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苏联,长于苏联和俄罗斯地图对比,这部纪录片还有多久出最新的?

俄罗斯兴奋剂风波:体育大国梦如何延续?|俄罗斯|普京_凤凰资讯
俄罗斯兴奋剂风波:体育大国梦如何延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田径界曝出兴奋剂丑闻,这犹如一枚炸弹,炸出了俄罗斯体育光鲜表面之下的严重问题。为顺利参加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将做出一系列改变,努力走出兴奋剂风波。
原标题:俄罗斯兴奋剂风波:体育大国梦如何延续?从喀山大运会的势如破竹,到索契冬奥会的王者归来,俄罗斯正一步步复兴苏联时代体育超级大国地位,酷爱体育的普京也正努力把体育打造成俄罗斯的门面。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田径界曝出兴奋剂丑闻,这犹如一枚炸弹,炸出了俄罗斯体育光鲜表面之下的严重问题。为顺利参加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将做出一系列改变,努力走出兴奋剂风波。一度没落的超级体育大国在莫斯科市区西南,一座能容纳近8万人的大型体育场矗立在莫斯科河畔,这是1980年奥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举办地——卢日尼基体育场。只是在那届奥运会时,它的名字还叫做列宁中央体育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期间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体育场建于冷战初期,从1955年4月动工,到1956年7月竣工,苏联人只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冷战之初,美苏两大阵营在几乎所有领域展开激烈对抗。这座建造神速的体育场,是苏联彰显其制度优势的标志性建筑。在赛场上,苏联人希望实现只能在战场上才能击垮对手的愿望,而他们在战后几届奥运会中,也确实击败了美国。在1952年至1976年的7届夏季奥运会中,苏联有4次战胜美国,夺得金牌榜头筹。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分别遭到美国和苏联的抵制。最强对手的缺席,让双方在各自主场大获全胜。1988年汉城奥运会再成两强比拼的舞台。对两国运动员来说,他们已有12年没在奥运赛场上较量,双方都憋了一股劲。在这届奥运会上,苏联田径队豪取10枚金牌, 三大球也势如破竹,摘得男篮、男足和女排金牌。最终,苏联队共夺得55枚金牌,这是没有抵制的奥运会金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相比只拿到36枚金牌、在金牌榜屈居第三的美国,苏联在这届奥运会上可谓大获全胜。然而,仅3年之后,苏联就选宣告解体,汉城奥运会成为“美苏大战”的绝唱。此后,俄罗斯告别了苏联一直实行的举国体制,和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开始对体育领域进行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国家包办一切的旧制度被推翻,而市场化的新制度却未能有效运行,俄罗斯的体育职业化转型并不顺利。首先,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再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导致如体操、举重等依赖国家支持的传统项目优势逐渐丧失,优秀老运动员竞技状态下降,而新运动员又出现断层。其次,90年代俄经济状况不佳,被推向市场的俱乐部、运动队无法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拖欠运动员、教练员工资的问题也很常见。公共体育设施同样苦于缺少资金,为了解决运营成本,著名的卢日尼基体育中心甚至在90年代初成为大型批发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中心内的批发市场。最后,伴随苏联体育举国体制瓦解,曾为苏联体育运动发展立下大功的“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于1991年被废止。这一全民健身制度的终结,让俄罗斯的全民健身意识下降。在恶劣的环境下,俄罗斯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在1996年到2004年三届奥运会金牌榜上,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退出第一梯队,以往三大球、田径等项目的明显优势也被一点点蚕食。普京的体育复兴梦20世纪初,经过漫长的转型期,俄罗斯经济社会终于走上正轨,国家逐渐恢复强国地位。而这时的体育,被赋予战略意义。在普京的执政理念中,凝聚全民意识是重要一环,而国家在体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正是提高凝聚力的关键。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任期里,为避免俄罗斯重蹈一些原苏联国家“颜色革命”的覆辙,俄罗斯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自发抵御外来分化思潮。这当中,复兴体育超级强国,被摆到重要位置。2003年,俄罗斯成立总统体育委员会,该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的地位。这一年,俄联邦财政的体育预算是2002年的整整一倍。随后,俄罗斯先后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年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对提高体育经济水平提出明确目标。