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艺复兴 英文未摒弃宗教欺骗

【图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
大小:3.0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成才之路】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课件: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成才之路】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课件: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59:0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成才之路】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课件:第1
官方公共微信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时间: 21:56:31
&&&&&&&&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4、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5、简述普劳图斯的喜剧成就。普劳图斯是罗马著名的戏剧学家,他的剧作多以希腊故事题材为基础,其中著名的有《双生子》和《一罐黄金》。他的喜剧对以后的欧洲文学有较大的影响,成了后来许多大作家取材的源泉。6、简析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它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成为新纪元之初崭新的文学思潮,开启了后世欧洲文学的新传统,构成了欧洲文学的&&&&&&&&&&&&另一个源头。7、简述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塑造的是代表整个氏族的英雄人物,在这些形象中概括了全氏族的力量、智慧和理想。这些英雄都是神与人之子,是被神化了的人,被奉为神的人。在思想内容上,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希腊社会的世俗生活和希腊人的意志愿望。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具有人的性格和形象,还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俗化色彩极浓。希腊神话还体现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表现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8、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9、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将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10、简述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由几十个人组成的歌队和一个歌队长一问一答,讲述酒神在尘世所受的苦难和教人种葡萄的故事。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应和人”,他以几种不同的身份和歌队长对答,这种对白就成为戏剧的基础。喜剧的前身是民间的祭神歌舞和滑稽戏。11、比较《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的异同。《埃涅阿斯纪》在很多方面与《荷马史诗》有相似性。在结构布局上,《埃涅阿斯纪》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之战。在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重复、对比等手法;但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就史诗的本质而言,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埃涅阿斯纪》更像是一首民族史诗,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更沉重的历史感。尤其是比之于《荷马史诗》乐观勇&&&&&&&&&&&&敢的艺术风格,《埃涅阿斯纪》更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忧郁情调,是第一部“人文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除了具有英雄人物的勇敢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为民族的利益压抑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的优秀品质。作者在埃涅阿斯身上寄托了一个民族英雄和理想君主的美好愿望。12、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低下生产力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罗斯的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切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然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和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庇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13、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发展情况如何?中世纪的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英雄史诗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其因产生和流行时代的不同而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英雄史诗产生于各族人民进入封建社会之前,流行于中世纪初,反映民族大迁徙时期的历史事件,氏族社会部落生活和部落英雄。其中神话成分较多,宗教色彩较少。代表性的作品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歌颂了尚在瑞典的盎格鲁?萨克逊部落英雄贝奥武甫斩海怪、杀火龙的英雄事迹。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后的产物,其内容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歌颂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忠君爱国的英雄,歌颂英名而理想的君王。最为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14、骑士文学有何意义?它有哪些体裁和题材?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文学。骑士文学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和理想,作品的主人公大多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锄强扶弱、历尽艰辛、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虽然其中的人物性格与外貌雷同,主题大同小异,缺乏较高的艺术价值,但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为欧洲后来的诗歌和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骑士文学的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内容主要是表现骑士对恋人,特别是对贵妇人的爱慕和追求。骑士抒情诗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追求牧羊女的“牧歌”,爱恋贵夫人的“破晓歌”,表现爱情对话的“情歌”、“夜歌”、“怨歌”等。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它描写骑士与贵夫人幽会后在清晨离别的情景。骑士叙事诗以法国北方为中心,其内容大多写骑士为了荣誉、爱情和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冒险故事。其题材有三个系统: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伊瑟》;拜占廷系统,主要写拜占廷流传的古希腊晚期的故事,如《奥克森和尼科莱特》;古代系统,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如《特洛亚传奇》。&&&&&&&&&&&&15、《列那狐的故事》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列那狐是市民的象征,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驴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作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讽喻现实,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格调幽默诙谐。16、《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者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的遭遇,以及他对人类和意大利民族前途的忧虑,使他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促使他以诗的形式去揭露现实、评判善恶、描绘理想、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的道路。由维吉尔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炼狱,象征人类在理性指引下认识罪恶与错误,从而醒悟、获得新生的过程。贝亚特丽齐引导诗人游历天堂,象征忠于信仰的人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作品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城邦之争、党派之争、封建主与贪官污吏的压迫盘剥、教会与教士的罪恶。作品还涉及哲学、科学、神学和文艺等领域,既有认识社会的作用,又有传播知识的作用。再次,《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的爱国激情。第四,《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作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17、《神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斗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结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则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奇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④《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18、怎样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丁及其创作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但丁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青年时期的但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在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中站在进步势力一边。