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保加利亚是发达国家吗发达的原因是什么?求客观?它们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皮皮狼 寻)
(孤光自照)
第三方登录: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数年。重新回头看这场危机,能够看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本文原载《红旗文稿》2011年第21期。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数年。重新回头看这场危机,能够看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作者通过政治经济学分析指出,这场全球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其实质也是源于西方的现代上层建筑的政体危机,或称现代政治危机;其所以引发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则可归因于这种政治体制的泛意识形态化的普世价值,在危机爆发时直接地、显著地作用于高成本上层建筑的逻辑结果。
一、发达国家全球金融资本与现代化政体的双重危机
2008年西方金融资本核心区&华尔街金融海啸&次第引发了全球危机和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引发了海内外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这场全球危机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相关性,本质上是由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扩张信用造成的。从迄今为止的演变进程来看,主导国家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不仅引发了金融危机,也暴露了具有全球普遍意义的、愈演愈烈的财政(政府债务)危机。
正是由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都是政府独有之政治强权创造的信用体系危机,我们才说这场全球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其实质也是源于西方的现代上层建筑的政体危机,或称现代政治危机;其所以引发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则可归因于这种政治体制的泛意识形态化的普世价值,在危机爆发时直接地、显著地作用于高成本上层建筑的逻辑结果。
(一)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特征
渐次暴露出来的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这是一场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与以往人们较多讨论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差异显著,却内在具有同源性;另一方面,从新世纪第一个10年西方政府不断增加债务的演化情况看,西方债务危机并未结束,进入第二个10年仍然在不断地蔓延、发酵,有些情况下还可能激化、恶化。
发达国家的政府负债规模。
根据2009年9月《经济学人》杂志设立的&全球政府债务钟&,到2009年底,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2010年8月底全球债务已达到39.6万亿,直逼40万亿大关。与发展中国家过去的债务压力相比,发达国家今天的负债局面更为严峻。2009年全球债务中,前10个债务最高的国家负债总额占全世界全部债务79.09%,除中国和印度外,其他8个均为发达国家;这8个国家的政府债务总额达到28万亿美元,占全球全部债务的74.4%。也就是说,当前的全世界政府债务中,绝大部分债务是发达国家的。
从债务的相对规模来看,北美、日本及欧元区国家的负债状况最为严峻。日本的政府债务无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最大,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190%;债务规模居次的美国这一比重为51.9%,意大利为115.2%。2008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的外债现值为3.4万亿美元,其中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外债总和约为2.1万亿美元,而日本一国2009年底的政府债务就已达到9.49万亿,美、德、意、法、英等国的债务规模也都达到了万亿美元的规模。
2. 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的扩张趋势。
与一般债务不同,政府的债务并不是有借有还,而往往是在政府发行的新债中更高比例地用以支付旧债,从而也就内生性地助推了政府债务信用的扩张。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救市&需求,西方国家自2009年以来所采取的转嫁危机代价的宏观政策中,短期有效但危害最为深远的措施,仍然是大规模增加政府债务。
在危机压力下,明显具有饮鸩止渴性质的、体现资本主义内生的&竞劣机制&的国家竞争中,仍是以美国为甚&&政府债务规模迅即增至高达14万亿美元(2011年1月数据),与5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其他发达国家也同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的政府债务都急剧增加,除美国以外,英、日、西班牙、冰岛等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大幅攀升,英国增加了近40个百分点。
而且,发达国家政府现在是在用两只&看得见的手&同时扩张信用,一方面扩张债务,一方面增发货币信用来购买债务。
3. 发达国家债台高筑的政治经济原因。
政治体制原因方面,发达国家之所以积累了这么高的债务并且难以化解,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政治现代化的内生性危机。
在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已经具有高度&政治正确&,但在发达国家现行政治体制下,这些被作为长期意识形态而广泛宣传的理念是一回事,其得以借助被称为&现代化&的政治形式来具体运作过程,则是另一回事。从客观上看,这些政治现代化运作,都将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家债务&&政治家为赢得选举而支付的全部成本、连同其政党给民众做出的福利承诺,在政府财政来源不足时都会直接形成高额的政府债务,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一般占总人口的70%左右,他们的福利需求总是以泛政治化的方式提出、再通过民主政治的方式来表达,从而造成了极高的政治成本。此外,欧洲的人口老龄化客观上导致社会成本提高,也增加了政府社会开支的压力。
