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中国人祖先外国人看中国祖先崇拜 中国曾被外国称为什么

泰国王室,为什么认这位中国人为祖先?
海峡摄影时报社
震惊!华人在海外竟建有7个国家,国人毫不知情
1、暹罗王国
德高望重的泰国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去世了,举国哀戚。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泰国王朝的第九位国王(即拉玛九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郑固。
这并非一些外国人时髦地取个中文名,而是泰国王室与中国确实有着很深的渊源。事实上,泰国拉玛王朝都以郑为姓,其开国国王拉玛一世,中文名郑华,他当时向清朝皇帝上书时,就自称是中国人之后。
因为拉玛一世的政权,是从一位中国人手中夺取。
这位中国人,就是被称为泰国吞武里大帝的郑信,1767年至1782年在位。
郑信又名郑新、郑国英,他的父亲,《清史稿》考证名叫郑昭,应该来自中国潮州一带。明清时期,福建、广东不少民众下南洋谋生,郑昭应属其中之列。
尽管在史书上,郑信被认为是中国人,但更准确地说,他父亲是中国人,他本人则为中泰混血。
当时的东南亚各政权混战,尤其是缅甸与泰国征伐不断,这种仇怨,其实今天依然存在。
郑信在起兵反抗缅甸侵略中崭露头角,并先后征服了今天老挝、柬埔寨等许多地方,奠定了今天泰国政权的基础。当时清朝与缅甸一度处于战争状态,为取得清朝的援助,郑信以中国人后裔身份与清朝修好,泰国成为清朝的属国之一。
但按照泰国史书记载,郑信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他与佛教寺院关系紧张,据信他命令寺庙将他作为神来供奉,但遭到寺庙方面的拒绝。当时,灾害频仍,民不聊生,郑信则铁血镇压,于是民怨四起,反叛不断。
1782年,暹罗发生兵变,郑信被废黜,他请求出家为僧,但未得到允许。正在与越南作战的拉玛一世听闻政变,迅速与越南达成和解,处死了作为太子的郑信之子,回兵暹罗,平息了叛乱。
他随即下令处死郑信。按照泰国王室的记载,日,郑信被公开斩首,他临刑前曾要求与曾为亲信的拉玛一世对话,但遭到后者的拒绝。但据越南史书记载,郑信则是按照惯例被鞭子抽打致死。
拉玛一世随即登基,“拉玛”,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即代表神化身在人间进行最理想统治的君主,由此开创了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
现在的郑王庙,则是为郑信而建造。
2、兰芳共和国
从帮会到企业到国家
“兰芳”,不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国人在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上建立的自治体。他们在完全没有祖国支持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意志,顽强求生。
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今广东梅州的客家人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一个与东印度公司相类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五年后,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生于1738年(乾隆三年),“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罗芳伯,广东梅县石扇堡人。
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术,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
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但岛上内部各大小采矿公司之间互相争斗,外部又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入侵,内忧外患。罗芳柏在站稳脚跟后,带领自己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吸附华人数万,土著好几十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1776年罗芳伯建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始用“兰芳”年号。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
曾想并入清朝版图,但被乾隆皇帝拒绝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觐见乾隆皇帝,请求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乾隆皇帝根本没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兰芳国疆域图
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之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华人小国不幸灭亡。
惟一不称王的华人国王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其所割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沟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洋、邦戛之线,纵横数百里……”幅员辽阔,人口也达到百万之众,地地道道的国家,可为什么这个墓志铭上,偏要称“公司”呢?
