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就是个邪教是包容还是极端,亦或两者兼备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745人关注)
&(195人关注)
&(2人关注)
&(1人关注)
&(5人关注)李光耀:我们靠什么战胜伊斯兰极端主义_凤凰财经
李光耀:我们靠什么战胜伊斯兰极端主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选自《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中信出版社,2013年1出版。 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西方构成了什么威胁? 当今世界的主要分歧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式民主国家的分歧,也不是西方与东方的分歧,而是伊斯兰恐怖分子与美国、以色列及其仆从者的分歧,以及伊斯兰极端主义与非极端的、温和的伊斯兰主义之间的斗争。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形势,因为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伤害别人,不惜毁灭自己。在他们之前,只有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会这样做,但该组织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在斯里兰卡为泰米尔人建立一个家园。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目标却不同,因为他们是为了伊斯兰的宗教信仰而战。 &基地&组织式的恐怖主义是一种新现象,具有独特性,因为它是全球性的。假如摩洛哥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能刺激到印度尼西亚的极端组织。世界各地的极端分子之间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狂热。 要遏制猖獗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活动,还需要很多年。同时,如果这些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给世界带来极大的灾难。因此,必须阻止流氓国家的核计划,必须收缴它们库存的核武器与核材料。 伊斯兰主义没有什么问题,但当前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却是个问题。如果没有伊斯兰国家,石油供应就会出现问题,但拥有石油资源的伊斯兰国家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 伊斯兰主义、石油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在一起,无异于一个重磅炸弹&&伊朗如果获得核武器,必将打破地缘政治均势,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将要求发展核武器,这就增加了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燃料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概率。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不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穆斯林(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穆斯林)都坚定地认为自己被西方国家压制太久了,而现在终于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虽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没有让伊斯兰世界团结起来,但当前狂热的伊斯兰主义却有可能使他们实现团结。 伊斯兰教的激进思潮之所以愈演愈烈,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那些不太成功的民族被边缘化,他们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被世界疏远了。而且由于全球化主要由美国主导和推动,所以激进分子就把美国视为对伊斯兰世界的一大威胁,此外,美国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也加剧了他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 但即便中东问题得以解决,伊斯兰世界的恐怖主义还会继续存在。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如何在学校里、在神学院里、在清真寺里仇视以色列人、仇视犹太人,而且媒体反复播放以色列军队武力侵犯巴勒斯坦领土的情景,这就加剧了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仇恨。 40年来,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他们觉得自己一度辉煌的伊斯兰文明被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削弱了,被西方那种不合道德的文化侵蚀了,他们为此备感愤慨与耻辱&&如果巴以冲突结束,那么极端分子们就失去了一件能够推动自身实现团结的事情。但在阿拉伯国家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政教合一国家的武装集团衰败之前,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军事集团,如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yah),还会继续招募极端分子。 