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什么越来越火

5148被浏览254355分享邀请回答172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供应链金融最靠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市场交易的变化,产品的生产也由内部完整制作转向外部分工合作。  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单一类型的产品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技术也完成升级同时工业化水平提高,产品的生产模式也逐渐转变,供应链管理随之产生。  在供应链中,因为自身规模较大,发展较好,信用较高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被称之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十分强势,面对上游,核心企业可以不拿现金进行交易,往往采用的是赊账的方式,这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增加了资金压力。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供应链金融开始出现并迅速推广,目前有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一、保兑仓模式  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即可向核心企业进货。在金融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对核心企业的货物进行监管。如果下游的企业丧失了还款能力,核心企业就必须承担货物回收的责任。  二、应收账款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融资,还大大提高了供应链资金统筹效率。其原理是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转让给金融机构融资从而进行自身的运营。在这种模式下,因为核心企业到期必须付款,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  三、动产质押融资  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货物的监管和评估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可以不涉及核心企业,但业务涉及对货权的控制和物流监管企业的管理。中小企业用运营所得还贷,如果中小企业跑路或者丧失还款能力,金融机构也可以提前与核心企业签购协议,希望通过核心企业的回收来解决货物的处理问题。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越来越火,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理财平台也开始出现,其中,美债所理财是众多互联网理财机构中专注于供应链金融的国资平台,由怀化市人民政府100%出资的国有企业——湖南中安资源集团绝对控股,平台于8月19日正式升级海口联合农商银行存管系统,近期还有“加息6%+699元红包+100元返现”的新手活动。  如今理财平台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相对来说是最为靠谱的,理财就选供应链金融平台准没错!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为何供应链金融难逃“核心企业”魔咒?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供应链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核心企业经营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几乎是个不可抗拒的趋势。
  供应链金融是中的特殊分支。大部分互金都是针对C端用户,而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对的是B端,并试图解决一个中国顽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6年,供应链金融声响不小,被称为互金重点崛起领域之一。但年底收官时,杀出重围的公司寥寥。2017年,供应链金融还将缓慢深耕――没有爆发和炽热,只有冷静与内敛。
  巨大市场
  供应链金融,其实不算新生事物。传统银行实际上就一直在干这件事――给企业融资。
  交易双方都是个体,相互之间很难产生信任关系。这样就导致了行业巨大的“信用成本”。因为这种不信任,交易进行交割,都很难实时。比如,一家公司和供应商签合作,必须有1到3个月的账期,不可能货到付款。
  为了先有资金驱动生产,供应商又不得不去银行贷款,支付利息,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很多行业也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
  大企业难,中小企业就根本没有从银行拿钱的可能性。
  要么要抵押物,要么信用背书,任何一笔贷款,都需过五关斩六将,中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的硬性要求。
  供应链金融也给企业贷款。传统银行的贷款方式,是抵押物;而供应链金融中的抵押物,就是应收账款或票据等交易凭证。
  2016年,供应链金融觉醒,资本涌入。
  这一年,有从应收应付账款、票据等多个产品,横向切入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崛起;也有从工业到农业,多个细分领域的竖切玩家出现;还有众多核心企业、理财平台、B2B,也纷纷声称加入供应链金融大军。
  模式分析
  这一年,和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
  1、核心企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是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几乎掌握了所有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手头握着所有的应收、应付账款,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比如,、迪信通等行业巨头,都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并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提高效率,改造行业。
  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极为明显。核心企业只能针对自身行业、甚至只能是在自己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天花板太低。
  2、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模式是核心企业模式的变形。和核心企业类似,B2B电商在行业中,也处在一个上帝视角,可以俯瞰行业,并能充分控制上下游。
  涛称,B2B既解决了信任问题,又解决了资产处置问题。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15.2万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供应链金融,同样硕果累累。除了B2B电商的模式,还有大流量电商,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好玩家。大部分大流量电商,也会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
  但这个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电商自身的平台上。
  比如钢铁行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量近12亿,且每年的产能还在减少,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盘子在不断收缩,供应链金融也就禁锢在行业本身。
  3、平台模式
  2016年,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横切、竖切行业的平台玩家崛起。
  一群平台玩家,提供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完成供应链金融的改造,坐地收钱。另外,还有一些切入细分领域的玩家,这种模式讲究“匠心深耕”,某种意义上来说,避免了出现“核心企业”自己操盘的可能性。
  这两种模式目前都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与核心企业的谈判和磨合。
  4、P2P网贷平台模式
  2016年,众多理财平台纷纷声称加入供应链金融。这其中,当然与P2P进入洗牌期,行业收紧有一定关系。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资产荒”出现,而供应链金融,相对来说是风险较小,较优质的资产。而P2P提供的核心价值,就是从C端融资,并输送给中小企业。
  尽管如此,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P2P的资金获取成本依然相对较高,不是中小企业乐于选择的最佳渠道。
  行业现状
  1、政策加持,行业崛起
  和消费金融一样,供应链金融无疑也有政府“护法”。
  日,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 “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大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确认应收账款,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等内容。
  可见,为了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也算卯足了劲。
  2、保理公司的尴尬
