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网购国债,没一纸2017年凭证式国债利率,如何让家人在若有意外发生时得知国债的事

&>&&>& > 正文
清湖渔夫:国债持续膨胀机制
作者:清湖渔夫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国债膨胀机制也就是“庞氏骗局”机制,这个机制的最终运行结果就是政府功能丧失和体系瓦解,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
  内容提要:政府财政干预正面临两难困境。国债是政府以国家财政收入为偿还基础、向市场中的其他主体借入资本、用于额外财政支出项目所形成的对这些主体的负债。资本主导的私有化掏 空公共财政是推动国债规模膨胀的深层原因,而反危机财政政策的执行则是推动国债规模膨胀的直接原因。与国债规模膨胀对应的是公共消费的相对萎缩,扩张&总需求&的公共消费信贷具有伪善意义。国债市场被垄断资本玩弄于鼓掌之间。国债膨胀机制也就是&庞氏骗局&机制,这个机制的最终运行结果就是政府功能丧失和体系瓦解,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
  &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众所周知,国债发行是以未来期间税基的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假设和前提的,假定未来期间财政收入的增长能够保障国债的还本付息。在实 际的财政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财政收入也的确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而增加,但是国债的存量规模并未按照调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时差的需要而维持在一个必要的稳定水平,而是大大 超过了税收的增长幅度。迄今为止,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公共干预在政府层面上正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所谓的刺激经济恢复和增长,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的主张,人们有必要对社会 总需求进行管理,从而要求扩张国债的规模以获得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提高政府对社会和经济的控制与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国债还本付息的筹款压力增大,一旦新国债的发行不顺利, 政府不能以新债成功筹集到足够的资本按约定清偿旧债,就会引发国债危机,国债危机的反复发生实际上又在削弱政府的能力,掣肘政府体系的运行,导致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和调节能力逐步 下降乃至丧失,进而摧毁资本主导的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社会基础。持传统经济学观点的人们,虽然对国债的存量规模设立警戒线,并且试图通过制定法律来对政府发债行为进行约束,但是 &两难困境&继续深度演绎,相关法律约束形同虚设,国债存量规模有增无已,国债危机越来越频发且积重难返。国债危机一如既往地频发意味着人们在国债问题上的认识与事实真相相距甚 远,对国债问题进行重新考察也就势在必行。
  国债的范畴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政府以国家财政收入为偿还基础、向市场中的其他主体借入资本、用于额外财政支出项目所形成的对这些主体的负债。国债发行与清偿首先是政府借贷行为,国债发 行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是一种借贷关系,这种借贷关系是政府这个社会组织与市场中其他主体(人或者社会组织)因为暂时的资本让渡而形成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借贷双方按照约定 各自行为或者行动;抛开这种借贷关系的存在,国债凭证不过是一种自然物&&特别的一张纸或者一个符号,因为国债凭证记载了人或者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或者合约,它才是借贷 双方(人的或者社会组织)在意志上达成一致的物化形式。其次,与国债对应的资本转手和运动,同样分为资本的投入和附带增殖(利息)的资本回流,因此归属于广义的资本循环范畴。因 为资本的占有者向资本的实际使用者进行资本授受,国债发行和清偿过程是社会资本向政府进行配置的一种金融过程。再次,在所有的债券种类中,最初的国债之所以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是因为这种债务的清偿得到以国家征收为基础的收入来源的保障;相应的财政收入的实现可以通过国家向特定或者不特定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而且以一个国家之下 所有人的社会劳动产品为征收基础;对资本循环的顺利完成而言,似乎再也没有比这种经济保障更加强大的了;而就资本循环所剥夺的对象而言,国家征收因此内嵌于资本之间的市场关系之 中。
