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福音影院哪个知道约翰福音12章查经查经

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我的图书馆
约翰福音查经资料
/***************************************************************************
约翰福音缺乏重量级的中文研经资料,所以这份资料只能参考目前现有的研经资
料来编写。还好,电脑资料就是方便修改,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优良中文研经资料
出现,让对圣经有兴趣的人可以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这卷福音书的意义。
计算時间,恐怕依赖個人的力量与学养,是不可能在幾年内提供一套完整的免费
电子版中文圣经研经参考资料。更不用说目前交大研究生小组已经停止聚会,我
也開始要放下研经的工作,专心於信望爱站的站管与技术工作。所以未来是不是
还有机会透過交大研究生的手写出免费而欢迎转载的电子中文圣经研究资料,就
很难预估了。
深深期待有认真研究圣经的优秀基督徒知识份子願意下功夫来负这個責任,接下
这個棒子,让这個缺乏上帝话语的世代多少看的见一些灯火。
以往完成的研经资料,放在 http://a2z.fhl.net 中,欢迎
大家使用与转载。
***************************************************************************/
☆参考资料:
1.马有藻著,约翰福音诠释,宣道出版社出版。
2.中国神学研究院编著,圣经串珠注释本,证道出版社出版。
3.新国际版研读本中文圣经,更新传道会出版。
4.艾理斯(David J. Ellies)著,现代中文圣经注释,约翰福音,种籽出版社出版。
5.启导本圣经,海天书楼出版。
☆代号说明:
「●」:经文注释
「◎」:個人感想与应用
「○」:相关经文
「☆」:特殊注意事项
零、背景:
一、作者:使徒约翰
二、時间:西元90年左右
三、内容特点:较神学性,意在补充。時有加入自己的评论。
四、主题: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五、针对异端:诺斯底主义,基督幻影说。
●诺斯底主义:灵是好的,物质是恶的,故基督只可能以灵的方式存在而
六、原文:亚蘭文
七、写作目的:
:使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
因信他得生命。
八、对象:不諳希伯来语,不熟犹太风俗的犹太人及外邦人。
九、最早抄本:西元一百二十五年到西元一百五十年的「赖蘭斯抄本」。
十、写作地点:最可能是「以弗所」,另有人认为是「安提阿」。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有一個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過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为他作见证,喊著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藉著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注释:壹、导言―道成肉身的显明(
一、序言(
(一)太初有道、道就是神(道与神)。
●「道」:基本意义是「言语」。
旧约中上帝以「言语」创造天地,也以「言语」代表他的心意
,「道」也与「上帝的旨意」、「律法」相通。因此「言语」
可代表神的能力或旨意,亦即代表上帝本身。
新约時代信神的犹太人以「道」来代表神。
希腊哲学中,「道」一字有以下四种意义:
1.智慧或理智
而希腊哲学家以「道」来代表宇宙所蕴藏的智慧或奥秘。
「道」对犹太或希腊思想具有代表创造及管理的能力与智慧,
亦是代表神。甚至诺斯底主义的跟随者也称神为「道」。
●「太初有道」:在時间開始之時,道便已经存在了。「有」字原文是「
未完成時态」,表示「道」不受時间约束。
●「道与神同在」:「道是在神面前」或「道是在神那里」。
●「道就是神」:道与神同等,在本质上与神相同。
◎这里谈到「道的先存性」,并且道与神同在(彼此有关系,却又不互
相混淆),然而道在本质上与神相同。
(二)万物是藉道而造,生命在道里面,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生命」:可能有三种解释「肉体的生命」、「属灵的永生生命」、
「一切的生命」(泛指属肉体的、理性的或属灵的生命)。
此字在约翰福音中出现36次,其他新约经卷每卷最多不過用
17次而已。
●「人的光」:可能指「人的智慧或理智」、「人的道德本能或良知」、
●「接受」:原文有两個意义「明白」与「『擒拿』:即『胜過』」。
●「黑暗却不接受光」:黑暗不明白光、却也不能胜過光。
◎这里谈到「道与创造」
、「道与生命」
(三)有一個人叫做约翰,是光的见证。
●约翰与道(耶稣的不同):以下表格取自宣道出版社的「约翰福音
诠释」马有藻著
┌――┬―――――――┬――――――――┐
│ 光/道/耶稣
├――┼―――――――┼――――――――┤
│本质│历史人物
│太初有道(永恒者)│
├――┼―――――――┼――――――――┤
│来源│从神而来
│与神同在
├――┼―――――――┼――――――――┤
│身份│受上帝所差
│道就是神
├――┼―――――――┼――――――――┤
│职分│为光作见证
│就是人的光
├――┼―――――――┼――――――――┤
│目标│因他可以信(介│信的对象
└――┴―――――――┴――――――――┘
(四)光是真光,光到世间,属於他自己的人却不接待他。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也可以译为「那光是真光
,来到世上,照亮一切的人」。
●「世界」:指著「宇宙」、「地球」、「地球上的人」、「大多数的
人」、「敌挡神的人」或「整個与神的心意为敌的人为系
统」。实际应該作上述哪一种解释要看当時的上下文而定。
例如第十节三個「世界」分别可以解释成「地球」、「地球
」或「宇宙」、「大多数的人」或「地球上的人」。
●「自己的地方」:指「自己的国家」。
●「自己的人」:指「自己的同胞」。
●「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可能指世上的所有人或指以色列人。
(五)接待光,也就是信光之名的人就有权柄作上帝的儿女。
●「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质,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
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不是因为成熟之故而生。
●「不是....生的」:不包含任何人的因素,也不在人的能力范围内,
不是出於情欲,也不是因为成熟的缘故而生。
(六)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间,充满了恩典与真理,作者和约翰就是「道」的
●「住在....中间」:直译是「在....当中搭帐棚」。此字跟旧约的「
会幕」有关。
●「恩典与真理」:意即「恩典的真理」或「慈爱与诚实」。
●「也见過」:指「亲眼看见」。
●「独生子」:是指「特殊的儿子」的意义。例如旧约的以撒并非亚伯
拉罕的独生子,但是
处也用此字来
形容以撒。
(七)我们领受了他丰满的恩典,恩典与真理都由耶稣基督而出。
(八)没有人看见過神,只有耶稣基督将上帝表明出来。
●「表明」:意思是「演出」,像演戏似的陈述一件事情。
◎约翰在此特别表明基督的本性是神,超越摩西和施洗约翰,基督被人
拒绝也被某些人接受。
约翰所作的见证记在下面: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問他说:「你是谁?」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他们又問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於是他们说:「你到底是谁,叫我们好回覆差我们来的人。你自己说,你是谁?」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著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那些人是法利赛人差来的(或作:那差来的是法利赛人);他们就問他说:「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亚,也不是那先知,为甚么施洗呢?」约翰回答说:「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这是在约旦河外伯大尼(有古卷:伯大巴喇),约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见证。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译:背负)世人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
二、施洗约翰的见证(
(一)施洗约翰的身份
1.背景:犹太人差祭司和利未人来問约翰的身份。
●「见证」:此字略带「法庭上作证的意味」。
●「犹太人」:在约翰福音中往往指对抗耶稣的宗教领袖,及符类福
音提到的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等。
●「利未人」:利未的后裔,他们被委托管理会幕和圣殿有关的特殊
任务,并且肩负教导的責任。
2.施洗约翰開宗明义的否认自己是基督。
3.施洗约翰并否认了自己是「以利亚」和「那先知」。
●犹太人相信弥赛亚来临前,以利亚会先出现替他開路(
)。而旧约的以利亚是由上帝接到天上去,所以他
们相信以利亚会用超自然的方式由天上来到世间,因此施洗约翰否
认他是犹太人心目中会来临的以利亚,但耶稣以施洗约翰就是圣经
所预言要来的那位以利亚(
,应验了玛拉基书的预言。
●「那先知」:
预言将来有位像神的先知出现,犹
太人对此预言有三种解释:那先知是弥赛亚、耶利米
或先知中的一位。
4.施洗约翰表示自己的身份是上帝前的「声音」。
●「声音」:取自
,表达施洗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锋
。昆蓝社团(死海古卷的抄写团体)也把同样的经文应
用到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想像施洗约翰的施洗的确是在当時的社会中造成震撼,以
至於宗教领导阶级也不能不重视而派人出来询問,但是施洗约翰仍
然忠於他的职分,坦然承认他不過是個「声音」,这样忠於所托,
忍受寂寞的先知,岂不值得敬佩?