他主张城邦自主,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认为城邦之间的纷争危害意大利的进步,意大利应走和平统一的道路;但是他将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早期的诗集《新生》既表现了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倾向,又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政论著作《帝制论》中,他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反对教皇干涉世俗政治;但又美化王权,寄希望于神圣罗马帝国。他的代表作《神曲》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尖锐矛盾。这些都说明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19、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进步意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其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格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主宰宇宙的是人而不是神;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实幸福反对来世思想,认为人人可以追求财富和幸福,提倡爱情、婚姻自由;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提倡发展人的聪明才智;以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希望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它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猛烈冲击了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教会神学,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教会神学的精神桎梏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还对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哲学、法律、教育等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世资产阶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打下了基础。20、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特征?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它的特点有: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摹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第三在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21、《十日谈》的艺术特色。《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它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作品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它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的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幽默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文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十日谈》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22、《巨人传》的主要思想内容。拉伯雷的《巨人传》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其主要思想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广泛抨击了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表示深切同情。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剥削、司法机构的腐败、教会和教士们的贪婪、封建裁判所的残酷,表现了下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痛苦生活。其次,小说抒写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赞美人的巨大力量,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和自信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23、《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小说全面真实的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生动描绘了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的人物及生活遭遇,有力地揭示了西班牙王国的破绽百出和他必然衰落的趋势。它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小说中主仆二人的游侠活动是荒诞不经的,但活动环境是真实的。从贫穷的山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偏僻的小客店到豪华的公爵城堡,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通过对贵族、僧侣、地主、农民、演员、商人、理发师、牧羊人、苦役犯、妓女、强盗等近700个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接触到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尚等方面,构成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反映了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另外,小说还在许多方面表达了作者“民主自由”,摆脱封建束缚、反对种族迫害、反对封建割据、反对殖民政策等人文主义思想。24、如何理解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集合于一身。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离现实,行为荒诞。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累己。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作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尚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25、桑丘?潘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劳动农民的典型。一方面,他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在当“海岛总督”期间表现出惊人的才智。另一方面,他又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桑丘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26、《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两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从年龄、外貌到性格、语言都作了鲜明的对比。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与疯子、悲剧与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第四,是语言的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27、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莱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诗歌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莎士比亚也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最著名的是第三幕第一场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苦闷与彷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词汇特别丰富,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8、如何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形象刻划得非常成功,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之一。他刻薄、自私、爱钱如命。贪财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别人;贪财也使他变得凶残狠毒。女儿与人私奔,使他最痛心的是带走了大批钱财。他之所以不要安东尼奥加倍偿还,目的是为了要彻底除掉威尼斯这个妨碍他赚钱的最大障碍;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又有受欺压的一面,他为犹太人受歧视的遭遇申诉,也有其合理性。作家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谴责夏洛克的贪婪、自私、狠毒,又同情犹太人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综合论述题29、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的性格是鲜明的、丰富的,也是发展的。哈姆莱特是丹麦一个年轻的王子、乐观的青年,生活是闲逸的、舒适的,为追求知识,他来到了人文主义的中心——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在那儿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生和世界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在他的心目中,父王是一个“堂堂的男子”、“理想的君王”、“人”的典范;他的情人奥菲利娅是纯洁、美丽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一片光明。这时他还完全生活在脱离现实的幻想之中,是一个快乐的王子。然而,当他从德国回到丹麦后,母后匆匆改嫁,叔父克劳迪斯娶了母后,篡夺了王位。这一下便使他从美丽的幻想的云端跌入了无底的痛苦的深渊。