冥不相见  雷电俱降无不惊
  彼时大云而焰掣电。霹雳落堕孔雀皆鸣。天便放雨堕于诸雹。虽有此变其人不闻。所以者何。专念油钵。于是颂曰。
 其放逸象时  犹如大云兴
 堕雹失火风  拔树坏屋舍
 其人不睹见  何善谁为恶
 不觉风云起  但观满钵油
  尔时其人擎满钵油。至彼园观一渧不堕。诸兵臣吏悉还王宫。具为王说所更众难。而人专心擎钵不动。不弃一渧得至园观。王闻其言则而叹曰。此人难及人中之雄。不顾亲属及与玉女。不懅巨象水火之患雷电霹雳。吾闻雷声愕然怖懅。虽有启白不省其言。或有心裂而终亡者。或有怀驹而伤胎者。人民所立悉不自觉。虽遇众难其心不移。如是人者无所不办。心强如斯终不得难。地狱王考能食金刚。其王欢喜立为大臣。于是颂曰。
 见亲族泣涕  及醉象暴乱
 虽遭诸恐难  其心不移易
 王睹人如此  心坚定不转
 亲爱而弘敬  立之为大臣
  尔时正士其心坚固。难遭善恶及诸恐难。志不转移得脱死罪。既自豪贵寿考长生也。修行道者御心如是。虽有诸患及淫怒痴来乱诸根。护心不随摄意第一。观其内体察外他身。痛痒心法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如人擎油钵  不动无所弃
 妙慧意如海  专心擎油器
 若人欲学道  执心当如是
 意怀诸德明  皆除一切瑕
 若干之色欲  再兴于怒痴
 有志不放逸  寂灭而自制
 人身有病疾  医药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  四意止除之
  心坚强者志能如是。则以指爪坏于雪山。以莲华根钻穿金山。则以锯断须弥宝山。其无有信不能精进。怀而谀谄放逸喜忘。虽在世久终不能除淫怒痴垢。有信精进质直智慧其心坚强。亦能吹山而使动摇。何况而除淫怒痴也。故修行者欲成道德。为信精进智慧朴直。调御其心专在行地。于是颂曰。
 直信而精进  智慧无谀谄
 是五德除瑕  离心无数秽
 采解无量经  自觉斯佛教
 但取其要言  分别义无量
  修行道地经离颠倒品第十
 功德住觉高巍巍  犹如学术依静居
 智慧川流善宝形  愿稽首礼大山王
 从天上来下  知趣而不惑
 佛生不胞胎  不入亦不出
 不更诸苦恼  不着不颠倒
 德重无所著  归命度生死
  修行道者或怀懈怠。谓法微妙难晓难了不可分别。当识苦本断除诸习。证于尽灭修念道术。譬如有人而取一发破为百分。还续如故令不差错。是事甚难不乎。答曰。甚难甚难。可以幻化诸药神咒续发如故。泥洹之道不以此事而成立也。虽不能致于道证者当有方便。于是颂曰。
 常健精进向脱门  欲觉了此难复难
 勤力劝乐而无退  如深穿地得泉水
  当作是观。速疾成就莫如泥洹。不从他求自因心致。从他人得乃为难耳由己勤获何所难乎。当作斯计唯以谛观诱进其心。如诱小儿呼之至前。来取手物而食啖之。小儿来至一一擘指而无所得。世人如是所见颠倒。无常谓常苦谓为乐。非身谓有身空谓为实。舍四颠倒作本无观。尔乃为顺佛之教诫。于是颂曰。
 人不晓本无  常计乐谓净
 譬如以捉卷  用以诱小儿
 于是人颠倒  而有吾我想
 当为现光曜  如冥中燃灯
  吾有头发不能常久。亦非净洁弗安无我。以是观之一切皆然。劝发其心如明眼人。执炬而行入于空室。观之无人亦无所睹。审谛见者亦复如是。察色之本见无常苦无吾非身。虚妄见者而反自缚。解空观者有何难乎。现可见闻得道迹者往还不还。及无所著得平等觉。此等斯人吾亦是人。此等成道我身何故独不获乎。修行道者劝心如是。舍四颠倒专于行地。于是颂曰。
