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儿出嫁应该讲什么七岁了是第三胎应该交社会养老金吗?

首页上一页
14-10-09 15:56&&
&&&&&&外媒称中国正丧失最大经济资产:人口.cn 日 20:14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28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正不断丧失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口。  香港中评社网站9月28日发表题为《美专家疾呼中国正临近人口大灾难》的文章,该文25日刊登在 《国际利益》杂志网站,作者是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奥莉薇娅·易诺士。文章称,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早些时候推出的“单独二孩”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人口有所补充,但效果有限,为了人民的福祉及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是时候对其人口政策进行反思及大调整了。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认为,哪怕北京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会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下降,因为中国下一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实在过小。  文章称,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不仅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还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造成更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增加60%,而劳动人口则将减少35%。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转变给中国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GDP预计增长速度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减少直接影响了其中的两大因素,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便会失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全要素生产率便随之下降。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 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据悉,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困扰着很多国家,包括韩国与日本。中国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5个子女,韩日两国甚至比这个水平还低。  然而与其他出生率低的国家不同,中国无法仅仅依靠移民来填补人口空缺(美国则是依靠移民来弥补本国的低出生率)。
14-10-09 15:58
我国养老资产不足面临银发贫困:人活着钱没了日 23:52 华夏时报
【推荐阅读】我国养老资产不足或陷银发贫困 养老政策欠公平  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中国面临“银发贫困”之危  华夏时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而这句笑话,恰恰就是中国养老即将面临的问题。  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统计口径是,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未富先老  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银发贫困”问题开始日益凸显。  “这样的状态在我国一直存在。比如,老年人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阶段只好去养老机构,但这类养老机构的费用基本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业职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不过2000元左右。”10月7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清华大学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即老即富准备不足。这首先体现在未富先老,人均GD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即进入老龄社会;其次,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养老难困扰着2至3代人;再次,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城镇78岁),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但为了便于比较,清华大学的《报告》则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比本报告更加悲观。  “事实上,1万美元是一个国际标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中国在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已早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唐钧表示,中国进入“银发贫困的状态”至少已有十年,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社会阶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龄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或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以全球为参照,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2010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中国高出该数值的3.87个百分点;法国老年人口比例从7%翻倍到14%经历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中国将仅需27年。  