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程万师长独立师师长张占魁、

[转载]【国民党军历史上的158个军】(壹)
&&&&&&&&&&&&&&【国民党军历史上的<font STYLE="FonT-siZe: 32px" COLOR="#8个军】(壹)
【国民革命军第1军】
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团。日,黄埔军校以该校毕业生组成教导第1团,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第2团,王柏龄任团长。日,黄埔军校教导团在校长蒋介石、校政治部代主任周恩来的率领下,从黄埔岛出发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部。3月下旬,将陈炯明所属叛军林虎部和洪兆麟部击溃,并迫使杨坤如部接受改编,第1次东征战役结束。同年4月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以黄埔军校教导第1、第2团编成党军第1旅,何应钦任旅长。同月23日,黄埔军校组成教导第3团,钱大钧任团长,归党军第1旅建制。5月,驻粤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总司令刘震寰起兵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党军第1旅奉命撤离东江,回师广州镇压杨、刘叛乱。同年12月,协同友军将叛军全部肃清。
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为统一军队名称,决定取消以省别冠名的军队名称,统一称之为“国民革命军”。8月26日,国民革命军统一编成5个军。其中,以党军第1旅和建国粤军第4师合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副军长,王懋功任参谋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以第1旅改为第1师,何应钦兼任师长;以黄埔军校教导第4团、第5团编成第2师,王懋功兼任师长;以收编的粤军一部编为第3师,谭曙卿代师长。同年9月,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西南军阀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在度占据东江,威胁广州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决定以第1军编为东征第1纵队,何应钦任纵队长,率部再次东征。至11月底,东征军全部肃清东江地区之敌,结束了陈炯明的叛乱历史。东征作战结束后,该军将粤军张和旅与余鹰扬团合编为独立第2师;将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此时,该军下辖:第1师,何应钦兼任师长;第2师,王懋功兼任师长;第3师,谭曙卿代师长;独立第2师,冯轶裴任师长;教导师,王柏龄任师长。
1926年1月,蒋介石辞去该军军长职,何应钦继任军长,王柏龄任副军长,蒋伯诚任参谋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此时,该军下辖:第1、第2、第3师编制不变;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14师,教导师改编为第20师。同年7月,国民政府在两广实行统一后,为统一其他各省,决定出师北伐。其中,以第3、第14、第20师等部,由军长何应钦留守广东;第第1、第2师组成北伐军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在第1、第2师出师北伐的同时,蒋介石除以第20师仍留守广东外,任命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第3、第14师和以张贞补充团扩编的独立第4师,进军福建征讨周荫人部。
1927年1月初,北伐军在平定江西、福建后,为消灭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决定向长江下游进击。2月下旬,北伐军分江左,江右军东进,第1军下辖第1、第2师和第21师和第26军为江左军,由白崇禧指挥,沿沪杭路前进,夺取上海;第3、第14师和第14军、第17军各两个师,以及第19军一部,由何应钦指挥,协助程潜的将右军攻占南京。3月21日,白崇禧指挥东路军进至上海郊区,在上海工人第3次武装起义的配合下,东路军顺利地进入上海。3月23日,何应钦指挥的部队协同江右军攻占南京,占领江苏。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第1军编入第1路军,由镇江北渡长江继续北伐。至6月2日,该军相继攻克扬州、涟水、海州、名县、徐州等地。此时,汪精卫、唐生智发表宣言,宣布东征讨蒋,蒋介石立即将北伐军第1、第2、第3路军全部撤回江南,从而使江北一带,复归孙传芳、张宗昌等部占领。汪蒋合流后,国民革命军再次北伐。8月下旬,北伐军与孙传芳部为争夺南京发起龙潭之战,一举歼灭孙传芳的“五省联军”5万余人。
龙潭战役后,该军已发展到9个师。此时,由于该军建制庞大,驻地分散,指挥不便,9月26日国民政府决定将该军所辖9个师分编为第1、第9、第32军。其中,第1军,刘峙任军长。下辖:第1师,胡宗南任师长;第2师,刘峙兼任师长;第22师,蒋光鼐任师长。1928年1月,刘峙任第1军团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蒋鼎文任副军长。下辖第1、第2、第22师编制不变。同年7月,国民政府对国民革命军进行编谴,将原有各军缩编为师。其中,以第1军第2师、第22师和第33军第2师合并缩编为第1师,刘峙任师长,张克瑶任副师长,下辖:第1旅,徐庭瑶任旅长;第2旅,胡宗南任旅长;第3旅,张承治任旅长。以第1军第1师和第22师、军教导团各一部与第33军第3师合并缩编为第9师,蒋鼎文任师长,岳相如任副师长,下辖:第25旅,甘丽初任旅长;第26旅,李延年任旅长;第27旅,岳相如兼任旅长。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讨伐桂系,以第1、第9两师扩编为第1军,刘峙任军长。,下辖:第1师,刘峙兼任师长;第2师,顾祝同任师长;第9师,蒋鼎文任师长。4月,桂系部队在湖北境内被击溃后,该军进驻武汉,军长刘峙被任命为国民党编谴委员会直辖第2编谴分区主任,指挥湖北境内部队。同年10月15日,顾祝同任第1军军长,李明扬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刘峙兼任师长(徐庭瑶代理);第2师,顾祝同兼任师长;独立第3旅,李云杰任旅长。同时,将原辖第9师调归第2军建制。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该军沿陇海铁路由东向西攻击。5月至7月,该军先后攻占归德、兰封、开封、杞县、太康等地。8月,该军在右翼军总预备对的编成内,参加对西北军的总攻,进驻潼关。1931年5月,军长顾祝同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同年7月,该军进行整编,第3师师长陈继承任第1军军长,同时,将第2师调归第17军,将第3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1师,胡宗南任师长,彭启彪任副师长。师辖第1、第2旅和独立旅;第3师,李玉堂任师长,师辖第7、第8、第9旅和独立旅。
1932年6月至10月,蒋介石纠集30万大军向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发动第4“围剿”。该军第1师编入右路军第2纵队,第3师编入中路军第2纵队,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围剿”,迫使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越过平汉路向川陕边界2地区转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该军对中央红军的长征进行过多次的围追堵截作战。1936年初,该军军长陈继承调任豫南特别区善后委员会副委员长兼豫南“清剿”区指挥官。同年4月,胡宗南任第1军代军长,范汉杰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胡宗南兼任师长,丁德隆任副师长,师辖第1、第2旅、独立旅;原属第19路军第78师拨归该军建制,桂永清任师长,师辖第232、第234旅。同时,将西北补充旅拨归该军建制,杨德亮任旅长。同年9月,该军调至陇东地区,参加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作战。11月19日,该军第78师在山城堡战役中,被中央红军歼灭大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该军驻防黑铁镇、瓦亭、平淳、泾川等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该军分驻陇东各县。1937年4月,该军奉命东移,接替第2师徐州和归德一带的防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奉命调往上海进行防御作战。此次作战,该军伤亡大半,于9月下旬撤至昆山附近进行修整。在修整期间,第1军与第8师合编为第17军团,胡宗南任军团长。10月上旬,上海作战失败后,该军转移到陕西凤翔地区修整。1938年5月,胡宗南被免除兼军长职,由李铁军继任军长,范汉杰任副军长,同年7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陶峙岳任该军军长。下辖:第1、第78师编制不变。9月,该军参加了武汉会战。10月底,武汉会战结束后,该军撤回陕西,部队分驻于西安附近地区,担任防守任务。1939年初,第5战区第167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1师,李正先任师长;第78,刘安祺任师长;第167师,赵锡光任师长。该军此次整编后,调驻韩城至潼关一带,担任河防勤务,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1940年6月,陶峙岳升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丁德隆接任该军军长。1941年5月,丁德隆调任第57军军长,由韩锡侯任军长。1942年4月,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后,张卓接任军长。1944年春,该军第167师奉命参加了豫中会战。1945年1月,张卓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由罗列任军长。3月,该军参加豫西鄂北会战,配合集团军担任潼关、华阴、韩城一带守备。在此期间,该军下辖第1、第78、第167师编制不变。
1946年5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第1军改为整编第1师,军长罗列任师长,原下辖第1师改编为整编第1旅,黄正诚任旅长;第78师改编为整编第78旅,许良玉任旅长;第167师改编为整编第167旅,王隆玑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师隶属第38集团军,至1948年9月,在西北战场上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闻夏战役、临浮战役、进攻延安、蟠龙战役、榆林战役、黄龙站用、清涧战役、澄(城)合(阳)战役作战。1948年9月,整编第1师恢复第1军番号。由罗列(后陈鞠旅)任军长,隶属第5兵团。辖第1师,陈坚任师长;第78师,沈策(后袁书田)任师长;第167师,曾祥庭任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为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潼关或再出西府,先后参加了西北野战军秋季和冬季攻势作战。1949年4月下旬,胡宗南集团惧怕在西北战场上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开始实行战略退却。该军随第1兵团撤至宝鸡及秦岭西段布防。同年7月,集结于凤县、佛坪、东江口及陇南地区,企图依托秦岭阻止第1野战军南取汉中。11月,蒋介石察觉人民解放军由湖北、湘西、贵州迂回重庆、成都,急调胡宗南集团由秦岭、大巴山撤入川,并以其第1军车运重庆增援。12月下旬,解放军发起成都战役,第1军在新津和邛崃地区被歼,军长陈鞠旅被俘。
【国民革命军第2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2军
一、湘军谭延闿部组成的第2军