  最开始,政府想用保理公司的方式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
  保理公司在中国算是一个体,在2012年前,保理业务由银行把持,2012年,商务部批准商业保理试点开放后,商业保理公司开始生长。2012年后,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2000多家保理公司,但真正开始开展业务的,也就20%左右。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来源。除了一些背景雄厚的保理公司可以发布ABS,或者从银行融资外,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而资产端,同样难上加难。为了获取一笔应收账款,保理公司通常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风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太少,利息都覆盖不了成本。
  因此,首尾难顾的保理公司,通常只能抓大放小。保理公司成了一个鸡肋的存在,于是才给了互联网玩家收割行业的机会。2016年,在互联网玩家面前,大部分保理公司已丧失话语权和竞争力。
  3、难以摆脱核心企业的“魔咒”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它们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都空前强大。
  很多平台放弃行业巨头,宁愿和小公司或保理公司合作。核心企业的“魔咒”,桎梏了众多平台的发展。
  平台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大数据、互联网的能力,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底牌”,才有和核心企业议价的权利。
  4、风控难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供应链金融风控比较好做,因为,大部分风控集中在核心企业,而非借款的中小企业。因此,在核心企业的“N-1-N”模式中,只需要把握住核心企业的这个“1”,上下游的“N”,都会顺利拿下。
  核心企业就不会倒闭吗?就不会丧失偿还能力吗?事实上,在征信体系尚未搭建的中国,对于核心企业的风控,依然是难题。
  行业预测
  1、区块链将成最大技术想象力
  2016年,最火的金融科技,就是区块链。而区块链和供应链,有天然的结合性。
  而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是解决信任问题。因此,2017年,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将成为最大想象力。
  2、垂直化突围
  所谓“隔行如隔山”,很难有平台在跨度这么大的行业之间通吃,因此,细分、垂直,将成为趋势。
  而核心企业的魔咒,困扰着试图规模化的平台们。而重度垂直,也在成为一种突围的可能性。深耕细分领域,可化解核心企业对行业的掌控力,同时,提高竞争壁垒。
  3、核心企业登上历史舞台
  核心企业经营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几乎是个不可抗拒的趋势――随着市场的教育,核心企业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是个“双赢”的金融利器。
  首先,在自己的业务基础上,多出了一份金融利息盈收。其次,能给供应商急速结款,也增强了双方合作黏性,提高了自身竞争力。最后,还帮供应商解决了资金周转。实在是双赢。
  4、缓慢发展
  2016年,尽管大量资本涌入,行业发展却温温吞吞。这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在企业之间运作,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有莫大(,)关系。
  消费金融的火热,和供应链金融的克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2017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仍然看不到轰轰烈烈的生死大戏,而是温和内敛的稳健步履。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供应链金融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为何供应链金融难逃“核心企业”魔咒?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微信
当前位置:
都在投入供应链金融 为何差别这么大?
来源:帝友
我要分享
字号
超大大标准小
的逐渐发展壮大,源于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不仅仅是解决某一个企业的融资及金融服务需求问题,而是解决围绕核心企业生产供应链上的N个企业的金融需求问题。也正因其模式满足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对供应链金融系统来说,市场广阔。然而,企业纷纷投入供应链金融,为何有的企业如鱼得水,一路顺风,而有的企业却处处卡壳,接连遇到问题呢?如此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还在于,一套好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一个优质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不仅能够提升核心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四流合一,通过动态数据的有效收集,使企业快速掌握经营情况,而且让企业实现电子化流转,依据真实的产业数据和贸易数据,可以高效、精准地分析其借款需求是否匹配其经营状况,最终实现快速放款。同时,大数据应用及有效的风险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为何同时供应链金融,差别却这么大,现在你明白了吗?选择一套优秀的供应链金融系统至关重要!帝友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第一批先行驱,专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系统开发。帝友专注研发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为企业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围绕核心企业,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并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开拓供应链金融市场。
扫一扫关注 帝友微信公众号
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帝友,否则均为视为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表情
媒体:站长之家
媒体:证券之星
媒体:北方网
媒体:中华网
媒体:科技讯
媒体:凤凰网
媒体:凤凰网
媒体:比特网
媒体:科技讯
媒体:慧聪网
媒体:中国信息产业网
媒体:慧聪网
媒体:百家号
媒体:搜狐网
媒体:搜狐网
媒体:中国信息产业网
媒体:华夏经纬网
媒体:中华网
媒体:和讯网
媒体:中国日报
昨日,福建省的首家互金平台禹顺贷正式与厦门银行签约达成资金存管合作,而帝友作为技术支持方将在之后的3个月助力禹顺贷完成技术对接。
网络安全一直是互联网从业者最关心的话题。年关将至,黑客可谓蠢蠢欲动。为了避免潜在危险的出现,我们必须快人一步。找到网站的漏洞,在段时间内进行处理。其实,对于很多中小型网站运营者而言,不太会关注安全问题,认为网站不大,黑客不爱光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小型的网站,越获得黑客的青睐。那么在安全建设指标如何完成,毫无头绪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互联网金融是当前中国市场发展最火爆的行业。尽管一批又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成立不久后就倒下,但这个行业依旧吸引着大量资本前赴后继地涌入,这其中包括不少行业巨头。而其中供应链金融已不是新生事物,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主要职能在于通过咨询、IT技术等手段,对买卖双方以及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资产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运作做出调整。
互金行业经过今年的大洗礼,未来将何去何从?从市场的现状来看,大家无需杞人忧天。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消费金融,都慢慢的开始替代原有的金融模式,朝着良性的方向持续发展。尤其是科技金融一词被业内人士所关注。有专家指出,科技金融或成互金未来的又一大春天。那么,何为科技金融?
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已经不需要太多辩证,相信大家都已有目共睹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进程加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供应链金融的产业模式,也在不停的演化中。无论是之前的线下1+N,线上1+N,到如今的线上N+N,供应链金融模式一直随着市场的进化而进化,相应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也在不停的更替中。那大家知道,做一个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开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小编这就来和你说一说。
新闻排行榜
网罗互联网金融成功案例
产品与服务
微信:diyouxitong
微信:diyoup2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应链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