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平时怎么训练是怎么训练的

中国航天员训练生活写真(图)
中国航天员训练生活写真(图)
.cn 日01:12 石狮日报
  中国的航天员梯队,加上教练一共14人,按照全国人口的平均基数,大约1亿个人中才有一名航天员。由于太空飞行的特殊需要,作为国之瑰宝的航天员,他们平素的训练、生活也与普通人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些尽管在他们自己看来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关心他们的人们来说,依然充满神秘色彩。
  “电动椅”上抗眩晕
  自从当上航天员,既光荣又艰辛,其中进行的特殊训练,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模仿飞船环境,“折磨”航天员。测前庭神经功能的“电动椅”,就是其中一种。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做个试验―――用左手抓住右耳朵,低头俯身,脊梁骨和地面平行,挪动脚步快速旋转。您能转几圈?恐怕您转不了10圈就头晕眼花要摔倒了。可是,和航天员要承受的抗眩晕训练比起来,这种试验就是“小儿科”了。航天员坐上电动椅后,蒙上眼睛就转。航天员把手放在呼叫按钮上,顶不住就按。电动椅以每分钟24圈飞速旋转后,航天员顿时脸色苍白,直冒虚汗。1分钟、2分钟……能坚持5分钟,就是合格。他们要经常练,经常测。航天员走向太空,可不像坐民航飞机那么舒服,飞船是打着旋飞速上九天。不过这关,难上太空。
  征服“电动秋千”
  坐“电动秋千”,如同乘一艘小船在大风大浪中颠簸。攀上“电动秋千”后,航天员也要先蒙眼睛,在身上贴上电极传感器。随后,“电动秋千”就前后左右摇起来,越摆越高,前后能摆出15米!这种摆动,周期性地将人的血液一会儿送上大脑,一会儿甩向下肢,眼看飘飘悠悠到了顶,又猛地在加速度作用下“悠”下来,没有经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这一下子就可能把胃液喷出来!可是,也有坐“电动秋千”的英雄,特别是杨利伟,彻底把“电动秋千”征服了。坐“电动秋千”如同坐公园的过山车,反应不大。有一次,他从“电动秋千”上下来居然问:“几点了?我都快睡着了。”
  乾坤颠倒的“万向床”
  航天员的训练基地里,还有一种任意旋转的“万向床”,有“头盆向”、“胸背向”等4种姿势,躺在上面每种姿势都很痛苦。航天员在训练时,有时要头朝下45度;有时还要斜着身体,只能用身体某一部位作支撑;有时要持续多天保持15度的卧姿,再突然转到70度的立姿。上了“万向床”,航天员脖子青筋暴涨,眼睛、鼻子黏膜充血。下来后,像患了重感冒。
  这是经常要练的基础课目,有时要练一两个小时,就是为了防止“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当年,美国“阿波罗”9号航天员因发生空间运动病而延误登月活动计划,浪费掉宝贵的几个小时。中国的航天员,下决心把自己练成钢筋铁骨式的“太空英雄”,教练一声令下,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低压舱里的考验
  前苏联《机组乘务员》电影里有这样一幕―――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舱壁突然破裂了一条小缝。转眼间,舱里的纸张、毛巾、衣物就被吸了出去!
  为啥会这样?因为高空空气稀薄,气压比机舱里低许多,舱壁一旦出现破口,就形成了巨大的负压。飞船在太空飞行,外部是真空环境,为了战胜可能出现的低压和缺氧威胁,航天员必须进低压舱锻炼超强的耐受力。进低压舱,如同上到雪山高原。舱里模仿海拔5000米―10000米高度的氧气环境。但是这种训练却不像上高原从容,能从低到高,慢慢适应。航天员一进舱,就以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快速提升至海拔5000米高度,还不能戴氧气面罩。他们在舱里喘着粗气,人人胸闷、头痛、恶心。接着,继续上升至6000米、7000米……到10000米才能戴氧气面罩。
  30分钟的训练,如同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寂寞难耐的隔离舱
  茫茫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飞船运行在轨道上,是真正的万籁俱寂。为了训练航天员战胜寂寞和孤独的心理素质,他们要进入隔离舱经受特殊的考验。
  密闭狭小的隔离舱,航天员孤守空房,单独一个人呆在里面,一呆就是好几天,分不清昼夜交替,还要高标准完成各种工作,无人商量,无人交流。有时眼皮沉得像挂上了铁块,直想睡觉。可是只要一停下,监控铃声就响起。有时,航天员要在隔离舱里一直不停地干72小时,不能休息一分钟。吃饭时,工作人员从小窗口往里递。
  吃得“精细”也烦恼
  记者看到航天员的一份食谱,上面除了我们能看懂的食物名称外,后面还缀着很多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内容―――――钙的含量有多少、钙和磷是多大的比例、各种维生素的百分比……与其说是食谱,不如说是“药单子”!
