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开心 多少90后“一言不合就卖萌”就辞职

一言不合就辞职,该反思不止90后-评论-齐鲁晚报网
一言不合就辞职,该反思不止90后
核心提示:
近日,有关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调查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为两个,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38%的人毕业3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不到40%的人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上两年。
近日,有关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调查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为两个,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38%的人毕业3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不到40%的人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上两年。(10月17日《广州日报》)
在我们的印象中,90后大学生太挑剔,就业之后的职业忠诚度极端,甚至一言不合就辞职。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叨叨两年的90后竟然不足40%,这个调查数据也佐证了我们的感受。对此,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语重心长地劝慰:年轻人应多些冷静和理智,切莫好高骛远。
频繁跳槽,动辄辞职,这的确不是公众所乐见的。毕竟,一言不合就辞职,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而且对用人单位也是伤害。然而,我们也应当明白,如今的劳动力市场是个双向选择的市场,不拘泥于旧制度的条条框框,这是90后劳动者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思想多元,90后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打破以往只重视薪酬和发展空间的平面维度,向尊重、自由、个性、氛围的等立体层面方向发展。
应当承认,90后任性辞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由环境下的抗压能力低、心理脆弱以及责任感缺失等等。究其因,这主要是源自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倡导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时代,当然还包括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广阔机会舞台。当他们无法适应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就选择了闪辞。因此,大家不必过多地指责90后任性辞职。事实上,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用人企业也应当反思。虽然劳动力配置是双向的自由的,但劳动力资源稀缺让原本均衡的标杆出现了偏移,各地不时而至的用工荒就是明例。
世界是他们的,90后注定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让他们屈服于社会环境,这恐怕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我们提醒年轻人脚踏实地的同时,用人企业也应学会了解青年人,学会尊重他们,从细节入手,更人性化地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然而,一些企业对年轻人的抱怨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结果呢,网速不快、午餐不好吃、收快递不方便、奖励方式落伍、团建生活太low等,看似奇葩的理由,都促就了90后闪辞的决心。
有时候,真的不怨90后太挑剔,而是企业对他们的内心关注不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他们更加关注薪水之外的个性追求、包容和自由、不愿无限度加班、反对无视劳动法规,这些有错吗?所以,让90后学会尊重职业,敬畏规章制度,切勿好高骛远,这本身没有错。可是,需要反思的不能仅仅是90后劳动者,还应当有用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黄齐超)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狄克红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一言不合就辞职,90后到底该如何管理? | 周末话题
现如今,许多90后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些甚至已成公司中坚力量。然而,90后员工常常有如下特点:一言不合就怼人,不肯在不适合的岗位多呆一分钟,不顾后果也不拖沓,留下身后一脸懵逼的老板和长辈们。
90后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怎么跟他们相处?怎么管理90后?或许,身为创始人或管理者的你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来源丨霍老爷(ID:ddz_233)
在成都举办的乒乓球公开赛上,1988年生的马龙,带着1990年的许昕和1997年的樊振东三人就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了一场退赛大秀,放弃了个人积分和荣耀,只为给自己的教练出头。
"世界第一的马龙赌上了他的现在;世界第二的樊振东赌上了他的未来;世界第三的许昕赌上了他重拾的好状态”。
此举让世界瞠目结舌的同时,也让人不禁为他们喝彩,但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也会暗暗为他们捏一把汗。
"就一点不担心自己的未来吗?”然而这三个站在世界顶尖的男人就是这么做了。
在他们的领导看来,肯定会有一种想法,年轻人太桀骜不驯了,90后太难管了。
桀骜不驯,这是很多人对“90后”的看法,不知道怎么跟“90后”相处,直接就说“90后不行”的大有人在。
“70后努力上班,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是近几年职场中普遍吐槽的现象。90后往往一言不合就怼人,不肯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多呆一分钟,不顾后果也不拖沓,留下身后一脸懵逼的老板和长辈们。
这群运动员的退赛举动就好像在长辈们眼里不断撂挑子的90后一样,他们不成熟,不顾代价,不懂忍让,几乎都是一时兴起就不考虑后果的辞职了。退赛的原因在领导眼里不过是简单的人事调动,如同在不少老板眼里,90后遇到加班就辞职,工资稍微低一点就辞职,稍微挨几句骂就辞职,工作稍不开心就辞职,甚至是想到远方看看也要辞职,简直是有一万个辞职的理由。
实际上根本不是90后桀骜不驯,而是他们更像人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喜欢加班,没有一个人喜欢工资低,也没有一个人喜欢挨骂,70后不喜欢,我们80后也不喜欢,但只有90后敢站出来说“不”。
那么90后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怎么跟他们相处,怎么管理90后?