他悲伤、苦闷,对人生和世界感到失望和厌倦,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接&&&&&&&&&&&&着先王的鬼魂向他揭露了克劳迪斯的阴谋,这像晴天霹雳一样使他震惊。他精神上经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失去了自持力,于是便趁势装疯,但理智还是清醒的。他看到周围的世界原来是充满了恶德败行的罪恶的世界。他在忧郁中开始了深沉的思考,在装疯中以荒诞的行为使克劳迪斯惶惶不安。就在他观察、思考周围世界的时候,一连串罪恶的事实又发生在他身边:他的同学、朋友一个个卖身投靠奸王,充当克劳迪斯的密探;奥菲利娅也被奸王利用作工具……现实世界处处是邪恶和背叛,他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报父仇,而是要担当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苦苦思索,探求扭转乾坤、恢复正义的途径和手段,又“把后果考虑得过分周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犹豫彷徨、烦闷不安、自谴自责,精神上痛苦到了极点,甚至想到“活下去还是不活”的问题。忧郁,是哈姆莱特理想破灭后精神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回国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若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哈姆莱特的另一性格特点是延宕。他把报父仇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不但要报父仇,而且要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然而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尽管他不断探索寻找途径,却始终在决心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这就形成了他行动的犹豫延宕。形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从客观上看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劳迪斯的斗争,反映了先进人物同社会恶势力抗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他同情人民的苦难,人民对他有好感;但他即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而且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旧思想的残余。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的形象概括了新旧交替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思想面貌,写出了人文主义者同黑暗现实的矛盾和斗争,写出了他们探求真理的历程,也写出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哈姆莱特形象的巨大力量不在于解决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而在于提出现实世界是丑恶的、不合理的,必须进行改革这一根本问题。这也是哈姆莱特所以能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的重要原因。30、17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屈莱顿,代表组是理论著作《论剧体诗》;约翰?班扬,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约翰?弥尔顿,重要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代表作《失乐园》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家。代表组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收有239篇寓言故事的《寓言诗》。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市民世俗文学其风格粗犷俚俗,艺术上尚不成熟。主要成就是市民世俗小说。31、弥尔顿的长诗《复乐园》的思想内容。《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长诗叙述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经受不住诱惑,而失掉了乐园;始祖犯罪,人类处于灾难中。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财富、肉欲、权力、荣誉的诱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了乐园。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32、弥尔顿的悲剧《力士参孙》的思想内容。《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是弥尔顿的一部诗剧。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曾多次战胜敌人,他的力大无穷的秘密被情人出卖给了非利士人。敌人将其俘获,挖掉双眼,囚于地牢之中。参孙时刻不忘复仇,待他恢复力量后,在敌人避他演武时,他撼倒演武大厅的支柱,与三千非利士人同归于尽。这一悲壮的史诗,表现了敌人在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33、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悲剧《熙德》主要塑造具有爱国主义倾向的理想英雄人物,表现理性对感情的胜利这一中心主题。悲剧主人公罗狄克为维护家族荣誉,向未婚妻施曼娜之父挑起决斗并误杀了他,施曼娜请求国王惩处罗狄克以报父仇。这时,摩尔人入侵,罗狄克受命出征,并获“熙德”(大将军)称号而荣归。最后,在国王的精心安排下,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当个人感情一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义务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作品通过写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熙德》一公演,即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34、为什么说拉辛的《安德洛玛克》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寡妻,城破家亡之后,她成了爱庇尔国王——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女俘。皮洛斯爱上了她,迟迟不和未婚妻爱弥奥娜(海伦之女)结婚。这时,爱着爱弥奥娜的希腊使者奥雷斯(阿伽门农之子)来到爱庇尔,要皮洛斯命安德洛玛克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后患。安德洛玛克为保全儿子的生命,被迫答应与皮洛斯结婚,条件是要在结婚之前皮洛斯必须在神庙发誓保全她儿子并帮助儿子复国。爱弥奥娜问询后妒恨交加,唆使奥雷斯去神庙杀了皮洛斯,随即自尽。奥雷斯也因失去爱弥奥娜而发疯。作品通过四个人物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欲望冲突中的表现,谴责了情欲横流、反抗强暴尽忠于祖国的安德洛玛克。由于理性与感情的高度统一,使她既保全了儿子的姓名,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节。悲剧故事情节单一&&&&&&&&&&&&集中,全部情节在希腊使者到来的一天中完成,全剧只有爱庇尔王宫一个场景,完全符合“三一律”原则。所以这是一出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35、为什么布瓦洛《诗的艺术》被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它提出了哪些理性原则?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在总结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并经国王路易十四审阅钦定,因而,这部著作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经典。《诗的艺术》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正宗,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他认为只有真才有美,要求真就要模仿自然,并告捷作家要遵循“理性”原则,一切要合情合理,公平“自然”,即合乎封建统治阶级的正常秩序。《诗的艺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36、拉封丹的《寓言诗》的主要内容。拉封丹的《寓言诗》收又239篇寓言故事。他在这些寓言诗里,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寓言中的动物大都影射现实生活中各个阶层的人,如狮子暗指国王,狼隐喻资产阶级,受欺压的小动物指代下层人民。通过动物王国发生的故事,作品揭露了法国封建王朝的黑暗,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和缺乏理性,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37、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主要有《冒失鬼》和《情敌》。第二阶段()是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风俗。重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第三阶段()是他的创作全盛时期,也是他与社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重要作品有《伪君子》、《堂?璜》、《恨世者》、《吝啬鬼》、《乔治?唐丹》等。第四阶段()是创作的晚期,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史嘉本的诡计》和《无病呻吟》。莫里哀一生写了近30个剧本,其中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也有一些剧本鞭挞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注意从民间创作中汲取营养,从现实主义中选取题材,使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他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熟于情节,妙于剪裁,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三一律”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38、古典主义艺术得失。古典主义文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促进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对欧洲各国文学影响很大;但古典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迎合宫廷趣味,塑造人物时往往忽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化,形象显得刻板、苍白。&&&&&&&&&&&&分析比较题39、试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异同。古典主义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有着不可分割血缘关系。