经济原因方面,在上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另一个、也是最具实质性的变化是西方世界普遍的债务化:居民账户和国民收入账户一样都是经常项目逆差而资本项目顺差,即居民实际上是在用符号经济的收益维持实体性的生活消费,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政府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保障。倘若客观地看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民众的现代生存之道,对于那些生活在已经实现了所谓&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民众来说,其福利和基本生活已经越来越多地、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这种只能对全球转嫁制度成本才能生存的体制。他们已被全球&资本深化&所内化&&西方式福利主义大锅饭的&温水煮蛙&。
产业转移导致的空心化和随之而来的金融资本全球化,都是对本国实体经济和物质财富的异化,势必促成资本与政府这两个异化物&进步&到金融垄断和政治垄断的结合,从而使国内形成了新的收入分配格局和社会结构。这些内部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依靠福利制度来弱化社会分化的制度成本。
因此,在这种西方模式的政治现代化中,只能是继续深化社会制度寄生性,通过货币信用扩张和债务扩张来满足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主义需求。但越是这样,越走向不归路。
(二)政府债务危机为什么先从欧洲国家爆发
当前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是欧盟中那些已经没有实质产业支撑却加入了欧元区的国家。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欧元区国家因放弃了货币主权,不能再用政府不断增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的手段向社会转嫁危机,从而率先爆发债务危机。
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意味着这些仍然具有政治主权的欧元区国家把最为重要的经济主权&&对内的货币主权和外汇主权都交给了欧洲中央银行,不仅失去了靠制造通货膨胀向社会转嫁危机来缓解债务压力的手段,而且不再有条件采取即时的利率和汇率政策这两个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也就失去了政府即时宏观调控的两只手。
何况,这类国家大多数同时完成了制造业对外转移,那就好比完成了经济上的自断骨肱&&失去了货币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两条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腿。
因此,发达国家愈益严峻的债务危机,本质上可归类为上层建筑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以产业资本作为经济基础崛起而构建的现代政治体制,在产业资本大规模移出之后不能被愈益虚拟化的金融经济有效支撑。这并非通常所说的个别国家元首任期内所面临的国内信任危机。在西方现代政治理念的支配下,选举实践必然会内在形成政治成本累积起来的公共债务因现金流断裂而爆发的&现代政治&危机。
进一步根据政治经济学作分析可以认识到,欧元区国家虽然有条件发行欧元扩充欧洲金融资本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的&数量&,却没有条件提升欧元的&质量&&&由于其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靠军事霸权来维护其作为全球主流储备货币的地位,遂决定了其不可能像美元资本那样直接向世界转嫁美国政府债券增发隐含的本国债务增量。
比如希腊,这个欧洲边缘国家中政府债务危机较早爆发的国家,原来的主导产业是造船业和航运业,两大产业先后移出、经济空心化后,其支柱产业变成了旅游业。固然,伴随着产业资本的转移,该国19世纪传统政治中的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矛盾也转移出去了,整个社会变成了非体力劳动群体&&中产阶级作为主导;但这也意味着永久性地失去了产业资本这个支柱。在这个基础上,希腊加入欧元区,意味着又失去了金融资本这个支柱。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没有了,那么,政府的利率调控、汇率调控等宏观政策也就没意义了;遭遇债务危机时,只能仰仗欧洲中央银行来救他们。
而美国尽管债务规模比欧盟各国加总还要庞大,但爆发债务危机之所以会晚于欧洲,主要原因是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发行权的特殊地位,且其近年来的军事开支占全球军费总量的一半,足以形成与金融垄断资本密切结合的强势政府,必要时得以借军事手段维护其已经构成恶性循环的货币信用。因此,只有美国仍然可以靠既增发货币(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增发国债,以促推全球通货膨胀的方式,向世界上其他仍然主要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化国家转嫁危机代价。
(三)危机代价向发展中国家的转嫁
如同20世纪上半叶产业资本阶段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的矛盾最终在核心区激烈爆发一样,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资本阶段寄生性的内在矛盾,也会不可逆地演变成从边缘向核心的经济危机&&
同样不可逆的,是危机发生中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转嫁制度成本,而导致边缘国家连带发生输入型危机。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危机,顶多恶化成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不仅每次就是经济危机,而且经常递进成社会动乱、政权颠覆、国家分裂。
二、发达国家成本转嫁,西亚、北非&两高一单&发生&街头政治&