即便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得到解决,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必须确保能够通过经济和军事等手段取缔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军事组织,以此让非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清楚地看到走极端化、军事化的道路没有未来。 过去30年,亚地区的伊斯兰的性质一直都在变化。首要原因就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连续翻两番,自此,沙特阿拉伯一直乐于慷慨解囊,资助全球的伊斯兰传教活动,大肆修建清真寺、宗教学校,为世界各地的传教士提供资助,积极传播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的教义和行为方式。 其次,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国内推行全盘伊斯兰化,这极大地强化了穆斯林对伊斯兰力量的信念。最后,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东南亚大批穆斯林参与了阿富汗的圣战运动,导致东南亚大量穆斯林走上了极端化的道路。 我们曾经问穆斯林&为什么你们如此严格地遵循你们的宗教行为规范&,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受到较好的教育,因此更明白我们必须遵循什么&,但背后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他们受到了来自核心伊斯兰世界(即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世界)的压力。 由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范围内资助清真寺、宗教学校和传教士,出现了全球性的伊斯兰狂热,结果这些狂热分子就有可能被极端组织吸收进去,成为圣战者。&基地&组织以及各地的极端分子从清真寺里招募合适的人选,给他们洗脑,让他们相信为了世界上受压迫的穆斯林而战是优秀的穆斯林的义务,而且如果有必要,可以为这一事业献身,成为烈士。 东南亚的穆斯林与其他地区的穆斯林有所不同,他们很随和、很好相处。然而,刚刚过去的30多年里,由于石油危机和石油逐渐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要元素,极端分子在全球积极传教、修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派遣传教士、举办各种宗教会议,宣扬瓦哈比教派的教义和习俗&&伊斯兰教的传教活动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的趋势。这些传教士逐渐说服了东南亚的穆斯林,其实也说服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让他们相信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才是正统的伊斯兰教,信奉这种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才是好的穆斯林。 伊斯兰教本身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滋生具有哪些影响? 穆斯林想同化我们,但我们并没有试图同化他们&&他们其实对自己也没信心,不敢给我们提供其他的选择。 塞缪尔&亨廷顿曾经送给我一份他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表的名为&文明的冲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文章。后来,我见到他时就说,看,只有涉及穆斯林时,我才能同意你的观点&&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抑或日本的神道教,其实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世俗化的特征,因为它们都知道如果你要实现进步就必须掌握科学和技术&&但穆斯林却坚定地相信如果自己掌握了《古兰经》的内容,并愿意按照穆罕默德所说的去做,自己就能成功。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预料到他们会引起麻烦,实际上也是如此。 温和的穆斯林不会给社会制造麻烦,但世界上的穆斯林太分散,差别太大了&&伊斯兰是排外的。 伊斯兰极端分子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伊斯兰教教徒们认为重建伊斯兰全球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到来。他们中的圣战主义者把第二战场选在了伊拉克,他们的目标就是把美国驱逐出伊拉克,正如他们当年把苏联驱逐出阿富汗一样&&几个国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都想制造文明冲突,石油赋予了他们力量。 奥萨马&本&拉登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获得海湾地区的所有石油资源,建立塔利班式的政权。然后,他就可以遏制那些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包括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和中国。再接着,他们就能把伊斯兰的权力扩张到整个世界。 伊拉克的形势导致恐怖主义更加严重了吗?短期来看,的确如此。但即便伊拉克的形势没陷入混乱,恐怖主义也会愈演愈烈。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西班牙、荷兰、英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圣战主义者都准备好了为他们的伊玛目献身。 