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智库工作机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刘成良:做乡镇干部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关键字: 中国官员乡镇干部基层干部专车基层官员
当北京的白领看着手机中PM2.5指数爆表而吐槽抱怨时,又有谁知道晋冀鲁豫等地区乡镇干部的心酸和无奈。过去,北方农民都是把农业收割后的秸秆储存起来,用作牲畜饲料或烧火做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些用途已经不复存在,农民习惯于在收割后就地焚烧秸秆,不仅能够解决秸秆问题,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还能当做肥料,一举两得。但是焚烧秸秆的确又产生了比较大的污染问题,过去公众对于环保问题没有那么关注,秸秆焚烧也就没有成为问题,但是当前环境治理的压力日益增大,农作物秸秆就被列入了绝对的禁烧行列。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目前的农业机械化不是已经实现了秸秆还田吗,为什么还要焚烧秸秆?问题在于秸秆还田又和气候相关,相比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北上干旱少雨,还田之后的秸秆不仅难以腐烂,还会滋生害虫,影响粮食产量,农民焚烧秸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问题就来了,公众要环保、农民要方便,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面,中间的矛盾只能交给基层干部去想办法化解。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维的,再污染防治上的努力也是多元的。在北方农业收割时节,往往是乡镇干部最为紧张的时节,农民不经意间在田间地头点的一把火,可能就会让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免职,可能就会让几十个乡镇干部几个月的努力白费、工资绩效泡汤。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给了政府莫大的压力,行政体系内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层层立军令状、施加压力,将乡镇政府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绩效和禁烧管理挂钩,甚至还运用卫星、无人机等手段来检测农业收割期间的秸秆焚烧问题,而行政体系内压力最后的承担者只能是乡镇政府。
需要注意的是,秸秆禁烧压力最大的地方往往是农业型地区,这些地区因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本来就很紧张,上级政府可以用钱来约束乡镇政府,但是乡镇政府很难用钱来解决农民的秸秆问题,没有钱就只能靠动员。一方面是乡镇政府展开内部动员,号召大家多付出、多努力,为了集体荣誉,为了环境……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全员上阵,动员群众,从早到晚,没日没夜的奔走在田间地头,劝说农民。
当然,大多数农民还是能够用理解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工作,但是少部分人还是会偷偷的放一把火,故意刁难乡镇干部。笔者在调研期间亲见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就因为田间地头的一把火而被免职,谁能够想象他心中的那份无奈和落寞。还有一位年轻的妇女干部,连自己一岁多的小孩都没时间照看,谈起此事,只能心酸委屈地落泪。
阿峰在东部沿海某乡镇做一名普通乡镇干部。一年前,他还是另外一个乡镇的副镇长,因为一件小事受到了处分。阿峰从2000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乡镇工作,奋斗了十四年,才任职副镇长。乡镇的各项工作,除了计生之外,他都做过,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是被处分的那件事对于阿峰来讲,总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虽然还在认真工作,心态有已经变化了很多,比较消沉。 &
2014年,阿峰做副镇长时在乡镇食堂接待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好遇到过去工作过地方的村干部,就叫上一起吃饭,食堂工作人员在上菜的时候就多加了几个菜,村里的干部想喝酒,就点了一些,阿峰知道规矩,并没有陪着喝酒。
2015年市纪委例行巡查时发现了他的菜单有问题,认为阿峰的事情要严肃处理,他的错误有三条:一是违规上酒,二是公款私请,三是超标准接待。阿峰对此意见很大,觉得这件事情太小题大做了,做笔录的时候不断为自己辩护。但是后来纪委再次通知做笔录时,他意识到如果不承认错误的话,怕是连工作都没得做了,在乡镇摸爬滚打了十五年,在当前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他实在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做什么,马上到了不惑的年纪,家庭也实在经不起那些折腾,只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终,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了副镇长职务,并被作为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通报批评。
乡镇干部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既有行政体系内的硬任务,也有各种考核和监督机制,同时还有很多潜在的压力因素,比如安全生产、群众人身安全等,这些因素没有爆发还好,一旦爆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主职干部都要被问责。
在广西某镇调查时,乡镇党委书记说当了一把手之后,睡觉从没安稳过,下雨天要想到防洪做工怎么样了,万一有群众房子倒塌怎么办,万一出现违规上访、安全生产事故怎么办,因此常常从梦中惊醒。
而在浙江地区,台风影响很大。一旦到了台风预警的时候,乡镇都要组织农民转移以防出现生命安全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又极小,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每到台风级别达到预警时,他们都还是全员动员群众转移,不愿意转移的群众,还要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结果造成很多农民的不理解,觉得政府太过于谨慎了。但是对于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来讲,乡镇政府这样做也实属无奈,虽然出现人生伤亡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这样问题,基层政府就会被问责,同时还要承受社会的压力:“为什么没有做好工作?”
