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公学和基督教史冈萨雷斯下载公学哪个难考

6名英国顶尖私校的华人学生 | 这样说
众所周知,英国的基础教育很出名,根据1868年法案,政府最初只承认七所公学,外加两所非寄宿学校(Merchant Taylor和St Paul),而被称为贵族公学的,一般就是这九所。这九所里当时最著名的既不是是哈罗也不是伊顿,而是拉格比。拉格比当时还联合了其他几所学校形成了一派叫Rugby group的学校(成员包括哈罗,温切斯特等)来表明自己的地位,几年后,伊顿为了与之抗衡而形成了另一派叫Eton group的学校。至今,伊顿得校歌中仍有一句是“虽然拉格比比我们更聪明”……
这九所学校基本垄断了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统治阶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英国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学校出现……
Andy Xia (圣保罗中学)
七年级St Paul的男生。我进St Paul大概十岁,一个人远渡重洋开始新的生活。英国的学校,基本有名的私立都是男女分校,被称为Independent school。这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Public school,英国教育是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和圈子。男校的生活至今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首先是课程选择上,比绝大多数学校可以选的课程多一些,而且每一门课的教学质量真的没话说。A level 和GCSE甚至Oxbridge的升学率都是在英国可以排到很前面。运动方面,大量的sports可以选择。我打过rugby,squash,shooting,rowing还有wallball。在那个阶段,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永远是每项运动最强的那个人。说说其他方面,由于是Boarding school,所以和家人见面的时间很少,大量的时间都是集体生活,大家一起念上来可以建立起非常强的情感和联系,这种关系是大学里没有的。一直到今天,我身边最亲近的朋友依然是那个时候的朋友。学校是教会学校,每周日都要做礼拜,听charpel讲bible.还要唱诗,曾经是唱诗班的成员。个人而言,宗教对于我的影响在于教会我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挫折和考验。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会那么紧张。还有学校对绅士的培养,这种从小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后来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习惯。 学校对于穿着以及行为举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旦违反就是detention和suspension. 调皮捣蛋的孩子受到惩罚的不少,但是最后被开除的也有。Aside:所谓贵族学校也好,高昂的学费并不意味着奢侈的生活方式。大家觉得贵族学校的生活就是很奢侈的,的确有人过着这样的日子。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多数孩子不敢说节俭但是都不会浪费或者浮夸。因为绅士的底蕴需要三代去培养。至于缺点嘛,上大学以后见到女孩子会脸红,然后也不太会和异性相处聊天,如果学的还是理工科的话,所以很多男生和我一样读了理工科,感觉从一个男校去了另一个男校。至于很多人提到的Play boy,我承认有,可是似乎并不是遍地都是。生活本来就是很平淡很简单。而且也不喜欢太疯狂和吵闹,可能年纪大了。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fake it until you don't have to. 从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很有道理,有些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并不觉得从Public school毕业的男生在今天还会有很多优势,用英国人的话说,如今的大英帝国已经分不出你究竟是什么class了,除了极少数的几份工作需要你走特定的道路比如说:public school-&Oxbridge-&top internship.这样的career path在法律和金融中特别多。但是除此之外的职业都不需要你有posh background。所以自己在闲余时间也可以了解一下他们文化,但是不用太羡慕。
爻乍(威斯敏斯特公学)