该军的前身是湘系军队第3混成旅和第6混成旅。1921年,湘鄂战争结束后,湖南军阀赵恒惕投靠北洋军阀吴佩孚,反对孙中山的广州政府。1923年7月,孙中山为北伐赵恒惕,任命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入湘组织讨贼军湘军。谭延闿由此将其所属部下编为5个军,其中,以湘军第3混成旅扩编为讨贼军湘南第1军;以湘军第6混成旅扩编为讨贼军湘东第1军。1924年1月,国民政府大本营将进入广东的各省军队改为建国军并冠以省名。湘南第1军改为建国湘军第3军;湘东第1军改为建国湘军第5军。同年10月,建国湘军第3军、第5军奉命出师北伐入赣后,因在赣南作战失败退回广东进行整编,将建国湘军缩编为6个团。1925年6月,建国湘军参加讨伐滇、桂军将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各省建国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建国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岳森任参谋长。下辖:第4师,张辉瓒任师长;第5师,谭道源任师长;第6师,戴岳任师长。10月至12月,该军奉命参加了第2次东征。1926年春,该军增设教导师,陈嘉祐任师长。同年7月,谭延闿率领谭道源第5师和陈嘉祐教导师,留守广东南雄、始兴、马坝等地。鲁涤平、李富春、岳森率领张辉瓒第4师和戴岳第6师参加北伐。
1927年1月至3月,该军在北伐军东路军编成内,接受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指挥,由乐平、德兴入浙江,经淳安、桐庐、富阳直取杭州,于3月24日配合第6军攻占南京城。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第2军闻讯后西移湖北,继而回师湖南,归武汉国民政府指挥。同年5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第2军扩编为第2军和第14军,原第2军军长谭延闿卸职,由鲁涤平升任军长,张辉瓒升任副军长,下辖:第4师,王俊捷任师长;第6师,戴岳任师长;第13师,朱耀华任师长。日,该军第13师改番号为第23师。同年10月8日,该军缩编为第18师。鲁涤平任师长,张辉瓒任副师长。原辖3个师依次改称为第52、第53、第54旅。
二、湘军贺耀祖部组成的第2军
该军的前身一部为湘军贺耀祖的第1师。1926年8月,湘系军队贺耀祖的第1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1927年3月,该独立师扩编为第40军。1928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师;该军前身的另一部是鄂军夏斗寅的第1师。1927年6月,夏斗寅的鄂军第1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0军,1928年2月,该军改番号为第27军,同年底,第27军所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3师。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讨伐桂系,以第8师和第13师及独立第1旅合编为第2军,朱绍良任军长。下辖:第8师,毛炳文任师长;第13师,夏斗寅任师长;独立第1旅,陈跃汉任旅长。该军组成后,在第2路军的编成内参加了蒋桂战争。4约日,当蒋军各路进至武汉附近时,桂系第3路军倒戈投蒋,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放弃武汉向荆州、沙市、宜昌撤退,该军随第2路军实施追击。10月,朱绍良升任第6路军总指挥,该军所属第8师编入第6路军,第13师编入第21路军。该军番号撤消。
三、第6、第9师组成的第2军
该军的前身一部为皇埔军校教导团。1924年4月,皇埔军校教导团编为党军第1旅。1925年8月,该旅扩编为第1军第1师,1929年1月,第1师改编为第9师;该军前身另一部师浙军第2师。1926年12月,浙军第2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1929年1月,该军缩编为第6师。
1929年10月,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第6师与第9师合编为第2军,蒋鼎文任军长,陈诚任副军长。下辖:第6师,赵观涛任师长;第9师,蒋鼎文兼任师长;第11师,陈诚兼任师长;独立第4旅,罗霖任旅长。该军编成后隶属第2路军,于11月初参加了讨伐西北军的作战。1930年5月,该军参加了中原大战。此时,第11师调归第2军团建制。该军辖第6、第9师,隶属第3军团建制。
1931年6月,该今年奉命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3次“围剿”。此时,第6师调出组成第1路进击军。第2军仅辖第9师,军长蒋鼎文兼师长。同年9月,该军第9师先头部队第27旅进至江西老营盘地区被红军歼灭。10月,该军奉命移驻上饶,并协同第79、第53、第55师等部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犯。1932年6月,该军军长蒋鼎文辞去师长兼职,由李延年调任第9师师长。1933年2月,该军开赴江西,编入中路军第3纵队,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同年9月,第1军第3师调归第2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3、第9师。10月,该军编入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2路,参加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向闽西红军进犯,被红军歼其1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该军参加了对留在福建的红军游击队的“清剿”。此时,该军隶属驻闽绥靖公署,并将驻闽绥靖公署第80师拨归该军建制,仍由蒋鼎文任军长,下辖:第3师,李玉堂任师长;第9师,李延年任师长;第80师,陈琪任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鼎文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延年接任第2军军长兼第9师师长。同年9月,该军由福建开赴上海,隶属第15集团军,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春,该军开往鲁南,参加了台儿庄对日作战。战后,该军撤至漯河地区整训。同年6月,该军第3师调归第8军建制。9月,第89师调归100军建制。同时,另将140师调归第2军建制。此时,李延年任第11军团长兼第2军军长,陈应龙任副军长。下辖:第9师,郑作民任师长;第140师,宋思毅任师长。此次建制调整后,该军即开赴湖北田家镇要塞与日军作战。11月,开赴湖南衡阳一带整训。
1939年初,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该军第140师改隶第37军建制,另将第86军第103师改隶第2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9师,郑作民任师长;第103师,何绍周任师长。1940年1月至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桂南作战和昆仑关作战。第9师师长郑作民在昆仑关作战中殉国,由张金廷代理师长。3月,该军移师湖北恩施、巴东地区整训,隶属第6战区。4月,第103师调归新编第11军,另将第79军第76师和新编第33师调归第2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9师,张琼任师长;第76师,王凌云任师长;新编第33师,张世希任师长。此后,该军相继参加了宜枣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
1942年6月,第2军军长李延年调任第1战区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由王凌云任军长,张琼、钟松任副军长。下辖:第9,第76师和新编第33师编制不变。此时,该军由湖北调往云南,隶属昆明防守司令部,集结于川、滇之间,担任守备。1943年10月至1945年6月,该军隶属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先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第1次入缅作战、滇西反攻作战和第2次任缅作战等。在第2次入缅作战后,该军留置中缅边境,担任国境守备。隶属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1945年6月,该军新编第33师撤消,另将第6军预备第2师拨归该军建制。此时,王凌云任军长,钟松、张金廷任副军长。下辖:第9师,陈克非任师长;第76师,刘平任师长;预备第2师,顾葆裕任师长。同年8月,日本投降后,该军移防云南大理,隶属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
1946年5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将第2军改编为整编第9师,原军长王凌云改任师长。原下辖:第9、第76师和预备第2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9旅,陈克非任旅长;整编第76旅,刘平任旅长;预备第2旅,杨宝谷任旅长。1947年2月,该师从云南调至华东战场后,预备第2旅改为整编第46旅。同年4月,蒋介石对山东发起重点进攻后,该师编入欧震的第3兵团,先后参加了泰蒙、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等战役。在胶东战役中,该师被华东野战军歼其一部,残部逃向青岛。11月,整编第9师师长王凌云被免职,由陈非克继任师长。12月,王凌云升任河南南阳第13绥靖区司令官,第2军即由青岛船运河南,担任南阳地区守备。
1948年5月,该军在参加宛西,宛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歼其一部。10月,整编第9师恢复第2军番号,隶属第13绥靖区。陈克非任军长,下辖:第9师,尹作干任师长;第76师,刘平任师长。同时,将原辖第46旅改隶第5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9师,蒋治英任师长;第76师,张桐森任师长;第164师,李剑霜任师长。该军恢复编制后,奉命南撤。于11月下旬抵达鄂西,担任守备宜昌。不久新组建的第164师拨归该军建制,李剑霜任师长。1949年7月上旬,第4野战军第13兵团发起宜沙战役。该军放弃宜昌,向鄂西山区撤退。解放军即发起追击,歼其一部。同年9月,陈非克升任第20兵团司令兼第2军军长。11月,第2野战军和第4野战军一部在南起贵州天柱,北至湖北巴东500公里的地段上对敌实施多路进攻。位于湘鄂西地区的宋希濂集团猝不及防,慌忙西撤。解放军即进行追击拦截。至12月下旬,将宋希濂指挥下的第14、第20兵团大部歼灭。陈克非率第20兵团及第2军残部逃至成都附近后,于12月25日,在彭县宣布起义。
【国民革命军第3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军
一、滇军李烈钧部组成的第3军
该军的前身是滇军第2军一部。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后,李烈钧率护国军第2军进入广西,后进入广东。1916年6月,护国战争结束,护国第2军改称为驻粤滇军。1917年,驻粤滇军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驻粤滇军发生分裂,李烈钧、朱培德率驻粤滇军大部远走湘南。1921年5月,孙中山回广州任非常大总统,该部由朱培德率领回到广州,归属孙中山。1924年10月,驻粤滇军改编为建国第1军,朱培德任军长。1925年2月,建国第1军参加第1次东征。8月,该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朱培德任军长,黄实任参谋长,朱克靖任党代表。下辖:第7师,王均任师长;第8师,朱世贵任师长;第9师,朱培德兼任师长。
1926年7月,该军参加北伐。同年9月,该军会同第2军连续攻克萍乡、宜春、上高、新喻、高安等地。10月初,该军协助第1军、第6军攻克南昌。北伐军攻占南昌后,该军负责南昌警备。1927年5月初,第3军扩编为第3、第9两个军,编成第5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其中,第3军由王均任军长,下辖:第7师,王均兼任师长;第8师,朱世贵任师长;第9师,黄实任师长。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该军北南昌起义部队歼灭一部。1928年8月,国民党军进行编谴,原属各军缩编为师。第3军缩编为第7师,原军长王均任师长,原辖第7、第8、第9师,依次改编为第19、地20、第21旅,由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分任旅长。