 发毛爪骨肉  及诸像色形
 众来惑心法  五阴之所乱
 无常苦不安  无我不清净
 身如空丘舍  明者观如是
  修行道地经晓了食品第十一
 佛在巴质树  天帝奉百味
 又在舍卫城  波斯匿供养
 比兰若设饭  麦饭虽甘味
 皆等意受之  稽首无所著
 虽食此饭已  弗着不以色
 亦不造憍慢  弃捐诸贡高
 所在受供养  如越大旷路
 不以为甘美  是故稽首礼
  尔时修行当观饭食。设百种味及秽麦饭。在于腹中等无有异。举食着口。嚼与唾合。与吐适同。若入生藏。身火煮之。体水烂之。风吹展转。稍稍消化。堕于熟藏。坚为大便。湿为小便。沫为涕唾。藏中要味以润成体。此要众味流布诸脉。然后长养发毛爪齿。骨髓血肉肪膏精气头脑之属。是外四大养内五根诸根得力。长于心法起淫怒痴。欲知是者是揣食之本。由是而起。于是颂曰。
 计无央数诸上味  堕住腹中而无异
 于体变化等不净  故行道者不贪食
  虽当饭食不求于肥趣欲支命。譬如大官捕诸飞鸟。皆剪其翅闭着笼中。日择肥者以给官厨。时诸飞鸟日日稍减。中有一鸟心自念言肥者先死。若吾当肥亦死如前。设不食者便当饿死。今当节食令身不肥亦莫使羸。令身轻便出入无碍。不为宰人所见烹害。羽翼可得渐渐生长。若从笼出便可飞逝从意所至。修行道者亦计如是。食趣安身令体不重。食适轻便少于睡眠。坐起经行喘息安隐鲜大小便。身依于行淫怒痴薄。其修行者当作是观。吾不贪身除诸情欲。此身非要骨锁相支。今此身中但盛不净无有坚固。譬如怨家无益罗网。常怀怨贼而伤亲友。当消息之供养奉事。譬如王者当以如何。遵承佛教坐起经行令无灾患。常观污露具知多秽。将养其命趣得行道。如有亲属不可弃舍身亦如是。沐浴饭食衣被盖形。如爱一子常将护之。不令寒温饥渴之苦。非为蚊虻蚤虱所啮。如有逆贼收闭牢狱。狱吏考治若干种榜。卿为前后劫盗谁物。家居所在盗何所藏。与谁同伴魁师党部耶。五毒治之气绝复苏。即自思惟。以何方便得脱榜笞。心便开解对狱吏首。远计某国大长者子名曰禁戒。前后所偷皆着彼所。居止其家共行窃盗是吾伴侣。狱吏闻之收长者子。与前贼共同一牢中俱系铁靽。时长者子家有饷来。便自独食不分与贼。贼大嗔怒张目啮齿。汗出叹息欲兴恶意。令长者子不济其命。况乃独食。今我自在则当逼之。不独饮水。何况独食。其长者子少小骄乐。不忍须臾不行左右欲至舍后。便报贼言。共至厕上。其贼报言。在卿所至。吾不能行。时长者子逼急穷极。谓其贼言。无过于子。子横牵吾闭在刑狱。今欲小起反不相从乎。设不共系终不相报。吾假相犯卿便说之。以当省过而谢其罪。时贼答曰。子实无过。吾横相牵。卿眷属多。欲自免罪。不见考治。蒙得饮食故相枉耳。仁有饷来而反独食。永不相分故不相从。时长者子则报贼言。解子所恨。从今以往终不相失。若有饷来先当饭子。然后自食。曼我命存。愿到舍后使身气通。贼乃随之。后日饷来便敕婢使。所持饭来先奉亲厚。所食之余尔乃给我。时婢奉教辄如其言。使人还归具启长者。长者闻之心怀恚怒。明日诣狱谓其子言。卿生豪族。反与逆贼恶人从事。而与亲厚都不觉知。此横牵汝闭在牢狱。其子报言。父所言是。不敬此人以为亲厚也。具知是贼耳。我欲小行逼不相从。身重腹胀眼反耳聋。头痛背裂胁肋欲拔。胸怀气满喘息欲断。心意烦乱迷不自觉。诸节欲解骨体疼痛。命欲穷绝。恶对在上。汗出短气。而贼语我。卿能随吾。如病从医。尔乃可耳。先以饭我。然后自食。吾当相从。用贪身命故为亲厚也。如长者子具知此贼为怨家也。用穷逼故于外示现若如亲厚。而内疏薄。知四大寄非常之物。四事增减辄无安隐。如蛇虺毒。如幻野马。水月山响。解身如是。其行道者亦复解此。晓知五阴皆为怨贼。趣以衣食将养其体令不危害。夙夜专精如救头然。非以懈废得成道德。至于无为。度于三界始终之患。
