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边界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家吗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划分的细节
我的图书馆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划分的细节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划分的细节&
&&&&&&&&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多数是有边无界。古代中国的历代帝王都尊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随着西方国家主权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权边界问题日益突出,清王朝才开始意识到要保疆卫国。&&&&&&& 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国被迫签署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 传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状似公鸡,而中华民国正式承认蒙古国独立前的版图因为状似秋海棠,因此成为一般人的通称。但许多人以为只要将公鸡加上蒙古国, 就是秋海棠,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以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邻国之交界,由东北逆时针略述与中华民国版图之差异。当中华民国规定疆域非经决议不得变更时, 中华民国(台湾)政府从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他国签订的国界协定。&&&&&&& 作为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陆上邻国最多、边界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用60年的时间,改变了几千年来“有边无界”的状况,结束了几百年来的边界纷争。 目前,除印度和不丹(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中国已与12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中国的边界曾被西方称为“动荡之源”,如今它们不得不承认,中国边界 的稳定已成为亚洲安全与发展之本。
&&&&&&& 第一次条约高潮&&&&&&&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与周边的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等国纷纷签署边界条约和协议,划定了双方的边界,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波边界划分高潮。但中国与苏联、越南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无法解决。&&&&&&& 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62年签订界约,将朝鲜民族视为圣山的「长白 山」以南划与北朝鲜。&&&&&&& 2、俄罗斯联邦:外东北包括黑瞎子岛(1945年)、江东六十四 屯(1900年)、唐努乌梁海(1944年)和外西北。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除台湾省外所有争议领土的丧失,而黑瞎子岛在2005年和俄罗斯平分。&&&&&&& 3、蒙古国:1962年签订界约,诺门罕谷地、察哈尔北境达里岗爱牧场、新疆北塔山划归蒙古国(当时是蒙古人民共和国)。&&&&&&& 4、塔吉克斯坦:在苏联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英俄瓜分帕米尔,形成未定界。在苏联解体后,与塔吉克斯坦签约,放弃喷赤河以东帕米尔。&&&&&&& 5、阿富汗:1965年签订界约,承认阿富汗领有瓦罕帕米尔主权。&&&&&&& 6、巴基斯坦:1963年签订界约,割让两地(乾竺特),换取一地方式(乔戈里峰北侧)解决。&&&&&&& 7、尼泊尔:1961年签订界约,珠穆朗玛峰(圣母峰)共享。&&&&&&& 8、不丹:印度占领藏南地区之后将其西南一隅送给不丹。&&&&&&& 9、印度:由于1913年英国与西藏在西姆拉会议中,自行划定「麦克马洪线」,及西藏西北的「拉达克」。印度主张拥有上述两地全境,因此爆发边界战争,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退兵,目前仍未签订界约。&&&&&& 10、缅甸:1960年签订界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高贡黎山以西7万平方公里土地(江心坡),换取一边境城市(瑞丽口岸)。&&&&&& 第二次高潮&&&&&& 苏联解体后,中国迎来了边界划分的第二个高潮。2002年与北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分别签署了边界协议,划定了边界。中俄边界谈判也开始不断推进。2008年10月,中俄举行了黑瞎子岛的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中俄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算起,历时300多年,终于解决了边界纷争。在与原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各国划定边界同时,在南边,中越两国启动了边界谈判。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谈判,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越同时宣布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彻底解决了两国陆上边界和北部湾海上划界。&&&&&& 在中国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 线上,唯有1700公里的中印边界划定依旧悬而未决,这里也成为现阶段中国陆疆唯一有可能爆发边界战争的地区。&&&&&& 中国划定边界的困难程度令人生畏&&&&&& 美国的安全问题在国外,中国的安全问题在边界———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两位中国问题专家,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缘安全环境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美国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而中国的位置却使它千百年来屡遭侵犯,中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在它的边界线上和边境之内。&&&&&&&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陆上有14个邻国,与俄罗斯并列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边界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仅三国交界点就有16个。此外,全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6个在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 8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的4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东、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4 个在中国周边。&&&&&&&&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与周边国家始终“有边无界”。即使是对边疆进行过有效治理的几个朝代,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帝国边界在哪儿。在中华朝贡体系时代,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当时的中国中央王朝与所谓的“外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只存在一定的习惯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诞生之后,产生所谓的国家主权概念,国家政权治理所及的疆域范围随之而来,从而需要明确国家的主权边界。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清王朝的治理受到严重冲击,不仅让中央王朝“外藩尽失”,而且造成了一次次边界危机,使中国的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条边界是确定的。有的只是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在建国初期,“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和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是中国外交的基石,边界问题被搁置。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边界争端变得异常激烈和突出。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发生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边界战争。战争过后,两国在废墟上谈边界划分,其难度可想而知。60年,中国边界经历了平静、战争、稳定、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在战略上选择阵营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边界问题。由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北部与苏联和朝鲜等国的边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对于边界上模糊和有争议的地方,各方都表示可以暂时搁置。中国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立场,保证了中越边界的稳定,并使得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让位于政治互助。然而,上世纪50年代,印度要求以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麦克马洪线”为中印边界,这使得边界问题被提上了中国外交的议事日程。1960年,中国与缅甸签署《中缅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与邻国缔结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以此为开端,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与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等国相继签署了边界条约。就在中国与多国签署边界条约的同时,受中苏关系等国际大格局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几个较大邻国发生了边界战争。划界谈判一拖就是二三十年。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环境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环境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共有14个陆上邻国和六个海上邻国。
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邻国: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周边环境是中国立国和强国的“基座”,周边局势也因此始终是中国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都说明中国把周边外交置于极高的地位之上。
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也由此呈现出东守、北固、西稳、南进的特点。
东守:不听话的朝鲜、宿敌日本……
在东边,中国涉及到朝鲜、韩国、日本三个国家和台湾地区。
近几年来,中朝关系也一路下降到了史无前例的低谷。
年轻的金三执政四年以来,在内政上展开了一场“肃清”运动以巩固自身地位,多数党政军高层改换新面孔;在外交上,金正恩“足不出国”,未能如愿访问中俄两国,朝韩关系也未能解冻。
更为重要的是,一意孤行要发展核武器的朝鲜,与中国和世界渐行渐远。并且还威胁到了我们东北边境的安全。
近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决议,但是金三依然我行我素说“奉陪到底”,在朝核这条道上走到黑!
