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的哪些特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此为标准答案,请及时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政府职能的变迁与行政给付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政府职能的变迁与行政给付
【英文标题】 Changes in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Benefits
【作者】 【作者单位】
【分类】 【中文关键词】 政府职能;社会管理职能;行政给付
【英文关键词】 Government functions;Social Administrative benefits
【文章编码】 09)05-0048-07【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期号】 5
【页码】 48
【摘要】 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不同性质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各国政府在解决诸如贫困、社会公正等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构筑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方面采取的措施,使得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普遍得到加强,行政给付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行为方式。
【英文摘要】 The basic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include political function, economic func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Different kinds of countr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ve various the focus of thegovernment's functions .However, some measures in addressing issues such as poverty, social justiceand building a mechanism of risk prevention enable governments to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Administrative benefits become a main way for government to fulfill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全文】【】 &&&&   
  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所应具有的功能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在任何社会,政府都有这两种职能。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政府职能的三分基础上,即政府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其中,政治职能主要是指政府以实现阶级统治目的而进行的政权建设与巩固、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治安等作用。经济职能通常体现在经济调节、市场秩序的维护等方面,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政府以社会公正为目的,均衡社会利益、调和社会矛盾等方面。政府的上述职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国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法治建设的不同进程等而有所侧重。
  一、秩序行政下的政府职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遵循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而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建立在宪政的分权基础之上的,即近代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本文对国家性质与政府职能的阐述也从近代开始,并且由于分权的宪政体制首先在西欧得以确立,美国在建国时既已确立分权体制,该部分的研究选择了以英、德、美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为适应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刚刚摆脱封建桎梏和强权欺凌的民众对自由和人权的渴望,奉行“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信条,国家被形象地称为“夜警国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一书中,阐述自由经济理论时指出,政府的职能是保护“生命、自由和财产”,而生产和贸易则应该任其自由发展,主张政府对经济发展应当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在自由经济政策之下,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社会经济成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管理模式。行政权“只能为其消极目的而行使,不允许超过这一限度为积极地增进社会公共福利而行使。”{1}这一时期,政府更多地承担起维护国家主权和维持现有政权的政治职能。
  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决定了行政的作用是维持政治意义上的秩序即国家的完整和社会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防止外来侵略、征税维持政府和军队正常运转以完成上述国家任务。这一时期的行政主要借助于“公共权力”,国家为了保障公共秩序而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如:处罚、强制等,单方性、命令性以及强制性是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
  在“自由”、“人权”的政治理念下,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必然与天赋的“个人权利”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使“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成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焦点。在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的矛盾中,曾占主流思想的古典自然法学派认为,“个人权利”的存在构成对国家“公共权力”的限制,使得“公共权力”的行使只能限定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个人权利所必要的幅度和范围之内,并恪守其权限,以防对公民自由、权利造成不应有的侵犯。
  在法国学者埃斯曼看来,“个人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限制只是为国家设定了不得侵权的消极义务,并不能促使国家承担或履行某种积极义务。他指出:“个人权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限制着国家的权力,但却没有强加给国家以任何积极的职责,以及任何为着个人的利益而进行的先期工作。国家必须为了使个人的活动保持自由开展的目的,而避免某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2}这句话概括了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传统行政中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即消极的不得侵犯个人权利的义务。这一时期关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即控权论认为限制行政权的范围是行政法的主要任务。
  这一时期,政府的角色是消极的“守夜人”,人们对政府的评价是管的越少的政府即越好的政府,以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3}人们享受着法律规定下的自由,国家、公民均不得非法干预他人,公民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国家对公民的生存问题采取基本不过问的态度。
  政府的少许社会职能服务于、附属于政治职能,体现为政府对公民的施舍和恩赐。在美国,政府对公民发放福利补助等费用,最早被认为是政府对公民的施舍和恩赐,政府作为一个施舍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予或者撤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公民却对这些施舍没有任何固定的权利。正如大法官布兰代斯所说:“养老金、补偿金、津贴费和特许权都是赏金,它用不着当事人的同意。给予这些东西并不产生任何权利。国会有权在任何时候重新分配或撤销通过赏金的方式所给予的利益。”{4}政府即使履行一些社会职能,但其目的在于政治统治秩序而不是保障人权。
  二、福利国家中的政府职能
  自由经济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如垄断、失业、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企业主的唯利是图,正是经济发展领域的效率原则,导致了社会公平的丧失。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财富总量的不断增长,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中产阶层因病、残、老、失业等可能导致的生活风险增长。所有这些最终酿成了20世纪早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经济效率是企业经营的原则,但不是政府行政的目的,为矫正资本和企业过度趋利化这一缺陷,政府开始致力于通过制定反垄断、税收等一系列经济政策解决诸如垄断、过度竞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问题,罗斯福新政实现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由于20世纪早中期战争频繁,战时严密的经济管制和计划,以及战后休整时期,政府承担着促进经济复苏、保障人权等重任,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得到空前的扩展。二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如何保障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是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西方各国,积极的福利措施被用来保障人权和防范社会风险,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迅速扩展,“表现在各国先后颁布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促成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系统即广泛的社会保障公共系统,由此也界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概念。”{5}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的提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使得整个社会意识、社会的价值理念甚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尤为深刻,福利国家所提出的目标和服务内容,已经超越了19世纪以前传统的社会福利方式,使社会保障制度迈进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福利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极致。