  修行道地经伏胜诸根品第十二
  其修行者淫怒痴薄。设不习尘无所娆害。未成道德非见圣谛自谓获矣。如是行者自诫心意。放之在于色声香味细滑之念。着于五阴所作未办。设心不随五阴盖者则知得道。若其心乱随诸情欲。即还恐懅当更精进。如牧牛者牧牛于泽。其牛奔突践他禾谷。牧牛者恐怖其主觉之。牵将归家以杖捶治。明日复出还在牧上。阳如不视知复犯他禾稼不也时牛心念。牧者不见复食他苗。其主见之便复挝榜。牛后恐畏不敢复犯。行者如是自诫五根。不随情欲则知道成也。若从六衰即还自制。观三涂之苦生死之难。昼夜精勤胜前万倍。所未获者当令成就。已得成就令不放逸。
  修行道地经忍辱品第十三
  设使有人挝骂行者。尔时修道当作是观。所可詈詈但有音声。谛惟计之皆为空无。适起即灭。譬如文字其名各异。一一计字无有骂声。譬如一盲目无所见。正使百盲亦无所睹。骂亦如此一字不成。正百千字亦悉空无。设使父母家室亲里。共称誉我亦复皆空。当作是观。譬如夷狄异音之人。虽来骂我譬如风响。是声皆空。
  修行道地经弃加恶品第十四
  假使行者坐于寂定。人来挝捶。刀杖瓦石以加其身。当作是观。名色皆空。所捶可捶。悉无所有。本从何生。谁为嗔者。向何人怒。我宿不善得致此患。设无名色无缘遭厄。我若欲嗔报其人者。众怨甚多不可悉报。譬如毒蛇及与百足。蚤虱蚊虻蚑蜂之属。是辈娆人无以加报。假使能除外诸忧患。安能辟除其内体中。四百四病八十种虫。以是之故当伏内心。灭诸垢秽寂定其志。故谓修行。
  修行道地经天眼见终始品第十五
  其修行者假使睡眠。当念无常不久趣死。想于众苦生死之恼。澡手盥面瞻视四方。夜观星宿以自御心。弃捐懈怠不思卧寐。若睡不止当起经行。假令不定当移其坐。想欲见明。虽心中冥。思惟三光。令内外明。于是颂曰。
 当念生死苦  观罪睹四方
 省视外光影  内心求照明
 灭坏睡眠冥  若日消除闇
 如是虽闭目  所见逾开者
  其修行者。常思见明。昼夜无异。分别大小是非所趣。远行普学无所不博。思惟如是则得道眼所见平等。无有弥延及净居天。于是颂曰。
 虽为眠目常如开  禅定所见逾天眼
 普视世间众生类  彻达天上无不见
  其修行者已成道眼。悉见诸方三恶之处。譬如霖雨一旦晴除。有明眼人住于山顶。观视城郭郡国县邑聚落人民。树木花实流水源泉。师子虎狼象马羊鹿。及诸野兽。行来进止皆悉见之。于是颂曰。
 譬如明镜及虚空  霖雨已除日晴明
 有净眼人住高山  从上视下无不见
 又观城郭及国邑  其修行者亦如是
 睹见世间及禽兽  地狱饿鬼众生处
  修行如是睹三千界。见人生死善恶所趣。是之名曰所达神通。于是颂曰。
 虽有甘露无上味  见三千世德逾彼
 其修行道随佛教  疾得神通无挂碍
 佛皆普见一切净  愍伤众人故说此
 决终始根令速度  以无极义而分别
  修行道地经天耳品第十六
 识慧为毂寂应缘  无所挂碍顺正道
 其有转此道法轮  稽首转轮大圣族
 察省若干之伎乐  设有悲哀心正等
 闻诸天人地狱声  叉手稽首尊净性
