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中我军和二战日军美军火力差距的差距有多大

  1940年8月底发起的百团大战至今仍然引得众多史家争论。笔者在此简单的以一些报告数据简单分析下百团大战。  首先说说武器缴获方面,  总战绩中提到,缴获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枪179挺,重机枪45挺。  129师的统计报告中提到缴获步马枪874支,短枪50支,轻机枪40挺,重机枪10挺,  120师报告中提到损失的武器长短枪406支,轻机枪15挺,重机枪2挺。  晋察冀军区统计报告中提到缴获步马枪1372支,短枪171支,轻机枪55挺,重机枪14挺。  而看看各个部队的武器损失情况发现百团大战虽然是攻坚歼灭战,但缴获的东西跟不上损失的。129师的统计报告中,损失步马枪1283支,损坏的步马枪339,也就是说总消耗量是1622支,损失轻机枪23挺,损坏轻机枪44挺,另损失短枪48支,损坏自动步枪1支,手机枪1支,重机枪4挺。以损失加损坏数量可看出部队武器是消耗情况,而弹药消耗更是严重,大战的三个阶段总共消耗消耗步马枪弹426544短枪弹5567重机枪弹124371轻机枪弹149285各种炮弹460手榴弹20808掷弹筒弹513烧夷弹366花机枪弹3508,另外还损失马枪弹34482,短枪弹667,轻机枪弹7813重机枪弹4320山炮弹22手榴弹561。  而部队各项的缴获数量为步马枪弹147930短枪弹2492重机枪弹33240轻机枪弹29740手榴弹4334山炮弹328迫击炮601。可见百团大战对于129师来说消耗量巨大。  同样120师缴获长短枪406,轻机枪15挺,重机枪2挺,但是损失的长短枪846,轻机枪14 重机枪 2。  晋察冀军区的统计中缴获步马枪1372短枪171 轻机枪55重机枪14炮弹424掷弹筒弹:1133步机枪弹123115,消耗消耗步马枪弹511314手榴弹28285炮弹掷弹877卜克枪弹+手机枪弹+手枪弹467+轻机枪32损失步马枪968短枪60.  通过上述各个军区统计的武器缴获和消耗数字来说,可以看出来针对日军打大战打硬仗,即使是歼灭性战斗也属于巨大的消耗。更何况笔者认为,缴获的大量装备还是来至于消灭日军附属伪军部队而得来的。  百团大战中各个部队损失情况如何呢?在总战绩中提到,百团大战阵亡官兵5890,伤11700,中毒21182,失踪307。而从三个主要参战部队报告中似乎不是这样。  129师报告中,阵亡总数为2156,统计中无伤者数字,失去联络450人。  120师报告中,阵亡1211,伤2331,失踪592。晋察冀军区阵亡阵亡:。  从这三个军区报告数字中就发现,伤亡总数已经超过了总战绩提到的伤亡官兵人数。可见百团大战tg军队损失说得上是很大。  对于以上统计数字,笔者认为大家更关心的是日军的损失数字,笔者先在这里暂时先使用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百团大战战绩,毙伤敌20636,毙伤伪军5153,俘虏日军281,日武装人员58人,伪军1470。  至于这个数字和日军自身统计有多大出入后面再说。  蝗协军参谋原创文章,谢绝抄袭,如转载请注明作者版权!  蝗协军参谋原创文章,谢绝抄袭,如转载请注明作者版权!  蝗协军参谋原创文章,谢绝抄袭,如转载请注明作者版权!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百团大战即使有水分,也不大,毕竟那是有为数众多的一系列小战斗组成!每次平均才十几个人,要知道,即使是被100人围住十几个,那也很难突围,而且人少了野战更不行!只是大一点的攻坚战,即便全歼对手,弹药的缴获也很难比得上消耗。至于伤亡,如果不求速胜,伤亡也不会很大!是合算的。如果人多了被围住,那更惨,粮弹就会把守军愁死!例如关家脑战斗,如果日军不能紧急增援,光缺水就会把日军干死。百团大战的战斗绝大多数小战斗恐怕都是全歼对手,因此日军损失会很惨重,绝对会死的多,伤的少,俘虏多与较大的战斗。相反共军小战斗一般是损失小,缴获少,杀敌多,但弹药消耗大!大一点的战斗,共军就不行了,伤亡和消耗都大,尤其是攻坚。百团大战伏击战少,小规模攻坚多,因此,弹药消耗必然大,人员伤亡也比伏击战多,这也正常。那时伪军尚不成规模,日军守点较多,消灭日军较多也正常!  说的有点乱,别介意。