西亚、北非历史上多次上演过的大痛苦,都是因离欧洲太近造成的;那里正在发生的,仍然是全球资本化危机延续着的悲剧。西亚、北非的政权变化,是一场在核心国家资本主义危机向全球转嫁代价的背景下,由于&两高一单&而引发的政治动荡。&两高&是指高通胀和高失业;&一单&是指后殖民主义时期发展中国家单一经济结构问题。其本质,是高成本的西方政治体制造成债务危机转嫁,与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承载危机代价之间的矛盾,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矛盾。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上层建筑之间更具有本质的对抗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一对具有制约性因果关系的矛盾。在当代全球化条件下,这对矛盾演变为:发展中国家以其薄弱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发达国家造成的、人类历史上伴随资本这个人类异化物而形成的高成本上层建筑。
这里所谓发达国家的高成本上层建筑有两重含义,一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主导/强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而使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上层建筑成本过高;二是发达国家为支撑其本国的高成本上层建筑而以全球通胀的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转嫁代价。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承担的是双重的高成本上层建筑的压力。
虽然西方政治家以代表人类普遍利益提出的所谓人权、民主、自由等表达,已经伴随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科学教育及传媒等工具传播而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接受的理念,但这些价值观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客观上都不具有支撑条件,导致一般发展中国家追随西方的精英集团对本国独立自主发展的整体反作用。
以此看当今西亚、北非出现的问题,显见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具有支撑这种上层建筑的条件&&悲剧之所以无可奈何地延续,乃在于无论换人换政,无论是独裁政治还是民主政治,都不可能化解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的危机。
因此,发展中国家上层建筑的任何调整,都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得到加强,反而一定是把搬用西方上层建筑造成的代价再反作用于本国薄弱的经济基础,使这个经济基础在街头政治之后更难得到调整。
(二)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对单一结构的经济体的影响
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必然导致全球通货膨胀。
源于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被金融资本主导国家凭借政治强权来进一步扩张信用,造成全球通货膨胀。
当代垄断化帝国主义金融信用早已不再是市场决定的,既不再是所谓市场根据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来调节金融收益率,更不是一般经济学理论中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下,资金作为一种要素由市场来自发调节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在金融垄断资本阶段践行这种理论的可能性不存在。在金融资本阶段,发达国家一定是政府看得见的两只&手&在主导&&无论是国家的债务信用还是金融信用,都是政府用强权创造出来的。因此,当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发生危机的时候,占据强势金融资本地位的政府都用信用扩张来饮鸩止渴,而不可能自断股肱地砍掉或压缩政府创造的信用。因此,发生这种源于核心国家金融泡沫化的全球经济危机,只能导致核心国家的政府进一步扩张信用,不论谁执政都一样,这才是看得见的&阳谋&。由此,则必然进一步恶化全球通胀;而全球通胀将迫使那些不得不大量进口食品、能源和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承载金融危机的代价。
也就是说,占据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政府用强权扩张信用转化成全球高通胀,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代价的载体,这就是金融资本阶段的全球危机转嫁。
2.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就出现过全球三种主粮产品&&小麦、玉米和稻米价格大幅上涨。这次也有类似的规律。本轮危机中,这种相关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全球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过剩流动性涌入到能源、粮食和原材料、期货领域,能源价格上涨给了生物质能源3倍于以往的利润空间。因为生物质能源与石油是相互替代产品,因此生物质能源生产的盈利性取决于石油价格。简单来说,当石油价格维持在50美元/桶时,生物质能源的投入产出大体相平;低于40美元/桶时,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就不挣钱;如果上涨到100美元,意味着生物质能源的成本利润率是100%;如果达到150美元,就意味着生产生物质能源将获得3倍于成本的利润。因此,只要油价攀升,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利润空间就随之增加。
此外,据国外学者介绍,占人口20%的发达国家为了将清洁能源在所消费能源中的占比达到20%,所做出的规划就是进行1亿公顷土地的生物质能源开发。这意味着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口粮面积会下降,就会带来几千万人的饥饿。另有专家指出,美国大概从明年开始,玉米和大豆的4到6成要开始做生物质能源。