开始介绍之前,我想先声明一句,我学校很犀利,但是本人并不犀利。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纯粹靠自己考上私立混校里面最有贵族气息的一所中学:威斯敏斯特中学(Westminster School)。现在很少关注排名,不过大概常年保持全英前三的位置,有超过50%的牛津剑桥录取率,经常跟女校St.Pauls和伊顿在排名榜和各种体育活动中相爱相杀。
学校最大的特色是连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就是凯特和威廉结婚的那个教堂,当然那个教堂还埋着从古到今所有重要的皇室成员和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牛顿也在里面),我们学校每周有三天早上的abbey service是在里面进行的。游客参观全部禁止,每次出来都能看到长长的队伍。如果没有深刻体会的话,请想象一下北京有所学校每天在故宫里面集会校长讲话然后游客全部在外面干等,就是那种感觉。学校在伦敦市中心的中心,斜对面就是国会议院和大本钟,穿过一条仅对师生开放的密道就是大教堂,出门左拐就是Victoria St,右拐过一条桥就是伦敦眼,桥下面就是泰晤士河。游客永远不缺,经常会被拍照,而且因为学校大门太古老所以不明显的原因,保安永远多一个工作:拦着游客不让进学校参观。每次进门都能看到斑驳染着黑色的墙壁,脚下踏的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校园里一个巨丑的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已经在那里站了七八百年(真的特别丑)。学校有几个地方重修过,因为二战德国的空弹炸掉了我们的大礼堂和教学楼。
我是住校生,每天早上都能被大本钟的钟声吵醒,上课望出去就是Westminster Abbey巨大的琉璃窗,周末出校门就能碰到国会议院前面的游行示威,遇到女王去大教堂的时候学校会被整个防守起来,不过说到这里女王还参加过我们学校体育馆的开幕仪式。在1179年就建立起来的学校有多老派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学校有一套Westminster Language,年级和某些学校的地名的表达方式跟普通中学完全不同,好像去大礼堂会说up school,体育活动时间是station,赛艇被称为water,A2最后一年是remove,就像老师所说,将来单凭这个就能认出校友。学校除了校服与时俱进之外,平时早上的集会老师都要在外面披有代表自己house的颜色的外袍。周二和周四的集会不在大教堂了,在我们学校的礼堂,用拉丁文唱歌做祷告。住校生还多了一个evening prayer,用最古老最基础的几个音唱拉丁文的告词。是的,我们学校还用着已经没有人使用的语言来做祷告。而且晚上的那个歌真的好难听。
所以你可以想象我的同学都是些什么人,非富即贵,不然怎么能跟伊顿称兄道弟。我们有外交部部长的女儿,selfriges & co. CEO的女儿,德国贵族一个已经继承了爵位的儿子,我们这一届竟然还有蒋介石的一位重重重孙女,他们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地在这所学校学习,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跟他们聊起他们的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叔叔。
我敢保证我们学校学生说的英语在伦敦是最有贵族腔的,说话方式特别有英国文化的精髓,谨慎克制中带着幽默,嘲讽开得优雅又诙谐。而且他们每人基本平均会三门语言,两门乐器。这个中学还有一个很古老又很歧视人的分院方式,就是把最聪明的人全部分进一个叫college的院,所以college的人在我们学校又是精英中的精英,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基本都去了牛津剑桥,还有几个去了耶鲁哈佛。每年圣诞的时候都会在abbey里面举行一个盛大的基督教Service,所有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以及家长们都可以参加,其中有一个环节是College的人身着长袍从教堂大殿捧着蜡烛排队走向象征着皇室的墓室,一边用拉丁文唱歌。我们学校对拉丁文还真是爱得深沉。我们学校因为身处政治中心,再加上同学家里不是有钱就是非常有钱,清一色的保守党支持者。还记得有一次学校叫停了午间休息时的足球运动,我们的head boy,算是学生主席一职的人,号召全部学生在校长办公室下面抗议。抗议了三天还真的起效了,又可以踢足球了。我觉得我现在说起来,每一幕都栩栩如生,这每一个片段都构成我的感受和体会。身处这样的一所学校,你所感受到的贵族气渗透在每一点每一滴,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从眼神到站姿无不淬炼得优雅得体,你会深刻地感受到英国一千年左右的文化滋养出来的人,就像弧度光滑美丽的骑士剑,节制却优美,而出鞘的时候的锋利足以让人却步。就用我爸妈参加完我毕业典礼之后说的一句话来收尾吧:“你以后人生再也不会有比这更贵气的学历了。”不过美国的沃顿商学院除外哟。
David chen (拉格比公学)
