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用羊皮纸素材抄本圣经要用多少只羊

羊皮纸真的是用羊皮做的吗?
人类阅读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了,但阅读的方式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例如现在你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像素让文字出现的电子屏幕上。几十年前,你阅读的文字打印在纸上。几个世纪前呢?那时阅读是一件很稀奇的是,人们通过手写的方式将重要的文字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动物皮肤上,但是是哪种动物皮肤呢?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最棒的选择要数羊皮纸了,人们用来制作精美图书的皮有些来自小兔子、有的是新生或夭折的小牛或小羊的皮肤。
于是就有了羊皮纸和牛皮纸的叫法,但是一些研究人员推测,如果使用新生或夭折的哺乳动物皮肤的话就无法支撑当时的农业发展了。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发现真相并没有那么变态。利用一种全新、非入侵性的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羊皮纸实际上来自于成年绵阳和奶牛,类似于现在的皮衣和羊皮制品,但又有一点不同,更薄,更接近于纸张的厚度。
为了获得研究成果,研究人员从72本13世纪的圣经中获得了220个样本。为了是这些珍贵的样品不受损害,他们使用了一种十分简单的工具:橡皮擦。通过使用普通的PVC橡皮(通常用于艺术或去除旧手稿中的污渍去除,他们获得了羊皮纸上的蛋白质,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后能够确定羊皮纸到底是由哪种动物的皮肤制作的,甚至还能确定动物是从哪里来的。
这种非入侵的测试方法给历史学家带去了福音,他们不再需要从这些珍贵的旧书本上扯下一块羊皮纸进行检测了,让这些珍贵的物品更好的保存起来。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逻辑混乱者
18:35:59 :
18:10:31 :
白脚花狸猫
18:15:36 :
18:09:42 :
18:29:55 :(+ Rehoboth)
(Rehoboth)
(Rehoboth)
(Rehoboth)
(+ Rehoboth)
第三方登录:&p&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在叙利亚。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十几年内会发生。&/p&&p&一、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微型世界大战&br&&br&打完越南之后,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中国再无对外战争。战争的硝烟,甚至已经从人们的记忆里完全消散。甚至,人们的潜意识里,对战争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概念。因为我们和平的太久了。&br&&br&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和平,从来都不是历史的常态,相反,它是一种很稀罕的奢侈品。冲突和战争,才是历史的常态。如果我们认为,和平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稀松平常的事,那么我们的子孙,他们的生存就会很危险。&br&&br&最近这几年,世界上十分热闹,战乱此起彼伏,一个整体和平的世界,正在渐行渐远,一个即将被战争的洪流席卷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下一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实际上,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它已经在叙利亚打响。发生在叙利亚的战争,已经由内战,转变为大国进行战争博弈的微型世界大战。&br&&br&为什么是叙利亚?势如破竹的阿拉伯之春,为什么在叙利亚停住了,并且会演变成一场微型世界大战呢。&br&&br&叙利亚战争之于美国,正好比阿富汗战争之于苏联。这两场战争,让世界史上最近的两个帝国由盛转衰,由攻转守。为什么苏联的扩张会在阿富汗戛然而止呢,为什么美国的民主革命的攻势,会在叙利亚戛然而止呢。因为阿富汗和叙利亚,都处于大国势力的交界带,和文明的断裂带。&br&&br&当苏联扩张到阿富汗时,它扩张的触角,碰到了中国的地缘边界,碰到了美国的地缘边界,碰到了印度的地缘边界,也碰到了伊朗的地缘边界。于是在巨大的扩张阻力面前,苏联钝兵挫锐,弄了个灰头土脸,国运也败了个精光,偌大的帝国,没多久便土崩瓦解。&br&&br&历史再一次重演,当美国的民主革命,扩张到叙利亚时,美国的扩张触角,碰到了俄罗斯,土耳其,库尔德人,伊朗,以色列,以及站在伊朗背后的中国地缘利益的交界带。同时,也碰到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的断裂带,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派势力断裂带。这样的巨大阻力,让美国民主革命的脚步停了下来,阿富汗战争让苏联钝兵挫锐,折戟沉沙。今天,叙利亚战争,带给美国的,同样也将会是一个折戟沉沙的悲剧下场和国运转折点。&br&&br&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会在叙利亚。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在现在?&br&&br&天下治乱周期,在中国历史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全球化的世界,那么治乱周期,会表现为一个全球现象。美国人统治地球,一直在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一种福音书政治鸡汤,说什么民主政体可以自我纠错,可以规避治乱周期,这都是胡说八道。&br&&br&因为治乱周期,和采用什么体制,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主要的和两个因素相关性比较强。一个是社会财富出现严重的兼并。二是资源的扩张跟不上人口的扩张,为了生存,那么这个民族要么向外扩张,要么向内坍塌。这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大崩溃。当这两个条件都同时发生时,社会秩序就会崩溃,天下就会大乱。伊斯兰世界,刚好同时遇到了社会阶级严重分化,和人口大扩张两件事,叙利亚也是如此。&br&&br&全球性的财富严重兼并现象,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一书中,已经进行过论证和叙述。人口的扩张,主要表现为非洲、印度和中东地区。印度因为存在种姓制度这种精神统治法宝,印度人民,宁愿饿死和自杀,都不想造反。所以印度不是一个由正常人类所建立的国家。非洲人,大部分还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生存模式中,只要有食物,他们也不会造反。所以,美国制药公司,一方面给非洲人民提供食物,另一方面,让非洲人给他们试病毒和试药。&br&&br&于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失业的年轻人太多,所导致的社会秩序崩溃问题,集中的体现在了中东地区。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都是由于社会矛盾激化,被美国趁风点火,通过阿拉伯之春,轻轻松松就颠覆了他们的国家。&br&&br&美国的民主革命,先是通过颜色革命,颠覆了中亚和前苏联地区国家。然后又通过阿拉伯之春,颠覆了中东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革命形势呈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按照既定的路线图,颠覆叙利亚,然后拔掉伊朗这个钉子,再对俄罗斯进行围堵,肢解俄罗斯,最终对中国形成合围并颠覆中国,全球民主革命,这样就能获得最终的全面胜利。&br&&br&然而,这种浪漫又冒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挟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强弩之末,遇到了全球反霸权联盟的挥戈一击,几方面的力量纠缠在一起,就在叙利亚形成了鏖战和僵局态势。随着战争的进展,参战的各方,以叙利亚为棋盘把战局推到了更加错综复杂的地步,使得中东的局势,变得更加的残酷,长久和煎熬。&br&&br&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这场群雄逐鹿一般的大混战里,参战各方到底都在唱着什么戏。&br&&br&二、中东这盘棋,诸多参与者的利益纠葛&br&&br&美国: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第一是控制石油贸易的货币结算权,这是美元霸权的根基。第二是控制世界巴尔干地区,这是海权国家,控制欧亚大陆的根基。所谓世界巴尔干地区,是西至地中海,东到印度洋,北到黑海和里海,南到亚丁湾,这一大片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间地带。&br&&br&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这一地区,所以就控制了东西方之间陆地上的商路交通线。逼迫西方人,不得不进行大航海,去开辟新航道。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它依然是这个逻辑。只要东西方的陆路通道一旦畅通,那么海权国家就会被彻底抛弃。所以,控制世界巴尔干地区,是美国以海权帝国,挟制整个欧亚大陆关键中的关键。&br&&br&为了捍卫这一核心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上策是控制整个中东。按照既定的路线图,一路强拆下去,输出民主革命。中策是,如果输出民主革命受阻,就会转而寻求均势策略和制衡。和伊朗签署核协议,向俄罗斯发出和解信号,都是这一策略的表现。美国的下策是,完全退出中东,回归孤立主义,不在管理世界,也不再关心世界,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br&&br&美国在叙利亚的策略,最优选项是推翻阿萨德政权,扶植亲美傀儡政权。次优选项,如果叙利亚久攻不下,美国和俄罗斯做一次豪赌,西方抛弃乌克兰,换俄罗斯抛弃叙利亚。最差的选项,是做搅屎棍,继续扶植恐怖分子,把整个中东弄的越来越乱。&br&&br&俄罗斯:俄罗斯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捍卫叙利亚亲俄政权,保住自己的地缘政治地盘。如果失去了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那么俄罗斯海军,就会彻底退出地中海。唯一的一个战略支点,也要失去了。所以,失去乌克兰,俄罗斯会变成一个实质上的亚洲国家,失去叙利亚,俄罗斯会变成一个实质上的内陆国。&br&&br&在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里面,战略缓冲区,比什么都重要。俄罗斯不能忍受周边存在敌对国家。如果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变成俄罗斯的敌对国家,那么俄罗斯就无险可守,彻底失去了卧榻之侧的缓冲地。&br&&br&现在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有没有力量,同时守住乌克兰和叙利亚。俄罗斯的上策,是同时固守乌克兰和叙利亚。俄罗斯的中策,是拿叙利亚交换乌克兰。如果叙利亚和乌克兰都守不住,那么俄罗斯要么打核战争,要么整个国家陷入崩溃。&br&&br&中国:中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最现实和最直接的,是石油贸易安全。