其实,像罗芳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社会里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当时是乾隆年代,中国繁荣昌盛,朝廷威权无处不在。罗芳伯他们不敢称孤道寡,怕犯一个谋逆之罪,自己远离故土倒不要紧,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那才是麻烦。中国人骨子里始终认同祖国,不管走得有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芳伯他们也是一样。反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廷接纳为一个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利用祖国这个靠山,抵抗来犯的欧洲人。事实上,清廷虽然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见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对兰芳觊觎已久的荷兰人有所忌惮,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见清廷衰败,荷兰才大举进攻兰芳,灭掉了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体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经济的实力、科技的实力,以及军事的实力。
华人在海外建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罗芳伯不是惟一的一个,但他是惟一一个不称王的。
戴燕王国地图
3、戴燕王国
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国家: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戴燕王国是广东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的一个王国,王位世袭,存在时间是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历4代国王70余年。于19世纪中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戴燕王国的第一代国王为吴元盛,原为广东嘉应州梅县人,清朝乾隆中后期因为谋划发动起义事泄而逃亡到东南亚的婆罗岛,18世纪中期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罗芳伯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芳伯的下属。1777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吴元盛是罗芳伯的手下部将,被派驻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国(Tayau)。当时,戴燕国王很残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吴元盛杀死了戴燕国王,吴元盛杀死国王后,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后来,吴元盛逝世后,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出海游历南洋时(年间),戴燕女王还在位。此后戴燕国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直到19世纪中叶,戴燕王国才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对戴燕王国进行了记载: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乾隆未,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4、纳土纳岛国王
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南中国海的纳土纳群岛(Kepulauan Natuna,也有安波那岛等其它几个称呼)印度尼西亚北部岛群,属印尼廖内群岛省。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由主岛大纳土纳岛(Natuna Besar)和其他许多小岛,共由127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约1.5 万,当时华人占八成以上,据新加坡媒体过去的报导,这一群岛上的华人一直希望独立建国,但被印尼弹压。纳土纳群岛海拔不高,全年高温、雨量多、富热带森林。
纳土纳群岛一些比较早的华人家谱记载: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的一个小群岛上——荷兰人后来命名的纳士纳群岛!
纳吐纳群岛在当时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劈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纳吐纳群岛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
纳土纳群岛示意图
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纳土纳岛首领(也算是国王)张杰绪去逝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印尼独立出荷兰后,纳土纳岛群岛未能独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样独立建国。
这个本来属于华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印尼的领土,看到不由得心痛!
5、马来吴氏王国
吴阳(),又名吴让,字士侃,马来吴氏王国的建立者。原为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
马来吴氏王国演变为如今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1750年到暹逻(今泰国)南部宋卡(今属泰国,位于马来半岛)谋生。宋卡原是荒无人烟的地带,吴阳带领华侨开发垦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吴阳因此被称为建设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逻郑皇率兵南下讨平洛坤叛乱,吴阳乘机请为端四岛、五岛燕窝税吏,愿年纳白银五十一斤,郑皇准其所请,并封他为子爵。郑皇嘉其忠诚,1775年诏封昭孟(Chao Muang),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统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赛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吴阳逝世。
马来吴氏王国演变为如今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6、“飞龙”国开国君主
张琏,“飞龙”国开国君主。明朝嘉靖年间饶平人,汉族,生年不祥,亡于1563年。明嘉靖年间(年),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后因起义失败,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以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国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他。
“飞龙”庙
7、爪哇顺塔国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将张世杰兵败崖山,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负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和其他南宋遗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岛。
陆自立被推举为首领,自立为国,由于社会进步,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现在,中华已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成为了一个华人世界。以后还有没有华人要建立国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键分享到:
哈哈哈,好搞笑好开心,看完您乐了吗?
海峡摄影时报社 海峡摄影时报社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出汗有主动和被动之说,因运动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为天气、环境、情绪...
那些应付诈骗短信的神回复!
海峡摄影时报社 海峡摄影时报社 千万别把银行卡放裤兜里,快告诉您的家人!! 速告知亲友:有银行卡的快点紧急处置。 银行卡成了我们离不开的用钱工具。可是当你遇到一下这种情况一定要记住。这个是我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在同学群里发的。 预警信息: 最近如果你的手机收到:...