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桂系,蒋原第3军缩编后的第7军与原第31军缩编后的第12师合编为第3军,王均任军长,曾万钟任副军长,张鉴桂任参谋长。下辖第7师,王均兼任师长;第12师,曾万钟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编如第1路军,归朱培德指挥参加蒋桂战争。10月,该军调至徐州,参加讨伐西北军的作战。1930年5月,该军编入总预备军团,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1931年7月中旬,该军被编为“剿赤”军南路集团军第3军团,参加讨伐石友三的作战。此后至1934年9月,该军调往豫鄂皖地区,先后参加了对豫鄂皖苏区和红军的第3、第4、第5次“围剿”作战。1935年9月至1936年0月,该军先后调往陕西、甘肃,参加了追堵对红军长征和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多次作战。1936年11月,该军进至会宁整训时,军长王均因飞机失事身亡,由曾万钟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7师,曾万钟兼任师长;第12师,唐淮源任师长。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该军被编为“讨逆军”第9纵队。1937年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该军由甘肃调往河南郑州、开封等地驻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由河南开赴河北高碑店、良乡一带,隶属第14集团军,参加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而后进至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在太原会战中,该军随集团军军部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娘子关失守后,该军撤至晋南,在白晋公路沿线进行游击作战。1938年7月,曾万钟升任第35军团军团长兼军长,唐淮源任副军长。10月,该军调至中条山地区,归第5集团军指挥。1939年7月,曾万钟升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由唐淮源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7师,李世龙任师长;第12师,寸性奇任师长。同年冬,参加晋南冬季攻势作战。1941年5月,该军在中条山会战中,奉命坚守马村、距南村渡口。6月4日,该军被日军包围,部队伤亡惨重,军长唐淮源、第12师师长寸性奇阵亡。第12师被全歼,第7师付出重大牺牲后突破日军包围圈,辛免被全歼。同年7月,该军重新组建,周体仁任军长,李世龙任副军长,下辖第7师,李世龙兼任师长;第12师,吕继周任师长。该军此次重新组建后,隶属第34集团军。1942年春,该军调陕西汉中整训。同年冬,第7师调甘肃平凉、三元一带,参加封锁陕北抗日根据地。第12师调兰州,担任兰州城防警备。1943年,国民党将新编第3师调归该军建制,沈元镇任师长。1944年4月,周体仁升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李世龙任军长,邱开基、吕继周任副军长。下辖:第7师,李用章任师长;第12师,陈子干任师长;新编第3师,沈元镇任师长。1945年1月,隶属第38集团军后,李世龙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罗历戎任军长,邱开基、吕继周、杨光钰、李用章任副军长。同年4月,该军新编第3师被裁减。
二、整编第38师、暂编第3师等部组成的第3军
1948年初,国民党军为加强在西北战场上的军事力量,以整编第38师第17旅与新编第9师、暂编第3师等部在陕西合编为第3军,许良钰任军长。同年5月,该军改编为整编第16师,原军长许良钰任师长。下辖整编第17旅,王作栋任旅长;新编第9旅,于戒需任旅长;暂编第3旅,陈留陵任旅长。9月,国民党重新规定番号,又将整编第16师改称为第3军,许良钰任军长。同时,将整编第17旅改称为第17师,暂编第3旅改称为第254师,新编第9旅改称为新编第9师。该军此次整编后隶属西安绥靖公署,先后参加了948年西北冬季攻势、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友和西南战役等作战。1949年底,该军在第5兵团编成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川西新津、邛崃地区。
【国民革命军第4军】
该军前身是粤军第1师。1920年10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后,桂系军阀陆荣廷败走。11月,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东,重组广东革命政府,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并决定组建粤军第1师,以粤军参谋长邓铿兼任师长,陈可钰(后李济深)任参谋长。日,师长邓铿被暗杀,梁鸿楷任师长。同年5月,第1师在北伐右翼总指挥许崇智指挥下,出师江西方向进行北伐。1923年2月,第1师攻入广州后,梁鸿楷升任粤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接任第1师师长,徐景唐任参谋长。此时,该师下辖:第1旅,卓仁机(后陈铭枢)任旅长;第2旅,陈济棠任旅长。全师共5个团:第1团,梁鸿林任团长;第2团,张驰任团长:第3团,邓演达任团长:第4团,戴戟任团长;独立团,张发奎任团长。
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称国民政府,原辖各省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1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任副军长,邓演存任参谋长,麦朝枢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及1个独立团。以原第1旅改编为第10师,陈铭枢任师长,蒋光鼎任副师长,戴石孚任参谋长,李笠农(后徐名鸿)任政治部主任;以原第2旅改编为第11师,陈济棠任师长,邓世增任副师长,李扬敬任参谋长,林冀中任政治部主任;以粤军第4军独立旅改编为第12师,张发奎任师长,朱晖日任副师长,李汉魂任参谋长,廖乾吾任政治部主任;第13师(该师属第5军建制,拨归第4军节制),徐景唐任师长,陈章甫任副师长,余华沐任参谋长,翟瑞元任政治部主任;另以国民政府铁甲车队改编为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同年9月,陈炯明再次举兵向潮汕的粤军进犯,该军奉命第2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的作战。
1926年5月,湖南省防第4师师长兼湘南督办唐生智,因拥护国民政府,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湘军叶开鑫部的攻击,退驻衡阳。为援救唐生智部,该军以叶挺独立团由肇庆先谴入湘,与桂系第7军钟祖培旅,协同唐生智部,先后取得了衡山、渌田、金圣寺、龙家湾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吴佩孚重占湖南的图谋,并由此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同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誓师北伐。军长李济深率第11师、第13师及两个炮兵营留守广东,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率第10师、第12师参加北伐。此后至8月中旬,该军右路军的编成内,相继攻克湖南的醴陵、浏阳、长沙、平江等地。8月下旬,该军向湖北挺进,先后攻克鄂南门户汀泗桥和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下。9月初,北伐军组成攻城司令部,指挥第4、第7军经过40余天的激战,与10月10日攻克武昌。该军在此次北伐作战中夺关斩将,荣获“铁军”称号。同年11月初,该军挥师弛援江西北伐军,配合第7军等部先后攻克德安、马回岭、九江、南昌等地,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大部,迫使孙传芳仓惶逃回南京。11月27日,该军以第10师扩编成第11军;以第12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为第4军,陈可钰任军长,张发奎任副军长。下辖:第12师,黄琪翔任师长;第25师,朱晖日任师长。1927年4月,该军军长陈可钰因病去职,张发奎任军长,黄琪翔任副军长兼第师师长。随后至6月中旬,该军奉武汉政府之命参加第2次北伐,讨伐河南奉军。在此次北伐中,奉军第11军副军长兼第12旅旅长富双英率部投降,被改编为第4军第26师,富双英任师长。第2次北伐结束后,武汉政府将唐生智部扩编为第4集团军,以唐兼任第1方面军总指挥;将第4军、第11军与贺龙的第20军组编为第2方面军,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第4军由黄琪翔继任军长,缪培南任副军长兼第12师师长,朱晖日调任第11军军长,李汉魂继任第25师师长。7月下旬,第4军除以第26师滞留湖北外,主力第12师、第25师由武汉沿长江南岸东下,进至九江、南昌。
日,南昌起义爆发后,该军为堵截由南昌南下的起义军,奉命沿赣江南下,返回广东。同年11月,张发奎、黄琪翔指挥该军在广东发动驱李政变,将李济深所部新编第2师和新编第4师收编,并将黄绍竑的桂军驱逐出广东。此时,该军由黄琪翔任军长,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第12师,缪培南任师长;第25师,李汉魂任师长;第26师(该师原隶属第11军,8月随第4军回广州),许志锐任师长;教导第2师,薛岳任师长;教导第4师,黄慕松任师长。张、黄发动政变后,李济深调动部队包围广州。为保卫广州,张发奎将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调往前线,准备与李济深部作战。12月11日,共产党人利用第4军同李济深和桂军的矛盾,乘广州空虚之机,由参谋长叶剑英率第4军教导团为主力,在广州举行叫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后,张发奎、黄琪翔引咎辞职。由缪培南升任军长,薛岳任副军长,谢膺白任参谋长。吴奇伟继任第12师师长;将教导第2师改为教导第1师,邓龙光任师长;教导第4师改为教导第2师,黄镇球任师长。1928年1月上旬,该军在广东战败,第26师师长许志锐战死,陈芝馨继任师长,该军被迫逃往江西,随后北上南京投奔蒋介石。同年8月,国民党实行裁军,该军缩编为第4师,缪培南任师长,朱晖日任副师长。原属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0、第11、第12旅,分别由谢膺白、黄镇球、吴奇伟任旅长。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第4师奉命南下浦口,配合第3军西攻武长路,截断桂军南逃退路。此时,张发奎被蒋介石起用,出任第1路追击司令兼第4师师长。率部向宜昌、沙市追击。桂系失败后,第4师进驻湖北宜昌、沙市。9月初,蒋介石电令第4师移防陇海路,企图在途中将该师缴械。张发奎识破蒋介石的阴谋后,拒不从命,决定再次反蒋。此时,汪精卫、陈公博等在上海组织“中国国民党海外总支部联合办事处”号召反蒋,第4师被改编为“护党救国军”第3路。12月上旬,自鄂西经湘西辗转入桂,联合李宗仁、白崇禧组成张桂联军,企图重新夺回广东,在进至广州北郊时遭到粤军的猛烈反击,损失惨重。被迫向广西撤退,第3路再次遭受严重损失,因而又恢复第4师的番号。
1930年初,第4师为参加李宗仁、冯玉祥等联合讨蒋,恢复第4军番号,张发奎任军长,韩汉英任参谋长。下辖第4师,李汉魂任师长;第12师,邓龙光任师长。同年5月,该军参加中原大战,因损失颇重,12月该军(含薛岳的第10师)缩编为第12师,吴奇伟任师长,唐宇纵任参谋长。1931年6月,两广反蒋,该部恢复第4军番号,张发奎任军长,归西南政务委员会第4集团军指挥。下辖第12师,吴奇伟任师长。1931年“9.18”事变后,张发奎以北上抗日为名,率该军由广西北上,进至湖南醴陵,再次投靠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日,南京政府重新任命张发奎为第4军军长,陈芝馨为副军长,并将原辖第12师改为第90师,吴奇伟仍任师长,师下辖两个旅,第268旅,欧震任旅长;第270师,韩汉英任旅长。8月30日,张发奎辞去军长职,由吴奇伟任军长兼第90师师长。