因为中国是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如果中东一直战乱,做生意肯定是要受影响的。中国在中东的中期核心利益,是武器换石油,中东国家出人,中国出武器,组成反美反霸权准军事联盟。中国在中东的远期核心利益是,通过扶植伊朗,来控制整个中东,进而挺近欧洲,打通欧亚大陆的陆路贸易通道。&br&&br&中国的上策,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形成一条什叶派之弧,在这个基础之上,出钱给俄罗斯,出武器给伊朗,在叙利亚战场上,形成反美同盟。彻底粉碎恐怖主义势力,伊朗事实吞并伊拉克,向前推进和叙利亚连成一体,直面以色列,并把美国的势力从中东彻底驱逐出去。&br&&br&中国的中策,是持久战。把美国拖入持久战的泥潭和深渊,因为美国没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区域战争,只要中东这边美国无法脱身,那么中国的正面,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就不会爆发冲突,中国的家门口,就能保持安静。&br&&br&真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下策是给伊朗核武器,美国敢给沙特核武器吗,它显然是不敢的。让以色列和伊朗打核战争,以色列那点人口,不够拼的。伊朗死600万人,还剩7000多万人口,以色列死600万人,整个国家的人都要死光了。&br&&br&叙利亚:不幸沦为了大国角力的棋盘,叙利亚,它的核心利益,就是活着,顺便祈祷俄罗斯别抛弃它。阿萨德政权,也已经名存实亡。除此之外,叙利亚人民,不能奢望更多的事。&br&&br&欧洲:对欧洲来说,如果美国由盛转衰,由攻转守,如果之前俄罗斯失去的战略缓冲区,又失而复得,当俄罗斯再次目光投向君士坦丁堡时,当土耳其对给西方人当看门狗,已经丧失兴趣时,当俄罗斯的野心投向地中海时,谁来保卫欧洲?&br&&br&欧洲的核心利益是区域安全。如果失去中东,洞门大开的欧洲,同时面对俄罗斯和伊斯兰的扩张,老朽的行将就木的欧洲,将面临着一场恶梦。&br&&br&在这场恶梦即将到来之前,美国人一抹屁股跑了,那么谁能保护欧洲?谁是欧洲的朋友,谁又是欧洲的敌人呢?让欧洲人团结起来,自己保护自己,恐怕并不是很现实。因为欧洲,已经在不可避免的碎片化,一个破碎的欧洲,根本就无法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br&&br&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风暴,一个老迈的,腐朽的,破碎的,迷茫的欧洲,恐怕还要迷茫的更久。&br&&br&伊朗:伊朗在中东的核心利益,首先是生存。这就要求伊朗,必须把反美把霸权斗争,进行到底。其次,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第二核心利益,是图强。作为少数派的什叶派,要想在群狼环视的逊尼派的仇视中活下来,那么又必须得变得越来越强大才行。所以,伊朗必然的要寻求成为区域强国。&br&&br&要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要想活下来,并且变成强国,那么伊朗必然的就要在反美,反以色列,反逊尼派联盟,反恐怖主义,这几条路上,背靠着中俄,一路狂飙下去。&br&&br&土耳其:土耳其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打击库尔德人分裂势力。随着叙利亚战争战局的推演,土耳其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微妙。美国想让土耳其出面,和俄罗斯对子,土耳其不干。这么以来,西方不再视土耳其为自己人。俄罗斯,和土耳其历史上是世仇,即便现在有什么利益交易,那也都是暂时的,俄罗斯自然也不会视土耳其是自己人。&br&&br&伊朗为首的什叶派,沙特为首的逊尼派,也都不会视土耳其为自己人。整个伊斯兰世界,都认为土耳其是西方的狗,是伊斯兰世界里的叛徒。土耳其为了自己的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而战,所以它也要参战,为自己打出来一点缓冲区。无论库尔德人,伊朗人,还是ISIS,还是俄罗斯人,占领了叙利亚,对于土耳其来说,都是严重的威胁。所以,土耳其也图谋翻阿萨德政权,自己好能掌控得住叙利亚的部分领土。&br&&br&在叙利亚战争这场大混战中,土耳其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位置感和身份感。它比欧洲人还迷茫。为了能活得更好,土耳其只能避免自己做出头鸟,在大国之间做投机交易。&br&&br&沙特:沙特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控制石油输出组织。第二核心利益是,要打击伊朗。看到伊朗这个波斯人国家,在阿拉伯人的地盘上纵横驰骋,沙特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难受。俄罗斯和土耳其,有多么的不共戴天,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就同样有多么的不共戴天,都是世仇。&br&&br&沙特有钱,武器也不差,和伊朗相比,沙特致命的短板是人口太少。所以沙特提出,让人口比较多的逊尼派国家,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出来当炮灰打伊朗,它自己出钱。不过,巴基斯坦和埃及,都拒绝了沙特。这就难办了,谁来充当打伊朗的炮灰呢,如果没有炮灰站出来,那么逊尼派联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br&&br&随着伊朗越来越强大,说不定沙特哪天憋不住,就会捋袖子自己上,自己当炮灰和伊朗打。那样,整个叙利亚战争,就全面升级了。&br&&br&ISIS:本来和美国是盟友关系。连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都看出来了,ISIS全是西方的一个阴谋。ISIS和美国之间,是人民内部矛盾。美国是怎么惹毛这群丧尸部队的呢。原因有两个,第一,美国推翻了在伊拉克属于少数派的逊尼派政权,把伊拉克变成了一个什叶派政权的国家。这得罪了ISIS一次。&br&&br&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拒绝支持叙利亚境内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这得罪了ISIS第二次。因为逊尼派在伊斯兰社会里,占90%左右的绝对多数,所以出于制衡的考量,美国不想让逊尼派连成一片,并趋于一体化。于是,ISIS顿时觉得逊尼派被美国人背叛了,被欺负了,心里好委屈,便提出了一个概念,说他们是全世界受苦受难的逊尼派穆斯林的保护人。&br&&br&如此一来,ISIS和沙特,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逊尼派,出现了三杆大旗,一个是沙特,一个是土耳其,一个是ISIS。之所以彻底消灭ISIS如此之难,是因为这个组织,有着相当庞大的群众基础。那些绝望的人,他们不会听沙特的,也不会听土耳其的,他们会选择效忠ISIS。因为,无论是沙特,还是土耳其,都没有在为这些绝望的人战斗。&br&&br&ISIS有多疯狂呢,它是历史上,第一个同时得罪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恐怖主义武装力量。ISIS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见人就啃,见人就杀,以极端的原教旨主义力量,以恐怖的力量,重新在中东获得地区主导权。&br&&br&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在中东是仅次于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的第四大民族。从人口规模上看,它是一只不容小觑的力量。只要给他们枪,在中东这个人肉磨坊一般的战场上,人多就意味着力量大。&br&&br&库尔德人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3000万库尔德人,要建立独立的国家。而库尔德人有将近一半,生活在土耳其。如果库尔德人要独立,那么土耳其这个国家就得大分裂。所以,土耳其人,是库尔德人的仇敌。&br&&br&在ISIS眼里,库尔德人,都是应该烧死的异端,而库尔德人看ISIS,这群丧尸也太可怕了。所以,这两伙人,基本上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美国先弄出来了个ISIS,发现ISIS变异,便又扶植库尔德人打ISIS。&br&&br&扶植库尔德人,这对于土耳其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于是在土耳其看来,美国人背叛了自己。背叛自己在先,又想拿土耳其当炮灰,跟俄罗斯对子。埃尔多安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这么一犹疑,导致美国动了杀心,打算除掉埃尔多安,换一个更听话的傀儡。&br&&br&在俄罗斯的通风报信下,埃尔多安躲过一劫。于是便公开与美国闹别扭,闹分裂。一旦等中东开启人肉磨坊模式,那么争取几千万库尔德人的支持,会变得很重要。这也是土耳其最害怕的一幕。&br&&br&以色列:以色列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守住犹太人的老巢。以前以色列面对阿拉伯人的联合攻击,表现的像个小霸王一样,那是因为,那时候中东只有美国一手遮天,拉了偏架,所以以色列才会像大人打小孩那样,欺负整个阿拉伯国家联盟。&br&&br&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中俄入局,美国一手遮天的中东局面结束了,在新的大国博弈中,以色列恐怕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优秀。在人肉磨坊模式下,以色列那点人口,根本经不住消耗。&br&&br&以色列曾经的武器优势,在中俄的武器输出面前,也会当然无存。如果中俄伊拿下叙利亚,再把伊拉克拿下来,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建立完整的防空体系,那么以色列就很难在轻易获得制空权。没有制空权,那么就得被迫卷入人肉磨坊模式。那点人口,很快就会被打光。&br&&br&长远看,以色列难逃亡国的命运。犹太人保不住他们的老巢,以后怕是又要继续流浪了。以色列亡国之后,不再有犹太人所掌控的舆论和媒体继续神话吹捧他们,犹太人这么多年所做的坏事,就会被抖出来。在全球新一轮的反犹主义浪潮下,犹太人这个民族,等着他们的,也许会是一场恶梦。这样的恶梦,它们已经做了几千年了。&br&&br&三、当美国不再负责世界秩序,重新洗牌的时候到了&br&&br&经过前面两部分的分析,我们大致勾勒出了叙利亚战争,这场微型世界大战的大线条,大框架,和大画面。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我们交代了故事,交代了人物,还需要交代它的大时代,大背景。&br&&br&这个大背景,就是美国输出民主革命遭遇失败,不得不转向战略收缩。就像动物世界一样,老虎走了,老虎之前生活的地盘,就会被狗熊占领。总之,大自然从不浪费,就像人类从不浪费权力那样。&br&&br&只要美国转入战略撤退,那么必然的,美国战略退却后,所留下的权力真空就得有新的权力占据它。这一幕,跟中国历史上,周天子式微,天下诸侯争霸也是一样的现象。&br&&br&在撤退之前,美国必然得进行善后安排,安排好了才能走。美国希望,它走了之后,自己本土,安全能得到保障,欧洲的安全能得到保障,以色列的安全能得到保障。&br&&br&美国本土的安全,这是没问题的。显然,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会去进犯美国本土。如果中俄不会这么做,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就更不值得美国顾虑了。那欧洲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吗?未必。&br&&br&特朗普打算跟俄罗斯谈判,进行的就是这样一场豪赌。曾经,美苏两霸,在瓜分世界上,也达成过协议和默契。但是呢,斯大林的手一直都不老实,总是偷偷摸摸的在欧洲和中东搞小动作。丘吉尔被斯大林摸的肝胆俱裂,大声疾呼抓色狼,发表了铁幕言说,美国人过来英雄救美,这才引发了冷战。