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为啥不再建个农贸市场建筑设计规范呢?现在这个农贸市场建筑设计规范收费太高,农民,做生意的都接受不了了。

政府鼓励直销,菜农为何不进农贸市场?--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007版:深 读
  进城直销自产农副产品,一直是农民兄弟的期盼。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农贸市场内仍难见到农民前来直销农副产品的身影――
政府鼓励直销,菜农为何不进农贸市场?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王蕾 文/图
  “菜农直销”摊位冷冷清清。  核心提示  鼓励农民在农贸市场直销自产农副产品,是一项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平抑市场价格的好政策。去年12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联席(扩大)会议。会上明确要求,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不作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查处。目前我市菜农进入农贸市场直销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A 现象:农贸市场内未见菜农  昨日早晨7时,记者在长春路农贸市场走了一圈,除了卖菜的商家们正忙着将一车车蔬菜往摊位上摆放,没有看到菜农的身影。在市场的东南角墙上,挂着一块“菜农直销”的牌子,牌子下面的几个摊位空着。一位长期在此买菜的市民说,菜农们一般都在市场附近的路边卖菜,很少进市场。  在七一路农贸市场和涧东路农贸市场内,摊位被占得满满当当,同样没有发现菜农进场直销。  周公庙农贸市场内,“农民自产蔬菜瓜果直销点”的大牌子挂在东门入口正对的显著位置。然而,直销点下的柜台被空货架、三轮车和堆放的杂物层层包围,显得十分萧条。卖菜的商户集中在市场的另一端。倒是在市场北门外,拉车的菜农沿路依次排开,形成一段小集市。过往的市民频频驻足,称量、议价后取菜离开。  B 菜农:不知道这项优惠政策  接受采访的十几位菜农都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项优惠政策,也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这两天城管人员在干涉时,也没有人说可以到农贸市场内直销。  “在这儿卖菜挺好的,进农贸市场费用太高,负担不起。”在七一南路路边卖菜的李楼乡农民李建设说,农贸市场里大多为固定摊位,一个摊位每月要一二百元。而现在在这个早市上卖菜,从早上7点半摆到9点半,每天只收5元的卫生费,来一天算一天,肯定比买摊位划算。  安乐镇东岗村的张大嫂拉了一三轮车小青菜在周公庙农贸市场旁边的周公路上等生意。她说,家里有6分菜地,时不时会出来卖一点菜。她的旁边,七八辆三轮车依次排开,卖的都是萝卜、白菜、蒜苗一类的大路菜。“我们多是安乐和李楼的。”经常一起卖菜,大家彼此熟识。  菜农们怕交费,不敢进农贸市场。  “最主要是要交费。进市场必须买摊位,一个摊位月费上百,可我们不一定天天来,而且自家种的菜品种单一,数量也不一定,交摊位费肯定要赔钱。”周公庙农贸市场门口的菜农们说。还有一种临时的摊位,在农贸市场里面摆卖一天,各个市场收取的费用不同,一般在3元到5元。钱虽然不多,但市场内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要是很偏的位置,还不如在路边卖得快。  张大嫂说,即使不交费,他们对进市场也有些犹豫。因为如果不交钱,市场内不一定有位置,即使安排有位置也特别偏,市民往往还没走到里面菜就买够了。再说,自己种的菜价格灵活,而市场内的其他商户有成本限制,到时候肯定也会有意见。  “马路上卖菜就有一点不好,影响交通,老被城管撵来撵去的。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能够安心卖菜,但目前对我们来说只有在农贸市场外、马路边是最方便、最实惠的。”