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省都独立发展,哪些省会城市逆袭

2016年7大屌丝逆袭城市
南昌位列二线城市 - 市场 -南昌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2016年7大屌丝逆袭城市
南昌位列二线城市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自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以来,其每年都会出一份榜单,详列各个城市的座次。
自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以来,其每年都会出一份榜单,详列各个城市的座次。
自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以来,其每年都会出一份榜单,详列各个城市的座次。总体上,榜单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不过有一些则显然看走了眼,比如被列入新一线城市的沈阳、大连,乃至青岛(青岛人口在净流出)……
与此同时,一些此前并不被看好的城市,却突然崛起,比如合肥、郑州等。虽然城市发达程度(特别是房价)和居民幸福感无关,不过,高房价与城市发达程度的关联度却很大。因为流动性泛滥,热点城市的房子,金融属性不断增强,买房子越发像是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潜力票,买房子就是买一座城市的未来。
一座城市的复兴
对郑州来说,2016年是可怕的“地王年”。自今年6月,随着雅居乐、荣盛、融创、金茂等一线房企抢滩郑州,郑东新区——特别是郑东新区龙湖区域的地价直线飙升。
去年6月至今年4月,11个月里,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内的地价每亩上涨了339万元;而今年4月至8月,区域内的地价每亩上涨了2139万元!相应地,楼面价每平米上涨24622元——从1.2万/平米上涨到3.7万/平米!
8月份,随着融创和金茂双双拿下地王,舆论高度一致地认为,郑州房价正在迎来5万+的时代。畸高的地价提升了大众的心理预期,令购房者争先入市。原来预计卖3万/平米的楼盘瞬间提价到5万/平米,即便如此依然一房难求。明源君一郑州的好友8月火急火燎地从外地杀回郑州抢房,结果无功而返!
鉴于彼时广州的房价不温不火,一些媒体甚至将“北上广深”改成了“北上深郑”。如果真这样的话,郑州的刚需一族恐怕要躲在厕所里哭晕了。2015年,郑州人均GDP为7.8万,人均收入约3.1万,还不够买一平米房子!但实际上,目前郑州房价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均价1.3万/平米附近。
虽然如此,但是郑州整体的房价涨幅一点都不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郑州新房房价与二手房房价的涨幅均列全国首位!直到调控以后,增幅才有所放缓。不过,其新一线的地位自此确立。
首先,作为全国性的铁路交通枢纽,郑州被誉为是被火车拉来的城市。05年,郑州局被分拆,使其“失去十年”。不过,高铁时代,其迎头赶上,目前,郑州已有7条以上的高铁经过,未来还有望更多。
其次,河南是农业大省,几亩薄田难以营生,因此,长久以来,到外出讨生活的河南人遍布全国。数据显示,2015年底,河南总人口1.07亿,而常住人口不到0.95亿,1242万河南人在外讨生活。不过,最近这些年来,郑州的人口流入却较快。2008年~2015年期间,郑州新增常住人口213.3万,新增在校小学生约23万!
最后,郑州的经济增速较快。2005年,郑州GDP为1650亿元,2015年为7315.2亿元,十年增长了4.43倍。同时,得益于产业转型与制造业西迁,郑州工业发展引人关注。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EUI)去年8月发布的信息,郑州的产品出口年度复合增长率达53%,在EUI指数中排第二。
当然,作为内陆城市,郑州历史悠久,但糟粕也较多(就像郑州冬天的天气,据说去年冬天郑州只有三天看到了太阳),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比如K2地产进入的尴尬就是一个缩影,比西南城市成都要差得多(前段时间,明源君受邀在成都参加了一个峰会,主持人先念的是创业者和风投的姓名,然后才是到场的成都市委和崇州市委领导的名字,包容、开放的气息扑面而来)。
长期被低估的中部城市
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过去并不引人注目。因为,无论是其全省的经济总量还是增速,乃至省会城市占全省经济的比重,都只排在中间,并不特别出众。
不过,自今年2月份起,合肥的房价直线拉升,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一时傲视群雄。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合肥的房价上涨了68.28%(如下图),将长沙、南昌和太原都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由于相邻,合肥凡事喜欢对标上海,比如说要把滨湖新区打造成合肥的浦东新区,颇有国内科技界“雷布斯”“贾布斯”的既视感。一方面是为了自带光环,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还比较落后。
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合肥是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杭州和南京的发达程度要远远高于合肥。以本外币存款为例,2015年末,合肥的本外币存款总量和人均基本都只有南京和杭州的三分之一!