补救政策密集出台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金政策在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报告》剑指的首要问题就是养老金政策欠公平,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养老金贡献和待遇差距在不断加大;其次,养老金制度欠效率,企业和职工养老金费率偏高,但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缺乏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最后,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政府负债率高。在中国人口相对年轻的阶段,挪用职工缴费形成的空账记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转制中形成的视同缴费工龄、大量非正规用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低收益、征用农地的农户补偿等,均属于养老金全覆盖政策下的政府负债;另一方面,养老金基金化率很低。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下,养老金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功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问题。  其实,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就在8月底,财政部还曾下拨24亿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化试点,但是,如何能够使老年人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有效需求,现在还缺乏一些有效的办法。  “我国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但已在抓紧调整。比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个人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其意在于鼓励公民主动购买养老险,以增强公民自我养老的经济能力,而我国通过长时间的酝酿也终将在2015年启动这类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10月7日,某大型保险集团研究员崔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结构既然发生了变化,很多政策就应向老年人口倾斜。
14-10-09 15:59
退休老人40万买中意人寿投连险 5年后仅剩17万日 09:07 新华网
  2007年9月,退休职工张女士在某银行牡丹园储蓄所存款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花40万元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张女士后来反悔想退,却被告知5年内退要收取高额手续费。无奈之下,她只好等待5年。谁知,这款理财产品自购买后一直在亏,5年不到就亏了一半,到了今年9月,账户里只剩下17万多元了。这下张女士慌了。  张女士说,她买的理财产品叫做“中意智尊理财投资连结保险”,当时是在一位姓孙的客户经理强烈劝说下购买的。“我说我要买就买理财,不买保险,她说这就是理财产品,她的客户都是成倍地赚钱,从没赔过。”在孙经理的反复劝说下,张女士心动了,一次性买了40万元。  家人听说张女士花40万买了理财产品,都非常反对。随后经过一番考虑,张女士来到银行退保,却被告知已经过了10天的犹豫期,5年内退保需要交高额手续费。孙经理也劝她不要退,等到了5年再说。  然而,5年来张女士的理财产品不但没涨,反而不停地缩水。“自从买了之后就没涨过!”张女士的对账单上显示,她的40万元到了2010年就变成了23万多元;到了2012年,理财账户里只剩下14万多了。此时,虽然到了退保不用扣手续费的年限,张女士却不敢退了。“这都是退休养老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张女士急得赶紧给孙经理打电话,孙经理却并不着急:“你就搁着吧,你要有钱再跟着我做别的。”张女士说,她几次打电话向孙经理“求救”,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先搁着吧”。  “这是在银行买的,又是客户经理推销的,怎么会亏这么多呢!”前段时间,张女士拨打了中意人寿400电话咨询,她才知道这款理财产品按风险和收益率的高低分为“安逸稳健”、“策略增长”、“积极进取”三个档次,而她的理财账户恰恰是风险最高的“积极进取”型。张女士叹气道,当初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太大意了。“当时没人跟我讲风险的问题,也没人跟我说买的是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如果知道是积极进取型,我肯定不买。”  记者发现,张女士购买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种投连险。相比其他投资型险种,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完全要由客户自己承担,并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大众。据了解,投连险因为专业性极强,加之一些销售人员存在误导行为,导致客户蒙受损失的案例并不鲜见。  张女士说,当时向她推销理财产品的孙经理并没有向她介绍风险等问题,而是跟她大谈高收益,很多问题都是她自己回家研究合同才搞明白的。今年9月25日,又到了寄送对账单的日子,张女士的理财产品行情略有好转,账户上变成了17万多元,但总的账面上她还是亏着一半多。“理财产品水太深了,我就是反面典型啊!”张女士又气又悔。  (原标题:忽悠忽悠买下40万 搁着搁着只剩17万理财赔本张女士又气又悔)
14-10-09 16:02
楼主,你用脚指头想下,以中国这样的人口基数,世界上比中国后备劳动力多的国家有多少,且不考虑质量。。。考虑完还转帖的话。。。那可能需要补脑哈哈。。。。。这世界太多砖家,较瘦。。。。。。。啥话都信的话那基本上没啥信息处理能力,堪忧哈。。。。
14-10-09 16:07
.【 · 原创: 仲景路
16:02只看该作者(-1)】
楼主,你用脚指头想下,以中国这样的人口基数,世界上比中国后备劳动力多的国家有多少,且不考虑质量。。。考虑完还转帖的话。。。那可能需要补脑哈哈。。。。。这世界太多砖家,较瘦。。。。。。。啥话都信的话那基本上没啥信息处理能力,堪忧哈。。。。靠老龄化抚养比.....自己去看吧
14-10-09 16:09
没有人哪来经济阿,人不要吃 不要穿,不要消费?怕什么
14-10-09 16:14
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再增加人口?容纳得了?看外媒怱悠吧!
14-10-09 16:21
县城和农村全是二胎三胎的,只是大城市人口在减少,不含移民。
14-10-09 17:06
农村许多学校都撤了,
14-10-09 18:16
以房养老。。。咋想的?