  在日常观念中,人们认定的国债或者政府债务常常指的是政府向贷款人发出的债券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不确切的。实际上,发行债券的国家或者政府债务是一种政府处于主动地位、 向贷款人提议建立借贷关系的国债,它只是一种显性的国债。还有一种隐性的被动式的国债,这种国债或者是因为政府为某些商业行为担保或者保险,比如我国地方政府建立的各种融资平台 ,伴随着这种或然性国家义务的资本循环一旦发生阻滞,债务对政府而言就是确定的;被动性国债还发生在国家预算所规定的支付义务产生的过程中,因为应付而按期未付而产生的临时债务 ,其情形类同于上市公司因为刊登股息派放公告而形成的上市公司债务。
  国债的历史渊源
  国家公债并不是在近现代才有的财政现象。有关政府债务最早的记录恐怕出现在战国时期,周赧王(公元前314年~前256年)由于负债太多无力偿还,避居高台之上,周人称为逃债台(成语& 债台高筑&的由来)。东汉时期,政府财政拮据,有时也向富户和贵族举债。以后历代也有向公众举债以充国用的。君主家天下统治时期的国债的形式,是否支付利息并且利息的支付采用什 么具体形式,暂时无法详细考证。但是我们可以确信,因为&市&的出现要早于君主国家的政府债务,早期国债形成的借贷关系依然依赖在有限发育市场中的资本活动或者社会互助,或是以 实物,或是以当时认可的货币进行借贷。实际上在很长的人类历史时期,因为私人占有及其观念对社会的统治,国家最高政治权力为君主所私有,因为君主及其家族的私欲无遏制地膨胀和穷 奢极侈,所谓举债以充国用(政府财政),不过是君主将自己的私欲转换成国家意志和行为,操纵国家财政为自己私用或者说&公器私用&。 &公器私用&是私有化的表现,不合法的&公器 私用&也就是贪污腐败。支付君主穷奢极侈的私用的财政支出,不得不通过举债筹集财政收入或者资源来匹配。
  市场条件下的国债
  持传统经济学观念的人们常常误认为国债活动的兴起发生在以大萧条为标志的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后,也就是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的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政府干预开始以后,而且认定所谓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是平衡的。实际上,国债或者公债活动在所谓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依然存在,只是在规模上远小于所谓全面政府干预开始以后。我们对此的理解是, 作为带有统治者私欲膨胀意志特征的国债,只要私人占有及观念统治人类社会,只要政治权力被以不同形式私有化,国债就不可能销声匿迹;即使是在所谓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方主要的 君主制或者立宪君主制国家都出现过大量的国债,在所谓最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国家公债同样大行其道。因为国债的存在,所谓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的财政平衡的论调同样 是不靠谱的;在遇到利益集团私欲对国家之下所有人的集体生存基础觊觎的时候,作为社会分配关系的的财政匹配关系自然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政府的显性或者隐性债务的产生;财政盈余 不过是财政收入未在当期被支出的部分,它会在未来某个期间被匹配成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背后无非是政府的支付责任或者义务,政府为了履行义务,只能在财政支出的要求上重新匹配财政 收入,或者通过增加当期税收,或者发行国债;所谓的财政收支平衡观点,实际上曲解了财政分配关系的匹配性质。
  在市场作为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方式的前提下,政治权力的私有化不过转变成了垄断资本实力集团之间的所谓&民主与共和&,也就是政治权力被这些利益集团所私有,国家财 政的公共利益也被这些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所分润或者私有化。