当然,合肥的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2015年,10年间GDP增长了6.63倍(853亿元~5660.3亿元),比郑州生猛得多。2016年上半年合肥GDP2575.5亿元,折算后实际增长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6元、增长10.5%!
合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单核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很弱(因为置身长三角群雄之中,但实力却又是最弱。),过去5年,净流入人口只有约34万,排名全国倒数第七。可是,2014年,安徽本埠的房价几乎腰斩,合肥受到的冲击却不太大,因为它吸收了芜湖、马鞍山、六安等周边地区的人口。
根据合肥学院发布的《新合肥人住房及生活方式调查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4年末合肥市区净流入常住人口为124.5万人,这意味着3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新合肥人。新合肥人中,自有住房占38.56%。因首次置业和满足居住需要而购房的占68.56%,因二次置业和改善居住条件而购房的占21.25%,单纯出于为父母或子女居住考虑而购房的占7.14%,只有3.05%的人购房的目的是投资。刚需市场十分强劲!
此外,合肥的高校数量众多,比南京多7所,比杭州多21所,高校整体质量可能难以抗衡南京、武汉和长沙,但一所985(中科大)、2所211大学(安徽大学和合肥工大)秒杀郑州、南昌、太原、杭州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合肥能够将这些高校的毕业生最大限度地留下来,发展得会更好(安徽的上市公司数量一度位居中部六省第一,目前已被湖北超越)。因此,眼下,各大房企依然在合肥抢地,11月30日,合肥8宗地拍卖,却引来90多家房企争夺。
盘踞在合肥滨湖新区出租屋里的传销分子(不要问我为啥这么说,因为明源君早年在此卧底过),业绩压力或许又加大了吧,毕竟房价涨了,房租也会跟着涨。
任性到不限购的城市
国庆前夕,随着北京一纸限购限贷令,21城先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调控热潮。效果说不上有多明显,但预期转向,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量至少下去了,价格从数字上至少降了。
不过石家庄却坚持不调控。相比其他被吊打城市的房价,石家庄的房价就像一个无人管教的野孩子,疯得不行。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省会房价排行中,石家庄领涨全国,环比9月涨近11%,同比上年涨近45%!11月份,涨势的凌厉程度依然不减,依然保持8.58%的涨幅,位列全国涨幅第三。
不怕路途远,就怕速度不够快。虽然石家庄房价上涨在今年4月份才开始启动(今年3月1日,石家庄市长邢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五十二次常务会议,出台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的“石20条”),8月份才加速,不过由于涨势凶猛,去年11月至今,依然已录得57.2%的涨幅。如果12月份还保持前面两个月这么凶猛的涨势,那将可能碾压武汉、郑州、合肥,乃至苏州的房价。
面对如此疯狂的房价,有人兴奋有人忧。兴奋者认为石家庄房地产市场迎来最好的时机,也是投资的最佳时机;忧虑者则认为自己更加买不起房,而产生恐慌心理。不过,政府相关人员表示,石家庄不具备调控的基础。
独立经济学家杜猛更是反问:“石家庄房价涨幅再高,会有深圳、南京高吗?”杜猛还进一步指出,石家庄周边的城市,除了北京天津外,济南、郑州、太原的房价都在涨,石家庄没有理由不涨。释放一下压抑已久的石家庄房价,对于石家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不考虑通胀因素,石家庄房价的涨幅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石家庄的房价还有很大上涨空间……
明源君认为,石家庄房价暴涨,除了城市自身的内驱力,周边城市的带动,主要是受京津一体化政策的催化。由于石家庄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其城市地位较以前大幅提升,房价也在朝京津看齐。
石家庄众城皆调我独拉,举世皆降我独涨的霸气还会保持多久?明源君认为,这主要还得看政策。11月28日,石家庄发改委发布《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总规模达到427万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里面还提到“到2020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这一条要做到可不得了,整个京津冀的人口不堪忍受雾霾的人口都要被吸到石家庄……
中部城市的核心引擎
传统二线城市中,武汉的上涨,在明源君看来,是最名正言顺的——至少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中是如此。时至今日,武汉房价已经连续上涨21个月。
作为武汉高铁节点城市,武汉是中部的核心城市。2015年,武汉GDP为10905.60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三;增速8.8%,排第四位。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已超过深圳(这里多说一句,去年深圳零售消费总额只同比增长了2%,基本是全国最低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2位。2015年,武汉的人均本外币存款达18.28万元,秒杀天津。
湖北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年时间里增加了127.73万人,而几乎同时期内,武汉的常住人口流入量为123万!这意味着,全省新增常住人口基本都汇聚到了武汉!在北上广深等传统一线城市人口增量放缓的同时,武汉的人口还在大量流入。去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060.77万人,比2014年增加26.97万人!