14-10-09 18:25
去潮汕看看,生个三胎你都不好意思~
14-10-09 22:38
.[原创]还人口红利?高度的人口负债即将到来文明启迪未来 于
15:51:0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老看见有帖子说什么人口红利,认为人口红利就是血汗工厂。其实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就已经显示,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早已开始下降。抚养比已经开始上升。 人口红利不是指廉价农民工而是指抚养比低!改革开放以来老人少小孩少,抚养比低,大量资源可以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这才是人口红利,但是将来还是老人少小孩少吗?抚养比将急剧上升,到时候绝大多数社会资源要投入到养老中,像日本一样,还发展个毛呀! 养老不是说推给子女,本身就是年轻人的劳动来供养老人,这个和国家福利没有任何关系。日本福利好,其实也是年轻人在供养老人,养老金要通过年轻人的劳动来变成产品和服务。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小,老人越来越多,只会摧毁一切。日本如果不放开移民政策,国家必然长期衰败! 人类发展不是靠多生孩子支撑,但是需要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类似于 生育率2.1是最佳的结构,要求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这个在中国永远都不可能了!像非洲生七个八个,其实抚养比也是非常高,也是不太理想的结构。但是现在中国不可能再出现2以上的生育率了,世界上还能找到比东亚更不愿意生孩子的地方吗?谁能给指出一个来不?即使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除了前三五年的补偿生育高峰外,将会是漫长绝望的生育低潮!日本韩国台湾前车之鉴! 201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5%,65岁人口现在才9.7%,根本没有引起人的重视,大家还是温水里的青蛙而已。但是,随着我们这代人的退休,中国2050年60岁以上老人比例超过40%,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超过33%,比例比现在日本还要高得多! 鼠目寸光的人哪里能体会到那时候的绝望???养老金体系崩溃是必然的!在持续低生育率下,养老金说白了就是旁氏骗局! 高度的人口负债期即将到来。而美国将长期享受人口红利!
14-10-09 22:45
.山西翼城二胎试点28年:生育率未升反降日 09:15:19 来源: 新京报【 · 转贴 三点
10:58只看该作者(-1)】
 中国青年报:一些专家提出,全面放开二胎会导致人口爆炸性增长。是这样吗?
  顾宝昌:这个问题,可以用事实来回答。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甘肃酒泉、山西翼城、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区,经过上级部门批准作为试点实行了“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共涉及人口达840万左右。这些地区主要在我国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甚至困难,发展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在全国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2005年前后,我们的研究团队对上述地区这些年生育政策试点的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在政策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多年来这些地区并没有出现人口暴增的情况,反而一直保持低增长的态势,生育水平一直保持在两个孩子以下。而且,这些年来,这些地区的一孩比例不断上升,二孩比例不断下降,三孩生育基本没有。也就是说,即使政策允许,生了一个孩子后再想生育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大家的生育意愿已经转变,生育政策的约束作用已经不是主导人们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
  在这些试点地区,放开二胎不但没有导致人口的激增,反而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后果。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这一政策有利于促进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化。翼城、酒泉、恩施分别所在的山西、甘肃、湖北三省的出生性别比都严重不正常,2000年的人口普查时分别是112.5、114.8和128.2。可是,上述三个试点地区的性别比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而且近年来还越来越正常。可见,放开二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育数量与性别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这些试点地区的经验也证明,全面放开二胎更接近群众的生育意愿,缓解了生育问题上的干群矛盾,推动了计生工作向为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方向转移。放开二胎:晚了!已不可逆转!(计划生育+房地产:中国的低生育陷阱、中国的人口危机不是生育太多、而是太少 【 转帖: 三点