另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上述举措有力提升了俄罗斯在国际赛场上的竞技水平,而成功申办系列国际大型赛事,也让俄罗斯运动员有了在家门口表现的机会。2013年的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主场作战的俄罗斯队狂揽155枚金牌;同年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俄罗斯时隔12年再夺金牌榜头把交椅;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 俄罗斯举全国之力,以创纪录的巨大耗资,成功举办冬奥会,并且在最后时刻超越挪威,以13枚金牌赢得金牌榜头名。在索契冬奥会的最后一天,东道主一改惯例,将赛会最后一个项目——越野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的颁奖仪式设在了闭幕式现场,而该项目的前三名都是俄罗斯运动员。文艺演出开始前,体育场上升起三面俄罗斯国旗,包括普京在内的4万多名观众高唱国歌,场面令人心潮澎湃。索契冬奥会闭幕式颁奖典礼上升起三面俄罗斯国旗。(视频截图)电视直播信号将这一颁奖现场传向全世界,令俄罗斯人自豪不已。这一特殊安排引发媒体关注,一些观点认为,东道主精心设置的这一环节,是在展示俄罗斯超级体育大国的形象,索契冬奥会正是俄罗斯体育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俄版斯诺登”曝出兴奋剂丑闻就在俄罗斯体育势如破竹,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的时候,德国一部体育纪录片让俄罗斯人创造的体育神话大打折扣,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体育改革路上积攒的问题。德国ARD电视台于日播放了题为《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揭露了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性”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节目播出后,国际奥委会立即要求对纪录片曝光的黑幕进行调查。向这视台提供素材的是两位俄罗斯体育界内部人士,一位是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RUSADA)前雇员维塔利·斯捷潘诺夫,另一位是他的妻子——俄前800米名将尤利娅·斯捷潘诺娃。在嫁给维塔利之前,她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夫妻二人用手机拍摄了俄体育界涉嫌使用兴奋剂的一手材料,其中包括运动员和教练的商量如何使用禁药、俄反兴奋剂实验室调换选手尿样,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等内容。现在,这两人已经前往加拿大避难,他们被俄媒形容为“俄版斯诺登”。维塔利·斯捷潘诺夫在ARD电视台纪录片中接受采访。今年3月,维塔利·斯捷潘诺夫曾接受了俄新社旗下体育媒体采访,他说,自己在2008年俄罗斯青年田径锦标赛上,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俄田径界的尿检作弊行为。斯捷潘诺夫回忆道,在那次比赛上,女子400米银牌得主被要求抽检尿样,但她的教练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说:“尿样是不会留的,像以前一样,想想其他办法!”当时在场的另一位负责尿样抽检的工作人员告诉这位教练:“以前那样不行了。”斯捷潘诺夫自己也拒绝了教练的要求。不过,这个教练很快找到了俄罗斯田协的一位副主席,在他的运作下,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折。没过多久,反兴奋剂署一位上司打电话告诉斯捷潘诺夫,不需要再对这名运动员进行尿检。做了几年反兴奋剂工作,斯捷潘诺夫发现,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并不是独立于俄罗斯体育部执法的,相反,体育部高层很可能在纵容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兴奋剂。斯捷潘诺夫决心调查此事,但因为调查行为被人发现,于2011年2月遭到解雇。俄罗斯如何走出兴奋剂风波?耐人寻味的是,斯捷潘诺夫将搜集到的素材提供给了一家与俄官方关系密切的电视台,ARD电视台曾于2012年推出纪录片《我,普京,肖像》。这部纪录片的摄制组获准进入普京的官邸、专车、专机零距离跟拍普京的日常工作生活。纪录片主持人还对普京本人做了长篇专访,而普京也不时用德语与对方交流,能看出两人关系非常密切。日,ARD播出纪录片曝光了俄罗斯的兴奋剂丑闻,令俄方非常愤怒。俄罗斯田协当即否认了记录片指出的事实。在一份声明中,俄田协说,德国ARD电视台播放这部纪录片中所谓俄罗斯兴奋剂丑闻“完全是谎言”。时隔近一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今年11月9日发出独立调查报告,证实俄田径队确实存在严重的兴奋剂问题。这时俄罗斯将矛头指向调查报告的政治倾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俄罗斯不接受WADA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俄田径运动员所持的偏见性立场,这一立场是“有偏见性和政治化的”。俄方认为,西方媒体曝出这一兴奋剂丑闻源于对俄罗斯体育的片面认识,并且带有不良目的。