  在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百团大战战绩中宣称百团大战打击最大的日军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计已消灭殆尽”。而实际《华北治安战》一书中翻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战死者名薄,所谓8月20日至12月3日,战死者总数为276名,其中八月60人,九月142人,10月62人,11月8人,12月4人。按照日军对于死亡的统计,战死者名薄可以说是最为准确的。说明即使遭受最严重损失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战死人数不到3个多月的战斗中战死者不到300人。考虑到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是作为防御石太铁路的主力,而且129师二期攻击主要指向榆社,辽县方面,也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下属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警备区,特别是榆社97人的守备队遭受重创,这也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在9月战死者人数高的原因。  北支那方面軍状況報告および同別冊 昭和16年7月 里的(8)北支那方面軍衛生概況 C中有一军医部统计的9年9月至41年4月华北方面军各个师团每个月的战死伤人数。以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为例,从8月到12月战死者总数253,和战死者名薄里面相差23人,近10%,算得上比较准确。  Tg战绩中宣传的消灭殆尽的独立第四旅团还有“第二第三混成旅团消灭过半。”第二混成旅团独立步兵第四大队负责的涞源警备在百团大战中第二期攻势中也被当作主要攻击方向。特别是独立步兵第四大队第四中队下属的东团堡,铃木少尉三甲村警备队被全歼,对于独立步兵第四大队算得上是重创。表中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从8月至12月战死者总数1+162+4+3=170人,9月战死162人。 也就是说在涞源攻击作战后,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并未再受到什么大的攻击和损失。  而宣传“被消灭过半的”独立混成第三旅团8月至12月总战死75人。战伤  27+81+17+8,九月战伤81人,比其它月份明显高出不少。另宣传中宣称36,110,27三个师团遭受严重损失。第八,第九第十六旅团均损失一个大队。  表中显示,36师团8月至12月总战死7+161+11+10+13=202人,战伤29+362+53+49+54=547。表中反映出来,九月36师团战死人数达161人,伤362.在第一军各个师团伤亡数字中相当突出。这是为何呢?  根据tg的记录,百团大战中与36师团交战2个联队。实际36师团当时主力用于警戒晋南之中央军,特别是晋城附近。实际8月22日在第一军发现石太线以及同蒲铁路沿线受到攻击后,抽掉了225联队四个步兵中队为基干,由步兵225联队第二大队长永野千秋指挥参加所谓的晋中作战,而另抽调潞安守备队2个中队由鸣海少佐指挥参加晋中作战。  在九月有个重要的现象少有提及,就是国军利用百团大战机会,试图反攻夺回36师团和37师团控制的晋南地区。特别是晋城。打通陵川附近晋东和中条山一带的交通线。部署以9军,93军和27军主力攻击高平,晋城附近之日军。攻击从9月12日开始,至9月27日结束。持续近半月,虽未实现战略意图,但也大量杀伤日军守备力量。表中
  37师团9月伤亡也较大,战死60,伤124人。  110师团在8月至12月战死35+54+21+25+44=179人。伤57+117+44+49+92=359人。27师团5个月中战死39+18+34+11+9=111,伤44+34+40+14+37=169.  而负责井陉煤矿周边的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八月损失比其它月稍大,战死数为44,伤42人。而九月后分别为战死8+9+22+2,伤27+11+56+10  综合华北方面军总数字,8月总战死389,伤685,而九月达到了战死858,伤1499的程度。而十月份为战死375,伤717,十一月为战死316,伤686. 总数为  而手中另有两份报告,一份为《戦死、戦病死、戦傷、内地還送患者調査表 北支那方面軍軍医部》C 这份报告至40年11月止。其中,8到11月战死者人数分别为:408+882+391+329,战伤数为656+.另外该表中还有一行战病死人数,8到11月分别为180+178+210+227。各项总数为5
  一份《昭和15年1月~16年3月間に於ける戦果一覧表 昭和16年4月11日北支那方面軍司令部 》C 中8到11月战死者人数分别为:348+739+512+213,战伤者人数分别为:580+。该表中另有行失踪人数,8至11月分别为4+66+3+1。总数  对比三份报告,总的统计数字相差不大,特别是前两份出自军医部的统计数字很接近。只是其中多一项战病死人数。
  按照倭军战报来算,华北共歼灭共军1亿7千多万,呵呵。难道倭贼们都认为共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宇宙级的,非人力所能为之的吗?