张大嫂的一位同村伙伴说。  C 商户:担心菜农影响自己生意  在涧东路农贸市场卖菜的尹先生在市场内租有两个摊位,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摊位费、卫生费等加在一起,每个月差不多有600元。以菠菜为例,批发价每公斤1.3元左右,零售价要卖到每公斤2.8元左右才有一些利润可赚。而菜农的成本压力就小得多,直销的菠菜有时每公斤只卖2元。  “如果都在一个市场内经营,消费者肯定选择低价,那我们的生意还怎么做?”尹先生担忧地说。  长春路农贸市场的一个商户说,算上批发和零售,以前每天能卖出1000公斤蔬菜,现在市场内的商户多,本来就竞争很激烈,每天只能卖出450公斤左右蔬菜,而且这个农贸市场的菜价相对其他地方便宜一些,若是让菜农进市场直销,又缺少相应的管理手段,肯定还会拉低市场整体价格,这对交租的商户来说不太公平,是一种打击。  老范是汝州人,一家人来洛阳卖菜已经十几年,生意还算稳定。他对菜农进市场并不太担心。他说,菜农自家种菜来卖,品种少,质量也不稳定,价格也便宜不了多少,零散地卖一些对自己生意影响不大。而且他认为,菜农们大多不愿进市场。因为市场内有摊位和地点限制,生意肯定不如在市场外。另外,考虑到开发商盈利以及顾及其他小菜贩的情绪,市场方面应该会对此有所控制。  周公路农贸市场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说,自己是洛北乡工农村的农民,种菜、卖菜已有20年。他现在在市场内租了3个摊位,每月费用三四百元,生意很一般。他说:“他们要是不交钱进来卖菜,那我也不交了!”  D 农贸市场:个别规定不允许菜农进入  长春路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说,市场内原本设有菜农直销专区,允许自产自销的菜农直接进入市场卖菜。一般每位菜农每天只收取5元卫生费,不收摊位费。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市场不收取任何费用。为避免菜农占道经营,市场管理人员还经常引导他们到市场内临时设摊卖菜。  七一路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表示,农贸市场内商户以经营批发业务为主,零售业务为辅。市场欢迎自产自销的农民到市场内销售蔬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市场零售量太少,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到市场内卖菜,而是集中到七一南路靠近洛浦公园入口的临时市场卖菜。  涧东路农贸市场明确规定,不允许菜农到市场内卖菜。该市场工作人员说,首先,该市场内均为固定摊位,道路上不允许临时摆摊设点,以免市场布局杂乱无章;其次,菜农今天来了,可能明天就不来,或者在某一天的卖菜高峰期突然涌入大量菜农,而市场容量有限,如此一来会对市场正常经营管理秩序造成很大影响。     E 市民:希望农民进农贸市场直销  对于菜农进农贸市场直销蔬菜,绝大多数市民表示欢迎和期待。家住临涧路附近的张女士说,菜农卖的菜不仅便宜,而且品质新鲜,可惜在农贸市场内却买不到。一些地方的早市虽然有菜农卖便宜菜,但是收市时间很早,如果早晨赶着上班,根本顾不上买。所以,如果让菜农进入农贸市场,附近居民就可以随时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了。  退休市民杨先生家住解放路附近,常常到不同的农贸市场采购蔬菜。他发现,一些菜农聚集的早市上的菜价要比农贸市场上的菜价便宜不少。他举例说,汉屯路早市上的韭菜每公斤售价约为4元,而农贸市场售价则为每公斤6元;早市上的胡萝卜每公斤约1.4元,农贸市场的售价每公斤则要2.4元。杨先生说:“农民进农贸市场直销,除了方便市民买到更便宜的蔬菜,还能对农贸市场中商户的菜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家住珠江路的戚阿姨长期在长春路市场买菜。她认为,常常有很多菜农聚集在农贸市场外的道路上卖菜,对市民来说确实很方便、很实惠,但对道路秩序影响太大。