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表示,由于俄罗斯运动员竞技水准高,所以国际社会对俄体育关注度非常高,因而俄罗斯的兴奋剂状况也处在国际社会的瞄准镜下。他强调:“西方炒作兴奋剂事件是为了削弱俄罗斯在体育运动中的竞争力。”俄罗斯前短跑名宿、1980年奥运会金牌得主亚历山大·阿克辛认为,国际田联的禁令,相当于无限期剥夺了俄罗斯参加国际大赛的权利,而世界反兴奋剂的立场又相对片面,如果俄罗斯选择与其对抗,结果将是悲剧性的,田径队有可能里约奥运会说再见。11月11日,普京回应俄罗斯兴奋剂丑闻。兴奋剂丑闻也惊动了普京,他选择从体育本身回应这件事。11月11日,普京召集体育官员开会,他指出,兴奋剂事件必须由俄罗斯自己进行国内调查,并同国际组织保持最公开的专业合作。普京说,“无论何种情况,都应保护俄罗斯运动员远离违禁药物,首先是要保护运动员的健康。普京还说:“当然同时,体育竞赛应当有诚信,所有行为都应公开,只有如此体育竞赛才有吸引力。”一同参会的穆特科向普京表示,将严厉惩处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可能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上述表态说明,俄罗斯已经承认田径界的兴奋剂问题,将采取措施消除影响,重返国际赛场。俄罗斯知名体育评论员阿列克谢·多西佩霍夫认为,因为国际田联的禁赛令没有明确期限,这相当于留给了俄罗斯改错机会。多西佩霍夫说,为了让俄田径队顺利参加里约奥运会,在未来几个月里,俄体育官员将或许会用大量行动证明,俄罗斯反兴奋剂工作的效率正在提高,以此换取国际田联的信任,尽快撤销禁赛令。11月19日,WADA认定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已经违反WADA的规定,并宣布叫停该机构。对于这一决定,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迅速作出回应,他表示,尽管WADA的决定令人难过,但俄方尊重这一决定,并已经准备好立刻执行。“我们已经准备好与WADA展开合作,对我国的反兴奋剂体系进行全面重建。”多西佩霍夫认为,兴奋剂风波之后,穆特科对整顿反兴奋剂工作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激进,而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期的表态又可看出,他对俄罗斯改革反兴奋剂工作的依然抱有信任。因此,当俄罗斯对事件作出严肃处理后,相信会将公众的注意力从俄罗斯兴奋剂丑闻上转移开,这样,俄罗斯田径队还有机会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文/刘怡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40011
播放数:1810723
播放数:138682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马上注册,在鲁汶心情结交更多好友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bonvoyage 于
13:38 编辑
选了80后的20个孩子,有高官家的,富有家庭的,有单亲的,有农村的,有孤儿院的,有犹太人,还有红场流浪者的孩子。纪录片拍摄者从他们7岁开始每隔7年,拍摄一次,追踪他们的成长。做好准备,孤儿院孩子的那一段看着很让人心酸~~
以下全部是译者的豆瓣。里面有全部20个孩子的介绍。现在译者翻译到了14岁的上半部。
---------------------------------------------------------------------------
打算把这个片子配上字幕,因为是我最最喜欢的纪录片。导演选了20个83年出生的苏联孩子,每7年拍摄一次,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选的孩子民族和社会背景都不同,比如有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城市的孩子,也有俄罗斯农村的。除了俄罗斯,还有立陶宛,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族和当地民族的孩子。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也有普通工人阶级家庭的,还有难民孩子,以及单亲家庭的也很多。为的就是让大家背景都不同,这样通过追踪他们的成长经历可以多少看出苏联各地这些年的变化,以及环境和性格会多大程度上决定命运。
这个片子现在一共有7岁,14岁,21岁和28岁四部,片长一共10小时左右,我打算先做7岁篇的上半部分一共30分钟。如果喜欢的人多就接着做。其实这个片子是受了英国&up series&的启发。英国那个最初主旨之一是想看“三岁看老/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这句话是否真正成立,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已经拍到了56岁,也很值得一看,但我觉得还是俄罗斯这个拍得更好,因为选材更好。
而且7年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段。每次拍摄有很多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喜有悲,而且很多是比较意外的。看过几部之后真的感觉这里面的人都是自己的熟人一样,总是想知道他们以后的命运怎样,但下一集35岁要等到2019年了。
7岁篇上半部
7岁篇下半部
14岁上半部
比利时也拍了一部类似的,时跨30年呢,呵呵~
有个类似的,时间更早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豆瓣介绍链接:
维基百科:
看下来,那个感慨啊~~~
刚刚看了,,,很感慨,,或许自己是为人父母了吧...有太多的原因来主宰一个人的命运了......
