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饮料再来一瓶瓶厂家如何计算成本

查看: 1671|回复: 0
喝饮料时再来一瓶,会计如何做账呢?
签到天数: 998 天[LV.10]笑傲江湖
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喝饮料时再来一瓶,如何呢?常见的有四种方法:①视同销售,该法无比正确,如果会计真这么做,老板鼻子要气歪;②视同促销,将饮料成本计入销售费用,但要转出相应的进项税;③与正常销售合一块确定,等于做低平均销售价格;④不做账务处理。我倾向采用方法③,但需要与沟通。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再来一瓶”这个简单粗暴的促销方法,为什么会消失?
我的图书馆
“再来一瓶”这个简单粗暴的促销方法,为什么会消失?
导读:打开饮料和啤酒瓶盖,顺手翻过来看看里面有没有“再来一瓶”的字样。大家是不是已经习惯这个动作?不过今年这一招可能不大能用上了。来源:快消品经销商(ID:kuaixiao6699) 已获得转载授权抽奖奖品代替“再来一瓶”之前饮料和啤酒行业普遍采用“再来一瓶”的赠饮促销,普遍中奖率较高,大多在20%左右,但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加大,渠道商配合上的问题,企业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继续坚持。于是各家企业近年突然改变了做法,用旅游、手机话费等作为抽奖奖品搞促销。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开盖赠饮”“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今年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整箱优惠。只有极少数品牌还在坚持,不过活动覆盖范围、中奖率或兑奖时间都有所缩小。&“再来一瓶”暗藏隐患众多自2010年,康师傅发动大规模“15亿瓶大赠送—再来一瓶”促销运动。靠这一方式,康师傅提升了市场份额,为开发新品、培育新品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由于营销相当成功,2011年康师傅继续这一做法。不过随着影响面的扩大,各种意料之外的恶性循环也开始出现:首先是网络上出现各种“秘笈”,用来看是不是有中奖的瓶盖;另外出现了有厂家专门大量生产假冒的中奖瓶盖来兑换;随后出现了经营户中奖瓶盖兑换难,有些门店开始不接受消费者兑换的恶性循环。据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康师傅后期饮料业务的巨大下滑与其“大规模的促销方式、中低端的定位以及在产品方面的追随创新”这种营利模式不无关系。&当然,“再来一瓶”的营销活动逐渐消失的原因除了它背后的隐患之外,与行业主流群体的替换也存在莫大关联。粉丝经济早已取代价格战随着各大品牌争相面世,饮料企业们发现,来自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对销量的拉动远比促销来得持久和忠诚,因而,在具体操作中,粉丝经济取代了价格战。比如农夫山泉在继“东方树叶”被网友们戏称奇葩又难喝的茶饮料之后,在今年4月推出的新品果味茶饮料——茶π,而且还重金请来了90后、00后的偶像BIGBANG作为其新品的代言人,消费人群定位十分明确,以此带动粉丝经济。又比如通过在跑男、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以及各项赛事和高端论坛的出镜的矿泉水品牌百岁山,通过粉丝经济成功地从华南区域品牌跻身全国性品牌。而据悉百岁山去年的销售增幅在30%以上。粉丝经济和娱乐营销成为了饮料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最重要方式。&促销活动结合网游和奥运元素取代单一化在促销方面,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大品牌都做过的“开盖赠饮”“再来一瓶”这样的促销活动,今年全线销声匿迹,更说明促销活动的单一化以及市场盈利已经不能靠买赠活动来拉动了。如今年是奥运年,各饮料品牌将促销活动和奥运会相结合。可口可乐推出了“奥运点赞双瓶”包装,一瓶可乐上写着“秒懂我的”“超赞的”等22个形容词,旁边一瓶则是“金牌同事”“金牌老爸”等18个名词,一共可以组成396个搭配。康师傅与李宁合作举办路跑联赛,借奥运品质提升运动爱好者对康师傅的品牌认同。雪碧的推广则通过和英雄联盟等电竞网游合作,在游戏里设置雪碧道具,也很受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品牌偏向年轻化,不能仅靠是换包装“再来一瓶”这样的促销活动一旦旺季动销起来,摊销的促销费用并不高,杠杆的效应比较明显。而且如今口味清淡的近水饮料成为市场新宠。去年,统一“海之言”、“小茗同学”一举大获成功之后、百事可乐“维动力”、康师傅“海晶柠檬”、娃哈哈“C驱动”、等产品相继入市,今年近水饮料新品迭出,娃哈哈推出升级后的“轻透小檬”系列,其属性为轻水果味的水饮料,其中“轻透小檬”比一般柠檬水更清淡。&近水饮料又称为“清淡饮料”,这类饮料配方以水、维生素、微量矿物质为主,颜色近乎透明,但又比纯净水多了那么一点味道。它之所以能迅速流行,就是缘于它兼具清澈透明的外观和一定功能性的特点。所以业内常用“似水不是水,有味似无味”来定义它。而这一趋势的变化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促销能满足的了。
馆藏&4218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一张图读懂一瓶可口可乐的成本结构
我的图书馆
一张图读懂一瓶可口可乐的成本结构
&&&&&& 可口可乐在中国一年卖出6亿多箱,喝可乐的朋友你知道一瓶可乐的成本构成吗?一瓶500ml的可乐卖价3元,原浆成本仅仅为0.3元(占10%),瓶0.45元(占15%),利润和公司运营成本各占0.5元(16.67%),零售商+经销商0.61元(20.33%),0.25元(8.33%)…从数据看,大头在渠道!(来源:好运Money)
馆藏&765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饮料再来一瓶窍门 真的能百分百中奖吗?