我在九大公学之一的Rugby school上学。拉格比在英国的名声还是很大的,作为橄榄球的发源地,可谓人尽皆知。论师资,有尽一半的老师都是oxbridge毕业,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两个数学老师,一个是eton+剑桥毕业,一个是牛津。剑桥毕业的老师更是坐拥上亿资产,在当老师消遣之前在city管理过数十亿英镑的基金。我的两个物理老师也都是博士学位,其中一位之前是著名对冲基金经理。哲学老师也非常厉害,两位都是博士,其中一位是edexcel epq项目的主考官,牛津理论物理和哲学系毕业,另外一位老师也不逊色,于九月份离开我们学校去华威大学当教授去了。今年新招的哲学老师是牛津毕业的,哈罗跳槽过来的,教过薄瓜瓜,她对我的评价是,在没见到薄瓜瓜之前,我以为中国学生都是很勤奋的,但是见到你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一个学生可以有多懒…
其他方面,学校的校友资源还是很好的,我的同班同学的爸爸是Barclays银行的COO,舍友的爸爸是kpmg高级合伙人,非洲区负责人。
社团也很丰富:太极拳俱乐部,苏格兰舞俱乐部,冷笑话俱乐部,小品俱乐部等等,高端的有古典文学俱乐部,哲学俱乐部,政治俱乐部…基本可以满足你一切需求。高年级课程设置相对轻松,主要靠自己,每周六天课,其中2346半天,1357上午要去教堂。在学校的低年级,拉丁文是必修的,现在每天午餐结束后,老师仍然会说一句拉丁语的prayer。学校的校歌也是用拉丁文唱的。就我个人而言,基本很少写作业,高二时一周在课外花在写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但是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在被剑桥面试以后残忍的拒掉,你最好还是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 不要理所当然的以为英国的数学很简单,诚然,A-level普通数学非常简单,但是Pre-U Further Maths是另外一回事。以我自己举例,我UKMT senior maths challenge 两年连续学校第一,全国前600,入围英国奥数队筛选资格赛,但是如果我不做作业的话,第一年没事,但是第二年FMaths只能勉强及格,甚至拿到过U,不刷题是不可能考好的。 其中很多内容是国内和美国大学才会涉及到的内容。
学校校服是一大特色,详见下图。不过可惜不是燕尾服,我们的校服以土出名,时刻提醒着我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要忘了自己贫农的出身,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不过“学生理事会”(levee)的成员有他们自己更独特的校服,双排扣海军蓝夹克。
在学校还有很多只有在这里上过学的人才知道的俗语,比如在学校6th form称为XX,因为最一开始学校高年级只有20个人,还有很多但是现在已经有没人用了。国际生是学校重要的一个团体,除了欧洲来的白人,学校也有一部分黑人,应该是公学里最多的吧,纽约时报前不久还报道过说我们学校资助贫困黑人学生上学……到我这届为止,中国人都很少,我年级就只有两个,但是因为新校长喜欢国际学生,所以从下届开始会扩招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图片是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基本可以做到有求必应,不论再贵的书,只要你有需要,学校就会替你订。另外图书馆里还有一个木乃伊。
作为橄榄球的发源地,去年橄榄球世界杯期间基本每天都有两三个旅游大巴停在学校门口来参观,据说有五十多个电视台来报道。学校的唱诗班也因此有幸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演唱。
这个门叫女王门,因为是女王来开的。门背后是学校的礼堂,是由原来的英国国王授权建造的,平常校长讲话或者音乐会之类的就在这里,里面大概是这样。
这是学校的数学和英语教学楼。学校最老的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楼,教室是木质的,里面有很多人刻在墙上的话,著名的人有前英国首相张伯伦和写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刘易斯卡罗。
学校的校园是半开放式的,散落在镇中心,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需要30分钟。
Alice Liu (查特豪斯公学)
我现在就读的学校是英国普通的independent school , 明年six form的目标是一所非常著名的Pupilc school,Charterhouse School (查特豪斯公学),英国的九大公学之一。我现在的学校学费加上学杂费大概3.5W磅左右一年。设施什么的一般般,学校也不是很大,但是住宿条件特别好,礼拜一至五都有专人打扫房间,每次放学回来都会被清洁阿姨的打扫能力惊讶到。最喜欢现在的学校的一点就是这里的骑马课真的很好玩~宿舍里有免费的新鲜水果,牛奶,吐司,咖啡机,hot chocolate…永远都不会饿哈哈。但是这所学校管理的不是很严格,不像传统的英国公学那么posh。