菜农进农贸市场,一方面解决了菜农的卖菜难,另一方面也规范了经营和道路秩序,市场内的商贩没有必要如临大敌。因为菜农经营的菜量有限,而且品种只是常见的大路菜,市民们要买的大量的番茄、黄瓜、豆角、冬瓜等蔬菜都需要在市场内买,因此菜农与商户的利益并没有太大冲突。  在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菜农进入农贸市场直销这一政策,市民们心怀平抑菜价的期待,农贸市场管理部门态度比较犹豫,菜农和市场内的商户则各有顾虑。  这项好政策该怎样落实?如何制定相关管理细则,消除各方顾虑,使政策更加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菜农进农贸市场自销的路还会十分遥远。被早市挤垮的农贸市场|农贸|农贸市场_凤凰资讯
被早市挤垮的农贸市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感觉受到了认可,从润信搬出来,租下这间门头房的摊主沈黎新也打开了话匣子:“我原来在润信卖海货,当时招商挺好的,没想到开不下去了。”沈黎新说,润信是被早市给挤死了,“山东路北站的早市,重庆路上也有马路市场,室内市场被早市挤死了!”他说,自己在青岛做生意将近20年了,蔬菜、水果、海货什么都干过,“2012年我也干过早市,早市人流量大,走量多,但是我觉得干早市太累,凌晨1点多去上货,回来以后马不停蹄地就得赶早市,有点受不了,我干农贸市场的话,上完货还能回去休息一下,吃个早饭。”
原标题:被早市挤垮的农贸市场“有听的,我说说心里还能痛快点儿。”近日,本溪路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 ,从 2007年开始,原本生意火爆的农贸市场开始遭受早市的冲击,如今形势愈演愈烈,就在农贸市场门口不远处就能开起早市来,“眼看就被挤死了,压力很大。”记者连日调查发现,新开业一年的清江路润信农贸市场上月关门,而开在露天环境里的早市却经久不衰 ,红红火火,生意惨淡的农贸市场业户也无奈开始赶早夜市,为了能挣点钱,卖点货。本市在2012年为了疏导占路经营行为,曾下文规范设置管理城市便民摊点群,但眼见早夜市越开越多,却并无一家按照文件要求审批备案。农贸市场开业一年关门作为2013年新建的6处农贸市场之一,位于清江路152号的润信农贸市场可谓出尽了风头,周边的明泽智域、清江华府、鸿仕雅居等新建小区的居民都是这个农贸市场的刚需客户,可是好景不长 ,如今您如果想踏进这个市场买菜,就只能吃闭门羹了。刚刚开业一年就关门了?此言确实。今年的5月26日起,润信农贸市场正式关门,商家业户们陆续搬出。6月17日,记者来到清江路上,市场设置的崭新的标志牌引导着记者找到了它的入口,就在明泽智域小区门口的旁边,路边“润信农贸市场隆重招商”的广告牌崭新而且显眼。不明状况的人,很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家新建的农贸市场,看到大门紧闭,还以为市场没开张呢!这崭新的一切只源于一点:寿命太短。这家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建农贸市场,还没等得及周边小区居民熟悉,就已经偃旗息鼓、悄然退出。记者见到了前来搬货的业户李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市场里边卖茶叶的,之前一直没来将东西运走,“这么大个市场就这么关门了,真可惜。”至于其中的原因她也想不清楚。记者当天找到市场的主人——润信集团,但是没有负责人在。6月23日,记者拨打市场负责招商的电话,一位姓于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受到重庆路那边的小市场冲击,市场经营状况不好,“有一阵打压过马路市场,情况好点,后来又出来了,我们的业户没法经营,重庆路那边的马路市场确实把我们挤得不好经营,坚持不下去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去年5月份市场刚开业的时候,摊位出租率在90%以上,到关门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至于再详细的情况,她也不愿多说。