饮料再来一瓶窍门 真的能百分百中奖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anranzhu]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饮料“再来一瓶”让谁赚了钱?
来源:变革家网(ID:biangejiawang)
前几年,饮料和啤酒行业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再来一瓶”赠饮促销活动。现如今,这种“再来一瓶”似乎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买赠抽奖,包括送手机、海外游等。个中原因,除了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促销产业中出现了“大蛀虫”,让生产企业的利润受到极大影响,最终不得不停止。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聊一聊这个蛀虫模式的生意链。
by CEO之家·喵叔导读
“‘再来一瓶’是什么逻辑?”
“再来一瓶”的兑奖方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打开饮料和啤酒瓶盖,翻过来看看,如果里面有“再来一瓶”的字样,你就可以用瓶盖再兑换一瓶,一般中奖率都特别高。它的发明者是康师傅。
2010年夏天,康师傅在业内首先发起大规模“15亿瓶大赠送,再来一瓶!”的促销运动,靠这一方式,康师傅当年的市场份额大大提升,为开发新品、培育新品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由于第一年的营销相当成功,2011年康师傅继续沿用了这一做法。随后,其他的饮料企业也纷纷效仿,包括红牛、统一冰红茶等在内的知名饮料品牌纷纷推出“再来一瓶”的促销政策。“再来一瓶”也由此成为饮料行业一种常用且有效的促销手段。
不过,随着影响面扩大,尤其在广大饮料企业都使用这一方式之后,各种意料外的情况也开始相继出现。
因为每家企业每年用于“再来一瓶”促销的货品数量和投放时间是会提前做好计划的。
比如,红牛今年的市场目标是销售6000万瓶,按照20%的中奖概率,他可能会多生产1200万瓶用于兑付“再来一瓶”促销奖品,并分成几次投放市场。
正常情况下,到年底应该会有1200万个瓶盖返给厂家。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有一年,红牛厂家居然共收到了2000多万个“再来一瓶”的瓶盖!
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谁在从中牟利?”
一般消费者中奖后,都是直接在产品的购买处兑换,比如便利店,小卖部,超市,餐馆等,售卖终端在兑奖瓶盖积累到一定量后再跟供货的经销商进行兑换,经销商兑付给零售终端后再找他的上级经销商进行兑换,如此逐级往上直至一级经销商处,最后统一由厂家直接按照瓶盖数量兑付等量的产品给一级经销商。
这个逻辑似乎是没有问题的,那上文所述的1000多万瓶盖是怎么多出来的?
主要问题就出在了中间一级一级的兑换环节上。还是用红牛的案例来进行解释:假如今年红牛已定今年生产1200万瓶“再来一瓶”促销产品,且在5月和10月投放市场。有人通过红牛内部消息知道了这一促销计划,他们就可以去联系瓶盖生产厂商,定制一批“再来一瓶”的中奖瓶盖,然后将其以较大折扣价格卖给经销商,从而来获取不法利润。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关键和重点是:瓶盖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何心甘情愿参与到这个造假产业链中来?
做一个简单的成本计算,相信大家就非常容易理解其中各方的动机了:假设红牛每个中奖瓶盖的生产成本是0.2元,这些伪造商可能会以0.4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找供应商来接单生产,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生意,因为能比其他订单利润足足高出一倍!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同样不会拒绝这样一笔买卖:他们从厂家拿一件商品的进货价可能是2.5元,但如果能以1.0元/个的价格从中间商那里采购伪造的“再来一瓶”瓶盖,再去找上级经销商或者厂家兑换一件售卖商品,就等于每件商品能少花1.5元,何乐而不为?而对于这笔买卖的始作俑者“伪造商”而言,他们也能从每个瓶盖中获得1.0-0.4=0.6元的利润。
所以,无论瓶盖制造商,伪造商,还是收瓶盖的经销商,都能从这个生意中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有足够的动力来一起联手坑生厂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几块几毛的,不算什么事儿,可你要知道,快消类饮品每年走的量是非常惊人的,光以我们前面举例的红牛来说,每年造假的瓶盖数量基本都在千万级,这也就是说,光红牛这一个品牌,伪造商就能从中获利五六百万以上。
如果一个伪造商同时做好几个甚至数十个品牌的这种生意,那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五六千万!
后来,也是因为这种不良厂家专门大量生产假冒中奖瓶盖来兑换的现象越来越多,厂家开始注意到其中的猫腻并逐渐取消了这种促销方式。甚至不少业内分析人士在研究康师傅后期饮料业务的巨大下滑时,也将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这种大规模粗暴的“再来一瓶”促销方式。
当然,客观来讲,“再来一瓶”的营销活动逐渐消失,原因除了这种造假活动所导致的隐患之外,还与行业主流群体的替换也存在莫大关联——如今,粉丝经济早已取代价格战,相比粗放式的价格促销战,饮料企业越来越认可,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对销量的拉动远比促销来得持久和忠诚,因此,在具体操作中用粉丝运营策略取代价格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执行主编:智叔,管理专家、投资人,微信号 qianma4686115
版权、建议、投稿:
互推联系:QQ
商务合作:QQ
未来几年,在中国依旧很容易赚钱,这几个行业存在机会!
实体低迷,互谅网疯狂,金融楼市泡沫,每个行业都似乎接近饱和,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投机主义、冒险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未来几年里,想要在中国赚钱依然很容易,这几个行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白!关注管理学常识让你抓住新的风口,下一轮暴富的机会在这里!
管理学常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料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