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沿河县有多少个乡镇赶场表

&&&新闻热线:021-
仡乡道真飘药香
原标题:仡乡道真飘药香
玉溪镇丰润金银花基地  初冬道真,药香四溢。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地的中医药企业代表,聚集“黔北药库”道真评审该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中药企业与道真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亿元。  道真重庆产业园,百花药业、千山药业、鑫程药业等企业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火热场面;仡乡的山间田野,挖玄参、种党参、整基地,群众在收获药材的同时又种下致富的希望……  置身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无不深深地感受到: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遇良机、正逢其时。  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近年来道真立足县情,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中药材50万亩,努力把道真打造成“西南药城”、“中国药乡”。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6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总产值上亿元,有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落户道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道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一车间”富农惠民  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和两名工人正在精心播种党参。  三年前,雷玉军还跟随打工大军四处漂泊,后来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今年第一季党参已经给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雷玉军边忙活边告诉记者:“今年挖了不到一半,卖了10多万元,估计全部挖完卖个30万没问题。同时,把刚挖了的地又都种上,这样一年种到20亩左右,今后就能年年有收了。”  公路两侧,不少村民也在忙碌,或翻地、或起垄、或播种……  阳坝村总支书记刘勇介绍,笋子槽共有11户农户,家家户户都种药材。而在阳坝村,几乎所有农民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  仅今年,全村种植玄参面积就达3000余亩,预计产值可达500余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三年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天麻、太子参和常规药材等其他中药材的总产值也将达到300万。  “阳坝的村民靠种药材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比镇里的干部富裕,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阳溪镇党委副书记邹方宇这样感慨。  近年来,阳溪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抓示范,以12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为核心,要求在各村建立5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不少于10个,重点发展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5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纳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解决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打造道真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该镇已种植党参3000亩、玄参8000亩、红豆沙2000亩、天麻15000平方米、其他中药材2000亩,种植户超过1500户。  如今的阳溪,已成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而在道真,不仅是阳坝村,不仅是阳溪镇,在五一村,在洛龙镇……在全14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农都民都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黔北药库”百草飘香  站在阳坝村岭坪的公路旁,放眼望去是一片标准化种植的党参基地,四五个工人正将飘浮育苗塑料盘装上货车。基地负责人周强说:“基地是去年才建的,目前已种植党参300多亩,今年又在整理土地,即将扩大种植300多亩。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目的就是要带动当地更多百姓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最终实现增效增收。”  岭坪党参基地只是道真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道真素有“黔北药库”之称,也是贵州省中药材的主产区,境内药材品种多、储量大,现有600多种,主要有玄参、洛党、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玄参是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凉血滋阴和泻火解毒的功效。洛党参是全国三大名党参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洛龙镇、阳溪镇、三桥镇境内,是优良的“药食同用”植物,以根入药,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天麻、黄莲、五倍子等在历届广交会上觉得好评。  自古以来,道真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道真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自发种植、自行销售等问题抑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道真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其中花椒11万余亩,玄参2万余亩,金银花近7万亩、党参0.44万亩、年产鲜参2000吨,红豆杉0.63万亩,天麻6万多平方米,其它中药材1万余亩。已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培育有县级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贵州博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其中千山药业和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南京金陵集团和重庆天生药业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国药乡”呼之欲出  乘八面春风,应万众企盼。  11月24日,道真召开中药材产业规划评审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来了,各地中医药企业代表来了……道真首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10多家中医药企业与道真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规划由道真自治县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编制组阵容堪称“豪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规划的方法先进,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药材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中药企业领导和业内专家在评审会上畅所欲言,用相关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为道真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的道真,受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但在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市支持沿边县先行先试、省市帮促发展困难县等政策推动下,道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是道真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找准优势,奋力“减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可行之路。  县委书记肖发君说:“刚刚通过评审的《道真中药材‘十二五’产业化规划》,是指导道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县上下将遵规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  据了解,该县将根据《规划》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敢于适度负债、敢于大胆让利、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品种多元、基地支撑、企业带动、品牌促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主导产业,把道真建成“中国药乡”和西南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冬明春,道真将从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中药材7.6万亩以上、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个以上品种通过GAP基地认证。  到2016年,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把玄参培育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完成玄参、洛党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理标志认证,通过GAP认证,并按照GAP要求组织生产,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创省级以上著名中药材商标或产品2个以上。