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拜经,拜佛求签,诵经,才能得到受益

南怀瑾:如何拜佛会有效果--学佛网
&南怀瑾:如何拜佛会有效果
发布:清心&[ &]&& 日期: 21:37:00&&
  圆觉自性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也就是《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若真想见佛,不是要见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基督教说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样不崇拜偶像,《金刚经》上说:“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但是,基督教讲究不崇拜偶像,却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对崇拜偶像,为什么又拼命拜佛像呢?其实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当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万法唯心,因为你的诚心,感应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来,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讲到拜佛,很多人见到我,就跪下来磕头。我一辈子最怕这一套了,无论男女老幼或是在家、出家向我磕头,我一定马上先跪下来。假如人家向你磕头,自认为是善知识予以接受,完了!有这一点傲慢心就完了!所以,我叫你们赶快回拜人家,并且要非常真心诚敬。拜佛也是一样,一合掌,对佛万分恭敬,此时你的心谦恭安祥,得利的是你自己。  所以,要多拜佛,多求忏悔,学佛不拜佛,这算什么学佛?有些青年知识分子拜佛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很丢脸,一点气派、一点胆量都没有!要拜佛就拜佛,目中无人,恭恭敬敬拜下去,这才是大丈夫,连这一点心量都没有,还学什么佛?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众生。”实相就是见道的真正境界,相就是现象、境界。“相”在中国文化里用得很多,《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讲:“是诸法空相”,这些都是相。我们学佛经常听到说不要着相,凡是看得到人、事、物都是相,看不到的思想、观念也是相,拜佛像也是相。  那么,拜佛像不是也着相了吗?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拜佛像而对三世诸佛起恭敬心,由此领悟自性,真正受益得利的是自己,礼拜的是自己。  不只是拜佛像,很多出家人或在家人喜欢拜经,一句一拜,或一字一拜。以前有位大和尚拜《法华经》,一字一拜,拜了八、九年,有一天时节因缘到了,拜到了一个字--屎,突然发现不对,我拜佛可以,为什么要拜大便?这一下大彻大悟了。这是拜佛经的功德。  还有一位和尚拜《心经》,也拜了好几年,有一天拜到“无眼耳鼻舍身意”,不对呀!摸摸自己的脸,脸上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为什么《心经》说没有?这一下悟道了。  所以,不拜偶像,拜的是佛法。但是,你真把它当相来拜也对,真把它当佛来拜也对,等于我们游子想到父母的样子就难过,一样的道理  《圆觉经略说》  佛经上所说的香有多种,有烧香、涂香、末香、熏香等等。我们这个禅堂,平常很少烧香,用一种喷的檀香代替。烧香会染污空气,烧得太多邻居还会出面去告你,其实真正供养佛菩萨,用心香最好。  得定的人,戒律自然清净,这就已经供了香了,这就是心香。所谓心香一瓣,你在佛前一站,两手合掌礼拜,心中一念清净,就是礼拜,是真正的香供养。  若你礼拜下去,心中还有一点烦恼,就是不干净的礼拜。真正礼拜,心中无所求,无所念,无我相,也无礼拜之相,就是心香供养。所以为什么上香供佛要上三枝呢?三枝就代表了戒香、定香、慧香。  我曾经找到一位师父,问他要怎样去学佛?他说学佛一定要发愿,然后早晚作功课。我表示敲木鱼诵经我做不到,他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要我早晚念,培养心愿。  你们学密学显的,有没有磕满十万个大头,拜十万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养个三五年不断?没有的话,不要求通什么气脉。还有没有起码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我相信你们在家出家的都没有做到!我当年学佛可是十多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做。即使我到现在,还是有个自己的佛堂,虽然有同学偶尔会帮我供佛,但是每次清理佛堂,我一定自己动手。  你们拜佛时还做不到无念的拜,所以一拜下去,心中要观想到十方三世亿万不计其数一切佛前,都有个我在礼拜供养,这都要能观想得出来。所以说“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尤其是学密宗的,如果观不成功,也就不要吹牛学密了,不如买瓶蜂蜜喝喝多好!  如此拜佛,拜到后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如来也在合掌拜我这因地上的佛。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佛,可是都有成佛的因,谁说我们不能成佛!如果连这样的气魄都没有,那也不用学佛了。因此说“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根据《普贤行愿品》,我们供养十方诸佛,也就是供养我们自己。道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故。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同学们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那么你或许会说,庙子里为什么要弄个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这叫“因我礼汝”,这并不是拜我啊!佛说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么?你的心,你的诚敬。  大家要学佛,去哪里见佛啊!“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那么你说我们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虚妄,因为礼拜这个虚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诚恳,发起了真实的诚敬,那就是“信心清净”,就可以“能生实相”。这个实相的境界就是离一切诸相,一切相皆不着。所以,有人不着相的礼佛,就是一念之间,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间,已经顶礼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反过来说,十方三世都有佛,方方都是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中心一念诚敬,十方三世诸佛皆在目前。