  其修行者适成天耳。便得彻听亦无烦愦。譬如有人掘地求藏。本规索一并得余藏。行者如是本求天耳彻听随从。悉闻天上世间之声。于是颂曰。
 计彼修行者  兴法以善权
 精勤得天眼  睹天上世间
 彻听自然生  所闻亦无限
 如人地求藏  自然得余宝
  譬如夜半众人眠寐。一人独觉上七重楼。于寂静时听省诸音。妓乐歌舞啼泣悲哀挝鼓之声。修道所见亦复如是。心本寂静遥听地狱啼㘁酸苦。见闻饿鬼及与畜生。天上世间妓乐之音。是为天耳神通之证。于是颂曰。
 如夜众庶皆眠寐  一人起上七重楼
 静心而听一切人  妓乐歌舞之音声
 其修道者亦如是  天耳彻闻诸音声
 其在三界诸形色  悉晓了知其语言
 从无央数大经义  我得其余服甘露
 譬如人病服良药  今演世尊天眼教
  修行道地经念往世品第十七
 智慧为牙善根元  经法成华德为果
 解脱示现立不动  今吾归命佛大树
 从亿百生殖善根  昔无限世寂梵行
 识百千亿本宿命  佛觉意强归心定
  假使修行心自念言。吾从何来致得人身。以天眼视明心彻睹。本生为人若在非人。譬如有人从一县邑复至一县。识前往反坐起之处也。修行如是。自念本生所历受身。名姓好恶寿命长短。饮食被服皆悉识之。彼没生此此终生彼。如是之比知无央数。所更生死。是号曰识本宿命神通。于是颂曰。
 以天眼睹曰修行  知无数劫所历生
 皆见过去可受身  譬如乘船自照面
 佛所生处悉识念  吾观诸经而钞取
 是为号曰昔所更  以慧之心采至要
  修行道地经知人心念品第十八
 不可计哀宣  知众所趣念
 自睹心所思  是非定放逸
 志所怀至意  解了无量智
 而除诸瑕秽  愿归尊最胜
  其修行者以天眼。视人及非人是非善恶端政丑陋。彻睹心行所明窈冥。喜嗔恚者其心如斯。志和悦者当所趣矣。于是颂曰。
 天眼之彻视  见诸人非人
 睹察众颜色  亦睹心所念
 知其意本元  何缘获此行
 其修道悉省  怀嗔及和悦
  譬如有人坐于江边。见水中物鱼鳖鼋鼍。及无央数异类之虫。修行如是。睹众生心。所念善恶了了无疑。是名神通知他人心所念善恶。于是颂曰。
 觉眼明了心清净  因修道行而获斯
 知他心念所思想  犹如见树根枝叶
  譬如贾客欲得水精之珠。便入江海则得此宝。并获真珠金刚珊瑚砗磲马瑙。修行如是。弃于睡眠专心在明。则得天眼并获天耳神足。自知己所从来见他人本。是故修行当习觉明。于是颂曰。
 如以一事入江海  而获无数大珍宝
 修行如是除睡眠  天眼听飞识本末
 修行若斯志寂定  今吾所宣如佛教
 见无量色逾天眼  睹众生心念是非
 其忍辱力逾于地  柔软安和过于水
 秉志坚固如须弥  越于人民超虚空
 深慧过于江  如海无嗔恨
 其德莫能及  愿稽首最胜
 其心而怀道  诸天所嗟叹
 执心而一定  非以为欢喜
 彼调柔等意  非以所增减
 明德无轻戏  吾愿稽首礼
  假使修行心有轻戏。便当思惟愁戚之法。会当归死未得度脱。无常之法非欢喜时。所有恩爱会当别离。于是颂曰。
 无数诸川流  满若耶氾水
 未度死河法  耗乱反欢喜
 无量之恩爱  不久当别离
 非常之恶对  各追随罪福
  其修行者心自念言。吾傥命终不成道德。亦未向道或恐犯逆。不随法教入于三涂。不得免济无底之患。堕众邪见得无迷惑复更胞胎。将无积骨若如太山。或恐断头血如江海。或值涕泣泪如五河。与父母别。妻子无常。兄弟死亡。忧恼无量。于是颂曰。
 尚未得成道  不断恐死原
 当更百千难  当复入胞胎