今天,网上突然爆出来自印度媒体的消息:解放军7月31日已经进入印度领土的消息!解放军进入的是阿克塞钦南边,中
其实霉菌对于葡萄酒来说并非是坏事,甚至对于葡萄酒的保存还有积极作用。
要过端午节了~为了给一直支持我们一直这么爱编哥的广大粉丝们谋福利~于是,小编脸皮很厚的问了BOSS,有没得啥
话说,又到了露腿的季节,不少女生们也会越穿越凉,可是总是有一些人时不时地煽动着我们原本平静的小心灵。看着网络
有人赞美你时别骄傲,也许只是恭维;别被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别人指责你时别沮丧,角度不同世界不同未必你就一定错。
绿荫、草坪、美食、小动物、怀旧、欢声、笑语.......6月18、19日,潍坊首个城市野餐派对,万众期待中,
图行中国,兼爱天下。每日分享精彩的图文视界及全球优秀摄影作品。兼具故事性、欣赏性、原创性。传播图文并茂的人文地理资讯。秉承关注地理信息,兼顾人文品味,崇尚智慧分享的理念,分拣纷杂信息流,传播生命正能量。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中国人清明扫墓,外国人怎么祭拜亡者
[摘要]日本人过盂兰盆节,韩国有寒食节,柬埔寨有亡人节,德国有万灵节,刚果有扫墓节。“敬祖”精神不是中国人独有。在中国,各地的清明习俗虽有不同,却都以祭扫祖先为主轴。细细盘点,中国人一年到头,祭祖的节日竟有清明、中元、寒衣和除夕四个之多,涵盖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对先祖的尊崇可见一般。然而,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敬祖”精神吗?外国人有哪些祭祀祖先的节日和活动?游离于东西方文化之外的非洲又有怎样的祭扫习俗?日本盂兰盆节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在祭祖风俗上与中国颇有几分相似,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便是盂兰盆节,这一节日定于农历七月十五,事实上就是中国的中元节,前者为这一节日的佛教称呼,后者是道教称谓。佛教称此节为“盂兰盆”也大有讲究。传说佛陀弟子目连在得道之后,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自己的道眼观察,发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想用钵盛饭给母亲吃,但饭每送至母亲口边,就化为灰烬。目连只得求佛陀救赦母亲,佛陀说目连救母需借助十方僧众之力方可。要实现此法,需在七月十五众僧修行圆满之时,敬设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养十方僧众,方能得到他们的帮助,由是诞生此节。对日本人而言,盂兰盆节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虽然这一天没有被定为全国的法定节假日,但大多数公司在制定全年假期时,都会把这一节日因素考虑进去,安排员工的假期,短则3天,长则10天。到节日期间,日本的各大城市与春节时期的北京、上海相仿,偌大的东京、大阪城不再忙碌,地铁空空荡荡,人们纷纷回乡祭祖。在农村,室外墓地往往在住宅附近,家中也大多设有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以此祭奠祖先。城区之内,则是以墓园祭扫为主,日本人会带上菊花或是白色的花朵、水果等到墓前祭扫,如果逝去的亲人好烟酒,他们也会供上酒和点着的香烟。在墓前,口中喃喃,心里念念,同已故的亲人叙说现状,既为尊重,也是倾诉,祈求祖先的保佑。韩国寒食节在韩国,也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寒食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剩下三个节日,中国人都十分熟悉,之于寒食节,其实也就是中国清明节前1-2天。关于寒食节的由来,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是晋文公为逼贤臣介子推出山辅佐社稷,下令举火烧山,大火三天方熄,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山中,悔恨不已的晋文公下令这天要全国禁烟火、吃寒食,由此得名。