  @柳奢 3楼
16:14:53  按照倭军战报来算,华北共歼灭共军1亿7千多万,呵呵。难道倭贼们都认为共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宇宙级的,非人力所能为之的吗?  -----------------------------  可笑,不知道你看的哪里的天书···那份日军战报写着歼灭共军一亿七千万?  另外夸大战果和部队战报中统计自身的伤亡数字,两个能混一谈吗?
  @蝗协军参谋 看到了您的帖子,觉得科普的知识很有意义,感谢您分享。
16:14:53  按照倭军战报来算,华北共歼灭共军1亿7千多万,呵呵。难道倭贼们都认为共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宇宙级的,非人力所能为之的吗?  -----------------------------  @蝗协军参谋
16:21:46  可笑,不知道你看的哪里的天书···那份日军战报写着歼灭共军一亿七千万?  另外夸大战果和部队战报中统计自身的伤亡数字,两个能混一谈吗?  -----------------------------  一方的战报有水分,另一方的就一定没有?
16:14:53  按照倭军战报来算,华北共歼灭共军1亿7千多万,呵呵。难道倭贼们都认为共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宇宙级的,非人力所能为之的吗?  -----------------------------  @蝗协军参谋
16:21:46  可笑,不知道你看的哪里的天书···那份日军战报写着歼灭共军一亿七千万?  另外夸大战果和部队战报中统计自身的伤亡数字,两个能混一谈吗?  -----------------------------  @xqoj
15:54:27  一方的战报有水分,另一方的就一定没有?  -----------------------------  战果和自身伤亡统计一样吗?  这些战后公布的资料绝不同于战争中的“大本营发表”,不是欺骗国民的宣传,而是内部的“秘密”记录。并且几乎都是当时的记录。各种伤亡统计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基层联队的战斗详报,联队的统计又来源于下属大队的战斗详报,或中队以下的阵中日志。为了统计的方便,日军的战争指导部门对各部队的报告都有统一的样式规定,采用同样的项目表格。各部队在每次战斗后进行如实的汇报也是一种必须的义务。从军用物资的种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格式统一的《死伤表》《阵中日志用纸》《战斗详报用纸》《武器弹药消耗表》等报告书、统计用纸格,都作为“阵中事务用品”定期地颁发到各部队。  上层的师团、军、方面军、参谋本部,根据各种需要,不时地要求下级机关提出某时、某地的死伤统计数,以此来掌握所属部队,或友军部队的状况。这些消耗、敌害统计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是作为兵员、马匹、物资、弹药补充的依据。从这种补充依据的视点来看,也可以了解此内部统计是不允许有故意误差的。
  @蝗协军参谋
17:06:44  战果和自身伤亡统计一样吗?  这些战后公布的资料绝不同于战争中的“大本营发表”,不是欺骗国民的宣传,而是内部的“秘密”记录。并且几乎都是当时的记录。各种伤亡统计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基层联队的战斗详报,联队的统计又来源于下属大队的战斗详报,或中队以下的阵中日志。为了统计的方便,日军的战争指导部门对各部队的报告都有统一的样式规定,采用同样的项目表格。各部队在每次战斗后进行如实的汇报也是一种必......  -----------------------------  我是 感觉日方对自己伤亡的数据统计也存在一定的水分,当然只是很小。有时候不同的材料说法也不一样。  另外对于损失过大的战役,如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衡阳保卫战这些,一律都没有在正经战史上列出伤亡数据。
  @蝗协军参谋
17:06:44  战果和自身伤亡统计一样吗?  这些战后公布的资料绝不同于战争中的“大本营发表”,不是欺骗国民的宣传,而是内部的“秘密”记录。并且几乎都是当时的记录。各种伤亡统计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基层联队的战斗详报,联队的统计又来源于下属大队的战斗详报,或中队以下的阵中日志。为了统计的方便,日军的战争指导部门对各部队的报告都有统一的样式规定,采用同样的项目表格。各部队在每次战斗后进行如实的汇报也是一种必......  -----------------------------  @明小河