相同点:①在思想上,古典主义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的主题在古典主义作品中随处可见;②在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③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也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点:①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②人文主义作家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艺术上强调规范化。综合论述题40、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自己在国会中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着血肉关系,它对这个时期的文学有着直接的影响。②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17世纪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王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发展中的资产阶级实行开明政策,奖励工商业的发展,以便使之为王权服务。同时资产阶级当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它只能在王权保护下同封建势力做斗争,并发展海内外贸易,维护自身利益。于是,资产阶级和专制王权结成了联盟。由于专制王权的强盛,服从王权的统一意志成为这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文学这时也成为统治阶级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很注重网络文人学士,一方面用奖金津贴笼络他们,另一方面设立作品检查机构监视他们。为了使王权更进一步控制文学行动,1635年,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主持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学士院的学士们成为专制王权在文艺界的代表,他们在王权的保护下,对文艺创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他们认为一切要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服从王权,对不符合宫廷趣味的作品进行批评。在王权的扶持下,体现专制王权统一意志的古典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③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英法两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以理性为核心,明确提出“天赋观念”说,认为认识来自于理性本身,而不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理性本身不可能产生错误,人们若要使行为合于常规,必须要以理性来控制感情,做出正确判断。笛卡儿对理性的强调虽然有唯心的成分,但有助于清除中世纪流传下来的迷信宗教,以理性代替盲目信仰。他的哲学思想适应了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为古典主义作家所接受,于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便成为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④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在思想上,古典主义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的主题在古典主义作品中随处可见;在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也是一脉相承的。但它也还是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人文主义文学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需要有新的文学规则对其加以整饬,于是,古典主义的&&&&&&&&&&&&崇高理性以及艺术上的规范化便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41、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古典主义要求作家们在创作中必须体现的一个最高原则,即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服务。因此,歌颂贤明君主的文治武功、国家的统一强盛和宣扬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成为作家们表现的重要主题。②思想上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借助于各种形式,强调人们的行为应收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对王权的妥协。③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古典主义作家大力提倡向古代学习,并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创作题材,再按照法国专制政体的需要,与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联系在一起,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以表现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还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之一,它要求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古典主义作家还把文学体裁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规定悲剧为“高雅”的体裁,而喜剧则是“粗俗”的体裁,表现的人物是平民百姓或破落的小贵族,可以使用日常用语等等。42、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阿巴贡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他要儿子娶个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要女儿嫁给富有的、年过半百的老头。他放高利贷,儿子是借债人。儿子追求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阿巴贡却要娶她做续弦,还要姑娘带进一笔丰厚的陪嫁,闹得父女为仇,父子反目。儿子的仆人为了帮助小主人,故意拿走阿巴贡埋在花园的一万金币。阿巴贡不见了金币,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要求开动一切国家机器,替他找回这“命根子”。当儿子用那一万金币要挟他时,他马上不要玛丽亚娜而要金币。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莫里哀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他爱财胜过一切,金钱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来的钱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全部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阿巴贡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43、答尔丢夫形象。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44、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全诗共12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作为清教徒,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诗人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折上帝的权威。这个长着翅膀、背负巨盾、手握长矛的大汉,果断坚毅、满怀仇恨,他率领众天使与残暴的上帝交战,以打乱上界的秩序。败北后被打入地狱,忍受着瘴气与烈火的熏灼,但撒旦及其同伴并未屈服。在地狱中,他团结同伴,自立为王,准备继续同神的权威作斗争。借助这一形象,诗人反映出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这也是他成为堕落天使的重要原因。他看到人类始祖生活得幸福,就想袭击他们生活的乐园,把他们从上帝的手中夺走,使之屈从于自己的势力之下。他的好战,又使他的暴虐性子不断发作。他在四周散布死亡,致人于毁灭,以期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主宰。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这首长诗规模宏伟,格调高昂,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思想。45、《伪君子》主题和艺术特点。《伪君子》通过对心如蛇蝎的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揭露与鞭挞,矛头直指教会,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宗教教义和宗教上层人物的怀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分教会的民主倾向。对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揭露与鞭挞,就是《伪君子》的主题。《伪君子》在艺术上渗透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在24小时之内,地点在奥尔贡家的客厅,情节全安排在同一地点而不显勉强,艺术上构思精巧。再者,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喜剧冲突集中,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性格鲜明。答尔丢夫虽然到第三幕才出场,但通过前两场开场人物的议论,收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笼罩了一、二幕,被摆在两派争论的焦点上,这样就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第三,喜剧还有机地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如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这是民间闹剧的因素;波奈尔夫人与子孙们的吵闹,奥尔贡的专横,大密斯的反抗和被撵出家门,这是风俗喜剧的因素;奥尔贡几乎家破人亡,这又是悲剧因素。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第四,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答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词藻,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道丽娜语言犀利、明快、生动、朴素,显示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46、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和影响。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的民族文学。18世纪是一个过度世纪,各种创作方法在这个时期都有长足的发展。