(韩克超 郝迎灿)顺河村民管护玄参  初冬道真,药香四溢。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地的中医药企业代表,聚集“黔北药库”道真评审该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中药企业与道真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亿元。  道真重庆产业园,百花药业、千山药业、鑫程药业等企业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火热场面;仡乡的山间田野,挖玄参、种党参、整基地,群众在收获药材的同时又种下致富的希望……  置身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无不深深地感受到: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遇良机、正逢其时。  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近年来道真立足县情,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中药材50万亩,努力把道真打造成“西南药城”、“中国药乡”。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6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总产值上亿元,有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落户道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道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一车间”富农惠民  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和两名工人正在精心播种党参。  三年前,雷玉军还跟随打工大军四处漂泊,后来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今年第一季党参已经给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雷玉军边忙活边告诉记者:“今年挖了不到一半,卖了10多万元,估计全部挖完卖个30万没问题。同时,把刚挖了的地又都种上,这样一年种到20亩左右,今后就能年年有收了。”  公路两侧,不少村民也在忙碌,或翻地、或起垄、或播种……  阳坝村总支书记刘勇介绍,笋子槽共有11户农户,家家户户都种药材。而在阳坝村,几乎所有农民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  仅今年,全村种植玄参面积就达3000余亩,预计产值可达500余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三年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天麻、太子参和常规药材等其他中药材的总产值也将达到300万。  “阳坝的村民靠种药材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比镇里的干部富裕,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阳溪镇党委副书记邹方宇这样感慨。  近年来,阳溪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抓示范,以12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为核心,要求在各村建立5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不少于10个,重点发展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5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纳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解决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打造道真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该镇已种植党参3000亩、玄参8000亩、红豆沙2000亩、天麻15000平方米、其他中药材2000亩,种植户超过1500户。  如今的阳溪,已成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而在道真,不仅是阳坝村,不仅是阳溪镇,在五一村,在洛龙镇……在全14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农都民都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黔北药库”百草飘香  站在阳坝村岭坪的公路旁,放眼望去是一片标准化种植的党参基地,四五个工人正将飘浮育苗塑料盘装上货车。基地负责人周强说:“基地是去年才建的,目前已种植党参300多亩,今年又在整理土地,即将扩大种植300多亩。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目的就是要带动当地更多百姓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最终实现增效增收。”  岭坪党参基地只是道真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道真素有“黔北药库”之称,也是贵州省中药材的主产区,境内药材品种多、储量大,现有600多种,主要有玄参、洛党、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玄参是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凉血滋阴和泻火解毒的功效。洛党参是全国三大名党参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洛龙镇、阳溪镇、三桥镇境内,是优良的“药食同用”植物,以根入药,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天麻、黄莲、五倍子等在历届广交会上觉得好评。  自古以来,道真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道真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自发种植、自行销售等问题抑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道真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其中花椒11万余亩,玄参2万余亩,金银花近7万亩、党参0.44万亩、年产鲜参2000吨,红豆杉0.63万亩,天麻6万多平方米,其它中药材1万余亩。已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培育有县级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贵州博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其中千山药业和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南京金陵集团和重庆天生药业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国药乡”呼之欲出  乘八面春风,应万众企盼。  11月24日,道真召开中药材产业规划评审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来了,各地中医药企业代表来了……道真首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10多家中医药企业与道真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规划由道真自治县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编制组阵容堪称“豪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规划的方法先进,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药材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中药企业领导和业内专家在评审会上畅所欲言,用相关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为道真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的道真,受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但在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市支持沿边县先行先试、省市帮促发展困难县等政策推动下,道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是道真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找准优势,奋力“减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可行之路。  县委书记肖发君说:“刚刚通过评审的《道真中药材‘十二五’产业化规划》,是指导道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县上下将遵规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  据了解,该县将根据《规划》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敢于适度负债、敢于大胆让利、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品种多元、基地支撑、企业带动、品牌促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主导产业,把道真建成“中国药乡”和西南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冬明春,道真将从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中药材7.6万亩以上、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个以上品种通过GAP基地认证。  到2016年,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把玄参培育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完成玄参、洛党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理标志认证,通过GAP认证,并按照GAP要求组织生产,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创省级以上著名中药材商标或产品2个以上。(韩克超 郝迎灿)阳坝村村民雷玉军播种党参  初冬道真,药香四溢。