22:55:48  我是 感觉日方对自己伤亡的数据统计也存在一定的水分,当然只是很小。有时候不同的材料说法也不一样。  另外对于损失过大的战役,如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衡阳保卫战这些,一律都没有在正经战史上列出伤亡数据。  -----------------------------  我已经用了军医部报告,战果统计报告和战后战史的统计作为相互印证,要说几份数字完全一样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数字之间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毕竟统计部门不一样,统计时间不一样。而且有的战伤不久就死了,较晚的统计数字就在战死里面,较早就在战伤里面。  损失过大的战役在防卫厅战史其实是有意识回避的,万家岭估计要单独拎出来说伤亡数字很困难吧,但是106师团武汉会战中战死3321,大队长以上战死有12人,战伤4085,大队长以上6名。战病住院7969人。我觉得但是编战史的人肯定有这个106师团的报告,只是有意回避了。0  还有就是昆仑关,拿一个21联队所谓九塘附近的战报统计来糊弄人,这个实际数字仅仅是21联队增援昆仑关部队的伤亡数字。而第五师团战后的统计报告又给故意忽略了  整个防卫厅战史在编支那事变那套书的时候很多损失大的都有意回避和取用较小数据的报告。
  @蝗协军参谋
09:45:47  我已经用了军医部报告,战果统计报告和战后战史的统计作为相互印证,要说几份数字完全一样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数字之间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毕竟统计部门不一样,统计时间不一样。而且有的战伤不久就死了,较晚的统计数字就在战死里面,较早就在战伤里面。  损失过大的战役在防卫厅战史其实是有意识回避的,万家岭估计要单独拎出来说伤亡数字很困难吧,但是106师团武汉会战中战死3321,大队长以上战死有12......  -----------------------------  好的,这里我再向你讨教一二。  昨天忘了说昆仑关战役了,确实那个伤亡数字在《中国士兵陆军作战史》里也没有。  【整个防卫厅战史在编支那事变那套书的时候很多损失大的都有意回避和取用较小数据的报告。】我也有这种感觉,感觉日本人对于中国人还是存在一种轻视吧,为了面子不愿意承认国军对于日军的严重打击,伤亡数字上一般都有点往轻了说,当然水分不算大。  因此,根据一些经验吧,我就推断日军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伤亡战病应该是1万上下。他们的数据是死800多人,伤2700人。其实病的至少是2000.伤亡我就给它扩大了一倍,病的也扩大了一点,推断是1万。  二战长沙推断是1.2万,因为当时天也热,战病的应该有几千。他们自己是伤亡数字是死1670,伤5100.  三战长沙是冬天,战病的应该不多,推断日军总减员是8000吧。他们自己的数字是死1400,伤4000。  三战长沙日军总减员是3万左右,你觉得我这个推断是否合理?  ==========  武汉会战期间,106师团伤亡其实是很大的,南浔会战前一阶段伤亡至少5千。万家岭作战,我以前推断伤亡在1万以上。  后来看到一个日本人(在华日语教师),他引用了一本《图说支那事变》里的材料,说是万家岭战役日军死亡是3300,伤4000,最后包括战病的入院人员共9900.我估计是伤亡减员达九成。  所以冈村宁次回忆录里说全军覆没了。
  gmd就是失败的代名词,打日本人不行,打gcd也不行,丢了大陆,跑到了台湾还是一直在内讧,现在民意和选票也输给了民进党,丢掉台湾政权是迟早的事,真痛心。果粉们在歌颂gmd有个pi用。我也尊重国军,也尊重甲午战争的清军,但他们的腐败政权带给中华民族的只有遗憾和耻辱!!!  想起gmd东北军不抵抗,轻易放弃东北就来气;想起南京保卫战,高级将领乱指挥,几十分国军士兵和老百姓被屠杀就来气;想起汤恩伯这个汤桶,河南大溃败,失地千里就来气。更更来气的是,抗战时期gmd某些军人失去民族气节,降将如毛,降兵如潮,伪军比日军还多,抗战胜利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国军,真丢脸。那时的中国从甲午开始,一败再败,四分五裂,慈禧、袁世凯、蒋介石要负责任!!!