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影响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德以其&&&&&&&&&&&&巨大的成就把民族文学推向了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47、18世纪文学的特征。①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只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亮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②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③启蒙文学自觉的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④创造性的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48、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质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清算“中世纪废物”(列宁语),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斗争;但由于这个运动在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任务也不完全相同。英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其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任务。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国家。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筑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的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基于天赋人权的理性国家而奋斗。49、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德国启蒙运动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达到高潮的表现、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大喊大叫,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崇尚自然和自我。狂飙突进运动并无明确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意大利,也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哥尔多尼,其代表作是《女店主》和《一仆二主》。50、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是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此外还有理查生等。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讽刺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理查生是一位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帕美勒》和《克拉丽莎》。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汤姆?琼斯》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菲尔丁把英国和欧洲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了充分的准备。51、法国启蒙运动文学成就。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波斯人信扎》,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伏尔泰著述甚丰,重要作品有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和《天真汉》。狄德罗主要有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卢梭的文学作品有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博马舍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主要著作有《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此外,勒萨日的小说《吉尔?布拉斯》和《瘸腿魔鬼》承袭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52、18世纪德国民族文学成就。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理论和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戏剧代表作是《爱米利娅?迦洛蒂》。70年代-80年代的狂飙突进运动出现了大戏剧家席勒和大诗人歌德。席勒的代表作是《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代表作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和《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53、莱辛的《拉奥孔》的美学思想。《拉奥孔》探求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作者一反“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的传统观点,从两种艺术的媒介、目的、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诗表现的是连续的动作,是性格形成过程;而画、雕塑则只是性格的完成或那富有包孕性的片刻,因此,诗比画更有表现力。作者还借古代拉奥孔父子被毒蛇缠死这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探讨了古代艺术审美特征。54、为什么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阴谋和爱情》通过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和宫廷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第三等级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和冲突。这布剧作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原因是:①剧本勇敢的把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戏剧舞台,把7000人卖到美国去镇压独立革命,换钱享乐和谋杀前宰相等情节均实有其事,席勒以超人的胆量揭露了庸鄙陋的黑暗现实。②作者公开站在平民的一边,维护了尊严,谴责了达官贵人。细了真实的写出了德国平民那种“力所能及”的最高反抗行为,表现了德国市民资产者的弱小。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除封建迫害的因素外,也有自身的因素,斐迪南表现出较多的贵族个人主义意识,因而招致嫉妒,自以为有权处死露易丝;而露易丝也过于柔软,为了救父亲写了致命的假情书,成为“阴谋”的牺牲品。剧本除“爱情”外,还有一条“阴谋”的线索,通过宰相瓦特尔和其秘书伍尔牧的线索,为“爱情”悲剧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背景基。&&&&&&&&&&&&55、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他不安于天命,不愿意过舒适平凡的家庭生活,三次追求冒险,矢志离家。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最后以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鲁滨逊的经历十分生动形象的向读者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辛勤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鲁滨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滨逊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鲁滨逊的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在艺术上,《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的方式,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使人感觉到真实可信,但刻画人物较粗糙,结构比较简单,表现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初期的不足。56、菲尔丁《汤姆?琼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汤姆?琼斯》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和恋爱波折,通过他们在乡村、在流浪途中以及在伦敦的种种遭遇,极其广泛的描写了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在包罗万象的社会画面中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和虚伪,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可以战胜邪恶,获得美好的结局,而且可以影响他人,改造社会。在艺术方面,菲尔丁刻画人物生动具体,栩栩如生。他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性格在互相对照、衬托中更加鲜明突出。小说结构完美,全书18卷,前6卷乡村为背景,中6卷写乡村到伦敦的路上的情景,后6卷以伦敦的都市生活为背景,众多的人物、事件、场面都巧妙组织在汤姆的身世之迷和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之中,小说的艺术结构使它独具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夹叙夹议的写法,取得了明显的艺术效果。57、孟德斯鸠的哲理小说《波斯人札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波斯人信札》是由160封信组成的一部书信体哲理小说。作者通过郁斯贝克和黎加两个波斯贵族青年旅居巴黎时与家人、朋友的通信,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行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品大胆的否定了上帝,讽刺了教皇。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阉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辛辣的讽刺是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此外,《波斯人信札》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只有一些零星的故事、寓言和杂感,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作品和代表作之一。58、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老实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老实人》描写一个天真淳朴的老实人的曲折遭遇。