至于我的目标学校 charterhouse 本来是一所男校,最近这几十年才慢慢开始招女生,但是只有six form以上才招女生。我有一个在charterhouse school上学的朋友,所以对这所贵族学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据说她们学校的同学都是top 1%, 很多韩国人日本人从小学就来英国读最好的prep school,每两个月飞回家一次(half term假期)就是为了考上她们学校。能进这所学校上学的都是精英家庭培养出来的。朋友有个同学同时被哈罗和charterhouse 录取,但是由于charterhouse 提供奖学金,就选择了charterhouse。
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都能考上Oxbridge (Oxford + Cambridge), 也有很多选择去考美国的大学。 这所学校非常严格,每个月都有一次考试,要是考试连续几个月考不好,就会被劝退。这个学校是1611年成立了,非常古老和传统,所以保留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特点。Charterhouse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可以选择的sports有golf,horse riding,squash,击剑,Waltz Dance…等等。
这些是六月份参观时拍的照片。Charterhouse非常大,每一门学科一栋楼,还有一块巨大的草坪。只有prefect才有资格在学校里骑自行车。
最后两张是从朋友拍的秋天的charterhouse school。
斯嘉丽的蝴蝶结 (查特豪斯公学)
嘻嘻嘻(^O^)我在九大公学之一的切特豪斯公学读书,这也是一所男校,但和伊顿哈罗不同的是,高中最后两年招收女生(≧?≦)。
我们一周上六天课( ̄Д ̄) !有很多自己古老的公学词汇(o_o),比如,我们不说作业homework而说banco,不说晚餐dinner而说homebill,不说点名registration而说adsum/jibs,点名时不回答yes sir/ miss而说sum,不说老师teacher而说beak,不说期中假halfterm而说exeat,不说学期term而说quarter,等等。(???)
哈罗公学肯定是比我们学校更加有名很多。不过我认识两个同年级的男生,他俩都是同时被哈罗和切特豪斯录取,选择了后者,还有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九到十一年级都是在哈罗读的,高中最后两年转来我们学校。而他们的原因都很简单,哈罗很好啊…可是…我们学校有女孩子。
主校楼的old houses,分别是saundarites,gawnboys, verites。
old music school前 春天的樱花树
这是old music school的走廊(舍友拍的哈哈)
学校的校道 (舍友拍的嘻嘻)
学校的校道 (我拍的嘻嘻)学校的运动服校服就是头像(小美女!)
尼克拉(七橡树中学)
我在一个寄宿男女混合中学校上学,2007年毕业,在肯特郡的Sevenoaks (七橡树)。虽然我的母校比起伊顿和哈罗没有那么高的声望,但是历史很悠久 (1432年成立了),并且成绩很高,有许多”国际学生”,包括中国人。
七橡树中学
这所中学校善于培育孩子的自信,并且为他们上大学和成年人生活做好准备。我很喜欢住在学校,所以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思乡。因为我已经熟悉离家远的生活 。在大学遇到了很多闷闷不乐的新生,他们都是第一次出家门。
在英国,贵族private school (私立学校)叫public school(公学校)。这种私立学校是昂贵的中学,state school(州立学校)是免费的。Public school学费都很贵,但是它们的质量算是非常高级。因为我的父母交了那么多钱,所以我感到内疚,就努力学习,不想浪费他们的钱。
学生尝试法国小吃
私立学校最好的特征之一是高品质设施,每班学生人数很小 -- 初中班20个人,高中班10个人 -- 所以学生的学术成就很高,并且和联课生活很活性。比如说,七橡树的校园占地610亩,有游泳馆,几个网球场,田径跑道,橄榄球、足球比赛场等运动场所。
饮食非常好,但是,因为有多样餐的选择,所以很容易发胖哈哈。每周二周六下午有体育(周六上午上课),每周四可以选择参加CCF(军校学员)培训或者志愿工作。第一年,大部分的孩子一般选择加入军校培训,但是他们立刻后悔,第二年选择志愿工作哈哈。
七橡树板球比赛场
如果你考虑去什么英国public school,我就推荐选择男女混合学校。许多单性别学校毕业生,比如说伊顿、哈罗(男),威克姆阿贝、切尔滕纳姆 (女),他们在青春期不交异性朋友。他们遇到异性,但是不和男女混合学校学生一样。他们到达18岁时,对异性了解不清楚。我认为这个情况是社会中性别歧视的因素。
另一个影响是英国人在约会的时候很尴尬......
