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无条件投降"情商的概念是谁提出的的是谁

诸葛亮,三十六计,最厉害的一计,在二战的时候用上,日本因此无条件缴械投降
诸葛亮,三十六计,最厉害的一计,在二战的时候用上,日本因此无条件缴械投降
中国历史: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首先,不是诸葛亮的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一本书,其中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第六套〖败战计〗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我们来看一下36计大解读。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6、声东击西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7、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制造假象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象掩盖真相,造成敌人的错觉。解析:&无中生有&,&敌战计&之第一计。战国后期,秦相张仪利用楚王的贪婪糊涂,无中生有,以商于之地诓骗楚王,拆散了齐楚联盟。8、暗渡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解析:&暗渡陈仓&,&敌战计&之第二计。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一举占领三秦。9、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在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互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按照《易经。豫》卦原理,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利。解析:&隔岸观火&,&敌战计&第三计。东汉末年,曹操采用谋土郭嘉&隔岸观火&之计,使河北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从而一举平定河北。 10、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人想信我方重于友谊,而使之麻痹松懈,暗中积极策划破敌之计,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敌人有所察觉,内藏杀机,外示柔顺。 解析:&笑里藏刀&,&敌战计&之第四计。隋文帝为灭陈朝,一面积极做准备,一面和陈友好相处,使其放警惕,待时机成熟,一举灭掉南陈,统一了天下。11、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战局发展到必然要受损失的时候,就要牺牲局部,去换取全局的利益。解析:&李代桃僵&,&敌战计&之第五计。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朔遭满门抄斩,为救忠良之后,门客程婴用&李代桃僵&之计,用别的婴儿换下赵氏孤儿,保全了忠良之后,留下了&托孤救孤&的千古美名。12、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发现敌人微小的漏洞,必须乘机利用;发现我方微小的利益,必须力争获得。变敌方的小失误为我方的小胜利。解析:&顺手牵羊&,&敌战计&之第六计。明代郑和于28年中七次航海远行等,虽没达到找见建文帝的目的,但顺手牵羊,宣示了大明国威,郑和也因此成了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13、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怀疑就应弄清实情,等情况侦察清楚后再行动;反复侦察,是了解敌情,发现暗藏敌人的手段。 解析:&打草惊蛇&,&攻城计&第一计。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设伏兵于木门道,魏都督司马懿为防中计,用打草惊蛇之计派张郃前往追击以探虚实。果然,张郃中伏,全军覆灭。魏虽失一将,却避免了全军覆没。14、借尸还魂原典: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文:有所作为的,难以控制,不可加以利用;无所作为的,多依赖别人,会求助于我,完全可以控制和利用。利用无所作为的,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去支配别人。解析:&借尸还魂&,&攻战计&之第二计。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900名壮丁在大泽乡起义,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力量迅速壮大。15、调虎离山原典: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到自然条件变化给敌人造成困难,利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就设法把敌人引出来消灭。解析:&调虎离山&,&攻战计&之第三计。春秋前期,卫国老臣石蜡成功运用此计,除掉了逆贼州吁、石厚,留下了&大义灭亲&的千古美谈。16、欲擒故纵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敌过甚,会遭到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削弱它的气势,只须紧跟随在后面,消耗敌之体力,达到兵不血刃而胜。这是《易经·需》的原理。解析:&欲擒故纵&,&攻战计&之第四计。蜀汉丞相诸葛亮用此计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17、抛砖引玉原典: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非常相似的事物去诱惑敌人,使其懵懵懂懂地上当受骗。解析:&抛砖引玉&,&攻战计&之第五计。唐贞观年间,监察御史萧翼用王羲之真迹杂帖,抛砖引玉,从王羲之后人辨才和尚手中智赚《兰亭序》帖真迹,受到了李世民嘉奖。18、擒贼擒王原典: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捉住它的首领,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像龙在陆地作战,其本领无从施展而陷入绝境一样。解析:&擒贼擒王&,&攻战计&之第六计。战国初期魏文侯时,邺令西门豹,为消除河伯娶妇陋习,借为河伯娶妇之机,除去巫婆、三老、廷掾等恶人,震慑了恶霸势力,教育了群众。19、釜底抽薪原典: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设法从根本上削弱它的气势,即用以柔克刚的手段制服敌人。解析:&釜底抽薪&,&混战计&之第一计。公元200年,曹操巧用此计,烧毁袁绍大军粮草,大败袁绍。20、混水摸鱼原典: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没有主见的时候,使它顺从我,就像人随从天时变化而作息一样自然。解析:&混水摸鱼&,&混战计&第二计。东晋年间,东晋将领谢石、谢玄,巧用此计,搅乱局淝水败符坚。21、金蝉脱壳原典: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文:保存我方阵地原有的形状和气势,使友军不生怀疑,敌军不敢妄动,而我军却暗中转移主力,去打击别处的敌人。 解析:&金蝉脱壳&,&混战计&之第三计。清咸丰11年,慈禧太后在回北京途中,巧用金蝉脱壳之计,抢先一步到京,逮捕肃顺,铲除政敌,实现了垂帘听政的目的。