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农村的,谈个女朋友叫女人没结婚前买房子,彩礼钱去12万8!

北方农村彩礼调查:起价10万 男方条件差需加价
来源:江苏电视台
6月12日下午,阴沉了大半日的天空终于放晴,阳光有些晃眼。哼着歌的罗睿心情不错,影楼刚刚打来电话,结婚照已经做好,随时可以去取———28岁的他将在两个月后迎娶新娘。时间倒回三年前,那时的他心里满是阴郁,因为彩礼问题,他跟相处了3个多月的女友分手。罗睿始终觉得,女方收彩礼就像是在卖女儿,哪怕这笔钱最终的去向是小两口的新家庭,“既给不起,也不想给。”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学毕业后的三年多时间里,罗睿见了十几个相亲对象———家在农村的罗睿,相亲对象也大都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提出了彩礼要求。作为一项婚姻礼仪,“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具体是由纳采还是由纳征演化而来,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分歧。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受彩礼曾被认为是买卖婚姻的表现之一,法律明文废止。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彩礼重新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一个农民家庭,十几万的彩礼钱可能是好几年的收入,你说沉重不沉重?”罗睿说。男方彩礼是负担 不想给“我们家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12万彩礼也太多了。”罗睿原本的计划是贷款买房,婚后用礼金买车。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罗睿跟那个女孩分了手。罗睿的老家在吉林省长岭县流水镇爱国村,父母都是农民,年长他6岁的哥哥已经结婚,目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供一个大学生还行,一般的农民家庭供不起两个。”罗睿介绍,哥哥当初学习成绩也很好,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给弟弟“让路”,初中毕业读了技校。2006年哥哥婚礼的细节,罗睿记不清了,但当时家里重建了瓦房,并且给女方家6万元彩礼这两件事,却留在了他的记忆当中。“会亲家那天,我爸从包里拿出好几摞钱,都给了我嫂子她爸。”这是罗睿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现金。罗睿家共有两公顷多旱田,种的是玉米,在2006年的时候,年收入不到两万元,6万元就相当于罗家3到4年的纯收入。即便是近几年,去掉种子化肥等开销,罗家一年也只剩3万多元钱。2011年,大学毕业的罗睿回到长岭县城,进入一家民企。不久后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来自白城农村的女孩。女孩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虽然学历不高,但长相和谈吐都让罗睿觉得满意。双方相处了一段时间,很快进入谈婚论嫁阶段。会亲家的场面,罗睿记忆犹新。女孩母亲提出彩礼12万元、罗家全款买楼,同时许诺会陪嫁一辆小轿车,彩礼在婚后都给小两口。长岭县城当时的房价约为每平方米2000元,一套房子需要十几万,再加上彩礼12万,也就是说罗家要支出近30万。“我们家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12万彩礼也太多了。”罗睿原本的计划是贷款买房,婚后用礼金买车。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罗睿跟那个女孩分了手。“嫁个大学生,男方买房,还给这么多彩礼,说出去多有面子。而且我还有个哥哥,现在多要点儿,以后分给我哥的就少点儿。”罗睿的分析是,女孩家无非是为了争面子和家产。之后罗睿又相了几次亲,为了避免出现那次会亲家的场面,他在初次见面后,都会问对方要不要、要多少彩礼。“大多数都说‘肯定得要彩礼’,从七八万元到十几万元都有。”读过大学的罗睿很反感这种习俗,“男女平等,两情相悦,何必一定要追求这种形式?”去年春节刚过,罗睿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妻。同样大学毕业的女孩,在面对罗睿有关彩礼的问题时,回答让他很满意,“她说彩礼是中国传统仪式的一部分,还是得要的,但多少无所谓。”“刚开始是觉得家里没那么多钱,而且也不希望父母去借钱。然后有一段时间就是反感,只要说要(彩礼),那就不用再见了。现在又有了新的感觉,这毕竟是一种习俗,我也没有必要去挑战。”罗睿将这段心路历程总结为,“给不起”、“不想给”、“不得不给”。