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国民党军服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多少年的统治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课堂新坐标】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课件 新人教版
【课堂新坐标】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课件 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7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文档大小:1007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基本史实,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可用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方面合作的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回答第(2)问时应首先明确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是“实亦为……东亚之安定”,驳斥时可从日本宣战的真正目的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方面思考。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原因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所述原因是次要原因。
第(4)问,应首先明确“不正常状态”是指1931年到1945年的中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敌视中国的状态,据此不难回答“原因”;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可从材料三所述的民间交流活动和材料四所述的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友好关系方面思考。 【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情况如何? (1)合作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和1937年9月~1946年6月。 (2)合作概况 比较项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历史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日救亡 组织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抗日救国 共产党的作用 领导工农运动 中流砥柱,壮大抗日力量 国际环境 帝国主义干涉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历史结果 没有完成任务,国共关系破裂 实现了抗战的胜利 合作性质 四大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对抗情况如何? (1)时间:年和年。 (2)革命力量: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3)发展趋势: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政治逐渐崩溃的时期,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 (4)结果不同:十年对峙后期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2.(2013届广州质检)有学者指出,重庆谈判也许是传统中国最后一次以战争解决政治争端的替代方式,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具有显赫的国际背景和公众舆情参与的试图以民意制衡党争、以理性驾驭武力的历史性尝试。重庆谈判的这次“历史性尝试”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 B.实行土地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以谋求国家长远和平发展的问题 D.争取国际支持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问题 【解析】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进行的谈判,核心问题是和平民主建国的问题。 【答案】 C
(2011·安徽高考)右图是抗日 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 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解答路径】 本题依据课程标准“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命题,意在探讨抗日战争中人民英勇抗战的史实。 审题干 (1)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 (2)示意图文字信息:缅甸、云南 巧排除 A 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重要战役是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本选项说法错误 × B 滇缅公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大部分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 C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是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之后,与滇缅公路无关 × D 日军投降是中国军民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本项说法错误 × 得答案 B
1.知识角度 (1)近几年高考重视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也有很多试题考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体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相对而言,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考查在逐渐减少。 (2)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日两国进行的两场殊死决战,中国一胜一败。很多高考试题重视两次战争的比较,要求考生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史观角度 从全球史观角度看: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命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史料角度: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文字等珍贵史料很多,运用这些史料命题是考查趋势。
(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答路径】 本题创设新的命题情境,从全新的视角考查解放战争。其解答路径如下: 审题干 “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巧排除 A 由“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可知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 B 战略决战发生于1948年9月后 × C 淮海战役处于战略决战阶段 × D 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 × 得答案 A 1.知识角度 (1)系统归纳整理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从而认识中共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争取真正的国内和平、民主。 (2)理清解放战争各阶段的史实,掌握阶段特征。 2.热点角度 结合民生问题,隐形介入中共为顺应广大民众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积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的史实。
考向一 抗日战争 1.(知识角度)下图是1937年中日双方发生在江浙沪一带的某次战役。对下图所示战役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日军的战略是自东向西依次占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B.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中国守军表现出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 D.其结果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淞沪会战的形势图。从图示中可以看出A项说法准确;淞沪会战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抗战期间,涌现出了姚子青、谢晋元等抗日英雄,体现了C项准确。但D项说法不准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 D 2.(史观角度)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大使薛穆在重庆签署了《中英条约》,其内容包括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撤销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华享有的种种特权等八条。这说明(  ) A.中国国际地位在此时有所提高 B.英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C.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改变 D.中国的外交努力获得决定性胜利 【解析】 从史实上看,B项不准确;C项所说是新中国的成立;D项所说不准确。此时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英国才做出的外交调整。 【答案】 A 3.(史料角度)右图为一张已经 发黄的传单图片,下列对其说 法错误的是(  )
A.内容纯为欺骗宣传,与事实完全不符 B.宣传目的是为了削弱我抗战军民士气 C.此传单包藏祸心,为日本的侵华服务 D.体现了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解析】 图片信息反映了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后险恶的宣传手段和意图,传单内容宣扬“蒋政权灭亡”与事实不符,但日军占领武汉是事实,故不能说完全不符合事实。 【答案】 A 考向二 解放战争 4.(知识角度)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的说法,可以看出中共维护合作的诚意,“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看出,中共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希望。 【答案】 C 5.(热点角度)“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______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  )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持久抗战
D.土地改革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影响,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剥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支持。 【答案】 D 6.(知识角度)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满怀激情的写了一首诗,如右图,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挺进大西南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挥师大西北 【解析】 这首诗的名字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直接背景就是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这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答案】 C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1.侵略 (1)局部侵华:1931年___________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日,日本制造了___________事变。 2.罪行 (1)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___________惨案。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___________的“七三一部队”。
