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的现代诗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资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系统要做这14件事
点击上方 “山东教育发布”可订阅哦!
近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纳入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1.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
2.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
3.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4.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二、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宣传
5.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
6.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
7.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8.做好教育系统统一战线工作。
9.加大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
四、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0.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五、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2.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13.建立健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
14.加强“中国梦”海外宣传。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欢迎您关注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官方微信——山东教育发布。想了解更多山东教育的资讯,请登录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或关注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山东省教育厅。
?想查看我们以往发布的消息,请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回复“1”,您将收到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的入口。
?回复“2”,您将收到山东省考试院各部门的联系电话。
?回复“3”,您将收到相关“政策问答”的入口。
?回复“4”,您将收到“办事指南”的入口。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当前位置: >>
新教材复习 《走向高考》2014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2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建设
走向高考? 政 治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题三文化生活 专题三第2讲 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建设 核心归纳3真题链接误区提醒4随堂训练5课后强化作业 考纲点击 考纲 灿烂的中 华文化考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包容性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 神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走进文化生活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要求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备考指津 1.复习时,把握“一条主线”,认识“两对关系”, 明确“三项作用”,整合“四项措施”。“一条主线”就是 中华文化。“两对关系”是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现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三项作用”是 指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项措施”是指弘扬民族精神的 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2.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华文化的 基本特征较为常见;以载人航天、雷锋精神等为载体考查学 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结合国家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 的材料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等知识;结合先进人物事迹,考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 设的相关知识。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灿烂的中华文化记忆提纲 是什么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 大精深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为什么 深,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 主干梳理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含义 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 至今的古老文明 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发展 ――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历程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文明 表现 与见 证 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 独特性 学艺术和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 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地域性 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 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 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 民 族 性 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 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 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 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又有 中华民族的共性。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 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 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 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中华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文化与 社会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 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 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增 强民族自豪感。 ①中华文化能够影响人:影响人 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 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文化与人 维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 久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能够感染人:丰富精 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文化传承 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 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文化交流 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 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 文化发 展的主 体 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 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点提升 (2013? 北京文综,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 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 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善其美,和而不同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的主旨。材料强调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 文化,又要不断创新,融入时代精神,C项符合题意;A项强 调对传统文化要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显然不符合题意; B项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符合题意;D项 强调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答案] C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记忆提纲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是什么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 为什么 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 怎 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 么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 做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和建设者 主干梳理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重要性 ①地位:“三精一魂”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 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 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 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 (2)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 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 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如何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②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 导作用。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 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 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 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 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 ⑥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对点提升 (2013? 四川文综,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 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 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 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进。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价值 追求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 不同时期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价值追求,①不符合题意;②应 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项。[答案] D 走进文化生活记忆提纲 是什么 文化市场色彩斑斓,喜与忧同在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 为什么 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怎么做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 抵制腐朽文化 主干梳理 1.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 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 会主义大众文化;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先 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 腐朽文化。 (2)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 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 产品。 (3)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 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 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对点提升 (2013? 山东文综,2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 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 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 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材料强调了互联 网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力很大,互联网上有不良信息,所 以在加强文化建设时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 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①② 符合题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对净化网络环 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没有帮助,③④不符合题意。故 应选A项。[答案]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记忆提纲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当代中 国的先进文化 文化的社会作用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主干梳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 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 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 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 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 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 力。 2.文化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 (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2)文化多样化是指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呈现形式是多种 多样的。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样 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 渐增强,从而导致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3)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是不矛盾的。 只有坚持文化的多样化,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只有坚持指导 思想一元化才不会迷失方向,文化领域才不会混乱。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 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 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对点提升 (2013? 