他非常信奉其老师、“哲学家”邦葛罗斯所鼓吹的“一切皆善”说教,可是残酷的现实无情的粉碎了他这一信条。他是一个男爵的养子,因与养父的女儿相爱而被逐出家门,在流浪中又吃尽了苦头。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也历尽灾难,险些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他的情人居内贡的遭遇也极为悲惨、。面对这样的世界,老实人觉醒了。他对那个可恶的“哲学家”叫嚷道:“我不再相信你的乐观主义了。”老实人认识到现实的丑恶,最&&&&&&&&&&&&后发出感慨说:“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又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句,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在艺术特色方面,《老实人》叙事流畅生动,繁简得当,开朗、乐观,富有传奇色彩。59、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拉摩的形象记作品的思想内容。对话体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怪人”,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具有才能却自敢堕落的时代畸形儿的典型、他是一个有天赋的音乐家,但穷困潦倒;他对人生有透彻的见解,但却甘心做一个食客。他虽然有理性,但为了衣食却不惜给人传递情书、阿谀奉承、甘心受辱,充当富人的小丑,装疯卖傻。小说通过拉摩的侄儿这一复杂的形象,揭露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心理状态,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恩格斯称这部作品为“辩证法的杰作”。60、卢梭的情感小说《新爱洛绮丝》的思想意义。卢梭的情感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信哲理小说。作品描写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尤丽的父亲从中阻挡,终于迫使尤丽含恨而死。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把他们初恋时的接触和热恋时如痴如迷的感情发展,描写的真挚感人,让读者从一封封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没有金钱门第的霉臭,也不受邪恶淫乱的玷污;有的只是真心诚意、志同道合。他俩幸福的结合,但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残了这朵爱情之花。作品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婚姻不自由的状况。与此同时,作者还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阶级,现实他那激进的反封建精神。61、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主要内容。《爱弥儿》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副标题是“论教育”。全书共五卷,前四卷分别描写爱弥儿婴、幼、少、青四个时期的成长过程,最后写爱弥儿成年后婚姻家庭生活。作者通过叙述主人公爱弥儿接受教育、张大成人的全过程,阐发了他的教育观点。卢梭的教育观点主要是顺乎儿童天性,顺乎自然、重视实践和感性知识,重视直观教育,注重引导,因材施教等。书中种种教育主张和措施,都是以他的“返回自然”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提出来的。尤其是其中的泛神论观点,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2、卢梭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的主要内容。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的泛神论观点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触怒了反动当局的教会势力。反动当局下令焚烧这本书,诅咒作者为“疯子”和“野人”。为反击统治阶级的迫害和污蔑,卢梭晚年撰写了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以此来谴责罪恶的封建专制社会,维护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权和尊严。作者回顾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家庭教养和踏入社会后的人生遭遇,说明了自己的优点和志趣,也毫不掩饰的写下了以往的过失。《忏悔录》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写得异常真诚和坦率,这不仅为传记文学树立了范例,而且也给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提供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考材料”。&&&&&&&&&&&&63、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的主要内容。《费加罗的婚姻》写阿勒玛雅华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准备与他爱着的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结婚,但伯爵却施展种种威胁利诱的手段去追求苏珊娜,并妄图恢复他自己早已宣布放弃的贵族对农奴新娘的“初夜权”。费加罗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机巧,最后挫败了伯爵的罪恶企图。他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赞美了第三等级的聪明才智。剧本的结尾还表达了人民群众那一触即发的革命情绪,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这出喜剧反映了现实斗争,洋溢着时代精神,也富有生活气息。64、歌德的抒情诗的特点。歌德创作了不少抒情诗,诗中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赞美大自然,讴歌爱情和友谊,隐含了对专制和暴政的强烈不满,充满了积极、健康、乐观的精神。如《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迷娘曲》等。65、歌德的历史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的思想内容。葛兹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16世纪上半叶农民起义的领袖,但因不能脱离他的贵族出生,最终背叛了农民,导致了起义的失败。在歌德笔下,葛兹是一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他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与诸侯作战;相信善良与正义,希望皇帝能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德国,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但作为起义领袖,他不能彻底的同贵族决裂,故不同意农民的革命方式,终于背弃了农民,最终被敌人俘获,壮烈死去。葛兹的悲剧,昭示了他本人及18世纪的革命者身上的弱点和局限,但无疑他更是一个抗争者和道义上的胜利者,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66、《少年维特之烦恼》思想意义和影响。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小说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其他见闻写成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有才华,有热情,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社会却是丑恶的:庸俗麻木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保守腐败的官场……,这一切就象一张无形的灰暗的网,罩在维特的心头。他不断的与之冲突,也不断的逃避,性格也日甚一日的内向和忧郁。他逃离城市的庸俗与烦闷,来到了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和淳朴的民风中得到了短暂的安慰;他同绿蒂一见钟情,但面对她及其未婚夫,只能给他再添上一层精神苦闷。于是他回城到外交部门工作,可又受到上司的歧视和贵族的当面侮辱,他再次逃离城市,又回到绿蒂的身边。面对已婚的绿蒂,他更陷入嫉妒的忧伤。至此,他感到无处可逃,生命已无价值,精神崩溃,饮弹自尽。总的看来,维特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浑浑噩噩苟且偷生的者要清醒得多,激昂的多;但正因此注定形成了他性格的软弱性,他总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缺乏战斗性。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竞先模仿维特穿青衣黄库,甚至也学维特自杀者不乏其人。67、英、法、德三个国家18世纪文学比较。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启蒙文学,它在英法德三国表现不同:法国是启蒙运动文学、英国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德国是民族文学。&&&&&&&&&&&&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到18世纪英国以完成“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的政权,所以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有社会弊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个时候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出现了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等重要作家以及《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及《汤姆?琼斯》等重要作品。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其直接负有教育群众的任务,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所以,德国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除哲理小说风靡一时外,尚有大量的戏剧理论和创作,出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波斯人信札》、《老实人》、《拉摩的侄儿》、《新爱洛绮丝》和《斐加罗的婚姻》。德国在18世纪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割裂,建立民族统一国家。其主要表现在民族戏剧和民族文学的建立,代表人物是莱辛,他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建立民族戏剧和民族文学。他的戏剧代表作是《爱米莉娅?迦洛蒂》。70-80年代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强调民族文学和民族风格,代表作家是席勒和歌德,代表作品是《强盗》、《阴谋与爱情》、《少年维特之烦恼》、《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68、怎样理解“古典时期”()德国文学的繁荣。18世纪90年代是德国文学史上“魏玛古典主义”的繁荣时代。