从趋势来说,资源短缺、资本过剩,一定是恶化人类安全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人类安全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3. 单一经济国家的基本民生所受冲击最严重。
在全球通胀的冲击下,那些不得不维持着殖民地&单一经济&因而本国民众的食品和一般商品都得靠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将次第出现多米诺效应。
&单一经济&是指那些曾经的殖民地国家,殖民者虽然表面上离开了,但留下的经济结构是单一的且高度货币化的,并不是出于本国国民基本生存的需要。比如香蕉之国厄瓜多尔,大部分地区只种香蕉,香蕉没成熟或者香蕉成熟了没人买,人们就没有现金收入,也就没有基本生存条件,因为平时他们既不种粮食、蔬菜,也不养鸡、养猪,国家不进口食品就没法维持基本生存!所以,大多数殖民主义时期留下的&单一经济&结构的前殖民地国家,遭遇核心国家扩张信用推动全球通胀、嫁祸于人的时候,将首当其冲遭遇高通胀、高失业的打击。
2008年世界粮荒中,主要是38个国家遭遇饥饿,主要原因是过剩金融资本冲击粮食市场,导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现在,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到2011年这短短一个年度内,大多数按照西方生活方式获取食品的,比如以面包为主食,遭遇的最大的问题是小麦价格上涨100%,玉米价格上涨73%,三种主要粮食价格现在已经接近到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水平,上涨达19%。因此直接影响6800万日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其中4400多万贫困人口将降到赤贫水平。世界银行特别指出,东亚社会因以稻米为主,这次受粮食价格上涨的打击不如其它地区严重;也就是说像西亚北非这种以吃面包为主的地区受到粮食价格上涨打击最严重,因为这次先上涨的是小麦,接着是玉米,最后才是稻米。
(三)高学历失业青年成为埃及街头政治的第一大主力
埃及经济增长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都要高得多,只不过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有所下降,但仍然有上升的空间。从国民经济结构看,服务业占比50%,农业占比13%&14%,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一般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它也达到了,人均GDP也早就超过了5000美元。
埃及官方公布的失业率、通胀膨胀率也都不是那么显著。埃及这次官方通货膨胀率是12.8%。不过,当地人说,他们认为实际上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了30%。而且,印度的通货膨胀率只有11.8%,却已经引爆了几十万人大规模的示威了。
埃及这一次街头政治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动员、没有政治纲领,既不是19世纪西方国家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也不是20世纪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而是21世纪遭遇&两高&打击的&一单&国家承载了过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代价而爆发的街头政治。至于哪种大国势力由此损益,则要看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了。
高学历者的高失业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按照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来安排本国教育所导致的后果。因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5%来源于以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其教育也是服务于这个经济结构的。在埃及高学历的失业人口是30%以上,并且主要是高学历青年人的失业。这次动荡,埃及工人是在运动的晚期才加入的,农民没有加入,尽管农村中有相当多的贫困人口。工人、农民作为传统的19&20世纪阶级斗争的主力,这次都不加入。埃及这次运动的主力参与者是在通胀中遭遇挫折的中产阶级群体,又是由高学历的高失业群体率先走上街头的。
(四)西亚、北非街头政治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
危机转嫁仍是基本规律。
回归到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社会动乱这个逻辑关系上来看,发达国家高成本的上层建筑所形成的代价,要由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来承载,且不说任何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来构建本国上层建筑的全部失败,发达国家自身也在不断地造成更高成本的转嫁。
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的三个高债务国家是美国、英国、日本,日本的债务率200%以上,美国和英国在100%以上。其次就是欧盟国家中的意大利,负债率达到170%以上。欧盟国家一般负债率在60%左右。欧盟国家没有形成高负债国家联盟,但是以美国为首的高负债国家形成了战略联盟,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战略联盟&暗示的是债务可以继续扩张但不用还。
总之,政府通过扩张信用以制造通货膨胀的手段对全社会、全球转嫁债务危机,结果必然导致基本原材料、食品等的价格上涨,社会不能承受,就演化为爆发性的社会代价。
2. 新兴制造业国家的不稳定压力增大。
从现在情况看,世界各国通胀率走高,仍然是因为发达国家转嫁成本而导致以发展中国家或者制造业国家为主来发生高通胀,因为食品和基础原材料涨价,对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影响最大。
指望着一国靠内政来化解通胀或者化解失业,在小国是做不到的。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的政府信用扩张导致通货膨胀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结构单一、幅员狭小的小国就承载不住冲击,会相继爆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动乱。越是新兴国家,在所谓全球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不能改变的条件下,遭受到的不稳定压力越大。这仍然是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不是谁比谁更腐败、更独裁、更专制。