喔唷&&搞得我都不敢看了
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呢?我刚看了一集
谢谢推荐,很好的片子。。。。。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热线:021-
俄罗斯体育伤有多深?
原标题:俄罗斯体育伤有多深?
从喀山大运会的势如破竹,到索契冬奥会的王者归来,俄罗斯正一步步复兴苏联时代体育超级大国地位,酷爱体育的普京也正努力把体育打造成俄罗斯的门面。
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田径界被曝出兴奋剂丑闻,这犹如引爆了一枚炸弹,炸出了俄罗斯体育光鲜表面之下的严重问题。为顺利参加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将做出一系列改变,努力走出兴奋剂风波。
一度没落的
超级体育大国
在莫斯科市区西南,一座能容纳近8万人的大型体育场矗立在莫斯科河畔,这是1980年奥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举办地――卢日尼基体育场。只是在那届奥运会时,它的名字还叫做列宁中央体育场。
体育场建于冷战初期,从1955年4月动工,到1956年7月竣工,苏联人只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冷战之初,美苏两大阵营在几乎所有领域展开激烈对抗。这座建造神速的体育场,是苏联彰显其制度优势的标志性建筑。
在赛场上,苏联人希望实现击垮对手的愿望,而他们在战后几届奥运会中,也确实击败了美国。在1952年至1976年的7届夏季奥运会中,苏联有4次战胜美国,夺得金牌榜头筹。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分别遭到美国和苏联的抵制。最强对手的缺席,让双方在各自主场大获全胜。
1988年汉城奥运会再成两强比拼的舞台。对两国运动员来说,他们已有12年没在奥运赛场上较量,双方都憋了一股劲。在这届奥运会上,苏联田径队豪取10枚金牌, 三大球也势如破竹,摘得男篮、男足和女排金牌。
最终,苏联队共夺得55枚金牌,相比只拿到36枚金牌、在金牌榜屈居第三的美国,可谓大获全胜。然而,仅3年之后,苏联就宣告解体,汉城奥运会成为“美苏大战”的绝唱。
此后,俄罗斯告别了苏联一直实行的举国体制,和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开始对体育领域进行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国家包办一切的旧制度被推翻,而市场化的新制度却未能有效运行,俄罗斯的体育职业化转型并不顺利。
首先,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再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导致如体操、举重等依赖国家支持的传统项目优势逐渐丧失。
其次,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状况不佳,被推向市场的俱乐部、运动队无法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拖欠运动员、教练员工资的问题也很常见。公共体育设施同样苦于缺少资金,为了解决运营成本,著名的卢日尼基体育中心甚至在90年代初成为大型批发市场。
最后,伴随苏联体育举国体制瓦解,曾为苏联体育运动发展立下大功的“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于1991年被废止。这一全民健身制度的终结,让俄罗斯的全民健身意识下降。
在恶劣的环境下,俄罗斯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在1996年到2004年三届奥运会金牌榜上,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退出第一梯队,以往三大球、田径等项目的明显优势也被一点点蚕食。
普京的体育复兴梦
20世纪初,经过漫长的转型期,俄罗斯经济社会终于走上正轨,国家逐渐恢复强国地位。而这时的体育,被赋予战略意义。在普京的执政理念中,凝聚全民意识是重要一环,而国家在体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正是提高凝聚力的关键。
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任期里,为避免俄罗斯重蹈一些原苏联国家“颜色革命”的覆辙,俄罗斯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自发抵御外来分化思潮。这当中,复兴体育超级强国,被摆到重要位置。
2003年,俄罗斯成立总统体育委员会,该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的地位。这一年,俄联邦财政的体育预算是2002年的整整一倍。
随后,俄罗斯先后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年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对提高体育经济水平提出明确目标。另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
上述举措有力提升了俄罗斯在国际赛场上的竞技水平,而成功申办系列国际大型赛事,也让俄罗斯运动员有了在家门口表现的机会。
2013年的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主场作战的俄罗斯队狂揽155枚金牌;同年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俄罗斯时隔12年再夺金牌榜头把交椅;2014年,俄罗斯举全国之力,以创纪录的巨大耗资,成功举办索契冬奥会,并且在最后时刻超越挪威,以13枚金牌赢得金牌榜头名。