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地的中医药企业代表,聚集“黔北药库”道真评审该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中药企业与道真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亿元。  道真重庆产业园,百花药业、千山药业、鑫程药业等企业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火热场面;仡乡的山间田野,挖玄参、种党参、整基地,群众在收获药材的同时又种下致富的希望……  置身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无不深深地感受到: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遇良机、正逢其时。  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近年来道真立足县情,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中药材50万亩,努力把道真打造成“西南药城”、“中国药乡”。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6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总产值上亿元,有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落户道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道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一车间”富农惠民  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和两名工人正在精心播种党参。  三年前,雷玉军还跟随打工大军四处漂泊,后来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今年第一季党参已经给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雷玉军边忙活边告诉记者:“今年挖了不到一半,卖了10多万元,估计全部挖完卖个30万没问题。同时,把刚挖了的地又都种上,这样一年种到20亩左右,今后就能年年有收了。”  公路两侧,不少村民也在忙碌,或翻地、或起垄、或播种……  阳坝村总支书记刘勇介绍,笋子槽共有11户农户,家家户户都种药材。而在阳坝村,几乎所有农民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  仅今年,全村种植玄参面积就达3000余亩,预计产值可达500余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三年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天麻、太子参和常规药材等其他中药材的总产值也将达到300万。  “阳坝的村民靠种药材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比镇里的干部富裕,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阳溪镇党委副书记邹方宇这样感慨。  近年来,阳溪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抓示范,以12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为核心,要求在各村建立5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不少于10个,重点发展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5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纳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解决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打造道真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该镇已种植党参3000亩、玄参8000亩、红豆沙2000亩、天麻15000平方米、其他中药材2000亩,种植户超过1500户。  如今的阳溪,已成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而在道真,不仅是阳坝村,不仅是阳溪镇,在五一村,在洛龙镇……在全14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农都民都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黔北药库”百草飘香  站在阳坝村岭坪的公路旁,放眼望去是一片标准化种植的党参基地,四五个工人正将飘浮育苗塑料盘装上货车。基地负责人周强说:“基地是去年才建的,目前已种植党参300多亩,今年又在整理土地,即将扩大种植300多亩。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目的就是要带动当地更多百姓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最终实现增效增收。”  岭坪党参基地只是道真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道真素有“黔北药库”之称,也是贵州省中药材的主产区,境内药材品种多、储量大,现有600多种,主要有玄参、洛党、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玄参是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凉血滋阴和泻火解毒的功效。洛党参是全国三大名党参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洛龙镇、阳溪镇、三桥镇境内,是优良的“药食同用”植物,以根入药,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天麻、黄莲、五倍子等在历届广交会上觉得好评。  自古以来,道真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道真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自发种植、自行销售等问题抑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道真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其中花椒11万余亩,玄参2万余亩,金银花近7万亩、党参0.44万亩、年产鲜参2000吨,红豆杉0.63万亩,天麻6万多平方米,其它中药材1万余亩。已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培育有县级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贵州博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其中千山药业和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南京金陵集团和重庆天生药业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国药乡”呼之欲出  乘八面春风,应万众企盼。  11月24日,道真召开中药材产业规划评审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来了,各地中医药企业代表来了……道真首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10多家中医药企业与道真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规划由道真自治县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编制组阵容堪称“豪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规划的方法先进,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药材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中药企业领导和业内专家在评审会上畅所欲言,用相关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为道真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的道真,受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但在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市支持沿边县先行先试、省市帮促发展困难县等政策推动下,道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是道真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找准优势,奋力“减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可行之路。  县委书记肖发君说:“刚刚通过评审的《道真中药材‘十二五’产业化规划》,是指导道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县上下将遵规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  据了解,该县将根据《规划》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敢于适度负债、敢于大胆让利、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品种多元、基地支撑、企业带动、品牌促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主导产业,把道真建成“中国药乡”和西南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冬明春,道真将从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中药材7.6万亩以上、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个以上品种通过GAP基地认证。  到2016年,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把玄参培育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完成玄参、洛党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理标志认证,通过GAP认证,并按照GAP要求组织生产,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创省级以上著名中药材商标或产品2个以上。(韩克超 郝迎灿)阳溪党参基地  初冬道真,药香四溢。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地的中医药企业代表,聚集“黔北药库”道真评审该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中药企业与道真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亿元。  