1933年1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第4次“围剿”,该军被编为中路军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向梨川、建宁、泰宁侧击,并截击红军主力。1月下旬,陈诚的中路军第1纵队第52、第59师进至黄陂附近被红军包围歼灭。同年5月,陈诚请准蒋介石重建第59师,由韩汉英任师长,拨归第4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59师和第90师,参加了中央苏区第5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第4军奉命在云、贵、滇、川等省多次参加尾追堵截红军长征的作战。1936年夏“两广事变”爆发后,该军始离开四川,返回贵州附近整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奉命由贵州调至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后,由于该军部队伤亡严重退至皖南进行休整,将第5军第92师编入该军。1938年2月,该军由宁国开往江西。6月,吴奇伟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欧震任军长,同时将第92师调归第5军建制,另将第102师调归第4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59师,张德能任师长;第90师,陈荣基任师长;第102师,柏辉章任师长。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该军先后参加了第1、第2、第3次长沙会战。第3次长沙会战后,该军退回长沙整训。此时,欧震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军长,柏辉章、张德能任副军长。下辖第59、第90、第102师不变。日,参加长衡会战中,放弃长沙向椰州撤退。因此,副军长张德能被押解重庆枪毙;第59师师长林贤察、第102师师长柏辉章;第90师师长陈侃因被撤职。后由沈久成任军长,谢铮任第59师师长;薛仲述任第90师师长;梁勃任第102师师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调至江西泰和、吉安地区担任守备。1946年5月,国民党军在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4师。王作华任师长,容有略任副师长,郭照球任参谋长。原辖第59师改编为整编第59旅,李子亮任旅长,张国泰任参谋长;第90师改编为整编第90旅,薛仲述任旅长,罗旷任参谋长;第102师改编为整编第102旅,梁勃任旅长,熊铁垣任参谋长。该师整编后,即调至苏中地区进行内战。1947年8月,整编第102旅脱离该师建制。此后,该师下辖整编第59旅、整编第90旅。
1948年10月,整编第4师恢复第4军番号,王作华任军长,容有略任副军长,陈治中任参谋长。整编第59旅恢复第59师番号,李子亮任师长;整编第90旅恢复第90师番号,薛仲述任师长;另增编一个第286师,唐连任师长。1949年1月,该军在江苏镇江大港一线担任长江防线的防守任务。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该军及首都卫戍司令部所属第45军沿京杭国道向南撤退,同月26日,被解放军包围于安徽广德岗背湖地区,战至29日,该军第59、第90师被全歼。同年秋,该军残部在广州重建第4军,薛仲述任军长。下辖第286师,许国钧任师长;另以第109师残部重新组建第109师。广州解放后,该军逃至海南岛,担任林诗港至岭头湾段守备任务。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该军撤至台湾。
【国民革命军第5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5军
一、粤军陈炯明部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粤系军队一部。在辛亥革命中,广东都督陈炯明的粤军被北洋军政府的龙济光部消灭。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重组粤军,由陈炯明任总司令,所辖兵力万余人。1921年5月,粤军扩编为两个军,有陈炯明、许崇智分任军长,下辖共3个师,16个旅。1922年6月,陈炯明为独霸广东,发动武装叛乱,粤军分为两派。陈炯明叛军在国民政府两次东征战争中被消灭;追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许崇智等部被编为建国粤军,李福林为该部第3军军长。辖:林驹、吴近、袁德辉、郑永珍4个旅。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该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仍由李福林任军长,李郎如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5师,李群任师长;第16师,练炳章任师长。
1926年7月,国民党军誓师北伐,该军第16师参加北伐,北编为右翼军,配合第5师、赣东独立第1师等部攻占赣州和吉安后回粤归建。第15师李群部及两个独立团由军长李福林率领留守广东,监视赣南敌军,掩护主力集结,保持后方联络。1927年秋,张发奎率第4军等部回广东后,第5军归张发奎指挥,原第4军第13师拨归第5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3师,徐景唐任师长;第15师,李群任师长;第16师,练炳章任师长。同年12月,该军部分武装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后,张发奎、黄琪翔和第5军军长李福林等引咎辞职离粤,由副军长邓彦华代理军长。1928年2月,徐景唐升任军长,邓彦华兼任师长。第16师师长因病去职,原第15师师长李群调任第16师师长。1929年初,国民政府召开编谴会议决定,第5军与第4军各一部缩编为第63师,李扬敬任师长。下辖:第187、第188、第189旅。第5军番号撤消。
二、第18师、第50师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原国民革命军第2军。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桂系,将原第2军缩编的第18师和第50师扩编为第5军,鲁涤平任军长。下辖:第18师,张辉瓒任师长;第50师,谭道源任师长。该军参加了讨桂作战。1929年9月,鲁涤平出任江西省主席后,第5军随同调往江西,归第9路军指挥。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调第5军谭道源的第50师和第18师王捷俊旅参战,江西仅剩下张辉瓒的第18师两个旅。同年10月初,蒋介石准备对中央根据地红军进行第1次“围剿”,参加中原大战第50师和第18师归建。12月30日,在“围剿”红军的龙冈战斗中,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第52旅、第53旅全部,并活捉师长张辉瓒。1931年1月初,该军第50师在东韶北红军合围,其一部被歼,率残部分路突围逃至宜黄东南。该军第1次“围剿”作战失败,番号随即撤消。
三、国民政府警卫师等部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部队和中央军校教导总团。1932年2月,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警卫第1师被改编为第87师、原国民政府警卫第2师被改编为第88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团合编为第5军,张治中任军长,下辖:第87师,张治中兼任师长,王敬久任副师长;第88师,俞济时任师长,李延年任副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开赴淞前线,担任由江湾端,经庙行镇,沿蕴藻滨,至吴淞西端之防守,并以一部在狮子林、炮台南北闸的亘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担任沿将警戒。淞沪抗战结束后,第5军调回南京,下辖各师恢复原建制,该军番号撤消。
四、第18军一部组成的第5军
1933年2月,陈诚所属第18军建制过大,蒋介石决定以第18军的第52师、第59师编成第5军,罗卓英任军长,周至柔任副军长,下辖:第52师,李明任师长;第59师,陈时骥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参加了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第4“围剿”作战。同月27日,该军第52师被红军包围全歼,师长李明负伤被俘。第59师大部被歼,师长陈时骥率几十名部下在逃亡途中被红军俘获。同年6月,蒋介石又以第92师和第93师合编,重新组建第5军,第6路军指挥薛岳任军长,刘邵先任副军长。下辖:第92师,梁华盛任师长;第93师,唐云山任师长。第5军重新编成后,隶属第6路军指挥。1933年10月,该军参加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5“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实施战略转移后,该军主力参与了尾追堵截中央红军长征的多次作战。
1937年8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5军第92师调归预备第3军建制,第93军挑归第12集团军建制,另将原第11军团第43师拨归第5军建制。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原第32军第141师拨归第5军指挥。此时,该军由薛岳任军长,郭思演任副军长。下辖:第43师,周祥初任师长;第141师,宋肯堂任师长。1939年初,第43师调归第87军,第141师回归第32军建制,该军番号撤消。
五、新编第11军改编组成的第5军
该军的前身是徐庭瑶的新编第11军。1939年2月,国民党军将新编第11军改称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第200师,戴安澜任师长;荣誉第1师,郑洞国任师长;新编第22师,邱清泉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在广西泉州进行整训。同年11月,日军为截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准备集结兵力,开辟华南战场,在防城和北海实施登陆作战,并一路突破钦州、小董等防线,向南宁进击。为此,第5军奉命从泉州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阻击北进的日军。11月下旬,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进占南宁,接着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为抗击日军继续北进,12月下旬,第5军对昆仑关日军展开反攻,激战至31日,该军与日军在昆仑关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和反复争夺,终于将日军全部肃清,粉碎了日军截断华南交通线的企图。
日,第5军奉命将防务交由第101军(原第36军)接替,集结思陇附近整修待命。4月,国民党军对军师两级整编,以荣誉第1师和原第36军第5师、第2军第103师合编为新编第11军,另将原第36军第96师改归第5军建制。此时,第5军由杜聿明任军长,邱清泉、刘嘉树任副军长。下辖:第96师,余韶任师长;第200师,戴安澜任师长;新编第22师,廖耀湘任师长。同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截断中越通道,进而威胁中国滇缅路国际交通要道。为粉碎日军封锁中国的阴谋,第5军奉命进入云南的杨林、洁益、曲靖等地防守。日,日军第15军越过泰缅边境,侵入缅甸。23日,英缅总司令胡敦来电求援,2月中旬,中国组成远征军,罗卓英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司令长官代理第1路军司令长官,率第5、第6、第66军入缅作战。同年5月,该军在同古之战后,奉命由印度北撤回滇西休整,辗转行军于崇山峻岭、毒蛇遍地的野人山一带,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经历千辛万苦。其中第200师在此次北撤途中,屡遭日军袭击。师长戴安澜身负重伤后,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1943年,第5军扩编为第5集团军,杜聿明任总司令,邱清泉升任第5军军长,率部驻昆明城郊整训。在此期间,由于新编第22师撤入印度,编入中国驻印军,另以第66军新编第39师编入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96师,余韶任师长;第200师,高吉人任师长;新编第39师,官全斌任师长。1944年初,为策应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作战,该军暂隶远征军直接指挥。此时,又将新编第39师改归第6军建制,将第6军第49师(刘观龙任师长)拨归第5军建制。同年9月上旬,该军在中国远征军的编成内,参加了滇西战役。日,该军配合盟军攻占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里后返回昆明。