  我们知道,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对旧有的经济社会形态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旧有的经济社会形态中人类的生存基础和条件的资本化,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资本对国家和政府的掌控 过程既是一个同旧有的掌控国家和政府的利益集团的争斗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权力的逐步转移过程,国家政权从旧有的利益集团逐步转移到商人集团手中,最终转到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手中。 资本开始掌控国家和政府体系实际上只要资本控制的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资本对一个国家之下所有人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彻底控制;此时尚有相当部分的 非资本控制的经济活动和相当部分的人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及其经济活动会成为资本的剥夺对象;换言之尽管经济危机频发,资本也存在着运用领域和余地,运用新的革 命性的工业和商业技术对这些领域进行改造和剥夺,在将这些领域或者产业资本化的同时获取利润。资本对政府体系控制的彻底性或者掌控程度取决于市场经济方式对旧有经济社会形态的摧 毁与改造过程,比如剥夺自耕农和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或者条件并将它们资本化,剥夺君主贵族的特权并将他们的经济基础资本化,同时裂解旧的经济关系。资本所到之处也就是市场边界所 及之处,在市场中资本对旧的经济形态的残酷淘汰和资本相互之间的残酷淘汰过程同时进行,以资本循环和投机为动力的市场关系体系逐步建立并且丰富起来。
  以罗斯福新政为分野、实行全面政府干预的背景在于资本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垄断达到这样的程度:旧有的经济社会形态已经摧毁或者消失,随着市场体系在社会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资本将 一个国家治下所有人的经济基础和生存条件几乎全部资本化。大萧条的发生不过是这种背景下资本所主导的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分配上的两极分化,从而资本追逐利润的社会分配过程走向一个 极端,资本的对社会的全面垄断意味着资本对社会的全面统治最终确立,而社会会分配上的两极分化却又反过来危及市场体系的运行,并以市场体系的崩溃对这个体系进行否定。在大萧条前 ,产业资本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美国,所以美国的社会分配严重两级分化特征表现得最突出,生产与最终消费矛盾也就最尖锐。于是,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就最先从美国爆发,然 后蔓延世界各地,经济危机对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的打击也就越深重。大萧条在短时间摧毁了市场体系,毁灭了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几乎瓦解了纳入市场范围内的人类的生存体系。
  走投无路的垄断资本只能将尚存的几乎唯一的一个未能资本化的领域&&政府财政作为寻找出路的对象。我们在以前的分析中就一直强调,作为一个国家治下所有人集体生存的经济基础的政 府财政,在观念上与资本的私有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在利益上与资本的私人占有是持续冲突的。随着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对政府体系的控制越来越深入,出于挽救崩溃的市场体系和维护资本自 身存在的需要,资本的黑手也就按照他们固有的运行逻辑对政府财政进行私有化和资本化,彻底地将公共财政过程纳入资本的社会循环体系,于是围绕保障公共消费的政府财政的形形色色的 私有化过程和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利润欲望的膨胀过程也就不可遏止了。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利润欲望,在它们控制和操纵国家政府体系的前提下,开始转变为国家或者政府意志,国债政策 不过是这种意志的体现。
  国债膨胀过程的动力
  西方经济学关于国家干预理论的提出以及各国政府对反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的推行,使得国债政策成为反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为经济周期的反复发生而成为一项长期 政策。实际上,在任何新的一轮经济复苏到繁荣期,国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使用相对较少,因为此时在革命性新技术引领下的新经济周期到来,社会资本尚能找到资本运用的领域或者途径 ,资本与劳动者的双双就业过程仍在继续之中,资本的循环或者投机活动在产业领域还能带来利润,垄断资本势力集团通过操纵政府财政行为推行国债扩张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不凸显。 此时在政府的财政行为因为伴随着资本活动规模扩张而带来的税基扩大,虽然财政收入有可能在保证财政支出之外对积累的国债偿还或者从市场回购,但是并不意味着新国债的发行可能停止 ,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比如保护市场中所谓幼稚产业的资本生存能力和相关企业的利润诉求,政府财政依然会对相关企业进行减税、补助或者出口退税,明显的例子是西方国家在农业补贴上 的争端、启用选择本国企业的产品的政府采购;再比如为本国垄断资本开辟海外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战争的进行。如果这些财政支出不能用相应的税收收入来匹配,新国债发行也就不可避免。