(二)施洗约翰施洗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位更大更尊贵的即将来临。
●「法利赛人」:字义是「分離者」,当代法利赛人的人数大约有六千
,散布在整個巴勒斯坦。他们是会堂里的教师,人们
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护卫者,监管人们
正确的遵行律法。他们认为传统上对律法的解释和规
条,具有实质上和圣经同等的权威。
●「洗礼」:当時如果外邦人想改信犹太教,犹太人就替他们施行这种
象徵意义的洗礼。
●「约但河外」:约但河东。
●「约但河外伯大尼」:详细的地点无法肯定,有三种主要的说法
1.伯大巴喇:这是第三世纪以后古卷上的名称
此处地点不明,但应該在约但河
2.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
3.约但河东某处叫做伯大尼的。这是大多数学
者的看法。
●「解鞋带」:指最低贱的服事,这件工作连希伯来奴隶都不必为主人做
◎洗礼本是外邦人入犹太教的仪式,而约翰呼召犹太人出来接受洗礼,
意思就是要犹太人承认自己以前的生活宛如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所
以今天要把自己当成一個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重新立志加入敬畏上帝
的信仰。是一种悔改性的仪式。
(三)施洗约翰见证耶稣上帝羔羊的职分,并说明耶稣的工作是要「背负世人
罪孽」,而耶稣就是他所说的那位尊贵者。
●「羔羊」:以下是比较可能的幾种说法
1.指逾越节的羔羊。
3.每日在殿中献的羔羊。
的「代罪羔羊」。
的「赎罪祭的羊」。
●「神的羔羊」:这里的意思应該是「耶稣要成为祭物,为赎世人的罪
而牺牲」。
◎此時耶稣刚受完四十天的试探,到施洗约翰的地方。而非耶稣初受洗
(四)施洗约翰认出耶稣的方式
1.施洗约翰施洗的目的是要让耶稣显明给以色列人。
●「我先前不认识他」:可能是说他不认识耶稣是弥赛亚,直到他看到
●「我来用水施洗」:「施洗」原文時态是「现在式」,表示约翰整個
施洗的工作是为要显明耶稣。
2.约翰因为看见圣灵降下,且因为上帝曾告诉他此记号,所以他认出耶
稣是上帝的儿子。
再次日,约翰同两個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個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三、耶稣的首批跟随者(
(一)施洗约翰的门徒因为施洗约翰的见证跟随耶稣。
◎施洗约翰願意在门徒面前承认耶稣的身份高超,甚至他的门徒转移跟
随的对象,这样的谦卑实在令人侧目。经文:
耶稣转過身来,看见他们跟著,就問他们说:「你们要甚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那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時约有申正了。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個人,一個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於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著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在马太16:17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二)耶稣与门徒同住,门徒呼朋引伴来跟随。
1.耶稣看到约翰的门徒跟随,就問门徒要什么。
◎「拉比,在那里住」:可能表明门徒想要的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表达
清楚,所以想知道耶稣的住处,以便详细讨
2.门徒問耶稣在那里住,耶稣邀他们同住。
●「申正」:若用犹太人的计時法,这時候是下午四点,如果用罗马
计時法,则是上午十点。约翰福音共有四处记录事件发
生的時间,其中第四次所记(
须用罗马计時法才不会与
矛盾。因此这里比较可能是使用罗马计時法。此字的原
文是「第十小時」。
3.安得烈回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门彼得,告诉他自己遇到弥赛亚。
◎经過一天的同住后,安得烈的结论是「耶稣是弥赛亚」。这是一件
惊天动地的事,因为通常我们因为接近伟人就会觉得对方不值得尊
敬,然而经過一天的相处,安得烈反而更确定耶稣的身份特殊。
4.安得烈带西门去见耶稣,耶稣为他改名为矶法。
●「矶法」是亚蘭语,「彼得」是希腊语,意思都是「磐石」。
5.耶稣呼召伯赛大人腓利。
●「想」要往加利利:原文是「决定」的意思。
●「伯赛大」:意思是「捕魚之家」的意思,此地位於加利利海北部,
约但河之东。经文:
腓力找著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著他说:「看哪,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三)耶稣呼招拿但业。
1.腓力找到拿但业,告诉他遇见了弥赛亚。
●「拿但业」:可能就是「巴多罗买」(
●「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就是指「弥赛亚
●「拿撒勒」:此地是一個有名的风化区,附近有罗马兵团驻守。是
加利利地区的一個乡镇。
2.拿但业反驳腓力,认为拿撒勒不会有什么伟人,腓力邀拿但业亲自来
3.耶稣肯定拿但业是真以色列人,心中没有诡诈。
4.拿但业询問耶稣如何知道他,耶稣显示出其能力。
◎「无花果树底下」:是当時犹太人休息、默想、读书、祷告的好场
5.拿但业因为此神迹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以色列的王。
●「神的儿子」、「以色列的王」:应該都是对「弥赛亚」的称号。
6.耶稣表明门徒将要看到更大的事,耶稣成为天梯,作为衔接神与人之
间鸿沟的橋梁。
,雅各梦到天梯的事情有关。意思是
耶稣要成为天梯,作为神人之间的橋梁。经文: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是妇人),我与你有甚么相干?我的時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甚么,你们就做甚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那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四)迦拿的婚宴。
1.地点:加利利的迦拿。
●「迦拿」:在加利利海的西面,约在拿撒勒以北十四公里(九哩)。
2.场景:娶亲的筵席。
●「娶亲的筵席」:当時的婚礼庆典十分隆重,而時间大约一個星期。
而主人如果不好好招待客人,将是严重的過错。
3.参与的人:耶稣的母亲、耶稣和门徒都去赴宴。
4.遇到的危机:酒用尽了。
●「酒」:当時因为水不干净,所以酒是当時人的普通饮料。而酒攙水
成淡酒是当日社会上的习惯。
●「酒用尽了」:这是严重的問题,因为一方面主人有責任提供当時庆
典所需的一切东西,而当時人的饮料只有水跟酒。另
一方面当時也不像今日容易可以方便买到酒。
5.耶稣母亲的反应:告诉耶稣没有酒了,并要仆人照耶稣的话去做。
◎耶稣的母亲遇到这种情况,没有找主人处理,反而找耶稣求助,表示
耶稣的母亲对耶稣的身份与能力有不平凡的了解。而当耶稣一開始拒
绝時,耶稣的母亲并没有表达出失望的言语,反而对耶稣表达出绝对
的信任,更表示耶稣的母亲知道耶稣的身份与能力不凡。
6.耶稣回应母亲的要求:表明他的時候还没有到。
●「母亲」:原文做「妇人」,这词在当時并没有不敬的意味。
●「我与你有什么相干」:为当時犹太人的惯用语,确实的意义要看上
下文而定。意思大约是「我与你所等待的都
不相同」或者是「让我自己作决定」。
●「我的時候还没有到」:在约翰福音中「我的時候」特指耶稣受死复
活的時候。这里有可能是指这個意思,那耶
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表明他不能因为母亲的
情面在这時候随便公開的表明身份。
或者可以解释成「耶稣施行神迹的時候」,
后来当人表达顺服時,耶稣的時候就到了。
7.耶稣命令用人把洁净的石缸倒满水,并把水舀去给管筵席的,用人听命
●「洁净的规矩」:指宗教礼仪上的条文。
●「六口石缸」:此家有六口石缸,表示平常交游广闊,所以参加婚宴
的客人应該蛮多的。一口石缸大概可以盛20到30加仑
的水,六口共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加仑。
8.管筵席的人尝了酒,质問新郎怎么把好酒留到最后。
◎耶稣积极的参与人的欢乐,并变出好酒来满足婚礼的喜乐。显然耶稣
