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二次入伍还是义务兵吗参加解放战争后参加志愿军退伍后务农己死亡其配偶现在能享受补帖吗

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我是29年生人,因为父亲死在战场上,他跟随部队45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是45年8月以前参军的吗?个人档案丢失对于个人来说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你将无法办理退休手续,处理的方法是:要求单位必须想方设法找到丢失的个人档案,这是单位义务,单位必须承担,如果单位确实无法找到,就应当出面找当地...
我是45年参军,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退伍之后一直当干部,我应不应该享受离休老干部的待遇
如果单位拒绝承担义务,你只有通过法院起诉,由法庭判决强制单位履行义务,注意千万不要被单位赔偿一点钱就放弃追究单位责任和单位履行义务,就应当出面找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业务部门联系补办你的个人档案,单位必须承担,如果单位确实无法找到,处理的方法是:要求单位必须想方设法找到丢失的个人档案,这是单位义务?个人档案丢失对于个人来说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你将无法办理退休手续是45年8月以前参军的吗我是45年参军,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退伍之后一直当干部,我应不应该享受离休老干部的待遇是45年8月以前参军的吗?个人档案丢失对于个人来说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你将无法办理退休
我是29年生人,因为父亲死在战场上,他跟随部队45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多次负伤,曾经担任过第四野战军特种部队独立营营长,退伍之后在企业担任信访办主任,中学校长,现在我的档案因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弄丢了,现在我没有享受到建国前...
我是29年生人,因为父亲死在战场上,他跟随部队45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是45年8月以前参军的吗?个人档案丢失对于个人来说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你将无法办理退休手续,处理的方法是:要求单位必须想方设法找到丢失的个人档案,这是单位义务,单位必须承担,如果单位确实无法找到,就应当出面找当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退伍无业老兵,病故后是否有抚恤金?没有该不该,只有能不能。 楼上的扯蛋 你只说了他49年6月参军,这条是符合离休的时间要素的。但是时间并不是唯一的一个条件。 还要看他之后的履历。特别是负伤回国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离开部队等等,是否具备干部身份等等。到地方上的工作经历...42年参军到抗美援朝结束,中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日战争的时候普通干部没有工资,高级领导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每月按照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几只鸡。 解放战争的时候依然如此。 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一定的工资,十大元帅的工作平均是500-600元人民币!等同现在的2万块吧如实的描述一生光辉形象就可以了,最好找专业的碑文作家来写,一般人写不好的,助人为乐不容易,还望采纳,谢谢。张玉华,山东省文登县人, 1916年11月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曾参加八年抗战、东北解放战争中残酷的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张玉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是老红军吗?? 老红军一般是正师级待遇,如果你的家人是老红军,可以向组织上提合理要求,一般都满足,比如说让自己的子女进军校可以号召更多的与你同遭遇的老革命军人,进行商议,可以组成一种力量,向个大媒体求助,相信被报道之后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从而你们的问题会的到解决.节哀!向抗战老兵致敬!其实国家一直对于抗战老兵生前和去世时段都是有相应抚恤金标准的,只是有些地方没有落实,您这里具体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咨询,如果觉得当地民政部门不靠谱可以在所在省份的省民政部门网站咨询留言,如果还得不到回复可以...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1要看是具体哪年入伍的,哪年参加革命 2要看退伍前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退伍后安置在什么单位,后来又是以什么身份退休的,工人还是干部... 什么级别... 3要看立过什么功.....从2010年的10月1日开始,在09年的基础上全部上调10%。今天(号)下午3:00刚下发的文件。 从10月1日起,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江苏原淮阴地区等地“老民师”遗留问题的调查与建议
  提示:     老民办教师,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群体。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含现淮安市全部和宿迁市、连云港市部分县区),在1980 -- 1982年,作为江苏省“试点地区”,经“考试”辞退了大量民办教师。42354名农村民办教师参加考试,10800人“达标”,“达标”率仅为25.49% ……由于缺少具体的政策依据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严重不规范操作,致使该地区30年以来,万余被辞退农村民办教师一直上访不断,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饱受困扰,成为影响该地区稳定与和谐的重大隐患。  经调查,江苏省原淮阴地区老民办教师问题,在江苏省其他地区,在我国其他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  党的17大把“民生”问题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同志“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各方面日益关注老民师遗留问题。国家教育部明确地将解决老民师遗留问题列入2010年工作计划。湖北、陕西等省、市、县许多地区,一改几十年来“不纠偏、不纠错”的错误做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完善政策,纷纷出台文件,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给广大老民办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在人生的垂暮之年,终于享受到了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社会进步成果,享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获得的政治荣誉、人格尊严肃和经济待遇。  因此,在今天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实事求是,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完善政策,尽快从根本上解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让广大老民师们普遍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获得他们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理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的紧迫而重要的政治课题!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大多数禽兽也是善良的,他们在自己的温饱满足后,基本不会主动伤害其他动物。只有我们人类中的那些垃圾,披着人皮却伤尽天良,无恶不作,不忠不孝,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坏事干绝!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是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时候没到,量变必然产生质变。他们如果不知道改邪归正,总有后悔的时候!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小心为好!
      
突遭辞退        
民办教师,是20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群体。    
20世纪5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过连续百余年的战乱和动荡,刚刚嬴得和平的中国,基本上一穷二白。    在几成废墟的共和国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异常艰难。经济要发展,文化是基础,教育普及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是基础的基础。由于大量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现代中小学教育基本空白一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对于全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经成为摆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难题。    
党和政府面对难题,在对成年人口积极进行扫盲教育的同时,发动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办教育”。经过大约30多年的艰苦努力,尽管遭遇了“文革”干扰等各种艰难曲折,仍然基本上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结束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基本没有现代初小教育的历史。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社会各个方面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中小学教育。经过约30年的艰难奋斗,到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教育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建设与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生源和可塑之材,同时,为全国农村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而“民办教师”们,作为这项事业的骨干力量,正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的功臣!并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事迹。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地处淮河下游,是江苏省面积和人口大市,也是交通不便,比较闭塞、贫困的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其部分县区现已划归其他地级市:--- 除包括现在的淮安市全部之外,还包括了现在属于新成立的宿迁市的泗洪、泗阳、沭阳县和宿城区、宿豫区等,同时还包括了现连云港市的灌云县和灌南县。    
由于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黄河“夺淮入海”事件,一再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经济文化基础尤其薄弱,农村教育难题更加突出。    
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经济困难,要等建设好现代化的校舍及准备好各种必备条件,再来发展地区农村教育,显然不可能。因此,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多种形式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普及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    
据部分老领导、老“民办教师”的回忆和对有关事实和资料的调查,当时起步的时候,各个方面的艰苦与困难的程度,如非亲身经历,远难想象。简单地说,就是“四无”:即无师资、无校舍、无经验、无资金!    
但是,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所有困难,最终都一一克服:---    
没有师范毕业的师资,就找“土秀才”: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过去的师塾先生,后来还有部分下放知识青年……    
没有校舍,秋冬就在农舍、在祠堂上课,春夏,就在树荫下、房屋后上课……    
没有经验,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师范学校,就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师资训练班”,然后,边干边摸索,互相交流……    
没有资金,国家拿一些,集体出一些,社员捐一些,甚至不少老师拿出个人财产和积蓄用到学生身上……    
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地区终于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地区现代教育网络,初步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的建设和高等教育输送了大批人才与合格生源。同时,加上对成年人口的“夜校扫盲”工作,为该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基础,建立了无可置疑的功勋!    