11:49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
放开二胎:晚了!已不可逆转!(计划生育+房地产:中国的低生育陷阱、中国的人口危机不是生育太多、而是太少、且几乎没有希望恢复正常)
14-10-09 22:48
山西翼城二胎试点28年:生育率未升反降
03:14:0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翼城二胎试点28年:生育率未升反降
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家庭一孩率42%;生育观念改变,年轻人已不愿多生
只要制定了符合规律的制度,合理执行,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原翼城县计生委主任冯才山
山西省翼城县王庄乡北冶村,尽管婆婆胡万芝十分不满,30岁的杜晓伟和29岁的丈夫徐兵,还是从副乡长王永亮手里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他们的女儿今年两岁,他们决定不再生二胎。
杜晓伟夫妇除了享受60周岁前每人每月5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金外,等女儿10岁的时候,按照《山西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两人还将享受“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不少于5000元的奖励”。
当各地在为是否放开生育政策半遮半掩地争论时,翼城,这个晋南的农业县,已经进入“二胎”试点第28个年头。
早在1985年7月,全国计划生育最为严峻的时代,人口专家梁中堂在翼城力推“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试点,要求已婚女性不早于24周岁生育第一胎,30周岁后可生育第二胎。这一建议获得中央领导支持。
如今,28年过去了,原翼城县计生委主任冯才山介绍,这个能生二胎的县,人口并没急剧增长,反倒生育率下降,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只生一个与偷生
上世纪80年代前期,虽然用了高压手段,但超生情况难遏制。翼城平均每对夫妇生育数量没低于过2.2个
今年67岁的孙学武从事了一辈子计生工作。他记得大约1980年,乡里让他担任村计划生育管理员。
孙学武的任务繁琐细致。在1000多人的北冶村,他要掌握全村15岁到49岁育龄妇女的“三情”(经情、环情、孕情),家里墙上贴满名字和经期表,“谁家的老婆、姑娘,哪天来月经,谁家月经不规律,谁家还没上环,谁家怀孕了,都要了如指掌。隔三差五向上汇报。”
彼时,整个翼城县从城市到农村,严格执行一胎政策。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到,“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孙学武回忆,从1980年到1985年,在最为严厉的时期,为防止未婚先孕甚至先给妇女上节育环,到领结婚证时再取掉。
“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王庄乡主管计生工作的副乡长王永亮介绍,彼时计生几乎成了乡政府工作的全部。
一旦发现谁家怀孕要超生了,一个由计生委、派出所、医院、镇长、村支书等超过20人组成的工作组,就会赶到。
“按规定是罚款。但当时农民也没钱,工作组就把家里最值钱的黄牛、大衣柜、缝纫机抬到乡政府。只要肯把孩子打掉,东西立马归还。”王永亮说。
原翼城县计生委主任冯才山回忆,当时县长的女儿生一胎后又怀孕,时任副县长王莉找到县长,要县长带个好头,否则她只能辞职。县长的女儿做引产手术,曾在翼城引起轰动。
冯才山当时在隆化镇做镇长。他发现,虽然用了高压手段,但生育率并未降下来,超生情况难遏制。他回忆,当时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对夫妇生育数量没低于过2.2个,只生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只有一半。
冯才山分析,当时农民以种地为生,若生一个女儿,挑水耕地都干不了,肯定偷着生,“其实我们也理解。”
“就像试验田种玉米”
二胎政策开始的前五年,主要问题是村民违反间隔期,提前生二胎。政策会不会变,村民和干部心里都没底
1985年7月的一天,冯才山接到县里通知去开计生工作会。会上,“从省里来的领导”梁中堂宣布,翼城要作为“二胎”试点,允许农村生育二胎。
“所有人都傻了。我当时反复问了几次,以为是听错了。”冯才山说,当时有人提出,生一胎都管不好,放开二胎,会不会生得更多。
事实上,为推出“二胎”试点,早在一年前的4月底,在山西省委党校工作的梁中堂,已到省计划生育先进县翼城做过调研。
1984年,梁中堂写了一篇题为《把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在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研究报告,提出采取晚婚晚育和延长生育二胎间隔时间的办法,完全可以把人口控制在12亿左右水平,又能满足农民生育意愿。