认同人的欢乐,因此我们也不需要压抑欢乐的需要,大可以享受上帝
给我们的美好事物。
9.这是耶稣行的头一件神迹,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相信他了。
●「神迹」:「sign」,「记号」的意思。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幾日。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著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因此犹太人問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甚么神迹给我们看呢?」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過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当耶稣在耶路撒冷過逾越节的時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著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注释:贰、公開传道(
一、耶稣传道(
(一)洁净圣殿(
1.逾越节前耶稣由迦百农上耶路撒冷去。
◎「逾越节」:可以参考
。这個节日是所有犹太男人都
必须到耶路撒冷庆祝的节日之一。
2.看见圣殿里有卖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的人。
●「殿」:指整個圣殿,包括外邦人可到的「外邦人院」。
◎「殿」:这里指的应該是「外邦人院」,从外地来的朝圣者不便携带
祭物,而祭司们又指定特殊的钱币(古泰尔币)来缴纳圣殿
税(理由是罗马的货币上有凯撒或其他神只的像,亵渎上帝
),因此供外邦人敬拜的地方就变成兑换钱币和买卖祭物的
场所。买卖货币和祭物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们不应該
在外邦人可以敬拜的地方进行买卖,而应該退到圣殿外去。
当時所献的祭物必须是祭司接纳「无残疾」的才可以献祭,
显然要在圣殿周遭開业也必须获得祭司允许,因此祭司可以
由其中获利。
3.耶稣赶散牛羊,推翻兑换银钱的人的桌子,洁净圣殿。
◎耶稣称呼圣殿是「我父的殿」而非「我们父的殿」,显示出他与上
帝的亲密关系,以及弥赛亚的自觉。
4.门徒想起圣经所记「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引自
◎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福音的记载,耶稣洁净圣殿是发生在耶稣被
钉十字架前数日。这里所记载的可能是另外的一次。解经家持两种
不同的理论,而一般比较多认为约翰记载的是耶稣传道初期的另外
一次洁净圣殿,另有人推測
一事是因为耶稣在耶
路撒冷洁净圣殿的结果。
5.犹太人問耶稣做了这行为,要显什么神迹来让大家看?耶稣以三日建殿
●「殿」:原文是「圣所」。与
的「殿」有差异。
●「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应該译为「这殿已经建造了四十六
◎犹太人要求「神迹」,意思是要耶稣提出执行这些改变既有规定的
权柄根据。神迹是要用来证明耶稣是先知的记号。既然规定是祭司
订定的,犹太人认为耶稣必须有证据证明自己有上帝来的权柄才有
资格做这些事。
◎西元前十九年大希律下令重建圣殿,到西元六十四年才大功告成,
西元七十年被罗马人焚毁。
6.耶稣死里复活以后,门徒想起耶稣的话,就信了。
7.当時有许多人看见耶稣的神迹就信了耶稣,但耶稣知道他们内心的状况
,所以不将自己交托他们。
●「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质,特徵和人格,
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交托」:此字和
的「信」是同一個字。
◎显然耶稣后来还是用神迹证明了自己的身份,而许多人因为神迹而
信耶稣。显然「因为神迹而信」的这种信心是肤浅的(当時许多犹
太人都要求看到神迹才信),而耶稣不把自己信托给持这样信心的
人。经文:
有一個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問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過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過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責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二)耶稣与尼哥底母(
1.尼哥底母来访与对耶稣的认识
(1)尼哥底母:
b.法利赛人
e.有钱人(
,有能力提供大量香料的人必然有
f.犹太人的老师
●「犹太人的官」:即犹太公会的成员。
◎这样有钱、有道德知识的人还来找耶稣,而由耶稣后来与他的对
话可以知道尼哥底母真正的問题是没有把握进神的国,这岂不令
我们侧目?
(2)尼哥底母对耶稣的认识:由神那里来作老师的
理由:神迹证明了耶稣的身份。
◎尼哥底母是说「我们」知道,表示许多与他有一同身份地位的法
利赛人们也都知道耶稣是由上帝那里来的。然而后来正是这一群
人害死耶稣。是不是我们所知的跟我们所做的常常是不一样?
(3)尼哥底母夜间来见耶稣。
◎理由可能是因为怕人说闲话,或者是他认为须要与耶稣长谈,因此
选择夜间来找耶稣。
2.耶稣以人必须重生才能见神的国,而尼哥底母质疑重生的可能性。
●「重生」:原文有「从上头而生」、「再生」两种含义。
●「神的国」:指上帝的统治权和版图。
3.耶稣表明重生就是由水和圣灵生。
●「水」:可能有以下幾种解释
(1)施洗约翰的洗礼。
(2)肉身的出生(「水」指的是「羊水」,这是加尔文的
(4)神的道(
(5)指基督徒的洗礼(这是马丁路德的看法)。
(6)水就是圣灵,原文的「和」也可以翻译成「就是」。
(7)洁净(用法利赛人用水洁净的礼仪)。
考虑到尼哥底母当時所听见的意义,以(1)、(6)、(7)比较有可
4.耶稣说明我们可以感觉重生的影响力却无法了解重生的细节。
●「风」:原文跟「灵」字是同一個字。
5.耶稣感叹尼哥底母的无法理解,并说明自己所说的是真,而且是人可
以领悟的。
●「先生」:此字前有定冠词,指尼哥底母是有官位的教师,而不是
一般人私下认可的老师。
●「我们」:可能是包含「门徒和耶稣」。
6.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人升過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铜蛇,耶稣也要被
举起来,叫一切信耶稣的人得永生。
●「举蛇」:参考
,摩西举铜蛇,让被火蛇咬
伤的百姓可以仰望铜蛇得生。
◎「耶稣被举」:应該是指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情。而人得永生的必
要条件是信靠被钉十字架的耶稣。
7.上帝爱世人,将独生子耶稣赐给人,叫信耶稣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世人」:「世界」,也许包括所有的受造物。
,到底是约翰的评论还是耶稣对尼哥底母的
表白,并不能确定。约翰福音常常有这一类难以确定的经文存在。
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区分到底那一段话是耶稣的话还是
约翰的感言。虽然如此,对整体意义的影响不大。
8.神儿子降世目的主要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希望世人因神子得救。
◎这里提到上帝差派耶稣到世上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要定罪,而是要拯
救。但是后面立刻提到耶稣来所带来的附带审判作用。
9.但是真理的出现也带来必然的审判,因为人对真理的不接受就显出自
己不喜爱真理,应該受审判。
●「信」、「不信」:原文的時态都显示这是指持续的信或不信,而
非指暂時的状态。
◎真理出现,自然就带来「区别」。因著每個人对真理的不同反应,
就显出每個人到底是不是属於真理的,是不是真心爱真理的。因此
真理来的主要目的虽然不是定罪,却也必然带来「分别」的作用。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那時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约翰的门徒和一個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甚么。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三)约翰最后的见证(