  为了保证航天员充足的营养和健康的体魄,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这样按照“分子水平”制定的。即便航天员个人口味差别很大,也要一丝不苟地按照食谱来进餐。除了集体进餐,航天员有时也会回家吃饭。妻子为了照顾丈夫的口味,总想悄悄开绿灯。这时,营养医生也会来“家访”,看到有违禁的食品就现场“开会”讲纪律,把妻子们批得直抹眼泪。临走时,还要语重心长地嘱咐:“别让你们的疼爱变成放纵。记住,你的丈夫不只属于你!”
  “晨昏颠倒”随时入眠
  在地球上,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可是,飞船90分钟就要环绕地球一圈,经历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如果环绕地球14圈,就要经历14个白天、14个黑夜。你说,航天员该在哪个“晚上”睡觉?
  因此,航天员都要练就随时能睡觉的功夫,是否睡觉,一看工作是否有空暇,二看自己是否感到疲惫,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眯起眼睛就要能睡着,这是恢复体力、养精蓄锐的需要。另外,要在每秒钟以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飞船上睡眠,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绝不能够杞人忧天,要有一种天塌地陷浑然不顾的英雄气概才能睡得着。
  经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在睡眠方面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可以连续工作72小时目不交睫,让闭上眼睛就能呼呼大睡,可是又不能睡个不停,到点必须醒过来,让睡多久就睡多久,好像安了一个主管睡眠的“开关”似的。
  特殊警卫护“国宝”
  10月12日,两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面坐的是我们的“国宝”―――航天员。
  为保护好这些“国宝”,有关部门采取特殊警卫:居住地周围有电视监视器,有流动哨,出门有专人护送;外出执行任务,必须坐火车软卧包厢,警卫跟随;探亲必须经总装备部有关部门批准。回家前,先通知公安部,再通知当地公安厅,一级一级通知,直到所在街道派出所。当地公安部门接到通知后,“便衣警车”日夜守护。因过于麻烦,几年间航天员每人只探过一次家。去年3月,航天员到杭州疗养,一下火车,浙江省公安厅厅长亲自带领警察负责警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直护送到疗养院。“国宝”爬山锻炼,警察也要全程警戒。
  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是用等量黄金堆起来的,那么航天员就是用等量钻石堆起来的。选拔一名航天员很难,训练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代价更大。投入的经费不说,许多科学家拼搏一生,就是为把航天员送上太空。
  航天员的“不准”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人生一大快事,但与航天员无缘。因为自从当上航天员,就很少有结交朋友的机会,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探访。
  航天员有看似不近人情的各种不准:不准私自在外就餐,不准私自参加宴请,不准饮酒,不准抽烟,不准个人驾驶汽车,不准驾驶摩托,不准随便乘坐飞机,更享受不到“黄金周”旅游的愉快……一句话,只要带有危险和伤害健康因素的活动,全都严格控制和坚决禁止,他们的生命已不属于自己,而是完全彻底地属于祖国和人民。
  平时,航天员出门严格控制,与家属院近在咫尺,一周才能回去一次。航天员也不能随便上街购买主副食品。
  此次首飞,充满风险,到出发那天早晨,航天员才和亲人见面。在安全得到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他们也曾带孩子上过公园,看过演出。但这样的机会,一年也只有一两次。
  生活中,他们缺少朋友,但全中国人民都是他们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
  航天员名字已注册
  首飞英雄“杨利伟”这3个字价值多少?如果要用广告价值衡量,当今任何一位大牌明星都相形见绌。为防止不法商家的利用,有关部门早已把他的名字注册。
  近年来,有的大公司得知培训航天员的消息后,使出浑身解数,想走近航天员,都被有关部门一一拒绝。有家移动手机厂商提出,只要公司领导能和航天员合张影,立即送5000部手机;有一家汽车公司说,只要让航天员用他们的车作专车,每人免费送一部;还有很多做饮料、乳制品的公司,也提出种种更加优惠的条件……(据解放军报)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欢乐无限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宇航员怎样训练?
woaigege001F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个是很复杂的问题,要具体了解可以去看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培训体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宇航员,承载人类的梦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个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船天员呢?