梁中堂将报告寄给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hy*,很快得到了hy*的亲笔批示,“这是一份认真动了脑筋,很有见地的报告。”
1985年7月,经批准,翼城全县农村开始推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政策,要求已婚女性不早于24周岁生育第一胎,30周岁后可生育第二胎。
“在政策开始的前五年,主要问题是违反间隔期,提前生二胎。”现任翼城县计生局工会主席的裴明社说。“80年代以前政策朝令夕改,老百姓是担心政策随时会变,所以抢生。”
1985年前后出台二胎试点政策的,还有甘肃酒泉、辽宁长海、黑龙江黑河等13个县市。但到90年代初,部分试点因种种原因而收回。保留下来的试点只有酒泉、承德、恩施和翼城。
翼城试点则自始至终贯彻执行至今。2009年,翼城参照《山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将生育二胎间隔时间,由30周岁提前到28周岁。
“一个女儿也挺幸福”
一位心切的婆婆甚至给儿媳许诺,只要生二胎,就给买一辆轿车。这在翼城县传为趣闻
因计生工作突出,1990年冯才山被调任翼城县计生委主任。他说,也是大约从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相信政策的可持续性,违背间隔期生育的现象开始减少。
到2002年,冯才山退休时,他发现翼城农民的观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想生二胎的人少了,许多家庭普遍只生一胎。”
在王庄乡北冶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已不愿意多生。胡万芝为了让儿媳杜晓伟生二胎,吵了几次架。“一个娃都养活不了,再生一个,谁养你。”儿媳的一句话,就让胡万芝张不开嘴。“以前生一个就能养,现在的娃娇贵,到处都要花钱。”
杜晓伟算了笔账,丈夫在钢厂上班每月赚3000多元,自己当代课老师每月800元,公公打工每月1200元,全家一年收入6万元,除了日常开销,仅够供养一个孩子。
南唐乡常册村的常军,1994年生的女儿,不打算再要二胎,“女儿刚考上大学,每年花费两三万。孩子多了养不起,一个女儿也挺幸福”。
北冶村最近两年,接连抱上孙子孙女的,只有卢英家,“我一直跟儿子儿媳说,只生一个万一夭折了,咋办?”
在唐兴镇李庄村,一位心切的婆婆甚至给儿媳许诺,只要生二胎,就给买一辆轿车。这在翼城县传为趣闻。
年轻人为何不愿意多生?冯才山认为,除了传统生育观念改变外,经济制约也是重大因素。
15年前人口规划实现
计生官员认为,宽松的生育政策并未导致人口激增,又促使性别比合理化,主要因为符合人口自然规律,执行上也遵循了人性化
王庄乡北冶村的毋志义,1996年生了女儿,就让妻子上了节育环。“以前说养儿防老,我母亲生了我们弟兄五个,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也没见她有多享福。”
副乡长王永亮说,该乡人口共3261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6720人,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有1450人,“不生二胎的比率还是很高的。”
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人口增长情况显示,全国人口增长率5.84%,年均增长率0.57%;山西省人口增长率9.98%,年均增长率0.96%;翼城县人口增长率2.71%,年均增长率0.2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比状况显示,以女性100为单位,全国105.20,山西省105.56,而翼城县仅为101.26。
日,翼城计生委规划了翼城《人口发展测算表》,计划到2000年,翼城总人口达到
人。而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翼城人口达到303258人,“规划与现实,几乎达到惊人的一致。”冯才山说。
翼城县计生局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翼城农村家庭的一孩率达到42%。
冯才山认为,宽松的生育政策并未导致人口激增,相反却构成了合理的性别比,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制定符合了人口自然规律,而在执行上也遵循了人性化,“只要制定了符合规律的制度,合理执行,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NF035
14-10-09 22:51
回帖人:文明启迪未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17:59:50 跟帖回复: 第 3 楼 凯迪客户端下载——主流声音 触之泰然 现在 生育率2.0,英国是1.9,法国是1.8 看看东亚: 韩国是1.2,日本是1.4,台湾是1.1!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只有1.18,计生委不认可,使用的是万村千乡抽样调查1.5-1.6的数据。 看看几个城市化率低经济不够发达的,泰国是1.6,越南是1.8。 我还真找出一个比东亚儒家地区更讨厌生孩子的地方。在避孕措施普及,城市化完成后,东亚就是世界上最最讨厌生孩子的地方,没有之一!今后将面临严重的少子化和高龄化危机! 美国是长跑,日本韩国是短跑,中国就冲刺这一阵了。很有可能中国的崛起就此戛然而止!