1.施洗之争(
(1)背景:耶稣和门徒到犹太地施洗,约翰在哀嫩施洗。
●撒冷和哀嫩可能都在撒玛利亚境内。
另一说法哀嫩为现今约但河西的那布鲁斯,介乎加利利与撒玛利亚
●「哀嫩」:「水泉」之意。
◎根据四章2节,事实上这時只有门徒施洗。
(2)耶稣及其门徒和约翰同工,施洗。
(3)约翰的门徒向约翰抱怨耶稣抢其名声与工作。
●「犹太人」:大多数抄本为单数。
● 「洁净的礼」:犹太人以为洗礼只是一洁净的礼,不是加入恩约
团体的表示。他们可能先辩论洗礼者的权柄来源
(4)约翰以上帝的心意为优先,并守住自己的身分。
(5)约翰以自己是新郎的朋友,非主角,并自己必被取代。
):可能是作者或施洗约翰说的
:天上来的,在万有之上
施洗约翰:地上来的,属乎地(所说的也属乎地)
(2)耶稣将天上的事说出来,但没人接受。
(3)只要有人接受主的见证,就会向大家保证上帝是不说谎的。
(旧约的应验与上帝的信实)
●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的人,是那些领受基督见证的人。
(4)耶稣是上帝差来的,说上帝的话(传达上帝的话)。
→上帝赐灵给耶稣是没有限量的。
●「赐无限量圣灵的对象」:是「耶稣」。
(5)耶稣是蒙天父爱的,且将万有交给他。
(6)信者有永生,不信者有神的震怒。
●「常在」:remain
持续、仍然、停留。经文: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離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過撒马利亚,於是到了撒马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约有午正。有一個撒马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時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马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個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那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遠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個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時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時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個灵(或无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四)撒玛利亚妇人(
1.耶稣離開犹太往加利利去
原因:耶稣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施洗约翰还多。
→不是耶稣亲自施洗,而是门徒施洗。
2.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相遇
(1)時间:午正(犹太人算法为中午十二点,罗马算法为下午六点)
(2)地点:叙加附近的雅各井旁
(3)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
(4)门徒进城买食物。
(5)撒玛利亚妇人来打水(应該是独自一人)。
(6)耶稣向妇人要水喝。
●「必须」:当日的犹太人都是绕過约旦河来往加利利与犹太地,因此
耶稣的「必须」并非路程上的必须,或许是使命上的必须。
●「撒玛利亚人」:722 B.C.北国以色列亡后,百姓被迁徙外地,剩下的人
与异族攙杂,后裔就是撒玛利亚人。他们与犹太人互相
仇视,犹太人视他们为杂种。
●「叙加」:有可能是旧约時代的示劍,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
●「雅各井」:30公尺深,離叙加有一里路,但叙加本身有水井。
●「午正打水」:可能要避開别人的眼光。
3.耶稣提出活水与妇人物质方面的误解
☆以下以「S:」表撒玛利亚妇人的话,「J:」表耶稣的话。
S:以种族問题质問耶稣。
●「没有来往」:或可译为「不会共用物品」(来往原意为共用)。
J:以神的恩赐和自己的身分邀请妇人得活水。
●「活水」:从泉源涌出的水。(当時的人认为比不流动的井水要好)
的「井」字与
的「泉源」为同一字,显示当時的
人认为雅各井有活泉供应。
中的「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中的「和」可
能译为「就是」(文法上有此可能)。
●「恩赐」的原文是特别用来指「上帝的恩赐」。
S:以无工具与井深等物质界的困难,并祖先与传统問题质疑。
◎尚不知活水是什么,故問题集中在物质与理性层面。
4.人心的真正需要与真宗教
J:一面解释活水的性质,一面用活水的永恒性与生命力再次邀请。
S:要求物质上的活水及身体的安舒。
J:以問题的症结,生命饥渴的痛处点醒之。
◎妇人为何要与那么多人结婚?莫非是追求用爱情来满足心中的空虚?
S:否认,逃避自己的错误。
J:肯定其说实话,并表现自己的超自然力量。
S:承认耶稣是先知(撒玛利亚人不承认摩西以后的先知),并把话题转
到两民族的問题症结―崇拜地点。
◎或许是为了逃避問题(吵架后可以藉故不欢而散),或许是为了认罪。
◎这山:基利心山,相传亚伯拉罕在此山上迎接麦基洗德,
并献以撒。撒玛利亚人在此山上建有圣殿,
后在马加比時代被犹太人焚毁。
以巴路山→咒诅山
基利心山→祝福山
J:示以真实的信仰,超越仪式与崇拜地点的争论
→拜父的要用心灵(圣灵)与诚实(真理)拜他。
→因为上帝是灵
●心灵与诚实又可能应翻译成「诚实的心灵」或「真理的圣灵」。
●v22:撒玛利亚的圣经只有五经,故不知更多的启示并对於弥赛亚的
事所知有限。
S:提出弥赛亚的应许(也许怀疑耶稣是)。
J:自认自己是弥赛亚→他用 I am 两字来认定自己的身分(见
●I am 在旧约中是上帝的自称。
●撒玛利亚人接受弥赛亚,但只有五经部份。故他们知道的很少,主要是
认为他是一個教师。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個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甚么?」或说:「你为甚么和她说话?」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個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問说:「莫非有人拿甚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時候还有四個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是发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五)教导门徒(
1.门徒不解耶稣和一女人说话。
●按犹太人的习俗,不相识的男女不应該在公共场合交谈。
2.撒玛利亚妇人的改变
→ 留下水罐子
(并不完全―「莫非」)
●「莫非....吗?」:原文较不肯定,可译为「难道这会是基督吗?」。
并非表示妇人不信耶稣是弥赛亚,而是当日妇女的
角色促使她采用这种徵询的语气(而非教导式的宣
◎留下水罐子应是十分迫不及待的表现。
3.撒玛利亚人的反应→出城往耶稣那里去(详情请见
4.耶稣以食物作引子教导门徒做上帝的工
◎「食物」:可能是指「存活的动力」,「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是支持
耶稣继续存活的动力。
可能因为「食物令人饱足」,「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令耶
5.要门徒以属灵的眼光看见神国的庄稼已熟(人心已预备好了),收割
的人有永恒的报答。
●「到收割的時候后,还有四個月」:一句格言,意思是收割的時辰
是催促不来的。
●「撒种的人」:在门徒之前工作的人:施洗约翰、众先知。经文:
那城里有好些撒马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於是撒马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六)撒玛利亚人得救(
1.起因→人的见证→他们因而克服了种族的障碍。
→「求」(urge)耶稣在那里住下,耶稣住了两天。
2.主因→与耶稣的接触,听见他的话!