“我只佩服有能力的人,我只跟我佩服的人工作”
除世界乒乓球冠军马龙以及国乒的种子选手许昕、樊振东退赛之外,还有过20名国乒教练队员微博上统一发声。这一群血气方刚的顶尖运动员无心恋战,只是因为想念刘教练。
而90后们这种草率的行为是老江湖们无法理解的。因为这个行为成本巨大。
对乒乓球队员们来说,乒乓球公开赛的成绩会直接影响个人的世界排名,尽管不是集体赛,在注重集体教育的中国,这次退赛也会使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受损,不顾集体荣誉的他们自然会受到处分。昨晚退赛声明刚发出,体育总局就立刻发文谴责,今天乒乓球队也发出道歉,但是,纸面的道歉有了,心中的芥蒂肯定存下啦,你能够征服他们的嘴,你征服不了他们的心。无论从什么角度说,这都是一个管理90后失败的典型案例。
但90后的逻辑是,你让我听你的,必须展现出你的实力,让我佩服你。马龙是国乓队有名的乖宝宝,许昕虽然年纪不大,一向以稳健著称,樊振东更是被称为少年老成,这三个人看起来都是人畜无害的萌宠,但在关键时刻却显露峥嵘。
为什么?因为那是他们在刘国梁的调教之下,以刘国梁耀眼的经历和在教练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彻底征服了这些90后,所以他们甘心地俯首帖耳。
但对很多领导和管理者而言,有的是靠混资历混上去的,有的根本就是外行,这样的人很难服众,在过去的员工面前,这不是问题,但面对90后的新新人类,你不让他佩服,对不起,你的命令我就不执行,我世界第一为什么要听你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是过去的陋习,但这在90后面前行不通,可以说他们给职场带来了一股清流,让更多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者无从遁形,想管理这样的90后,还是拿出点实力来吧。
实际上对于他们真心佩服的老板他们是不但卖力工作,而且发自内心地热爱,我前几天跟一个编辑聊起一个知名传媒公司的员工,说简直想把他拉黑了,每天在朋友圈疯狂地转发公司动态,不知道地还以为他干了微商,后来又加了几个他们公司的人我才发现,他们都是这样的,这些员工都是90后,老板对他们根本没有要求,但是他们发自真心地崇拜老板,自觉地在朋友圈宣传公司。
“我热爱工作,但我不做螺丝钉”
上一代人最喜欢强调奉献,甚至有“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螺丝钉精神”这样的美谈。
但90后的想法是,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别告诉我要做螺丝钉,我是来扛大梁的,不是扛大包的。
在老板们的时代里,安分的追求报酬是工作的唯一目的,最好的比喻就是做一颗螺丝钉,听从指挥本本分分。这份单一的职业观产生于一个集体主义的时代,但是在当今多元并且注重个人价值的时代里,职业观早已发生了巨变。
在90后看来,个人价值最为重要,即便是工作也不能抹去他们的个人价值。自己不是作为螺丝钉而存在员工,而是一个能够展现自己价值的人。
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让自己发挥价值,那这份占据自己生命几十年的事情简直就是对生命的浪费。于是找工作时与其说是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毋宁说是找一份与自己价值契合的工作,任何不能满足个人价值的工作,都会让自己不开心。
因此在这种变化下,很多职业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因为每个人不再是职业的一个符号,而是鲜活个性的人,运动员不是一个只可以在国旗升起时痛哭感激国家的符号了,运动员可以发微博,可以当段子手,可以在比赛现场求婚,可以参加综艺,可以做他们作为年轻人想做的一切,他们不必为了工作压抑自己的天性,他们在本职工作中足够优秀,并且奉献了自己的价值,但是这不阻碍他们作为个人存在的价值。
他们不仅可以哭,还可以笑,也可以愤怒,更可以维护所爱。
若所爱之人离开这个集体,他们就可以愤然离开,不为荣耀,因为那一刻,他们就是一群更重感情和正义的年轻人。
在一般的职场上,这种职业观念的改变最见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
互联网企业从文化和制度上就和传统企业以及体制内的工作截然不同。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模式是扁平的,项目和工作的推行不是从上到下的垂直结构,相反,扁平化和小组管理让每个人都处于负责的位置上,由于负责,这种结构就能够让每个员工有负责和创造价值的使命感。
而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尽管是弹性工作制,但也总是加班重灾区的原因,大部分员工为了自己项目的推进而主动的加班。而且在互联网使得移动办公成为可能的时代里,很多人在家也是一直工作,只要这份工作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