14-10-09 23:04
难道中国人口速度突破20乃至30亿就不是太灾难?甚至是更大的灾难。劳动力供给不足算什么问题?所以才要大力发展 替代劳工。所谓劳动力就是把人当牲畜,这样的时代终将渐行渐远,机器人替代人工,全方位各方面服务于人,人类真正因此享受生活,富裕文明。
14-10-09 23:13
中国平均寿命73岁,40年后出生人口进入死亡期.中国将走曰本的老路,失去的20年!
14-10-10 09:58
楼主的帖子看看观点就行了,是没什么前后逻辑的有些帖子在抱怨中国经济衰退,大学扩招,大学生找工作难有些帖子抱怨中国生育率低,没有劳动力最后的逻辑就是中国应该放开计划生育多生。生的孩子最好大部分不上大学,这样大学生也好找工作了,中国也不缺廉价劳动力了。不过这个逻辑又显然和提高全民素质相矛盾
14-10-10 10:05
多生孩子,少上大学,永远成为廉价劳动力生产国,是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期望。楼主一直在转述着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如果不是智商的问题就是别有用心了
14-10-10 10:05
.原帖由一点通在 09:58发表楼主的帖子看看观点就行了,是没什么前后逻辑的 有些帖子在抱怨中国经济衰退,大学扩招,大学生找工作难 有些帖子抱怨中国生育率低,没有劳动力
最后的逻辑就是中国应该放开计划生育多生。生的孩子最好大部分不上大学,这样大学生也好找工作了,中国也不缺廉价劳动力了。
不过这个逻辑又显然和提高全民素质相矛盾真笨啊逻辑很清楚的
14-10-10 10:12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招基层员工难,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不愿从基层干起,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了。
14-10-10 22:09
.A股:GDP就是个P、发达国家中史无前例的“人口病”袭击日本 【 转帖: 三点
22:08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3/0】
14-10-10 22:15
.美刊:育龄妇女减少 中国或经历日本式人口困局 09:13: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欣核心提示: 中国正面临人口减少的螺旋式困局。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美媒称,母亲节过后,有些事情需要考虑考虑:从长远来看,中国注定要经历日本式的人口困局。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府现在也没有什么对策来阻挡这一趋势。 《福布斯》双周刊网站5月13日报道称,中国的未来堪忧。从明年开始,中国的育龄妇女(25岁-29岁)人口将开始下降。报道称,儿童代表着未来。你需要下一代人来交税,并在未来的工厂里卖力。更关键的是,在当今商业社会,你需要他们刷卡消费,购买未来的房子。这与中国尤为息息相关,因为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要将经济从出口增长型转为消费带动型。当然,儿童需要母亲将他们带到这个世界,而这些母亲即将供应不足。报道称,从世界范围看,平均结婚年龄和首次生育年龄都越来越大。作为一种普遍趋势,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结婚和生育年龄就越大。即便假设中国女性正把生育年龄推迟到30多岁,该国仍然面临一个大问题。从2020年开始,年龄在30至34岁之间的中国女性人口将迅速下降。当然,30岁末和40多岁的女性也有可能怀孕。但客观来说,这会变得更加困难,也限制了能生育后代的数量。报道说,那么,这些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正面临人口死亡的螺旋式困局。虽然中国的今天值得投资,但10年之后,中国将可能失去优势,该国将陷入通货紧缩之中。(编译/马文博)
14-10-10 22:3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3年的时候,中国小学在校生人数为1.24亿人,2003年下降为1.17亿,2013年下降到0.936亿人。2003年跟1993年相比,下降了5.6%,但2013年跟2003年相比下降了20%。这意味着什么?第一,实际“超生”、“偷生”人数在下降,人民的生育意愿在降低;第二,七十年代末“计划生育第一代”开始进入育龄,他们生育意愿更为低落,两重“计划生育因素”叠加,导致 儿数量断崖式下跌。
14-10-10 22:55
14-10-11 15:14
首页上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女儿要不要生三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