采访的最后,罗睿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他大学时所在班级的22个男生中,18人已婚,11位男生的结婚对象来自农村,10位给了彩礼,“最少的8万,最多的20万。”给多少 看“行情”刘全和介绍,正是因为儿子的条件不错,礼金女方才只要了10万元,“有的男孩条件不好,要20万的也有。”今年4月,有一位网友发帖: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彩礼行情是现金20万元,还要有车、房、“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和彩貂。车要摩托、轿车、农用车齐全;“三金”得3万元以上;貂皮必须是彩色的,越艳越好;小两口婚后,男方父母必须搬出去住,必须签订财产协议,所有债务和新郎无关。这位网友在帖子的最后称:“做不到以上几点,在农村就娶不到媳妇!”范家屯某村村民刘全和(音)说,这位网友所说的,并不算太夸张。以上就是刘全和口述的儿子婚前账单,“结婚当天还有‘上车钱’18888元,‘改口费’9999元或10001元,还没算上接亲车队和办酒席的钱。”总体算下来,儿子结婚,刘全和老两口的累计支出将超过50万元。即使是城市中的普通上班族,50万元也是笔相当大的开销。对于刘全和来说,更是极大的负担,甚至为此负债。“得还好几年,也就是这几年占地,亲戚朋友手里都有点儿钱,要不就得去‘抬钱’(借高利贷)。”在其他村民的描述中,刘全和儿子的条件“相当不错”,身高将近1米8,不抽烟不喝酒,会汽车修理,最关键的是会干农活。“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会干地里的活,我儿子都会。”说起儿子,刘全和很自豪。既然条件这么好,为何还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娶媳妇呢?“行情就是这样,我儿子对象要的还不算多。”“行情”是刘全和无法违背的,他也不愿为了钱让儿子娶不上媳妇。“女方要少了,别人会觉得是不是她家姑娘有啥毛病;我们要是给多了,别人就会觉得是不是我家儿子有问题。”刘全和介绍,正是因为儿子的条件不错,礼金女方才只要了10万元,“有的男孩条件不好,要20万的也有。”跟刘全和同村的李姓村民,就“遭遇”了20万的彩礼。小李也是今年结婚,婚后小两口和父母同住。婚前支出中,李家省下了在镇里买楼的钱,但彩礼就要多给了。“会亲家的时候,那边说要20万。”老李说,儿子脾气倔,当场就说不结婚了,还是女孩“讲情”,女方父母才松了口,最终定在16万元。但也因此,女方提出了附加要求:婚前李家的外债跟小两口无关;婚后小两口要住东屋。农村的房屋多是坐北朝南,一般来说东侧房间比较大。对于这些条件,老李接受了,但多少有些憋屈,“儿子结婚,我还能舍不得花钱啊?就是不要彩礼,这些钱也都得给他们俩。但是他们逼得紧,我就觉得不得劲儿。”老李还有一个女儿,也已经有了男朋友。“彩礼我打算要20万。”老李想得很清楚,儿子结婚拿出去多少钱,他就朝女儿对象家要多少钱,只能多不能少。女方彩礼是面子 必须要在刘女士看来,自家女儿的长相在村里“数一数二”,彩礼的多少,其实代表着女儿的身价。为何彩礼的行情越来越高呢?新文化记者在范家屯镇的几个村庄采访时发现,一些女孩的父母会把彩礼的多少,当成自家女儿的身价,甚至当成炫耀的资本。在刘全和与老李所在的村子,去年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因为男方给不上彩礼,母亲生生把女儿的婚事别黄。据老李的讲述,那家的女儿在吉林市打工,认识了吉林市农村的一个男孩,在会亲家的时候,女方父母按照范家屯的行情提出要彩礼15万,男方说要按他们那边的行情,只能给6万8。最终因为彩礼的问题,一对恋人就此分手。新文化记者找到了女孩的母亲刘女士,有了如下的对话:“彩礼这事你怎么看?”“那能咋看,别人要多钱,我们也要多钱呗。”“那你打算要多少彩礼?”“15万到20万吧,男孩条件好的话,少点儿也行,最少也得10万。”“那要是男方家困难,拿不出这些钱呢?”“我姑娘之前处了个对象,说按照他们那边的行情,就给6万多,我就没同意。”“就因为差钱?”“不是钱的事,凭啥人家彩礼都10多万,到我这就6万,我姑娘差啥啊?”“彩礼没谈妥,俩人就黄了?”“黄了,我姑娘也觉得那边给的太少了。其实这钱也落不到我手里,最后都给他们。彩礼就是个保障,你说万一结婚几个月就离了呢,我姑娘不就是人财两空了吗?”“那要是你女儿真遇到特别喜欢的,而男方家里确实拿不出彩礼呢?”“那就到时候再说吧,反正吧,她要是真相中了,就要跟人家,我也不能硬别着。”在刘女士看来,自家女儿的长相在村里“数一数二”,彩礼的多少,其实代表着女儿的身价。她的这种想法,在很多女孩的家庭普遍存在,或许说不出“身价”二字,但攀比心理普遍存在。李霞和李艳欣是范家屯某饭店的服务员,都是当地人。午后,饭店里没有多少客人,她们两人就会来到门前的街路上,跟周围店铺的服务员聊天。据李霞介绍,关于回家结婚和要多少彩礼,是她们比较常聊的话题,能要到更多彩礼的女孩,总会让其他人羡慕和嫉妒。“有的服务员说收了15万,其实就收了10万。”在李霞看来,彩礼是面子,更是自己长相的标尺。“咱们吉林省还不算彩礼多的呢,我听说甘肃、宁夏那边,彩礼都是好几十万。”李艳欣曾经在省外打工,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听说咱们这边彩礼还不到20万,都想找吉林的女朋友呢。”