  而在新的一轮经济繁荣期过后,因为社会资本循环受到最终消费的制约,开始转入危机和萧条阶段,此时因为资本与劳动者双双失业过程的开启,税基随着资本活动的日趋减少而逐渐萎缩, 来自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社会压力& 凭借所谓&社会需求不足、进行总需求管理&的欺骗性呼声也就获得某种正当性,国债的扩大发行也就应声出笼,一方面通过减税、补贴、政府注资或 者采购,为一些垄断资本控制的企业输血,维持它们的市场地位或者强化它们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切割公共财政的蛋糕,通过形形色色的手段和途径将公共财政利益私有化。或者是因为用 于公共消费的财政收入被先行挪用,待到公共消费支出时打着为了公众的名义开始发行国债;或者打着刺激经济增长、保护幼稚产业、挽救&重要企业&防止危机扩大的名义,直接发行国债 ;在国债发行的背后则是公共财政利益悄然想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控制的企业转移,这些利益转移所形成的窟窿由公共财政来填补。中小资本因为它们在市场体系中的非主导地位,在经济危机 和萧条的环境中,无法指望得到国家和政府的任何帮助,一般而言自生自灭。因为政府体系本身就为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所控制和操纵,于是它们的代理人提出的救助法案会迅速回应它们的利 益诉求;因此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在资本循环和冒险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麻烦&自然由政府财政打包买单;公共财政因此被持续私有化。随着一轮轮经济周期的运行,特别是一轮轮经济金融 危机的发生,和一轮轮经济危机过后的所谓&需求管理&和垄断资本本身主导的政府干预,以市场为基本经济组织方式的国家的国债规模也就滚雪球般地膨胀起来。
  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赖以构成的经济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全面垄断,从而实现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控制,得以形成社会财富全面向它们流动和高度集中的局面。政府财政只不 过是它们控制社会关系链条的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公共财政利益会持续地定向向垄断资本利益集团输送。国债发行所形成的财政收入(当然不限于此)不过经过是社会资本经过政府财 政这个驿站转手,流向了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控制的企业。期望国债存量规模的萎缩或者对国债存量规模进行所谓法律限制同样不过是一厢情愿,因为利益转移在资本私有的前提下是难以回溯 的,要求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将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无异于与虎谋皮;同时因为国家的法律体系不过是资本价值观念的现象形态,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操纵在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代理人手 中,相关的法律约束也就流于形式;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美国国债的所谓法律上限,几十年这个上限的立法上调在美国国会几乎一年一次。
  相对萎缩的公共消费
  在市场条件下,消费信贷实际上是以个人及家庭、政府的未来收入作为偿还基础的,也就是通过货币资本借贷提前消费,俗话说就是&寅吃卯粮&。这种行为的发生很明显存在一个假定,就 是以未来的收入实现达到人们主观预期为前提的。在人们的日常理解中,政府债务的增长或者国债的的发行,也就是&借入&未来收入以扩大财政支出,进而扩大公共消费。不过这种理解是 想当然的。我们知道,在市场条件下,因为政治权力被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私有化,财政过程也就私有化,即财政过程从预算到决算都被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及其代理人所控制,实际上的公共消 费来源也就不断被挤占与挪用,为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控制的企业输血打气。