 未除忧戚根  遇众无量恼
 不得归圣道  三涂自然开
  修行自念宿夜恐惧。傥堕禽兽非法之处。常怀害心转相夺命。无有羞耻从冥入冥。已堕此患难复人身。一钱投海求之可得。已失人身难得于此。于是颂曰。
 贪淫所盖怒痴冥  欲杖所驱无羞惭
 以入畜生之云雾  而堕此苦复人难
  行者自念。我身将无堕于饿鬼。曾闻其人执持瓦器。盛以涕唾脓血及人秽吐。以为饮食遍行乞丐。于是颂曰。
 以不净之器  瓦杅而不完
 盛脓血涕唾  服之如饮水
 贪餮常斗诤  𣧑罪之所致
 作行如是者  则堕饿鬼道◎◎
  修行道地经地狱品第十九
  修行自念。我身将无堕于地狱。曾闻罪人适共相见。则怀嗔恚欲还相害。手爪锋利若如刀刃。自然兵杖矛戟弓箭瓦石也。当相向时刀戟之声若如破铜。兵仗碎坏刀矛交错。若如罗网。罪人见此心怀愁忧。于是颂曰。
 是辈诸罪人  在地狱相害
 意欲得兵仗  应心皆获之
 刀刃持相害  如水罗网动
 犹夏日中热  刀刃炎如是
  或有恐怖不自觉知。又有称怨而怀毒恚。欲相害命以此为乐。遂兴诤斗转相推扑还相伤害。节节解之头颈异处。或刺其身血流如泉。刀刃在体痛岂可言。刀疮之处火从中出。或身摧碎譬如乱风吹落树叶。有卧在地身碎如蔑。须臾之间身复如故。于是颂曰。
 挽发相叉蹋  展转相牵曳
 罪人会共斗  苦恼无央数
 恐怖更相加  当尔时大战
 譬若拔丛树  相推压如是
  尔时罪人须臾平复。凉风四来吹令如故也。守狱之鬼水洒人上。已活且起过恶未尽。故使不死闻狱鬼声即起如故。于是颂曰。
 以水洒其身  凉风来吹之
 尔时狱罪人  又闻守鬼言
 罪人身坏碎  即活而有想
 尘劳罪未尽  当复受考治
  尔时罪人住转复相见即怀嗔恚。口唇战栗眼赤如血。肠胃脱落战斗如故。结怨以来其日固久。身体伤坏。堕地流血。譬如浊泉。身体平复。复从地起。相害如故。于是颂曰。
 堕于地狱中  勤苦不可言
 相害怀大恐  宿罪之所致
 数数而见害  还复活如故
 恶意反相向  种罪无休息
 于此世间人  喜造为杀害
 在于想地狱  受罪如本行
 是故同行人  久长处罪狱
 相夺命无数  死复生如故
 住世犯罪者  堕于想地狱
 譬如芭蕉树  适坏旋复生
  罪人若堕黑绳地狱。彼时狱鬼取诸罪人。排着热铁之地。又持铁绳及执铁锯。火自然出拼直其体。以锯解之从头至足令百千段。譬如木工解诸板材。于是颂曰。
 守狱之鬼受王教  铁绳拼身以锯解
 其锯火然上下彻  扑人着地段段解
  守鬼又以斧斫其身斤凿并行。譬如木工斫治材木。或令四方而有八角。治罪人身亦复如是。于是颂曰。
 守鬼罪人恶行会  斧凿斤锯及与绳
 劈解罪囚如木工  譬如有人新起屋
  时狱守鬼。火烧铁绳互概其身。截肌破体彻骨至髓。胁脊髀胫头颈手脚各令异处。于是颂曰。
 考治百种痛  在于黑绳狱
 皮剥以斧解  见斫如起舍
 各支解其身  血出如流泉
 骨肉别异处  酷痛叵具言
 阎王之守鬼  破其身如此
 彼过罪未尽  脓血流若斯
  其有堕在合会地狱。罪垢所致令罪人坐铁钉钉其膝。次复钉之尽遍其体。身碎破坏骨肉皆然。诸节解脱各在异处。其命欲断困不可言。自然有风吹拔诸钉平复如故。更复以钉而钉其身。如是苦恼不可计数百千万岁。于是颂曰。
 以无央数百千钉  从空中下如云雨
 碎其人身若磨面  本罪所致遭斯厄
  次雨铁椎及复铁杵。黑象大山镇其身上。如捣甘蔗若笮蒲萄。髓脑肪膏血肉不净皆自流出。于是颂曰。