要多少 看条件能够让李秀荷主动减少彩礼的男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大学毕业,至少是大专毕业;身高1米8以上,长相周正……那么女方在索要彩礼时,会根据哪些“指标”来确定金额呢?榆树市的闵家镇距离范家屯镇约200公里,当地的彩礼行情是除住房、“三金”外,现金15万元左右。“彩礼肯定不是瞎要的啊,肯定有说法。”闵家镇二十家子村村民李秀荷表示,自己就有一些具体的想法,根据男方的各项条件,对“基准彩礼金额”增加或减少。李秀荷解释,像个人长相和有无不良习惯,其实是希望女儿能找到正经过日子的男人;学历和手艺则是希望女儿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好一些;至于是不是独生子,则涉及以后遗产的分割。“彩礼是一定要收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而且彩礼的多少也体现着我女儿的身价,钱越多,说明我女儿越优秀。”李秀荷说,“而且你要来的彩礼钱越多,男方家就越重视,离婚的可能就越小,因为再娶一个又得花不少钱。”对于母亲的想法,李秀荷的女儿有些不以为然,“彩礼是你想要多少钱,人家就给多少钱啊?到时候我找男朋友,你们要是不满意,我就跟他私奔!”范家屯镇郜家村村支书孟凡平认为,男方和女方在彩礼上往往是一种博弈,总要找到某个平衡点,“女方家多要,是觉得说起来有面子;男方家想少给,其实是怕别人知道彩礼给多了,会以为自家儿子不好。”今年30岁的孟凡平对于高额彩礼持否定态度,“现在这些年轻人有了钱,都不知道计划,彩礼、陪嫁和礼金,很快就花没了。你说有这钱,干点儿啥不好?”在采访的过程中,新文化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在范家屯镇,外出求学的男青年大多对彩礼持否定态度,女青年则大多会要求彩礼。而外出打工的,则不管男女都坚持着这一传统,不同的是女青年大多会遵循范家屯当地的行情,而男青年则会遵循女方家乡所在地的行情。彩礼的变迁郜家村的孟老汉是村里知名的媒人,几十年来他深刻感受着彩礼行情的“飞涨”。上世纪90年代,范家屯镇的彩礼行情是几千元。“我记得当时介绍成的一对儿,男方家买了电视、洗衣机和电风扇,礼金是4000块。”也有的只给现金,一般在一万元左右。1995年前后,男方家除了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四大件”外,现金至少要一万元。2000年以后,除了家电、家具,现金至少两万元。多数时候,女方还会要求男方翻新或重建房子,后来,这一要求变成了“买楼”。2010年3月,本报曾经在范家屯镇的宋家店、马家洼子和胜利等几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时的彩礼包括“三金”、摩托车、家电和房子,所有财物相加至少5万元,甚至有的还会要求小轿车。刘全和给新文化记者算了一笔账,5年以前,村里大多数家庭的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那时结婚,男方需要拿出的彩礼礼金和实物就要5万元,基本相当于5年的收入。刘全和的记忆跟本报2010年的问卷调查数据相吻合,当时接受调查的83户村民当中,有65户村民的家庭年收入不足万元,占比78.3%。而在刘全和的印象当中,彩礼的现金部分涨到10万元,应该是在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到了今年,就没听说过彩礼低于10万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彩礼是礼但不能过度“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曹保明表示,“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农村社会中,彩礼曾经很普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曹保明介绍,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曹保明认为,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会让富裕农民致贫作为省政协委员,施立学在去年的省上,提交了一份针对彩礼和随礼的提案。施立学认为,高额彩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农村适龄女孩减少;第二是攀比心重,把彩礼钱当成女孩的身价;第三是农村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要看到高额彩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施立学表示,“高额彩礼会让已经富裕的农民致贫,那些因为彩礼产生的纠纷还扰乱了农村的秩序,另外高额彩礼的攀比会让社会风气变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彩礼成了“婚姻保障金”付诚认为,彩礼存在的原因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来分析。