此间席勒和歌德均被邀魏玛公国,从1794年-1805年,合作了十年。通过两位大诗人的合作,使德国文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形成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德国古典文学是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并继承启蒙运动的优良传统来实现“人道主义”这个最崇高的理想。它要求改变在文化艺术领域存在的落后状态,是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思想的具体表现。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德国启蒙文学进入“古典文学”阶段后更臻于完美,歌德和席勒一系列创作和论著,促进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形成了18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69、歌德的创作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歌德的创作是从狂飙突进运动的高潮的年代开始的。他的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大多歌颂美好的景物和健康的人生,民歌风格明显,艺术手法新颖多样,是德国近代抒情诗的真正发端。主要成就是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及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魏玛10年:1775年10月,受魏玛公爵的邀请,歌德来到魏玛公国担任内阁大臣,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但他改造社会的诸多努力均收效甚微。从政10年,公务繁忙,精神苦闷,歌德很少写作。1786年9月,他隐姓埋名只身到了意大利,在那里逗留两年,陶醉于古代艺术文化之中。此间构思和创作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格涅在陶里斯》和《塔索》。其后在与席勒合作的10年(中,&&&&&&&&&&&&主要创作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诗剧《浮士德》第一部,以及《赫尔曼与窦绿台》晚年时期:。晚年的歌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西诗集方与东方合集》、自传《诗与真》、《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70、《浮士德》创作过程及内容结构。《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相传浮士德是中世纪一个漫游哲学家或魔术师,他曾将灵魂买给魔鬼,以探求新的生活出路。很快,关于浮士德的民间故事成了作家们取之不竭的创作题材,歌德之前仅德国就有29位作家采用此题材进行创作,曾把浮士德写成追求知识、立志征服自然的巨人式形象、但这些作品仍未脱离民间的传统模式,。浮士德的灵魂也仍未得救。歌德儿时就看有关浮士德木偶戏和民间故事书,这个传说在歌德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第一部新的著作的雏形。从1770年起,他就构思此部作品。从1773年他开始写作《浮士德》片断的草稿,到1806年第一部完成,1808年第一部出版。1825年开始第二部写作,于1831年7月第二部完成。这部巨著的创作前后延续了60年。在前人的基础上,歌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原故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一方面强调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故事中的悲剧结局,赋予浮士德传说以全新的意义。这部作品乃是歌德一生紧张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全诗一万余行,共分两部。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幕25场,分为5幕。全剧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作主线,各部分之间若即若离。它的庞大的、复杂的内容是靠着一种内在的因素维系,而固着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这种内在因素,就是浮士德的精神发展史。诗剧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真谛的一生经历。71、《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有:①对德国丑恶现实的描绘;②对教会伪善的讽刺;③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揭露;④对反动思潮的嘲笑抨击。但其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的意义,在于它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憧憬、追求、成功、幻灭,再憧憬、再追求、再成功、再幻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与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现代人格基础。72、“否定精灵”梅非斯特形象分析。梅非斯特是《浮士德》中的另一种重要人物,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即《圣经》中的撒旦)。他在诗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梅非斯特是情欲的化身,寡廉鲜耻是他的本性。美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改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进步;他忠实的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另外,作为长期观察社会邪恶的厌倦者,作为虚无主义者,梅非斯特不相信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好事情,他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械的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所以他有时候能将一些精辟的话语。总之,梅非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的构成了对社会的邪恶的批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嘲讽就格外辛辣,他的批判就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73、浮士德形象分析。《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离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他一方面想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悱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歌德身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的形象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人生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74、浮士德和梅非斯特的辨证关系。梅非斯特在诗剧《浮士德》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主观作恶,客观作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要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了阴暗的书斋,投身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他忠实的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总之,梅非斯特和浮士德是对立统一关系,浮士德满足之日就是身亡之时。他们打赌订约一方面表明梅非斯特对他的帮助为了占有他,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间是辨证关系。同时,他们的打赌,特别是浮士德之死,说明对真理的追求不应该有止境,满足必然停止,停止就意味着死亡。矛盾永远存在,矛盾解决之日就是事物死亡、消灭之时。所以进取不能满足。天帝最后接浮士德上天,既说明善一定战胜恶,也说明恶可以反过来推动善。正是在梅非斯特的推动下,才造成浮士德不断追求。所以梅非斯特和浮士德体现了善恶相反相成的关系。75、《浮士德》的艺术特色。《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①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作者用幻想的情景和真实的生活,交织出一幅瑰丽奇异的艺术图画,使《浮士德》成为既是资产阶级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②在人物塑造上,最突出的是用辩证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作品还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③作品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叙事、抒情、议论揉为一体,使作品丰富多彩,斑斓多姿、另外,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批判教会则常作暗喻。但大量的幻想场面和人物的出现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有扑所迷离之感。尤其是诗剧第二部抽象议论较多,使作品某些地方游离于主题,显得松散。76、歌德的世界意义。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叶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作品等身”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诗剧《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世界和人生的作品,具有行而上的哲学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运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歌德在《浮士德》中揭示出了人生真谛:“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这对现代人无疑也有很大的教益。是歌德首先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促进全球文学一体化的进程。77、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文学)。①强烈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出于对庸俗丑陋现实的不满,一般不喜欢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②追求理想主义,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十分注意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他们喜欢将自己的理想人物置身于未被工业文明浸染的,充满原始色彩的,雄伟奇异、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以此衬托现时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想的美好。