业户说被早夜市挤死的距离润信农贸市场一百多米远的地方,一个标有“聚鑫源农贸超市”的小门头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瞧,一个只有七八十平方米的小地方,聚集了蔬菜、水果、水产品、生鲜肉、熟食、面食加工和布料加工等多个经营摊位,记者一问,原来经营这些商品的都是原来润信农贸市场的老业户。“这边好几个小区,润信农贸市场关门了,买东西还真是不方便。”住在清江华府一期的王女士抱怨道,润信农贸市场里边地方太大,进去感觉很散 、人气不旺,“卖货的觉得人少,进的东西就少,老百姓也觉得里边买卖不好,可是真要是没有了还真不得劲儿。”王女士说,自从市场关门以后,家里偶尔来个客人,想买点东西都没地方,“你看人家,就这么个小屋,利用率多高,即便三五个人来买东西,看上去也满满当当的,东西也能循环起来。”感觉受到了认可,从润信搬出来,租下这间门头房的摊主沈黎新也打开了话匣子:“我原来在润信卖海货,当时招商挺好的,没想到开不下去了。”沈黎新说,润信是被早市给挤死了,“山东路北站的早市,重庆路上也有马路市场,室内市场被早市挤死了!”他说,自己在做生意将近20年了,蔬菜、水果、海货什么都干过,“2012年我也干过早市,早市人流量大,走量多,但是我觉得干早市太累,凌晨1点多去上货,回来以后马不停蹄地就得赶早市,有点受不了,我干农贸市场的话,上完货还能回去休息一下,吃个早饭。”沈黎新说,自己租下来的这个门头房,虽然地方小,但是跟好几家业户合作,五脏俱全,“光菜就有60多个品种,鲫鱼、多宝鱼、鲤鱼、鲍鱼、海参、大虾样样有,进来个人看着也像那么个事儿,加上周围没有市场,居民在楼上就能看到这个地方,愿意下来,人流量也不少。”而润信除了受早市的冲击之外,因为处于地下,不少老人上下楼梯不方便也是原因。火爆依旧的八大湖早市与冷清、叫苦的室内农贸市场不同,如今走进任何一个早市,或占路的,或院内的,几乎都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家住路上的徐大爷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到八大湖早市去转转,“蔬菜、水果都挺新鲜的,到了什么季节有什么东西,更新快。”徐大爷说,最关键的是早市上的东西便宜。徐大爷告诉记者,“八大湖里边从来就没断过早市,以前还没成规模的时候,就在大马路上卖东西,城管一来就跑,城管一走就又出来了,后来就在洞庭湖路上办起了早市,当时也挺热闹的,后来可能是因为周边居民反映扰民,早上睡不好觉,就换了个地方,到了青岛二中分校墙外,就是停车场那儿。”可后来坚持了没有几个月,又换了地方,“现在换到小区里来了,四面八方都不挨着居民楼,早市在这里已经快四年了。”徐大爷对八大湖早市挺熟悉,还有一点,徐大爷并不知道,八大湖早市在八大湖这个开放式的居住区里,历经多次迁移波折,虽然名字一直没有变,但是负责管理的人却变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有新的背景。如今的早市比较简单,早市的负责人孙建国告诉记者,八大湖早市如今所在的地方是老板租来的一个汽修厂的地方,开起来的早市,“咱这里从早上5点多业户就来了,到上午10点多,有的还能到11点。”孙建国说,在早市里摆摊的80% 都是老业户,“一共有80多个摊位,摊位费一个季度一交,根据位置、大小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要是有临时来的,也会适当收点钱。孙建国告诉记者,租这个地方开早市,一年光租金就 40多万,今年还要涨,“东西相对便宜,早市最主要的就是新鲜,很多都是自己上北宅、王哥庄拉来的货,货源大都是当天来的,那些市场都得去批发市场批货,没有早市这个条件。”卖蟹人徐德强的喜悦:市场一天卖一筐,早市一天卖五筐“我以前卖菜,后来改卖海货,不过也是十多年前了。”在八大湖早市经营海货生意的日照人徐德强告诉记者,来青岛的20多年里他一直干买卖,“1989年的时候,八大湖这里就有个自发的市场,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卖货,后来开了个太湖路农贸市场,再后来又到了南京路农贸市场里,那个时间马路市场少,在农贸市场里头生意也挺好,但自从南京路农贸市场拆了以后,我就又在龙泉路上租了个门头房,后来人家门头房不让租了,我就又选择了赶早市,到现在坚持三年多了。”