 黑象铁杵大石山  笮以铁𨋶碎其身
 见地狱鬼皆怀懅  破碎其身如甘蔗
  以铁𨋶轮而笮其身如压麻油。置着臼中以杵捣之。于是颂曰。
 狱吏无慈仁  以铁𨋶杵臼
 困苦于罪人  如笮麻油人
  尔时罪人遥睹太山。见之怖走入广谷中。欲望自济而不得脱。适入其谷转相谓言。此山多树当止于斯。时各怖散在诸树间。山自然合破碎其身。于是颂曰。
 以积众罪殃  己之本所造
 彼时诸罪人  悉入于山谷
 适入山谷已  彼山自然合
 碎罪人身时  其声甚悲痛
 害牛羊猪鹿飞鸟  既无加哀夺人命
 在合会狱痛无数  危他人身获此恼
  又遥见火烧。罪人谓言。此地平博草木青青。譬如琉璃。当往诣彼。尔乃安隐。即行逆火坐树木间。四面火起围绕其身。烧之毒痛㘁哭悲哀。东西南北走欲避此火。辄与相逢不能自救。于是颂曰。
 爪发自然长  色变烧炙痛
 风吹体舌干  见狱吏怖懅
 无数众罪人  为焰之所烧
 烟熏火燔之  如蛾入灯中
  又复遥见铁叶丛树。转相谓言。彼树甚好。青草流泉共行诣彼。无数百千诸犯罪人。悉入树间或坐树下。或有住立或睡卧寐。热风四起吹树动摇。剑叶落堕在其身上。剥皮截肉破骨至髓伤胁胸背截项破头。于是颂曰。
 多所依信害众生  堕于地狱谓有活
 热风四起落铁叶  譬入于斗伤如是
  尔时铁树间。便有自然乌鹊雕鹫。其口如铁。以肉血为食住人头上。取眼而食破头啖脑。于是颂曰。
 彼人前世时  依信而害生
 以铁落身上  解解而断截
 乌雕甚可畏  四面来击人
 住头而脱目  发脑而食之
  于是铁叶大地狱中。便自然生众狗。正黑或有白者。走来唤吼欲击罪人。罪人悲哭避之而藏。或有四散或怖不动。狗走及之便捉罪人。断头饮血次啖肉髓。于是颂曰。
 张口齿正白  吼鸣声可畏
 吐舌而舐唇  强逼伤害人
 以刀伤其身  鸟兽所食啖
 苦毒见恼害  坐依信杀生
  尔时罪人为狗所啖。乌鸟所害恐怖忙走。更见大道分有八路皆是利刀。意中自谓生草青青。有若干树当往诣彼。行利刀上截其足趺血出流离。于是颂曰。
 其人受经律  破坏于法桥
 见有顺戒者  而强教犯戒
 逐之入长路  刀刃截其足
 足下皆伤坏  穷极不自在
  尔时遥见诸刺棘树。高四十里刺长尺六。其刺比致自然火出。罪人心念。彼是好树种种花实。皆共往诣到铁树间。于是颂曰。
 遥见铁树叶  枝柯甚高远
 利刺生皆锯  或上或向下
 其罪人及见  谓为是果树
 宿命罪所致  殃垢之所犯
  尔时有罗刹。颜貌可畏爪发悉长。衣被可恶头上火出。捉持兵仗来挝罪人。敕使上树罪人恐惧。泪出交横悉皆受教。其刺下向皆贯彼身。伤其躯体血出流离。于是颂曰。
 体大色如炭  粗穬恶目张
 狱王使持杖  皆挝击此人
 前世积罪殃  愚喜犯他妻
 自言我宿过  血流刺伤身
  尔时罪人为守鬼所射。箭至如雨啼泣悲哀。呼使来下刺便上向。贯躯如炙复唤使上。罪人叉手皆共求哀。归命恶鬼愿见原赦。于是颂曰。
 从刺树上来下已  狱王守鬼逆刺害
 为箭所射而叉手  求哀可愍欲免罪
  时狱守鬼闻见求哀。益以嗔怒复重挝刺。更遣使上体悉伤坏啼㘁还上。于是颂曰。
 狱王守鬼而挝刺  求哀欲脱鬼益怒
 时诸刺贯身悉伤  敕使还上复如故
  彼铁树边有二大釜犹若大山。守鬼即取犯罪之人。着铁釜中汤沸或上或下。譬如人间大釜之中。煮于小豆而沸上下。又于镬汤若千万亿年考治毒痛。于是颂曰。
 设得为国长  横制于万民