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操纵的财政过程因此是在不断地加强社会的生产方面或者社会资本积累方面,而不断削弱社会的 公共消费方面,进而扩大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矛盾。打着扩大公共消费旗号的国债发行与增长,社会资本通过国债向政府配置实际上不过是社会资本配置所对应的金融过程的一个中间步骤 ,政府财政的账户不过是社会资本停留的一个驿站,经过政府财政转手之后的对应于国债的资本,最终的配置目的地还是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所控制的企业。国债发行所筹集的社会资本或者资 金,在操纵和控制政府行为、财政资本化的前提下,垄断资本势力集团不可能、至少不愿意无偿地去为了所谓扩大公共消费做无用功,除非能够保证相应的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利润优先原则 ,比如政府采购首先得给这些相关企业以暴利。美国政府就是这么干的,用国债收入进行武器采购首先养肥的是美国军工资本垄断势力集团,美国军事力量的维持与壮大要么是为美国华尔街 财团开拓市场并且寻找资本循环的商业机会,要么就是直接去他国明火执仗地武装抢劫(战争)。当然,相应的劳动者就业扩大(相关受惠企业增加雇佣或者美国军队招兵)不过是刺激资本 在国内和国际活动的一个附带产品。而为了国债的到期支付,不得不进一步缩减政府人员工资发放、政府机构的运行经费和维护市政设施的费用;医疗保险金、退休金则被挪用和掏空,这些 费用的到期支付就会催化政府债务危机;公共消费因为国债的挤压而最终萎缩。
  消费信贷同样作为资本的投机与增殖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扩张了市场喇叭形蜂筒的消费端口;打着&需求管理&的名义扩张公共消费信贷的财政政策执行,其实际结果是对社会生产领域活动 的资本进行资助与强化。包含国债收入的财政收入注入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不过是作为市场主导资本的垄断资本对政府购买行为进行控制和操纵的结果。将未来某个时点的政府购买行为通过 国债金融活动提前到当前,造成某个时段上集中购买行为的出现,为资本循环提供某些活力,短期内促进资本的社会循环或者造成短期内经济数据向好。伴随短暂兴旺之后的常常以债务危机 为表现的金融危机。这也是美国近年来几乎年年闹国债危机的根本原因。
  在私人占有和观念统治的任何时代,国家或者政府债务的根源都在于私人占有及其观念本身,在于政治权力以不同的方式被私有化,在于以此为前提的被私欲左右和操纵的政府行为和财政过 程。国家还是那个国家,仍然是那个国家之下所有人群的集体生存基础;不过充满了统治者私欲的政府债务,还是会通过挤占和挪移维系集体生存的公共财政利益,最终由这个国家之下的绝 大部分人们承担和分摊,公共消费被迫相对萎缩,恶化他们的生存基础和条件。国债发行与清偿过程不过是社会资本进行配置的金融过程的一部分。社会资本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金融过程, 之所以要经过政府及其财政这个环节,只能是因为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对国家和政府体系的控制需要,将政府这个社会组织彻底地纳入资本控制的社会体系;只能是因为资本的私人占有及其观 念,从而将与资本价值观念格格不入的政府公共财政彻底地私有化和资本化,至少优先地为社会资本循环提供新的循环途径和新的利润来源,同时消灭与资本进行社会对抗的因素。
  国债市场
  与国债产生对应的金融过程同样是通过市场借贷关系体系来实现的。一般而言,政府债务凭证的发行是政府与市场中拥有货币资本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形成借贷关系的过程,而国债的清偿与 回收则是相应的借贷关系的解消过程。国债分为主动式国债和被动式国债,一般而言被动式国债产生于政府与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财政分配关系,这些隐性的政府负债关系如果通过新发行的 国债凭证予以替代,也就变成显性的政府主动式的政府债务。通常而言,国债市场主要是指主动式国债凭证的交易市场,此时的国债凭证也就成为货币与之交易的对象,不过背后的基本经济 关系还是借贷关系或者信用关系。
  国债交易受阻通常是因为货币资本的闲置时间长短的不同和买卖双方资本数量与及债务金额数量的差异,克服这两个市场障碍才能达成必要的资本融通过程,前者被克服的办法在于,不同闲 置时长的货币资本的持有者在国债债券的有效期内于不同时点进入市场接手前一段时间的持有者手中的债券,从而通过不同的闲置时长的货币资本前后接续,达成国债所筹集的资本在有效期 内归政府财政使用;后者被克服的办法就是国债面额小额化和等份化,以便可以组成多种的债务额度与闲置的货币资本数量对应,便于选择和交易。由此达成由短期闲散资本向较长期大额资 本转化,通过市场组织体系实现资本融通或者金融。