也有人会说,乡镇干部这么拼命地工作,工资待遇和付出不成比例,那肯定都是为了政绩、为了升官吧?可事实上,真正戳到乡镇干部痛处的就是晋升问题了。每一位最开始从事乡镇工作的人员都是怀着梦想的,没有人是为了乡镇工作的福利待遇。残酷的现实是,虽然乡镇是最底层的行政序列,但要爬到这最底层行政序列的顶端者可谓凤毛麟角。
乡镇干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领导层,一般是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也可以算领导层;第二层是中层干部,主要是除去领导层外的其他乡镇班子成员,一般也就六七个人;第三层就是普通干部了。
一般乡镇领导层的流动性也相对大一些,这种流动性主要指的是工作的平级调动,可能从一个贫困一点的乡镇调到一个富裕一点的乡镇,也可能从乡镇调到县里的某个局工作,总体向上升迁的机会很少。通过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信息,2012年全国公务员总共有708万,其中县处级以上的仅有60多万。可见,我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淘汰过程。
虽然乡镇领导层晋升机会稀缺,但是相对于其他乡镇干部来讲,他们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成为乡镇领导层的前提是先成为中间层的班子成员,成为班子成员又有很多规矩要遵循,比如年龄、学历、身份(公务员编或事业编等)、工作经验和成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年龄为例,在山东某镇调查时,当地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班子成员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进入到领导层,就要靠后站,向上晋升的机会就很渺茫了,就要给其他人腾出机会,否则就是挡道。能够从班子成员进入到领导层,又是一个非常难跨越的槛,当时笔者采访的一个某副镇长讲,他工作的13年中,仅见到两个人从班子成员晋升为党委副书记,很多人一辈子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人员。
因为上班期间开专车而意外成为“网红”的副镇长让大家看到了基层官员的另一面,本文展示了乡镇干部工作的另外几个侧面。基层政府工作当然需要公众更多的监督,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多了解他们工作状态和生活,只要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自己的情绪被一种莫名的戾气所主导,社会需要多元的声音,也需要批判、反思、理解和包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叙语解读:
感谢观网把较真实的基层工作展现给网民。说其“较真实”是说大体反映了乡镇干部的情况,其实他们的甘苦,宅民是很难理解的。乡镇干部一般由当地人担任,在人情占绝对优势的中国农村,要想开展工作,除了辛苦外,还要摆平来自家族、家庭、发小、同学等等和各种利益诉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乡镇干部不仅收入不高,假如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各种婚丧嫁娶,在某些年份全部工资应付都可能是紧张的,而这样的应酬,往往又是开展工作的前提。自从劳动教养法因“人权改善”而废除后,处理各种刁民的闹事,又会增添一份困难。三家问题要靠乡镇干部来解决,所以,请大家特别是网民理解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李楚悦为巴菲特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经理人分享
为巴菲特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巴菲特:想为我工作吗?