圣战主义者想摧毁以色列,把美国驱逐出海湾地区的产油国。 这种固有的思想一直在发酵,与美国在伊拉克或阿富汗的行为无关。滥杀无辜平民非但不会让世界信服,反而会引发全世界的反对,包括伊斯兰国家都会反对。只有圣战主义者以及他们的传教士意识到这一点,自杀式袭击才会停止,否则还会持续很多年。 伊斯兰极端分子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基地组织之类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相信,通过反复制造大规模的自杀式袭击事件,他们可以把美国人赶出中东,可以摧毁美国、恐吓欧洲,因此就能保持伊斯兰世界的纯洁和虔诚,就像7世纪那样。但他们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是基督教教徒、穆斯林、犹太教教徒、 佛教教徒、印度教教徒、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都无法逃避技术发展的影响。 我没有看到伊斯兰极端分子获得胜利的迹象,他们所说的胜利就是把他们的极端体制强加给其他人。我只看到他们让别人产生恐惧,让别人丧失安全感,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组织水平都不足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 他们想要建立一个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以及新加坡组成的伊斯兰王国。这是荒谬的、无法实现的&&泰国、马来西亚或菲律宾的穆斯林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把主权拱手让给这样一个神权国家呢?这可能要过二三十年才能见分晓,但建立统一的神权国家的想法肯定会落空。伊斯兰世界接二连三的失败终将表明,神权国家如同乌托邦式的国家,只是海市蜃楼。 伊斯兰恐怖分子将逐渐丧失让欧洲、美国产生恐惧感的能力,因为这些国家已经采取了有力的、全面的措施反击他们&&如果欧洲和美国的穆斯林不和极端分子撇清关系,不把他们中间的极端分子揭发出来,那么周围的人就会害怕他们、排斥他们,他们也就很难找到好工作。在伊斯兰国家,温和的穆斯林压制住极端分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否则他们的国家就会出现像阿富汗那样的塔利班政权。 奥萨马&本&拉登被杀之后,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活动已经乱了阵脚,极端组织开始各自为政,因此恐怖活动更加多样、更加难以打压。但与此同时,乱如散沙的恐怖组织也无力再次筹划、开展&9&11&事件那种规模的恐怖袭击了。 哪些因素会影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未来? 从现在算起的10年、15年或25年后,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是更加严重,还是有所缓解,取决于石油输出国的情况,尤其是沙特阿拉伯。 如果对伊拉克乱局听之任之,那么各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各地恐怖分子会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几年前,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侯赛因统治下的伊拉克对伊朗起到了遏制作用。现在,塔利班沉渣泛起,如果塔利班在阿富汗或巴基斯坦获得最终的胜利,将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将影响穆斯林之间关于伊斯兰未来的大讨论。如果这样下去,伊斯兰教文明将打败文明,首先是在苏联,然后就是在美国。这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 如果美国过早地撤出伊拉克,就意味着屈服于伊拉克的极端分子,那么各地的圣战主义者将更加大胆地向美国及其盟友发起攻击。在阿富汗打败苏联以及在伊拉克打败美国之后,他们就会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更糟糕的是,如果伊拉克爆发内战,将破坏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因为它会把埃及、伊朗、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及土耳其都牵连进去。 如果美军因为恐怖袭击而仓促撤离伊拉克,那么伊斯兰世界的恐怖分子就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胜利。就像当年越南人赶走美国人后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一样,伊斯兰极端分子也会努力在全球各个角落驱赶美国人。如果他们成功地恫吓住了在伊拉克的美国人,他们建立伊斯兰神权国家的热情必将达到新的高潮。 温和的穆斯林在同伊斯兰极端主义抗争的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只有穆斯林能赢得这场抗争。温和的、具备现代化思维的穆斯林、政治领袖、宗教领袖以及民间领袖必须共同参与对原教旨主义者的抗争,而且那些强大的发达国家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北约国家必须提供坚实的后盾,必须让现代化的穆斯林感觉到美国及其盟友会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能源和支持,帮助其赢得这场抗争。没有人想跟输家站在一起。 只有那些温和的、以现代化的观念对待生活的穆斯林才能同原教旨主义者作斗争,以赢得穆斯林灵魂的控制权。穆斯林必须抵制恐怖主义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以曲解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的。