而且,流入人口的质量不低。2015年,在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有656.54万人,每10万湖北人中就约有11220人是大学生,相比2010年的9534人,增加了1686人。
同时,新鲜的血液还在不断产生。武汉的高校家数达86所,在国内都首屈一指,而且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等名校云集。过去,武汉和长沙高校给深圳提供了大量人才。不过,随着武汉位列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成为人才回流中部的首选城市,未来武汉作为中部重镇的地位只会不断加强。
距离帝都近,不涨都难
由于恒大举牌,经营亏损的廊坊发展前后拉了10个涨停板,涨了200%以上,气势如虹。廊坊当地的房价也毫不逊色。
北京楼市限购升级之后,燕郊潮白河边的楼盘价格应声上涨,10月某楼盘的开盘价达到4万(备案价是2.4万),依然被北京购房者一抢而空。而就在去年的7月,当地的房价只有1.5万一平米!
其实,早在各地密集调控钱,廊坊已相继出台了“廊九条”和“廊七条”,但对房价上涨趋势的遏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此凌厉的涨势下,廊坊房价的排名不断上升,8月份排名全国第15,9月份挤掉苏州,晋级第14强,11月环比增速-0.67%,但依然雄踞第12名。
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廊坊房价上涨102%!没办法,谁让廊坊距离北京这么近呢。靠近深圳的东莞和惠州也涨疯了,逻辑是一样的。
济南和长沙
刚上涨就被按住了
眼看其他城市都在涨,到了8月,长沙和济南也按捺不住了,纷纷开启补涨模式。不过,还没进入状态,限购限贷就呼啸而至,上升的势头被按住了。
济南整体的涨幅不是很大,但济南东部涨势凶猛。由于行情太好,有些项目的售楼处都被卖掉了。
售楼处是开发商和购房者的交易场所,是开发商的“脸面”,一般是用来“压箱底”的,连售楼处都打算卖掉了,说明手里真的没货可卖了。量价齐升,去库存都不是事。涨价去库存的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长沙的房价长期以来都不温不火,虽然价格上不去,但是成交量一直不小,只要不是太激进的开发商(拿了大量高价地),还能赚些钱。可是,眼看合肥,武汉房价暴涨,诸如“合肥炒房团攻陷长沙”的传言四起,最终在8月份开始雄起了一把。但呼啸而至的调控,瞬间就将势头压下去了。11月下旬,长沙“房七条”发布,当月新房成交量速冻,环比下跌五成!
省会城市中,长沙的房价确实偏低,不过长沙土地供应量巨大,居民对炒房兴趣不大,而且缺乏支柱产业,无法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工作留住人才。要想复制合肥、郑州那样的涨幅几无可能。
城市的发展,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东北三省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但如今经济一落千丈,人口不断净流出,令人唏嘘。而当年的小渔村深圳,已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谁强,谁就会吸走邻近城市的人口、资源和财富。当然,一个城市房价上涨只是发展前景的一个点。最终,还是需要实体经济和方方面面的创新支撑。否则,高房价只会逼走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热日 12:02
热日 18:12
热日 08:17
热日 08:09
热日 11:03
热日 09:30
热日 10:54
热日 10:05
热日 10:34
热日 15:09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图解看房】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在阶层固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逆袭? - 简书
在阶层固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逆袭?