虽然中韩两国对寒食节的来发源有争论,但据文献记载,韩国人过这个节日起步也十分早,在韩国高句丽时代,便有大臣回乡扫墓、禁止在寒食行刑等措施。而到了朝鲜时代,寒食节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朝廷都会在王陵和宗庙前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也有各自的祭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水果、点心、酒酿等简单的茶礼以飨祖先。在古代朝鲜,寒食这天除了祭扫之外,还有多样的活动,迈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却只剩扫墓祭祖这一项。寒食之日,民众会到各地墓园追思、清扫,还会给旧坟植上新的草皮,称为“改莎草”。不过近年来,韩国人似乎对这一节日越看越淡,甚至有不少韩国媒体发文抱怨民俗风味正在褪色,连墓地在寒食时都显得十分冷清。柬埔寨亡人节在柬埔寨,与中国清明相对应的是亡人节。这也是一个别有趣味的故事:传闻一群商人搭乘帆船沿海路经商,抵达一个岛屿时,天色已晚,商人们便在此歇下。岛上的饿死鬼发现白胖的商人,想要饱食一顿,商人们不得已便与饿鬼的鬼王争辩一番,他们告诉鬼王,自己以生意养家,是妻儿依靠。鬼王听后不免感动,诉说自己的苦衷:在孤岛上,多年无人祭拜,没有食物,若放商人归去,不知何时才能饱食。为求生路,商人保证今后当父传子、子传孙以祀鬼族。鬼王思索许久,答应放商人归去,但每年北风起时,需编织船只,上放粮食、稻谷、豆子、芝麻等食物漂浮来供。自此,这一节日世代相传,每年佛历10月1日至15日,当北风吹拂的时候,柬埔寨就迎来了亡人节,这是目前亚洲地区时间最长的节日,尽管如此,柬埔寨人在这段时间里却一点也闲不下来。从亡人节的第一天开始,柬埔寨各地民众就开始带着供品到佛寺祭扫,这导致了不论佛寺大小,从里到外都挤满了人,这段时间里,每个人至少需要走访一家佛寺,若能走访超过七家佛寺,则意味功德圆满。在亡人节的15天中,每日凌晨四点,善男信女都会拿着一小团一小团的糯米饭、糕点、香蕉、蜡烛等等,放在盘中,聚集在佛寺大堂,听僧侣诵经。在第14天,许多家庭要包粽子,一部分赠送亲友,另一部分则带到佛寺中祭拜。亡人节的最后一天,几乎所有人都在佛寺聚集,三五成群,共进午餐。民间各地还有水牛赛跑、摔跤比赛、棍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德国万灵节11月2日,在万圣节的次日是万灵节,也是西方世界一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欧洲、北美洲许多地方都会有相关活动。相较于中国历史悠久的清明节,万灵节的历史渊脉也不逊色,公元11世纪,克吕尼主教奥狄洛建立这一节日,13世纪后,流传开来,成为普遍的节日。随后的数次宗教分裂、宗教改革之中,万灵节伴随宗教的扩张也在全球范围内播撒开来。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外表高冷、深受哲思濡染的德国人,节日当天,许多德国人会到墓园祭奠逝者,除了缅怀,祭奠形式也有几分“迷信”味道:在家中,德国人同东方世界有着同样的风俗,他们会准备面包、牛奶、水等食物以飨逝者。个别地区在当天晚上一定要吃燕麦粥,他们将谷粒视为炼狱中的灵魂,吃掉几颗,就代表着救出了几个灵魂。屋内还要点上许多蜡烛,表示活着的人维护逝者安宁。当人们进入墓园后,会将“圣水”洒在逝者的墓上,他们相信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减轻逝者在炎热地狱中的痛苦。同时,在墓前供上食物,点燃蜡烛。在自杀的亡者面前,则不能点蜡烛,因为这象征着逝者的后代也会成为自杀者。和前一天万圣夜的嬉笑打闹十分不同,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夜晚,人们宅居在家,街上人烟稀少,因为他们相信这时街上到处飘荡着鬼魂和魔鬼。刚果的扫墓节源于种种历史传统以及当今的世界格局,或许一个中国人对欧美的祭祀传统会有所了解,但在这两股“主流”之外的非洲,又怎样祭奠逝者?在翻阅资料后发现,非洲式的习俗确实令人惊异,这也难怪被谑称为“故事会学科”的人类学对非洲青睐有加。在刚果,面对刚刚离世的死者,人们会有哭丧仪式。这与中国古代的哭丧大不相同:死者亲属会在死者的家门前不停哭跳,直到死者下葬为止。