怎么样在目前?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个道理必须要搞清楚。  《金刚经说什么》  怎么样叫作诚恳的诚呢?中庸上四个字:“至诚无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诚无息?学者注解来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经也是注过来注过去。你懂了?我断定你们不懂。问题在那里?  什么是至心?讲一件坏事,人到最伤心处,没有眼泪,哭不出来了,也没有妄想、杂念,傻了。那个时候,人等于无念,没有念头,空白了,那是伤心透顶的至心。  又如我们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这里,乃至我们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没有第二个心思,也没有杂念妄想,都空了,这叫至心。你怎么会懂呢?你都没有经验过,你伤心也没有到不掉泪的程度。高兴到了极点,七情六欲达到极点,人就无念了,懂了吧!这叫至心,也叫真诚。  你说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萨啊!佛啊!我求忏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动念。这一念真忏悔下去,连我都没有了,都忘记了。  譬如我们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枪毙,到了法场,连路都走不动了,两只脚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为晓得下一秒钟,“碰”这么一下,就没了,就不在这个世间了。那个时候不是至心,是吓昏了。  反过来看正面,至心真诚,一念真诚忏悔,不管你信哪一种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么杂念都没有,非常诚恳,诚恳到连自己有没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经是大拜了,这样叫至心。特别注意啊!大家天天礼佛、拜佛、念佛,有没有至心呢?至心就是尽心,就是诚恳到极点的诚,所以中庸叫“至诚无息”。  那么,中国文化常常有一句话:“心香一瓣”,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说烧一炷香,那是烧香,还是物质的。这个时候是心香一瓣,我们甚至看到古人诚恳到极点,手边没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萨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这个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万块钱买来的香还要珍贵,因为他至心诚恳。而你却不一定是诚心,而且心里还在想,你看我,买这么贵的香来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还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万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经糟糕透了。  所以说,一个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这个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讲“至诚无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远保持清净的心境,这才是正信。  如果来拜佛,烧了一炷香,供养了两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买彩券要中奖,买股票也要发财,样样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两根香蕉最后还吃到肚子里去。这是不对的!至心是至诚无息,心香一瓣。  《药师经的济世观》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转载]如何拜经、拜佛、诵经,才能得到受益?
佛陀讲经说法,是要你了悟真理实相。如果你尊重经典、拜经,而不了解经典深义,这样拜经,有意义吗?你只是拜个形式而已。如果你尊重经典、拜经,珍惜这个经典,然后又能够从中去好好解读,去理解经典里面所告诉我们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又能够解开「如来」所跟我们开示的那些真实义,这样的读经、拜经,就很有义意了。
经典是帮助我们寻找到宝藏的宝藏图,但是经典本身不是宝。经典是一个宝藏图,协助我们寻找到宝,经典是一个地图、是一个工具,是要善用这个工具去找到宝,而不是一直在膜拜那一张地图,这样知道吗?
如果你只是在拜经,而没有去研读经典里面的真实义,没有解开经义、没有了解经义,就只是在那里膜拜那一张地图,这样就很可惜。佛陀画这个宝藏图的地图给你,是要协助你去寻宝呀!不是要去拜那个地图。我们是要珍惜这个地图,要知道珍惜地图的目的是要做什么,要知道读经、拜经的目的是要做什么。
我们说拜佛,怎么样才能够拜出意义?如果你没有了解礼佛的深义,你的礼佛、拜佛,就像不懂经义,只是拜个仪式、形式。当然,这样广结善缘、结法缘,也可以、也不错啦!只是很可惜!宝藏图给你是要帮助你寻宝,但是如果你没有实际去寻宝,那是很可惜的。
释迦牟尼佛是要让我们向他学习、见贤思齐,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善知识、指月的手指,指引我们真理实相,告诉我们:他本身也是在人间,从一个凡夫,然后透过实修实证,而来到大彻大悟,大安心、大自在。佛陀是要告诉我们:我释迦牟尼佛能够做到,你们也可以做到,只要你愿意一步一脚印的实修实证,一样!大家都可以做到。
当你了解释迦牟尼佛所跟我们启示的这些,人间佛陀所跟我们启示的这些,你会很有信心,学佛就会很踏实。你会体会到佛陀的那一种珍贵,他的智慧真是非常高,是世间的明灯,他在帮助我们。就像在这黑暗的世界,佛陀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一条解脱之路,我们是一种由衷的感恩。
拜佛的实质意义,首要是感恩佛陀大慈大悲的来启发我们,来协助我们出离苦海。所以,第一个是感恩的心。第二、是要来到向佛陀看齐、学习,我们是要见贤思齐。因为佛陀在这世间,他的肉身早就大般涅槃,这些佛像、雕像就是一个「方便法」,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像,就像看到释迦牟尼佛本人。
看到这样的雕像,就能勾引起我们见贤思齐。因此,拜佛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能体会到见贤思齐。如果你在这个层面没有做到,你的拜佛又会变成还是在迷信、还是在信仰的层面。所以,我们要知道礼佛的意义在哪里。空海没有反对大家拜读经典或是拜佛,而是大家真的要拜出真实意义,这样的礼佛才不会浪费时间,而只是在那里祈求佛陀要赐给你什么,帮你加持、帮你灌顶,然后帮你怎样…,这样都变成是落入在一种「次等人民」,然后当个乞丐,一直在那里乞讨。
佛陀是要让你看齐、学习,也让你早日体悟到众生都是一律平等。我们拜佛,一方面学习佛陀那一种魄力、决心,「佛道无上誓愿成」,再来学习佛陀那一种大慈大悲悯众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