1最近,户籍改革方案出台,在网上一再成为热搜。每到毕业季,大家很关心自己的户口和档案,也总有疑问,要不要把户口转走,档案放在哪里。其实,关心这些的大多都是北上广深以外的同学吧,毕竟,那些本来就在北上广深的,还怎么转?可能就只剩下移民了。过去几年,“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民工二代”等一些词汇兴起,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你会发现,一个人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那些“穷二代”逆袭的概率越来越小。当然,这在西方社会里本来就是常态,阶层固化是早已不争的事实。菲茨杰拉德有本著名的书《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爱上了姑娘黛西,以为只要富有,就可以让黛西回心转意。黛西就像“美国梦”,看似只要奋斗,盖茨比就可以逆袭,成为“美国梦”的做梦人。几年之后,盖茨也确实成为了富翁,他成功了。可是就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他成了永远的“梦中人”,梦里没有富贵和贫穷之分,每个人都平等,拥有一切,也一无所有。那照这样来看,我们是不是不用再努力呢?肯定不是。上升通道窄,逆袭概率低,但我们若是想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通过不懈的努力,命运总有漏网之鱼,而逆袭也有希望之光。那些发生在寻常百姓之家的事,虽然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他们在经历了一番挣扎之后,终于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站稳了脚跟,这里要说的便是他们的故事。2虎子是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那时候,大学已经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开始在网上到处传播。同样,虎子也是万千毕业生之一,在毕业的大潮中,来不及抽身,就已经被浪打的浑身是伤。犹记得虎子刚考上大学时,整个村子兴奋到不能自已,好像整个村子的命运就要被改写似的。虎子考的是武汉的一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部分村民是不知道这所大学的,身在湖北,只知道武大和华科,然后还有北大和清华。不过他们也没有必要对这所大学了解过多,只要知道它是重点大学就行,只要出去跟别人聊天时,能够提起村东头的大学生,他还是我们邻居,这就足够了。大学,在村民们眼中还是个遥远的代名词,像一座“象牙塔”,在远方闪闪发光,好像只要进了“象牙塔”,你就跳出了“农门”。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在那时,大学已经开始普及,城市的大街上,大学生已经随处可见。所以,当听说虎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大家又一致唏嘘,村里到处流传着一些不好的消息,说是虎子在大学如何变坏,如何不务正业,如何谈恋爱等等,总之,当初的好都变成如今的坏。事实上,是虎子毕业之前并没有求职,而是考公务员,笔试成绩本身不错,但是因为面试被刷掉,所以当其他同学都已经有工作时,他只能待就业。在毕业的第一年,虎子留在武汉,父母在外面打工,爷奶在村子里,除了他的家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情况。到了过年,还是会有人谈到虎子,各种说法都有,但一致都是不那么好听的。那段时间,持续两三年。直到后来,虎子回来,到各家各户拜年,所有的说法又开始变好。虎子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继续考,他一边在高校里兼职,挣些课时费,一边做些培训,有了一些收入,其余时间则在备考。这次考上了,但因为要调到县里工作,他不太满意,接着第三次考,这次如他所愿,考到武汉的汉阳。虽然开始工资并不高,但是稳定就足够了,他平日里表现也积极,人际关系也都还好。很快就有了一次被提拔的机会,虽然职位只是往上升了一点儿,但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前几年,虎子结婚。当时趁着假期,婚礼是在国外举行的。村子里因为有些长辈,也办了酒席。他与妻子是在市政府里工作时认识的,女方家境在武汉也一般,女方父亲也在政府里工作,因为看重虎子的缘故,没有在意他是来自农村。当然,结婚的前提是,虎子在武汉要有一座房子,不管是首付,还是借钱,这是硬性条件,而婚礼也的确是在虎子首付了一套房子后,才举办的。好吧,故事讲到这,很多人肯定会问,这是哪门子逆袭?这能算逆袭吗?在我看来,他至少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逆袭。长辈里没有多少有文化的,他爷爷是农村小学里的教师,其余的要么是在外打工,要么是在家种田,而他不用再沿袭祖辈父辈的职业,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在武汉这样的省会城市开始立足,至于说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谁又知道呢?3第二个故事,是我亲人的。十多年前,我姨夫和大姨还住在镇上,我姨夫高中毕业之后,因为家里孩子多,没钱上学,就没再上学了,我大姨读了中专之后,就到镇上参加工作了。开始的时候,我姨夫教了一段时间书,后来觉得没有多大起色,就辞职了,接着和大姨一起,开了一间理发店。