我想提一个方面,是关于欺凌。在各国的学校里有孩子对待别的孩子很不好。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人说在英国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在一些社会部分有,但是这是没有好教育的部分。我认为,因为英国public school里有很多”国际学生“,所以歧视比较少。当然有案件,但是,因为学生已经遇到了其他文化,他们就了解歧视的影响,长大的时候会好处世。
去贵族私立学校是一个很大的生活优势,但是,也带来个问题。去public school的学生从社会”断开“。老师和父母不断地告诉学生他们“很特别”,并且他们是国家的“前1%”。这样的行为当然让学生很骄傲,让他们看不起州立学校生。
因为大学中有各种不同的学生,所以大多这些public school生上大学的时候就停止这种思想方式,但是,有一些不会。他们只想跟私立学校毕业生做朋友,并且即使没有好成绩却坚持把自己看成”百里挑一“。你在金融、政治、地产世界能发现这种人。
Wanker banker (英国的银行家一般很讨厌)
Boris Johnson & David Cameron,两个都在伊顿上学了
大体来说,我本人很喜欢去私立学校,很感谢有机会去七橡树。我觉得很多好孩子去那里,他们有有趣的梦想。这个学校因为很”国际“,所以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另外,我觉得public school的孩子会获得很忠实的朋友,我在七橡树交的朋友的现在关系很密切。
本文素材来源于知乎,英国教育专刊(ID: BRITISHEDUCATION)综合整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世界最顶尖的私校教育,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网站制作、流量推广、视频制作、微信运营
今日搜狐热点大学本科搜索
硕士/博士搜索
选择留学国家
展开精确搜索
新用户注册
没有收到短信激活码,可用:
下次自动登录
立即登录下载考试资料,查看专业的留学方案,赚取更多留学币,参与互动更可兑换专业留学服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英国旅游行程(第三版)综述.docx 3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7月18日,住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附近
一、7月18日(星期六)伦敦
大英博物馆—唐人街—国家美术馆—国家肖像美术馆—特拉法加广场—泰晤士河游船。
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租一个讲解器,用手机的耳机代替原来的耳机,然后每人一个耳塞听)
穿过一个公园,一路顺着指示牌去大英博物馆。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
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与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大英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具体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藏品有埃及木乃伊、罗塞塔石碑、雅典帕特农神庙、拉美西斯二世头像等。 大中庭(Great?Court),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Reading?Room),对公众开放,马克思曾在这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
从这里开始有9个长达50分钟的“大开眼界”之旅(Eye?Opener?Tour免费,带解说,每天11—15:45)。另外还有?90?分钟的亮点之旅(成人8?英镑,儿童?5?英镑,带解说)。 几个必看的项目:
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位于阅览室西边的1楼4号展厅。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现在人们正是通过它逐步破解了埃及象形文字。
帕特农神庙大理石(Parthenon?Marbles),古希腊展馆内(18号厅),曾经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外的装饰。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块?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大理石,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
小黄牛头饰(Feather?Bonnet?of?Yellow?Calf),同样位于1楼,在北美展馆(26号厅)。隔壁的墨西哥展馆内(27号厅),能看到特兹卡特里波卡马赛克面具(Mosaic?Mask?of?Tezcatlipoca)。博物馆内最古老的展厅是建于1820年的国王图书馆,收藏了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各式书籍。
上层的萨顿胡船葬(Sutton?Hoo?Burial,41号厅)出土文物,可追溯到7世纪。
木乃伊林多人(Lindow?Man,50号厅)是一个生活在1世纪的男人。
古伊朗展馆(52号厅)奥克瑟斯宝藏(Oxus?Treasure),收藏了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波斯黄金。
埃及文物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7?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
东方艺术文物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
费用:日常展出免费,如有特别主题展出单独收费。除周五延长开放至9:00外,其余时间开放时间10:00-17:30,周日不开放 到达交通: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地铁Russell?Sq?站或Tottenham?Court?Rd。 网址:/visiting.aspx?lang=zh-CHS 地址:Great?Russell?Street,?London,?WC1B?3DG