说起干早市和干室内市场的区别,徐德强颇为自豪地说:“以前我在室内 ,一天卖一筐蟹子,在这里我一天能卖五筐,你信不信?”徐德强说,现在在早市上,摊位费便宜,人流量大,一上午就能把货卖完了,赶上天气不好,卖不完的时候,下午再打打游击就都卖完了。徐德强说,在室内一天卖一筐蟹子,在早市一天卖五六筐蟹子,这个差距太大了,“一筐蟹子挣100块钱,五筐就挣500元,你说差距大不大?”说归说,当天徐德强摊上并没有销售螃蟹,他告诉记者,现在没有好螃蟹,“什么好卖卖什么,现在是养殖虾、海螺和养殖的活鱼比较多。”在徐德强看来,喜欢赶早市的人还是因为东西便宜、新鲜,“进太好的货,价格太高也不行,在早市上卖不动。”说起农贸市场,徐德强觉得,人们不愿意去是有道理的,里边环境差,空气不流通,多数脚下打滑,尤其是卖海鲜的区域,味道简直没法闻,但在早市上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早市进货可以随着季节来,而在农贸市场上,却需要同时备齐好多货,怕人家嫌东西不全,而这更加剧了农贸市场货卖不完,不新鲜的货出现恶性循环。虽然有人说干早市累,但在徐德强看来,收入高就有干头,而且通常一上午就把货卖完,下午就可以玩了,他觉得这样很享受。徐德强说,这些年做买卖,挣了一些钱,“在老家买了个110平方米的楼房,给儿子的,等俺干不动了,就回家守着老人,歇一歇,享受享受。”徐德强对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都很满意,满怀希望。农贸市场老板的苦恼:五百米内有早市,我们根本卖不动“我们正规的农贸市场必须要营业执照,要有市场证,还需要每年进行消防检查,要是有一项不安全,罚款起步就是2万元,另外,工商要我们设公平秤,不能短斤少两,可是早夜市不是正规摊位,没人管,你买了他的东西少了半斤,你告诉工商说是在早市上买的,工商就不管,让你找城管。正规的市场每天还要安排专人进行人工化验、检验,还要填表,还要上传 ,比如验出韭菜农残超标就要就地销毁,但早夜市就没人管,正规市场里业户给顾客短斤少两,顾客投诉我们就会罚款,可早夜市你去找谁投诉?他一块钱进货,他就可以一块钱卖,给你短上三两就可以了,你说你回家一称了少了三两,你会再跑两公里找他吗?”一说起农贸市场和早市的区别,一家有着十年历史的农贸市场的经理连珠炮似地打开了话匣子。但是因为有诸多顾虑,这位经理不愿意透露自己和市场名字,“我这个市场受冲击比较严重,周边就有早市,距离近的也就有五百米,搞得我这个正规市场里,卖菜的只有三四家,我感觉现在青岛多数的蔬菜都是从早夜市走货了,正规农贸市场根本就卖不动货。”说起摊位费,在这位农贸市场的经理看来,正规农贸市场里头和早夜市上的差距并不大,我们一米的摊位五六百块钱一个月,早夜市上的最低也得三百块钱,至于卖货的价格也是一样的,但早市就是自由化 ,卖的量大,而老百姓就是图便宜,因为赶早市的毕竟老人多,就图个便宜,不管你卖的是什么东西,老人不管,省下一块是一块!”这位农贸市场的经理也说得很实在。而面对早夜市的冲击,这位农贸市场的经理表示很无奈,半点办法都没有,“像市区里的农贸市场还好点,其他的所有农贸市场,特别是在我们这些老城区的,没几个好的,业户都在逐渐减少,没有办法。”为了维持农贸市场内部摊位的正常出租经营,这家农贸市场的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调节,卖菜的走了,尽量换成个干面食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市场运转,“做面食的需要地方,卖海鲜的需要店,需要存放东西的地方,但卖菜的却什么都不需要,人家要走,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位经理表示,要说农贸市场内卖菜的跟早市上卖菜的竞争,“肯定竞争不过他们,我们只能调整我们自己,尽量换一些适合室内干的。”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租金也没法调整,要是上调一点,业户都跑了,现在收租金的时候还得三遍五遍去催,真是没办法。本溪路市场姜经理的憋屈:要是市场倒了,那我们就不干了连日来采访,有人给记者推荐了本溪路农贸市场的姜经理,“这些年他为了这些事一直到处奔走,他肯定也有很多话想说 。”