22、关门捉贼原典: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而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机动灵活,狡诈难防,不宜急追远赶。解析:&关门捉贼&,&混战计&之第四计。战国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运用此计在长平生俘赵军四十余万,乱箭射死赵军主将赵括,秦国自此威名远震。23、远交近攻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当作战目标受地理条件所限时,攻打近敌有利,攻打远敌有害。对远隔的敌人,如有利于已,也可以暂时联合。解析:&远交近攻&,&混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期,魏人范睢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计,使秦国疆土迅速扩张。24、假道伐虢原典: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地处于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从的时候,我方应立即出兵求援,藉机扩展势力,对于正处困境的国家,只口头许诺而无实际行动,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解析:&假道伐虢&,&混战计&之第六计。春秋时期,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计谋,一箭双雕,灭虢和虞国,就是在&假道&二字上作的文章。25、偷梁换柱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频繁变更敌人的阵容,用以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行失败,然后乘机制服它。这就象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它的运行一样。解析:&偷梁换柱&,&并战计&之第一计。北宋真宗年间,皇妃刘氏为谋正宫一位,用偷梁换柱之计,将李妃所生皇子用一剥皮狸猫换走,陷害李妃,而自己登上皇后宝座。26、指桑骂槐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成功运用&指桑骂槐&的典范。27、假痴不癫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可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妄动;暗中策划而不露声色,就像冬天的雷电蓄力待发一样。解析:&假痴不癫&,&并战计&之第三计。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为防建文帝毒手,保全性命,诈癫扮傻,待机起事,最终攻破皇城,夺了皇权,史称明成祖。28、上屋抽梯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故意给敌人可乘之机,诱使其深入我方并切断它的前应后援,使之陷入绝境,其遭致祸患,是贪求不应得之利的结果。解析:&上屋抽梯&,&并战计&第四计。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为防后母陷害,巧用此计,向诸葛亮讨得避祸之策,得免杀身之祸。29、树上开花原典: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文:借助其它条件布成有利的阵势,使弱小的兵力显示出强大的气势。就象长空列阵的雁群凭借羽翼和队形来助长气势一样。解析:&树上开花&,&并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其&借局布势,力小势大&为成功使用此计的典范。30、反客为主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文:趁着有空隙就插足进去,循序渐进,控制它的首脑机关,从而掌握主动权。解析:&所客为主&,&并战计&之第六计。唐代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借和回纥将领的友情,巧妙地运用&反客为主&之计,瓦解回纥、吐蕃犯军,使唐王朝度过危机。31、美人计原典: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文:对兵力强大者,要制服其将帅;对将帅足智多谋者,要削弱其斗志。将帅斗志衰弱,士卒士气消沉,部队就会丧失战斗力。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分化瓦解,就能顺势保存自己的实力。解析:&美人计&,&败战计&第一计,是一种&攻心&之计。春秋时期,越五勾践将美女西施、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使之沉缅于酒色,从而战败吴国。32、空城计原典: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兵力虚弱却更显示出虚弱的样子,使敌人加重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就更加奇妙莫测。解析:&空城计&,&败战计&之第二计。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成功运用此计,吓退魏将司马懿数万大军,扭转了不利的作局面。33、反间计原典: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文: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解析:&反间计&,&败战计&之第三计,赤壁大战前夕,曹操误中周瑜&反间计&,杀掉蔡瑁、张允,最终大败。34、苦肉计原典: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文: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真真假假使敌方信以为真,离间计就能够实现了,利用敌人的弱点,如同对付无知幼童,顺着他的意思,他就任你摆布。解析:&苦肉计&,&败战计&第四计。北宋岳飞部将王佐利用此计,自残手臂,离间了金军元帅兀术与大将陆文龙的关系。35、连环计原典: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文:敌人兵力强大,不可和它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它们自相牵制,消弱其战斗力。将帅英明,指挥正确,克敌制胜就象有天助一般。解析:&连环计&,&败战计&第五计。三国时期,王允将美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使他们互相猜忌,借吕布杀掉董卓,达到剪除政敌的目的。36、走为上原典: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自己,主动退却,待机破敌。这种以退为进的用兵方法,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解析:&走为上&,&败战计&之第六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部下在鸿门宴上欲杀刘邦,刘邦听从张良&走为上策&之谋,免遭毒手。据史书记载,古代神算之一,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后都知五百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笼络全网精华,犀利点评!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概念是谁提出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