在索契冬奥会的最后一天,东道主一改惯例,将赛会最后一个项目――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的颁奖仪式设在了闭幕式现场,而该项目的前三名都是俄罗斯运动员。文艺演出开始前,体育场上升起三面俄罗斯国旗,包括普京在内的4万多名观众高唱国歌。电视直播信号将这一场面传向全世界,令俄罗斯人自豪不已。
“俄版斯诺登”曝出兴奋剂丑闻
就在俄罗斯体育势如破竹,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的时候,德国一部体育纪录片让俄罗斯人创造的体育神话大打折扣,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体育改革路上积攒的问题。
德国ARD电视台于日播放了题为《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揭露了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性”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节目播出后,国际奥委会立即要求对纪录片曝光的黑幕进行调查。
向这家电视台提供素材的是两位俄罗斯体育界内部人士,一位是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前雇员维塔利?斯捷潘诺夫,另一位是他的妻子――俄前800米名将尤利娅?斯捷潘诺娃。在嫁给维塔利之前,她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
夫妻二人用手机拍摄了俄体育界涉嫌使用兴奋剂的一手材料,其中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商量如何使用禁药、俄反兴奋剂实验室调换选手尿样,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等内容。现在,这两人已经前往加拿大避难,他们被俄媒形容为“俄版斯诺登”。
做了几年反兴奋剂工作,斯捷潘诺夫发现,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并不是独立于俄罗斯体育部执法的,而且,体育部高层很可能在纵容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兴奋剂。斯捷潘诺夫决心调查此事,但因为调查行为被人发现,于2011年2月遭到解雇。
耐人寻味的是,斯捷潘诺夫将搜集到的素材提供给了一家与俄官方关系密切的电视台,ARD电视台曾于2012年推出纪录片《我,普京,肖像》。
这部纪录片的摄制组获准进入普京的官邸、专车、专机零距离跟拍普京的日常工作生活。纪录片主持人还对普京本人做了长篇专访,而普京也不时用德语与对方交流,能看出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俄罗斯如何走出兴奋剂风波?
日,ARD播出纪录片曝光了俄罗斯的兴奋剂丑闻,令俄方非常愤怒。俄罗斯田协当即否认了纪录片指出的事实。在一份声明中,俄田协说,德国ARD电视台播放这部纪录片中所谓俄罗斯兴奋剂丑闻“完全是谎言”。
今年11月9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出独立调查报告,证实俄田径队确实存在严重的兴奋剂问题。这时俄罗斯将矛头指向调查报告的政治倾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俄罗斯不接受WADA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俄田径运动员所持的偏见性立场,这一立场是“有偏见性和政治化的”。
俄方认为,西方媒体曝出这一兴奋剂丑闻源于对俄罗斯体育的片面认识,并且带有不良目的。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表示,由于俄罗斯运动员竞技水准高,所以国际社会对俄体育关注度非常高,因而俄罗斯的兴奋剂状况也处在国际社会的瞄准镜下。他强调:“西方炒作兴奋剂事件是为了削弱俄罗斯在体育运动中的竞争力。”
兴奋剂丑闻惊动了普京,他选择从体育本身回应这件事。11月11日,普京召集体育官员开会,他指出,兴奋剂事件必须由俄罗斯自己进行国内调查,并同国际组织保持最公开的专业合作。
一同参会的穆特科向普京表示,将严厉惩处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可能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上述表态说明,俄罗斯已经承认田径界的兴奋剂问题,将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以重返国际赛场。俄罗斯知名体育评论员多西佩霍夫认为,因为国际田联的禁赛令没有明确期限,这相当于留给了俄罗斯改错机会。
多西佩霍夫表示,兴奋剂风波之后,穆特科对整顿反兴奋剂工作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激进,而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期的表态又可看出,他对俄罗斯改革反兴奋剂工作依然抱有信任。因此,当俄罗斯对事件作出严肃处理后,相信会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兴奋剂丑闻上转移开,这样,俄罗斯田径队还有机会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刘怡然)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俄罗斯体育伤有多深?