1945年冬,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该军第49师被裁减,将原第27军第45师拨归第5军建制。此时,邱清泉任军长,余韶、高吉人任副军长。辖第45师,胡长青任师长:第96师,黄翔任师长;第200师廖慷任师长。1946年3月后,该军奉命进驻华中地区,驻守在南京江北的浦镇。同年7月至11月,该军在华东地区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苏中战役、定陶战役和巨野战役作战。巨野战役后,第5军划归整编第27军王敬久指挥,继续向晋冀鲁豫野战军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为实施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组成机动兵团,该军划归第2兵团建制(司令官王敬久),通过冀南进入山东。4月至12月,先后参加了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四援津浦路战役、沙土集战役、平汉陇海战役作战。
1946年6月,国内的军进行整编时,第5军改编为整编第5师,邱清泉任师长,高吉人任副师长。原辖第45师改编为整编第45旅,郭吉谦任旅长;第96师改编为整编第96旅,邓军林任旅长;第200师改编为整编第200旅,熊笑三任旅长。1948年初,该师恢复为第5军番号,熊笑三任军长,黄宗颜、郭吉谦任副军长,陈毓秀任参谋长,原辖3个整编旅依次恢复为:第45师,崔贤文任师长,吴铁志任副师长,李焕文任参谋长;第46师,陈辅汉任师长,郭方平任副师长,夏鼎任参谋长;第200师,周朗任师长,麻心全任副师长。该军恢复番号后,即调往淮海地区,参加了灰暗后战役。1949年1曰日晚,该军第45、第46师向解放军缴械投降;第200师在强行突围中被全歼。
1949年4月,国民党军队为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御力量,在福建重建第5军,隶属第1边练司令部,高吉人任军长。下辖:第45师,周中梁任师长;第46师,高吉人兼任师长;第200师,叶芳任师长。同年7月,溃退到福建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该军和第121军沈向奎部、独立第50师李以劻部、空军警备第1旅劳锡洸部合编为第5军,隶属第22兵团建制,沈向奎任军长。下辖:第200师,叶敬任师长;空军警备第1旅改编为第45师,劳锡洸任师长;独立第50师,李以劻任师长;原第121军番号撤消,该军官兵一部编入独立第50师,一部编入第45师。该军重新整编后,调驻小金门地区,由李运成接任军长。
【国民革命军第6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6军
一、湘军程潜一部组成的第6军
该军前身是湘军一部。1924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韶关誓师北伐,程潜率湘军随从出征。11月12日,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后,程潜奉命回湘召集旧部组成建国军,自任总司令,率部配合北伐军攻打江西,并参加了后来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作战。1926年1月,程潜所属建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军,程潜任军长,唐蟒任参谋长,林伯渠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杨杰任总参议。下辖:第17师,姚观顺任师长;第18师,胡谦任师长;第19师,杨源浚任师长。同年7月,第6军以第18师留守广东惠州,军部啥第17、第19师编为北伐军总预备队,出师北伐,先后转战湘北、鄂南等地。9月中旬,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该军移驻高安、奉新、萍系乡一带休整。
1927年1月,第6军在北伐军江右军的编成内,从江西直趋安徽贵池,而后沿芜湖、当滁向南京进攻。3月24日,北伐军攻克南京后,蒋介石同武汉政府的分裂迹象日趋明显。3月25日,蒋介石乘兵舰抵南京下关,邀程潜会于舰上,欲劝程潜共谋之,但程潜力主团结,遂自告奋勇赴武汉,居中调解。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趁程潜离开南京之际,对第6军进行分化瓦解,并派兵将该军第19师缴械遣散,将第17师扩编为第6军,由第17师师长杨杰任副军长并代理军长。6月,程潜在武汉召集旧部重建第6军,程潜任军长,李明灏任副军长,林祖涵任党代表,唐蟒任参谋长。下辖:第17师,李明灏任师长;第18师,张轸任师长;第19师,胡文斗任师长;教导总队,李国良任总队长。该军编成后,隶属武汉政府。1928年5月,程潜因同李宗仁争夺两湖地盘被李扣押后,由李明灏代理军长,不久,李明灏他调,由胡文斗任军长,张轸任副军长。下辖:第17、第18、第19师编制不变,另将原属第4路军总指挥部所属两个团编为该军教导师,彭子国任师长。此时,由于程潜被扣,该军被迫由湖南开往江西。8月,军长胡文斗被部下戕杀,由张轸代理军长。随后该军在从湖南开往江西途中,一部由周希武、张其雄率领投奔何键,另一部在江西被王钧、金汉鼎缴械,该军番号撤消。
二、西北军韩复榘一部组成的第6军
该军前身是西北军一部。1927年6月,冯玉祥以原国民军第1军一部扩编为第6军,韩复榘任军长。1928年10月,该军缩编为第20师。1929年5月,韩复榘叛冯投蒋,所属第20师被扩编为国民党军第6军,由韩复榘任军长,下辖:第20师,韩复榘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隶属第3路军,先后参加了讨伐湖北桂系的作战和中原大战。1931年7月,国民党军队进行部分整编后,该军隶属第1军团。同时,将第14军缩编为第29师编入该军。同年8月,石友三率第13路军残部投靠韩复榘后,该军又以第20师第58旅与石友三部合编为第81师。11月,第12军被撤消后,原辖第22师又拨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20师,孙桐萱任师长;第2师,韩复榘兼任师长;第29师,曹福林任师长;第81师,展书堂任师长。1932年8月,该军以第20、第81师重组第12军,同时,将新建第74师拨归第6军,此时,,该军下辖:第22、第29、第74师,驻防济南地区。1937年10月,韩复榘升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军长,该军隶属第3集团军。1938年1月,韩复榘因率部抗战不力被蒋介石枪毙,该军番号撤消。
三、第5军第93师组成的第6军
该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一部。1933年初,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一部扩编为第93师,编入第5军。1938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加强武汉方面对日作战军事力量,国民政府以第5军第93师为基础扩编为第6军,隶属第32军团。甘丽初任军长,下辖:第93师,甘丽初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初,第46军撤消后,其第49师拨归该军建制,李精一任师长。不久,该军奉命调往广西,改隶第9战区。先后参加了桂南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战后,调至贵州兴仁、龙安地区整训。1941年,该军改隶第1集团军,同时,将第8补训处改编为暂编第55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49师,李精一任师长;第93师,吕国栓任师长;暂编第55师,陈勉吾任师长。1942年初,该军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参加第1次入缅作战。惨败回国后,暂编第55师番号取消,另将第66军新编第28、第29师编为新编第28师改隶该军,李士奇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49、第93师和新编第28师。1943年1月,该军军长甘丽初因入缅作战指挥不力被免职,由黄杰任军长,周志群、史宏烈任副军长,隶属第11集团军。同时将第49师、新编第28师分别拨归第5军和第72军建制,另将第5军新编第39师、第72军预备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93师,吕国栓任师长;新编第39师,洪行任师长;预备第2师,顾葆裕任师长。1944年6月,该军参加滇西反攻作战和中国远征军第2次入缅作战。1945年3月,该军第93师改隶第1方面军直辖。6月,新编第39师被裁减,预备第2师改隶第2军,该军番号被取消。
四、青年军第02、第304、第205师组成的第6军
该军前身是青年军一部。1944年12月,国民党军以原第32军暂编第34师、第92军暂编第56师、第87军新编第23师为基干,招募部分知识青年编入个师,分别改编为青年军第202、第204、第205师。1945年10月,国民党军将青年军这3个师在重庆重建第6军(亦称青年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刘安祺任军长,下辖:第202师,罗泽闿任师长;第204师,覃异之任师长;第205师,刘安祺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移防贵阳地区担任守备任务。1946年初,国民党军调整建制,该军第202师与第9军第203师对调建制,第203师归第6军建制,袁朴任师长。同年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该军由贵阳条至江苏徐州地区,隶属国防部和参谋本部,担任后方守备任务。1947年初,该军第203师和第204师调归第9军建制,将第9军第202师调归第6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202师,姚秉勋任师长;第205师,刘安祺兼任师长。不久,青年军各军番号撤消,各师改隶参谋本部直辖。
五、青年军第207师、新编第195师组成的第6军
该军前身是青年军第207师。1948年5月,卫立煌到沈阳东北“剿总”后,为加强东北的作战力量,以青年军第207师与新编第5军第195师合编为第6军,隶属东北“剿总”司令部。罗又伦任军长,辖第195师,罗莘莍任师长;第207师,戴朴任师长。该军组成后,主要担任沈阳、抚顺、本溪地区的守备任务。1948年9月,军长罗又伦因病去职,由东北“剿总”参谋长赵家骥兼任军长。10月,在辽沈战役中,该军军部和第207师第1、2旅归第8兵团周福成指挥,担任沈阳防御。第195师罗莘莍部和第207师第3旅归第9兵团廖耀湘指挥,执行增援锦州作战的任务。10月28日,第195师和第207师第3旅在辽西大虎山地区全部被歼。11月3日,沈阳解放后,军长赵家骥、师长戴朴潜逃南京,其余全部被歼。同年12月底,重编后的第6军开赴台北、新竹一带整编补充,归孙立人督训。1949年春,整编完毕,由戴朴任军长,苏时任副军长。下辖:第207师,戴朴兼任师长;第339师,王洁任师长;下辖另一个师番号不详,马涤新任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7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7军
一、桂系李宗仁、黄绍竑一部组成的第7军
该军前身是广西李宗仁、黄绍竑一部。1921年,孙中山为发动讨伐桂系陆荣廷之战,将原桂系旧军阀李宗仁部11个连收编,改为粤桂边防军第3路,李宗仁任司令。5月,广西发生骚乱,地方武装各自称雄,李宗仁将粤桂边防军第3路改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黄旭初任参谋长,下辖部队编为两个支队:第1支队,李石愚任司令,下分两个统领,第1统领,俞作柏:第2统领,钟祖培;第2支队,何武任司令,下分两个统领,第1统领,伍廷飏:第2统领,陆超。不久,桂系黄绍竑率军投靠李宗仁,被委任为第3支队司令。1923年7月,桂系军阀沈鸿英接受北洋军政府委派,宣布就任广东军务督办,要求孙中山离开广东。孙中山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出兵讨伐沈鸿英。7月18日,黄绍竑率部攻占广西梧州,成立讨贼军指挥部,任命白崇禧为参谋长,将下辖部队编为3个团,以俞作柏、伍廷飏、夏威分任各团团长。是年秋,李宗仁将所部改名为定桂军。1924年5月,定桂军和讨贼军联合讨伐陆荣廷部,6月4日,会师南宁,遂联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由李宗仁任联军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白崇禧任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下辖定桂军和讨贼军:其中,定桂军由李宗仁(兼)任总指挥,黄旭初任参谋长。下辖6个纵队。讨贼军由黄绍竑(兼)任总指挥,白崇禧(兼)任参谋长。下辖5个纵队和6个游击司令。8月中旬,定桂讨贼联军先后攻克柳州、庆远、武鸣、龙州等地,击溃陆荣廷军所属韩彩凤、韩彩龙部和沈鸿英军所属杨祖德、陆福祥部。同年11月,“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李宗仁任督办,黄绍竑任会办,白崇禧任督办公署参谋长。并将定桂军改称为第1军,李宗仁兼任军长;讨贼军改称第2军,黄绍竑兼任军长。