而“民办教师”是这项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作为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具体工作承担者,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功臣!涌现了许多奋不顾身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感人事例。    
如:戴庆海建校 ---    
戴庆海,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现马坝镇)云山村人,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是村里少有的老初中毕业生,是家里众多兄弟姐妹中唯一供养念书的孩子。    
1969年,公社和大队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动员他去做教师,他放弃了“农技员”的工作,白手起家,筹建本村“山东小学”。    
建校的地址是一片低洼的滩地,盖房的基础使用一般材料不牢固,也没有资金,于是,他就在村里的支持下,带领社员冬天进山炸石头,用石料打基础,吃尽辛苦。跑长途购买建房的砖头,半路正逢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汽车进不去,没办法,汽车半途卸货在路边撤走。因为怕半夜材料被偷,只能一人睡在路边芦苇上,冬夜,又冷又饿又怕……    
没有教育器材和教具,就勤工俭学,土法制造,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没有建设好校舍的时候,他身背小黑板整天田头屋后牛棚农舍到处跑,忙着给学生上课。学校建好后,终于有了固定的阵地,结束了“打游击”的艰难生活。    
几年下来,学校已经发展到4名教师,近200名学生,从单式班到复式班,1—4个年级,初具规模,教学成绩多次获上级表扬表彰,戴庆海被任命为负责人。至今,记者现场看到那些石头垒成的校舍基础,30年时间过去,仍然十分牢固,完好如初。    
戴庆海,不过是无数任劳任怨、风雨兼程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民办老师们中的普通一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和超过戴庆海的感人事例,实在数不胜数……    
我国当时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严格地说,当时的“农村民办教育”是政府与集体联合办学的成果,是一种半“公办”的“大集体”形式,其工资来源,也是由国家补助和社队补助两部分组成,与现在的“民办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然而,就在一切都逐步走上轨道的时候,由于特殊的原因,江苏原淮阴地区作为全省的教师队伍整顿“试点地区”,开始整顿。但是,结果是: 在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培训和贯彻相关免试政策的情况下,仓促考试,仅有25.5%的教师“达标”。大量教学骨干被草率“辞退”。前文提到的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山东小学,四名教师竟然全部被“不合格辞退”。    
更加无法理解的是,原始挡案资料证明:由于当时操作过程中的“不公开”,导致部分分数合格远远超过“达标”线的教师甚至是教学骨干,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同样在本人不知实情的情况下,被人借机找其他借口以“不合格”名义辞退。    
  功臣民师
突遭辞退    民办教师,是20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群体。    
20世纪5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过连续百余年的战乱和动荡,刚刚嬴得和平的中国,基本上一穷二白。    在几成废墟的共和国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异常艰难。经济要发展,文化是基础,教育普及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是基础的基础。由于大量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现代中小学教育基本空白一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对于全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经成为摆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难题。    
党和政府面对难题,在对成年人口积极进行扫盲教育的同时,发动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办教育”。经过大约30多年的艰苦努力,尽管遭遇了“文革”干扰等各种艰难曲折,仍然基本上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结束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基本没有现代初小教育的历史。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社会各个方面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中小学教育。经过约30年的艰难奋斗,到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教育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建设与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生源和可塑之材,同时,为全国农村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而“民办教师”们,作为这项事业的骨干力量,正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的功臣!并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事迹。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地处淮河下游,是江苏省面积和人口大市,也是交通不便,比较闭塞、贫困的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其部分县区现已划归其他地级市:--- 除包括现在的淮安市全部之外,还包括了现在属于新成立的宿迁市的泗洪、泗阳、沭阳县和宿城区、宿豫区等,同时还包括了现连云港市的灌云县和灌南县。    
由于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黄河“夺淮入海”事件,一再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经济文化基础尤其薄弱,农村教育难题更加突出。    
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经济困难,要等建设好现代化的校舍及准备好各种必备条件,再来发展地区农村教育,显然不可能。因此,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多种形式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普及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    
据部分老领导、老“民办教师”的回忆和对有关事实和资料的调查,当时起步的时候,各个方面的艰苦与困难的程度,如非亲身经历,远难想象。简单地说,就是“四无”:即无师资、无校舍、无经验、无资金!    
但是,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所有困难,最终都一一克服:---    
没有师范毕业的师资,就找“土秀才”: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过去的师塾先生,后来还有部分下放知识青年……    
没有校舍,秋冬就在农舍、在祠堂上课,春夏,就在树荫下、房屋后上课……    
没有经验,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师范学校,就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师资训练班”,然后,边干边摸索,互相交流……    
没有资金,国家拿一些,集体出一些,社员捐一些,甚至不少老师拿出个人财产和积蓄用到学生身上……    
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地区终于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地区现代教育网络,初步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的建设和高等教育输送了大批人才与合格生源。同时,加上对成年人口的“夜校扫盲”工作,为该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基础,建立了无可置疑的功勋!    
而“民办教师”是这项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作为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具体工作承担者,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功臣!涌现了许多奋不顾身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感人事例。    
如:戴庆海建校 ---    
戴庆海,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现马坝镇)云山村人,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是村里少有的老初中毕业生,是家里众多兄弟姐妹中唯一供养念书的孩子。    
1969年,公社和大队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动员他去做教师,他放弃了“农技员”的工作,白手起家,筹建本村“山东小学”。    
建校的地址是一片低洼的滩地,盖房的基础使用一般材料不牢固,也没有资金,于是,他就在村里的支持下,带领社员冬天进山炸石头,用石料打基础,吃尽辛苦。跑长途购买建房的砖头,半路正逢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汽车进不去,没办法,汽车半途卸货在路边撤走。因为怕半夜材料被偷,只能一人睡在路边芦苇上,冬夜,又冷又饿又怕……    
没有教育器材和教具,就勤工俭学,土法制造,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没有建设好校舍的时候,他身背小黑板整天田头屋后牛棚农舍到处跑,忙着给学生上课。学校建好后,终于有了固定的阵地,结束了“打游击”的艰难生活。    
几年下来,学校已经发展到4名教师,近200名学生,从单式班到复式班,1—4个年级,初具规模,教学成绩多次获上级表扬表彰,戴庆海被任命为负责人。至今,记者现场看到那些石头垒成的校舍基础,30年时间过去,仍然十分牢固,完好如初。    
戴庆海,不过是无数任劳任怨、风雨兼程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民办老师们中的普通一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和超过戴庆海的感人事例,实在数不胜数……    
我国当时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严格地说,当时的“农村民办教育”是政府与集体联合办学的成果,是一种半“公办”的“大集体”形式,其工资来源,也是由国家补助和社队补助两部分组成,与现在的“民办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然而,就在一切都逐步走上轨道的时候,由于特殊的原因,江苏原淮阴地区作为全省的教师队伍整顿“试点地区”,开始整顿。但是,结果是: 在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培训和贯彻相关免试政策的情况下,仓促考试,仅有25.5%的教师“达标”。大量教学骨干被草率“辞退”。前文提到的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山东小学,四名教师竟然全部被“不合格辞退”。    
更加无法理解的是,原始挡案资料证明:由于当时操作过程中的“不公开”,导致部分分数合格远远超过“达标”线的教师甚至是教学骨干,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同样在本人不知实情的情况下,被人借机找其他借口以“不合格”名义辞退。    
  被“辞”民师
怨声载道    
应该说,国家提出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框架内,普及、调整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中发[1980](8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精神是:贯彻小学教育方面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文件开头就明确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工作上的种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目前五年制小学教育尚未普及,新文盲继续大量产生。这种情况,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很不适应,同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要求很不适应。”所以:“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以利于新时期总任务的实现,特对普及小学教育作如下决定:……”    