  在国债市场,货币资本以等份面额的债券为交易对象或者标的,和商品市场一样,因为买卖双方对债券的估价的不同,他们可能会在见面后讨价还价,从而形成交易价格。而在不同的时点和 地点上的买方和卖方的报价差异,也就为利用债券差价进行投机提供了可能。资本通过投机活动不仅克服不同的买方和卖方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将债券市场组织起来并加以扩展,而且 通过多维的交易关系形成和扩展,对市场进行垄断,进而开始操纵市场价值的变化,进而形成政府债券市场的主导资本或者垄断资本。我们知道,市场价格机制在空间上因为资本的投机活动 ,表现价格波,而在时间上表现为题材价格模式。在近现代国债市场的形成中,证券经纪业的资本循环或者投机,形成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市场经纪网络,为政府债券的统一集中交易市场准 备了社会组织基础。因为政府债券的集中统一交易,使政府债券的买卖双方在空间上的障碍消除,资本投机推动的债券价格变化只能在时间上表现为往复的升降循环,也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 题材价格模式。
  因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存,因此政府利用国债借钱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资本方面。在国债市场中,政府是作为一个市场的参与者进入这个市场的,成为市 场的一个借款人。和其他市场一样,政府债券市场的运行同样是由主导资本或者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的,统一交易的政府债券市场的题材同样由主导资本操纵释放,进而影响市场买卖双方的 估价,为主导资本的价格投机提供条件,同时通过释放不同的题材,营造市场乐观气氛和恐慌气氛,阻止和促动市场买方群体和卖方群体的形成。因此,主导资本或者垄断资本对市场的操纵 与控制,会直接影响政府在新债券发行上的成败;比如营造悲观或者恐慌的市场气氛,主导资本不仅会成为有限的新债券发行的接盘者,而且它们还会利用自己造成的市场地位,压迫政府提 高债券的发行折扣,降低发行价格,从而扩大自身的资本增值,甚至在将其他市场接盘者吓走之后,而自己又拒绝购买,使政府的债券发行活动夭折,导致政府的信誉下降和失能。而营造乐 观和兴旺的市场气氛,则是为了驱动中小货币资本持有者去接盘新发行的债券,以帮助政府完成财政计划;此时的债券也就必然是低折扣和低票面利率的,而且一般而言,在发行过后,主导 资本会通过释放题材操纵新发行的债券市场价格下降,开始对中小债券持有者进行绞杀。比如中国政府运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一般而言就面临这种情形,而且流行华尔街的解释(题材) 自然是来自中国的美国国债&买盘或者需求扩大推动&了美国国债交易价格上涨,美国政府把钱骗到手后的新国债交易价格因为&需求&消失而下降,开始套牢绞杀过程。
  垄断资本不仅控制和操纵国债市场过程,而且将政府财政作为金融过程的一个环节纳入资本的社会体系;不仅将作为一个国家治下所有人的集体生存基础的政府财政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且将 国债政策及其执行玩弄于鼓掌之间。
  &庞氏骗局&机制
  在市场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国债规模持续膨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产生不安情绪的人们却未必清楚国债大规模膨胀的危害性。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资本推动的信用膨胀的 有关过程及其后果是怎样的。
  在《市场中的信用膨胀过程》一文中,笔者曾经论述过钱庄和私人银行发行银票和银行券的信用膨胀机制。钱庄和私人银行是企业,也是一种社会组织。这种机制的关键在于资本不可遏止的 逐利行为推动了以银票和银行券为载体的借贷关系或者信用关系维度大量增加和相应的借贷资本循环总量的扩张,这种过度的扩张或者信用膨胀,在借贷关系的消解方面造成了时间上不匹配 的现实障碍,也就是贷放出去的借贷资本按过长的时间期限回流,导致回流量不足以兑付存款户的提现。借贷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不匹配,或者没有新的存款户的后续及时进入接续以维持金 融借贷关系格局,就会造成的支付危机,支付危机必然带来以这个钱庄或者私人银行为节点的借贷关系体系和金融过程瓦解;而人为地悄然收购银票或者银行券并且集中、进一步突然要求钱 庄或者私人银行兑现,则会引起业主的破产和钱庄和私人银行的易主。在这个信用膨胀的机制中,银票或者银行券作为自然物借助借贷关系的形成而社会化和资本化,钱庄或者私人银行利用 借贷关系体系放贷而牟利,放出去的银票或者银行券越多,牟利也就越厚。一般而言,在这个机制平稳运行时,利益向钱庄和私人银行的业主集中;到支付危机发生时,钱庄和私人银行的业 主的自有资本被存款人反噬。
  和企业一样,政府同样是一个社会组织,但是这个社会组织已经被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控制,垄断资本势力集团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对财政过程予以操纵。在形式上,众多的资本因 为向政府放贷而向政府财政收取利息,而在实质上,因为国债发行所带来财政收入,只不过将政府财政作为一个驿站,通过财政支出又流向了垄断资本控制的企业。围绕政府财政这个借贷关 系节点所形成的国债膨胀,也就是以政府财政为主体而信用膨胀。不过与钱庄和私人银行不同的是,这个信用过程背后的利益肇因在于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的所属企业将政府财政作为侵蚀和掠 夺的对象,政府财政利益向形形色色的垄断企业转移成为国债持续发行的动力。