道真重庆产业园,百花药业、千山药业、鑫程药业等企业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火热场面;仡乡的山间田野,挖玄参、种党参、整基地,群众在收获药材的同时又种下致富的希望……  置身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无不深深地感受到: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遇良机、正逢其时。  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近年来道真立足县情,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中药材50万亩,努力把道真打造成“西南药城”、“中国药乡”。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6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总产值上亿元,有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落户道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道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一车间”富农惠民  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和两名工人正在精心播种党参。  三年前,雷玉军还跟随打工大军四处漂泊,后来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今年第一季党参已经给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雷玉军边忙活边告诉记者:“今年挖了不到一半,卖了10多万元,估计全部挖完卖个30万没问题。同时,把刚挖了的地又都种上,这样一年种到20亩左右,今后就能年年有收了。”  公路两侧,不少村民也在忙碌,或翻地、或起垄、或播种……  阳坝村总支书记刘勇介绍,笋子槽共有11户农户,家家户户都种药材。而在阳坝村,几乎所有农民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  仅今年,全村种植玄参面积就达3000余亩,预计产值可达500余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三年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天麻、太子参和常规药材等其他中药材的总产值也将达到300万。  “阳坝的村民靠种药材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比镇里的干部富裕,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阳溪镇党委副书记邹方宇这样感慨。  近年来,阳溪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抓示范,以12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为核心,要求在各村建立5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不少于10个,重点发展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5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纳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解决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打造道真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该镇已种植党参3000亩、玄参8000亩、红豆沙2000亩、天麻15000平方米、其他中药材2000亩,种植户超过1500户。  如今的阳溪,已成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而在道真,不仅是阳坝村,不仅是阳溪镇,在五一村,在洛龙镇……在全14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农都民都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黔北药库”百草飘香  站在阳坝村岭坪的公路旁,放眼望去是一片标准化种植的党参基地,四五个工人正将飘浮育苗塑料盘装上货车。基地负责人周强说:“基地是去年才建的,目前已种植党参300多亩,今年又在整理土地,即将扩大种植300多亩。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目的就是要带动当地更多百姓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最终实现增效增收。”  岭坪党参基地只是道真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道真素有“黔北药库”之称,也是贵州省中药材的主产区,境内药材品种多、储量大,现有600多种,主要有玄参、洛党、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玄参是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凉血滋阴和泻火解毒的功效。洛党参是全国三大名党参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洛龙镇、阳溪镇、三桥镇境内,是优良的“药食同用”植物,以根入药,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天麻、黄莲、五倍子等在历届广交会上觉得好评。  自古以来,道真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道真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自发种植、自行销售等问题抑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道真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其中花椒11万余亩,玄参2万余亩,金银花近7万亩、党参0.44万亩、年产鲜参2000吨,红豆杉0.63万亩,天麻6万多平方米,其它中药材1万余亩。已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培育有县级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贵州博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其中千山药业和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南京金陵集团和重庆天生药业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国药乡”呼之欲出  乘八面春风,应万众企盼。  11月24日,道真召开中药材产业规划评审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来了,各地中医药企业代表来了……道真首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10多家中医药企业与道真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规划由道真自治县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编制组阵容堪称“豪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规划的方法先进,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药材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中药企业领导和业内专家在评审会上畅所欲言,用相关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为道真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的道真,受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但在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市支持沿边县先行先试、省市帮促发展困难县等政策推动下,道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是道真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找准优势,奋力“减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可行之路。  县委书记肖发君说:“刚刚通过评审的《道真中药材‘十二五’产业化规划》,是指导道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县上下将遵规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  据了解,该县将根据《规划》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敢于适度负债、敢于大胆让利、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品种多元、基地支撑、企业带动、品牌促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主导产业,把道真建成“中国药乡”和西南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冬明春,道真将从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中药材7.6万亩以上、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个以上品种通过GAP基地认证。  到2016年,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把玄参培育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完成玄参、洛党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理标志认证,通过GAP认证,并按照GAP要求组织生产,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创省级以上著名中药材商标或产品2个以上。(韩克超 郝迎灿)阳溪镇四坪村农民杨达文种玄参获丰收  初冬道真,药香四溢。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各地的中医药企业代表,聚集“黔北药库”道真评审该县中药材产业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中药企业与道真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亿元。  