而正是这种扁平结构和提倡个人价值的导向提供给了员工展示个人价值的机会。从最基本的无需制服和弹性工作制,到整个企业文化的提倡多元和关怀员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已经和传统企业截然不同。
现在一个公司招聘时除了要宣传自己的高薪,还得提供咖啡机,生日关怀,人性化的集体出游,健身房,宜人的工作环境、透明的晋升途径等传统企业所提供不了的一切。但他们对于员工的要求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员工无需做整齐划一的螺丝钉,他们可以做想做的一切,只要自己足够有价值。企业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源于新一代对于工作要求的变化。
他们对于工作的要求更高,而工作已经不再是他们处于绝对弱势的一份合同了。
“我是为生活赚钱,不是为赚钱生活”
在以前的职场观念里,只要能上位,我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还沾沾自喜,但是现在的90后完全不同,他们的理念是,我要赢,而且我要赢得漂亮。现在的职场性骚扰被频繁曝光,其实跟90后有很大关系,对年轻世代而言,我有能力,我有大好的未来,我能靠自己,为什么要靠你?
能够参加乒乓球公开赛,对于国家队的乒乓球选手来说就已经是能够给一个运动员最好的工作回报了。他们自小被培养成只为获得冠军而战的选手,忍受鬼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的训练以及无数的损伤和痛苦,都是为了成为冠军这一个目标,冠军的荣耀将使他们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将为国争光。在总局领导看来,他们因为工作不开心而退赛,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就是舍本逐末。
但是,对于90后而言,我就是不能忍,为什么我的职业荣耀要成为你们玩弄权术的试验品?
在领导们看来,钱和地位可能就是一切,他们理所当然地这样想,这样做,但是90后眼里,我是为生活工作,不是为工作生活。钱只是换取我喜欢的生活的等价物,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赚钱这件事本身就让我恶心,那么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老板以为是钱的事,但还真不全是钱的事。
“老子世界第一,老子还怕没工作?”
退赛的代价究竟如何尚不可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年轻人并不害怕。
很多老板面对炒自己鱿鱼的90后,简直抓狂:你找到工作了吗?你还想在这行业干吗?找工作不都是骑驴找马吗?你们不怕失业吗?
但是,90后翻翻白眼,内心OS:真不怕。
他们无惧炒掉老板,提出对于工作的高要求。因此在这个时代里还秉持着传统职业观念的企业,就只能面对着一批又一批来来去去的90后,看着优秀的员工辞职离开。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员工而言,辞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也是安分干活的70后和苦闷干活的80后没有那么容易辞职跳槽的原因。
90年代参加工作的70后目睹了90年代下岗潮的恐惧,并且承担着一个供养一个三代家庭的压力,他们不敢轻易的放弃维生的饭碗,而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没有办法迅速地跟上这个社会的步伐,离开原来的工作容易,但是再找一份可就不那么简单了,离开了积累的人脉和行业资源,他们可能很难在一个新的地方从零开始。
80后的压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并不比70后要小,现在供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和一套房子难度要比十年前高十倍不止。而他们面对的比自己年轻十岁的竞争对手,快要进入不惑之年的80后也很难轻易离职。
但是90后就没有这么多忧虑了,他们有的是年轻的资本。
这种资本,体现在他们至少接受了大学的教育,有着更强的能力和更开阔的视野,也体现在他们年轻的朝气和自信上,所以对他们来说,辞掉现有的工作再找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而对于世界冠军和优秀的运动员们来说,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球队,但是他们自身就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自己已经有能力在这个时代里发挥自己的价值,即使最终在体制中失败,他们依然有能力在别处东山再起。而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球队和领导们对于他们的退赛更害怕。就好像优秀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猎头们抢手的资源。