除了朝鲜这个不听话的,我们在东边还面临一个宿敌:日本!
从中日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来,中日关系都呈现出结构性矛盾。
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日本为主宰东亚地区局势所做的两次努力。前一次日本成功了,后一次则是败得一塌糊涂。
战败的日本沦为美国的附庸,继而升格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守门员,紧盯中、俄、朝三国。
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到2012年钓鱼岛争端浮出水面,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再次凸显。
在崛起的关键时刻,中国无意四面树敌,无论是钓鱼岛争端还是中日领袖会晤,中国都采取了“冷处理”的守势策略。
但是,日本却处处与我们作对: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甚至把手伸到南海去了!
台海关系本是内政,但美日尤其是美国的强势介入,无疑使得这一内政问题蒙上了浓厚的国际化色彩。
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海两岸关系总体呈现出和缓的特点。甚至,两岸领导人还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
如今,台湾地区选举水落石出,蔡英文上台在即,两岸关系可能面临波动,而中国已为此作出新的策略调整。中美国力差距的急剧缩减,使得美国介入台海问题的力度相对下降,其影响力也大幅度下降。与中日关系类似,两岸关系可能下滑但不至于严重恶化。
与东北亚其他两国和台湾地区不同的是,中韩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得到了加强。
习大大2014年7月访问韩国,这也是就任国家领导人以来首次专程对单个国家进行访问。
2015年9月,朴槿惠总统访华;
10月底,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
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进展。
总体来看,在处理与东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时,中国采取的是“东守”策略。
北固:中俄守望相助
在北边,中国有两个邻国,即庞大的俄罗斯和“中立”的蒙古国。
1996年,中俄建立了迄今仅此一家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回顾过去20年来的中俄关系,可知“战略协作”指的不仅仅只是经贸与军事合作,还涵盖了更高层次的战略协作。在联合国安理会趋同的投票记录,是中俄战略协作的现实佐证。
2011年,中俄关系上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持续,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国际机制的存在,以及欧美对两国的战略挤压,为中俄战略协作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源。
俄罗斯可为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油气资源和高品质的武器平台,中国则回馈以巨额的资金流和庞大的“中国制造”,而面对欧美战略和外交挤压时两国可守望相助。
中俄都有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愿景,两国结盟的呼声不断但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可预期的未来,中俄将守望相助,双边关系将稳健发展。
历史地看,中蒙关系是比较特殊的。
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其在独~立后则长期与苏联结成盟友。冷战结束后,中蒙关系得以“正常化”。此后,处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夹缝之中的蒙古,其对外战略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中立国色彩。
如今,蒙古已经明确提出了成为“永久中立国”的诉求,并谋求中俄等大国与世界的认可。
理性地看,中立的蒙古,应该是中国所乐见的。
总体来看,在处理与俄罗斯和蒙古的关系时,中国采取的是“北固”策略。
西稳:目前冲突不明显
在西边,中国与中亚四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以及南亚四国即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接壤。
中亚四国即四个“斯坦”,都是伊斯兰国家,哈、吉、塔三国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联紧密,两国的油气合作尤其紧密。
四国都有明显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而阿富汗是其中最为明显的。
冷战结束以来,在新疆地区,“东·突”等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内外勾连,不断兴风作浪。伊·斯·兰极·端主义、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逐渐成为中国的心腹之患。
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疆·独”问题已沦为欧美克制中国的有利抓手。中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哈、吉、塔三国展开安全合作并取得了成效,而对于阿富汗局势,中国仍然谨慎但已力求有所作为。
比较而言,南亚四国的情况更为复杂:
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堪称中国的天然盟友;
印度是“战略合作伙伴”,但两国之间仍然存在边界等长期的争议和分歧,两国之间的互信问题始终挥之不去,而印度一贯视中国为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者;
不丹是唯一未与中国建交的邻国;
尼泊尔长期倚靠印度,但如今对印度强势介入其内政外交深存忌惮,从而开始摇摆于中印之间。
总体来看,在处理与中亚四国和南亚四国的关系时,中国采取的是“西稳”策略。
南进:填岛、建机场、部署武器装备……
在南边,中国面临的既有陆上的三个邻国即缅甸、老挝和越南,也有海上的四个邻国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陆上的三个邻国中,缅甸曾经长期与中国有着“胞波情谊”,但“民主化”之后的中缅关系趋冷,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多个大型项目被迫停工。
翁山淑枝所在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选举之后,中缅关系有可能进一步疏远。贫弱的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关系稳定且较为友好。
越南曾经与中国有“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但中越战争之后长期断交。
复交之后,两国关系很快又因南中国海争端而再次陷入起伏跌宕之中。越南在强化其对相关岛屿的军事占领的同时,游走于欧美俄诸大国之间,并以此牵制中国。
海上的四个邻国即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这四国都是东协(亚细安)成员国,而中国与东协的合作关系已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但具体到东协各国的时候,情况又有不同。
作为美国盟友的菲律宾,虽国小力弱,但积极充当美国的打手,在南中国海屡生事端,中菲关系长期低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相当大。