道真重庆产业园,百花药业、千山药业、鑫程药业等企业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火热场面;仡乡的山间田野,挖玄参、种党参、整基地,群众在收获药材的同时又种下致富的希望……  置身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无不深深地感受到: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恰遇良机、正逢其时。  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近年来道真立足县情,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中药材50万亩,努力把道真打造成“西南药城”、“中国药乡”。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6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总产值上亿元,有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落户道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道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第一车间”富农惠民  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和两名工人正在精心播种党参。  三年前,雷玉军还跟随打工大军四处漂泊,后来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今年第一季党参已经给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雷玉军边忙活边告诉记者:“今年挖了不到一半,卖了10多万元,估计全部挖完卖个30万没问题。同时,把刚挖了的地又都种上,这样一年种到20亩左右,今后就能年年有收了。”  公路两侧,不少村民也在忙碌,或翻地、或起垄、或播种……  阳坝村总支书记刘勇介绍,笋子槽共有11户农户,家家户户都种药材。而在阳坝村,几乎所有农民都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  仅今年,全村种植玄参面积就达3000余亩,预计产值可达500余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三年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天麻、太子参和常规药材等其他中药材的总产值也将达到300万。  “阳坝的村民靠种药材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比镇里的干部富裕,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阳溪镇党委副书记邹方宇这样感慨。  近年来,阳溪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抓示范,以12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为核心,要求在各村建立5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不少于10个,重点发展党参、玄参、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5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纳入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解决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打造道真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该镇已种植党参3000亩、玄参8000亩、红豆沙2000亩、天麻15000平方米、其他中药材2000亩,种植户超过1500户。  如今的阳溪,已成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第一车间”。而在道真,不仅是阳坝村,不仅是阳溪镇,在五一村,在洛龙镇……在全14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农都民都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小康之路。  “黔北药库”百草飘香  站在阳坝村岭坪的公路旁,放眼望去是一片标准化种植的党参基地,四五个工人正将飘浮育苗塑料盘装上货车。基地负责人周强说:“基地是去年才建的,目前已种植党参300多亩,今年又在整理土地,即将扩大种植300多亩。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目的就是要带动当地更多百姓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最终实现增效增收。”  岭坪党参基地只是道真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道真素有“黔北药库”之称,也是贵州省中药材的主产区,境内药材品种多、储量大,现有600多种,主要有玄参、洛党、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玄参是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凉血滋阴和泻火解毒的功效。洛党参是全国三大名党参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洛龙镇、阳溪镇、三桥镇境内,是优良的“药食同用”植物,以根入药,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天麻、黄莲、五倍子等在历届广交会上觉得好评。  自古以来,道真农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道真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自发种植、自行销售等问题抑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此,道真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余亩,其中花椒11万余亩,玄参2万余亩,金银花近7万亩、党参0.44万亩、年产鲜参2000吨,红豆杉0.63万亩,天麻6万多平方米,其它中药材1万余亩。已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0多个,培育有县级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贵州博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其中千山药业和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分别与南京金陵集团和重庆天生药业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国药乡”呼之欲出  乘八面春风,应万众企盼。  11月24日,道真召开中药材产业规划评审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国各地中医药专家来了,各地中医药企业代表来了……道真首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10多家中医药企业与道真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规划由道真自治县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编制组阵容堪称“豪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规划的方法先进,目标明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道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药材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在内的中药企业领导和业内专家在评审会上畅所欲言,用相关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为道真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过去的道真,受交通瓶颈制约,发展较为缓慢,长期戴着贫困的帽子。但在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省市支持沿边县先行先试、省市帮促发展困难县等政策推动下,道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是道真在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找准优势,奋力“减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可行之路。  县委书记肖发君说:“刚刚通过评审的《道真中药材‘十二五’产业化规划》,是指导道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药材产业纵深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县上下将遵规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  据了解,该县将根据《规划》和《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敢于适度负债、敢于大胆让利、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品种多元、基地支撑、企业带动、品牌促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特色主导产业,把道真建成“中国药乡”和西南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冬明春,道真将从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及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中药材7.6万亩以上、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2个以上品种通过GAP基地认证。  到2016年,实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把玄参培育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完成玄参、洛党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理标志认证,通过GAP认证,并按照GAP要求组织生产,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引进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创省级以上著名中药材商标或产品2个以上。(韩克超 郝迎灿)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真洛龙镇赶场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