但因为这些小国向外出口资源,他们发生动乱就意味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进口资源的国家出现&危机输入&,所以,第一轮受到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影响的是这些小国,第二轮就会是进口资源、能源、原材料的国家,像印度等。而巴西、俄国,既有制造业、又有资源,相对来讲会幸运一些。
「赞同、支持、鼓励!」
自定义金额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责任编辑:祝从容
在欧洲所谓“两个左派”的斗争中,“执政的左派”长期以来总是表现出优越感,并且与其对手--激进左派保持距离。但如今它们的力量关系似乎已经逆转,并体现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政治选举结果中。
历史虽然不断轮回,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同样是作为世界头号生产大国,中国幸运地摆脱了明帝国的宿命。而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美国,却同时兼有当年明帝国和西班牙帝国的影子:为了推销普世价值穷兵黩武虚掷国力,滥用金融霸权导致制造业空心化,又有国库空虚、陷入党争、贫富分化加剧、国际化既得利益集团与本国利益背离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美国不进行深刻变革的话,2017年,恐怕正是美国的“万历十五年”。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之策匮乏,未来走向扑朔迷离。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应对危机之策乏善可陈,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的政策更是寥寥无几。货币宽松造成通货膨胀、维持社会福利增加债务危机、税制改革激化社会矛盾、科技创新加剧结构性失衡等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根本性问题。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表述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来的态势.每条不超过30字. 表一: 表二: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表一)、发展中国家(表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单位:美元),请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表述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来的态势,每条不超过30字。 &&&
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所列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水平较高(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较多),国家之间发展较为均衡。 表二:表二所列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水平不高(或大部分国家落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较大。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高一人教新课标必修二期末测试卷(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蚂蚁雄兵”也能跳出“大象之舞”
文/江 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诞生了这样一群人:不出家门,不坐飞机,只要动一动鼠标,敲几下键盘,就能做成生意,他们被称为“网商”。
  如今,这样的“网商”已达到3000多万人。比之已具规模的传统企业,他们仿佛一只只“蚂蚁”。但“蚂蚁雄兵”也能够跳出“大象之舞”!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如是说。
网上开店让很多普通人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记者:相对于浙商、徽商这样的群体,您如何定位“网商”?
  孙彤宇:在我看来,把电子商务领域作为经营工具的个人或企业,都可称为“网商”。
  网络购物是个开放的平台,进入门坎尽可能地降低了,让很多普通人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的小生意。网上创业,成为一名“网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法。“网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带来了就业机会。
  记者:“网商”的作用已经开始溢出电子商务领域,那么将对互联网经济和传统行业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孙彤宇:互联网的魅力不可阻挡。电子商务可以说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部分,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大家都面对崭新的机会。
  “网商”和传统企业、传统商家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差别。网上与线下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很多厂商、线下交易被吸引到网上来,而不少网店红火之后又在线下开出了实体店。
  “网商”也在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比如各大银行都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还有物流快递业,近年的发展壮大也大大受益于网络购物。因为网上购物每天产生上百万个需要投寄的包裹,对快递业来说太重要了,太有吸引力了。
仅淘宝网的年交易额就已超过沃尔玛在中国的年营业额
  记者:有人把“网商”称为“蚂蚁雄兵”,在您看来,这些“蚂蚁”有无可能跳出“大象之舞”?