现年46岁的Todd Combs和现年56岁的Ted Weschler是“股神”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最赏识的投资经理。86岁高龄的巴菲特坦言称,自己和已经93岁的老大哥芒格在六、七年前没选错人,相信两员爱将会成为未来公司CEO最好的左右手。
巴菲特在接受雅虎财经总编的采访中戏称,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就如同当年的自己和芒格一样,在行事风格、性格特点和投资理念上有很多共通性。然而,两人的年龄差距竟然也同巴菲特和芒格差不多(7岁)。
在两人出色业绩的提振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A类股曾于3月3日站上26.6013万美元的历史新高。去年至今的A类股涨幅逾30%,市值也在2016年底突破4000亿美元,加入到包括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在内的“4000亿俱乐部”。
是否投资舵手“叔侄配”就是伯克希尔成功的秘诀呢?什么样的特质是巴菲特和芒格所赏识的?Todd和Ted求职过程是否也跟普通人一样?为巴菲特工作又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图中:Ted Weschler;图右:Todd Combs
特质一:好读书,且求甚解
据巴菲特透露,芒格曾称他自己是“长着腿的书”,而巴菲特本人也一天到晚书不离手。他惊喜地发现,两员爱将是唯一在阅读量上能同自己和芒格媲美的人。
Ted Weschler表示,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除了阅读报纸和行业期刊之外,也会把每日阅读量的一半都贡献给非金融类资讯。
例如,除了每天翻阅德国《商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严肃主流的行业媒体外,他还会把出差或工作当地的小报也读一遍,并坚持每天浏览更通俗的日报刊物《今日美国》。Weschler认为,非金融类资讯可以透露更多市情,他也愿意比较《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对不同新闻的处理手法,以便了解金融精英圈以外的民意风向。
而Todd Combs则更像一个书虫或学霸,他每天早上7、8点起床,坐到办公室里会一直阅读到晚上7、8点,并在睡前再阅读1到2个小时。可以说每天基本要读书12个小时,除了睡觉、健身和陪家人之外的时间都在阅读。
更神奇的是,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倚重的投资经理之一,Combs每周只接打三到四个电话,力求减少外界对其阅读计划的干扰。为了节省时间,他和助理的沟通基本靠写字。助理会每天把他喜欢看和需要看的东西整理好,然后他再投放纸条或笔记到中央文件系统中,交由助理马上处理。这样你来我往的办公方式往往效率很高。
除了每天阅读几十种业内刊物,Combs还会大量阅读财报和公司的SEC合规文件,以配合每一季度挑选250家上市公司进行追踪的工作规划。他还雇有一名经验老道的分析师帮助排查所投公司的详情,力争接触到投资对象的客户、供应商和前雇员,以期了解目标公司公开和不为人知的全貌。
Weschler和Combs两人的每日阅读清单将在文末附上。
图左:Todd Combs; 图右:Ted Weschler;
特质二:性格好、爱健身、会赚钱
巴菲特不止一次地夸奖过两员爱将:聪明、镇静、有想法、友好平和、富有责任感,否则他们也不能在几次饭局之间就搞定了巴菲特和芒格,力邀两人“上船”。
此外,保持健身习惯似乎已经成为了华尔街精英圈的潜规则。Combs最喜欢的运动是网球,Weschler则几乎每天都要跑步。巴菲特戏言,雅虎金融的总编可能在5月7日股东年会附加的5000米跑步比赛中,都跑不过两位投资经理。
但最能让巴菲特赏识的肯定还是赚钱能力。他在采访中并不讳言地提到,任何人想要入选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家族的前提,除了完美融入已有的投资理念,还要能“守住财”和“多生财”。
从公开记录来看,Combs和Weschler上份工作的投资业绩都超好,而且在加入伯克希尔后,还帮助所投业务拓展至科技和航空业等领域,为伯克希尔注入了新鲜的灵感。
赚钱小秘诀之——天生的“危机嗅觉”
在2011年为巴菲特工作之前,Todd Combs自2005年起担任对冲基金Castle Point的投资经理,资产管理规模为4亿美元,而当时他只有34岁。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Combs被巴菲特正式看中并聘用之前)的SEC 13F文件显示,Combs在金融危机险情最盛的时期,神奇地提前清仓了对AIG、雷曼兄弟、贝尔斯登、花旗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Countrywide金融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的全部多头仓位。
而能够提前嗅出危机的预见性和警觉性正是巴菲特所喜欢的。他在2007年的致股东信上曾说过,伯克希尔雇佣的投资经理必须能够“从骨子里识别并规避风险”,包括前所未遇或尚未发生的危机事件。
赚钱小秘诀之——长期持有价值股
而年长一些的Ted Weschler在2012年为巴菲特工作之前,参与创建了一个弗吉尼亚私募基金Quad-C,成绩不俗。后来自己从1999年起新创了对冲基金Peninsula Capital Advisors,到2011年时的总回报率高达1236%。
他的秘诀是:长期持仓价值型的企业个股,追踪标的不仅包括常见的道指和标普500指数,还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的B类股票。而B类股在年间共上涨了146%,仅为Weschler回报率业绩的十分之一。