果然,记者拨打姜经理的电话以后 ,对方爽快地接受了记者采访:“有听的,我说说心里也能痛快点儿。”说起早市,本溪路农贸市场应该最有发言权,因为这家农贸市场的前身就是马路早市,那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退路进室,“进到室内以后,我们的营业额是很高的,现在连以前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那会儿钱也好挣,农民上来卖黄瓜,一斤黄瓜挣四五毛钱,一上午能卖40筐,都跟抢似的,特别是2002年左右,一个农民卖货,一年都能挣20万左右,但现在一年也就挣个吃喝,能剩个两三万就不错了。”姜经理说,现在的本溪路农贸市场原来是青岛市第三印染厂的分厂,1980年建的,“当时为了解决下乡知青返城就业,大厂办小厂,后来倒闭了,就建了个农贸市场。”姜经理说,因为当时是企业办农贸市场,虽然市场不大,只有两千平方米,但是摩肩擦踵,人流量非常大,“咱们干好了,有人就眼红了,开始摆摊了,一开始是游商浮贩,到 2007年说要规范起来,就成了个马路早市。”姜经理说的就是海泊河早市。按理说 ,500米之内不能出现第二个农贸市场,海泊河早市离市场也就300米。姜经理说,老四方区域的北方市场、商丘路农贸市场、水清沟大华农贸市场都干不下去了,“兴隆路农贸市场已经叫兴隆路夜市顶倒了,要是我们再倒了,我们就不干了,现在就是还养着二三十个人,得照顾大家的吃饭问题。”说到受早市冲击的程度,姜经理说,以前本溪路农贸市场摊位出租率是百分之百,“你来要个摊,我都很难安排,当年为这事得罪了不少人。不怕你不干,有人走马上就有人来。而今年呢,出租率连70%都不到,在我们这里干了十几年的老业户,都已经把这里当成基地了,在这里干完一上午,下午还得出去赶夜市,他们也都很辛苦。”“想好退路了吗?”记者问。“现在没办法,东西越是卖不动,越不敢卖便宜了,进入恶性循环了,要是实在干不下去的话,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姜经理说,好在原来企业的人大多数也都退休了,负担也轻点了,养活好剩下的几十个人,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早夜市究竟归谁管?早夜市应该归谁管呢?记者联系了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夜市应该由市商务局管,具体由各区市的街道办事处负责。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建设处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觉得早市对农贸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因为职责权限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在2012年的时候,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便民摊点群设置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了所谓的占路市场,包括摊点群,由各个区政府来审批,到市城管办备案,所以占路的市场,既不是商务局设的,也不是商务局来清理。这位负责人表示,去年商务部门针对正规的农贸市场进行建设改造,“有些农贸市场一出门外边就是占路市场,城管也不好管,也管不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了解到,因为马路市场逼着农贸市场的业户也出来了,里边的货卖不出去,“我们在规范农贸市场的时候,农贸市场都提出这个问题来,要是没有马路市场的话,对农贸市场的规范也能更好一些。”对于应该怎么办,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认为 ,农贸市场一公里之内,不宜设置早市夜市、摊点群,但农贸市场普及不到的地方,在没有农贸市场的地方,可以审批便民摊点群。”既然便民摊点群的审批要到市城管办备案,那么市城管办应该最了解情况。