&br&&br&这说明什么,在机会和野心面前,俄罗斯人达成的默契和协议,也许根本就靠不住。今天,这一幕又重演了,特朗普想跟普京再达成新的协议,但是美国统治集团的建制派,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俄罗斯人。万一美国人走了之后,普京像斯大林那样,到处摸人大腿怎么办?&br&&br&这种分歧,导致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如果美俄真的达成了协议,但是由于缺乏制约普京的手段,普京无视协议,肆意扩张,那么特朗普的幻想,就变成了镜花水月。到了那一步,美国人估计会一口咬定特朗普是美国间谍。&br&&br&事实上,美国要和俄罗斯达成协议,而美国一旦撤出,同时又缺乏制约普京的有效手段,那么,普京到处伸手,几乎是肯定的。美国人真走了,拿什么制约普京呢,的确没什么办法。&br&&br&欧洲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以色列呢?更难。那么点鼻屎大的地方,既没有资源,也缺乏战备物资,如果大国之间,放开手打代理人战争,以色列肯定保不住。&br&&br&谁来保护以色列?所以特朗普是比较焦虑的。长远看,伊朗对以色列的威胁是最大的。所以,特朗普要撕毁伊核协议,打算联合一切力量,去攻打ISIS。其实就是担心伊拉克落入伊朗之手。因为一旦伊朗控制了伊拉克,那么以色列离被从地图上抹掉,也不远了。&br&&br&中美俄欧,联手打击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这是个幌子。只是桌面上给人看的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实际上,就是抢地盘,重新划界。&br&&br&往后看,在中东这片土地上,国界线已经丧失了意义,继伊拉克和叙利亚实质上亡国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被抹掉。国际法,即将名存实亡。进一步从中东到整个世界,都将变成一片丛林,秩序消亡,人肉磨坊才是正义。&br&&br&在这种惨淡的世界图景面前,特朗普嗅出了危险,谁来保护美国,谁来保护欧洲,谁来保护以色列。面对这几个问题,特朗普给出了答案,只有白人老爷爷才能保护美欧和以色列。于是他组成了军政府,和白人老爷爷内阁。&br&&br&既然中俄不会威胁美国本土,那么真正能够危险美国本土的,是墨西哥非法移民,他们会用子宫和高生育率,把美国变成墨西哥的一部分。为了保护美国本土,特朗普提出要建墙,来隔离墨西哥人。&br&&br&为了保护欧洲,他打算和俄罗斯豪赌一把。赌普京不会像斯大林那么色胆包天到处瞎摸。如何保护以色列呢,所以他的矛头直指伊朗。而伊朗的背后,站着的是中国。于是,特朗普又把矛头对准中国,打算用东亚和东南亚的利益做筹码,和中国谈判。&br&&br&美国会保护日本韩国菲律宾他们吗,自然是不会的。这些国家,对于美国来说都是外人。都是可以随便牺牲的棋子,它们在美国战略全局上的地位,级别和土耳其差不多。关键时候,要么是棋子,要么是猎犬。抛弃了,出卖了它们一点都不会有罪恶感。&br&&br&力不从心的建制派,输出民主革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美国何去何从的时候,新罗马天降伟人,床破带着凯撒的光环降临了。拉着一群白人老爷爷打算让美国再次伟大。从历史节点上看,新罗马美国,的确到了要出现一个凯撒的时候了,不过从特朗普的谋略和格局看,他离凯撒,中间还差着一百个拿破仑,或者两百个希特勒。&br&&br&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美国的衰落。在国家面临重大转折点的时候,只能靠一群老爷爷出面来收拾场面。再看美国的战略家呢,犹太人基辛格都九十岁的人了,还在抛头露面奔走斡旋。这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没人了。即便这群老爷爷,能顶住一局,甚至扳回一局,那下一局呢?&br&&br&按照美国战略家们的构想,美国战略收缩之后,未来的世界秩序,应该是一个大国共治格局。美国人所提出的,中美俄三分天下的大三角理论,认为可以保持基本和平,制定新雅尔塔秩序和拟定新的边界。&br&&br&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现实的问题是,中美俄重新瓜分世界,用比较文明的说法,是共同治理世界,各占各的势力范围,那三个大国的势力范围,各自的边界在哪里呢?&br&&br&并且,这边界由什么来确立呢。靠协议真管用的话,那希特勒就不会进攻苏联了。可见,国际协议最终还是由力量来确立,而不是由谈判桌上的外交约定来确立。力量靠什么来体现呢,只能靠军备竞赛来体现,靠武装冲突来体现。&br&&br&四、冲突,再冲突,直到新的秩序建立为止&br&&br&美国退缩的边界,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美国其他的盟友和势力范围都可以出卖掉。它最终退缩的边界,容忍度的底线,就是美国本土,欧洲和以色列。&br&&br&俄罗斯扩张的边界,如果美国退出中东和东欧,那么俄罗斯扩张的边界,应该是要恢复到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和欧洲选择了绥靖。俄罗斯加入叙利亚战局,美国连在叙利亚划个禁飞区都不敢。如果一下步,俄罗斯吞并了整个乌克兰呢?欧洲怎么办,如果俄罗斯越过乌克兰继续向西,欧洲又该怎么办?到了那天,欧洲人又要恐惧的睡不着了。&br&&br&中国扩张的边界,东亚和东南亚,是历史上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属于家门口的地盘。有个问题是,如果中国在东南亚方向上的扩张,达到了澳大利亚,那么美国怎么应对?在西的方向,中国势必要通过巴基斯坦和伊朗作为桥梁,来挺进欧洲,如果中国所扶植的伊朗,控制了中东,那么美国又将如何应对?&br&&br&欧洲防御的边界,原本地中海防御靠土耳其,现在美欧指望土耳其冲在前面和俄罗斯同归于尽,这把土耳其吓跑了。美欧的做法,很像是国民党军队,一交火,军官马上喊,兄弟们,给我上,而不是说跟我上。炮火别人做,军功自己落。这样的做法,队伍肯定会散的。无论是土耳其还是日本,让他们作为主导者冲在前面和中俄拼命,他们都会叛变美国。除非美国冲在前面,这群小弟跟在后面做帮手,这队伍才好维持下去。&br&&br&地中海方向的防线沦陷,东欧方向,如果俄罗斯拿回乌克兰,这势必会引发东欧诸国的哗变,纷纷倒向俄罗斯。这样以来,东欧方向的防御缓冲区,也会丧失。在北欧方向,波罗的海三国,根本就形同虚设。&br&&br&中东各势力的边界,从最新的叙利亚战况看,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国趋于达成叙利亚和平协议。这样以来,等于美国,沙特,ISIS,西方所支持的叙利亚叛军,都被晾在了一边。所以,三国防长会议刚开完,第二天,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就被恐怖分子刺杀。而且,恐怖分子,还被当场灭了口。&br&&br&刺杀俄罗斯大使的幕后黑手,嫌疑对象,拿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因为站在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对立面的,是叙利亚叛军,是ISIS,是沙特,是美国,是以色列。黑手显然跑不出这个范围。&br&&br&对于土耳其来说,他的利益边界,在于固守本土,打击库尔德人,避免被库尔德人分裂土耳其。对于统一伊斯兰世界,暂时看,土耳其似乎并没有这样的雄心。因为一旦他露出这样的苗头,几个大国一起,撺掇下库尔德人闹分裂,埃苏丹的小心脏就要崩溃了。&br&&br&伊朗未来扩张的边界,应该是能控制伊拉克,并且控制叙利亚部分地区。能做到这样,基本上就算控制了中东的心脏。&br&&br&如果中东往这样的态势发展,往新的秩序,新的和平方向发展,我们觉得是好事,会乐见其成。但是有人看了,会十分难受的。他们自己不会出面,所以他们会继续鼓捣恐怖分子来出面,继续制造战争和死亡。&br&&br&谁来消灭ISIS,谁来消灭恐怖主义?全世界合力打击恐怖主义,不过就是一句外交辞令。中东之所以会沦为人肉磨坊,是因为有一双手在推磨。只要这双推磨的手没有停下来,中东永远不可能出现和平。并且,战争只会越来越升级和扩大化。&br&&br&这双手是谁,想必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能推动这个大磨的,除了美国没有其他国家。&br&&br&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利益边界,都是用鲜血划出来的。在这个大争之世,强权国家,可以在别的国家的国土上,开办人肉磨坊。让其他民族,为大国的利益去生去死。这个巨大的磨坊,不仅要在中东启动,同时也将要在各个文明断裂带启动,在被撕裂的地缘断裂带启动。&br&&br&一步一步,走向更激烈的冲突和对抗,走向更大范围的世界性大乱世。直到建立新的秩序为止,世界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br&&br&五、三战的策源地:中东,东亚,东南亚,东欧,被撕裂的地缘断裂带&br&&br&俄罗斯大使遇刺,英国报纸宣称,这是类似一战的导火索,刺杀斐迪南大公一般的事件。暗示,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欧的军舰和战斗机,距离叙利亚也不远,如果叙利亚战争扩大化,恐怖主义被肃清,土耳其跟着俄罗斯跑了,沙特和以色列也不堪大用,那美欧能坐视看着俄罗斯主宰中东吗?&br&&br&如果看不下去,会不会赤膊上阵,直接和俄罗斯开战呢。从上次G20会议上普京跟奥巴马的死亡凝视看,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传统的看法认为,俄罗斯是不可以合作的,只能打压。因为它意味着切实的地缘威胁和风险。&br&&br&先是击落俄罗斯战斗机,再是刺杀俄罗斯大使。步步紧逼的战争测试,在测试俄罗斯的底线。尽管特朗普释放出了一些对俄友好的信号,西方和俄罗斯擦枪走火的风险,并非不存在。&br&&br&美国的统治集团,现在比较分裂,有时候看,也像是在演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就拿特朗普的美俄友好,联手制衡中国来说,这听上去,就像是一场双簧,既迷惑中国,也迷惑俄罗斯。因为美俄两国,既不存在共同的敌人,也不存在共同的利益,这根本就没法做朋友。&br&&br&在国际关系上,要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共同的敌人。就像当年反苏联,中美抱在一起一样。也比如,因为要制衡印度,所以中国和巴基斯坦就成为了好朋友。中国不是俄罗斯的敌人,所以美俄在对华战略上,不具备共同的敌人这种前提条件。同时,在涉华利益上,美俄也不具备共同的利益,甚至是相反的。&br&&br&其次,拥有共同的利益,也能做成好朋友,比如欧盟那些国家。之前打得一窝蜂,到后来还得抱成一团。既没有共同的敌人,也没有共同的利益。一边喊着要跟人做朋友,一边忙着在背后下毒手,这朋友怕是很难做得成。&br&&br&一战和二战的爆发,都是因为制衡体系的崩溃失效所导致。现在,美国为世界巴尔干地区所设计的制衡体系,也已经崩溃失效。土耳其倒戈,沙特以色列根本不中用,谁来制衡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三者瓜分中东呢。那只能上恐怖分子,如果恐怖分子也被缴清了呢。那就只能自己亲自上阵了,要么就彻底承认失败。&br&&br&美国在中东承认失败,代价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会失去石油结算权,第二会失去对以色列的保护。以色列对于美国而言,那可是爸爸国。连自己的爸爸都保护不了,那得多么失败。输掉了中东,意味着货币霸权没了,爸爸也没了。美国真的输不起。&br&&br&所以,推动人肉磨坊的那双手,为了抗拒失败,必须得进一步把叙利亚战争扩大化。把中东弄的越来越乱。为了让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动荡和混乱,美国还会同时在东亚和东南亚制造纷争和动乱。进一步,把战局从中东,波及到全世界。&br&&br&叙利亚战争,俄罗斯为什么要加入战局呢,因为无论是北约东扩,还是颜色革命,还是乌克兰内战,叙利亚内战,它们都是针对俄罗斯,发生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所以它不打不行。就好比说,如果美国还在中国的家门口,东亚和东南亚挑起事端,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中国也会加入战局。&br&&br&再看东亚和东南亚这边。