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长春市绿园区政府春城基督教堂几点聚会

北国春城——长春的十大老建筑
&&&&&&&&&&&&&
北国春城——长春的十大老建筑&&
&对长春的十大老建筑(文庙、道台府、基督教会、清真寺、天主教堂、关帝庙、般若寺、老城门、孝子坟、南岭大营)我是一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知全的,当即就决定亲临拍摄后发之,但因后来去外地住了一段时间,直至前几天,才和老伴儿一起徒步走了近5个小时,找到了7处并摄了下来。其余三处,除老城门找到了一张照片外,剩下的两处早已无有了踪迹。现把有关的照片和文字发在此,若朋友有兴趣,就请往下看吧。&&&&
长春文庙(即孔庙)位于长春市东头道街,是1872年始建的,后经光绪年间、民国初年两次大型扩建、修缮,庙宇规模日臻完善。原址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当年长春文庙门前设有泮池,花草满坛,古木参天。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孟庙、文昌阁等。大成门前的棂星门高7.5米、宽8米,门楼正中书有“棂星门”、“取士”、“必得”等字,字迹苍劲挺拔。横梁上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今天,在它的原址又重新恢复了昔日的旧貌。
&&&&&&&&&&&&&&&&&&&&&&&&&&&&&&&&&&&&&&&&
长 春 文 庙
&& &道台府
道台府(又称道台衙门)是1908年10月由清政府设立的,管辖长春府和伊通州等地事务,是当时长春的最高官府。旧址位于今长春市亚泰大街,光复路立交桥西南侧。道台府初名为吉林西路兵备道,1910年改为西南道观察所,1914年改为吉长道所尹,道尹公署俗称道台衙门。道台府的房舍都是欧式建筑,整个建筑群为青灰色砖瓦水泥结构,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左右,造价为白银九万多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侵占长春,道台府就落入了日本人手里。
日,清朝废帝溥仪被关东军接回长春,就在道台府举行了“就职典礼”,任伪满洲国“执政”。而溥仪在这里只住了24天,以后相继被伪满国务院、外交部和法制局等部门用。&&&&&&&&&&&&&&&&&&&&&&&&&&&&&&&&&&&&&&
&&&&&&&&&&&&&&&&&&&&&&&&&&&&&&&&&&&&&&&&&&&&&&&&&&&&&&&&&&&&&&&&&&&&&
&道 台 府&&&
1886年,英国传教士傅多玛受英国爱尔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派遣来长春传教布道。1893年,英国牧师纪礼备来长春传教,于1897年买下教会地址,同年创立教会施医院(现市妇产科医院址);1907年创办教会萃文学校,1912年创办教会萃文女子学校(现西五马路小学址);1934年修建教会大礼拜堂,教会初具规模。解放前,教会一直控制在英国传教士手中,期间,太平洋战争后,教会一度由伪政府控制,改称“满洲基督教联合总部”,成为奴化东北人民的工具。解放后,开始独立自主自办教会,1958年,各教派统一起来,建立了联合教会。联合后教会就设在现西五马路教会址。1980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后,大礼拜堂整修一新,教会恢复了宗教活动。
&&&&&&&&&&&&&&&&&&&&&&&&&&&&&&&&&&&&&&&&&&&&&&&&&&&&&&&&&&&&&&&&&&&&&&
基督教堂&&&
清真寺在长春历史上创建最早、规模最大。清嘉庆年间,随着长春厅的建立,关内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陆续来到长春。1824年,当地回民捐款集资,在长春东三道街修建了一座清真寺。1862年迁到今长春市长通路重建,是仿中国宫殿式风格的建筑群体。其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堂、望月楼、对厅、教长室、南北讲堂、沐浴室、架字房和清真女寺等。
&&&&&&&&&&&&&&&&&&&&&&&&&&&&&&&&&&&&&&&&
&&&&&天主教堂
&&&&&1895年,法国传教士沙如理受罗马教传信部和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派遣来长春传教布道,沙如理委托教徒白云桥(中国人)买下地产,开始创建天主教堂,并首任本堂神甫。数年后,教堂初具规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座落在长春四道街。现在是吉林省天主教爱国会、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
