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中国火星计划划热潮集中在多少年代

火星探测再掀热潮 各国都在干什么?
&机遇号&拍摄到的火星表面。
人类仰视苍穹,一直对火星这个近邻充满好奇。从上世纪60年代,人类展开对火星的科学探索,50多年来从未间断。2013年被誉为火星探测年,美国、欧洲、印度等都将投入巨资进行相关研究。探测火星究竟意义何在?人类距离真正了解和抵达火星还有多远?中国人在火星探索的科学进程中已有怎样的作为和贡献?今日,本版与您共同遥望这颗神奇的星球。
&火星-500& 红色印记
时间果然是世界上最难以捕捉的,我和队友们完成&火星&500&试验项目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在密闭隔离的520天里,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地讨论、幻想着外面的生活。阳光、绿色、家人、朋友、食物&&无法掩盖内心对地球的向往。
现在,我们终于&回到&地球了。其实刚刚&回到&地球时,我真的有很奇怪的反应:会像老鼠一样害怕光,害怕声音,害怕人多;在睡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只占据床上很小的一个角落;看到猫啊狗啊的时候,眼神都充满了专注与好奇。在度过将近两个月的适应期后,我又找回了作地球人的感觉,忙碌于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参与&火星&500&试验的经历,让我学会更加珍惜身边平凡的一切。
当然,一年多以来我的变化还是有的。比如,我&骄傲&地领先于其他几名未婚队友,摘掉了单身宅男的帽子,和心爱的女孩组成了家庭。在回到工作岗位不久,我重新走进校园,开始攻读认知神经专业的博士学位,希望可以借此解决在舱内始终困惑我的诸多研究问题。很想念曾经朝夕相处的队友,上次六人重聚是在7个月之前,今年9月北京的国际宇航联会上,希望大家可以再见。
在安静的时候,我也会想起舱内的生活,想起我们完成的一项项科学试验。记得出舱时,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莫鲁科夫所长曾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多么重要、多么伟大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体会了这句话更多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通过参加这项任务我了解了国际航天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大到任务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小到试验设计方法与设备使用。在与航天员中心的领导、专家们一次次深入交流之后,我对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嫦娥&&天宫&的成功,我坚信在祖国长期空间飞行的宏伟蓝图中,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次,&火星&500&试验中的一些研究结果已经陆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的甚至已经应用到实践中,如空间站中物品的管理和认知能力的测试。每当阅读到相关的文献,或是在有关文件中看到自己熟悉的项目和数据时,我相信我们六个人会心的笑容是一致的,我们对这些结论的理解认识也是与众不同的。
最后,我相信&火星&500&除了证明人类可以克服长期密闭隔离的环境,可以完成来往火星的旅程之外,也给我们六个人打上了&红色&的印记:我们的爱好,我们的职业,我们的生活,都将与载人航天,与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不可分割。
(作者单位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火星&500&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于日开始,日结束。目的在于了解宇航员在前往火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载人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参与此次试验的6名志愿者分别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他们一起经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多重考验,成功完成了100多个试验项目。
[责任编辑:杜苗]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查看: 2069|回复: 11
[新闻]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三年内中国上九天揽月!
日 08:09 中国青年报
  访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本报记者 张东操
  “探月工程一期的关键技术都已基本解决,我们正整装待发。”近日,在北京国家天
文台的办公室里,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
访。他兴奋地说,虽然探月工程还在等待国家正式立项,但相关科技工作者已经为此奋斗
了3年多了,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探月工程的启动阶段。
  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大幅的月球地貌图。欧阳院士指着这张彩图向记者表示,探
月工程启动后,3年之内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月球卫星送上太空。紧接着,带着五星红旗的
中国登月车也将踏上月球。
  探月之路:10天飞越38万公里
  中国探月计划公布之后,人们关心中国的探月之路到底如何走。欧阳院士首次向记者
透露,中国的月球卫星将采取多级推进的方式进入月球轨道。
  一般而言,将月球卫星送入环月轨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运载火箭直接将月球卫
星送入环月轨道,第二种是先用运载火箭把月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再由月球卫星依靠自
身动力加速进入环月轨道。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我国基本决定采取第二种方式。
  “探月工程将比发射地球卫星等太空探索要复杂得多。”欧阳院士说,“你想想看,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这比目前距地球最远的卫星还远多少倍!”他
指出,中国的第一颗月球卫星将首先由火箭发射,成为地球的同步卫星,然后再靠自身携
带的火箭不断给自己加速,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从而逃逸地球引力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当快
到月球时,月球卫星又必须依靠控制火箭反向推动,经过几次减速,然后被月球俘获,从
而成为月球卫星。最后,这颗卫星将基本保持在月球极地轨道200公里的高度,绕月运行。
卫星发射后直至靠近月球,要飞越近38万公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6—9天。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只是整个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将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软着陆
”,在月球上进行实地巡回探测。第三阶段,要把机器人送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区
域进行采样,并把采样带回地球。欧阳院士说,整个探月工程将用10年以上才能全部完成
  嫦娥魅力:广寒宫内多宝藏
  欧阳院士说,全世界都开始用新的眼光来打量离人类最近的星球———月球。现在,