文件的第一部分指出“没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重点提出了“ 要把加强教育事业列入调整的重要内容 ”。    
文件的第二部分开始即提出:“在八十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普及初中教育。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小学抓起。”    
文件的第三部分,强调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调动社队集体、厂矿企业等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    
文件的第四和第五部分(总共五部分)分别强调要“造成尊师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切实改革普通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对这一事业的领导。”    
以上内容表明,中央和国务院把对于“新时期”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一直到1997年,国办发[1997]32号文件仍然提出:“坚持考核考试相结合,考核要以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为主。”并且特别强调“考试要以相关科目为主,要根据当地和民办教师的实际情况,对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多年及教学突出的民师制定一定的免试政策。”     
而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同志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时明确指出:“没有辞退两个字,只有五条关于教师队伍整顿的意见。”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农村民办教育起步的时候,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的“知识分子”非常缺少,在农村“民办教师”的师资,是一种“骑马找马”的形式解决的,否则根本无法寻找到现代意义上的合格师资,发展农村教育。这样,在师资质量、组织形式上,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和标准衡量,都自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必须承认,这是在一个不容否认的特殊历史背景基础上产生的、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而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历史的问题必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必须尊重历史的事实,否则就很容易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经过20—到3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对外窗口打开,相比之下,过去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在师资质量、办学形式上的问题,逐渐显露;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积累,国家师范类院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农村民办教育”进行整顿提高,解决极少数教师确实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问题不仅必要,也成为可能。因此,这个大方向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如何积极稳妥与严格规范地进行好这一工作,妥善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善后工作,成为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与前提。问题是,由于地方在“试点”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发[1980]84号)文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有关文件提出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脱产学习,进修。”等精神执行,以及落实好“对确实不适宜做教学工作的应由各地人事劳动部门或社队予以妥善安置。”的意见,在实际组织和具体操作中,缺少严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缺少严格按照中央文件办事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发生了许多让人无法理解难以接受的结果:考试“未达标”(即不合格)教师人数竟然是参加考试总人数的74.51!……    
郭允兵反映,他是盱眙县明祖陵镇(前仁集乡)人,小学校长。当时乡文教助理不让他参加考试,要求他在家负责好建校舍。并且,“很有把握地”对他说:你“不需要考试,肯定上。”结果,后来竟然被作为自动放弃处理而辞退。     盱眙县鲍集乡李耀军反映,开始乡里面安排他负责建设校舍,不让参加考试,后来又临时通知参加考试,在一天都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匆忙参加考试,,结果以数分之差被辞退。    
大量考试分数仅仅差0.5—3分的教师被“一刀切”“一脚踢”辞退。    
许多被辞退民办教师,面对突如其来难以接受的现实,羞愤难当……    
一份盖有农村基层组织公章的材料证明:淮安市清浦区和平乡前左村前左小学民办教师徐桂兰,高中学历,因为不规范的考试遭辞退,感觉无脸见人,羞愤难忍,服毒自杀,年仅28岁,丢下5岁幼子,丈夫不久就精神失常!一下就家破人亡!    
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乡民办教师范益国,才30多岁,数分之差遭辞后,思想想不通,不吃不喝,一病不起,不久西去,一下丢下了四个未成年的孩子!    
类似悲剧,层出不穷……    
这样,本来是一次很好的普及、提高、加强和规范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工作,却几乎成了以大量不规范“辞退教师”为目标的行动。大量实际合格的教师在没有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严格规范操作的情况下被仓促草率辞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负面效果。    
这些结果,一方面,给该地区农村民办教育事业的良好趋势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后来的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与困扰:地方农村教育师资骨干力量“大失血”,教学质量从此一蹶不振;同时,被辞退教师26年来不断大规模上访要说法,部分人员被抓被判被拘被罚,部分人中途自杀,这些后果,给地区农村教育事业造成严重损失,给不属于辞退对象而遭辞退的民办教师本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伤害,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留下了长久巨大的历史隐患!      
  事出有因
于法无据    
一份由盱眙县信访部门提供、并且盖有数级信访部门印鉴的《无理信访事项终结认定审核表》在答复盱眙县铁佛乡(原属泗洪县)被辞民师杨行鉴时叙述:“1980年为了提高全区民办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全区教育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0)84号文件精神、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和淮阴地区教育局淮行教[号和洪委发(82)81号文件对所有民办教师进行整顿考核。从198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对民办教师进行一次文化考试,凡是有一年成绩及格的再经过其他方面考核合格的,就发给民办教师合格证书予以留用。至1982年第三次考试仍达不到最低留用分数线的,即老民办教师语文、数学两门总分数在50分以下(不含50分),新民办教师两门总分数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则予以辞退。弃考的也予以辞退。另外,考试分数虽然合格,但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诸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的,也列为辞退对象。……”    
但是,记者掌握的一份日从档案管理部门复制的1982年的《盱眙县XX(复印件字迹不清)公社辞退民办教师花名册》表格复印件表明:    
该公社同时被辞退的10名教师中,除去2人未参加考试作为放弃处理,即使全部按照新民办教师60分的合格标准,其余8人中,竟然就有4人超过60分,占50%!并且其中三人属于80分以上的高分!同时,四人被辞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的被辞原因属于所规定的考核范围以内应该辞退的原因。如:赵伟国,马坝镇(原高桥乡)旧街村赵庄组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1972年入伍。1977年退伍以后组织安排进入高桥小学,先后担任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1982年参加考试,“八二年文考成绩”为语文52分,数学28分,总分80分。当时的校长告诉他:“100分才够,你不合格。”而表格上所写的“辞退原因”则是“家庭困难”。另外三人是:一、周义兰,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是“缺劳力”;二、吴XX(复印件字迹不清),高中文化,总分60.35,“辞退原因”是“待遇低”;三、李国华,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竟然也是“缺劳力”,根本不属于“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诸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的”“辞退考核”范围。四人中,就有三人是80分以上的高分!    
26年以前,1982年,赵伟国还是一个30来岁、热爱事业、正在事业上大有作为、为国家农村小学教育努力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热血青年,却以高分成绩莫名其妙遭非法辞退。26年以后,当记者设法从偏僻的农村找到他核实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年近花甲的白发老人,在知道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后,他瞠目结舌、欲哭无泪……     
由上可知,当时所谓“考试辞退”民办教师工作中的不规范和混乱现象,不仅客观存在,而且相当严重。     
那么, 这些荒唐错误究竟是怎么造成的?这难道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而不是社会和国家的损失!?“赵伟国们”这样的情况,究竟还有多少?    
不可理解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0]8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本没有提及单一以考试“一刀切”式辞退的内容,相反是强调要求“要把加强教育事业列入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和淮阴地区教育局淮行教[号发文时间都是在1982年年底,洪委发(82)81号文件的发文时间记者没有查到,但是从发文程序推断,应该不会早于省和地区文件。但是,一份编号为“20758”盖有“盱眙县文教局”公章,1982年即“最后一年”参加第三次考试的“一九八二年淮阴地区小学民办教师文化考试准考证”内容表明:发证时间为日,也就是说,80年第一次考试“提前”了三年,即使82年最后一次考试,也整整“提前”了5个月。    
显然,以[1980]84号文件作为一刀切一脚踢的考试辞退根据,十分牵强,以三年以后才下达的文件作为根据,根本无法成立,风马牛不相及。因为时间绝对不可能倒流。那么,这些考试及其操作程序和内容的确定,其政策依据究竟在哪里?    
由上可见:地方政府信访部门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反映作出的“无理信访事项终结认定”的“政策依据”,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时间和程序上来说,都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明显违背了逻辑学常识,从而也是不能成立的。    
此外,从试卷的出题难度看,让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去考八十年代高考或者中考内容的试卷,究竟是出于什么宗旨?    
而记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前淮阴县周美华等许多教师此前都曾经专门参加过教师进修学校的小学教育的培训学习,并且取得合格结业证书!       