到Weschler被巴菲特明确雇佣的2011年6月末,他的对冲基金仅买长持有了9支个股。Weschler表示,自己从1979年起就开始认真研读巴菲特的股东年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巴菲特的资深“迷弟”。
两人被巴菲特纳入麾下后,掌管的起始投资资金规模各为20到30亿美元,但如今已经成长为至少100亿美元,表明两个人的赚钱能力颇为巴菲特赏识。巴菲特也在采访中动情地说:他和芒格完全不后悔当年雇佣两人的决定,并认为是最棒的选择之一。
特质三:毛遂自荐,但也要懂矜持
可以说,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都是通过“内推”进入巴菲特的视野,而且两人最开始并没有刻意找寻过伯克希尔的工作机会。这让两人从600多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Todd Combs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同芒格共进早餐,在4个小时内成功征服了这位老爷子。几个星期后,芒格主动给Combs打电话要求再聊聊,这种有建设性的对话持续了几个月。直到有一天,芒格主动提议要把Combs引荐给巴菲特,并极力鼓吹伯克希尔的工作将会多合Combs的胃口。在给巴菲特打电话并飞去奥马哈面试后,Combs成功入聘。
Ted Weschler的求职故事则更为传奇。他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匿名竞拍并获得了同巴菲特午餐的机会,竞拍总价高达525.2722万美元,大手笔不亚于现在的追星一族。为了争取更多的谈话机会,Weschler要求改成跟巴菲特共进晚餐,并让老爷子自己选喜欢的奥马哈当地馆子。
Weschler形容跟巴菲特的会面是“一见钟情”、“惺惺相惜”,他也投其所好,跟巴菲特详细分享了投资回报率超高的细节。尽管外界不知道Weschler是否利用两次宝贵的机会求职了,但巴菲特在2011年曾表示,他很希望聘用Weschler就是不知道其本人同不同意,因为小伙子在原有的对冲基金上赚钱足够多了。
由此可见,要想被“股神”青睐,除了自己在投资界要足够成功,还需要对这份成功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并且善于激发一项人类的心理本能:往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巴菲特爱将的每日阅读清单
可能我们无法像Todd Combs和Ted Weschle那样走上“人间精品”的投资巅峰之路,但作为普通投资者和财经爱好者,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每日信源,力争做到“耳聪目明”。
Ted Weschler的清单: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英文版
《金融时报》
《华尔街日报》
《纽约时报》
《今日美国》(U.S.A Today)
Todd Combs的清单:
SEC合规文件
企业季报和年报(关键是学会筛选有用信息)
主流业内刊物(报纸、杂志、期刊)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国内智库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 知乎368被浏览20394分享邀请回答/business/chase/)只有当公共政策可以被拿出来讨论,除了决策层之外还有人或者机构能够参与,智库才有可能有用武之地。6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当前位置: >
在国际公关公司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公关扯爷(PR圈那些事) 发表于
18:41:41&&&&点击:
很多人都想知道国际公司到底好不好,该不该去,不同家的公司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无权给大家答案。不过,文中这些,可能是目前行业里最全国际公司员工的感受了,可带劲了,慢慢看哦~
公关人有个臭毛病,就是嘴上说不好,心里可想要。
对,就是说国际公司的事情。
很多人都想知道国际公司到底好不好,该不该去,不同家的公司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无权给大家答案。
不过,下面这些,可能是目前行业里最全国际公司员工的感受了,可带劲了,慢慢看哦~
拍老板马屁就是我们公司的文化,什么任性大趴,呵呵哒~
自信心起码会有,再也不觉得自己low了,多少还是有光环,即便将来出去也好找工作。
原来是在本土公司上班的,后来去了国际公司,感觉公司环境氛围都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国际公司都很正规,不过说实话,国际公司的人去了本土公司,肯定水土不服,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执行真的很烂,idea和copy也真的是无语了。。。
感觉公司很有钱的样子,办公室很大的样子,老板很亲切的样子,每个人都是高学历、穿名牌的样子,为什么我手里的工资是这个狗样子。。。
拿着比小公司还少的钱,装着做时尚教主的B。小姐上班的时候我们还在上班,小姐下班了,我还没下班。
以前一直把自己公司定义为本土老大,现在才感觉自己公司是国际范儿了,虽然还是挺low的,不过我喜欢。
天天都火烧屁股的感觉。
奥美,绝对是我做过最舒服,人最好相处的agency了。
一到下班就开始工作到深夜的节奏,在所谓高大上的客户面前毫无尊严。
一直被操却不能反抗的高逼格体验。
最烂的文案+最敷衍的创意+不接地气的客服+最贵的服务费+最高的心气+最没有sense的执行。
博雅,真的很累。并且要为自己每一个行为负责。没有人会包容你。
爱德曼~心塞。。。。
多数人只会觉得国际公司找更好的工作容易些吧。。。。。。
苦逼,现在还在加班!福莱。
以前在北京奥美,感觉假好多!真开心!如果有时间休就更好了
我有一种感受,进了国际公司,圈子反而变小了。。。。。。
工资翻倍,事情减半,好很多啊!!!