如果信奉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恐怖分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伊斯兰国家,他们肯定会力图取代现有的穆斯林领导人,到那时,所有人都必须联合起来同这些恐怖分子作斗争。 我所说的伊斯兰恐怖分子指的是伊斯兰祈祷团以及那些用圣战主义思想给人们洗脑的传教士,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所有不认同自己的人。因此,他们的伊斯兰教教义是扭曲的,大部分新加坡的穆斯林都不认同这样的教义。 我还要指出,我们的穆斯林领导人是理性的,要解决极端恐怖主义的问题,最终还是让温和的穆斯林获得足够的勇气,让他们能够站起来反对极端分子。这些极端分子歪曲了正常的伊斯兰教教义,招募一些志愿者来实现自身的暴力目标。(2005年7月,李光耀在会见希拉里&克林顿和查尔斯&兰格尔时否认伊斯兰教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宗教&。) 乍一看来,这场抗争的一方是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分子,另一方是美国、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但如果你深入观察,就会这场斗争本质上是极端的穆斯林和理性的穆斯林之间的斗争,是信奉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和具有现代思想的穆斯林之间的斗争。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复古派和现代派之间的斗争,复古派希望伊斯兰教能回到11世纪的模样(当时穆斯林与世隔绝、自我封闭,拒不接受新思想),现代派则希望看到一个与21世纪的新形势相适应的、现代化的伊斯兰教。如果西方国家能重拾冷战期间表现出的团结,达成共识,联合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希望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穆斯林,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战胜极端分子,阻止他们培养更多的恐怖分子。 伊斯兰世界的温和派力量不够强大,无法同极端分子抗衡,无法在清真寺、神学院同极端分子展开论战,因此他们就是在回避问题,结果不仅让极端分子曲解了伊斯兰教教义,还绑架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大部分穆斯林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没有关系。然而,好战的极端组织却绑架了伊斯兰,使之成为自己的驱动力,并恶意地曲解了伊斯兰教教义。在整个伊斯兰世界, 极端主义者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暴力手段推行歪曲的伊斯兰教教义,而大部分穆斯林则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同情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另一方面,他们期待过上经济增长和不断进步的和平生活。要解决恐怖主义的问题,美国和其他国家必须支持宽容的、非极端的穆斯林,这样他们才能在同极端分子抗争的过程中逐步占据上风。 要阻止极端组织继续招募恐怖分子,美国和欧洲必须揭露极端分子的意识形态的真实面目,这种意识形态就是对《古兰经》的断章取义,宣扬仇恨非穆斯林群体,试图通过暴力手段传播伊斯兰教。那些试图融入现代科技社会的穆斯林必须抵制这些极端分子,阻止他们宣扬暴力和仇恨,必须让穆斯林学者和宗教导师宣扬伊斯兰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不是恐怖的宗教,宣扬伊斯兰教能够包容其他民族和信仰&&在穆斯林人口较少的国家,比如英国,穆斯林必须立场鲜明地反对伊斯兰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和伊拉克这样的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穆斯林将被迫做出选择:要么抵制极端分子,要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现政府被推翻,看着本国人民被拖回到封建时代,正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所做的那样。 美国必须采取更具多边性的手段隔离极端组织,团结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所有非穆斯林的政府以及温和派的穆斯林来完成抵制极端分子的事业。有必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同盟抵制伊斯兰极端分子宣扬的仇恨思想。如果温和派的穆斯林政府(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海湾国家、埃及和约旦的政府)都乐于同多边性的世界同盟联手应对恐怖主义,那么形势就不利于极端分子了。 考虑到长期成本的分担问题,美国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同盟,由各成员国平摊成本,避免自身承受过重的负担。美国需要让其他国家对抵制极端分子的事业产生认同感,并乐于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极端分子不只造成贫困,还力图实现阿拉伯复兴和伊斯兰的高傲地位,而且坚信自己的时代已经来临。因此,要抵制他们,必须说服温和派的穆斯林,使他们相信他们不会输掉这场斗争,他们背后有整个世界的支持,为他们提供能量和资源。他们必须有勇气到清真寺去、到神学院去,同极端分子抗衡。 