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文件没有对于原淮阴地区在“试点”中已经被辞退的大量老民师是否按照该文件执行,享受同样待遇作出任何规定。       
  事出有因
于法无据    
一份由盱眙县信访部门提供、并且盖有数级信访部门印鉴的《无理信访事项终结认定审核表》在答复盱眙县铁佛乡(原属泗洪县)被辞民师杨行鉴时叙述:“1980年为了提高全区民办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全区教育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0)84号文件精神、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和淮阴地区教育局淮行教[号和洪委发(82)81号文件对所有民办教师进行整顿考核。从198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对民办教师进行一次文化考试,凡是有一年成绩及格的再经过其他方面考核合格的,就发给民办教师合格证书予以留用。至1982年第三次考试仍达不到最低留用分数线的,即老民办教师语文、数学两门总分数在50分以下(不含50分),新民办教师两门总分数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则予以辞退。弃考的也予以辞退。另外,考试分数虽然合格,但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诸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的,也列为辞退对象。……”    
但是,记者掌握的一份日从档案管理部门复制的1982年的《盱眙县XX(复印件字迹不清)公社辞退民办教师花名册》表格复印件表明:    
该公社同时被辞退的10名教师中,除去2人未参加考试作为放弃处理,即使全部按照新民办教师60分的合格标准,其余8人中,竟然就有4人超过60分,占50%!并且其中三人属于80分以上的高分!同时,四人被辞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的被辞原因属于所规定的考核范围以内应该辞退的原因。如:赵伟国,马坝镇(原高桥乡)旧街村赵庄组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1972年入伍。1977年退伍以后组织安排进入高桥小学,先后担任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1982年参加考试,“八二年文考成绩”为语文52分,数学28分,总分80分。当时的校长告诉他:“100分才够,你不合格。”而表格上所写的“辞退原因”则是“家庭困难”。另外三人是:一、周义兰,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是“缺劳力”;二、吴XX(复印件字迹不清),高中文化,总分60.35,“辞退原因”是“待遇低”;三、李国华,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竟然也是“缺劳力”,根本不属于“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诸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的”“辞退考核”范围。四人中,就有三人是80分以上的高分!    
26年以前,1982年,赵伟国还是一个30来岁、热爱事业、正在事业上大有作为、为国家农村小学教育努力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热血青年,却以高分成绩莫名其妙遭非法辞退。26年以后,当记者设法从偏僻的农村找到他核实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年近花甲的白发老人,在知道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后,他瞠目结舌、欲哭无泪……     
由上可知,当时所谓“考试辞退”民办教师工作中的不规范和混乱现象,不仅客观存在,而且相当严重。     
那么, 这些荒唐错误究竟是怎么造成的?这难道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而不是社会和国家的损失!?“赵伟国们”这样的情况,究竟还有多少?    
不可理解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0]8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本没有提及单一以考试“一刀切”式辞退的内容,相反是强调要求“要把加强教育事业列入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和淮阴地区教育局淮行教[号发文时间都是在1982年年底,洪委发(82)81号文件的发文时间记者没有查到,但是从发文程序推断,应该不会早于省和地区文件。但是,一份编号为“20758”盖有“盱眙县文教局”公章,1982年即“最后一年”参加第三次考试的“一九八二年淮阴地区小学民办教师文化考试准考证”内容表明:发证时间为日,也就是说,80年第一次考试“提前”了三年,即使82年最后一次考试,也整整“提前”了5个月。    
显然,以[1980]84号文件作为一刀切一脚踢的考试辞退根据,十分牵强,以三年以后才下达的文件作为根据,根本无法成立,风马牛不相及。因为时间绝对不可能倒流。那么,这些考试及其操作程序和内容的确定,其政策依据究竟在哪里?    
由上可见:地方政府信访部门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反映作出的“无理信访事项终结认定”的“政策依据”,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时间和程序上来说,都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明显违背了逻辑学常识,从而也是不能成立的。    
此外,从试卷的出题难度看,让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去考八十年代高考或者中考内容的试卷,究竟是出于什么宗旨?    
而记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前淮阴县周美华等许多教师此前都曾经专门参加过教师进修学校的小学教育的培训学习,并且取得合格结业证书!       
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委发[1982]82号文件没有对于原淮阴地区在“试点”中已经被辞退的大量老民师是否按照该文件执行,享受同样待遇作出任何规定。       
  地方政府
饱受困扰    
综合有关采访情况,在大量骨干“民办教师”被“辞退”后,许多学校由于严重缺少教师,尤其是缺少有经验的熟练教师,教师青黄不接,原淮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有的教师一人要兼原来几个人的课程。    
如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山东小学,四名教师竟然全部被“辞退”,从外地调来一名教师,一人竟然要教原来四名教师的课!    
由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近200名学生不久就大多数离开学校,最后学校反而竟然因为“缺少生源”而不得不关门!    
由于教学经验缺乏,以及生活上的不便,许多城市里面下来的师范生,成为留不住的“飞鸽牌”,想方设法回城。在师资“大失血”的情况下,该地区教学质量一直长期在全省排名靠后。    
除前文提到的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山东小学,四名教师竟然全部被“辞退”,后来不得不关门外,有的地方,由于缺少合适的教师不得不由地方党组织出面,重新动员和返聘被辞退教师代课,有的教师忍辱负重一代就是20多年,到退休年龄下来后,却无法任何生活待遇和安排。如淮安市南陈集镇竹园已经九旬高龄村党支部前副书记肖玉柱证实:该村被辞退民师刘秀花,1969年初中毕业后任教,1982年被辞退后,地方上群众说刘秀花书教得好,要求她继续教书,她本人不同意,群众就找村支部。村支部研究后让肖玉柱上门动员刘秀花顾全大局,并且亲自把刘秀花送到学校代课,一直教到2004年。这期间,其他代课教师许多人转正,她却因为曾经有“永不录用”的“政策”,不给转正。    
许多遭违规辞退的老民办教师,由于几十年如一日扑在教学上,已经长期不接触农业生产,严重缺少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劳动。    
因此,大多数人被“辞退”后,无法安排合适的工作,成为这边不要,那边不受的弃儿,部分人员因为教学,没有分配责任田,生活至今长期没有着落。     
在此情况下,他们为了求得一个说法,期望上级出面纠正这些错误,并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向各有关方面反映情况。    
怀着对于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政策的信任与期盼,一方面他们四处上书陈情。另外一方面,一些人自发前往省城和首都,开始了30年的艰难坎坷的“上访”之路。    
原淮阴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在“辞退事件”发生的次年即1983年即已因病死亡。而这个问题由于面广量大,牵涉到的部门和政府层级众多,协调困难,从1982年至今,26年的漫长时间中,尽管不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也曾有过妥善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最终此事的善后处理,基本无法实施,一直成为严重困扰着各级历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个巨大难题。    
随着26年的漫长时间中,行政区划的变化、党委政府人员更迭、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变动,国情民情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大多数被“辞”教师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    
30年下来,少部分被“辞”教师已经不在人世,其他人大多数也已是风烛残年,岁月无多,不断去世,解决问题的心情似乎也更加急迫。    
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地区的官员,对于教师们的诉求,一概进行打击压制。据群众反映:---    
2007年5月,没有上访的盱眙县明祖陵镇被辞民办教师傅德康,并未上访,却被镇派出所所长万旭东安排建管所所长王中建以“请喝酒”的名义从家中骗出,送到县信访局关押,限制行动自由和通信自由,美其名曰“办学习班”,严重侵犯其基本公民权利。    
宿迁市泗洪县,2007年8月初,没有上访的祖庭友等多名在朋友家吃饭的被辞教师被地方信访等部门以办“学习班”的名义抓走,秘密关押虐待,并且被收取最高过千元高额罚款,并且统统不开收据!非法拘禁,敲诈勒索!而在宿城区、宿豫区等许多地区,都曾经出现类似事件。......  
  在贫困的苏北农村地区,千元罚款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文弱老人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他们半年甚至一年的生活费用!……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007年9月底,中秋节的前一天,沭阳县的张武才、范正才等人并未上访,只因前往盐城市咨询律师等,就被地方政府派人抓回关押。在关押期间,竟然被用黑袋套头、棍子毒打,两人全身鲜血淋淋,衣服被染红。张武才被打成脑积水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范正才被打断两根肋骨,构成重伤,长期卧床不起!……    
涟水县的朱效民、灌南县的封云等人,则先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劳教。    当年曾经含辛茹苦、披肝沥胆为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建立功勋的功臣,最终竟然成了无罪的“罪人”?!  