但是,记者辗转联系上市城管办之后,对方表示,2012年那个设置便民摊点群的文件是由城管执法局以城管办的名义发的,“所有工作都是城管执法局在做,因为我们城管办是一个总的机构,下边好多成员单位都可以以城管办的名义发文,但具体工作不一定是我们在做,只是行文从我们这里走。”随后记者了解到,原来的市城管办主任由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兼任,但是从去年开始,市城管执法局由市城乡建设委的二级局升格为正局级单位,城管执法局局长不再兼任市城管办主任,该职位目前由市城乡建设委主任兼任。因此,在城管看来,关于市城管办发的关于设立城市便民摊点群的相关要求就不宜执行了。但是记者从市城管办得到的确切消息是,目前各区政府有没有对早夜市予以审批,他们并不知情,“也从来没有人到我们这儿来备案”。看他们怎么说“城管去清理,马路早市的商贩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说生存比市容重要,老百姓也都是向着他们说话,实际上马路市场你不清理就越聚越多,对正常市场冲击越来越大。去清理不是为了市容,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但现在的情况,弄得我们去清理好像是犯了多大错误一样。不明真相的群众都跟我们作对,可是社会需要规范,法律需要遵守。更夸张的是,有的占路摊贩说家里困难租不起摊位,叫城管给他安排个摊位……”——城管执法队员这样说“市容秩序是属于城管执法局管理,占路经营是他们管。有的早夜市是由办事处办的,有的是由市场服务中心办的,有的夜市是民生创业服务中心管理的,分了很多家。每一家情况都不同,要看是谁办的,真是没有正儿八经牵头这个事的部门。”——某区城管局公务员这样说“在有些不适合搞农贸市场的地方,比如硬件不足,或者位置偏远散,可以适当地规范一下,开办早夜市,为了方便居民。可是在适合开农贸市场的地方,就别搞这个了 。早夜市有利有弊,尤其是开在农贸市场门口的那些,我是坚决反对。现在早夜市冲击农贸市场已经成了全市的普遍现象了 ,但是里边道道太多,触动了别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某区服务业发展局工作人员这样说文/图
记者 郝春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32
播放数:1443952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想去城乡农贸市场做生意?收益利润前五名在这
想去城乡农贸市场做生意?收益利润前五名在这
城乡间有很多自由买卖农副产品的市场,以零售为主的一个固定场所。销售各类蔬菜、瓜果、水产、禽蛋、肉类和熟食、调味料等。有不少人都希望去做个小买卖,一起来看看农贸市场卖什么利润比较大吧!1盆栽花卉现在每个家庭都会有个三五盆花卉植物,现在花卉极有市场,卖花卉的小摊也很常见,不仅价钱便宜,成活率还高,生意也相当不错。2绿色食品绿色消费观念已被大家接受,绿色食品消费快速增长,不仅保护环境,也有益消费者健康,卖一些绿色食品,销路也会不错。3土猪肉现在土猪肉无添加,养殖采用散养模式,更加绿色新鲜,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土猪肉成本低,市场价格可观,可见在农贸市场卖土猪肉是可以赚钱的。4新鲜果蔬新鲜水果销路不愁,但是一般很难长期贮藏,进货数量需要控制。如果是家里有果树,自家种植,可以吸引大家去采摘,如果种植和管理果树遇到问题可以上云种养,在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集合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5花土专卖很多人都养花,但是总种不好,让人犯难,一些营养花土和化肥就成了养花必需品,在农贸市场经营花土、化肥,一定会生意兴隆,同时还可以卖点花草,多加一笔收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做一个真正的绅士,优雅而不肮脏!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建农贸市场摊位招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