  @蝗协军参谋
09:45:47  我已经用了军医部报告,战果统计报告和战后战史的统计作为相互印证,要说几份数字完全一样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数字之间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毕竟统计部门不一样,统计时间不一样。而且有的战伤不久就死了,较晚的统计数字就在战死里面,较早就在战伤里面。  损失过大的战役在防卫厅战史其实是有意识回避的,万家岭估计要单独拎出来说伤亡数字很困难吧,但是106师团武汉会战中战死3321,大队长以上战死有12......  -----------------------------  @明小河
14:16:18  好的,这里我再向你讨教一二。  昨天忘了说昆仑关战役了,确实那个伤亡数字在《中国士兵陆军作战史》里也没有。  【整个防卫厅战史在编支那事变那套书的时候很多损失大的都有意回避和取用较小数据的报告。】我也有这种感觉,感觉日本人对于中国人还是存在一种轻视吧,为了面子不愿意承认国军对于日军的严重打击,伤亡数字上一般都有点往轻了说,当然水分不算大。  因此,根据一些经验吧,我就推断日军在第一次......  -----------------------------  106师团我给的那个数字应该是整个武汉会战106师团的损失,而且说的出来比较标准和靠谱的了。争议无外乎与战病人数里面有多少是战伤划进去的,反正都是住院的程度。  至于其它版本的日军材料我想没有比日军师团史更准确的了,日军熊本师团史里面也同样提到了106师团武汉会战的损失,都是以这个当时松浦师团长报告为蓝本的数字。  但是实际看看数字很可怕的,这些数字都可以说是师团实际的减员人数,一个师团战死伤和战病减员都1万5千人了···  长沙会战我没有日军全局的数字所以不好说,而长沙会战那个伤亡报告都是出自11军的战报里面的。等以后有了更多材料再讨论。
  @蝗协军参谋
15:52:02  106师团我给的那个数字应该是整个武汉会战106师团的损失,而且说的出来比较标准和靠谱的了。争议无外乎与战病人数里面有多少是战伤划进去的,反正都是住院的程度。  至于其它版本的日军材料我想没有比日军师团史更准确的了,日军熊本师团史里面也同样提到了106师团武汉会战的损失,都是以这个当时松浦师团长报告为蓝本的数字。  但是实际看看数字很可怕的,这些数字都可以说是师团实际的减员人数,一个师团战死伤和战......  -----------------------------  我手上也有熊本师团伤亡情况的一些片段,还不包括万家岭。  据战后106师团第147联队的《乡土部队奋战史》中的记录,仅仅从8月4日攻击庐山、马鞍山战线的中国阵地,到9月3日日军进入马回岭为止,第106师团的困境已经非常明显:  “此次战斗期间不止一百四十七、连同一百一十三联队、师团直辖部队也难解难分地展开了殊死搏斗,各联队的兵将死伤达到半数以上,受到了几乎很难再战的重大打击。这期间没有粮食、弹药的补充,兵将都用钢盔捣碎稻谷食用,甚至用扔石头来维持战斗。受了伤也没有治疗的药品,持续的炎热引起疟疾蔓延但是也无药可医,就连没有受伤的士兵也没有精神,面如死灰,出现了以枪为拐杖步履瞒姗地作战的惨状。”  因此106师团亟待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以待再战。
  @蝗协军参谋
09:45:47  我已经用了军医部报告,战果统计报告和战后战史的统计作为相互印证,要说几份数字完全一样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数字之间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毕竟统计部门不一样,统计时间不一样。而且有的战伤不久就死了,较晚的统计数字就在战死里面,较早就在战伤里面。  损失过大的战役在防卫厅战史其实是有意识回避的,万家岭估计要单独拎出来说伤亡数字很困难吧,但是106师团武汉会战中战死3321,大队长以上战死有12......  -----------------------------  @明小河
14:16:18  好的,这里我再向你讨教一二。  昨天忘了说昆仑关战役了,确实那个伤亡数字在《中国士兵陆军作战史》里也没有。  【整个防卫厅战史在编支那事变那套书的时候很多损失大的都有意回避和取用较小数据的报告。】我也有这种感觉,感觉日本人对于中国人还是存在一种轻视吧,为了面子不愿意承认国军对于日军的严重打击,伤亡数字上一般都有点往轻了说,当然水分不算大。  因此,根据一些经验吧,我就推断日军在第一次......  -----------------------------  @蝗协军参谋