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美国会不会真正与俄罗斯取得和解,调转枪口针对中国,策划类似叙利亚战争这样的代理人战争。从之前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和韩国萨德事件看,美国对中国,只是在进行战争准备阶段,还没有升级到战争实施阶段。&br&&br&中美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不可避免的展开了。时间,站在中国这边。摊牌的越晚,那么对中国越有利。为了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为了避免在家门口发生战争,中国大可以中东方向再有所作为些。加大对伊朗的扶植力度,彻底控制伊拉克,这样美国就不得不集中力量再跳进中东的泥潭和深渊。&br&&br&要知道,美国战略退缩的前提是,能确保本土,欧洲和以色列的安全。如果退缩之前的善后工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美国可能想退都退不了。&br&&br&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中东是美国的心脏,攻击中东,拖住美国,它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在东亚和东南亚捣乱。同时,美国最怕的,就是中俄和伊斯兰形成反霸权联盟。只要这个反霸权联盟存在,那么美国的失败,只是迟早的事。&br&&br&美国在中东和东欧,针对俄罗斯。在东亚和东南亚,针对中国。在这几个方向上,区域冲突都有可能局势失控,战争扩大化,演变成大国之间的总体战。美国所谓的战略退缩,并不是好心好意的把既有的地缘利益出让给中俄。而是必须得有本事去拿,拿得它心服口服,它才会撒手。这样,大家才能做到谈判桌上面来。&br&&br&所以,在这之前,美国所有的行为,都会是捣乱,捣乱,再捣乱。所谓的大三角,中美俄共治世界,也只是个烟幕弹。所有的利益边界,都是靠血与火画出来的。大国之间的总体战,是个很可怕的选项。但要在不发生总体战的前提下来谈判,要谋得更多的利益和地盘,最终谈判桌上说了算的,还是力量,因为那些野蛮人,他们只相信力量。&br&&br&美国扩张,天下大乱,美国退缩,同样天下大乱。这次乱世结束后,美国将彻底变成一个区域性国家。中国也将以自己的聪明勇敢和抱负,在未来的新世界秩序中,为自己谋取更伟大的地位。&br&&br&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已经在叙利亚升起。和平,渐行渐远,战争,越来越近。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全面复兴,正面临着真正的考验和挑战。中国能够顺利过关吗,中国将如何迎接这次大考,如何赢得中美之间的全面竞争?我们下篇文章说。&/p&&p&转载自白云先生《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a href=&///?target=http%3A//mp./s/8nvihn10-BCTgpC4IoWvp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p./s/8nvi&/span&&span class=&invisible&&hn10-BCTgpC4IoWvp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
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在叙利亚。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十几年内会发生。一、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微型世界大战 打完越南之后,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中国再无对外战争。战争的硝烟,甚至已经从人们的记忆里完全消散。甚至,人们的潜意识里,对战争已经丧失了最…
谢邀。&br&&br&直观来说当然是因为日本航母挨的炸弹多,又踩上了一个尴尬的时间点……重复这种显而易见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实际上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至少前期)日军对美军航母的打击都显得威力不足,而美军则正相反。这里简单提两点。&br&&br&1、炸弹&br&&br&美国俯冲轰炸机一般会挂载一枚1000磅炸弹(VS),或者一枚500磅炸弹+1~2枚100磅炸弹(VB)。打击航母的时候,一般是GP(通用炸弹)+SAP(半穿甲炸弹)。前者装填系数在50%左右,后者在30%左右。&br&&br&日本俯冲轰炸机会挂载一枚25番爆弹(1番=10kg),有时会加挂两枚6番爆弹。对航母弹种包括陆用爆弹和通常爆弹。陆用爆弹的弹体强度很差,装填系数都很高,可以视作高爆弹;通常爆弹的弹体是一体的,强度足够,从装填系数看,既有高爆弹,也有半穿甲弹。&br&&br&双方航空炸弹重量上本就有较大差距,打击效果有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大的问题出在引信上。&br&&br&太平洋战争前期双方都没有装甲航母,航母的水平装甲位置都很低,只护到核心舱。从上到下分别是飞行甲板—机库—其他舱室—水平装甲—核心舱。对航母的打击,最佳结果当然是打进核心舱,这需要炸弹有贯穿水平装甲的能力;次一等的结果是摧毁飞行甲板和机库。&br&&br&美国炸弹的引信有无延时、延时0.01s、延时0.025s、延时0.1s共四档。美国人惯用较短的延时,炸弹往往贯穿飞行甲板(几毫米的钢板+木板,极易贯穿)之后直接炸在机库里。这样做有双重好处,首先破坏了机库,其次得益于美国炸弹的大重量,飞行甲板往往被炸得向上翻卷,无法维修(比如翔鹤就因为这个屡次趴窝,珊瑚海趴完了圣克鲁斯又趴)。至于中途岛,更是在机库里停满了待发机的情况下被丢了炸弹,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殉爆、火灾和人员损失。&br&&br&日本炸弹的引信有无延时、延时0.01s、延时0.1s、延时0.2s四档。其中陆用爆弹由于弹体强度差,往往只使用瞬发引信,能在飞行甲板上炸个洞出来,但这种损伤很容易修补。而通常爆弹,则使用长延时的引信。打击航母时,日本炸弹能够穿透飞行甲板和机库一路向下,但由于其本身重量小,穿甲能力不足,从来就没有击穿过美国航母的水平装甲,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损害(中途岛约克城号挨的炸弹就是这种情况)。总体来看,日本炸弹的杀伤集中于飞行甲板之上,以及机库地板和水平装甲之间的空间,哪个都说不上是值得一提的损害。&br&&img src=&/v2-128eff87bb7f6f1753d4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v2-128eff87bb7f6f1753d4_r.jpg&&用瞬发引信直接炸在飞行甲板上造成的损害。这种破洞很容易修补,不怎么影响起降能力。&br&&img src=&/v2-2dc604ebb1dadfd85f76359ad6fdd758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v2-2dc604ebb1dadfd85f76359ad6fdd758_r.jpg&&如图,挨了一发日本通常弹的飞行甲板,这种破孔甚至都不需要修补。&br&&img src=&/v2-face9bc85c6af4af5a21f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face9bc85c6af4af5a21f_r.jpg&&中途岛约克城号的损伤。&br&&img src=&/v2-4e67c7cef336bf219afdb6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4e67c7cef336bf219afdb6_r.jpg&&对比一下珊瑚海翔鹤的损伤,甲板被从下往上掀起来。这在战场条件下是没法修复的,起降能力就被废掉了。&br&&br&2、损管&br&&br&在损伤情况不同的前提下比较损管本就不怎么公平,而双方损管能力更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br&&br&日本人的损管部门,实际上只是内务科派到战舰上的一个派遣队,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一旦相关的中层军官阵亡或是出了状况,下属的专业损管人员没有权限做任何事,其他人则对损管一无所知。美国人则正相反,损管部门由指挥系统直属,而且全体舰员都要接受相关的基本训练。&br&&br&我们知道,与英美相比,日本军队更强调上级军官对下级的统辖和指挥。这里无意评判其优劣,但对于损管,这显然是不利的。损管一是需要技术,二是需要随机应变,日军的损管军官缺乏前者,体制又窒息了后者,以至于一旦发生严重损害,相关人员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就在抓瞎。对比美国,具体的指挥统筹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损管按照舰体不同区域进行划分,每个分区都有完整的全套专业人员,很明显比日本优越得多。&br&&br&看一下中途岛。&br&&img src=&/v2-a0b90ecf7b755_b.pn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v2-a0b90ecf7b755_r.png&&加贺号的中弹。&br&&img src=&/v2-b5dcc72a6d81a2ce2c59b_b.pn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v2-b5dcc72a6d81a2ce2c59b_r.png&&苍龙号。&br&&img src=&/v2-272c894d3a401f549869_b.png&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v2-272c894d3a401f549869_r.png&&赤城号。&br&&img src=&/v2-12b3d6cab0_b.pn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v2-12b3d6cab0_r.png&&飞龙号。&br&&br&中途岛的情况,在以上两点的情况下还要加上被炸的时间点、随之而来的殉爆和大火,以及人们的慌张、缺乏经验。苍龙和加贺的大火尤其严重,飞机被炸毁,燃料喷溅,机库下方的舱室也随之被火灾波及,主机很快就停车了。赤城的情况稍好一些。飞龙受到的损伤其实并不致命,当时仍能维持30节航速,操舵和通信也能恢复,然后就弃舰了(……)。换成美军,至少飞龙号是肯定能救回来的,赤城号也有很大希望救回来。&br&&br&就先说这么多吧。&br&&br&————————&br&&br&注意:这里只是说了几个因素而已。中途岛海战的胜负是由此决定的么?并不能这么认为。上面写了这么多,也只不过是说明了,如果双方对调美国人的情况可能不会这么糟糕——但也不能指望很好的结果,最多也不过是“不败”,仅此而已。
谢邀。 直观来说当然是因为日本航母挨的炸弹多,又踩上了一个尴尬的时间点……重复这种显而易见的东西没什么意思。实际上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至少前期)日军对美军航母的打击都显得威力不足,而美军则正相反。这里简单提两点。 1、炸弹 美国俯冲轰炸机一般…