  孙彤宇:单独来看,一个“网商”的营业额也许并不大,可能每天也就几百元,但“蚂蚁军团”集合在一起,累积起来,每天销售额就是上亿元人民币,不可小觑。在淘宝网上的“网商”,2006年全年交易总额169亿元,这个数字超过易初莲花(100亿)、沃尔玛(99.3亿)各自在华的全年营业额。
  “网商”的力量正在凸现。从数字看,网络购物在我国消费品销售市场中的地位在提升。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只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0.04%;而到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0.41%,增长了9倍;2007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更是快速增加到0.6%,预计今年极有可能突破1个百分点的分界点,出现质的飞跃。
  “网商”从“蚂蚁”做到“大象”,也完全有可能。实际上,已经不乏这样的例子,通过网上创业,从兼职经营网店变为专职“网商”,从一个人打理变为团队经营,乃至做大做强发展成为规模企业。
“网商”发展呼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记者:“网商”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是否也在发挥促进作用?“网商”的诚信、网络交易的安全靠什么来保障?
  孙彤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长期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共同努力。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不仅推动了支付体系、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对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也有它的贡献。
  在我们国家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人对网络购物都有交易安全的种种顾虑,这需要我们加强网络交易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与国外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发展好?
  孙彤宇: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技术层面上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功能和服务等更为人性化,也能迅速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作出决策。
  淘宝网的电子商务模式能够超过它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关键就是听从消费者和“网商”的声音,考虑他们的需要。比如消费者对保障资金安全、交易安全有需要,我们就推出了“支付宝”;顺应对售后服务的需要,推出消费者保障计划;对淘宝社区上的各种意见、建议,尽量吸纳,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等等。
  电子商务很美,如果很多人仅仅还是远远地看,就太可惜了。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11月9日,有改动)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商”的形成使普通人找到了就业机会的同时,又创造了社会财富。
我国的电子商务之所以搞得比较好,是因为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推出了“支付宝”。
“网商”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商业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经济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机会是相等的。
下面是对“蚂蚁”和“大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之所以称之为“蚂蚁”,是因为经营者都是普通人;之所以称之为“大象”,是因为人数已达到3000多万。
之所以称之为“蚂蚁”,是因为跟传统产业相比,力量仍比较小;之所以称之为“大象”,是因为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产业。
之所以称之为“蚂蚁”,是因为网商营业额不大,但人数众多;之所以称之为“大象”,是因为汇集起来可以产生巨大的交易总额。
之所以称之为“蚂蚁”,是因为我国目前网络尚未普及,在网络上购物的仍是少数;之所以称之为“大象”,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会成为主要的购物形式。
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我国的“蚂蚁雄兵”一定能够跳出“大象之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说“蚂蚁雄兵”要想跳出“大象之舞”,还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球危机中的中国机会(节选) 俞乔 &&&&&& 对于我国,这次危机的意义在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远远超过预料,依靠作为公共产品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搭便车发展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与1980年代后日本面临的局面相似,我国将不得不承担维持这一体制的部分成本,外部环境变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非常巨大;我国的金融改革难以通过对美国市场的模仿复制达到,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必须与改变国际金融环境紧密结合。   问题在于:如何建设性地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组?怎样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互动与博弈逐步扩大我国的利益边界?如何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调整中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   面对大变局,我们有两种选择:或是全面考虑未来发展,结合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制定我国的国际金融战略,从当前开始布局,逐步建立与扩展我国经济边界相适应的金融边界,为下一代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或是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对美欧关于当前危机及国际金融秩序的提议简单应对或零敲碎打地提出一些战术措施。   显然,后者无助于我们逐步确立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在历史上,两种选择均有前例。二战之后,欧洲从1950年代初欧洲重建时期的煤铁同盟开始,在1970年代初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机会建立货币共同市场,直至本世纪初欧元区的确立,都沿着富有远见的长远战略思路逐步推进,其中不乏反复和倒退,但大的方向始终如一,终于使欧洲市场相对独立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并可能成为修正国际金融体系缺陷的重要力量。   日本的例子则是相反。1980年代初,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开始开放金融市场。但日本当局真正关心的是维护原有的国内金融秩序和税收体系,在“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及此后的“日美金融市场工作小组”长达十年的多轮会谈中,走一步看一步,缺乏通盘思考,未能建立一个稳定与动态的货币金融体系,促进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转变。