航天员要乘坐和驾驶当代最高技术成果的载人飞船,并进入人们完全陌生的宇宙空间,除了强健的体魄,更需要稳定的心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根据国内外航天员训练的经验,职业航天员至少需要3年半~4年的时间,载荷专家一般需要2年半。
百里挑一的淘汰率
载人航天活动对于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医学专家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项目、内容和标准化。一般包括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航天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样的。
各国航天员均选自歼击机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均以飞行员选拔为基础;所规定的选拔项目几乎相同。选拔淘汰的比例大约是1:100。美国“水星”任务第一批航天员7名,是从500名军用飞机飞行员中选出的。苏联的第一批航天员20名,是从3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的,后来又有8名淘汰,实际上参加飞行的只有12名。
1980年,联盟T-9宇宙飞船宇航员兼指挥长弗拉基米尔?利亚霍夫(右)和随机工程师亚历山
大?亚历山大罗夫(中)在飞行前的训练
强健的身体是成为合格宇航员的首要条件。苏联就曾为了准备阿波罗-联盟计划,要求其航天员在一年半的训练时间内,骑自行车1000千米,滑雪3000千米,越野跑步200多千米。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为提高航天员耐力,曾让航天员穿上80千克重的航天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
航天员进行体能训练
体质训练分为一般体质训练和专项体质训练,一般体质训练是为增强飞行员身体素质的一般常规训练,如跑步、游泳等;专项体质训练则是针对太空特殊环境,提高人的前庭功能平衡功能的特殊训练,如蹦床、秋千、滚轮等。
我国航天员参选必备条件
我国预备航天员的基本条件是:
?具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
  ?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公斤
  ?年龄25-35岁
  ?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
  ?大专以上水平
  ?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
  ?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
多学科专家 复合型人才
航天员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需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专业培训过程。由于载人航天任务的需要,航天员要在特殊环境下生活和工作。除必须适应这些环境生活外,还需能操作、维护在飞船中配置的多样的、复杂的仪器设备,完成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和观测任务。所以,必须有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学习。
其中包括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和宇宙航行学,以及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知识等。
战机模拟驾驶
想成为航天员吗?先看看是否能通过战机驾驶这一关。
30岁的航天员要不要? 呵呵 60岁的航天员要不要? 哈哈揭秘NASA宇航员如何训练奔向太空--科技--人民网
揭秘NASA宇航员如何训练奔向太空
&&&&来源:&&&&&
    光明网科技讯&编者按:在太空中,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谁可都不想出意外。在茫茫宇宙“无人帮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种种意外的发生,太空探索的每一步的背后都是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每一次太空任务的执行,宇航员都在陆地上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航天飞机时代终结,也让我们跟随NASA的时间镜头去探寻在几十年历程中,宇航员们一步步登上太空的背后故事。  野外生存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是NASA宇航员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考虑到万一航天飞机在人类现代文明的地方坠毁,宇航员该如何生存。  如果载人航天器返回地球时出现飞行控制问题,它有可能降落到地球的任何地方。因此要成为合格的宇航员,就必须学会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在2008年,韩美俄三国的宇航员也曾在莫斯科郊外的林区与俄美同行一起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新华网)  上图:这张集体照摄于1960年的内华达州空军基地,是七名水星号飞船宇航员。他们中的一些人穿着的衣服是由降落伞的材料制成的。是否显得有些怪异?  水星号飞船(Mercury&spacecraft)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从1961年5月-1963年5月美国共发射6艘“水星”号飞船,目的是试验飞船各种工程系统的性能,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百度百科)  上图:这张黑白照片摄于1963年,宇航员们正在参加Albrook空军基地的热带生存训练。&
(责任编辑:刘然)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航员是如何训练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