夫妻之间的仪式更为夸张、奇异,丈夫死了,妻子要水米不进、边哭边跳、光着上身在地上悲痛欲绝地来回翻滚,以示自己的悲伤。一个村落中有其他人死的话,全村妇女都要在村道上,边哭边跳向死者道别,且除了总统的汽车之外,举国上下其他车辆都不得遮挡、超越灵车,以示悼念。到了每年的10月1日,是刚果的“扫墓节”,全国放假一天,这时我们似乎又能看到“现代文明”的曙光:全家老少身着黑色礼服,带着鲜花、食品和烛灯,供奉于先人陵墓之前,同先人低声言语、缅怀哀悼,接着,要拔除墓地边的杂草,并将杂草烧掉(文/郑薛飞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naruto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外国人是中国人祖宗?(外一则)
一、中国人以外国人为祖先
当代中国人之审美基本以西方人为美。某地塑炎、黄像,不知炎、黄直接脱颖于原始人类,其相貌理应有明显猿人特征,按考古猿人复原图(以北京猿人为例),应为高颧骨、深眼窝,鼻部与上颚骨稍向前伸之状。而此炎、黄雕像除眉骨略低之外,面部平平,几无颧骨,极似当代之阿拉伯人与欧洲人。设计者可能亦考虑到此一点,故特为头像设计了中国古人所独有之发髻,殊不知,炎、黄时代中国人尚无束发挽髻之事。商、周青铜器人像证实:中国人至商代与周代早期尚且披发(周公作《周礼》始有束发之说),何炎、黄二帝已先于商、周之人而束发?倘若去其发髻,则炎、黄雕像纯粹二老外矣!
明人《菽园杂记》载:“闽人子有阉入内廷者,既贵,闻其母尚存,遣人求得之,馆于外第。翌日出拜之,遥见其貌陋,耻之,不拜而去。语左右云:‘此非吾母,当更求之。’左右观望其意,至闽求美仪观者,乃得老娼以归。至则相向恸哭,日隆奉养,越十数年而殁。”以老外相貌为中国人祖先之相貌,与太监因自己亲妈长相丑陋而认长相较好的老娼妓为妈是一样的。
&以上为原始人类考古复原像,颧骨明显。
&某地炎黄雕像,不像中国古代原人,最明显处是没有颧骨。
上图为当代欧洲人,相貌与某地的中国炎、黄二帝雕像很相似。
二、市售2013年择吉日历不可用
从市场购得2013年择吉日历一本,其中宜、忌错误甚多,实不可用!如五月丁日为重丧日,最忌动土,而此历竟刊为“宜动土”!况且夏至前一日为四离日,更不可修造、动土。而黄道、黑道本是由十二直神排出,此历竟将“建满平收闭”黑道日也刊成了“黄道吉日,诸事可行”!
市场所售择吉日历封面
农历五月丁巳日,为重丧日,最忌动土(尤忌安葬),而此历竟赫然刊成“宜修造、动土”。错误不仅如此,既然此日有“明日夏至”字样,说明此日为“四离日”,理应刊成“诸事不宜”才对。
这些黑道日,都刊成“黄道吉日”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国人外国人地球上所有的人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难道我们的炎黄的祖先和外国人的祖先很久以前 是一家人?第一个人 (要算猿人吧?)出现在什么时候?这问题有点难,谁也没见过.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个人感觉,什么中国人外国人,原先都是一家人.那么为什么语言文字不一样呢,这与同样是一个父母生下的5个儿女,有的聪明有的傻,有的会画画有的会音乐,有的数理化好有的文科好,有的善辩有的口吃.在一个家庭里都千差万别,更何况是人类.至于长相不一样,其实仔细看仔细分析是一样的.现在有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结婚生下的孩子即像中国人又像外国人,如果假设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和外国人结婚,那么就会出现后人不知道原先的中国人长成啥样.这个很好理解,就像现在的美国人一样,那么你说美国人长得啥样?没有样,全是混血儿.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也不一样,从长相和说话看,像两个国家的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交换,要求百度权重≥1,快照正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看中国祖先崇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