◎传福音時也可以学习带人来到耶稣面前,而非单单自己努力见证或
◎他们相信耶稣是救世主,与底下的加利利犹太人比,实在更优秀。
過了那两天,耶稣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为耶稣自己作過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過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過节。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問甚么時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時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二、耶稣神迹和教训的启示(
(一)醫治大臣的儿子(
1.先知在本地没有人尊敬
●「本地」:也许指耶路撒冷(犹太人心目中以耶路撒冷为故乡)或加
(1)这样的接待是另一种拒绝→不是以弥赛亚的身分被接待
→而是以一個行神迹者的身分被接待
◎其实我们的信仰不免有些杂质,加利利人是为了「神迹」,我们
恐怕有時也是为了「平安、喜乐」、「知识」、「寄托」、「感
觉」而信,追求上帝给予的恩典而忘了上帝自己。
2.大臣的儿子
(1)地点:迦拿→变水为酒的地方。
主角:大臣→由迦百农来求耶稣醫治其儿子。
●「大臣」:原文是指「王的臣仆」,亦即指「希律王手下的一個
)」:implore 哀求、苦求。
●迦拿離開迦百农约32公里。
●「迦百农」:罗马的驻防城。
(2)耶稣对当地人(你们)的评语:要见神迹才信。
(3)大臣对耶稣的信心尚未越過時空的限制,耶稣引导其信心走向更大
更正确的方向。
●「活了」:原文是「好了」的意思。
●「未時」:原作第七点钟。即下午一時(犹太算法),或下午七
时(罗马官式算法)。经文: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個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個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個廊子;里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甚么病就痊愈了。)在那里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许久,就問他说:你要痊愈吗?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時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二)毕士大池的瘫子(
1.一件醫治神迹(
(1)時间:犹太人的节期。
地点:耶路撒冷之毕士大池畔。
主角:病了38年的瘫子。
●「羊门」:位於圣殿的东北角,献祭用的羊都由此门牵入。
●「毕士大」:「怜悯之屋」之意。
●「毕士大池」:新近掘出的考古遗迹显示此池是一人工蓄水池,
长96公尺,一头宽67公尺、另一头宽50公尺。
池在毕士大区圣安妮堂地下。
●「五個廊子」:水池四边都有廊子,另有一廊将水池分为两半。
●第三节后半及第四节是外加的,较优良的版本均无此段。
(2)耶稣問其是否要痊愈→与往常不同,通常是病人找耶稣要痊愈。
◎目的在激起其信心→他没有求醫治,可能已经完全绝望。
)。→一個绝望与无奈的人生,像极了许多周遭的人,
他们已经对人生认命了。
(3)耶稣醫治他。
◎「没有信心」不能阻拦上帝的作为,「有信心」也不能强逼上帝
一定要有所作为(这种信心不是真信心),如保罗身上的刺。经文: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醫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他们問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甚么人?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開了。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
2.「安息」的副作用(
(1)犹太人責备病人触犯律法,病人推卸責任给耶稣。
●「今天是安息日」:原文是「那天有安息」(指节期的安息,非
每周的安息)。
●按犹太拉比对第四诫的解释,安息日不可做的工包括移动家具及
搬负重担。按犹太人的看法,除非病人性命堪虞(可以治疗到半
死不活),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违法的。
(2)耶稣告诉病人不要再犯罪,病人出卖耶稣,结果犹太人逼迫耶稣。
●「做了这事」:原文的动词時态有继续进行动作的含意,意味不
只一次事件。
◎显然其病与罪有间接关系。
(3)耶稣陈明安息日的真义,不是啥事也不做。因神(其父)做事,故
耶稣亦做事。
●「父」:此字有「同质」,「所从出」的意义。因此犹太人由此
字察觉到耶稣有把自己当成神的意味。(可参考18节中
犹太人的反应)而一般犹太人并不称上帝为「我父」,
而只称「我们的父」,因此这种宣告是表达耶稣与上帝
有极亲密的关系,并将自己与上帝当成同等。
◎上帝造物后,在安息日还是做工,保守选民。而以色列人安息日
的平安端赖上帝不间断的保护,因此上帝在安息日也不断的作「
摄理」的工作。
(4)犹太人想杀耶稣,因其犯安息日且自以为与上帝平等。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子凭著自己不能做甚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父爱子,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著,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父不审判甚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時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我凭著自己不能做甚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3.父子之间的关系
(1)前提:子凭自己不能做什么→看见父做子才能做。
→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
(2)父的计画
a.父爱子,将一切所做的事指给子看(使子可照做)。
b.要将更大的事指给子看(让子做更大的事)→要叫人希奇。
→这事就是叫死人复活。
●犹太人认为上帝不会把叫死人复活的权柄赐给任何人。
c.父将审判的事交给子→叫人尊敬主如尊敬父一般。
●犹太人相信耶和华是世界的审判者。
(3)人的反应与结果
a.听耶稣的话信天父者有永生→已经出死入生了。
●永生的特性→不被定罪。
b.现今是死人因耶稣的话复活的時候了→因为父有生命,也赐给子有
●「死人」:看上下文应是指灵性死亡的人。
c.因为耶稣是人子,天父给他审判权→死人都要复活受审。
→耶稣的审判是公平的,因为他只求天父的意思。
◎因为耶稣是人子,故审判時人无可推诿,因他也经過一般人的
生活,不但了解,也接受同样的试炼并且没有犯罪。因此人不
能说耶稣不了解人类,也不能说标准太高,人无法活出。
☆这段说明耶稣的神性及他与上帝同质,分以下七点:
a.子自己不会做父不做的事,凡父做的,子也照做。
b.父叫死人复活,子也能。
c.父将审判的权交给了子。
d.尊敬子如同尊敬父。
e.信子者如同信父,永生就属於他们。
f.凡听见主的声音便活了(活了是指属灵生命活過来)。
g.父的生命在子里可得著。
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過见证。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约翰是点著的明灯,你们情願暂時喜欢他的光。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過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神的爱。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们;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著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4.耶稣的见证(
前提:若自己为自己做见证则见证无效。
(1)施洗约翰:a.为真理做過见证。
b.是点著的明灯。
●约翰「是」:「是」是過去式,代表约翰已被囚或死了。
●「灯」:原文指中东一带使用的「油灯」,须要依赖不断的添油
才能发光。这种灯虽可照明,却无法自力长久发光。
◎其实耶稣的见证非从人来,提施洗约翰是要让人易接受可得救。
(2)耶稣所做的事。
●「事」:此字也可以译做「神迹」。
(3)天父上帝:也许指在受洗時的见证,或是指天父的本质
●「另有一位」(
):原文是指「同质的另一位」,就是指「天
父上帝」而非指「施洗约翰」。
◎犹太人的不信正证明他们心中没有天父之道。
(4)圣经(旧约圣经):犹太人以为其中有永生却不肯近生命的源头。
●「你们查考圣经」:或作「你们应当查考圣经」。
☆犹太人不信之故:
a.情願暂時喜欢灯光
b.没有神的道在心中
c.心中没有神的爱
d.互相受荣耀,不求由神来的荣耀
e.不信摩西所写的书。
●犹太人以依附摩西为荣。
◎特点:每提一些见证之后,就加上一個定罪(不信即带来定罪)。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時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個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個孩童,带著五個大麦饼、两条魚,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么呢?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这样,都随著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個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個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三)给五千人吃饱(
1.地点:加利利海对岸(伯赛大附近)的山上。
时间:犹太人的逾越节前。
背景:门徒和仰慕耶稣神迹的众人跟随。
●「提比哩亚海」:这湖最初名叫「革尼撒勒」,后称为「加利利海」
,最后因为湖畔新建的「提比哩亚城」而改名为「
「提比哩亚海」。
2.耶稣见到人多,就問腓力如何解决众人吃的問题以试验腓力。
◎腓力是伯赛大人(
),因此耶稣先問腓力,他是
当地人,理应知道何处可以購买粮食与粮食价格。
3.腓力表明自己无能为力。
●「二十两银子」:大约是当時一般工人两百天的工资。
4.安得烈表达有人带食物可以分享,但无法满足众多的需要。
●「孩童」:原文可以广泛的指「年轻人」,有些著作用此字来指「
达到结婚年龄的青年」,另有些碑文显示此字也可以指
「奴仆」。
●「大麦饼」:当時一般百姓吃的便宜食物。
●「魚」:原文指「魚干」或「腌魚」,用作吃麦饼的调味食品。
◎「五饼二魚」:份量大概只够自己充饥。
◎当時人数众多,而所能找到的食物仅有五饼二魚,应該有人另外有
带食物而并不願意拿出来。也许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在别人可
能受苦而自己能逃過苦难時願意分享自己所有的?