一群不接地气的人整天高谈阔论,一会儿看不起这家公司,一会儿看不起别人的campaign,殊不知自己做的简直一坨翔,还整天为自己喝彩。。。。。。心都咋那么大呢~
有些人真的不如local公司能力强,也就是能吹,爱使唤人,会哄老板。
一句话点明真相:国际公关公司都是intern在干活儿!
爱德曼,加班加到吐。
不要表现出一副很能干的样子,那样都是你干,呵呵呵。
看着隔壁组的人整天莺莺燕燕出去活动住酒店吃西餐,再看看我这个team蓬头垢面整天对着电脑,想想也没觉得有国际范儿。。。
奥美。。号称九点上班,真九点到的都是实习生。。
我始终觉得,直男不适合做PR。有些直男太没sense,简直是直男癌晚期。#公关女狗随意吐槽,可忽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是给国外回来找不到好工作的留学生装逼舔伤口的地方,其他好的甲方去不了,牛逼的乙方投行事务所也没他们的份儿,整天只想要高工资又不会做事情,跟他们合作还不如自己干。
大部分的钱都分给那些不干活儿的老板啦,这事情我能说?
别家我不知道,在我司你要是没个不为人知的牛逼哄哄的闪光点时不时拿出来吓吓人,真的混不下去啊。万博宣伟。
不打卡是非常爽的体验(福莱+罗德)
不用pitch就能坐等global分来客户&凯旋公关。
小弟不才,在Weber效力,感觉至少在我们team,人际比较单纯 同事经常一起玩杀人、谁是卧底,国际公关公司英文满天飞也是日常,似乎高大上,不过可能没有local公司那么手段自由,很多流程必须要走。
圈君我是一名基友,不知道能不能从你这找到真爱!
客戶各種裝逼明明會說中文一定要說英文。老闆歪果仁英文講得太華麗我只能暗自流淚。local 的稿只能自己寫和媒體只能自己聯絡因為director也是歪果仁嘻嘻嘻嘻。難道我會告訴你我在香港Ketchum?
大家的英文水平也并没有很好,不过我觉得英文真的不是很重要。
最牛逼的是一封写给外国客户的邮件传来传去可以搞好几天,是的就是发发邮件。
这号称自己最强的媒体关系,为何还要从local公司里要资源?而且真的不如local强啊,local还可以请媒体吃饭,国际公司就不给批钱?真当自己是大牛了。。。
在福莱,可特么奇葩了。
一帮浮夸的人,拿着低工资,享受着不该有的小资。
内部斗争严重,你要在香港台湾人的team就往死了加班,没人太管你死活。你要在老外team里,呵呵,都不容易发现自己还是有team的人,奥美。
福莱,就是一local公司风气。
没有美女,都是剩女,好不容易有几个好看的,都是急脾气,整天push别人,还那么会花钱爱美买包包,你说娶回家不得玩死你?