日,桂系第1、第2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下辖9个旅:第1旅,白崇禧兼任旅长;第2旅,俞作柏任旅长;第3旅,刘日福任旅长;第4旅,黄旭初任旅长;第5旅,伍廷飏任旅长;第6旅,夏威任旅长;第7旅,胡宗铎任旅长;第8旅,钟组培任旅长;第9旅,吕焕炎任旅长。同年7月,第7军奉命北伐后,以第3、第4、第5、第6、第9旅留守广西,由党代表黄绍竑指挥;另将第1、第2旅编为第1路,第7、第8旅编为第2路,分别由夏威、胡宗铎任指挥官,出师参加北伐。至同年11月,该军参加北伐的部队先攻克长沙后,又协同第4、第6军等攻克九江、南昌等地。1927年1月,李宗仁升任中路江左军总指挥兼军长,该军隶属江左军,编为第1纵队,向长江下游进攻。2月,该军将所辖各旅该博为3个师,第1师,夏威任师长;第2师,胡宗铎任师长;第3师,钟组培任师长。5月,该军隶属第3路军,继续参加北伐,兵至鲁南。7月,撤回长江以南。9月,李宗仁辞军长职,由夏威升任军长。同时,增编第4师,伍廷飏任师长。不久,该军以第2师扩编组成第19军。第3师该为第2师,李朝芳任师长;第4师改为第3师,尹承纲任师长。1928年2月,该军第1、第2、第3师改番号为第33、第34和第35师。同年11月,该军番号撤消,所属部队缩编为第4集团军第2师。
二、陕军杨虎城一部组成的第7军
该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10军。1927年初,陕军杨虎城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5月东出潼关,参加北伐。1928年秋,该军缩编为第2集团军暂编第21师,杨虎城任师长。1929年2月,该军开赴山东,归冯玉祥指挥。同年4月,杨虎城率部脱离冯玉祥,依附蒋介石,暂编第21师改编为第2编谴区新编第14师。1930年3月,新编第14师改编为陆军第17师,杨虎城任师长。同年5月,该师隶属第3军团,参加中原大战。7月,第17师扩编为第7军,隶属第17路军。杨虎城任军长,下辖:第17师及1个补充旅。10月,冯玉祥部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后,该军返回陕西。1931年4月,第17路军所属第71师改为第42师拨归第7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7师,孙蔚如任师长;第42师,冯钦哉任师长。
1932年6月,杨虎城辞去军长职,冯钦哉升任军长。9月,第17师调归第38军建制。该军仅下辖第42师,由冯钦哉兼任师长。1933年4月下旬,该军再次东出潼关,开赴热河前线,与日军作战。同年9月,该军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指导下,奉命撤回陕西。1935年上半年,该军奉命在秦岭山区堵截入陕红军,参加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2次:“围剿”作战。同年9月,该军移防陕西大荔。被该博为西北“剿匪”军第3路军第9纵队。下辖第42师,冯钦哉兼任师长。1936年冬该纵队(军)奉命参加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新“围剿”。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杨虎城电令该纵队回师潼关,冯钦哉率部叛杨投蒋,第9纵队改编为“讨逆军”第3纵队,冯钦哉任总指挥。同年3月,该路军进行扩编,以第42师第126旅为骨干扩编位第42师,柳彦彪任师长;以原第124旅为骨干扩编为第169师,武士敏任师长。9月,第27路军改编为第14军团,冯钦哉任军团长。下辖:第42、第169师。该军团编成后,即参加平津方面的抗战。10月初,河北沦陷后即转移至山西,在晋东娘子关一带抵抗日军。11月,冯钦哉升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第14军团(第7军)奉命撤消。
三、桂系第8路军组成的第7军
该军前身是桂系第8路军第7军。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后,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发生分裂,蒋介石下令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所兼各职。蒋桂战争结束后李宗仁、白崇禧兵败逃往香港。11月,李宗仁、白崇禧等重回广西,将原残留于广西的旧部一部编组为第8路军,李宗仁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下辖:第7军,杨腾辉任军长。1930年3月,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等通电拥汪反蒋时,将第8路军第7军改编为“护党救国军”第7军。同年4月,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1方面军第7军。5月,该军参加中原大战,挥师入湘被粤军打败后,撤回广西。1931年5月,桂系均等恢复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番号,该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廖磊任军长,周祖晃任副军长。下辖第19师,周祖晃兼任师长;第24师,覃连芳(后程树芬)任师长。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桂系、粤系军阀联合反蒋后,粤系瓦解,桂系投靠蒋介石,第4集团军番号撤消。在此期间,将新组建的第21师编入第7军,杨信昌任师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军长廖磊升任第21集团军总司令,周祖晃任军长。同时,该军进行整编,原辖第19师改为第170师,徐启明任师长;第21师改为第171师,刘昉任师长;第24师改为第172师,曹茂琮任师长。该军此次整编后,随即由广西开赴吴兴一带抵御日军,配合淞沪会战。吴兴失守后,军长周祖晃调走,由张淦任军长,徐启明任副军长,下辖第170师、第171师、第172师编制不变。同年7月,参加武汉会战,9月该军随第21集团军留守大别山进行游击作战。1939年11月,该军第170师调归第46军建制。1940年至1941年间,该军相继参加了宜枣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4月在宜枣会战中,第84军第173师拨归第7军建制,粟廷勋任师长。1943年7月,张淦升任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徐启明任军长,程树芬、漆道徽任副军长,马拔萃任参谋长。下辖:第171师,曹茂琮任师长;第172师,钟纪任师长;第173师,粟廷勋任师长。同年11月至1945年春,该军先后参加了常德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8月,军长徐启明调走,钟纪任军长,程树芬、漆道徽任副军长,。同时,第173师被裁减,部队并入第171师。同年冬,该军由安徽调至徐州地区担任受降任务,不久又调回合肥地区担任守备任务。
1946年6月至9月,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后,该军为策应苏中作战,配合主力想淮北解放区进攻,先后进占灵壁、泗县、泗阳、淮阴等地。1947年4月,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后,该军调至鲁南,隶属陆军司令部,先后参加了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同年秋,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第7军改编为整编第7师,钟纪任师长。原所属第171、第172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171旅,马拔萃任旅长;整编第172旅,朱乃瑞任旅长。该军改编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津浦路战役和对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追击作战,以及对大别山区的“围攻”与“清剿”作战。1948年春,钟纪调任第8绥靖区任副司令官,由李一本任军长,隶属第3兵团。担任鄂东地区守备。同年9月,国民党军重新统一番号,整编第7师恢复第7军番号,李一本任军长。下辖整编第171、第172旅依次恢复第171师莫放(后张瑞生)任师长;第172师,凌云上(后刘月鉴)任师长。1949年春,该军为阻止解放军渡江南进,调至黄陂、孝感、汉川一线组织防御。同年5月,第4野战军由武汉渡过长江后,该军逐步车至湘赣边地区、赣西地区组织防御。第4野战军发起湘赣战役后,该军弃阵南撤湖南衡宝地区重新组织防御。9月中旬,第4野战军发起衡宝战役,该军军部及所属部队被全歼,军长李一本、师长张瑞生、刘月鉴被俘,其残部逃入广西后,又奉命重组第7军和所属各师,同年12月,该军在广西战役中再次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国民革命军第8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8军
一、湘军唐生智一部组成的第8军
该军前身是唐生智所属湘军一部。1926年3月,湘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率部投靠广州国民政府。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第4师与叶琪旅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由唐生智任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龚浩云任参谋长,刘文岛任党代表。同时,将原所辖各旅扩编为师,叶琪任师长;何键的第9旅改编为第2师,何键任师长;李品仙的第8旅改编为第3师,李品仙任师长;刘兴的第2旅改编为第4师,刘兴任师长;警备旅改编为教导师,周斓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参加北伐。7月,随北伐军第1路攻占长沙、岳州等地,而后,配合北伐军主力直趋武汉。9月6日,攻克汉阳。10月,该军以何键师协攻武昌,其余各师向武胜关方向追击直军。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唐生智利用战场上的缴获,趁势扩充实力,以第8军第2师扩编为第35军;第4师和教导师扩编为第36军;第3师扩编为第8军。扩编后的第8军,军长仍由唐生智自兼,李品仙任副军长,龚浩云任参谋长。下辖:第1师,张国威任师长;第2师,李云杰任师长;第3师,吴尚任师长。4月,唐生智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由李品仙任军长。蒋介石发动“412”事变后,武汉政府决计举行北伐讨蒋,第8军一部由李品仙率领留守后方,卫戍武汉;另一部隶属刘兴第2纵队,参加北伐。6月至9月,该军配合主力相继攻占许昌、开封、安庆、芜湖等地,直逼南京。10月至11月,唐生智所部在南京政府军李宗仁、程潜、白崇禧等各路大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唐于11月12日被迫下野,该军被西征军桂系收编。1928年2月,桂系将第8军第2师编入陈嘉祐的第14军;第3师编入程潜的第6军;第1师合编入第17军。不久,又以原第8军主力与湖南省防军第1师第1师合编重建第8军,吴尚任军长,熊震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熊震兼任师长;第2师,程泽润任师长;第3师,阎仲儒任师长。8月,该军被缩编为第51师,原辖第1、第2、第3师依次缩编为第151、第152、第153旅。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重新起用唐生智,被任命为第5路军总指挥。唐生智回到唐山旧部后,又以原第8军缩编的第51师与原第36军缩编的第53师合编为第8军,由李品仙任军长,下辖:第51师,龚浩云任师长;第53师,刘兴任师长。同年夏,该军移驻河南,不久,李品仙因病离职,由刘兴任军长。12月,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沿京汉铁路进攻武汉,第8军进至河南确山时,被刘峙、顾祝同、夏斗寅等部击败,唐生智再度下野,该军被蒋介石派兵缴械收编。1930年春,蒋介石在中原大战爆发前,为扩充兵力,以在北伐战争中收编的原湘军叶开鑫师与蒋系新编第52师、新编第21师合编为第8军。由卫立煌(后叶开鑫)任军长。下辖:第52师,韩德勤任师长;新编第21师,李云杰任师长。该军组成后,李随第2路军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该军番号撤消。