  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1941年英国约克郡大主教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所著的《公民与教徒》(Citizen and Churchman)一书中,书中用福利国家的概念取代了权力国家的概念。按照通常的解释,福利国家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的责任,其典型构架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普遍的社会保障计划。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1]提出后,更引发了英国上下争取福利国家的狂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对英伦三岛实施了轰炸,英国人一致对外、共同渡过战争危难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阶级对立意识。战争结束后,人们强烈地渴求建立一个普遍的、覆盖全民的社会制度,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出现,与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出现是英国社会意识重大转变的结果,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意识之上,即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危险应由社会分担。福利国家采取的各种福利措施是建立在危险由社会分担的基本原则之上的。社会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群体为依托来构成,个人所承受的危险并不应看做是个人的危险,而是一种社会的危险。过去虽然也有许多济贫法案,但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缺陷,即将一个人沦落贫困视为个人的责任,而不检讨社会的过失,过分强调个人责任而忽视社会责任的结果,未能真正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20世纪以来,人们已充分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意义,即救济贫困不应视为是一种慈善行为,而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观念标志着社会意识的重大变革。福利国家的出现,使这一社会意识成为一种现实。
  从政府的社会功能分析,自由市场运作的“失灵”,要求政府的角色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不干预转为主动干预,最好的政府乃是有能力为社会服务的政府,这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福利国家的出现,意味着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力量的扩张,政府的责任不仅是救助一般贫困与社会急需而已,而且应更积极地保障并促进全民的福社。由此,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迅速扩张。
  三、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全能型政府职能、有限型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职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并且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全能型政府职能时期,政治职能是重心
  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建国以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政府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重阶级斗争,轻经济职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活动的统率和灵魂,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发生,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在经济管理方面,重计划的功能,否定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计划和市场绝对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进而根本否认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在我国经济活动中,计划而不是市场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主义大门之外,政府通过各经济部门、按照行政层级运用行政手段来配置社会资源。
  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为强政府(国家)、弱社会。政府不但包揽经济事务,也包揽了许多社会事务,政府权力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被政府纳入到政府体系之中,政府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造成社会功能缺失。社会被淹没在国家中,人们只看到政府,不见社会。
  (二)有限型政府职能时期,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职能重心的转变,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经济活动,进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利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经济行为,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在有限型政府职能体系下,企业不是各级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是自主经营和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经济实体。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而是围绕着如何做好服务以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经济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市场能发挥功能的地方,政府都应让位于市场;市场失灵的地方由政府来弥补。二者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发挥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功能,推进我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国家)和社会相互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逐渐从国家主义模式中走出,政府开始还权于社会,社会逐步走向独立与自治。{6}
  以经济建设为职能重点的工作方针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后,许多社会问题开始出现,如城乡差距、贫富分化、收入悬殊等问题,这些事关改革成果的公平分享机制,市场本身不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功能。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政府面临新的问题,即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三)服务型政府职能时期,政府社会职能的确立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自1988年以来我国历次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再一次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而这次的职能转变尽管是从政府经济职能范围的收缩和经济职能的履行方式的改变开始,但更重要的在于这次职能的转变确立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1998年的机构改革紧紧抓住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在收缩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范围、加强市场监管的指导思想下,政府机构进一步调整,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内设机构精简四分之一,人员总数减少一半。1999年开始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到2001年初结束。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职责,转变了职能。各部委划转出去的属于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注释】 &&&&&&&&&&&&&&&&&&&&&&&&&&&&&&&&&&&&&&&&&&&&&&&&&&&&&&&&&&&&&&&&&&&&&&&&&&&&&&&&&&&&&&&&&&&&&&&&&&&&
【参考文献】 {1}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M].沈阳:辽海、春风文艺出版社,.