  如何破题
前路遥遥    
26年来,被“辞”民办教师们的诉求发生了变化。    
开始,他们要求落实好中央文件,或者重新培训考试,并且按照国家“对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多年及教学突出的民师制定一定的免试政策”的精神,政策倾斜,复工复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26年的辛酸坎坷路走下来,当年风华正茂的被“辞”民办教师们,大多数已届垂暮之年,不少人重病在身,加上长期脱离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要求显然已不现实。    
因此,他们现在的诉求,则更“现实”:要求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他们过去的工作年限和贡献,完善政策,在他们风烛残年之际,力所能及地适当解决养老困难。同时,也洗刷几十年来他们因为“不合格”而被“辞退”的长期压在身上的名声问题,找回失去的人格尊严。因为各方面冷嘲热讽的“滥竽充数、误人子弟”的“坏名声”,压得他们26年抬不起头来,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正常生活和名誉。    
应该说,现在在江苏原淮阴地区农村万余被辞“民办教师”中,大多数人的诉求,从法律、政策、情理上说,并无不妥。    
可喜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不断积极作为,已经开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多方面努力化解这一社会矛盾。    
比如,盱眙县等地区的部分乡镇,已经在2007年年底之前,在政策允许和经济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基本解决了被“辞”困难民办教师们的“低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以及对于他们过去工作的承认和尊重,极大地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盱眙县铁佛乡的杨行鉴老师,部队驾驶员退伍后,放弃许多优越工作机会坚持任教多年,后被辞退,已70多岁高龄,风烛残年,生活困难,房屋破败,摇摇欲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免费为其修缮一新,并且积极帮助他排忧解难……    
淮安市的其他不少地区,也开始着手为困难被辞教师解决“低保”和其他实际困难,走出了积极妥善解决问题、创造良好和谐环境的可喜一步。    
更加值得肯定的是,2008年初,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确定“对教育系统享受补助的82年被辞退民师和60年代下放人员,比照乡镇有关人员,提高生活补助的做法,从2008年4月份起将定补标准提高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记者在江苏省教育厅采访时,有关官员也表示:地方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好这些“老民师”的晚年生活困难。    
而记者多次亲自前往和电话联系淮安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采访有关情况,均遭托辞回避。    
同时相反,在宿迁市的泗洪县等地,在被辞教师没有“上访”的情况下,却仍然以办“学习班”等名义,采取高额经济处罚(大多数不开收据发票)、抓打关押、限制行动自由、非法拘禁、侮辱人格等等方法,违法对待被辞教师们!    
甚至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竟然也遭到个别地方官员不择手段的干扰、骚扰,甚至恐吓威胁和人格侮辱!    
而在记者一年多的调查中,不少被辞教师包括不少采访对象因为年老多病而不断离世!留下了永远的怨愤和遗憾!    
同志曾经在一份信访材料上批示:(信访问题)“80%以上是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一句话,80%以上是有道理的!”(据《现代快报》)     总书记还要求:领导干部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共中央政法委[2006]10号文件第八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政法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信访机构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责令作出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政法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三)打击报复或者非法拘禁信访人的;……”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今天的人们不应该逃避和回避历史,相反应该承担起历史的担子和社会的责任。历史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社会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农村初小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当年农村民办教师们披肝沥胆、赤胆忠心、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的奠基和奋斗,就没有共和国大厦今天的繁荣和辉煌!    
2008年的清明节,记者在采访期间,祭奠了淮安市楚州区的陈佑南和淮阴区的范益国两位由于当年少数官员的不恰当行政行为而非正常死亡、英年早逝的民办教师,以向他们,同时也向所有曾经为共和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和共和国大厦奠基,并且奉献了青春热血的活着的和已经逝去的民办教师们,表示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迟到的崇高敬意和谢意! --- 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现代文明与繁荣!    
综上所述,记者认为,江苏省有关方面在领会和执行80[84]号文件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在原淮阴地区进行的试点工作中,以辞退代替整顿,以考试代替考核,工作简单粗糙,严重不规范行为客观存在,造成大量不属于辞退对象的优秀民办教师被错误辞退,既损害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伤害了部分被辞退民办教师本人及其家庭,并且,给地方日后的社会和谐稳定留下了重大隐患。事后,少数地方政府官员对于没有上访的被辞民办教师抓打关押、罚款虐待,个别地方甚至致人重伤,工作简单粗暴,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方法,对待这些对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高龄老人,阻扰、威胁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严重违法侵权,是完全与党中央要求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总书记“以人为本”的要求南辕北辙、背道而弛的。    
我们认为:“老民办教师”是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更是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功勋卓著的功臣,正是他们当年手足膑抵、赤胆忠心的奋斗和不辞劳苦、披肝沥胆的努力,才为共和国今天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经长期调查,江苏省原淮阴地区老民办教师问题在江苏省其他地区、在其他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更加严重。    党的17大把“民生”问题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同志“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湖北、陕西等省、市、县许多地区,一改几十年来“不纠偏、不纠错”的错误做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完善政策,纷纷出台文件,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给广大老民办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人他们在人生的垂暮之年,享受到了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社会进步成果,享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获得的政治荣誉、人格尊严肃和经济待遇。    建议: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事求是,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完善政策,尽快从根本上解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让广大老民师们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功,获得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作为紧迫而重要的政治课题,加以解决。         作者联系方式:电话:(0) 131    E-mail: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如何破题
前路遥遥    
26年来,被“辞”民办教师们的诉求发生了变化。    
开始,他们要求落实好中央文件,或者重新培训考试,并且按照国家“对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多年及教学突出的民师制定一定的免试政策”的精神,政策倾斜,复工复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26年的辛酸坎坷路走下来,当年风华正茂的被“辞”民办教师们,大多数已届垂暮之年,不少人重病在身,加上长期脱离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要求显然已不现实。    
因此,他们现在的诉求,则更“现实”:要求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他们过去的工作年限和贡献,完善政策,在他们风烛残年之际,力所能及地适当解决养老困难。同时,也洗刷几十年来他们因为“不合格”而被“辞退”的长期压在身上的名声问题,找回失去的人格尊严。因为各方面冷嘲热讽的“滥竽充数、误人子弟”的“坏名声”,压得他们26年抬不起头来,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正常生活和名誉。    
应该说,现在在江苏原淮阴地区农村万余被辞“民办教师”中,大多数人的诉求,从法律、政策、情理上说,并无不妥。    
可喜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不断积极作为,已经开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多方面努力化解这一社会矛盾。    
比如,盱眙县等地区的部分乡镇,已经在2007年年底之前,在政策允许和经济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基本解决了被“辞”困难民办教师们的“低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以及对于他们过去工作的承认和尊重,极大地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盱眙县铁佛乡的杨行鉴老师,部队驾驶员退伍后,放弃许多优越工作机会坚持任教多年,后被辞退,已70多岁高龄,风烛残年,生活困难,房屋破败,摇摇欲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免费为其修缮一新,并且积极帮助他排忧解难……    
淮安市的其他不少地区,也开始着手为困难被辞教师解决“低保”和其他实际困难,走出了积极妥善解决问题、创造良好和谐环境的可喜一步。    
更加值得肯定的是,2008年初,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确定“对教育系统享受补助的82年被辞退民师和60年代下放人员,比照乡镇有关人员,提高生活补助的做法,从2008年4月份起将定补标准提高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记者在江苏省教育厅采访时,有关官员也表示:地方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好这些“老民师”的晚年生活困难。    
而记者多次亲自前往和电话联系淮安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采访有关情况,均遭托辞回避。    
同时相反,在宿迁市的泗洪县等地,在被辞教师没有“上访”的情况下,却仍然以办“学习班”等名义,采取高额经济处罚(大多数不开收据发票)、抓打关押、限制行动自由、非法拘禁、侮辱人格等等方法,违法对待被辞教师们!    