二、浙军、陕军各一部组成的第8军
该军前身一部是浙系军队第2师。1926年12月,隶属北洋军阀的浙系军队第2师在浙西投靠北伐军,被改编为第26军。1927年8月,该军缩编为第6师;另一部师陕军李纪才和邓英部。1930年11月,陕军李纪才和邓英部被国民党军收编后,改编为新编第13师。1931年6月,该师改编为第79师。6月下旬,国民政府以第6、第79师合编为第8军,赵观涛任军长,下辖:第6师,赵观涛兼(后周岩)任师长;第79师,路孝忱任师长。1932年至1934年,该军先后隶属赣粤闽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中央军和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3军,多次参加了对红军的“围剿”作战。1935年8月,军长赵观涛被免职,该军番号取消。第6师调归豫皖绥靖公署;第79师拨归第46军。
三、第166师、财政部税警总团组成的第8军
该军前身是建国豫军樊钟秀部。1930年5月,建国豫军樊钟秀部在中原大战中被蒋系军队击败,樊钟秀阵亡残部投蒋后,被改编为新编第5军。1931年,该军缩编为新编第20师,不久,改为第166师。
1937年8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以第166师和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编为第8军,由黄杰任军长。下辖:第166师,郜子举任师长;税警总团桂永清任总团长。不久,又将河南地方保安旅扩编的第95师改隶该军。该军编成后,即由河南开赴上海附近,隶属第5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2月,该军第166师改隶第91军,另将财政部税警总团扩编为第40师隶属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40师,黄杰兼(后罗历戎)任师长;第95师,罗奇任师长。同年6月,黄杰因指挥作战不力被撤职查办,该军番号取消。原辖第40师转隶第74军(8月底又转隶第29军);第95师改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
四、第3师、预备第2师、预备第11师组成的第8军
该军前身是粤军一部。1927年9月,国民政府将粤军留粤部队扩编为第32军,1928年底缩编为第3师,1929年3月,该师编入第1军,不久后又编入第2军。
1938年6月,国民政府以第2军第3师与新建预备第2、预备第11师在湖北咸宁编成第8军,李玉堂任军长。下辖:第3师,李玉堂兼任师长;预备第2师,陈明仁任师长;预备第11师,赵定昌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开赴江西境内,担任九江及湖口至鄱阳湖西岸防御。同年7月下旬,因预备第11师守湖防御作战不力,预备第2师训练尚未完成,将该两师撤消。另将133师拨归该军。9月,该军移防武宁,参加罗盘山、棺材山一线阻击沿瑞(昌)武(宁)公路西犯的日军,在此次作战中因第133师伤亡重大,调回平江整训。同时,将第20军第134师暂时拨归该军指挥。10月,第134师归建第20军。1939年4月,该军编制进行调整,又将第197师拨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3师,赵锡田任师长;第197师,丁炳权任师长;隶属第9战区指挥。同年先后参加了南昌会战、第1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李玉堂调任第10军军长,第197师改归第99军建制,第3师开赴安徽绩溪编入第10军,该军番号撤消。
五、新编第11军改编而成的第8军
该军前身是新编第33师。1940年初,国民政府将第14补充兵训练处改编为新编第33师。1940年3月,国民政府以新编第33师与第5军荣誉第1师、第36军第5师合编为新编第11军。郑洞国任军长,潘华国任参谋长,直属第6战区。同年6月,该军由湖南南岳开抵宜昌以南担任江防防御。不久,该军新编第33师拨归第2军建制,另将第2军第103师拨归该军建制。1941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行局部编制调整,新编第11军奉命该为第8军,隶属江防司令部。仍以郑洞国任军长,何绍周任副军长,辖:第5师,刘采廷任师长;第103师,何绍周兼任师长;荣誉第1师,刘汉兴任师长。同年10月,该军为配合第9战区第2次长沙会战,奉命以第5师守备江防,军部率主力经公安至江陵所属之郝穴渡江,分别向沙市、沙洋之日军出击,牵制湖北日军增援长沙。1942年秋,该军改隶第20集团军,同时,将第5师拨归第94军,另将第79军之第82师拨归该军。1943年1月,郑洞国调任新编第1军军长,由何绍周接任军长,李弥、万倚吾任副军长。下辖:第82师,吴剑平任师长;第103师,熊绶春任师长;荣誉第1师,汪波任师长。2月,该军由湖南0县、石门地区经广西开往贵州遵义、安顺、平坝、普定、镇宁地区整训,8月,奉命开赴云南,10月到达滇南,隶属第9集团军。1944年5月,何绍周升任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军长。同年6月,该军改隶远征军总司令部,奉命参加滇西反攻作战和中国远征军第2次入缅作战。此次作战后,该军退回陆良整训,第82师番号撤消,另将第97军第166师调归第8军建制。1945年1月,隶属昆明防守司令部时,何绍周免兼军长职由李弥接任军长,吴剑平任副军长。下辖:第103师,梁莜斋任师长;第166师,刘希程任师长;荣誉第1师,汪波任师长。1945年7月,该军奉命由云南开广西南宁,准备进攻雷州半岛,配合盟军登陆。在行至滇黔边境的兴义、罗平地区时,由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该军又奉命沿西江向广州前进,11月9日,在九龙乘美军第7舰队运输舰海运青岛。
1946年1月,该军进抵潍县、昌乐地区后,隶属第20集团军,先后参加了胶济路战役和平(度)安(丘)战役。1947年8月,该军第166师调出另行扩编为第9军。同年7月至12月,该军辖第103师和荣誉第1师,先后参加了进攻鲁中山区的作战和南麻临朐战役、胶东战役的作战。1948年初,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第8军改编为整编第8师,原军长李弥任师长。原第103师改编为整编第103旅,梁莜斋任旅长;原荣誉第1师改为整编第42旅,汪波任旅长。同年5月,又将新建的新编第3、第20旅拨归该师建制。7月,第13兵团组成,李弥升任兵团司令兼该师师长。同月,该师随兵团南调苏北地区,第103旅留守原防区,改隶第11绥靖区,后扩编为第39军。此时,该师辖整编第42旅、新编第3旅、新编第20旅。同年9月,整编第8师恢复第8军番号,李弥任军长,隶属第13兵团。同时,将原第42旅改为第42师,周开成任师长;原新编第3旅改为第170师,杨绪剑任师长;原新编第20师改称第237师,孙进贤任师长。11月初,该军参加淮海战役。12月初,李弥免除兼职由周开成任军长。日该军大部在陈官庄附近被歼,军长周开成被俘。其残部运至福州后重建第8军,隶属于第6编练司令部。李弥任军长,曹天戈任副军长。下辖:第42师,石建中任师长;第170师,李彬甫任师长。同年4月,第336师改称为第184师(缺编)编入该军。8月,福州解放后,该军桃至云南。12月,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时,曾将李弥和第26军军长余万程扣压,后由于该军与第26军共同向昆明发起进攻,迫使起义部队放出李、余二人。
1950年1月,该军在滇南作战中大部被歼,残部逃入滇缅边境地区。
【国民革命军第9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6个第9军
一、黔军彭汉章部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是黔军第1师彭汉章部。1926年8月,北伐军攻占长沙后,随北伐军进入湖南的常德黔军第1师归顺国民政府,被改编为第9军,彭汉章任军长,吕超任党代表,下辖:第1师,贺龙任师长;第2师,杨其昌任师长;第3师,毛鸿翔任师长。该军编成后,隶属左翼军继续北伐。9月中旬,该军由湘西向鄂西进攻,策应北伐军中路攻击武汉,先后攻占公安、黄金口和陡湖堤等地。此时,由于川军杨森与直军卢金山组成川鄂联军,企图反攻鄂西,从长江上游威胁武汉。该军在第10、第8军的配合下,将川军鄂联军击败并占宜昌,解除了武汉的西顾之忧。日,唐生智以该军军长彭汉章“蹂躏江西,与吴、孙勾结”的罪状将其扣押后,第1师被改编为独立第15师,第2师被改编为第11军第26师,第3师被第25军收编。8月13日,彭汉章被唐生智枪杀,第9军番号撤消。
二、滇军顾品珍部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是滇军一部。1920年,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赶走滇军总司令唐继尧后,自任滇军总司令。1921年8月,顾品珍应孙中山之约率师北伐,由金汉鼎代滇军总司令后,唐继尧率部重返云南,迫使金汉鼎出走香港。1926年秋,北伐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部进入江西后,金汉鼎回到江西,经朱培德同意,以第3军总司令部的名义组织旧部2000余人,在赣南编成独立第16师。1927年5月初,该独立师扩编成第9军,金汉鼎任军长,下辖:第28师,韦杵任师长;第29师,周志群任师长。是时,武汉政府举师北伐,第9军留守江西九江,对安徽、南京方面警戒。同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后,该军将原滇军杨如轩部编成第27师,隶属该军参加了对南昌起义部队的镇压。后因该军对南昌起义部队南撤阻击不力,蒋介石下令将其番号撤消,所部缩编为第12师。
三、粤军第4师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是粤军第4师。1925年8月,国民政府将粤军第4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师。同年10月,在第2次东征中,又将收编的冯轶裴部改编为第14师。1926年6月,在广州新建第21师。1927年9月,国民政府将上述第3、第14、第21师合编为第9军,顾祝同任军长,卫立煌任副军长。下辖:第3师,顾祝同兼任(后涂思宗)师长;第14师,卫立煌兼任(后黄国梁)师长;第21师,陈继承任师长。12月,该军奉命参加第2次北伐,在安徽三界打败孙传芳部守军,占领凤阳后,继续沿津浦路进击,先后攻克徐州、台儿庄、济南等地。日,国民党军进行整编,取消部分军的编制和番号,该军第3、第14与第17军第2师缩编为第2师。顾祝同任师长,下下、2:第4、第5、第6旅;第21师与第32军缩编为第3师。该军番号撤消。
四、浙军、奉军各一部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一部为浙江陆军第10师。1927年秋,浙江陆军第10师被奉军收编为安国军。1928年6月,安国军被阎锡山收编后投靠蒋介石,被改编为第47师;另一部为奉军郭松龄部。1926年1月,郭松龄反奉军事政变失败后,率部出走关内与冯玉祥合作,所部被改编为国民军第4军。冯军与直奉联军作战失败后,该军投靠阎锡山,编为晋系“正义军”不久又投靠吴佩孚,被改编直系第4军。同年12月,该军被国民革命军收编,改编为第30军。1928年缩编为第54师。该军前身还有一部为山东地方绿林武装。1927年4月被何应钦招安后改编为新编第4师。
1929年4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讨伐桂系,以第47、第54师与新编第4师合编组成第9军,隶属讨逆军第3军团,何成浚任军长。下辖:第47师,王金钰任师长;第54师,郝梦龄任师长;新编第4师,刘桂堂任师长。同年12月,何成浚升任武汉行营主任,由王金钰任军长。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在此次大战中,新编第4师弃阵由河南逃回山东。同年7月,上官云相调任军事参议,王金钰又任军长。1931年,上官云相任第5路军总指挥时,该军隶属第5路军,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第2、第3次“围剿”。1932年,王金钰被免职由郝梦龄接任军长。下辖:第47师,上官云相任师长;第54师,郝梦龄兼任师长。同年8月至1934年11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第4、第5次“围剿”和全面“清剿”、“三个月清剿”等作战。1935年初,该军第47师调归豫皖绥靖公署节制,参加对鄂豫皖地区红军游击队的“清剿”。军部率第54师参加对长征红军的“迫剿”作战。同年5月,红1方面军长征离开贵州后,驻守贵州境内的中央军第99师奉命列入该军序列,第47师脱离该军建制。此时,该军辖第54师,郝梦龄兼任师长;第99师,傅钟芳任师长。