{3}李昕.社会转型中公共行政模式的变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美]伯纳德.施瓦茨著.行政法[M].徐炳译.北京:群众出版社,.
{5}[美]尼古拉斯·施普尔伯.国家职能的变迁[M].杨俊峰,马爱华,朱源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6}李文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追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3).
{7}陈振明.什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J].新华文摘,2006.(3).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相似文献】  虢亚雪&《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覃有土;常茜奕&《法学论坛》&2004年&第1期& 段毅军&《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 柳砚涛;刘宏渭&《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方军&《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裘坚建&《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何士青&《河北法学》&2006年&第11期& 杨建顺&《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莫于川&《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于安&《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它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逐渐成熟的表现是(
A.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关系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
B.一个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形成
C.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D.世界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据此各项中符合史实的选D项。
& ccooco.组卷net.cne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2018年国考晨读资料:十九大报告中五年成绩
2018年国考晨读资料:十九大报告中五年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临近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不少考生进入冲刺复习阶段,本文整理了最新时政热点、高频常识考点以及优秀申论范文解读,用作晨读资料,考生可收藏学习。  注:每日晨读由公考通网校供稿。    第一部分 时政  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我国首个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国家核心地质数据库面向社会全领域公开共享,并提供地质信息一站式云端共享服务。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副主任邢丽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它集成整合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地质工作形成的油气,矿产,能源资源,矿产资源,还有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的科学数据,然后实现了我们国家层面核心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地质云”的正式建成并运行,将更好地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多行业间实现地质数据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日,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文昌航天发射中心CZ-7运载火箭发射工位、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正桥工程等238项工程在京荣获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今年是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创立30周年。1996年,建设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精神,决定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两奖合并,定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评选,报建设主管部门审定。“鲁班奖的创立,为提高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树立了高标准,为建筑业企业诚信经营树立‘中国建造’品牌,明确管理目标,为行业评价工程项目建立了一种创新激励机制,日益成为广大建筑业企业和业主树立崇高社会形象的荣誉追求。  3.十九大报告中五年成绩【考点清单】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第二部分 常识积累:科学成就──三大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①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1785年,英国人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③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1)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②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②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4)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①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②90年代意大利人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  (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①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②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④在1969年美国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2)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①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②1949年,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③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④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⑤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⑥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3)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①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②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③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④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⑤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真题回顾】  (2017广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印度,并称当地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B.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C.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战胜了拥有号称“无敌舰队”的英国,确定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D.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正式确立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常识。需结合具体选项予以分析。A项错误,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为美洲,而不是印度。