  导致政府发生债务危机或者政府信用膨胀或者借贷关系体系瓦解的过程是这样的。因为国债规模的持续膨胀到相当的程度,以致于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片面依赖于新国债的发行,以新债换旧 债维持最低限度的政府运行和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从而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是否愿意向政府财政贷放资本而购买新债成为问题的关键。同时因为公共财政因为长期的侵蚀被掏空,新获得的有 限的财政收入不得不应付远超过自身的到期国债还本付息和公共消费支出,在垄断资本势力集团操纵政府行为的前提下,政府不得不选择优先支付国家债务,同时延后、压缩甚至削减公共消 费。在公共消费行列中的利益清晰的主体,比如领退休金和保险金的个人,因为国债到期还本付息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损害,同样加入政府的债权人行列,政府被迫压缩缺乏明确利益主体的 各项支出,比如直接停拨一些政府部门的经费和市政设施维护费用,取消政府采购的一系列合同,政府体系的运行开始受到阻碍和失能。一次次债务危机的暂时解决过程也就是一次次对公共 消费支出的挤压和削减过程。比如军队无钱打不了仗甚至会解散,导致有国无防;警察大量失业使社会治安放任;大量公共设施年久失修而失去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工作人员发不出工资而使 政府相应部门的关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因为司法系统的停摆而成一纸空文;&&公共消费大幅萎缩,政府管辖下的社会逐渐进入无政府状态。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因为垄断资本势力集团 操纵国债的发行,它们会逐渐远离已经被它们掏空、可能破产的政府,政府的未偿债务的持有者只能是中小资本所有者,他们也是一次次政府债务重组和削减的实际受损者。这恐怕也是华尔 街财团极力怂恿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资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不是这些财团没钱,而是要找一些冤大头顶缸。假使对这一点有疑问,看看如今底特律市的10万政府债券持有人就知道了。如 果政府财政已经烂透,垄断资本势力集团在其中再也无利可图,它们自然就会对政府组织的存续与否不再理会。
  于是国债膨胀过程陷入一种死循环或者两难处境。出于维护自身的生存统治、扩张垄断资本的利润和反经济危机的需要,垄断资本势力集团煞费苦心地控制政府体系,操纵政府财政过程并持 续侵蚀公共财政利益,推动国债膨胀过程。而国债膨胀机制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庞氏骗局&机制,一旦政府找不到新国债的购买对象,围绕政府财政展开的借贷关系体系或者国债金融过 程就会瓦解,政府的政治权威逐渐丧失,由此会成破鞋而人人唾弃。无政府状态又反过来报复资本的贪婪,它不仅意味着资本赖以运行的市场体系的瓦解,而且意味着一个国家治下所有人的 社会性生存体系的崩溃。资本可以逃离寄宿的宿主国家,找到新的循环市场,而被剥夺了所有生存资料和条件、一无所有的人们,也就在这个政府治下失去了被雇佣和生存的可能。
  在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国债规模滚雪球似的扩大事出有因。在传统的经济学中,政府运行是作为经济运行的外生变量出现的,国家的意志和政府的决策是被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持财政 平衡观念的人们无法认识到在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下的国家财政具有天然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所谓&财政自动稳定器&的说法不过是一个的梦呓。国债持续发行实际上是以一个国家治下 所有人集体生存的经济基础为抵押的,国债膨胀过程实际上是公共消费的持续掺水过程,被塞进了附带资本自身增值欲望的大量私货。国债膨胀的最终结果就是国将不国。
  参考文献:
  《市场中的财政过程》,清湖渔夫;
  《反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理论批判》,清湖渔夫;
  《市场中的信用膨胀过程》。清湖渔夫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凭证国债提前支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