 以至地狱界  考治百亿年
 堕于镬汤中  在釜而见煮
 以火烧煮之  譬若如煮豆
  从铁釜脱遥见流河。转相谓言。彼河洋洋。而有威神。水波兴降。众花顺流两边生树。其叶青青荫彼河水。底皆流沙其水清凉。往诣饮水洗浴解疲。两边生棘罪人不察。入彼河水悉是沸灰。于是颂曰。
 其人前世害水虫  血肉皆落遗骨脑
 本谓凉水反沸灰  甚深而热沸踊跃
  罪人堕在沸灰地狱。发毛爪齿骨肉各流异处。骸体筋缠随流上下。适欲求出。守鬼钩取卧着热地。风起吹之体复如故。狱鬼问曰。卿所从来欲何所凑。罪人答曰。不审去来。计从若干百千亿岁饥不获食。以饥渴故。守鬼取钩。钩开其口。以烧铁团。又以洋铜注其口中。烧罪人咽。腹内五藏悉烂。肠胃便下过去。毒痛甚不可言。过恶未尽故不死也。去河不远有二地狱。一名曰叫唤。二名大叫唤。以铁为城。楼橹百尺埤堄严牢。悉以铁网覆盖其上。罪人相谓。此城大好。共往观之。适入中已。心自念言。已脱恐难无复众恼。欢喜跳𨄈皆称万岁。或面拍地或仰面卧。或睡眠擗破伤面者。四垣从外自然有火。烧诸楼橹埤堄。众网及门悉然。城内皆火。烧罪人身。展转相见。譬如然炬。犹若掣电。亦如散火。焚体毒痛。譬如火箭射象。叫唤苦痛叵言。积百年已东门乃开。时无央数百千罪人。悉走趣门适至便闭。相排堕地如大树崩。转相镇压若如积薪。过恶未尽故令不死。于是颂曰。
 至恐怖懅叫唤狱  求救护故而到彼
 如大积薪以火烧  罪人如是相积烧
 若斯烧毒痛  叫唤走四散
 常畏于狱鬼  恐怖而怀懅
 若受于所寄  抵突不肯还
 闭在叫唤狱  恶罪受毒痛
 受无央数之苦酷  为火所烧甚困厄
 遭无量恼不可言  罪人叫唤大叫呼
  尔时罪人脱出叫唤狱。次入阿鼻摩诃地狱。守鬼寻即录诸罪人五毒治之。挓其身体如张牛皮。以大铁钉钉其手足及钉人心。拔出其舌百钉钉之。又剥其皮从足至头。于是颂曰。
 挓身如牛皮  铁钉而钉之
 两舌之所致  铁钉坏其舌
 剥身皮曳地  若如师子尾
 如是计数之  受苦不可量
  于是守鬼录取罪人驾以铁车。守鬼御车以勒勒口。左手执御右手持杖。挝之令走东西南北。罪人挽车疲极吐舌。被杖伤身破坏躯体。而皆吐血躄地伤胸。于是颂曰。
 罪人驾之以铁车  狱鬼驱之令奔走
 挝搒其身而吐血  如马战斗被矛疮
 若无有信轻善人  自犯罪恶谓应法
 凶罪引之入阿鼻  受无央数诸苦毒
  阿鼻地狱自然炭火至罪人膝。其火广大无有里数。尔时罪人发于邪念。反从曲道谓是好地。即入火中烧其皮肉及筋血脉。适还举足平复如故。于是颂曰。
 时炭火然至于膝  既自广长复风吹
 罪人行上然烂皮  舍正入邪罪如斯
  得离此狱。去之不远有沸屎狱。广长无数其底甚深。罪人见之谓是浴池。转相语言彼有浴池。中有青莲五色之华。当共往洗饮水解渴。悉皆入中沉没至底。中有诸虫其口如铁针以肉为食。钻罪人身坏破肌肤。从足钻之乃出头上。眼耳鼻口皆有虫出。本罪未竟故令不死。于是颂曰。
 罪果所致受毒痛  尔时罪人阿鼻狱
 苦痛噭唤而懊恼  挓其身体铁钉之
 沸屎臭不净  广长无数量
 恶露皆在彼  其底而甚深
 犯罪无一善  堕此阎王狱
 斯诸罪人辈  针[口*(隹/乃)]虫啖之
 在炭火狱及阿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心归命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