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珍妮纺织机的出现;而瓦特改良蒸汽机只是标志着进入蒸汽时代,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C项错误,“无敌舰队”是西班牙16世纪后期著名的海上舰队。1588年,西班牙在同英国争夺海洋霸权的斗争中,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故选项表述错误。D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拥有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产阶级发展扫清了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  (2010联考)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欧洲联盟成立  B.“珍妮纺纱机”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  C.哥白尼“日心说”──舍勒“燃素说”──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  D.巴黎圣母院建成──罗马大角斗场建成──白金汉宫建成──印度泰姬陵建成  【解析】B。A选项错误,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日起更名并正式运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APEC)成立于1989年;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成立,所以A项的正确顺序应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世贸组织;B选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9世纪,内燃机在广泛应用中不断地得到改善和革新;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出发,完成人类首次登月;C选项错误,哥白尼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时间是1513年左右。舍勒()1774年左右提出“燃素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1859年11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诞生,所以,本选项的正确顺序为哥白尼─舍勒─达尔文─爱因斯坦;D选项错误,巴黎圣母院在1345年全部建成;罗马大角斗场是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英国王室的府邸的白金汉宫于1703年建成;泰姬陵在1654年完工。所以,本选项的正确顺序应为罗马角斗场─巴黎圣母院─印度泰姬陵─白金汉宫。故正确答案为B。  (2012北京)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的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解析】C。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故正确答案为C。  (2010国家)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  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解析】A。A选项中,撰写《国富论》的人为苏格兰人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而凯恩斯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他提出利用财政、货币手段干预市场,改善经济状况,是20世纪初使美国走出大萧条困境的重要人物。故正确答案为A。  (2011内蒙古)下列关于发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避雷针的发明者是富兰克林  B.电视机的发明者是爱迪生  C.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D.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  【解析】B。电视的发明者是应该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故正确答案为B。  (2017辽宁)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由探索阶段进入利用考法阶段的是:  A.由苏联发射的“火星”号探测器  B.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  C.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C。本题考查科技常识,需结合选项逐一分析。A项错误,日,前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B项错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由此可知此阶段仍处于探索阶段。C项正确,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哥伦比亚”号是美国史上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飞机,它是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这也标志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认识,开始从探索阶段进入开发利用阶段。D项错误,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及一些探测,此时还未达到对于宇宙空间探索的开发利用阶段。故正确答案为C。  (2017四川)以下关于航天科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全球的载人航天中,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B.电视节目的转播主要通过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来实现  C.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D.人造地球卫星若在轨道上运行速度过慢,会被地球引力吸引回地球  【解析】A。本题考查航天科技的有关知识。A项错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美国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B项正确,同步轨道静止卫星,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主要用于陆地固定通信,如电话通信、电视节目的转播以及海上移动通信等。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D项正确,人造地球卫星因为速度足够大,才能环绕地球运动。若在轨道上运行速度过慢,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会被吸引回地球。故正确答案为A。  (2011国家)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  【解析】A。A项正确,日,美国发射载有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B项错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C项错误,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D项错误,日,“土星5号”把“阿波罗11号”送往月球,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故正确答案为A。  (2017联考)关于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又被称为热核反应  B.核裂变是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  C.核裂变最先被应用于原子弹的制造  D.核裂变必须在外来种子的情况下出现  【解析】C。C项正确:核裂变是在1938年被发现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核裂变首先被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弹。A项错误: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聚变反应或热核反应。核裂变又称核分裂。B项错误: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核聚变而非核裂变。D项错误:核裂变也可以在没有外来中子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核裂变被称为自发裂变,是放射性衰变的一种,只出现在几种较重的同位素中。故正确答案为C。  常识积累:科学成就──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此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  1.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  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纸术  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养蚕织丝: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当时“纸”是漂絮的副产物、产量非常低。  造纸术(也称蔡侯纸)由东汉蔡伦改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布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3.火药  火药,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作用:“……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4.印刷术  印刷术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  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拼音文字的活字(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用来印刷书籍。  【真题回顾】  (2013山东)湖笔对于(