近日,美国极力鼓吹中国将南海军事化,又把自己的航母开进南海来,不轨之心昭然若揭!而菲律宾给美国打配合,要国际仲裁庭仲裁中国。
马来西亚与文莱虽然也与中国存在岛屿争端问题,但都较为克制,双边关系并未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印尼则与中国有着较为友好的双边关系。
在落后于菲律宾、越南等国约30年之后,2014年初到2015年6月,中国开始了对南中国海部分岛礁的吹沙填海作业,引发了菲、越等国的激烈反应,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趁机以军事手段介入南中国海。
闭幕不久的第27届东协峰会《主席声明》,对各方在南中国海岛礁建设军事前哨等做法表示担忧。
一个没有海洋的中国,是不可能崛起的,更不可能成长为世界大国。于中国而言,南中国海问题是主权问题且已陷入无路可退的困境之中。
总体来看,在处理与南边陆上三国和海上四国的关系时,中国采取的是“南进”策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先是沦为全球化的深刻受害者,继而演变为冷眼旁观者,而如今已成长为积极参与者。
十七大以来,中国确立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基调。
相继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并筹建了亚投行,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中国不是地区国际秩序中咄咄逼人的破坏者,是积极稳健的参与者。
铁血军事综合:文/刘军《联合早报》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国边境线长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边境线长度
&&我国边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与12个邻国确定陆地边界- 青岛新闻网
第03版:时事坊
&&&&&&&&&&
历经近60年
中国与12个邻国确定陆地边界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与越南完成了陆地边界的勘界立碑工作。2009年的第一天,已有游客登上黑瞎子岛,迎接中国领土上最早的日出。这些事实像界碑一样清晰地告诉人们,陆地边界不再是中国永远的痛。作为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陆上邻国最多、边界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用60年的时间,改变了几千年来“有边无界”的状况,结束了几百年来的边界纷争。目前,除印度和不丹(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中国已与12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中国的边界曾被西方称为“动荡之源”,如今它们不得不承认,中国边界的稳定已成为亚洲安全与发展之本。  中国划定边界的困难程度令人生畏  美国的安全问题在国外,中国的安全问题在边界——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两位中国问题专家,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缘安全环境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美国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而中国的位置却使它千百年来屡遭侵犯,中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在它的边界线上和边境之内。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陆上有14个邻国,与俄罗斯并列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边界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仅三国交界点就有16个。此外,全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6个在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8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的4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东、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4个在中国周边。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与周边国家始终“有边无界”。即使是对边疆进行过有效治理的几个朝代,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帝国边界在哪儿。对此,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院长胡德坤教授说,在中华朝贡体系时代,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当时的中国中央王朝与所谓的“外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只存在一定的习惯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诞生之后,产生所谓的国家主权概念,国家政权治理所及的疆域范围随之而来,从而需要明确国家的主权边界。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清王朝的治理受到严重冲击,不仅让中央王朝“外藩尽失”,而且造成了一次次边界危机,使中国的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条边界是确定的。有的只是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在建国初期,“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和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是中国外交的基石,边界问题被搁置。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边界争端变得异常激烈和突出。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发生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边界战争。战争过后,两国在废墟上谈边界划分,其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值得称道  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惟一一个本着维护主权、以和平谈判为原则,用几十年的时间,一点一点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关系,并最终签署边界协议的。亚洲的稳定也因中国妥善处理边界问题而得到了保证。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也赢得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赞赏,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金点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邻国最多的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