5.耶稣要门徒让众人坐下,祷告后分配食物,让众人吃饱了并有剩余。
●五千人是男人的数目,小孩和女人没有计算在内(
●「篮子」:是犹太人随身携带以盛载食物和杂物的器具。
◎耶稣既然有能力能够由五饼二魚变出让五千人吃饱的食物,显然并
不应該在乎这区区十二篮零碎。而耶稣却珍惜这些零碎。我们拥有
上帝所赐予的恩典或能力時,是否也珍惜爱护这点点滴滴的赐予?
◎五饼二魚事件四本福音书都有记载,且下文与此神迹有相当的关系
。若此记载为假,则四福音中有哪一记载可能是真的呢?若此记载
为真,则你我岂能等闲视之?
6.众人的反应:认定耶稣是先知,要强逼耶稣作王。
耶稣的反应:離開众人退到山上去。
●「那....先知」:指旧约
所预言的「像摩西一样
的先知」。经文:
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時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四)耶稣在海面上行走(
1.到了晚上,门徒要過海往迦百农去,耶稣没有随行。
2.门徒在海面遇到风暴,看到耶稣由海面上走過来就害怕起来。
●「十里多路」:原文是「25斯塔狄」,大约四、五公里(三英里)。
3.耶稣安慰门徒不要惧怕,并上船,耶稣上船后一行人就顺利到达对岸。
◎在其他两卷福音书中,耶稣还答应彼得的请求让他也在海面上行走
(马太福音),并记载了耶稣平静暴风的详情。约翰福音既然是补
述福音,应該会知道其他福音的详细记载,这個经历应該能帮助刚
刚经历過五饼二魚神迹的门徒更深刻的了解耶稣是神。由其他两卷
福音书中看得出门徒对五饼二魚的神迹意义与耶稣的身份并不是非
常了解,须要这一個神迹来帮助他们更知道耶稣是自然界的主宰。经文:
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幾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著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幾時到这里来的?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众人問他说:我们当行甚么,才算做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他们又说:你行甚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做甚么事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過吗哪,如经上写著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遠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過,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么?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么?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在先知书上写著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这不是说有人看见過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過父。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過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著;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们的祖宗吃過吗哪还是死了。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原文是跌倒)吗?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叫人活著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個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個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個是魔鬼。耶稣这话是指著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個门徒里的一個,后来要卖耶稣的。
(五)耶稣的教训―耶稣是生命的粮(
1.众人到迦百农找耶稣。
2.众人找到耶稣之后,对耶稣说一些客套话,而耶稣直指众人的动机是
物质上的。
耶稣所说的话实在是蛮悲哀的。众人找耶稣的理由不是为了神
迹本身,而是为了神迹的好处。我们进教会、找耶稣,是不是也单
单为了好处?
3.耶稣鼓励众人应該为人子所赐存到永遠的食物劳力,而不要必坏的食
●「神所印证」:意即「神所认可」的。
◎耶稣不是不肯照顾人的物质需要,但真正值得担心的是人到上帝面
前来指考虑物质的需要,以至於忽略了那真正可以存留到永遠的事
物。上帝来,要关心人的物质需要,但一般人所忽略的永恒問题,
确是上帝不轻忽的。
4.众人問应当怎样行才是做神的工(众人以为这跟永生的食物有关),
耶稣回答:「信神所差来的就是作神的工」。
5.众人向耶稣要神迹,并以吗哪的神迹提示耶稣。
6.耶稣表明天上的粮就是自己(由天而来、赐生命给世界的),并保证
信的人不饿不渴。
●「主」:此处可以译作「先生」。
7.耶稣陈明犹太人看见了耶稣(由天而来者),还是不信。因为他们不是
天父赐给耶稣的人。
8.天父要耶稣不失落任何一個天父所赐的人,且要叫他们得永生并复活。
9.犹太人质疑耶稣身份。
10.耶稣重申唯有天父所吸引的人,才能到耶稣这里来。
●「吸引」:原文意义是「强拉」。
11.唯有由神来的耶稣看過天父,信他的人有永生,真天粮让人吃了不死
真天粮就是耶稣。
12.犹太人怀疑耶稣怎能把自己的肉给众人吃,耶稣重申吃人子肉、喝人
子血的人,才能拥有基督的生命,拥有永生和末日的复活。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应該翻译成「因为我
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饮料」。
●「吃与喝」:本是犹太人惯用的词汇,指「将别的物件变成自己生
命的一部份」,尤其指律法方面。有许多「拉比」将
律法称为他们的麵包,吃之则代表接受及遵行之意。
耶稣在此用「吃喝耶稣的肉」代表接受耶稣的生命与
救赎之意。
◎由此看来耶稣不是故意要混淆大家的思考,他是要把永生和接受自
己的替死或生命连结在一起。
13.耶稣说完以后,有些门徒觉得难以接受,耶稣肯定自己的话是重要而
能使人活的。
●「这话甚难」:指「甚难接受」,而不是「难以理解」。
●「灵」:可能可以翻译成「圣灵」(现代中文译本)。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我告诉你们的话就是
赐生命的灵」。
◎极可能这些门徒不願意把信仰的核心放在耶稣身上,他们跟耶稣可
能是希望能学得某些规条帮助他们进神国,而当耶稣的言论对他们
提出「以耶稣为中心」的要求時,门徒们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这样
的要求实在不是一般的老师所会提出来的要求。
◎第63节中,耶稣认为自己的话是人生存的关键。这一节严格说起来
并不表示耶稣认同灵比肉体高超,或者人分成幾個部份,而主要是
要表达耶稣所说的话(或道理)是人内在的生命动力。或者现代中
文译本的译法是另一种可以考虑的翻译方式。
14.耶稣指出门徒中间有不信的人,并重申只有透過天父的恩赐才能到耶
稣这里。而结果许多门徒退去不再跟随耶稣。
15.十二使徒认为耶稣有永生之道,所以一定不離開主。
16.耶稣预言有人要卖他。
●「魔鬼」:原文没有定冠词,代表这人拥有魔鬼的性格,而非这人
就是魔鬼本身。
◎思路整理:耶稣说明天粮是赐生命者而非吗哪-&众人求天粮-&耶稣表
明自己就是天粮,要信他。但众人不信,而信他的永不被丢弃,且在
末日要复活(把天粮-&永生的食物说清楚)。-&众人提出理性方面的
疑問-&耶稣说明神的自主性,再论自己是生命的粮-&吃主肉喝主血-&