)相当于(
)对于指南针  A.宣纸
司南  B.端砚
火药  C.印章
造纸  D.镇纸
印刷  【解析】B。A项,“湖笔”与“宣纸”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文房四宝之一;“司南”和“指南针”是全同关系,“司南”是“指南针”的原始状态。前后两组词逻辑关系不同。B项,“湖笔”与“端砚”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文房四宝之一;“火药”和“指南针”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前后两组词逻辑关系相近,为正确答案。C项,“湖笔”和“印章”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文具。注意,一般会把印章误认为不是文具,其实印章是一种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造纸”和“指南针”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注意,“造纸术”和“指南针”才是并列关系,“造纸”不同于“造纸术”。D项,“湖笔”和“镇纸”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文具;“印刷”和“指南针”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解释同C项,注意区分“印刷”和“印刷术”。故正确答案为B。  (2010江西)节能:减排:环保  A.火药:造纸:四大发明  B.起床:步行:上班  C.生产:销售:管理  D.锻炼:营养:健康  【解析】D。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题干前两词与第三个词构成因果关系,前两词为因第三个词为果。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中前两词与第三个词构成种属关系;B中前两词不是上班的原因;C中三词为并列关系;D中前两词与第三个词构成因果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2014国家)下列军事武器装备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是:  A.弓箭、云梯、火药  B.火炮、机枪、冲锋枪  C.雷达、坦克、鱼雷  D.航母、导弹、原子弹  【解析】C。A项正确,弓箭发明于原始社会,云梯一般认为是春秋时鲁国公输班(即鲁班)发明,火药发明于唐宋时期;B项正确,火炮发明于中国元代末期,即14世纪,机枪发明于19世纪80年代,冲锋枪发明于20世纪初;C项错误,1842年多普勒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但并未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雷达。关于雷达的发明,正如世界上有许多发明是很难认定其具体发明人的,雷达便是其中的一例。具体是谁发明有争议。但认可较多的是英国沃森·瓦特于1935年夏研制成功第一套实用雷达装置。D项正确,1917年英国海军改装出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导弹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期已在实战中使用,原子弹发明于1945年二战即将宣告结束时。故正确答案为C。  (2009国家)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D.英国工业革命  【解析】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在1206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形成于1514年,发表于1543年(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和英国工业革命都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但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历史大事”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第三部分 申论范文 以改革托举“幸福感”  李洪兴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曾经牵动人心的藤条已变成2550级钢梯,让人“进得来”;得益于教育改革,村里有了幼教点,也让人“留得下”。28岁的吉伍尔洛,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媳妇,当起了幼师。她说:“我现在很幸福!”(提示:事例积累)  改革托举起幸福感,不仅仅体现于教育领域。把时针拨回到2013年,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发令枪鸣响之时,力度之大“让人大吃一惊”。在1800多天的时间区间,1500多项改革措施次第展开,平均每六天就出台五项举措,改革之势激荡人心。积分制为“北漂”族撑起户籍梦想,新医改聚焦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商事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创业门槛(提示:事例积累)……五年来,改革利刃触动利益、触碰灵魂,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变革之深振奋人心。随着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让人们暖在心里。(提示:改革的举措和带来的便利)  从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难度,到“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改革勇气,再到“暗礁、潜流、漩涡会越来越多”的改革认识论……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挑战,改革之所以能结出累累硕果,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革是一门实干学问,也是一场价值观较量。将心比心,把老百姓感受作为评判标准,就能让改革赢得民心。反之,如果改革举措不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提示:正反对比论证)  在《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中,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即“如何让13亿人有更多的获得感”。主编罗斯·特里尔说,习近平的政策里面非常强调教育、健康、司法公正,让普通老百姓知道会有公平正义,怎么让现在的人民生活更幸福,我想这是他的执政目标的核心。推进改革不易,但只要凡事都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那么每一点突破、每一分获得感,都不难被人们所真切体悟。面向未来,即便如外媒所感叹的“治理未来十年的中国,可能是全球最为艰难的工作之一”,但只要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视为依归,深化改革就能迎难而上,推进改革就能凝聚力量。(提示: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干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也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党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写在自己的行动纲领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改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日子更美满。  改革未有穷期,人民永是天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感,我们更应将改革进行到底。  (小结:作者通过两个事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的藤条已变成2550级钢梯、教育改革使得28岁的吉伍尔洛,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媳妇,引出文章的主题──改革使人们变得幸福。列举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说明改革带来的便利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通过正反对比、引用名人名言和十九大原文论证强调,只有改革举措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才有意义。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改革才能使人民生活更幸福、美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公务员招录平台,由学宝教育运营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世纪世界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