日 10:15 来源:东南早报
原标题:俄罗斯体育伤有多深?
从喀山大运会的势如破竹,到索契冬奥会的王者归来,俄罗斯正一步步复兴苏联时代体育超级大国地位,酷爱体育的普京也正努力把体育打造成俄罗斯的门面。
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田径界被曝出兴奋剂丑闻,这犹如引爆了一枚炸弹,炸出了俄罗斯体育光鲜表面之下的严重问题。为顺利参加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将做出一系列改变,努力走出兴奋剂风波。
一度没落的
超级体育大国
在莫斯科市区西南,一座能容纳近8万人的大型体育场矗立在莫斯科河畔,这是1980年奥运会开幕式和田径比赛举办地――卢日尼基体育场。只是在那届奥运会时,它的名字还叫做列宁中央体育场。
体育场建于冷战初期,从1955年4月动工,到1956年7月竣工,苏联人只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冷战之初,美苏两大阵营在几乎所有领域展开激烈对抗。这座建造神速的体育场,是苏联彰显其制度优势的标志性建筑。
在赛场上,苏联人希望实现击垮对手的愿望,而他们在战后几届奥运会中,也确实击败了美国。在1952年至1976年的7届夏季奥运会中,苏联有4次战胜美国,夺得金牌榜头筹。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分别遭到美国和苏联的抵制。最强对手的缺席,让双方在各自主场大获全胜。
1988年汉城奥运会再成两强比拼的舞台。对两国运动员来说,他们已有12年没在奥运赛场上较量,双方都憋了一股劲。在这届奥运会上,苏联田径队豪取10枚金牌, 三大球也势如破竹,摘得男篮、男足和女排金牌。
最终,苏联队共夺得55枚金牌,相比只拿到36枚金牌、在金牌榜屈居第三的美国,可谓大获全胜。然而,仅3年之后,苏联就宣告解体,汉城奥运会成为“美苏大战”的绝唱。
此后,俄罗斯告别了苏联一直实行的举国体制,和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开始对体育领域进行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国家包办一切的旧制度被推翻,而市场化的新制度却未能有效运行,俄罗斯的体育职业化转型并不顺利。
首先,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再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导致如体操、举重等依赖国家支持的传统项目优势逐渐丧失。
其次,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状况不佳,被推向市场的俱乐部、运动队无法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拖欠运动员、教练员工资的问题也很常见。公共体育设施同样苦于缺少资金,为了解决运营成本,著名的卢日尼基体育中心甚至在90年代初成为大型批发市场。
最后,伴随苏联体育举国体制瓦解,曾为苏联体育运动发展立下大功的“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于1991年被废止。这一全民健身制度的终结,让俄罗斯的全民健身意识下降。
在恶劣的环境下,俄罗斯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在1996年到2004年三届奥运会金牌榜上,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退出第一梯队,以往三大球、田径等项目的明显优势也被一点点蚕食。
普京的体育复兴梦
20世纪初,经过漫长的转型期,俄罗斯经济社会终于走上正轨,国家逐渐恢复强国地位。而这时的体育,被赋予战略意义。在普京的执政理念中,凝聚全民意识是重要一环,而国家在体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正是提高凝聚力的关键。
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任期里,为避免俄罗斯重蹈一些原苏联国家“颜色革命”的覆辙,俄罗斯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自发抵御外来分化思潮。这当中,复兴体育超级强国,被摆到重要位置。
2003年,俄罗斯成立总统体育委员会,该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的地位。这一年,俄联邦财政的体育预算是2002年的整整一倍。
随后,俄罗斯先后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年体育运动发展计划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对提高体育经济水平提出明确目标。另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
上述举措有力提升了俄罗斯在国际赛场上的竞技水平,而成功申办系列国际大型赛事,也让俄罗斯运动员有了在家门口表现的机会。
2013年的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主场作战的俄罗斯队狂揽155枚金牌;同年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俄罗斯时隔12年再夺金牌榜头把交椅;2014年,俄罗斯举全国之力,以创纪录的巨大耗资,成功举办索契冬奥会,并且在最后时刻超越挪威,以13枚金牌赢得金牌榜头名。