甚至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竟然也遭到个别地方官员不择手段的干扰、骚扰,甚至恐吓威胁和人格侮辱!    
而在记者一年多的调查中,不少被辞教师包括不少采访对象因为年老多病而不断离世!留下了永远的怨愤和遗憾!    
同志曾经在一份信访材料上批示:(信访问题)“80%以上是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一句话,80%以上是有道理的!”(据《现代快报》)     总书记还要求:领导干部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共中央政法委[2006]10号文件第八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政法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信访机构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责令作出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政法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三)打击报复或者非法拘禁信访人的;……”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今天的人们不应该逃避和回避历史,相反应该承担起历史的担子和社会的责任。历史不应该忘记,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社会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农村初小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当年农村民办教师们披肝沥胆、赤胆忠心、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的奠基和奋斗,就没有共和国大厦今天的繁荣和辉煌!    
2008年的清明节,记者在采访期间,祭奠了淮安市楚州区的陈佑南和淮阴区的范益国两位由于当年少数官员的不恰当行政行为而非正常死亡、英年早逝的民办教师,以向他们,同时也向所有曾经为共和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和共和国大厦奠基,并且奉献了青春热血的活着的和已经逝去的民办教师们,表示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迟到的崇高敬意和谢意! --- 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现代文明与繁荣!    
综上所述,记者认为,江苏省有关方面在领会和执行80[84]号文件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在原淮阴地区进行的试点工作中,以辞退代替整顿,以考试代替考核,工作简单粗糙,严重不规范行为客观存在,造成大量不属于辞退对象的优秀民办教师被错误辞退,既损害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伤害了部分被辞退民办教师本人及其家庭,并且,给地方日后的社会和谐稳定留下了重大隐患。事后,少数地方政府官员对于没有上访的被辞民办教师抓打关押、罚款虐待,个别地方甚至致人重伤,工作简单粗暴,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方法,对待这些对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高龄老人,阻扰、威胁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严重违法侵权,是完全与党中央要求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总书记“以人为本”的要求南辕北辙、背道而弛的。    
我们认为:“老民办教师”是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更是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功勋卓著的功臣,正是他们当年手足膑抵、赤胆忠心的奋斗和不辞劳苦、披肝沥胆的努力,才为共和国今天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经长期调查,江苏省原淮阴地区老民办教师问题在江苏省其他地区、在其他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更加严重。    党的17大把“民生”问题提升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同志“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湖北、陕西等省、市、县许多地区,一改几十年来“不纠偏、不纠错”的错误做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完善政策,纷纷出台文件,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给广大老民办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人他们在人生的垂暮之年,享受到了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社会进步成果,享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获得的政治荣誉、人格尊严肃和经济待遇。    建议: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事求是,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完善政策,尽快从根本上解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让广大老民师们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功,获得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作为紧迫而重要的政治课题,加以解决。   作者联系方式:电话:(0) 131    E-mail:
  老民师
新民生            提要: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在1980 至1982年,辞退了大量民办教师。由于操作过程中的某些不规范,造成一些问题和矛盾。近年来,该地区重视民生,积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氛围,出现了可喜的稳定局面。               
江苏省盱眙县铁佛乡的杨行鉴,是一位须发尽白的老人,曾经担任民办教师多年,最近他喜事连连:他由于经济困难年久失修的三间土房,由县乡两级政府按照有关政策,照顾修缮一新,再也不漏风漏雨;乡里面正在按照上级政策为他办理低保申请手续;曾经停止发放的学校门卫工作的工资,在有关领导的督促下,全部补办......    民办教师,是20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个特殊群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过连续百余年的战乱和动荡,刚刚迎来和平的中国,基本上一穷二白。    在几成废墟的共和国土地上,进行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异常艰难。教育方面尤其如此。由于大量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现代中小学教育基本空白一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对于全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面对难题,在对成年人口积极进行扫盲教育的同时,发动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办教育”。经过大约30多年的艰苦努力,尽管遭遇了“文革”干扰等各种艰难曲折,仍然基本上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结束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基本没有现代初小教育的历史。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各个方面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中小学教育。经过约30年的艰难奋斗,到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教育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建设与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生源和可塑之材,同时,为全国农村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而“民办教师”们,作为这项事业的骨干力量,正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的功臣!并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事迹。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    江苏省原淮阴地区,地处淮河下游,是江苏省面积和人口大市,历史上也是交通不便,比较闭塞、贫困的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其部分县区现已划归其他地级市:--- 除包括现在的淮安市全部之外,还包括了现在属于新成立的宿迁市的泗洪、泗阳、沭阳县和宿城区、宿豫区等,同时还包括了现连云港市的灌云和灌南县。    由于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黄河“夺淮入海”事件,一再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因此该地区经济文化基础尤其薄弱,农村教育难题更加突出。    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经济困难,要等建设好现代化的校舍及准备好各种必备条件,再来发展地区农村教育,显然不可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因此,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多种形式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普及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     据部分老领导、老“民办教师”的回忆和对有关事实和资料的调查,当时起步的时候,各个方面的艰苦与困难的程度,如非亲身经历,远难想象。简单地说,就是“四无”:即无师资、无校舍、无经验、无资金!    但是,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所有困难,最终都一一克服:---    没有师范毕业的师资,就找“土秀才”: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过去师塾的先生,后来还有部分下放知识青年……    没有校舍,秋冬就在农舍、在祠堂上课,春夏,就在树荫下、房屋后上课……    没有经验,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师范学校,就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师资训练班”,然后,边干边摸索,互相交流……    没有资金,国家拿一些,集体出一些,社员捐一些,甚至不少老师拿出个人财产和积蓄用到学生身上……    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地区终于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地区现代教育网络,初步成功地培养了一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并为国家的建设和高等教育输送了大批人才与合格生源。同时,加上对成年人口的“夜校扫盲”工作,为该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基础,建立了无可置疑的功勋!    而“民办教师”是这项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作为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具体工作承担者,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功臣!涌现了许多奋不顾身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感人事例。    如:戴庆海建校 ---    戴庆海,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现马坝镇)云山村人,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是村里少有的老初中毕业生,是家里众多兄弟姐妹中唯一不惜代价供养念书的孩子。    1969年,公社和大队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动员他去做教师,他放弃了“农技员”的工作,白手起家,筹建本村“山东小学”。    建校的地址是一片低洼的滩地,盖房的基础使用一般材料不牢固,资金又不充裕,于是,他就在大队领导的支持下,带领社员冬天进山炸石头,用石料打基础,吃尽辛苦。跑长途购买建房的砖头,半路正逢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汽车进不去,没办法,汽车半途卸货在路边撤走。因为怕夜里面材料被偷,只能一人睡在路边芦苇上,冬夜,又冷又饿又怕……    没有教学器材和教具,就勤工俭学,土法制造,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没有建设好校舍的时候,身背小黑板整天田头屋后牛棚农舍到处跑,忙着给学生上课。学校建好后,终于结束了“打游击”的艰难生活。    几年下来,学校已经发展到4名教师,近200名学生,从单式班到复式班,1—4个年级,初具规模,教学成绩多次获上级表扬表彰,戴庆海被任命为负责人。至今,记者现场看到当年那些坚固的校舍石头基础,仍然十分整齐、牢固如初......    