二十多年来,日元汇率大幅升值、日本金融体系危机、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处于长期萧条都与之有相当的关系。   从国家长远利益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从推动建立内外平衡的经济结构的高度,谋划我国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空间与格局,以我为主,提出一系列的综合策略安排,即总体战略构想。只有如此,才能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找准方位,形成连贯的而不是矛盾的、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政策思路,为即将展开的多边与双边会谈提出符合总体目标的具体建议与技术提案。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前的首要任务”的一项是&&&&&&&&& (&&& ) A.从推动建立内外平衡的经济结构的高度,谋划我国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空间与格局。 B.以我为主,提出一系列的综合策略安排。 C.要有总体的战略构想,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找准方位,形成连贯的而不是矛盾的、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政策思路。 D.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远远超过预料。 下面备选项中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面对大变局,全面考虑未来发展,结合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制定我国的国际金融战略。 B.我国的金融改革难以通过对美国市场的模仿复制达到。 C.对美欧关于当前危机及国际金融秩序的提议简单应对或零敲碎打地提出一些战术措施,有助于我们逐步确立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立地位。 D.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必须与改变国际金融环境紧密结合。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依靠作为公共产品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搭便车发展的时代将继续存在。 B.我国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御经济危机的体系,因此,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影响。 C.走一步看一步,缺乏通盘思考,未能建立一个稳定与动态的货币金融体系,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的主要原因。 &&& D.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调整中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我国就一定会抵御金融危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6分)最近,“幸福指数”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幸福指数纳入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这体现了人们对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的关注。但是,应当看到,人们对于幸福指数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而有必要加深对幸福指数的理解,科学地对待幸福指数。(1)①不丹的“幸福指数”包括四项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文化推广、经济发展和政府善治。②20 世纪80年代后期,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名词——“国家整体幸福”,并以此作为人民福祉的指针。③“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④他认为,所谓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谋求成长以外,必须同时追求物质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层面的“最大幸福”。⑤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却感觉生活很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果说GD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人们普遍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应,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3)  事实上,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其二,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它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因此,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4)  正确认识幸福指数与GDP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居民人均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积累社会财富,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5)  把幸福指数作为社会评价指标时,应对其评价功能进行正确定位。幸福指数体现的是民众一般的心理体验,它必然受到长期的和短期的、宏观的和微观的、主体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它主要用于对特定的社会发展与社会良性运行状况进行衡量与评价,一般不宜用于评价政府组织的绩效,更不宜用于考察个人的政绩。在追踪幸福指数的变化时,主要是看发展是否偏离了终极目标,而不是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也不是看它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中位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然,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城乡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目的在于对以往的发展思路与政策选择进行评估,为现行政策的调整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不是作为政绩评价的标准。(6)  考察幸福指数,并不是追求幸福指数无限增长,而是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人民群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水平也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这可能导致“幸福陷阱”的出现。所谓“幸福陷阱”,是指客观条件改善导致人们需求水平的提高,但在一段较长时间里观察,人们的幸福指数有时并不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客观指标的加速增长而明显增长,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下降。