二战时期,小口径高炮使用碰炸(触发)引信,大中口径高炮使用时间引信。&br&时间引信的工作方式是:&br&1、高炮组使用测量仪器,测得来袭飞机的距离、高度、航速、航向;&br&2、解算出本高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飞行轨迹是怎么与飞机的飞行轨迹交汇的;&br&3、依据解算出来的弹道路径,算出炮弹飞行多长时间后会掠过目标附近;&br&4、将定时参数设定到待发的高炮炮弹中;&br&5、把炮弹打出去。&br&从以上步骤,可看出大口径炮弹的定时引信装订-发射过程是何等蛋疼了吧……空中形势瞬息万变……那个时候又没有电子计算机……&br&因此,实际上,那时候要想高炮阵地赶得及在敌机消失之前打到点儿东西,都不是仔细地测距和解算,而是根据此前的图上参谋作业、空中航线勘测,设定几个拦截点(就是,额,快捷方式吧),高炮炮群朝这个拦截点(空中的某一个位置)齐射三发,运气好的话敌机会撞进这个拦截点。打完三发,全体高炮在下一个拦截点再来几发……&br&因此,无线电近炸引信是二战时一项极其重要的黑科技,位列二战期间诞生的黑科技榜的前10名没有问题。&br&PS,小口径炮弹也有定时引信,但那个叫做定时自毁引信,在弹道末端引爆炮弹,主要是为了防止炮弹落入地面造成本方损失,通常不具备调节引信爆炸时间的功能。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同样有定时自毁功能,设定在若干秒之后,如果无线电引信仍然没有被触发,就引爆整个炮弹。&br&-----------------------------&br&搬运工,近炸引信的扫盲资料&br&&img src=&/afbe4ff0a4a_b.jp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afbe4ff0a4a_r.jpg&&&br&近炸引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人们最早利用声、光、磁等物理场,研制成功声近炸引信、光近炸引信和磁近炸引信等。20世纪40年代才研制成功无线电、气压、静电近炸引信。&br&英国在1940年发展出与雷达原理相同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原型。美国参战后,在美国科技及研究局(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之下完成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设计,并开始大量生产。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大约二千二百万枚无线电近炸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首次被派上战场是日,轻型轻巡洋舰“海伦娜”号(127MM高平两用炮)在南太平洋以配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127mm炮,成功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br&无线电近炸引信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在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火炮,大部份都得助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曾称赞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br&在欧洲战场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是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份都配备火控雷达及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无线电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br&------------------------------------------------------------------------------------------------------&br&看了其他的回答,不得不再补充一下高炮常用的其他引信。&br&&br&@瑞士GDF002系列35mm高炮使用的AHEAD弹药&br&AHEAD“阿海德”,是一种采用&b&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b&的弹药。&br&&img src=&/a979a2568f5bfea5c4f2d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979a2568f5bfea5c4f2d9_r.jpg&&&br&1)诞生背景&br&无线电近炸引信二战时诞生,战后不断改进和小型化,但到80年代,各国还是觉得&b&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不能完全满足战场需求&/b&。首先是它的小型化是进展较慢的,虽然60年代末研发出了40毫米口径的无线电近炸炮弹,但这种40mm炮弹的装药量、破片数都太少了。&br&其次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存在着固有的灵敏度不够、工作不够稳定、延时问题。&br&灵敏度不够、稳定性不好是因为炮弹从发射到飞行期间承受高温和高过载,而目标的材料结构千差万别,很难搞。&br&延时问题则不是“难搞”了,根本就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首先电磁场的改变反映到启动机构需要时间,其次从电雷管引爆到炸药充分发生反应(爆炸)需要时间,炸药充分反应(爆炸)到整个弹丸炸开、破片逸散也需要时间。尽管都是以毫秒来计算,但统统加起来也不少了。现代超音速飞机速度又快,打个比方,如果敌机与炮弹距离10米的时候,电磁场强度达到了炮弹引爆标准,但到炮弹的破片飞出,还有50毫秒,那么这枚炮弹会在敌机身后40米爆炸(假设炮弹和飞机迎头相对飞行,相对速度1000m/s)。而且,炮弹引爆后的破片速度也不见得多快,从700m/s到2000m/s都有可能。&br&2)AHEAD的结构&br&AHEAD炮弹的主体是一大堆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计时机构和一个抛撒机构。相对无线电近炸引信来说,计时器、抛洒机构都是很小的东西。&br&发射AHEAD炮弹的火炮,在炮管上要带测速线圈和编程线圈。炮弹发射后,在内弹道阶段,先经过测速线圈,精确测得炮弹的初速,第三个线圈负责向炮弹写入引爆时间。&br&同时这个火炮系统还必须配有一部精密的、可实时对目标精确测距的对空雷达,并且雷达数据要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解算并输出。&br&&img src=&/47bb7a9d46d7f436b8dca43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7bb7a9d46d7f436b8dca430_r.jpg&&&br&3)AHEAD的工作方式&br&1、对空雷达捕获目标,获得目标方位距离参数,火控计算机解算。&br&2、火炮根据火控计算机解算出的数据,瞄准恰当的方位。&br&3、炮弹发射。&br&4、测速线圈测得炮弹初速数据,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结合此前雷达捕获的目标数据,计算出炮弹引爆时间,通过第三个线圈写入炮弹中。&br&5、炮弹在空中飞行。&br&6、还差200米时,炮弹计时器激活抛撒机构,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撒出,一片钨合金颗粒“云”朝目标飞过去并笼罩目标。&br&&img src=&/6c6d1fd0ee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c6d1fd0eef_r.jpg&&&br&4)AHEAD的优点&br&a、绝对不是身后弹,钨合金颗粒迎头罩过去,双方相对速度最快。&br&b、为什么要定时器来抛撒。这样在炮弹飞行的大部分阶段,炮弹就是一整枚,风阻小速降小,快接近目标时散开,又使得炮弹的覆盖能力很强。如果打的是“榴霰弹”,炮弹一出膛就散开,那么飞不了几百米就要掉地上。
二战时期,小口径高炮使用碰炸(触发)引信,大中口径高炮使用时间引信。 时间引信的工作方式是: 1、高炮组使用测量仪器,测得来袭飞机的距离、高度、航速、航向; 2、解算出本高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飞行轨迹是怎么与飞机的飞行轨迹交汇的; 3、依据解算…
&p&我心中?&/p&&p&那就屁股决定脑袋了,我是中国人,站在我的角度上。&/p&&p&自然是……&/p&&p&小布什。&/p&&p&他接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p&&p&随后他折腾了八年,然后把帝国交给了他的弟子奥观海。&/p&&p&他的弟子又折腾了八年。&/p&&p&对于我等中国人民来说。&/p&&p&这两位太伟大了。&/p&&p&&/p&
我心中?那就屁股决定脑袋了,我是中国人,站在我的角度上。自然是……小布什。他接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随后他折腾了八年,然后把帝国交给了他的弟子奥观海。他的弟子又折腾了八年。对于我等中国人民来说。这两位太伟大了。
&p&老三国剧本改编的很多文戏都体现了编剧的功力。&br&&br&导演和编剧对主要人物的揣摩和定位已经近乎极致,往往在悄无声息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妙处,抓住其中的蛛丝马迹细细品味,令人拍案叫绝。&br&&br&举一个“孙权决计破曹操”的例子,且看老三国的改编剧本如何句句刀枪、层层推进,不动声色之间将君臣心术和领导艺术展现的淋漓精致,既不脱离原著,又结合历史,通过戏剧矛盾冲突实现孙权拔剑断案的艺术效果,将这一段戏拍的跌宕起伏、精彩纷呈。&br&&br&首先需要注意的基本事实是:对于孙权而言,赤壁之战前的形势极为凶险。继位后虽然攻灭黄祖,树了声威,但是身边的绝大多数幕僚还是孙策的老班底,而且内部意见分歧不小,再加上那些一直心怀怨望的土著豪族,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仅仅鲁肃和孙氏旧将的支持,孙权没有足够的把握直接表态拍板开战,此时,以周瑜为代表的南渡军事集团的意见就非常重要。&br&&br&老三国便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下面的一幕。&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5deab24d530a28b76dc67e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5deab24d530a28b76dc67e_r.jpg&&开场孙权正襟端坐,问候之后便告诉周瑜曹操送信来了。&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a91903a0deb0e41fd14e232cc4f7f395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a91903a0deb0e41fd14e232cc4f7f395_r.jpg&&周瑜看完信之后,劈头就问:“主公可曾与众文武商议?”&br&&br&在小说中,周瑜还是首先很客气的问了孙权自己有没有拿定主意,然后再问有无与群臣商量。&br&&br&剧本这么一改编,周瑜是犯了大忌的,等于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指出孙权的弱势和孙吴集团内部的矛盾。&br&&br&那么这是不是剧组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引起过度解读呢?&br&&br&我们接着往下看。&/p&&p&&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9a24d747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9a24d747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40& src=&/v2-c1d_b.png& data-rawwidth=&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v2-c1d_r.png&&&/p&&p&换做一般领导,被呛了这么一句,早就坐不住了。孙权也是真能忍,面不改色,告诉周瑜“有劝降者,也有主战者,请公瑾为我一决”。&br&&br&注意最后一句话,剧本比小说多了“为我”二字,极妙,既将决定权交给周瑜,表达了充分信任,又侧面提醒周瑜注意分寸。&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ffffebd205b312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ffffebd205b312_r.jpg&&周瑜微微一笑。