必须强调的是:戴庆海不过是无数任劳任怨、风雨兼程献身共和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民办老师们中的普通一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和超过戴庆海的感人事例,实在数不胜数……    我国当时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严格地说,当时的“农村民办教育”是政府与集体联合办学的成果,是一种半“公办”的“大集体”形式,其工资来源,也是由国家补助和社队补助两部分组成,与现在的“民办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1980年,由于特殊的原因,江苏原淮阴地区作为全省的教师队伍整顿“试点地区”,开始整顿。    应该说,国家提出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框架内,普及、调整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中发(8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精神是:贯彻小学教育方面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文件开头就明确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工作上的种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目前五年制小学教育尚未普及,新文盲继续大量产生。这种情况,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很不适应,同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要求很不适应。”所以:“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以利于新时期总任务的实现,特对普及小学教育作如下决定:……”    文件的第一部分指出“没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重点提出了“ 要 把 加 强 教 育 事 业列 入 调 整 的重 要 内 容 ”。文件的第二部分开始即提出:“在八十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普及初中教育。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小学抓起。”    文件的第三部分,强调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调动社队集体、厂矿企业等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文件的第四和第五部分(总共五部分)分别强调要“造成尊师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切实改革普通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大力加强对这一事业的领导。”    以上内容表明,中央和国务院把对于“新时期”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一直到1997年,国办发32号文件仍然提出:“坚持考核考试相结合,考核要以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为主。”并且特别强调“考试要以相关科目为主,要根据当地和民办教师的实际情况,对长期从事民办教师工作,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多年及教学突出的民师制定一定的免试政策。”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农村民办教育起步的时候,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的“知识分子”非常缺少,在农村“民办教师”的师资,是一种“骑马找马”的形式解决的,否则根本无法寻找到现代意义上的合格师资,发展农村教育。这样,在师资质量、组织形式上,按照现在的眼光和标准,都自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必须承认,这是在一个不容否认的特殊历史背景基础上产生的、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经过20—到3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对外窗口打开,相比之下,过去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在师资质量、办学形式上的问题,逐渐显露;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积累,国家师范类院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农村民办教育”进行整顿提高,解决极少数教师确实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问题不仅必要,也成为可能。因此,这个大方向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如何积极稳妥与严格规范地进行好这一工作,妥善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善后工作,成为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与前提。遗憾的是,在实际组织和具体操作中,缺少严格的规范性,发生了不少事与愿违的结果。大量考试分数仅仅差0.5—3分的教师被“一刀切”、“一脚踢”辞退。    一份日从档案管理部门复制的1982年的《盱眙县XX(复印件字迹不清)公社辞退民办教师花名册》表格复印件表明:该公社同时被辞退的10名教师中,除去2人未参加考试作为放弃处理,即使全部按照新民办教师60分的合格标准,其余8人中,竟然就有4人超过60分,占50%!并且其中三人属于80分以上的高分!同时,四人被辞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的被辞原因属于所规定的考核范围以内应该辞退的原因。如:赵伟国,马坝镇(原高桥乡)旧街村赵庄组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1972年入伍。1977年退伍以后组织安排进入高桥小学,先后担任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1982年参加考试,“八二年文考成绩”为语文52分,数学28分,总分80分。当时的校长告诉他:“100分才够,你不合格。”而表格上所写的“辞退原因”则是“家庭困难”。另外三人是:一、周义兰,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是“缺劳力”;二、吴XX(复印件字迹不清),高中文化,总分60.35,“辞退原因”是“待遇低”;三、李国华,高中文化,总分85.5,“辞退原因”竟然也是“缺劳力”,根本不属于“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诸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的”“辞退考核”范围。四人中,就有三人是80分以上的高分。    26年以前,1982年,赵伟国还是一个30来岁、热爱事业、正在事业上大有作为、为国家农村小学教育努力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热血青年,却以高分成绩莫名其妙遭非法辞退。26年以后,当记者设法从偏僻的农村找到他核实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年近花甲的白发老人。    在大量骨干“民办教师”被“辞退”后,许多学校由于严重缺少教师,尤其是缺少有经验的熟练教师,教师青黄不接,原淮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遭遇了极大的困难。有的教师一人竟然要兼原来几个人的课程。如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小学,四名教师全部被“辞退”,从外地调来一名教师,一人竟然要教原来四名教师的课。除前文提到的戴庆海原来所在的江苏省盱眙县原东阳乡山东小学,四名教师竟然全部被“辞退”,后来不得不关门外,有的地方,由于缺少合适的教师不得不由地方党组织出面,重新动员和返聘被辞退教师代课,有的教师忍辱负重一代就是30多年,到退休年龄下来后,却无法任何生活待遇和安排。如淮安市南陈集镇竹园已经九旬高龄村党支部前副书记肖玉柱证实:该村被“辞退”民师刘秀花,1969年初中毕业后任教,1982年被辞退后,地方上群众说刘秀花书教得好,要求她继续教书,她本人不同意,群众就找村支部。村支部研究后让肖玉柱上门动员刘秀花顾全大局,并且亲自把刘秀花送到学校代课,一直教到2004年。这期间,其他代课教师许多人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她却因为当年的有关“政策”,一直不能转正,在极其低微的待遇下,顾全大局,不图名利,坚持教学工作35年,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年老退岗后,没有任何养老待遇。    值得肯定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不断积极作为,已经开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多方面努力化解这一社会矛盾。    比如,据反映,盱眙县等地区的部分乡镇,已经在2007年年底之前,在政策允许和经济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基本解决了被“辞”困难民办教师们的“低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以及对于他们过去工作的承认和尊重,极大地稳定了大家的情绪。近期,县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各乡镇优先解决困难民师的低保问题。    据反映,在宿迁市,从宿城区屠园乡开始,目前全区不少地方都给被辞老教师们发放生活补助,尽管数额十分有限,却让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和关怀,心中无比温暖......    盱眙县铁佛乡的杨行鉴老师,曾经是福建前线部队驾驶员,退伍后,放弃许多优越工作机会,坚持任教多年,后被辞退,已70多岁高龄,风烛残年,生活困难,房屋破败,摇摇欲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免费为其修缮一新,并且积极帮助他排忧解难……在他的家门口,老人家侃侃而谈,向记者介绍情况。    淮安市的其他不少地区,也开始着手为困难被辞教师解决“低保”和其他实际困难,走出了积极妥善解决问题、创造良好和谐环境的可喜一步。    更加值得肯定的是,2008年初,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确定“对教育系统享受补助的82年被辞退民师和60年代下放人员,比照乡镇有关人员,提高生活补助的做法,从2008年4月份起将定补标准提高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记者在江苏省教育厅采访时,有关官员也表示:地方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好这些“老民师”的晚年生活困难。      历史不应该忘记:中国的“民办教师”,是共和国农村民办教育事业的拓荒牛和奠基者,更是农村民办教育事业的功勋卓著的功臣,正是他们当年手足膑抵、赤胆忠心的奋斗和不辞劳苦、披肝沥胆的努力,才为今天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中国老民师悲喜录》(报告文学)之缘起         
程立铭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从这一天开始,中华民族在历经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乱与动荡之后,终于在自己千万年来繁衍生息的祖国的大地上,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国家。      
但是,“创业难,守成更难。” ----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争等多种原因,一穷二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大量存在。农村教育事业,基本空白一片。建设现代化国家,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必要的条件,而教育是重要的基础。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中国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能否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尽快成功地破解这一世界难题,不仅是中华民族能否真正走上腾飞的关键,也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一次探索、检验和丰富,更是对提高世界人口素、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约3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老民师这个群体义无返顾,不辞劳苦,不辱使命,以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出人类教育史上灿烂夺目的壮丽诗篇 ----      
他们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教育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代代具有初小文化的现代农民,为共和国建设与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生源和可塑之材,同时,为全国农村地区的“文化脱贫”和奠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必须看到,今天在各行各业承担重要工作和使命的大批干部、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骨干力量,最初都是由老民办教师对他们进行的启蒙教育。是老民办教师把他们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领进知识的厅堂和文化的仙境,是老民办教师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学会第一次写自己的名字,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学会第一次写“共产党万岁”和“社会主义好”!      