镇上人不多,没赚多少钱,店关门了。因为他们在当地还算有文化,最后被推荐到镇上的福利院工作。工作安稳,工资一般,就是要处理很多家长里短。福利院都是些老弱残的,他们充当照顾的角色,事情不多,就是很繁杂。没事儿的时候,一个月都很闲,有事儿的时候,也是一周都不断,这家老人和那家老人吵架,打架什么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处理起来,简直头疼。去福利院的时候,我弟刚出生不久,后来考虑到孩子上学,福利院也不是长待之地。我大姨就到城里打工,我姨夫在家里带孩子,顺带处理福利院的事。我大姨开始在城里的工作,就是送报纸,那时纸媒还不像现在衰落,每家每户都定的有《楚天都市报》。夏天的时候,特别热,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到处跑,有的楼层比较高,要走到七八层的楼上,还抱着一大捆报纸。冬天的时候,特别冷,骑着自行车,城市的风很大,稍有不慎,很容易摔倒。送了一两年,眼见着我弟也长大了,我姨夫也到了城里。他开始基本没工作,就是跑摩的,那时二三线小城里,还不像现在,只是刚开始发展,管理也不是很规范。同样,我姨夫也是在整座城市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冬天到夏天,从清晨到深夜,到处奔波。我那时去大姨家,他们租住在三楼很小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单间,灯也是昏黄,一个很小的厨房隔在旁边,洗手间是小区公共的,用水也通常在楼下。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两年,我弟上了幼儿园,回去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每层楼上都有个楼道,那时他通常搬个小桌子在走廊上,坐在小板凳上写。后来我姨夫还笑说,我弟坐在自行车上问,爸爸,我们家在哪儿啊?我姨夫说他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时他们还没离开福利院。在城里跑了两三年摩的,城市里开始限制,他们多少攒了些钱,那时小城里的房价还不算贵,又在外面凑了些,买了一套100平左右的房子。因为管的太严,我姨夫换了工作,在车管所办理牌照,因为纸媒衰落,我大姨很早之前就没送报纸,改做烟酒之类的副食品工作。过了不久,他们买了一辆别克车,那时城市里交通还不算堵。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姨夫仍在那边工作,前些年,我大姨也辞职了,做家庭主妇,因为我弟小,回去了也没人管,当然不是全职,通常会帮我姨夫处理些事情。现在,我弟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也是省内的重点中学,平日成绩还不错,就是喜欢打游戏,我姨夫还在车管所工作,我大姨通常去帮忙。我想,不少人看了,又会问,这也能算逆袭?嗯,在我看来,他们至少完成了第二阶段的逆袭。亲戚里,并没有那些大富大贵的,一些长辈生活在乡镇上,他们从始至终,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从而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关于刚到城市时的艰辛,对于没有白手起家的人来说,是无法体会到的。一套房子,一辆车子,还有一两百万的存款,定期投几万炒股,他们没指望赚钱,当然肯定想赚啊。前些年,大家都亏很多时,他们反而赚了十几万,而我弟,要是没多大波动,考个不错的大学应该也没有问题。可能有人会说,一两百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简直太寒碜了,可是,这世上除了买彩票,能一夜暴富外,哪有那么容易一夜之间,你从一个乡镇上的年轻人逆袭成世界首富?4我所理解的逆袭,并不是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而是经过自己的积累,加上不懈的努力,而从自己原本所在的位置,转身到更高的位置,并且能够立足,站稳。只要发生阶层的流动,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逆袭,而不是,你非要富可敌国,名动世界,那才叫逆袭。相较一线城市到特大城市,与乡镇到二三线城市,我想难度并不是一样的。而逆袭,更多的也是从乡镇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完成财富的积累,以及迅速融入城市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圈子。5前几年,我上大学不久,刚好接触互联网的一些初期创业者。那时候,淘宝还流行,网购正如火如荼,如春风化雨一般,席卷整个中国。彼时,互联网创业也相对的容易,成本也较低。无数的个体创业者,都希望找到好的项目,都希望能大赚一笔。我也是在那时,知道一个叫D的自媒体人,出过书,他自称草根,过了不久,就已经有一两万人的关注,并且大部分都是创业者。可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他早期的创业模式是什么?基本是空手套白狼,互联网培训,互联网圈子,互联网推广,大部分都属于灰色收入。因为关注的都是一些想挣钱的人,所以更容易让他轻而易举获利。等到关注人数一定多,并且粘贴度很高时,他迅速洗白。其实,他的方式看上去很简单,就是每天写文章,写了近十年,穿插一些赚钱项目,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后来,就写些日常的生活,当然有可读之处。