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用女性乳房做灯罩这个气球是侦查用的吗

伦敦上空的大球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阻塞气球 - 军武次位面 - 微信公众号文章
&伦敦上空的大球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阻塞气球
伦敦上空的大球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阻塞气球
日04时54分来源:
作者:唐茜|崎峻文化
阻塞气球,就是系留在一定空中区域阻止敌机活动的防空气球。其阻拦方式有多种,通常是一根结实的缆绳一头系着一个巨大的气球,另一头固定于地面,当足够多的气球悬浮于空中时,在此空域活动的敌机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因为无论是撞上气球本身还是缆绳,都会导致机毁人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数个气球连结,拉起一张巨型的阻拦网,据说这样拦截效果更佳。
阻塞气球首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场亮相,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都有过使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很多国家继续使用。之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还维持着阻塞气球的部队和装备,用于研究在喷气机时代下的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阻塞气球的应用,该国在使用规模和取得战果方面都取得了最大成绩,其他国家的只顺带一提。
1783年11月,法国的孟格菲兄弟用热气球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同年12月,法国的罗伯特兄弟用氢气球也完成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两次气球载人实验的成功引起了整个欧洲对气球的关注。19世纪初,欧洲开始摸索气球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久后就出现了利用氢气球进行远程侦察,以及用来进行火炮的弹着观测,提高炮击精确度的技术,列强各国纷纷成立观测气球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同样很快也被应用于军事方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气球与飞机均投入到了实战中。飞机的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开战后不久就开始对城市进行轰炸。而在当时,还没有什么有效的城市防空武器,高射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国家就利用建筑物和风筝,在空中张起阻拦网或阻拦索来妨碍敌机的入侵,不过由于高度和稳定性不足,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随着战争的激化,大型飞机开始夜袭城市,特别在英德两国,空袭带来的损害尤为严重。有史以来,矛和盾的发展都是齐头并进的,地面和城市不可能永远挨打。于是,这些国家就开始将早已广泛使用的观测气球和阻拦网(或阻拦索)组合起来,可以在较高的空中阻碍敌机入侵的阻塞气球就此诞生。
▲ 一战中德军使用的观测气球
究竟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将阻塞气球投入实战的,至今未有一个确切的记录。据说德国早在年冬就开始尝试布设阻塞气球。意大利则在一战的很早期就开始在威尼斯使用阻塞气球。日,奥匈帝国空军在空袭一个意大利阵地时,有4架飞机因为撞上了意军设置的阻塞气球拦索而损失,据说这是第一个阻塞气球的战绩记录。1917年下半年,德国也在其西部工业地带配置了阻塞气球,1918年1月,英军第100中队的一架侦察机就挂上了阻塞气球的固定缆绳,两名飞行员被俘。英国开始使用阻塞气球是根据从意大利学到的经验,日由当时负责伦敦地区防空指挥的阿什莫尔少将开始指定计划,1918年初第一批阻塞气球开始在伦敦上空出现。在此之后,法国首都巴黎也开始效仿英国,积极使用阻塞气球。
一战时,英国通常在3个阻塞气球之间用铁丝相互连结,拉起一张高3000米,宽幅达450米的阻拦网,拦截在此高度以下入侵的敌机。光是在伦敦周边,就有10张这样的阻拦网,其效果非常显著,极大妨碍了德军飞机的轰炸行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伦敦地区上空的阻塞气球,能看到
3个阻塞气球用铁丝连结拉起一张空中阻拦网,据说
这种阻拦网的拦截效果还相当不错。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0.486"可怕的机枪交叉火力:德军1天打死英军2万 - 中国军网
可怕的机枪交叉火力:德军1天打死英军2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尽管机枪已经崛起,大量的士兵受到的训练还是以步枪和刺刀来进行攻击。攻击一方的士兵发起冲锋,越过双方战壕间的中间地带,抵达敌方战壕,在近身战斗中消灭敌人。冲锋过程中的士兵,看似很容易被当时的马克沁机枪所射杀。其实不然,如果从正面向冲锋的士兵射击,收效甚微。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用250个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将气球悬浮在一个不同的高度,每个气球相距2米,散布在一个100多米宽,纵深几米的范围内,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在400米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250发子弹。结果250发子弹仅仅打中了37个气球。很多子弹都打到了气球间的空缺中。并且射手在每击中一个气球后还要重新瞄准一次,在重新瞄准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在真正的战斗中敌人会很快的冲上来的。
而把机枪摆放在这250个气球的侧翼,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放眼望去,差别就相当的明显,250个气球窄正面,长纵深,大大增加了目标的密集度。同样的一个射手,结果就是大屠杀,很多时候一发子弹就能击中几个气球。250发子弹,击中了240个气球。
用机枪从侧翼向冲锋的敌人射击,敌人插翅难逃。如果用两挺机枪在左右两个侧翼射击,形成交叉火力,那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德国人首先把它运用到了战场。
日,英国和盟国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先发制人的用大炮轰击德军阵地,但德国机枪手藏在地堡里。英国步兵发起冲锋时,德国人迅速进入预设位置,但并不立即射击。当英国步兵进入致命区域,也就是机枪手的侧翼和交叉火力范围时才开火。英国步兵被侧翼的机枪交叉火力彻底消灭了。
索姆河战役首日造成英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冲锋的英军全部冲进了交叉火力网里,两万名官兵丧生。冲锋成了自杀。
从此,世界大战坠落成血腥的僵局。机枪最后对双方造成的伤亡,估计达到了550万人。
注:什么是交叉火力?
在军事行动中,交叉火力(Crossfire),特指交战某方队员之间的火力线夹角大于0°的火力网。
若想对于敌人形成交叉火力,常用的战术为迂回战术,即对敌方进行包抄。具体实施办法:指派重火力队员对敌方进行压制,使其不能移动和反击,甚至不能进行敌情侦查(也可运用烟雾弹,震撼弹等多种辅助手段)。同时指派另一队人员迅速绕到敌人侧翼或后方进行包抄,击毙敌人。
如果己方处于人少、弹药不足、地形不利等劣势,下策是利用一至二名队员向对方射击虚张声势,故意暴露自己位置以吸引敌方火力和注意力,命令一名射击精度高的队员迅速隐蔽地绕到敌方侧翼或后方,在对方集中注意力射击己方火力吸引队员时从容的进行精确射击,击毙敌人。
形成交叉火力的目的在于使敌方始终有一面暴露在己方队员的火力下,使其不能顾及多个方向(精确射击、找掩护、侦察敌情等),从而己方取得战斗的胜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军总部2存档不能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