青春短暂,拒绝一错再错
离职、退赛这两个词因为离和退总是带有退缩的意味,坚持一向是被视为优秀的品质为人认可,但是如果是在错的地方坚持,那就是浪费青春。90后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于是一旦感觉不够满意,就果断的离开。
这种90后的毫不拖沓的主动辞职是和这个社会的速度相一致的,一切都在加快,但是迅速并不意味着草率,实际上这种迅速的主动辞职是他们对自己充分认识之后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年轻的他们不怕试错,并且可以更加清醒的决定不要一错再错。
这些看似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也许根本就不用管理,他们只需要给一个平台,让他们去浪。
* 本文转自霍老爷(ID:ddz_233),创业黑马学院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黑马学院·导师经验干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90后这一代为什么一言不合就辞职
90后这一代为什么一言不合就辞职
  就业和工作,是刚离开学校的青年人必须要面对的一关,某种意义上也是成为&社会人&的关键条件。除了90后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90后的辞职现象。
  有调查显示,90后就业者中,超过50%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没有做满一年,40%的人不能坚持6个月,能坚持三年以上的仅占11%左右。
  这种现象在作为社会中坚的70后和80后看来,可能包含着某些负面态度:
  辞职=逃避
  跳槽=选择困难
  90后=不能吃苦
  这就是90后工作者的完整面目了吗?是否只有在一份工作中拿着低微的薪酬、熬着艰苦的环境、应付着很无趣的人&&而一无所获或所获甚微,这样才叫不逃避和能吃苦?
  事实上,90后的跳槽和辞职行为折射出的是这一代青年人的群体形象和全新的价值观,以下是五位近一年内有过跳槽经历的青年人的故事,来看看他们为什么辞职。
  公司:创意无限好,执行火葬场
  这里每个同事都各有特点,每个领导也特别有范,不是在抽烟评书就是在谈笑风生,每天都在讨论着各种想法。到最后他们都会觉得&我早就说就应该这样做&,然后沉浸在这种后知后觉的&先见之明&中开始意淫。说好的巴厘岛团建,到出发前两天领导大手一挥改成青岛。说走就走,说改就改,这样才尽显公司的宏图伟略,诗意人生。
  上司:总监是个傻逼
  能力差,完全不懂市场,又不让下属发挥,怕被盖过去。所以我们想尝试点什么他都不支持,永远没有积极的鼓励,全是质疑和打压。一旦有什么差错就说是我们效率低,自己逃得干干净净。
  没理由地加班,他不走我们也不能走,下班前莫名其妙开个会,然后开到晚上九点。
  还有最不能忍的!人很下流!开女下属的黄色玩笑,说话极其猥琐,还让我做内容下流的内容策划(手动白眼)
  总之就是很傻很low逼,我什么都学不到,还得生他的闷气,不跳槽我傻啊?
  自我:探索职业方向
  从去年8月到现在,我换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专业所长,实习中发觉不喜欢,还是坚持3个月。第二份是职业光环驱使,喜欢但经验不足,与上司风格不搭,坚持了8个月,冲动离职。第三份是个人情怀驱动,喜欢且愿意去挑战,现在坚持学习。
  过往经历我学到三点:1.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尽可能的去寻找实习机会,探索职业方向;2.职业的匹配要经历标准时长的检验,3个月的实习期尽量坚持,时间不到感觉会不准确。3.如果真的决定离开,别冲动离职,做好准备,找好下家很重要。4.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做好本职工作,等风来。
  规则:国企升职无希望
  辞职前我在一家国企油田工作,实在是太无聊,每天上班除了刷淘宝侃大山,没有其它事情,你能想象办公室里充斥着此起彼伏的阿里旺旺提示音吗?给我感觉就是,如果继续再这里待下去,我基本可以预见我退休前的最后时光&&和现在别无二致,只不过我老了。我说它可预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升职完全看家里,反正大家都没事可做,之前一个主管升迁,会议上说他工作怎样怎样、作风怎样怎样,我满脑子都是他在办公室里泡茶吹牛的画面&&
  我才二十几岁啊~不想三十年过同样的日子!