“幸福陷阱”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确定幸福指数时,一定要注意其相对稳定的特点。在主要指标保持稳定的同时,适时地对部分指标加以调整,增加或排除一些要素;对于保留下来的要素,也要对其在总体幸福感中的权重进行必要的调整。(7)【小题1】“幸福指数”是衡量&&&&&&&&&&&的标准。(2分)【小题2】文章第(2)段一共有5句话,正确的语序是(&)(2分)A.③④②⑤①B.③⑤①④②C.③②⑤①④D.③②④①⑤【小题3】文章第(3)、(4)两段主要阐述的是&&&&&&&&&&&&&&&&&。(4分)【小题4】对文章第(5)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幸福指数衡量的是主观生活质量的指标,而GDP衡量的是客观生活质量。B.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幸福感之间呈现出一种正向关系。C.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积累社会财富。D.物质财富的积累是民众获得幸福感的唯一途径。【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第(7)段解说“幸福陷阱”的作用是&&&&&&&&&&(3分)【小题6】联系全文,推断人们对幸福指数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沈丁立  日本福岛核事故还在控制中。迄今,这一事件虽未酿成更大危机,但人们对民用核电的心情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对核能发展的决策都会变得凝重。&  出于对核灾难的恐惧,部分发达国家的民众对核能使用不感兴趣。就以目前拥有核电站最多的美国来说,在1979年发生三哩岛核电事故后,美国民众尽管继续接受使用核能,但都不希望核电站离自家太近,更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造新的核发电厂或在邻近地区储存核废料。资料表明,自三哩岛事件以来的31年中,美国没有兴建任何新的核电站,也没有在国内售出任何一座核反应堆。美国民用核能制造业的目光不得不转往国外,投向中国和印度这样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  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开始对核能予以限制,由于核能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核技术民转军(即核武器能力扩散)的风险,核能被当作“政治上不够正确”的能源。德国政府于2002年制定政策,确定在2021年前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这将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放弃核电的经济发达国家。当然,在2021年前,核能仍将是德国的过渡性能源。就是否继续使用核电,欧洲其他国家也已开始进行政策辩论,放弃核能逐步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选项。&  但是,对当代世界的多数国家而言,将使用核能纳入“政治不够正确”的范畴,过于奢侈。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对经济正快速成长中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它们都因经济增长而深感能源短缺。尽管火力、水力发电仍构成其能源主体,但核能已成其难以拒绝的补充。目前,我国的核能使用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2%,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供应的压力下,安全和稳健地发展我国的民用核能事业,也是我国难以回避的选择。  因此,停止使用核能和扩大使用核能这两种趋势是并存的,但在近期主流仍是核能使用的复兴,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但要使人类真正接受核能,下一代核能发电技术需要完善地保障核电安全。  最新提出的保障核电安全的技术途径,是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核燃料的“本性安全”设计理念。它有三个要求:一、即使反应堆的管理人员操作失误,核反应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动停机。二、即使发生事故,反应堆堆芯不会继续产热,冷却系统仍能有效降温。三、特殊外包装使核燃料在高温下不易融化破损,从而确保核放射性材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福岛核事故必将加深这些理念,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  中国民用核能正方兴未艾,他国的各种重大事故是我们研究防范的重要对象。日本福岛的核危机尚未解除,国人对核能看法肯定已有更新。可以预计,各地民众未来对在自家门口办核电将有更多保留,各地政府兴办核能需要博弈的对象将会增多,这对我国核能技术研发将提出更高要求。日本国土狭小,在福岛建核电机组实不得已,中国大批核电机组均放沿海一线,未能充分利用国土辽阔之优势,因此需要重审安全与成本的平衡。政府需要严审核能发展,正确选择电站场址,使用安全稳妥技术,确保万无一失。民用核能的发展,必先将安全置于一切之上。1.关于“近期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的理由,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0多年来,美国尽管没有兴建任何新的核电站,但目前依然拥有最多的核电站,美国民众尽管不希望核电站离自家太近,但仍然继续接受使用核能。B.德国政府决定在2021年前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放弃核电的经济发达国家。但在2021年前,核能仍将是德国的过渡性能源。C.美国民用核能制造业的目光不得不转往国外,投向中国和印度这样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欧洲其他国家也已开始进行政策辩论。D.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使得全球能源短缺。尽管火力、水力发电仍构成其能源主体,但核能已成其难以拒绝的补充。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最新提出的保障核电安全的技术途径,是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核燃料的“本性安全”设计理念。福岛核事故必将带动我国加深这些理念,并将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B.中国大批核电机组均放沿海一线,这是我国核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可见我国过去在审查核能的安全与成本的平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正确选择电站场址是民用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C.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们对民用核能的环境风险认识会深入得多,我们肯定会反对核电站离自家太近,更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造新的核发电厂或在邻近地区储存核废料。D.尽管近期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但是由于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太大,而且现在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难题没有攻克,所以寻找别的更为安全的新能源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3.当前,我国应如何安全稳健地发展民用核能事业?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被西方称发达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