付诚认为,因为古代女性的从属地位,父亲在女儿出嫁时要收取一定的钱物,用以偿还父母对女儿的养育费用,“女方把一定的财物当作结婚条件之一,这也是古代彩礼存在的一个原因。”付诚认为,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彩礼逐年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使得适龄男性不易找到结婚对象,而适龄女性则有着更多的选择;第二是很多地区的乡土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人口流动量大,解除婚约的情况越来越多,女性普遍要求男方提供信用担保,也就是说把彩礼当成了“婚姻保障金”。
彩礼或成代际剥削手段 有学者在华北农村长期调研发现,彩礼的根本性变化是最近十年才发生的,这与整个农村社会的巨变是同步的。彩礼由西周“六礼”中的纳征演化而来的。彩礼在古代是定婚的礼仪,并且最终实现了礼法结合,彩礼从单纯的礼的要求变为法的规范。彩礼性质的嬗变首先就是谈判主体的变化。现在虽然家长仍然是谈判中的主要角色,但青年男女的意愿和要求也被考虑进来,甚至成为决定性的要素。彩礼变成了青年男女提前分割家庭财产的手段,他们借婚姻的机会,要求父母拿出更多的财产“资助”他们未来的小家庭,不过,如果说传统时期彩礼的“资助”功能还是家长的主动行为的话,现在的“资助”则体现出更多的被动色彩。以前,小家庭的独立生存要在婚后分家时才开始,小家庭的发展基础也是从分家中获得的家庭财产,现在,小家庭的独立实际上从结婚时就开始了,小家庭和大家庭完全是两个会计单位,小家庭有强烈的冲动从大家庭那里索取更多的财富。这种代际之间的财富流动是单向度且严重失衡的。一般来说,每个家庭为儿子结婚都要负债,但这笔债务儿子是不负责偿还的,除非父母遇到重大变故,丧失劳动能力。所以,中年人往往都是夫妻双方同时季节性的外出务工,在豫东农村,中年妇女做建筑工的不在少数,她们要尽可能多挣钱,偿还债务,同时积攒养老钱。(腾讯新闻综合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ndyxq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万的彩礼加上买房,要结婚前女朋友狮子大张口,一定要钱在手才安心
20万的彩礼加上买房,要结婚前女朋友狮子大张口,一定要钱在手才安心
情感生活圈子
点击右上角,感谢您的关注!网友亲诉:我家里三线城市,经济条件一般,女方是农村的,跨省恋爱,丈母娘不愿意老婆远嫁,怕女儿受委屈,女友倒是同意,我要买房大概45万,目前手头只有27万(投资今年年底能全部拿出来),可能需要我父母帮衬,不想贷款,有压力日子过的不舒服,父母有些积蓄,但外借出去了,生意周转不过来,钱已经脱了一年多了,还在想办法。简单直白说,就是我穷,带着五万块去女友家提亲,丈母娘说:“这么多钱是什么钱啊,见面礼吗?我要的彩礼可不止这些。”私下问女友,她说他妈要二十万,和女友商量女友也支支吾吾不说,最后来一句:“五万块我都接受不了,最起码十万,五万给我妈妈,五万给我。”我说:“为什么要在给你五万,有什么意义?”她说:“没意义,就是让你结婚一次花钱花到肝疼,不会想下一次。”回去后过了一天我问她:“我对你好不好你不知道?你需要拿钱来活得有安全感,或者是我对你好你知道,但是不如拿着钱来的实在。”她直接说:是。其实这句话我心都凉了,现在整宿都睡不着,一段未开始的婚姻,却充满了猜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往下走?其实以前女友不这样,也从未嫌弃我穷,当初说没房没车也能结婚,可以一起奋斗,去年我要给她买钻戒她还说不要,买那个东西干嘛,但现在她的变化我觉得很突然,说没十万不结婚,五万给他妈妈五万给她拿着,自己花着方便,我买房缺钱这五万也可以拿去用,不止这十万彩礼,还一定要三金,加起来差不多也得十几万,而且听她话的意思是没有陪嫁。我们老家三线小城市,我堂弟刚结婚,彩礼三万八,女方给凑个整五万拿回小家庭过日子,我堂哥结婚早五年,彩礼两万八,女方带回三万八带回新家庭过日子,我和女方家经济没有什么差距,为什么张嘴要20万,应该是丈母娘不想让女儿远嫁开高价,但为什么以前落落大方的女友一下子有开口说没十万不嫁呢,还说为了安全感。我算了一下,我买房45万,装修家电省一点8万,这就要53万,我们家三线城市小家庭,真拿得出20万彩礼,而且现在女友这种要钱在她手里才有安全感,让我心里好难受,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面对?有女孩吗,对彩礼到底怎么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情感生活圈子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爱生活,爱自己,更要爱大家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前女朋友要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