九一八 卢沟桥 潘家峪 细菌战 1.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2.敌后战场 (1)表现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了___________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_______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战争 游击 ③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____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 (2)作用: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正面战场 (1)表现: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____________、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结果:虽取得了平型关、_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百团大战 太原会战 台儿庄 4.国外战场 (1)目的:为了确保____________国际交通线。 (2)表现: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3)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5.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和自信心。 (2)对世界___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________地位。 滇缅公路 反对外来侵略 自尊心 反法西斯 国际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________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____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重庆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47.6)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___ 战略反攻 (48.9)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__ 战略决战 (49.1) 发动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1949.4) 推翻____________统治,解放南京 重点进攻 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 国民政府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_的胜利。 政治格局 毛泽东思想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开始局部进行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东北义勇军开始进行抗日,后来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战。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区别是依靠力量的不同。(√)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4.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避免内战,维护和平。(×) 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 5.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注意区分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突 破 提 示☆☆ 抗日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民族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甲午中日战争比较,是突破本要点的关键。 1.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有哪些? (1)政治背景和实力 ①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 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 比较项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者 清政府统治腐败;战前不进行认真的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打击、压制抗战派;一些将领贪生怕死 国共两党合作,相互配合并贯彻始终 发动民众 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站在民众的对立面,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没有发动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侵华以勾结为主,中国人民面临列强共同侵略的局面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配合 抗日战争的三个主要特点 1.民族性 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 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1.(2013届合肥质检)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114万人,其中日军五十万七千余人。 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平均每年抗击侵华日军40%。1943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被围英军7 600多人,歼灭日军4个师团。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 D.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是积极抗战,并且从材料“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平均每年抗击侵华日军40%”可以说明C项错误。 【答案】 C ☆☆突 破 提 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深刻影响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走向。因此,只要探究清二者的合作情况与对抗情况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就容易理解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 )时间多少年多少月--多少年多少月
静子°102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1948年,朱德与陈毅部署豫东战役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 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9.12虽然10月1日成立,但10-12月还有战争,只不过是小型战役罢了。
1945年 9月至 1949年 9月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解放战争全记录.doc 99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解放战争全记录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10月 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50周年。这都是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热烈庆祝的日子。
全国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同以往历次革命战争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之后进行的最后决战。其成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么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要么使中国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是一场很复杂、很激烈、很艰苦的战争。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出人,美国出钱出枪出军事顾问帮助蒋介石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内战。因此,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主要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不但要打败数百万国民党军队,而且要随时准备粉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帝国主义可能的直接武装干涉。
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四年中,人民解放军共进行了130多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场之广阔,作战形式之复杂多样,战役战斗之频繁激烈,以及作战双方投入人力、物力之巨大,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它是一场空前广泛而深入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不仅决定了人民解放军具有无坚不摧的英勇气概,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使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解放军经过历时四年的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73余万人;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人民解放军也得到空前发展,总兵力达到550万人;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西沙、中沙、东沙、南沙及香港、澳门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 1日宣告诞生。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一伟大事变,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全国解放战争之所以在短短的四年中就能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有其深刻的原因:一是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指导。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锻炼的人民解放军统帅部――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指导战争的经验,形成了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它自始至终指导着全国解放战争,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同时,为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战术,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永远是我军建设和作战的理论指南。
二是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斗的结果。人民解放军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惟一宗旨的军队。通过强有力的政治。作,“使其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内外部关系,具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共损失152 万人,其中牺牲26万余人;涌现出了王克勤、董存瑞、梁士英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和”临汾旅“、”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能驾驭战争。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全军指战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结果。
三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经过土地改革后的解放区人民,高度发扬了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战争中,仅农民、工人、学生志愿参军的人数就达Zto 万之多,仅三大战役中支前的民工就达800万之多。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最广泛地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反美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全国各族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又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统率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忠实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多次胜利地进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用青春和热血,保卫了祖国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和海洋权益,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进行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斗争,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有力地维护了亚洲及世界和平。我军在胜利完成保卫祖国任务的同时,还不避艰险,勇挑重担,为建设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队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大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人民群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 解放战争 国民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