用时参考:3-5小时
考文特花园广场
看完大英博物馆??后,由大英??博物馆走到covent?garden大约12分钟,是伦敦??西区最著名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店铺和街头表演。考文特花园,说是花园,其实是个大市场,在这里有吃有喝有玩有逛。在此地吃午饭,之后参观美术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正文
中央兰开夏大学与威斯敏斯特大学哪个好
  与威斯敏斯特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具体请360专业顾问团队,咨询电话:
  中央兰开夏大学
  中央兰开夏大学建立于1828年,英文全名为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CLan),是一所知名百年公立大学,坐落于英国西北部的红玫瑰之郡兰开夏郡的首府普雷斯顿市。
  中央兰开夏大学是一所设备一流,资金雄厚的现代化大学,同时也是英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2010年,中央兰开夏大学成为英国首个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榜里的英国现代化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是一所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其图书馆藏书量居英国前列。中央兰开夏大学强势专业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其法学院、传媒学院享誉全球。
  威斯敏斯特大学
  威斯敏斯特大学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具体请咨询专业顾问团队,咨询电话:
  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是英国伦敦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诞生于1838年,拥有近两百年的悠久历史,前身是皇家理工学院(the Royal Polytechnic Institution),为英国第一所理工教育学院,位于伦敦西区摄政街309号。
  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现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有七个院系和四十五个部门和有数量庞大的优秀研究院系和中心,包括通信和媒体研究所,这所大学以媒体相关科系出名,名列全英排行前五位,其研究在全球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排行名列前40。
  威斯敏斯特大学是英联邦大学协会、MBA协会、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欧洲大学协会、和协会的成员。2000年5月,该校获得了国际贸易女王企业奖,并连续4年被《金融时报》列为英国顶尖的“现代”大学。
本文共分2页
(一)360文章有大量转载的图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站内图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0个工作日内与360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三)360,(中国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成员企业,代码:300010),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开拓者,公司与、、、、、、、、、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
(四)留学360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先品牌,获得诸多,留学360将为所有学生提供,欢迎在线,提供服务。
(五)留学360-A股上市留学机构,连续多年常青藤大满贯获得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互联网留学 "10"人留学世界名校,至少"8"人选择咨询留学360;留学360名校录取数业内领先!留学360,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权威留学机构,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截止目前留学360更新海外名校录取86789枚,其中43人、 56人、43人、25人、38人、35人、290人、353人、1874人、1286人、1100人、120人、150人、227人、1241人,更多精彩案例,请登陆。
&&[] 文章生成时间为: 16:59:09
热门留学国家:
留学360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姓  名:
当前学历: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意向国家:
指定专家:
提交内容:
英国院校关注排行榜
12345678910
英国院校图库
英国推荐院校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简称布大,始建于...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是一所以科研为向导的英...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世界百强名...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简称谢大...萨塞克斯大学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促进布莱顿市的发展。19...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专业解读
英国留学热点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史 冈萨雷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