重庆文综,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 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 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 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 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 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 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 发展方向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推出“最美”系列节目有利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 价值,故应选①;央视播出“最美”系列节目弘扬正气,宣 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属于大众文化,有助于增强大众文 化的影响力,对文化市场起正确的引导作用,故应选③,排 除②;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先进的文化,决定文化的发展 方向,故④夸大了主流媒体的作用,不能入选。[答案]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记忆提纲 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 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 为什么 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怎么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 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主干梳理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和谐 文化,培 育文明风 尚和谐文化 开展群众 是全体人 性文明创 民团结进 建活动 步的重要 精神支撑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中,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形式;要自觉投身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警示:要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为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 组成部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地位 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 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主要 内容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 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 主要 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 内容 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 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 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 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 作用 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3)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一,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第二,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 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 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点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主观世界的改造 过程,更是一个客观世界的改造过程,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 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既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又要立足实践、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这体现了知行合一观 点。 对点提升 (2013? 福建文综,28)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 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众”。平凡中彰显大 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 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领会题意。材料中的平凡人物彰显真情、激扬正气, 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③和④;①和②与材料中的平凡人物的 事迹不符合,不能入选。[答案] D 误区提醒 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 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注 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 响,坚持一分为二。) 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 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注意:民族精 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 程。) 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注意:在当代中 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 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 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 6.“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注意:传统习俗 不等同于落后文化,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也并非都是落 后文化。) 7.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 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 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8.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 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意: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 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 9.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注意:共同 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 业为目标。(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 有公民”。) 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是一回事。(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真题链接 (2013? 北京文综,34)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 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 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 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 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 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中华各民族各有其历史、文化,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项符合题意;材 料涉及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平衡,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 涉及综合国力问题、民族平等问题及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 关系问题,B、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项。[答案] C (2013? 安徽文综,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 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知识,回答本题 的关键是理解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表现。安徽不同区域丰富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 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应选①;安徽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 和人文资源形成不同的三种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区域文 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应选②;③中 的“决定”夸大了不同地域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故不能入 选;材料没有体现“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这一特点,且④中 的“融合统一”表述错误,故不选④。[答案] A (2013? 广东文综,37(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 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 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 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 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 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围绕文化消费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 力。本题属于建议类型题目,其主体是政府,解决的问题是 拉动居民文化消费,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根据设问要 求,结合材料内容,回顾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确定本题答 题要点。拉动居民文化消费,首先其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 其次是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 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入手 提出可行措施即可。 [答案]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消费方向。③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 消费。④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⑤提高居 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客家人“根在河洛”,南迁过程中不同支系的客家 人主体承袭了古河洛文化,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 的古越文化和畲族、瑶族等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 格。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 )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特点 ③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创新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④受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C.①④[答案] CB.②③ D.③④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交流、融合中仍保存其基本特点,故不选②。文化创新是能动地反映环境变 化的,③错误,舍去。客家文化的形成,一是离不开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二是各区域、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故 ①④符合题意。 2.“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 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 懈奋斗的历史。 她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朝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 力 ④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答案] C [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排除④ 。优秀文化能促进民族进步,故不选① 。“中 国梦” 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深情描绘, 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故选出②③。 3.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 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 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表明 ( ) A.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 置 D.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答案] D [解析]材料“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说明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D正确;A、B、C 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4.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提倡节 俭、反对浪费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必须( ①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决定作用 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④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 C.①③[答案] B)B.②③ D.①④ [解析]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传递、选择、创造的特定功能,排除错项①。浪费之风是落后文化,应加以改造,践 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故选②③, 排除④。 5.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 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 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 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赢得主动。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 ①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传统,摈弃日益没落的网络文化 ②就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 素质 ③就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吸收世界先进民族 一切文化成果 ④就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 际影响力 A.①② C.①③[答案] DB.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提升文化软实力举措的理解。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交流,故选D项。网络文化不能完 全摒弃,不选①。对先进民族的文化成果要取其精华、弃其 糟粕,故排除③。 二、非选择题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 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 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 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 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 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 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 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 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答案]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 能。 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爱国主义的现代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