15:52:02  106师团我给的那个数字应该是整个武汉会战106师团的损失,而且说的出来比较标准和靠谱的了。争议无外乎与战病人数里面有多少是战伤划进去的,反正都是住院的程度。  至于其它版本的日军材料我想没有比日军师团史更准确的了,日军熊本师团史里面也同样提到了106师团武汉会战的损失,都是以这个当时松浦师团长报告为蓝本的数字。  但是实际看看数字很可怕的,这些数字都可以说是师团实际的减员人数,一个师团战死伤和战......  -----------------------------  我認為那7400人的死傷僅是萬家嶺的傷亡 日本人在編輯戰史書籍時可能不慎誤用(應該不太可能是刻意隱瞞真實數字) 因為該師團在打萬家嶺之前就曾經因傷亡慘重而整補過,且日軍也曾經提及在8月到9月進攻廬山之時傷亡減員慘重
16:14:53  按照倭军战报来算,华北共歼灭共军1亿7千多万,呵呵。难道倭贼们都认为共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宇宙级的,非人力所能为之的吗?  -----------------------------  @蝗协军参谋
16:21:46  可笑,不知道你看的哪里的天书···那份日军战报写着歼灭共军一亿七千万?  另外夸大战果和部队战报中统计自身的伤亡数字,两个能混一谈吗?  -----------------------------  @xqoj
15:54:27  一方的战报有水分,另一方的就一定没有?  -----------------------------  @蝗协军参谋
17:06:44  战果和自身伤亡统计一样吗?  这些战后公布的资料绝不同于战争中的“大本营发表”,不是欺骗国民的宣传,而是内部的“秘密”记录。并且几乎都是当时的记录。各种伤亡统计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基层联队的战斗详报,联队的统计又来源于下属大队的战斗详报,或中队以下的阵中日志。为了统计的方便,日军的战争指导部门对各部队的报告都有统一的样式规定,采用同样的项目表格。各部队在每次战斗后进行如实的汇报也是一种必......  -----------------------------  不過還是要比對一下 我在看日軍基層單位所交上的報告時 也有看過很明顯的造假現象:  如日軍某些大隊長期沒有參與重大會戰 而且打大型會戰前也兩個月的準備時間 結果報告裡的大隊下轄中隊居然只有幾十到上百人 距離滿員差距極大 且戰史上明確記錄有與國軍有激烈戰鬥 承受重大傷亡 或被擊退 甚至某些下轄單位全員玉碎死絕 結果在紀錄表上只有零星死傷 這很明顯是拿特定時段或單位的數據用來避重就輕 以偏概全 以亂打亂 以假打假  個人認為日軍戰報數字縮水從基層單位就開始做假資料 積是成非成為假的報告 用以國內宣傳(大本營官方戰報) 欺瞞天皇 用來堵住國內軍政界反戰派系的嘴巴 欺敵之用
  @蝗协军参谋
09:45:47  我已经用了军医部报告,战果统计报告和战后战史的统计作为相互印证,要说几份数字完全一样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数字之间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毕竟统计部门不一样,统计时间不一样。而且有的战伤不久就死了,较晚的统计数字就在战死里面,较早就在战伤里面。  损失过大的战役在防卫厅战史其实是有意识回避的,万家岭估计要单独拎出来说伤亡数字很困难吧,但是106师团武汉会战中战死3321,大队长以上战死有12......  -----------------------------  @明小河
14:16:18  好的,这里我再向你讨教一二。  昨天忘了说昆仑关战役了,确实那个伤亡数字在《中国士兵陆军作战史》里也没有。  【整个防卫厅战史在编支那事变那套书的时候很多损失大的都有意回避和取用较小数据的报告。】我也有这种感觉,感觉日本人对于中国人还是存在一种轻视吧,为了面子不愿意承认国军对于日军的严重打击,伤亡数字上一般都有点往轻了说,当然水分不算大。  因此,根据一些经验吧,我就推断日军在第一次......  -----------------------------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數字絕對不只死1670 傷5100 光是國軍圍攻宜昌所造成的日軍傷亡數字就絕對不下此數 日軍防守宜昌的第十三師團被打得接近崩潰 師團長還準備切腹 日軍有八個大隊近九千名戰鬥兵防守宜昌 假使戰鬥單位傷亡70%的話 那該師團戰鬥兵應該傷亡六千起跳 加上後勤與戰鬥支援部隊 該師團在第二次長沙傷亡七千以上應該是可信的 日本一位曾以第四十師團官兵身分參戰的戰史學者曾在著作中提及日軍實際傷亡數字通常都會是官方戰報的好幾倍  第三次長沙 日軍光是第六師團恐怕就傷亡不下八千人了 該師團曾經與第三師團共同攻城數日未下 後撤時又被國軍八到九個師包圍 其中該師團第十三步兵聯隊斷後時還激戰到該聯隊戰鬥兵接近傷亡殆盡 在兵力見底的情形下還把擔架隊推上火線當炮灰 突圍之後該師團已無再戰之能需要友軍設置收容陣地協助收容 個人認為第三次長沙日軍傷亡一萬八千人以上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和德军的差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