今天,老民办教师大多数都已经风烛残年。一部分老民办教师顺利转为公办教师,安享幸福的晚年。另外一部分老民办教师,却由于八、九十年代严重不规范的“辞退”,离开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艰难奋斗的岗位,有的,退养费很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有的,不仅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待遇,相反还要承受各种冷嘲热讽,承受贫病交加等等悲惨而不公正的对待。      
值得欣慰和欣喜的是,在同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10年2月,国家教育部将解决被辞老民师问题列入2010年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各地从保民生、促和谐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区,一改几十年来“不承认、不纠偏、不纠错”的错误做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完善政策,纷纷出台文件,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给广大老民办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在人生的垂暮之年,享受到了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社会进步成果,享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获得的政治荣誉、人格尊严和经济待遇……    至此,广大中国老民办教师,经历着从喜到悲、从喜到悲、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的人生命运!    我们更加关心的,是由于某些官僚主义严重、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脱节的干部顽固坚持错误立场和观点,而至今仍然没有获得起码的人格尊严和生活照顾、仍然在贫病交加、人格污辱中艰难挣扎的老民办教师们。我们相信,在同志“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党的阳光和温暖,一定会洒遍所有老民办教师生存的每一寸土地!         作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是忠实记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为《中国老民师悲喜录》(报告文学)之缘起  
  中国老民师纪念碑碑文    
煌煌中华 人杰地灵  
四九年秋 共和成立  
开国之初 赤地万里  
现代教育 更无根基  
农村教育 空白一片  
党和政府 号召奋起  
全国民师 前赴后继  
披肝沥胆 赤胆忠心  
忍辱负重 手足膑骶  
节风沐雨 筚路褴缕  
情深似海 蜡炬燃尽  
仨十余年 艰难苦斗  
人才辈出 百业腾飞  
共和大厦 终获奠基  
祖国富强 经济繁荣  
奥运雄风 航天奇迹  
六十大典 世博盛会  
中华重新 东方傲立  
承前启后 革故鼎新  
亚洲雄狮 扬眉吐气  
民师转公 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 世在必行  
八零年起 民师整顿  
新老民师 大量辞退  
转公无缘 养老不济  
二一世纪 和谐风起  
以人为本 深入人心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媒体呼吁 各界同情  
湖北陕西 融化坚冰  
更有辽宁 一马当先  
东西南北 频传佳音   
民师新生 名至实归  
重归尊荣 乐享晚年  
戴德感恩 今立此碑   
教育后代 勿忘历史  
为国奋斗 再接再厉  
世界和谐 万邦太平
  共和国要有国家良心        
老民师是我们共和国建设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牛。  
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共和国要有国家良心,官员不能欺宗灭祖,那是要遭报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中,是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成功地基本解决了基础教育普及难题的大国。  
如果没有大批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在教育战线上前赴后继冲锋陷阵的老民师们,没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义无返顾、不辞劳苦、不揣浅陋、筚路蓝缕的艰难奋斗,就没有共和国今天的辉煌成就。因为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一个愚蠢的民族,怎么可能建设好现代化国家?    
因此,所有老民师,都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在短短几十年中,解决了建国初共和国农村基本没有现代化教育的困难状况,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所以,在今天,让广大老民师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所有的有正义感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遗憾的是,老民师们没有教育好教育等系统的某些白眼狼式官员。比如:湖北省公安县原教育局局长!----贪污腐败包养多名情妇!  
老民师们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才的同时,也培养了那些空前绝后欺宗灭祖的白眼狼王八蛋官员!而这正是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我不想骂那些白眼狼王八蛋官员禽兽,因为他们不配!并且我更不想侮辱无辜的禽兽们 ----因为我接触过的大多数禽兽,尽管没有人类的高级文化和感情,但是,他们很少残害自己的同类,更加不会残害自己的恩师!    
绝大多数禽兽也是善良的,他们在自己的温饱满足后,基本不会主动伤害欺凌其他动物。    
只有我们人类中的那些垃圾,披着人皮却伤尽天良,无恶不作,不忠不孝,无法无天,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坏事干绝!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是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时候没到,量变必然产生质变!他们如果不知道改邪归正,总有后悔的时候!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还是小心为好!    
我在这里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希望某些人悬崖勒马,好好做人,不要继续执迷不悟,与历史的潮流为敌,与正义为敌!找回自己的良知,回归自己的人性,珍惜难得的机会,重获自己的新生!    
我站不移名,坐不改姓,顶天立地,光明正大。今天这里如果有狗,希望赶快去报告领赏,记住多买几块烧饼。并且欢迎以后经常来,我会经常给你吃烧饼的机会。    
但是,无论是走,还是不走的狗,都会被历史淘汰。与其卑污地当狗,不如直起腰做人,做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我曾经遭遇过威胁,我曾经遭遇过恐吓,我曾经遭遇过侮辱、诽谤、污蔑、诬陷,我曾经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攻击。但是我的信仰越来越坚定,意志越来越坚强,朋友越来越增加,力量越来越强大。因为什么?因为这是正义的潮流,这是历史的潮流。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螳臂当车。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历史的规律,并且坚持顽固不化者,必然粉身碎骨,遗臭万年!  
能够为我们共和国的功臣们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是我莫大的荣幸。  
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更加有光辉!”诚斯言也!他还教育我们:做人应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因此:------  
我感谢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遇,我将追随温总理的教诲,坚持我的选择和信仰,攻坚克难,排除万难,为大家找回公平正义,为国家找回道德良心!              
  共和国要有国家良心        
老民师是我们共和国建设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牛。  
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共和国要有国家良心,官员不能欺宗灭祖,那是要遭报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中,是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成功地基本解决了基础教育普及难题的大国。  
如果没有大批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在教育战线上前赴后继冲锋陷阵的老民师们,没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义无返顾、不辞劳苦、不揣浅陋、筚路蓝缕的艰难奋斗,就没有共和国今天的辉煌成就。因为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一个愚蠢的民族,怎么可能建设好现代化国家?    
因此,所有老民师,都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在短短几十年中,解决了建国初共和国农村基本没有现代化教育的困难状况,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所以,在今天,让广大老民师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所有的有正义感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遗憾的是,老民师们没有教育好教育等系统的某些白眼狼式官员。比如:湖北省公安县原教育局局长!----贪污腐败包养多名情妇!  
老民师们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才的同时,也培养了那些空前绝后欺宗灭祖的白眼狼王八蛋官员!而这正是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我不想骂那些白眼狼王八蛋官员禽兽,因为他们不配!并且我更不想侮辱无辜的禽兽们 ----因为我接触过的大多数禽兽,尽管没有人类的高级文化和感情,但是,他们很少残害自己的同类,更加不会残害自己的恩师!    
绝大多数禽兽也是善良的,他们在自己的温饱满足后,基本不会主动伤害欺凌其他动物。    
只有我们人类中的那些垃圾,披着人皮却伤尽天良,无恶不作,不忠不孝,无法无天,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坏事干绝!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是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时候没到,量变必然产生质变!他们如果不知道改邪归正,总有后悔的时候!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还是小心为好!    
我在这里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希望某些人悬崖勒马,好好做人,不要继续执迷不悟,与历史的潮流为敌,与正义为敌!找回自己的良知,回归自己的人性,珍惜难得的机会,重获自己的新生!    
我站不移名,坐不改姓,顶天立地,光明正大。今天这里如果有狗,希望赶快去报告领赏,记住多买几块烧饼。并且欢迎以后经常来,我会经常给你吃烧饼的机会。    
但是,无论是走,还是不走的狗,都会被历史淘汰。与其卑污地当狗,不如直起腰做人,做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我曾经遭遇过威胁,我曾经遭遇过恐吓,我曾经遭遇过侮辱、诽谤、污蔑、诬陷,我曾经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攻击。但是我的信仰越来越坚定,意志越来越坚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务兵入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