192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该军第99师留守后方,军部率第54师北上抗日。10月初,该军抵达太原后隶属傅作义第7集团军,参加忻口防御战。10月16日,郝梦龄在率部抗击日军时阵亡。11月初,由郭寄峤继任军长、裴昌会任副军长。下辖:第54师,孔繁瀛升任师长;第99师,傅钟芳任师长。山西沦陷后,该军转至黄河南北两岸作战。
1938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第99师为骨干扩编为第99军,另将第47师归还该军建制。1939年,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6月,该军隶属第2战区。郭寄峤升任第3战区参谋长,由裴昌会任军长,陈瑞珂任副军长。下辖:第47师,郭贻衍任师长;第54师,王晋任师长;同时,将第97军残部编为新编第24师拨归该军建制,张东凯任师长。1941年5月,该军改隶第1战区,参加晋南会战。1942年3月,裴昌会升任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由陈瑞珂任军长,张东凯、郭贻衍任副军长。同年下半年,第47师拨归第1战区直辖,另将战区直辖之独立第5旅调归该军。1943年8月,陈瑞珂因违犯军纪被革职,由王晋暂代军长,10月,由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韩锡侯兼任军长,黄永安任副军长,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辖:第54师,王晋(后史松泉)任师长;新编第24师,宋子英任师长;独立第5旅,马雄飞任旅长。1944年4月,参加豫中会战。6月,韩锡侯免去兼职,由陈金诚接任军长,黄永安、张东凯任副军长。不久移防贵州,改隶黔湘桂边区。1945年4月,该军被裁减,原辖第54师改隶第13军,新编第24师被裁减。
五、青年军一部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是青年军一部。1944年9月,国民党军为提高兵员的素质,号召知识青年从军。12月,国民党军招募大批知识青年,配备一批有军事学术和文化水平较高,并且具有作战经验的干部,分别编为9个师。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青年军第201、第203、第206师合编为第9军(青年军),钟彬任军长,戴之奇任副军长,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辖:第201师,潘国华任师长;第203师,袁朴任师长;第206师,方先觉任师长。驻防四川泸州、壁山地区。1946年初,国民党军调整建制,该军第203师拨归第6军,另将第6军第202师拨归该军。9月,钟彬调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由覃异之任军长,隶属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移防陕西汉中地区。此时,该军下辖:第201师,潘国华任师长;第202师罗泽闿任师长;第206师,萧劲任师长。1947年初,第201师被裁减,将第202师拨归第6军,另将第6军第203、第204师该隶该军。该军此时,下辖:第203师,袁朴任师长;第204师,覃异之兼任师长;第206师,萧劲任师长。分别担任贵阳、万县和河南洛阳地区守备任务。不久,青年军的番号撤消,各师改归参谋本部直辖。
六、第106师一部组成的第9军
该军前身是建国豫军樊钟秀部。1930年5月,建国豫军樊钟秀部在中原大战中被蒋系军队击败,樊钟秀阵亡后残部投蒋,一部被改编为新编第5军。1931年,该军缩编为新编第20师,不久后改为第166师。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编入第8军。
1947年8月,国民党军为加强胶济铁路中段的守备力量,将第8军第166师与新建的第3师在山东合编为第9军,黄淑任军长。下辖:第3师,周藩任师长;第166师,黄淑兼任师长。该军编成后,即在济铁路中段担任守备任务。1948年初,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该军改编为整编第9师(该师与第2军改编的整编第9师无历史渊源),黄淑任师长。同时将原属第3、第166师缩编为整编第3旅,周藩任旅长;整编第166旅,萧超伍任旅长。另将新建的暂编第26旅编入该师,王青云任旅长。同年7月,该师南调津浦铁路中段担任守备任务。9月,该整编师恢复第9军番号,隶属第13兵团。黄淑任军长,李荩宣、萧超伍任副军长,顾隆筠任参谋长,原辖整编第3旅改编为第3师,周藩任师长;整编第166旅改编为第166师,萧超伍兼任师长;另将暂编第26旅改为第253师,王青云任师长。11月初,该军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1月,该军大部被人民解放军围歼于和安永城东北地区。同年2月,该军残部在上海重建第9军,隶属第13编练司令部。下辖第3师,田仲达任师长;第166师,叶会西任师长;第253师,李牧良任师长。该军重建后,即调至滇南整训。1950年1月,该军在滇南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国民革命军第10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10军
一、黔军第2师组成的第10军
该军前身是黔军第2师。1926年5月,黔军第2师为策应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有綦江向湘西进发。8月初,该师在湘西洪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王天培任军长,金汉鼎任副军长,高冠吾任参谋长,周仲良任党代表,甘嘉仪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8师,王天锡任师长;第29师,杨胜治任师长;第30师,王天生任师长;教导师,吴国梁任师长。该军编成后编入左翼军,王天培就任前敌总指挥。9月,该军为策应沿粤汉路北伐攻取武汉,奉命向荆沙进击,先后攻占津市、松滋等地。10月初,川军杨森和直军卢金山、于学忠部“川鄂联军”向该军反攻。12月,该军在第9军和第8军配合下,先后攻占石首、公安、沙市和宜昌等地,击败杨森、卢金山“川鄂联军”5万之众,收编其残部3个师,并将其改编为两个教导师:教导第2师,颜德基任师长;教导第3师,潘善斋任师长。此时,该军辖6个师。
1927年3月,该军开赴安徽安庆一带,受江左军总司令李宗仁节制。5月1日,蒋介石决定“三路北伐”该军隶属第3路军继续北伐。至5月底,相继攻克舒城、怀远等。此时,该军又收编直军章兢武部为新编第4师,章兢武任师长。6月,该军攻占徐州后,沿津浦路向山东进击直鲁联军,先后攻占临城、滕县,进逼兖州。此时,武汉政府举兵讨蒋,各军沿江东下,向南京进发。蒋介石急调山东前线部队南下对付武汉政府军,直鲁联军乘机反攻,该军从徐州溃退,损失甚巨。教导第3师、新编第4师全部被歼;教导第1师被唐生智收编,改编为教导第2师;教导第2师编入第11军。8月初,该军退守合肥后,蒋介石召王天培去南京,以作战不力,轻失徐州为由,将王天培枪杀。该军军长由杨胜治代理。此时,该军下辖第28、第29、第30师。不久,该军奉命拨归第2路总指挥白崇禧指挥。10月,白拟将该军缩编成两个师编入第13军(白兼军长),遭到第10军官兵的反对。12月,第28师在安徽当滁哗变,由周志群率领去南昌投靠第9军金汉鼎部,编为第9军第29师。此时,该军由杨胜治任军长,李伯华任参谋长。下辖第29师,陈克逊任师长;第30师,裴正鑫任师长。1928年3月,该军在第1集团军第1军团编成内向山东进攻。4月,先后攻占峄县、济南。5月该军改编为莱芜、山口、界首、东阿、肥城5个支队,担任济南方面警戒。8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该军与第46军缩编为第10师,方鼎英任师长;下辖第28旅,方鼎英兼任旅长;第29旅,杨胜治任旅长;第30旅,李亚芬任旅长。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桂系,以原第10军和第46军缩编的第10师与原第17军缩编的第11师组成第10军,由方鼎英任军长,在山东方向参加了对桂系的作战。由于该军作战不力,不久该军番号撤消。
二、西北军方振武部组成的第10军
该军前身是西北军一部。1927年夏,国民军第5军第1、第2师分别扩编为第3方面军第1、第2军。1928年3月,第1、第2军改称为第34、第41军。同年秋,第34、第41军依次缩编为第44、第45师。1929年4月,国民政府以第44、第45师在天津编成第10军,方振武任军长。下辖:第44师,阮玄武任师长;第45师,鲍刚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奉命调往安徽准备参加蒋桂战争。9月,军长方振武因参加反蒋被拘禁,该军番号取消,所属部队被编散。
三、浙军、国民军各一部组成的第10军
该军前身一部为浙江陆军第10师。1927年秋,浙江陆军第10师先被奉军收编,不久后又被阎锡山收编。1928年6月,该师投靠蒋介石,被改编为第3军团第47师;另一部为国民军第4军。1926年5月,国民军第4军被阎锡山收编为国民联军第4军第1路。同年10月被吴佩孚收编为河南保卫军第8军。1927年3月,被蒋介石收编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1928年底缩编为第54师。1929年10月,国民政府为加强讨伐西北军的力量,以第47、第54师在南京组成第10军,隶属第5路军。杨杰任军长,张子贞任参谋长,下辖:第47师,王金钰任师长;第54师,魏益三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由南京开赴河南许昌,参加讨伐西北军的作战。11月初,该军沿陇海路西进,先后攻占洛阳、潼关等地。此时,由于唐生智在郑州宣布讨蒋,该军停止西进。不久,军长杨杰调任洛阳行营主任,该军房荒撤消,所属部队编散。
四、直鲁联军徐源泉部组成的第10军
该军前身是直鲁联军一部。1928年5月,直鲁联军第6军军长徐源泉率部投蒋后,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6军团。1929年1月,第6军团缩编为第48师。1929年12月,蒋介石为加强讨伐唐生智的作战力量,以第48师为主在湖北汉口扩编位第10军,徐源泉任军长,马登瀛任副军长,丁治盘任参谋长。下辖第48师,徐源泉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由湖北开往河南洛阳,参加讨伐唐生智的作战。此次作战后,该军撤至漯河地区整补。1930年5月,该军奉命参加了中原大战此次大战结束后,该军调往武汉集结整训。同年底至1931年3月,该军奉命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1次“围剿”和对湘鄂西苏区的第一、第二“围剿”。1931年5月,该军以第48师一部扩编成第41师。此时,该军下辖第41师,张振汉任师长;第48师,徐源泉兼任师长。1931年10月至1932年6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对湘鄂西苏区的第三次、第四次“围剿”和对鄂豫皖苏区的第3次“围剿”作战。1932年10月,湘鄂西红军转移到湘鄂边后,该军即向湘鄂边进犯,相继攻占鹤峰、麻水、邬阳关等地。1934年5月湘鄂边地区红军经四川彭水向贵州转移后,该军进至襄樊地区执行“清乡”任务。1935年春,该军参加对湘鄂川黔边地区执行“绥靖”任务。
1937年11月,该军调到南京附近,参加南京外围作战。此次作战后返回湖北麻城、新洲地区进行整训,1938年4月,该军调往安徽合肥担任守备任务。同年9月,奉命调回湖北麻城,参加武汉后期作战。1939年年1月,该军军长徐源泉因作战不力被撤职,该军及第48师番号撤消,该军及第48师番号的撤消,第41师调归第26军。
五、陕军第2军等部组成的第10军
该军前身是陕军一部。1930年底中原大战后,国民军陕军第2军李记才、邓英部被蒋介石收编,合编为新编第13师。1931年6月,新编第13师改编为第79师,隶属第9路军。1935年12月,该师编入第46军,1938年春改隶第29军。
1939年7月,国民政府为加强后备军事力量,以第29军第79师第25军新建第190师在江西鹰潭合编为第10军梁华盛任军长。下辖第79师,李祖白任师长;第190师,梁华盛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在鹰潭、贵溪、金溪地区整训。同年12月,该军参加了冬季攻势作战后,调至浙江担任守备。1940年5月,国民政府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144师副师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