耶稣说明自己的死要救世人。经文: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願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当時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離開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時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你们上去過节吧,我现在不上去過这节,因为我的時候还没有满。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過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正在节期,犹太人寻找耶稣,说:他在那里?众人为他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不然,他是迷惑众人的。只是没有人明明的讲论他,因为怕犹太人。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犹太人就希奇,说:这個人没有学過,怎么明白书呢?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於神,或是我凭著自己说的。人凭著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么?你们却没有一個人守律法。为甚么想要杀我呢?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著了!谁想要杀你?耶稣说:我做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你看他还明明的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甚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么?然而,我们知道这個人从那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時候,没有人知道他从那里来。那時,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那里来;我来并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時候还没有到。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他的,说:基督来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於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時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犹太人就彼此对問说:这人要往那里去,叫我们找不著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腊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腊人吗?他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甚么意思呢?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著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時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著荣耀。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於是众人因著耶稣起了纷争。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甚么没有带他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過先知。
三、耶稣是一切福乐之源(
记载耶稣生平中最后六個月的「被弃绝時期」。
(一)住棚节里的争论(
1.耶稣因为犹太人的缘故停留在加利利,而不在犹太地区出入。
●「游行」:指拉比和学生到处讲学。
2.耶稣的兄弟不信耶稣,要耶稣去犹太显扬名声。
●「住棚节」:此节期为期一周,由七月十五開始(阳历九、十月间)
。是庆贺旷野漂流時期结束的节日。旧约
中有记载。
3.耶稣以自己的時间还没有到,而世人因耶稣指出他们的恶所以恨耶稣。
4.耶稣在他弟兄去過节后也暗暗的去耶路撒冷去過节。
5.节期中,犹太人寻找耶稣,众人为耶稣私下议论纷纷。
●「找」:此字在约翰福音出现34次,其中有十七次带有「藐视」之
6.在节期中,耶稣上殿去教训人,令犹太人觉得稀奇。
●「到了节期」:原文是「在节期中」。也许是指节期中任何一天,或
是「第四天」。
●「怎么明白书呢」:也可以译为「怎么会这样有学問呢?」
◎按犹太人的风俗习惯,每逢大节日,会在圣殿广场安排一些「拉比讲
座」,阐扬律法。
7.耶稣说明自己的教训是上帝,凡立志遵上帝旨意的,就能分辨。
◎谈到耶稣的来源。
8.耶稣指明犹太人因为安息日的争论想杀耶稣。
◎这段谈到犹太人对律法的误解,宁可表面遵守安息日律法,而内心违
反時诫「不可杀人」的禁令。
8.有人认为基督来的時候,没有人知道他由那里来,而认为大家既然知道
耶稣的来历,所以耶稣不会是基督。
◎这些耶路撒冷人的看法显示出一個传统看法就是「没有人知道弥赛亚
的来历」,另一传统说弥赛亚来時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身份,直到
以利亚膏抹他后,他才觉醒而知道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但这都没有什
么圣经根据。
9.耶稣反驳:即使众人知道他的来历,但他还是上帝差来的。
10.有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想要捉拿耶稣,另有人因为耶稣的神迹而
11.耶稣告诉众人:他的時间不多,即将回到天父那里去。而犹太人为这
说法感到不解和怀疑。
●「西利尼人」:「希腊人」。
12.在节期的最后一天,耶稣告诉众人:「渴了可以到耶稣这里喝,信耶
稣的人,要由其腹中流出活水江河。」亦即说明信的人将领受圣灵。
●「节期的末日」:指第七日。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也可以翻译成「人
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信我的人,请喝吧!」,如果采取此译
法,后面一句圣经的话,就要解释成「耶稣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出处不详,可能跟
◎按照当時的习俗,住棚节期间,犹太人每天用金瓶从西罗亚池打水
,然后将水倒入圣殿祭坛旁的银盤,用来纪念摩西击石取水的神迹
),耶稣这一段教训就是以此习俗为背景。
◎耶稣这一段讲论,又明确的指明他就是众人信心的对象,是那位生
命与能力的供应者。这与一般宗教家所宣称的大相迳庭。
13.众人又为耶稣的话起了纷争,其中有些高手因为耶稣来自加利利,而
质疑其基督身份。
●「那先知」:
预言将来有位像神的先知出现,犹
太人对此预言有三种解释:那先知是弥赛亚、耶利米
或先知中的一位。
◎其实在这里对耶稣有偏见的人,所持的观念不是错误的。但是他们
以为耶稣来自加利利,就不会是生在伯利恒的弥赛亚,如果他们願
意更深入一点考察,而不是用一般传统的成见来看耶稣,应該不至
於產生这样的误会才是。
14.差役因耶稣说话的内容没有下手捉耶稣,遭受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責
15.尼哥底母仗义执言,却被人以传统和历史质疑。
◎「约拿」和「那鸿」两人即是加利利的先知,这些法利赛人可能真
的气坏了。经文:
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文士和法利赛人带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該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著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的問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於是又弯著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那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二)犯奸淫的妇人(
◎这一段经文在许多古卷中皆没有出现,但是却有许多证据说明这一段
经文是约翰的著作。而今日大多数的学者不接受这一段是约翰的著作
,但不是约翰著作并不表示所记载的不是事实。
1.耶稣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圣殿中教训百姓。
2.文士和法利赛人带一個行淫時被抓的妇女到耶稣面前,要耶稣裁决。
◎这里文士和法利赛人并没有带律法规定的两個见证人,而且没有提
起律法的细节部份(不是所有行淫的妇女都該处死),对以遵守律
法为荣的他们似乎有点奇怪。
◎行淫的处罚条例在
3.文士和法利赛人背后的动机是希望要试探耶稣,得到告他的把柄。
◎如果耶稣决定要处死此妇女,就违背了罗马的法律(当時犹太人并无
宣判死刑的权力)。而如果耶稣不处死此妇女,就当众违反摩西的律
法,亦即公然与民众所认定的准则为敌,立即就失去大家的拥戴。
4.耶稣以弯腰在地上画字回应之,而敌对者却不断的要耶稣回应。
◎对於耶稣的沈默,文士和法利赛人是急躁的不住询問,希望耶稣快快
落入圈套。在这一瞬间,他们的恶意表现无遗。
◎针对耶稣在地上画字的内容,许多人有许多猜測,不過有可能内容并
不重要,而是希望犹太人想想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等待犹太人不断的
询問,把内心的恶更加显露出来。
5.耶稣回应以「没有罪的可以先拿石头打妇人」,并继续在地上画字。
◎「拿石头先打」:这是「证人」的工作,证人先打第一颗石头,而后
众百姓跟著拿石头打。
6.敌对者听见耶稣的话,就由老到少,一個一個的出去了。
◎敌对者由老到少離開,可能是因为敌对者发现自己达不到「无罪」的
要求,也可能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无法担任「证人」这個职分,而一一
離去。「由老到少」是一個很特殊的顺序,也许是年纪大的人思考后
先知道自己不能拿起第一块石头。但是当年高德劭的人先離開了,年
轻的人又怎能有把握自己比其他人更有资格拿石头呢?