  文化:老板连情怀都不和你谈
  钱少也就算了,我就是受不了老板(还有整个公司)那种唯利是图的感觉。我刚加入这家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就是冲着(我想象中的)好玩来的,当时的招聘说得好听什么开放的氛围、实现你脑洞的机会、成长的空间吧啦吧啦。其实公司架构极不完善,员工岗位被调来调去,很难有提升。而且我越来越感觉公司的业务偏离我的兴趣,老板真正关心的不是实现你的想法,连情怀都不和你谈,要的就是给公司挣钱。
  我不太希望工作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希望借工作完成自我实现,同时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只谈价值不谈自我。所以新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相关,也能获得成就感。涨薪不多,但是做得很开心。
  90后为什么爱辞职?
  在我的周遭,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多来自领导上司:&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受到点挫折,就想辞职,别说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另一种多来自我的朋友:&我感到自己在现有工作中并没有多少实际获取,琐碎平庸,这不是当初我期待的状况。&
  2014年9月,中国青年报就有过一篇相关报道&&《85后 90后员工易受挫爱离职怎么破局》,第一段就有:&那天因为工作中的失误,我批评了一个刚进公司的90后员工,没想到他和我当场吵了起来,第二天就辞职了,说在公司内从未得到过成就感,顿时让我无语了。他为我工作,我支付他薪水,这难道不是成就感吗?&
  这让我想到我在大学的学生会生活。当时我的不少朋友都在学生会,其中一位朋友就曾表达过在学生会期间的失望。他认为自己像个纯粹的苦力,形式主义的活动、收取快递、充当观众、给学院搬东西等,收获甚少,更令他难受的是,官腔的弥漫和同学间奉承计较的氛围。大一下半年,他决定退出学生会。
  我的一些学长学姐未必认可这样的决定,道理很简单:当初谈得好好的,流程任务也按计划安排下去了,怎么不到一年,说走就走呢?这对部门而言,是一个人手的流失,对部门内部的积极性也可能有打击。但我倒理解那位朋友的心境,事实上,如果他在学生会期间把自己该做的都完成了,那么他的退出也应该得到理解,毕竟这在程序上是允许的,是他可以行使的权利。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路上免不了经历探索期,也就是&试错&,他唯有在不同的环境和工作间权衡比较,积累经验,才更可能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什么使自己更有归属感。任何社会上存在的工作都有其意义,但具体到个人便不能等量视之。辞职,未必是曾经的工作没有回报、没有意义,而是当局者在一段探索期后有更清晰的愿景要他追寻,或者是他对套路化的生活的一种行动上的抗议。
  将90后辞职的原因归咎于理想气、眼高手低有失偏颇。恰恰相反,我倒认为90后不惟理想气,更多存在的,是精明的经济理性化生物,他们做事会从经济角度权衡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他们恰恰最不相信口号、情怀,而更喜欢谈现实。而精明的人,恰恰抵触没有前程的事业、效率低下甚至回报率低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部分90后年轻人在岗位摸索一年半载选择辞职,这一决定脱不开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布局和实利的考量。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听说90后是十分喜欢辞职的,一言不合就会递交辞职信,这是真的吗?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各种不满意呢?
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生不到40%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两年。跟领导“气场不合”、上班不开心、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90后求职个人兴趣高于一切。
90后、网友吐槽:
为什么一份工作我做的不开心还挣不到钱我还要坚持?我欠他的?
工作几个月都不签合同,难道不应该辞职吗?
被压榨的要命,不换工作能行吗,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财富总在少数人手中了。
辞职换工作的原因很多,薪水,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家庭因素,个人发展规划等等,时代不一样了,老一辈看重的是稳定踏实哪怕拿钱不做事也行,年轻人看重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在很多发达国家换工作也是能力的体现。所以别动不动就给90后标榜什么什么,90后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也是国家的未来。
一言不合就扣帽子给90后,吃你家大米了还是靠你供养了。一个月工资解决掉租房、吃饭所剩无几老板还天天一副给你了无上荣光,福利基本无、天天加班无加班工资的公司你干两年给我看看?
你不分析别人走的原因,为什么问题只在员工,不在企业。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2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言不合车珠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