&br&&br&这一笑是很有内容的,当年孙策英雄了得,挟征服江东的声威,与周瑜联姻,强势压制土著豪门势力,结果死于非命,子女尚幼,只好传位给孙权,孙权明显不想重蹈这种为人作嫁的覆辙,他把周瑜顶在前面。&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cadcbdb9bdd2a7f5ebb8424c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cadcbdb9bdd2a7f5ebb8424c_r.jpg&&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句:“谁劝主公投降?”&br&&br&这句话又是犯忌讳的。领导明显不愿意表态,让你自己帮忙权衡,你却回过头直接问领导具体细节,还是没把领导的话当回事啊!&br&&br&其实周瑜那是聪明绝顶的,你孙权不愿意表态,我也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想从你嘴里得到更多的信息。毕竟人心难测,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并不是与孙策那样亲密,到底孙权什么想法,并不是听鲁肃怎么说,而要靠自己的现场观察。最后拍板的是你孙权,如果你不想打,让我来帮忙决断,岂不是笑话?&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54cd635b8456ecddd559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54cd635b8456ecddd559_r.jpg&&孙权果真脸厚心黑,依然和颜悦色的告诉周瑜:“文官皆主降。”&br&&br&随后张昭出列,长篇大论一番。&/p&&p&&br&&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5c49a50f51f131a5baeb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5c49a50f51f131a5baeb_r.jpg&&&/p&&p&&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eae8d2c5ec3e3a5d0d79027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eae8d2c5ec3e3a5d0d79027_r.jpg&&&/p&&p&张昭开动嘴炮时,身旁的鲁肃一脸嫌弃,对面的程普、黄盖等诸将则是愤愤不平之色。&br&&/p&&p&这里剧本又与小说截然不同,小说里周瑜直接斥责了这种投降行为,而在剧本中对张昭十分客气。&br&&br&剧本如此安排的原因很简单:直到目前为止,周瑜仍然看不出来孙权的真实态度。&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98cdaa990a5e879dab81bcc4b3e1d866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98cdaa990a5e879dab81bcc4b3e1d866_r.jpg&&等到张昭说完,周瑜又扭过头来看着孙权:“主战者为谁?”&/p&&p&&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6bdfeab9c181cd0edc434a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6bdfeab9c181cd0edc434a_r.jpg&&这简直就像先生质问学生一般咄咄逼人,黄盖看不下去了,出来答道:“我等众将力主一战,以报吴侯。”&br&&br&这一组对话,小说中本来是没有的,剧本中加上这两句,产生了绝妙的作用。&/p&&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7e3a2b19a34e0ba2035c36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7e3a2b19a34e0ba2035c36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4e32ad02b86c6d3d214fd5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4e32ad02b86c6d3d214fd5_r.jpg&&&p&以孙权刚烈的性格,此时在周瑜的一再逼问刺激下,其实内心早已不悦,看到黄盖出来解围,听到一片忠义,对于这些看着自己长大的叔伯,只怕是不感动都不行了,于是即使依然面沉似水,也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p&&p&&br&&/p&&p&&img data-rawheight=&640& src=&/v2-39cfda6edcb5af_b.png& data-rawwidth=&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v2-39cfda6edcb5af_r.png&&&/p&&p&这个细节自然逃不过周瑜的眼睛,不得不说,洪宇宙老师把周瑜激将得手后的窃喜和得意表现的恰到好处。&br&&/p&&p&&br&既然已经确认了孙权的真实意图,周瑜也老实不客气,把投降派狠狠训斥了一顿。&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a247a39f42b4c9b083693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a247a39f42b4c9b083693_r.jpg&&&br&果然,孙权喜出望外,忙问:“公瑾,有何良策退敌?”&br&&br&这也难怪,憋了这么多天,生了许多闷气,终于获得周瑜的支持,还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却不能说的话,能不失态吗?&br&&br&剧情的表达和性格的刻画极其流畅,而孙权那种克制下的失态,吴晓东老师演绎的十分到位!&br&&br&接下来,周瑜先把孙权夸了一番,随后分析敌我利弊,表达忠心,给孙权和众人鼓劲打气。&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faabad4cc45a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faabad4cc45a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38b4c8fe3401daf542a4a40d1263bf6a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38b4c8fe3401daf542a4a40d1263bf6a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5& src=&/v2-5b0e4d1afbe4f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5b0e4d1afbe4f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ba4dcba225763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ba4dcba225763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2cde70cf0b2b6cfec5701c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2cde70cf0b2b6cfec5701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7b6a89e04bc02547fded6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7b6a89e04bc02547fded6_r.jpg&&&br&听完这些,孙权豪气干云,站起来发表了一通即兴演讲。&br&&br&这通话很短,却极有水平的,体现了孙权能够稳坐江东的能力。&br&&br&先以大义起势,确定曹操的逆贼身份,掌握政治制高点,师出有名。&br&&br&然后强调自己是与二袁、吕布、刘表齐名的雄杰,事实上这么说是不合常理的,这些人以及曹操都是他父亲的同辈,孙权本应执子侄之礼,但这也是大敌当前他被人轻视,导致犹豫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得到了周瑜的支持之后,孙权终于可以自壮声势,强行将自己与曹操身份对等,弥补这一漏洞,安定内忧。&br&&br&紧接着表扬周瑜“甚合孤意”,连拉带打,王霸之气外露:你干得好,我信任你,但是不要忘了这一切都是在我的英明领导之下的。&br&&br&最后一句滴水不漏,试图婉转的化解二人斗智可能造成的疙瘩,让周瑜安心:你我君臣相知,乃是天意,刚才的事只是插曲而已,莫放心上,这一仗,你放手去干。&/p&&p&孙权这几句话都是罗贯中的原文,经过剧本的巧妙铺垫,才合理厘清了其中的唐突之处。&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442a533cb8e08f7892e11bde3130fcb8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442a533cb8e08f7892e11bde3130fcb8_r.jpg&&没想到,话说到这个份上,周瑜依旧不依不饶,将了孙权一军:“只怕主公犹豫不定!”&br&&br&听了你刚才的一通话,我周瑜心里还是没底,我与众将出征,你在后方被张昭这些人围着,三人市虎,万一主意变了怎么办?让我帮忙决断,我帮了,现在不是说大话的时候,就看你自己的决心了。&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11f6c0e92b8baee87b99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11f6c0e92b8baee87b99_r.jpg&&镜头也适时的扫向了一众文官。&br&&br&周瑜非要用激将法让孙权明明白白的表态,而刚刚的慷慨呈辞已经使孙权的情绪达到顶峰,此时再说出任何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的。&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64f757ffae52eea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64f757ffae52eea_r.jpg&&&br&&img data-rawheight=&406& src=&/v2-f11b2ce115c6_b.jpg&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f11b2ce115c6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ca8d03a2de77ba068ccc9c6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ca8d03a2de77ba068ccc9c6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v2-8ff97cc3ff47a19b8c6c5dfe6ca8e534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8ff97cc3ff47a19b8c6c5dfe6ca8e534_r.jpg&&那么,比语言更有力的是什么?是行动!拔剑断案,水到渠成!&/p&&p&——“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br&&/p&&p&——“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p&&p&编剧通过这场不动声色的斗法,侧面展现了孙、周二人的政治水平,这样的孙权和周瑜,才配得上上面的评价。&/p&&p&杰克·尼克尔森在《无间行者》中有一句名言:“朋友,在我们这里,手里拿着枪并不代表你真的牛逼。”&/p&&p&比起有些电视剧强行制造所谓的“套路”,动辄把“权谋”挂在嘴边、当成招牌,恨不得搞得尽人皆知的猴急样,老三国的姿势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p&