在亚洲的国际公关公司里,除了老美不说,就是新加坡人,香港人和台湾人说了算,本土员工靠边站,无论你多么优秀,未来一定不属于你,这是定律,广告圈应该更是如此。
双手不离名包,三句不离英语,四目不忘放电,五行最不缺水(吹水是公关第一生产力)博雅。
哎,还在加班,就这个感受。
装逼,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很优秀的幻觉里。
万博宣伟前实习生,感觉自己湾仔码头属性max了。
这么跟你说吧,以前见客户都敢不洗头,自从来了这家公司,每天都化妆。
有些老外就是色逼,很多公司里的中国女孩看起来乖巧,私下和老外玩得非常淫乱,在中国同事面前还一本正经,这样的我至少碰见6、7个了。
福莱 很好啊 老板好 文化好 同事好
伟达算国际公关么?至少比蓝标好,后者就是个流水线工厂,low爆了。
上班回邮件,下班干活。
我们是国际大公司,我们没钱没钱没钱 -- 爱德曼。
在明思力上班最大的体验就是人走了一批又一批。
以前在万博宣伟上班每天早上不用打卡。大家大部分上班也都相对准时,工作上遇到的最多有能力同事和老板也都是Gay。
博雅:多元文化,相处轻松,一致对外(客户),满满的相互尊重,平等和幽默感
别家不了解,3年在奥美,公司文化分两派,装逼派和苦逼派,不解释了。
老板如果带前下属走,去国际公司是一起骗钱去,去本土公司是一起吃苦去。
不打卡真是一项超级棒的制度,且,公司九成雄性都是弯的&_& (万博宣伟)
明明是上市集团旗下最大公关公司 没有什么卵用 仍然是被客户当local agency用。
每年赚钱排名第一的公关公司,内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钱,供应商的款也付不出,别的公司你们听好哦,我们都这样了,你们可以关门了呢。
万博宣伟周三提供美甲,周四有师傅提供按摩,可惜很多人往往忙成狗无福消受。另外周五有水果,咖啡机永远无限量供应咖啡。讲话必然是4A腔,公司内部哪怕两个中国人邮件里也是英文。邮件一旦抄了很多老板,就算开头是Dear,往往也预示着撕逼的开始。好在大部分老板都很亲切,直呼其名是家常便饭,帮你hold住电梯开个门都是小case。另,大家对撕逼或者challenge客户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可惜完事之后仍然得乖乖干活。
老板为了展示功绩给global看,净整些没用的,折腾员工玩。
没有旅游,没有奖金,没有员工福利,但公司有钱,不知道去哪里了。
国际公司的人平时工作看不起设计师,动辄就翻脸,要么就无脑的brief,妈的,没有老子哪有你们邀功的机会!
万博,不敢说话怕随时暴露自己low逼的身份。
你想知道在国际公关公司用国企派HR是什么效果嚒?
国际公司的HR只会去本土公司偷人,要么从别家招来的乱给title,钱也乱开,明明屁都不会。
要么撕逼,要么装逼,要么都是二逼。
老板大多数都是屁都不懂的老外,动辄拿着4、5w的月薪还算少的,使唤别人,快意人生和贴发票是他们人生的唯一信条。
国际公司无底线,只会保全title高的人,下面的人百分之百背黑锅。
真是受够了整天动不动就策略、内容、idea,没一个真正有用的,唯一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钱钱钱。
没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无非你的工作环境中出现几个啥都不懂的老外,不看也罢。
我现在公司的gay,比本土公司的洋气多了~
千万别来,报销麻烦死你,就是不想给你报,各种麻烦,还有什么timereport大爷的。
当你们和客户开会的时候就知道客户为什么喜欢本土公司了,呵呵呵。
你以为外国公司是好事?工资不高,交金高,13薪,干到死没有提成,人员工作分配极为不合理,有的人闲死,有的人累死,一个人要干好多人的事情,还没有外快赚,真是个坑。
听公司同事说每个招进来的人,平均身上都背着70w的revenue,我算了一下,我凭啥只挣6w一年。
正是因为细分了这个team那个team,才有各种借口挺着胸膛说这不归我做那不归我做。
既然这么多现身说法,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就是在国际公关公司上班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啥也别想了,你们好好加班吧~
相关热词: 
延伸阅读:
每日重磅头条
& 2017 DoMarketing.org 营销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库研究院工作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