伊斯兰极端主义对世界安全的威胁会持续多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恐怖主义持续发酵,不可能轻易地或很快地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应对恐怖主义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事业。在未来很多年里,恐怖分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将继续对世界构成威胁。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斯兰恐怖主义仍将是一个问题,而且无论是谁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这个问题都不会消失。 伊斯兰恐怖主义的问题将无法轻易解决&&必须鼓励温和派穆斯林站起来反对极端主义者,他们需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正在接近临界点,但我不知道这还会持续多久&&伊斯兰恐怖分子将继续使用暴力手段,直至亲眼见到自己的方法不奏效为止。如果他们在伊拉克成功了,他们将努力推翻其他国家的世俗政府,比如印度尼西亚的政府。 美国人犯了一个错误,即试图以军事手段寻求解决方案。使用武力是必须的,但武力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杀掉恐怖分子,你只是杀掉了工蜂,蜂王是那些传教士,他们在学校和清真寺里宣扬扭曲的伊斯兰教教义,污染并俘虏了年轻人的心灵&& 恐怖分子说:&我乐于献身,之后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凤凰财知道(ID: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责任编辑:tanhc]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4180
播放数:135897
播放数:49706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3309被浏览183176分享邀请回答1K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question/20207045 已经把相关历史细节说得比较清楚了。大家可以参考,特别是有关埃及。 =============================================土耳其,北非大部分,伊拉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其实今天叙利亚还是),伊朗,阿富汗,都曾是非常世俗化的国家(尽管多是以君主或者寡头独裁的形式来保证的)。所以,阿拉伯之春很可能最终导致这些世俗化政权解体,而最坚决反对他们的(除了土耳其,巴林大概)更多不是接受西方化思想的大学生,而是原教旨派别(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世俗化的开罗大学又怎样?并不像你想象的,我听朋友说,“你只要想象中国大学里同时主张民主但又是毛粉的人就可以了,但对他们来说毛粉就意味着伊斯兰“),埃及穆兄会的群众基础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深厚,为啥,过去落后地区水灾啦,地震啦,政府基本都是不管得,都是穆兄会第一时间出面筹款重建接济的。所以,商业化世俗的大城市高档城区,和贫困的农村与平民窟想法完全不同。现在还不是军政府出来收拾烂摊子保持世俗化?换了一批人罢了。美国一直支持军政府首脑就是要保持世俗化,是不是独裁,不重要。(大概除了叙利亚,所有世俗化的伊斯兰世界寡头政权大概美国都是支持过得。美国不支持,他们基本混不下去,剩下的由俄国人支持)。===========================================211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比恐袭更棘手的是,如何与穆斯林共处
[摘要]尽管一盘散沙,伊斯兰世界自身也必须对这个宗教的不良分支负起责任来,如果永远对极端化趋势只是口头的呼吁和划清界线,恐怕形势还会继续恶化。作者:吴戈(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不需要你装老成,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也可以说:恐怖袭击,“我什么没见过”。见过9·11,见过伦敦、西班牙、印尼……;手法上撞的、炸的、枪击的……;来源上中东来的、其它地区投奔中东的,还有各地自产的……巴黎的恐怖袭击首先是有预谋的多点同步行动,以制造最大恐怖效果为目标。可能由于恐怖分子能力各异,在球场的爆炸未能制造出太大伤亡,劫持剧院观众的则成功得逞,一共只有数名恐怖分子,警方的解救行动仍未能挽回百余人的死亡,可见凶手得到了屠杀的机会。从反恐防范的角度来说,奥朗德听到爆炸时惊得以手捂嘴的动作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巴黎这次是猝不及防。即使是有总统在场观赛的球场,居然也能顺利下手。也许距《查理周刊》引发恐怖袭击已十个月,法国政府对恐怖主义形势的整体警惕程度,以及研判、情报和日常侦察工作首先要受到置疑。从反恐战术的角度,巴黎剧院的营救行动必然还有太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要知道法国安全部队在世界上水平居于前列。 当地时间13日晚,巴黎法兰西体育场外发生爆炸,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在体育场内观看比赛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棘手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是: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特别是刚刚大规模接受叙利亚难民的德国等地,如何看待因人道和宽容而引来的大量穆斯林外来人口。这次袭击还算幸运的是,袭击者在现场清楚地表明了穆斯林身份,特别是至少个别袭击者明确表达了其动机与叙利亚的关系。被捕的袭击者也有人供述与IS有关,尽管IS目前还只是赞赏而未正式为此承担责任。