因为进入这个领域较早,那时还没微信,现在他靠打赏以及文章收费,再加上一些项目,一年收入上百万,完全能很好地养活一大家人。他本身是农村的,在大城市发展过,后来又回到农村创业,暂时在当地的县城生活。这是一个我所关注的陌生人,可能又有人会说,这个又算什么逆袭?关注他的有一两万人,可是粘稠度能赶得上那些粉丝几十万的明星,并且,这部分群体愿意为他付费。他所掌握的信息与资源,是不可估量的。看上去简单,可是,他之前所走的弯路,被无数人骂,也被无数人赞扬,并且日复一日地写文章,有几个人可以坚持做到?6说到我们自己,可能并不是来自那些特大城市特别富有的家庭,我们来自乡镇,来自县城,来自二三线小城。在北上广深打拼的时候,我们经常出入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写字楼,也不过是在异乡打工的年轻人而已,晚上下班回去,可能租住在不到20平米的单间里,有的可能住在城中村。我们会孤独,会难过,会自卑,会想家,可是,我们仍身在这里,即使社会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变窄,我们依旧在努力,那我们该如何逆袭?在我看来,“坚持”是唯一的选择。以上故事里的主角,他们的起点儿并不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们有机会通过那道窄门,虽然尚未跻身精英贵族,可是他们的学识和财富,已经超过当年同一个地方的大部分人。更具体些:首先,我们坚持知识的积累。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依稀记得初中校门口上的横幅。不过最近几年,这几句话好像无数次被怀疑。“大学毕业就业难”“上大学无用论”,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三观。不过,当你仔细去看整个社会的结构,你会发现,并不是知识没有力量,更确切说,知识不会直接转化为财富,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知识的积累都看不到什么效果,这让大部分人都感到沮丧。可是一旦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量,并且你朝商业化发展,那知识所迸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至于说财富,此时只是知识的附属物,因为这时,你只需要更好地将那些积累的知识,一点儿一点儿输出即可。但那些地处偏远乡镇,或是不发达城市的学生,因为所接受的信息,所能获取的资源都有限,想有机会到清华北大,乃至国外“常青藤”,继续深造,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要么你比别人更聪明,要么你付出地更多,而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后者。其次,我们坚持财富的积累。关于财富的积累,说白了就是钱的积累。那些高中一毕业,甚至初中刚毕业就出去打拼的同学,相较那些上大学的同龄人,提前四到七年,接触到社会,开始熟悉社会的规则。如果从毕业就开始挣钱,以10万算,那么一去一来,这四到七年,他们大概能挣到四十万左右;而那些上大学的,大部分并没有挣多少钱,反而要花去10万左右。至于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如何挣到10万,这里肯定有人觉得,我一重点大学毕业的,还不到年薪10万。好吧,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真的慢,并且未必能够转化。我知道的两个初中生,一毕业就到工地上开车,开的是那种工程车,他们尚未成年,理论上是不允许的,但是旁边有老司机带。年轻人,眼尖手快,过个一两年,快要成年,拿个驾照,其实之前,他们已经在拿工资了。他们最近两三年,纯利润基本就有二三十万。一个比我小四五岁的兄弟,当我大学毕业还在找工作时,他已经在当地二三线城市,买了一套50万左右的房子,买了一辆20多万的车子。有人可能会怀疑,真的么?你要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性质,大多在外省工地上,并且不分黑夜白天,工程需要,他们就要把货拉过去,很多时候都在车上休息,这里还有很多交通事故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这种财富的积累最后会有个问题,他们如何持续?包括那些年轻辍学的创业成功者。在我看来,有了一定财富积累后,能有机会进修深造之类的,都应该积极去争取。看互联网上的大佬们,大多是名校的高材生,或者有留学背景,知识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发挥的作用都会越来越大。最后,无论任何积累,都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所以,对健康的重视无疑是最重要的,就像俞敏洪之前在演讲中提到的,毕业时,他对同学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这听上去多少令人想笑,可是现在都市的年轻人,大多都比较浮躁,想有一番作为,总觉得时间是不够用,于是,晚上熬夜到凌晨,然而并没有做些实际的事,可能只是刷朋友圈,刷微博,这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萍水相逢,随宇而安。
微博@陌忘宇
微信:陌忘宇(ID:xurainm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