老三国剧本改编的很多文戏都体现了编剧的功力。 导演和编剧对主要人物的揣摩和定位已经近乎极致,往往在悄无声息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妙处,抓住其中的蛛丝马迹细细品味,令人拍案叫绝。 举一个“孙权决计破曹操”的例子,且看老三国的改编剧本如何句句刀枪、…
&img src=&/50/v2-accd6e25b463501add6baa5cd42b5c10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50/v2-accd6e25b463501add6baa5cd42b5c10_r.jpg&&&p&当枪械全面列装部队之后,冷兵器迅速被淘汰出军事领域,除了刺刀还在部队略刷一点存在感之外,现代军队里已经几乎已经看不到冷兵器了。但这并不代表冷兵器的消失,相反,近年来各国的警察正在不断的发掘警用冷兵器并进行列装。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警械中到底有多少冷兵器的存在。 &/p&&p&&br&&/p&&img src=&/v2-3fb65c36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3fb65c36_r.jpg&&&p&&br&&/p&&p&最常见到的无疑是警棍。棍类作为非致命武器,能够比较有效制服罪犯而不造成严重伤害,即便被歹徒夺走危害也有限,因而广泛应用与各国警察。在我国警棍的种类也很多,不过我国最常见使用的是橡胶警棍,很多里面还加了弹簧。这种从短棍演变出来的武器因为比短棍沉重不少,实际上更适合用袖锤的招式。橡胶警棍攻击头部的话,基本打实了,人就晕了。但是打四肢的话,相对来说停止作用要差一些。毕竟橡胶比较软,虽然打上去很痛,但是在搏斗中肾上腺素分泌痛觉减弱,被击中一、二下还能反抗也是正常。&/p&&p&&br&&/p&&img src=&/v2-9a7eb6eb919b4fb00696f8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v2-9a7eb6eb919b4fb00696f8_r.jpg&&&p&&br&&/p&&p&现在更流行的是卜字型警棍,这虽然是美国最先开始装备的警棍,但实际上是根据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卜字拐制作的。在明清时期,拐在我国南部拳法中曾盛行,民国时期依然有大量武术家习练此种武器。这种卜字拐不仅流传于中国和冲绳,菲律宾和泰国都有其成体系的拐术。不过除了所用材料不同以外,虽然拐形警棍和传统卜字拐外形没有多少变化,但使用方法却和传统武术中的技巧不同。传统的拐术是双手各持一拐的,握法有许多种,使用方法相应的也非常多,因此在学习使用拐的时候非常强调手的灵活,要具备随时变换握法的能力。要求双手互相配合、双手随时可以做出不同握姿手形变化,并且在实际打斗中能互为策应地进行攻击,这使得双拐技术具备了相当深厚的内涵。现代的拐形警棍一般是单独使用的,用法相对也更简单直接。毕竟警察面对的大多都只是没有练习过格斗的普通罪犯。&/p&&p&&br&&/p&&img src=&/v2-7a74e587bb2d5cffbe6bbeb9b764cb3c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p&&br&&/p&&p&我国警棍还有往更长更粗、更大发展的其他尺寸警棍。比如上图女警手中所持长一米三,形状有些接近日本鬼金棒、加长加大的双手握持的警棍。以这个长度来说,警察正常情况能碰到的凶器尺寸应该都比这个更小,所以打起来肯定这种大棍子更占便宜。&/p&&p&&br&&/p&&img src=&/v2-b386c4f586d3f6a270904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b386c4f586d3f6a270904_r.jpg&&&p&&br&&/p&&p&&br&&/p&&img src=&/v2-e42fee7dfaabf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7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e42fee7dfaabf_r.jpg&&&p&&br&&/p&&p&但是仅仅这种尺寸的大棒子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所以最近警方配备了款式更美观,功能更酷炫的长警棍,造型十分接近冷兵器中的双手剑。背后背把大宝剑,执勤无疑更加拉风。这种“大宝剑”还可以用双手剑的招式,而且再也不是万年橡胶材质了,换成更轻便更高科技的钛合金。但是双手剑的招数想练好、能实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款钛合金巡逻警棍究竟有多大用处还得以观后效。&/p&&p&&br&&/p&&img src=&/v2-580bc859a583c1b0ed4dc10914aaa3ec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v2-580bc859a583c1b0ed4dc10914aaa3ec_r.jpg&&&p&&br&&/p&&p&但是我国警棍没有最长只有更长,大宝剑的长度还远不够,还有按照传统武术中齐眉棍长度制作的应急棍。一般的应急棍都是PC材料,全长一米六。用传统棍法的话还能完爆大宝剑,以及上图中的长柄大砍刀。应急棍术也是参考了少林齐眉棍的不少招式创立而成,可以算是传统冷兵器棍术的直接传承了。&/p&&p&&br&&/p&&img src=&/v2-cb98d30ecd619e1612aec6c4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cb98d30ecd619e1612aec6c4_r.jpg&&&p&&br&&/p&&p&但是更长更粗更大的追求永无止境。今年8月,在习武风气浓郁的天津,武警天津总队“南开铁拳”中队在辖区繁华街道、重点单位处所等场所进行武装巡逻执勤,并配置了新型装备——狼牙棒,用以加强社会面控制,震慑违法犯罪。这种已经是标准的现代武术用狼牙棒了,制式的武术狼牙棒全长一米八,但是由于现代武术的表演需要,这都是空心的,重量大概在2KG左右。这种狼牙棒的威慑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真碰到需要使用狼牙棒的情况的话,由于狼牙棒的攻击范围太大,没有专门练过狼牙棒以及配合战术的武警,比较容易误伤队友或是无辜路人。不过想来也不会有犯罪分子试图攻击手持狼牙棒的武警,毕竟后面的对友还拿着枪呢。&/p&&p&&br&&/p&&img src=&/v2-d33c20fa2b5fb8e3f1403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33c20fa2b5fb8e3f1403f_r.jpg&&&p&&br&&/p&&p&除了警棍外,还有很多其他冷兵器的变种。比如从传统十八般兵器中的叉改进而来的防暴叉,降低了传统两股叉的杀伤力,主要是用来控制犯罪分子,依靠防暴叉的长度来保持距离,叉到对方动弹不得无法攻击行凶。这种防暴叉不仅作为警械,甚至不少学校保安都有配备。但是也有持防暴叉上前,被对方用板砖撂倒的报道,甚至有防暴叉被歹徒打弯的报道。防暴叉作为警械来说,更多的还的是看配合,单人并不好使用。&/p&&p&&br&&/p&&img src=&/v2-fc4ffbf4ce11af02f6cb908b17f62c83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fc4ffbf4ce11af02f6cb908b17f62c83_r.jpg&&&p&上图这款被戏称为警用野猪矛的东西标准名称是组合式警棍,有个三棱攻击头,严格来说在冷兵器中不能算是棍了,应该算是短矛。不过这种武器的用法沿用的是传统刺刀技法,干警们持此物联系的都是刺杀操,很有当年我军的风范。&br&&/p&&p&&br&&/p&&img src=&/v2-bcf4ae51c2bf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bcf4ae51c2bf_r.jpg&&&p&&br&&/p&&p&除去这些长长短短的各式兵器外,常见的警械还有盾牌。传承古罗马大盾方阵的防暴大方盾组成盾阵,也依然有模有样。在各国防暴警察中,经常可以看到手持PC方盾对抗示威人群的防暴警察的身影。手持大方盾和警棍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防暴警察的标志形象。防暴大方盾可以有效的抵挡示威群众投掷的石块,挥舞的木棍,甚至还能抵挡投掷燃烧瓶。因为身后会有手持灭火器的警察,只要可燃物没有溅到自己身上就很安全,盾牌上的火焰会很快被扑灭。&/p&&p&&br&&/p&&img src=&/v2-f975cd5b4a2fef311c43c63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f975cd5b4a2fef311c43c63_r.jpg&&&p&&br&&/p&&p&有了方盾,自然也少不了更加小巧方便的圆盾。小圆盾在古代就十分流行,到了现代,各国防暴警察也大多都有配备这种小圆盾。现代的警用防暴圆盾比防暴大方盾显然重量上更加轻便,且更加的灵活。很适合作为冲进暴动人群中抵挡暴民的临时武器,并让扰乱社会秩序的暴民尝尝警棍的滋味。&/p&&p&&br&&/p&&img src=&/v2-5cd35eebbdb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v2-5cd35eebbdb_r.jpg&&&p&&br&&/p&&p&我国历史悠久武器种类繁多,警械也不能流于俗套,新型的盾牌不断在被开发出来。相对于追求更粗更大更长的武器来说,盾牌走的路线是追求更加方便小巧灵活。比如最近新推出的这款带攻击破窗器和LED灯的新型臂盾。进可攻退可守,能照明能晃人眼睛,造型也拉风。只是防御功能上比防暴圆盾要差一些,但是灵活性和多功能上远胜防暴小圆盾。&/p&&p&&br&&/p&&img src=&/v2-58d621d05dd964e0e200e368c93db323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58d621d05dd964e0e200e368c93db323_r.jpg&&&p&&br&&/p&&p&上图中新式小盾牌搭配钛合金大宝剑警棍,如果再加上防暴叉和组合式警棍,几乎可以摆一个小型鸳鸯阵了。&/p&&p&&br&&/p&&img src=&/v2-1048cfdc76ee00e8fda802e92c7ba5c6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v2-1048cfdc76ee00e8fda802e92c7ba5c6_r.jpg&&&p&&br&&/p&&p&但同样没有最小只有更小,我国警方还装备了这种带倒刺的护臂型臂盾,据说是可以防止对方抓干警的小臂,还可以挡棍棒砍刀。使用更轻便,通风透气,使民警开展日常巡逻执勤、接处警工作更加安全便捷,切实提升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如果再练练洪家铁线拳,这种臂盾拿来格挡应该是很酷炫拉风的。&/p&&p&&br&&/p&&img src=&/v2-90a5c3d6c9e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90a5c3d6c9e_r.jpg&&&p&&br&&/p&&p&除了盾牌,当然还要有头盔和护甲。这些盔甲直接传承冷兵器时代的重装步兵,一身工程塑料的护甲足够抵挡暴民的临时武器。护甲甚至连脚面都有防护,配合防暴方盾,对抗正面攻击简直无懈可击。这种情况就是面对不知畏惧的丧尸,怕是也能毫发无伤。&/p&&p&&br&&/p&&img src=&/v2-3ecf26d9edb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v2-3ecf26d9edb_r.jpg&&&p&&br&&/p&&p&但是塑料护甲毕竟没有金属护甲拉风,近日德国防暴警察终于在护甲上压倒我国防暴警察的时髦值,他们装备了铝合金的锁子甲来进行反恐。被网友直呼条顿骑士团复活。&/p&&p&&br&&/p&&img src=&/v2-15a6dd9ae5bfb8aba04941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15a6dd9ae5bfb8aba04941_r.jpg&&&p&&br&&/p&&p&有了重步兵,怎么能没有重骑兵,不能让中国警械独领风骚,哥伦比亚直接采用人马具装的形式搞出了防暴重骑兵。这拉风程度实在是酷炫的逆天,不过这些甲骑具装的武器仅仅是一根普通的木棍而已,拉低时髦值。&/p&&p&&br&&/p&&p&&b&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b& &/p&&p&&b&喜欢冷兵器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lbqyjs)&/b&&/p&&img src=&/v2-0f7fae5dc47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f7fae5dc477_r.jpg&&