&&&&&&&&&&&&&&&&&&&&&&&&&&&&&&&&&&&&&&&&&&&&&
天主教堂&&&&&&&&&&&&&&&&&&&&&
&&&&&&&&&&&&&&&&&&&&&&&&&&&&&&&&&&&&&&&&&&&&&&&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今长春市南关大桥西北侧,是供奉三国时的关羽将军之灵的。祭祀关羽是在旧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的戌日。这一天,在庙院内搭有舞台,全天锣鼓喧天,十分热闹。特别是二月的庙会,庙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庙外商贩云集,热闹非凡。现原庙址已改建为一尊关羽将军站立的铜像。
&&&&&&&&&&&&&&&&&&&&&&&&&&&&&&&&&&&&&
公铜像&&&&&&&
&&&&1923年,佛教天台宗法师释炎虚法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沦陷时期,日伪改称“护国般若寺”,长春解放后恢复般若寺旧称。般若寺位于长春市长春大街125号,是长春市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和国家重点开放寺庙之一。般若寺是1931年由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迁到现址的,是晚清建筑风格的仿宫殿式建筑群,总占地面积15000平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
般若寺&&&&&&&&&&&&&&&&&&&&&&&&&&&&&&&&&&&&&&&&&&&&&&&
&&&&老城门
&&&&1865年,吉林梨树的农民王洛七、马振龙聚集了数千人,两次围攻长春。随后震动了地方政府官员,便开始招募资金修筑城墙。到1907年,长春城先后修筑了大小城门十二座,高一丈二尺,周围二十余里。当时,长春城的位置东起伊通河沿岸,西至民康路,南起解放大路,北至长春大街,今天的长春大街是当时北城墙外的护城壕。十二座城门的名子分别是:全安门(南门)、永兴门(北门)、崇德们(东门)、聚宝门(西门)、乾佑门(西北门)、永安门(西南门)、马号门(便门)、小东门(便门)、小西门(便门)、东北门(便门)、东双门(内门)、西双门(内门)。1952年5月,长春城的老城门崇德门是最后一个被拆除的。
1958年前,位于长春市体育馆南200米,人民大街西侧,曾是赫赫有名的孝子坟。据史料记载:1931年前,长春县城西门外,有一座大佛寺,庙的义地东头有座坟,埋葬着王门韩氏,即孝子王梦惺的母亲。王梦惺原籍是辽南人,光绪年间,其父来长为官,其母死于斯处,此时孝子尚幼,遗母柩随父南下。后来,父亲病故,梦惺来长欲取母骨与父合葬。来长后发现母墓旁的榆树根紧萦尸骨,见此状则不忍心再移。遂就树营穴而居,发愿在母坟前守孝三年,以尽孝道。于是,他每天以链锁加项,脱掉鞋,合上双眼,端坐在母亲墓旁,顶礼膜拜,焚香叩首。起初有问者,他便以字示意,村民为其所感,前来送些衣物和食品。后来忌语、忌钱、忌熟食,仅食生米,饮生水,历尽风吹、雨淋和酷暑、严寒。
清末民初的一天,吉长道尹颜世清和南岭驻军的旅长曹锟(即后来的民国大总统),一同来孝子坟前探望孝子。颜氏赠送了头箍,曹氏立了一个牌楼,并在牌楼上挥笔写了“孝有可风”的匾额。从此,来访孝子的人越来越多,送财物和供品的也越来越多。歹徒疑孝子有巨财,一天夜里去抢劫,扒掉了孝子的衣服,由于冻饿,孝子两日后死去。孝子死后,人们怀着哀悼的心情把他埋在其母坟旁。翌年春,有一位卸任知县吴长寿给孝子修了个坐棺,人们称为老道观(即孝子坟)。伪满时期,修筑大同大街(即今人民大街)时,孝子坟被保留下来。后来,又加以重修,成了较为壮观的孝子坟,曾经香火很盛。1958年春季,因影响交通,宣传封建迷信,孝子坟被拆除。
&&&&南岭大营这一兵营设于1882年,后经扩建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共驻步、骑、炮兵约一千人。曹锟和吴佩孚曾在此分别担任团场和营长。从1925年至1928年,营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可容纳兵员一万人。事变前有兵员4500人,称为边防军,堪称东北陆军之精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春城基督教会的文章列表-福音时报--基督教资讯门户网站
"春城基督教会"的文章列表
吉林省长春市基督教会福音宣教团9月6日在锦程礼拜堂正式成立。宣教仪式后,卓越教师为福音宣教代祷,在当天的呼召中,有120多人受感动蒙召愿做福音宣教事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市绿园区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