如果这几点信息属实,将省去大量关于袭击者来源、动机的猜测。根据历史经验,这种猜测几乎必然要在善良的人群中引发激烈的口水战。如果事件与IS直接相关,无疑整个欧洲将再次高度重视叙利亚当前局势,尤其是IS猖獗的现状。不过这又必须放在美俄角力的背景下,因为当前在叙利亚,美国不再延续利比亚模式出手推翻巴沙尔政权,对坐大的IS又只愿靠空袭削弱,结果引来俄罗斯以打击IS为名出兵为巴沙尔政权续命,局面几乎陷入一团乱麻。而欧洲原本曾经有意干预叙利亚战事,无奈美国不牵头。现在俄罗斯横亘其间,美欧即使动手,也需要先过普京这关,而后者正在依靠武力冒险为立国之本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他背后的俄罗斯社会也已被成功改造,只要有外患就能斗得不亦乐乎,经济困境和专制算什么。当然,普京的心腹大患同样是IS,因为这类组织最奇葩之处在于它对理想信念的极端执着。打击IS明明只是俄罗斯介入叙利亚的一个借口,可是客机仍然疑似被这些力量炸掉。而如果要真地消灭IS,面对美国曾遇到的难度,普京手里那支在车臣就全靠片瓦不留才勉强打赢的军队无需高估。可以预料,下一步法国和欧盟、北约必然就新的反恐措施紧急磋商,包括在确切证实之后,讨论是否对IS展开打击。至于能否实现,显然是奥巴马的事。但是,这仍然只能算头痛医头,因为这次袭击之所以在法国能够得手,首先与欧洲社会的穆斯林人口剧增有关。这也是这次巴黎恐怖袭击在中国社会最容易激起争论的话题,远超有多少中国公民在袭击中伤亡。客观地说,欧洲穆斯林人口剧增是个人口学和经济学问题,无涉善恶。很大比例的穆斯林是和平善良的,这也是每次探讨相关话题必须亮出的“政治正确”旗号,对防止我们的思维陷入宗教歧视和仇恨大有帮助。 《查理周刊》事件后,在马德里的游行中,一位穆斯林女性手持“我是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的标语。摄影:Gerard Julien,法新社 然而每次都被忽略的现实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代表全体穆斯林,他们中间占多数的善良部分根本阻止不了邪恶的极端势力产生和行动。而且最令人头痛的是,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发生的战事,虽然是民主和专制之争而非宗教之争,但各种宗教极端势力也借争取民主之机壮大。在伊斯兰世界内部这种世俗与激进势力的对抗中,只有在巴勒斯坦,当哈马斯闹得来之不易的自治危在旦夕,世俗温和势力才偶尔对其有限地武力打击。而IS,甚至激进到连所有温和穆斯林力量都照杀不误。这使整个世界对穆斯林的看法变得复杂而微妙。美国社会在9·11过后就最早面临这种族群间的猜疑和疏远,好在这么些年北美穆斯林当中没有出现太大的恐怖主义苗头,但这又与地理距离和移民数量大有关系,更与中东局势密切相关。很快,在澳大利亚同样不算太多的穆斯林移民中出现了投奔IS的潮流,最严重的当然就是在澳本土展开恐怖行动。而在中东移民方便涌入的欧洲,前段时间的叙利亚难民问题就再次引发危及本国安全的担忧,只不过此前引入难民的不良后果只体现在强奸和经济依赖、秩序问题上,这次巴黎的袭击不管是老移民还是新难民所为,其提出的挑战性质都一样:欧洲的包容和平等将撒旦混在羔羊中间一起引来,怎么办? 日,悉尼市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图为民众前往事发地点附近悼念遇害者 对相对远离中东,但也已经历过类似恐怖袭击的中国社会,问题同样在于这种区分的困境。穆斯林从教义到人口都大多是主张善良的,然而邪恶者也是从同样的教义和人口中,经过一个伊斯兰世界内部和外部都不可控的流变过程,就这么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并且为害了。如果穆斯林社会和整个国家的世俗政府不能有效地区分和控制这种现象,非伊斯兰社会就必然产生对整个伊斯兰社会的厌恶、憎恨和敌意,这在巴黎恐怖袭击新闻引发的中国网友评论中再清晰不过了。而这些反应,又必然引起本来就极端敏感、高度重视自身与外界的差别、并经常陷入歧视之争的伊斯兰社会的负面反馈。在欧洲,这种区分的必要之所以还没有引起重视,恐怕还是跟欧洲文明对自己包容性和先进程度的自我期许有关。在《查理周刊》事件中,法国主流社会表现了高度的宽容,甚至相信穆斯林社会完全能融入法国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主流价值观,学会对他人自由的高度包容。现在看来,他们对伊斯兰世界的认识显然太大而化之了。从这次一个凶手“为了叙利亚”的呼喊中,法国人绝对无法理解在这些穆斯林眼中,他们在叙利亚的政策到底有多邪恶,值得引发如此血腥的报复。我们也更无法想象,在《查理周刊》事件中炫耀大堆思想财富的法国知识界,如何能与这些凶手沟通世界应该怎样的问题。可以预料,下一步法国会加强反恐防范,欧洲和美国可能重新考虑在叙利亚的战略,俄罗斯也不得不对反恐认真一些(如果他们不再热衷于个别势力指控西方是俄客机被炸黑手,将反恐引向反西方的伎俩的话),但是,只要欧洲不解决如下问题,恐怖袭击仍将发生,频率无非取决于防范程度。这个问题就是:在将伊斯兰教社群融入一个崇尚民主、自由、平等、包容的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其极端思想的对抗和危害。这将是21世纪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解决还必须在非伊斯兰世界失去耐心,积累起较多的敌视,特别是另一种极端思想泛起之前。尽管一盘散沙,伊斯兰世界自身也必须对这个宗教的不良分支负起责任来,如果永远对极端化趋势只是口头的呼吁和划清界线,恐怕形势还会继续恶化。从当前各国在其它价值体系上的分裂和对抗趋势,以及多组价值之争的相互纠缠,加之涉及的各种复杂利益来看,全球在反恐协作之外,真正共同反思和协调,共同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危害,前景并不乐观。……………………………………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lanxind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斯兰教信仰的神灵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