7.耶稣不定妇人的罪,并要妇人不要再犯罪。
●「不要再犯罪了」:原文時态显示这里的意义是「不要再习惯性的
犯罪了」。经文: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法利赛人对他说:你是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不真。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那里来,往那里去。你们是以外貌(原文是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你们的律法上也记著说:两個人的见证是真的。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他们就問他说:你的父在那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時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時候还没有到。耶稣又对他们说:我要去了,你们要找我,并且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犹太人说:他说: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难道他要自尽吗?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他们就問他说:你是谁?耶稣对他们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我有许多事讲论你们,判断你们;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他们不明白耶稣是指著父说的。所以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并且知道我没有一件事是凭著自己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著父所教训我的。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做他所喜悦的事。耶稣说这话的時候,就有许多人信他。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過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遠住在家里;儿子是永遠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孫,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亂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於神,也是从神而来,并不是由著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你们为甚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你们是出於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於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甚么不信我呢?出於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於神。犹太人回答说:我们说你是撒马利亚人,并且是鬼附著的,这话岂不正对吗?耶稣说:我不是鬼附著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遠不见死。犹太人对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著的。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遠不尝死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么?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甚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神。你们未曾认识他;我却认识他。我若说不认识他,我就是说谎的,像你们一样;但我认识他,也遵守他的道。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過亚伯拉罕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於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裏出去了。
(三)真光及其含义(
1.耶稣说明他自己是世界的光,跟随他的人就不在黑暗里走,要得著生命
◎此時正是住棚节,此時圣殿点亮蜡烛,照耀的如同白昼,目的是为了
纪念上帝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以云柱火柱引导百姓。而耶稣在这情景
下宣告自己是「世界的光」,众人更是容易理解。
2.法利赛人控告耶稣为自己作见证所以见证不真。
◎律法规定要两個以上的见证人,才算是可靠的见证。
3.耶稣认为他对自己的见证是真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来历。而法利赛
人不知道耶稣的来历,所以判断不真。而实际上为耶稣作见证的不只
是耶稣,还有圣父。
4.法利赛人进一步询問耶稣的父亲何在,耶稣回答法利赛人不认识耶稣
,所以也就不认识耶稣的父。认识耶稣等同於认识天父。
5.这些话是耶稣在库房说的,没有人捉拿耶稣,因为耶稣的時间还没有
6.耶稣表达自己要離開世间,而犹太人无法找到耶稣。这样的说法引起
犹太人的质疑。
7.耶稣说明犹太人要与耶稣分離的理由是因为「来源不同」。并说明若
不信耶稣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若不信我是基督」:原文是「若不信我是」。
8.众人問耶稣的来源与身份,耶稣指自己是由天父那里来的,并天父与
他同在。因为这些话,许多人信耶稣。
●「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也可以翻译为「我岂不是从起初
就告诉你们吗?」。
●「必知道我是基督」:原文是「必知道我是」。与
中上帝的自称「我就是『我是』」酷似。
◎显然,犹太人没有听懂耶稣的意思,还打算問清楚耶稣到底「是」
谁,而耶稣早已经说明了他是「我是」。
9.耶稣教训信他的犹太人要常常遵守耶稣的道,就会晓得真理并因此得自
●「信」他的犹太人:原文的時态表达「開始相信」的意思。
10.听众以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自由人,应該不需要得自由。
11.耶稣回答「犯罪的是罪的奴仆」,唯有天父的儿子才能叫人得真自由
,但听众因为心中容不下耶稣的道,就想杀耶稣,这是因为「父亲不
同」之故。
12.耶稣指出听众的来源是「魔鬼」,所以不能行亚伯拉罕的善行,也不
爱上帝所差来的耶稣。
●「就必行....的事」:可以译为「就应当行....的事」。
●「不能听」:「听不进」、「不能接受」。
13.犹太人因为耶稣把真理告诉他们,就因此不信耶稣。就说明自己不是
14.犹太人指責耶稣是撒玛利亚人又是鬼附著的,耶稣以自己尊敬天父来
反证犹太人的指控错误。
●「撒玛利亚人」:是一种轻蔑的用语,接近「杂种」的意思。
15.耶稣说明遵守其道的人,就得永生,引起犹太人的质疑。耶稣表明自
己认识上帝,也遵守上帝的道并且亚伯拉罕存在前他就已经存在了。
●「五十岁」:可能是耶稣的容貌看起来有点老,却应該还不到五十
岁。也有可能因为「五十岁」是利未人退休的年龄,
或者犹太人是要讽刺耶稣还不够成熟。
●「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直译是「在亚伯拉罕之前,我是」
,耶稣又一次用了上帝的名字。
16.听众因此拿石头要打耶稣,耶稣却躲藏離開圣殿了。
耶稣過去的時候,看见一個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問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著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著讨饭的人吗?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開的呢?他回答说:有一個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他们说:那個人在那里?他说:我不知道。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耶稣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赛人也問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個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個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他们又对瞎子说: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個先知。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問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么?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至於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開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問他吧,他自己必能说。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問他吧。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該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個罪人。他说: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他们就問他说:他向你做甚么?是怎么開了你的眼睛呢?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甚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么?他们就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個人,我们不知道他从那里来!那人回答说:他開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那里来,这真是奇怪!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開了。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甚么也不能做。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於是把他赶出去了。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耶稣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他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四)生来是瞎眼的人(
◎「让瞎眼的人重新看见」,这是新约圣经中记录最多的神迹。在旧约中
这是属於上帝的能力(
)和弥赛亚的工作
1.主角:一個生来瞎眼的人。
2.门徒询問耶稣到底是谁犯罪导致这人瞎眼,耶稣否定这人瞎眼是因为
罪的原因,而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犹太人的观念中认为身体的残缺跟「罪」有关,如果不是自己的罪,
就是祖先的罪由后代承担。
◎耶稣否定这种传统观念可以应用在这個瞎子身上,而认为这瞎子的苦
难与残缺是要正面的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3.耶稣鼓励门徒趁著好時机要做上帝的工。
◎「白日」、「黑夜」:「白日」可能是指「可以顺利传福音的時候」
,「黑夜」可能指「十字架的逼迫临到,无法
顺利传福音時」。
4.耶稣透過唾沫和西罗亚池的水醫治瞎子。
●「用唾沫和泥」:犹太人认为这种举动等於「搓麵揉麵」,而将泥团
涂抹在眼皮上,就等於「膏抹」的工作,都是安息日不应該做的事。
●「西罗亚」:是「奉差遣」的意思。在此应該是表明醫治的能力由奉
差遣的耶稣身上而来。
5.瞎子的邻舍对瞎子的遭遇议论纷纷,而瞎子自己把事实复述一次。
6.众人把瞎眼的人带去法利赛人那里(因为治病的日子是安息日),於是
引起了法利赛人中间的争论:「不守安息日、不是由神来的」、「不是
由神来的罪人不能行这样的神迹」。
◎这两派的争论其实真正的解决方案是由「安息日醫治人就是不守安息
日」这個前提下手,而法利赛人们却决定由「否定一個真实发生的神
迹」下手,於是两派人马千方百计的誘导瞎子和一干证人否定耶稣真
的行過这個神迹。
7.瞎子认为耶稣是先知。
8.犹太人不信这神迹真的发生,於是传唤瞎子的父母来作证。瞎子父母承
认这人真的是生来瞎眼的,却因为怕被赶出会堂,不願承认这是耶稣的
◎「赶出会堂」: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被赶出会堂的人在社会上蒙上污
名。在商场上要受杯葛、宗教上的优待与权力将丧失,更被认为会无
法进入弥赛亚国度。逐出的期间有時是「三十、八十、九十日」,严
重者是「终身被逐」,不過这种严重的刑罚需经過公会投票决定。
9.法利赛人誘导这瞎子要否认耶稣的神迹,而瞎子坚持他的确经历的一次
●「該将荣耀归给神」:意思是「要向神自己表示感谢」、「当敬畏神
,坦白供出任何隐蔽的罪」(
◎「我们知道这人是個罪人」:目的是暗示瞎子供出他们要的答案。
◎「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这真实而不
能被抹灭的见证,让意图涂抹神迹真实性的法利赛人难以招架。从某
些角度说,「以前瞎眼、今日看见」这种经历是每個基督徒的共同经
10.瞎子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迹肯定耶稣是上帝来的,引起法利赛人们
恼羞成怒,把他赶出去了。
◎法利赛人无法辩驳瞎子的理论,干脆直接責备他是「全然在罪孽中
」,完全掩住自己的眼睛不看这件事实。
11.后来耶稣告诉瞎子他就是人子,瞎子欣然相信又拜耶稣。
●「神的儿子」:比较可靠的抄本做「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翰福音查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