因此对自然的描写和歌颂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很多浪漫主义作家是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者,更多则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民间文学题材进行创作。④注重艺术效果。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中注重效果的体现。这种效果体现为:异国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78、夏多布里昂创作的美学意义。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反映了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时的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夏多布里昂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贵族阶级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他的创作扩大了自然美的描写范围,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先歌颂废墟、荒凉和萧条之美。他的散文富于抒情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19世纪初的许多作家,如雨果,都以他为旗帜。由于夏多布里昂是用浓郁的诗意去描绘主人公那种忧郁、孤独的状态,并竭力把这种忧郁揉合在浪漫主义的情调中,这就使对现实不满的各阶级的读者都对其小说《勒内》的主人公勒内式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勒内成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具有广泛魅力的人物形象,以致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勒内式的人物。79、《勒内》中所塑造的“世纪病”患者勒内的形象分析。《勒内》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勒内向印第安老人夏克塔斯和教士叙述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法国的贵族之家,父亲死后,他和姐姐阿美莉寄住在亲戚家。他为排除苦闷出国浪游,归来时姐姐进了修道院。原来阿美莉有着一种“罪恶的情欲”,她爱着弟弟。勒内发现了这个秘密,精神上受到打击,于是只身来到北美,最后其姐病死,他也死于部落战争中。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冥遐想中排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着年轻的生命。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它反映了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时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80、史达尔夫人《论文学》、《论德意志》的美学思想。史达尔夫人在理论批评方面也卓有建树。在《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文学与社会制度、政治、哲学、宗教的联系中考察和评判文学,确立了社会学文学批评方法,提出了北方(浪漫主义)文学与南方(古典主义)文学的概念,要求扩大题材范围,主张文艺面向未来,扎根民族土壤,反映本民族特点,要求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动我们自己”。这些为法国浪漫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81、史达尔夫人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主要思想内容。史达尔夫人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她自幼受启蒙思想影响,尤其推崇卢梭。她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都带有自传性质,写的都是热情、高尚、才智出众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代表作《黛尔菲娜》,通过女主人公黛尔菲娜与贵族青年莱翁斯相爱最后成悲剧的故事,反映出作者与旧社会习俗的对立,谴责了传统的道德与宗教观。女主人公大胆、热情追求个性解放与爱情幸福,终于以自杀表示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82、民主诗人贝朗瑞创作的思想倾向。民主诗人贝朗瑞在19世纪前期法国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她早期的诗作多以爱情、美酒、欢乐为主题。他的《意弗都国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一个愉快、朴素、善良、身受人爱戴的国王,同娇蛮、奢侈的拿破仑形成鲜明对照,这首歌谣深受读者的欢迎。8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的思想意义。缪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塑造出一个“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阿克达夫属于第一帝国时期出生的一代青年。他们在战鼓和硝烟中长大,仰慕父辈们随拿破仑转战欧洲的战绩和功名,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了信仰,又无所追求,于是他们在放荡的生活中消磨青春,在闲暇和厌倦中度日。阿克达夫就是这一代青年的典型。作者通过阿克达夫的形象表达了对复辟王朝压抑人性的不满。84、乔治?桑的主要创作及其思想倾向。乔治桑原名杜邦,是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她创作了中、长篇小说近100部。她的小说可分为3类:爱情小说、社会小说和田园小说。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索埃洛》和《安吉堡的磨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宣扬以仁爱来实现社会平等、普遍幸福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康索埃洛》是她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富有才华的女歌唱家康索埃洛的坎坷经历,以非凡的艺术手法写出了音乐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她的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莎》以抒情的笔调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农民那纯朴的、富于诗意的自人的生活和美好的心灵,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85、《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巴黎圣母院》通过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奇丑人伽西莫多和副教主克洛德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86、《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和“美丑对照原则”的表现。《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环境描写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极富夸张,时代背景色彩浓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作者多方面运用了美丑对照方法,既有外貌美丑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美丑对照的意义。87、《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内容和创作目的)及艺术特色。雨果在《悲惨世界》“作者序”里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20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作用的。小说原名是“受苦的人们”,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珂赛特痛苦的童年,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街垒战等等,都写得比较真&&&&实,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鲜明,雨果笔下的一些人物不同寻常,如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还有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不少“非凡”的事件等,都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②政论性。雨果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社会讲坛,不是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③语言极富特色。小说的语言高昂、激烈、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88、《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表现。《悲惨世界》对贫困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雨果在小说的“作者序”里曾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他还明确地说:“只要20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这些都表现了他同情劳苦大众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是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为人清廉,生活俭朴,救济穷人。他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以仁慈感化他。主教的宽容与饶恕,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一个乐善好施,处处仿效主教,仗义疏财,广施济贫的市长。冉阿让对待死敌沙威,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在雨果看来,沙威自杀是善战胜了恶。所有这些,都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89、《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哈罗德的形象分析。哈罗德是拜伦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人公。哈罗德是贵族青年,他是一个餍足享乐生活而厌世的漂泊者形象。他既无年轻人满怀信心的欢快,也无寻欢作乐和追求名誉地位的兴趣。他憎恨冷酷的文明,对周围现实感到失望,高傲的性格使他远离庸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艺复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