在索契冬奥会的最后一天,东道主一改惯例,将赛会最后一个项目――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的颁奖仪式设在了闭幕式现场,而该项目的前三名都是俄罗斯运动员。文艺演出开始前,体育场上升起三面俄罗斯国旗,包括普京在内的4万多名观众高唱国歌。电视直播信号将这一场面传向全世界,令俄罗斯人自豪不已。
“俄版斯诺登”曝出兴奋剂丑闻
就在俄罗斯体育势如破竹,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的时候,德国一部体育纪录片让俄罗斯人创造的体育神话大打折扣,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体育改革路上积攒的问题。
德国ARD电视台于日播放了题为《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揭露了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性”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节目播出后,国际奥委会立即要求对纪录片曝光的黑幕进行调查。
向这家电视台提供素材的是两位俄罗斯体育界内部人士,一位是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前雇员维塔利?斯捷潘诺夫,另一位是他的妻子――俄前800米名将尤利娅?斯捷潘诺娃。在嫁给维塔利之前,她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
夫妻二人用手机拍摄了俄体育界涉嫌使用兴奋剂的一手材料,其中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商量如何使用禁药、俄反兴奋剂实验室调换选手尿样,帮助著名运动员掩盖兴奋剂检查结果等内容。现在,这两人已经前往加拿大避难,他们被俄媒形容为“俄版斯诺登”。
做了几年反兴奋剂工作,斯捷潘诺夫发现,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并不是独立于俄罗斯体育部执法的,而且,体育部高层很可能在纵容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兴奋剂。斯捷潘诺夫决心调查此事,但因为调查行为被人发现,于2011年2月遭到解雇。
耐人寻味的是,斯捷潘诺夫将搜集到的素材提供给了一家与俄官方关系密切的电视台,ARD电视台曾于2012年推出纪录片《我,普京,肖像》。
这部纪录片的摄制组获准进入普京的官邸、专车、专机零距离跟拍普京的日常工作生活。纪录片主持人还对普京本人做了长篇专访,而普京也不时用德语与对方交流,能看出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俄罗斯如何走出兴奋剂风波?
日,ARD播出纪录片曝光了俄罗斯的兴奋剂丑闻,令俄方非常愤怒。俄罗斯田协当即否认了纪录片指出的事实。在一份声明中,俄田协说,德国ARD电视台播放这部纪录片中所谓俄罗斯兴奋剂丑闻“完全是谎言”。
今年11月9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出独立调查报告,证实俄田径队确实存在严重的兴奋剂问题。这时俄罗斯将矛头指向调查报告的政治倾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俄罗斯不接受WADA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俄田径运动员所持的偏见性立场,这一立场是“有偏见性和政治化的”。
俄方认为,西方媒体曝出这一兴奋剂丑闻源于对俄罗斯体育的片面认识,并且带有不良目的。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表示,由于俄罗斯运动员竞技水准高,所以国际社会对俄体育关注度非常高,因而俄罗斯的兴奋剂状况也处在国际社会的瞄准镜下。他强调:“西方炒作兴奋剂事件是为了削弱俄罗斯在体育运动中的竞争力。”
兴奋剂丑闻惊动了普京,他选择从体育本身回应这件事。11月11日,普京召集体育官员开会,他指出,兴奋剂事件必须由俄罗斯自己进行国内调查,并同国际组织保持最公开的专业合作。
一同参会的穆特科向普京表示,将严厉惩处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可能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上述表态说明,俄罗斯已经承认田径界的兴奋剂问题,将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以重返国际赛场。俄罗斯知名体育评论员多西佩霍夫认为,因为国际田联的禁赛令没有明确期限,这相当于留给了俄罗斯改错机会。
多西佩霍夫表示,兴奋剂风波之后,穆特科对整顿反兴奋剂工作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激进,而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期的表态又可看出,他对俄罗斯改革反兴奋剂工作依然抱有信任。因此,当俄罗斯对事件作出严肃处理后,相信会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兴奋剂丑闻上转移开,这样,俄罗斯田径队还有机会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刘怡然)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国歌和俄罗斯国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