当枪械全面列装部队之后,冷兵器迅速被淘汰出军事领域,除了刺刀还在部队略刷一点存在感之外,现代军队里已经几乎已经看不到冷兵器了。但这并不代表冷兵器的消失,相反,近年来各国的警察正在不断的发掘警用冷兵器并进行列装。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警械中到底…
&img src=&/50/v2-dac65e9d87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dac65e9d87b_r.jpg&&&p&双手把紧龙头,两脚将踏板蹬地飞快,想象座下的自行车是一匹马,就像古时的骑兵,驰骋在大街小巷上。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和笔者一样,曾对各类文字中对“一骑绝尘”的描写心驰神往,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自行车来滥竽充数,做做这样的幻想过过干瘾。不过单就自行车的历史来说,还是与马有着一定的关系。自行车最初的原型,由德国人卡尔·德莱斯男爵发明的“跑步机器”(Laufmaschine),在它英语中的名字里被叫做“德莱斯的马”(Dandy horse)。而在其后的若干改进设计中,也有好事者在车龙头处加上一个画蛇添足般的马头,更是坐实了自行车与马的不解之缘。&br&&/p&&img src=&/50/v2-ff1d7e3e309af90d3e4d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ff1d7e3e309af90d3e4d_r.jpg&&&p&&br&&/p&&p&▲卡尔·德莱斯男爵的自行车复制品。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作为自行车鼻祖的这辆“德莱斯的马”上,没有踏板、链条、刹车之类的现代自行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事实上他的驱动方式是坐在坐垫上,用双腿在地上奔跑。 &/p&&p&&br&&/p&&p&&br&&/p&&img src=&/50/v2-0d5eaf52c29b0e7ae5bb5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0d5eaf52c29b0e7ae5bb5_r.jpg&&&p&&br&&/p&&p&▲一张19世纪设计图稿上的带有马头装饰的早期自行车,从自行车发展来看,该图中的时代不晚于1880年代。 &/p&&p&&br&&/p&&p&&br&&/p&&img src=&/50/v2-e594b6f31eacdbd31a351a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e594b6f31eacdbd31a351a_r.jpg&&&p&&br&&/p&&p&▲ 在一些童车上还保留有马型装饰&/p&&p&尽管卡尔·德莱斯男爵的发明在现代人看来十分的原始粗糙,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还是件引人注目的新奇事物。因此当时出现了众多描绘骑行这类原始自行车的图像作品,画风多以诙谐幽默为主,男女老少尽皆有之。甚至还有在车后安装上锅炉,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的脑洞大开的设计。&br&&/p&&p&&br&&/p&&img src=&/50/v2-3010005dbeafc79fb4d2afadc0dd19bd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3010005dbeafc79fb4d2afadc0dd19bd_r.jpg&&&p&&br&&/p&&p&&br&&/p&&img src=&/50/v2-94bcaf08645df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94bcaf08645df_r.jpg&&&p&&br&&/p&&p&&br&&/p&&img src=&/50/v2-dabd6ee67b6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dabd6ee67b6_r.jpg&&&p&&br&&/p&&p&&br&&/p&&img src=&/50/v2-adcc88f6aa1f7d5bcd621617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adcc88f6aa1f7d5bcd621617_r.jpg&&&p&&br&&/p&&p&▲形形色色的“跑步机器”&/p&&p&除了上面这些尚属“正常”状态下的自行车画面,还有人从中看出了自行车未来的军用价值,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自行车枪骑兵大败真骑兵的幻想作品。&br&&/p&&p&&br&&/p&&img src=&/50/v2-cc79a5518d1cbd3a34a653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cc79a5518d1cbd3a34a653_r.jpg&&&p&&br&&/p&&p&▲年代出处不详,根据结构来看,应当是在出现最早具有机械驱动装置的1840年代之前。 &/p&&p&当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人皮埃尔·米肖和皮埃尔·拉勒门特在自行车前轮上加入了踏板,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脚踏车”时,自行车的实用性才得以提升。在一段时间内,采用“前轮驱动”的“高自行车”曾经风行一时,直到1885年英国考文垂的工厂中生产出采用链传动的“安全自行车”才取代了它的地位。之后在1888年,苏格兰人约翰·登禄普(登禄普轮胎的品牌名称就是源自于他)推出的第一款实用的充气轮胎,解决了行车颠簸的问题,更是令自行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于此同时,欧美军方也对自行车产生了兴趣,对自行车进行改装,装备军队,甚至还专门组建了自行车部队。&br&&/p&&p&&br&&/p&&img src=&/50/v2-1c7ff9e9f43da9e6bf7e64d4c5fa397d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1c7ff9e9f43da9e6bf7e64d4c5fa397d_r.jpg&&&p&&br&&/p&&p&▲自行车发展史简图 &/p&&p&&br&&/p&&p&&br&&/p&&img src=&/50/v2-767f192c48ea53de1a6f0ac0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767f192c48ea53de1a6f0ac0_r.jpg&&&p&&br&&/p&&p&▲身兼插画、铜版画、平板画画家、漫画家和小说家多重身分的法国人阿尔贝·罗比达在1883年所做的一副未来战争图画。图上的自行车骑兵与他们身旁充满“蒸汽朋克”味道的装甲车相比还是太守旧保守了,实际历史中的军用自行车使用方式并非如此。 &/p&&p&&br&&/p&&p&&br&&/p&&img src=&/50/v2-7f4d37a493a7b4be6f7a42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9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7f4d37a493a7b4be6f7a42_r.jpg&&&p&&br&&/p&&p&▲使用自行车的欧洲士兵更多地还是装备以枪械,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过去骑马步兵的角色,自行车在步兵部队里可以很好地承担巡逻、侦察与传递信息等任务。为了解决山地作战问题,法国人还在发明了第一个出于军事用途的折叠自行车。在一幅刊载于日的《伦敦新闻画报》的战时刊物《战时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War News)的插图中,绘有19世纪的自行车发展史简图,及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法国、英国、奥地利三国军用自行车的发展。从插图上可以看出自行车士兵所用枪支的枪管较短,应该是直接把骑兵的马枪拿来为己所用。&br&&/p&&p&在与欧洲相隔大西洋的美国军方,也跟上了这股潮流,在1896年组建了驻扎在米蒙大拿州苏拉堡的第25步兵自行车部队( 25th Infantry Bicycle Corps,又名机动步兵第25连,25th Mobile Infantry)。 &/p&&p&&br&&/p&&img src=&/50/v2-c76cf04af3ae5d8dc4a7f009bd1b7613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c76cf04af3ae5d8dc4a7f009bd1b7613_r.jpg&&&p&&br&&/p&&p&▲在这张1896年的老照片上,记录下了美国最早的黑人骑兵部队“布法罗士兵”(Buffalo Soldiers,或者可以翻译为野牛士兵,因为他们的Buffalo之名源自于印第安人形容黑人士兵的卷发就像北美野牛)在黄石国家公园“守护神梯池”时的留影。该部曾举行过负重76磅(34.47公斤)、为期四天126英里(202.77公里)以及十六天天790英里(1271.38公里)的野外拉练。照片应该就是在790英里的那次拍摄的。 &/p&&p&最令这支部队声名大振的还是于1897年夏天,他们进行了一场用自行车代替马匹的1900英里(3 057.7536 公里)越野测试。从蒙大拿州的米苏拉至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的一路上,20名士兵用了34天,平均每天五十多英里(80多公里),平均时速6.3英里(10公里左右)。在旅程结束时,他们都“身体状况良好”、所有损伤的总和只有“17个轮胎加六个自行车框架”。他们此行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陆军的自行车兵团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较骑兵或是步兵快上两倍,并且只要付出三分之一的成本与精力。&br&&/p&&p&&br&&/p&&img src=&/50/v2-df28d06b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df28d06b_r.jpg&&&p&&br&&/p&&p&▲“1900英里远征”的路线图 &/p&&p&&br&&/p&&p&&br&&/p&&img src=&/50/v2-bd9f4f65cf99ad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bd9f4f65cf99ad_r.jpg&&&p&&br&&/p&&p&▲反应在“google地图”上的路线,可以看出几乎穿越了半个美国&br&&/p&&p&&br&&/p&&p&&br&&/p&&img src=&/50/v2-ec3fe3ea25f7a70a8d2e9d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ec3fe3ea25f7a70a8d2e9d_r.jpg&&&p&&br&&/p&&p&▲除了步枪之外,还有其他丧心病狂的武装设计。比如上面这辆装备柯尔特机枪和机枪弹药箱的美国1896年哥伦比亚40型军用自行车实物&br&&/p&&p&&br&&/p&&img sr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抄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