人们逐步认识到,月球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源宝库。最关键的是,地球上的能源正在逐渐
枯竭,而月球上的能源开发后,保守地估计也够人类用上几万年。
  在我国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还有桂花树和玉兔。但
是,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逐步实施,中国人对月球的认识和利用将翻开新的一页。
  目前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
里,蕴藏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是可控核聚变的主要原
料之一。目前,国际上正在加快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有100吨的氦3原料,核电站所
产生的电能就大约足够全球使用一年。而据估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竟有100万—500万吨之
  重返月球:国际间共同的航天战略
  自阿波罗登月计划轰动世界之后,月球探测沉寂了几十年。但随着科学家对月球认识
的加深,以及火星探测罕有成就之后,世界各国又重新将目光投向自己最近的朋友月球,
这不仅仅出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目的,也有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最终要为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找到一条崭新的道路。
  “我们要回到月球,并将在那里一直待下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发出这样的宣言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
》),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事实上,不仅仅开发月球资源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单是航天技术就会带动社会经
济的发展。美国的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世
界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因此受益。据统计,在阿波罗计划上投入的每1美元平均带来了5
美元的效益。
  一个新的月球探测热潮已经到来。美国不久前宣布了“新前锋月球探测计划”,明确
今后的深空探测以月球为主;欧洲空间局则计划在2020年之前分4个阶段进行月球探测,最
后将完成月球基地建设,宇航员进驻永久性月球基地,年内将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日本
计划明年将发射“月神号”月球探测器;印度也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甚至连美国的一
些私人公司也加入了探月热潮,计划发射探测器。
  巡月之旅:了解一个真实的月球
  “首次探月,我们不仅要摸清月球的地形地貌,还要搞清月球上的资源分布和环境状
况。”欧阳院士表示,我国3年后发射月球探测器将为未来月球车的登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月球卫星上将安装成像光谱仪等仪器,获取月面三维影像,制作出高精度、大
比例尺、立体的月球地图。美国曾经对月球上的铀、钾等5种资源进行勘探,而我国将勘探
14种资源在月球的详细分布。
  中国探月计划中精彩的一节就是,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软着陆,同时派出月球车巡视
探测。探测地点将根据第一阶段月球卫星拍回的精密“地图”来圈定,精细探测对象是着
陆区的土壤、岩石、环境,这将为建设月基天文台,进一步开展月球研究打好基础。
  发射月球机器人将是探月工程的高潮。通过月球车、机器人等在月球上进行实地巡回
探测,广泛采集样品。最终,这些珍贵的月球样品将返回地球。我国科学家在对样品进行
充分研究之后,将揭开我国航天事业新的一员: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
那时侯,中国人的腰板会挺得更直!
说不定那时美国已经开始实施载人登火星的计划了!
美国人,去打伊拉克了。
对于布什来说石油比火星更有吸引力。
搞石油是为了储备财富!只有资金雄厚才能实施这个庞大的计划!
嗯,你也许是对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国际性登陆火星计划,而不是冷战的产物。
如果没有冷战,很可能就不会有“阿波罗”计划!
不是很可能,而不根本就不会有登月计划.
Tom Hanks制作的《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里面就说到整个阿波罗计划的过程了.
Tom Hanks 不是演员吗?!
演而优则导嘛
跑题了,收回来。
载人登月除了政治目的外,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我想中国载人登月应该不会完全为了政治吧
也不是完全不为了政治!
Powered by为何各国政府都这么在乎火星计划?
为何各国政府都这么在乎火星计划?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废气大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树木的数量也在呈下降趋势、各种资源都在慢慢枯竭,我们的地球正在慢慢“老去”,走向崩溃。也许最终有一天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那时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放眼整个宇宙,火星一直被科学家们密切关注着,殖民火星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科学家们正在付诸行动去实现的目标。世界各国对火星计划充满期待与向往,都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拨款195亿美元给美国国家航空局。用于指导太空探索机构继续关注外太空和火星探索研究。自从我们发现了这位亲切的邻居以来,火星一直是神秘和令人敬畏的。虽然它是太阳系中第二小的行星,但人类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到达这颗红色星球。特朗普不是第一位专注于火星的美国总统,当奥巴马在任时,他要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乔治布什的星座计划转向他所谓的“下一章”——安全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国梦,中国也已经制定了2020年到达火星的目标。阿布扎比的王储,在充满敌意的气候下,他曾设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在一百年后在火星上建立一个人类定居点。正是如此,各国的政治家们不仅仅是从事政客工作,而且还是很多国家的野心。特立独行的法国总统候选人雅克·凯米纳德公开表示希望:“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定居点,称之为“承诺的土地”。我们相信,火星这位邻居将是我们的下一个家园。”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许多威胁,从加速的人为气候变化到潜在的核战争,许多人怀疑美国总统的化石燃料和事后议程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不会生存更长的时间水星一样。由于大家对火星的政治兴趣增加,在太阳系里的其他七颗行星中,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的。有个名为“维纳斯”的行星,表面太热了。其实火星比地球小,它的核心早已冻结,不能对流,反过来又导致其磁场消失。结果,火星大气中所含的大部分气体已经被侵蚀,使其过于寒冷和稀薄,而且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科学家们也尝试着将农业带到火星,国际马铃薯中心已经设法模拟火星条件下种植一棵马铃薯植物。未来阶段的模拟计划将更加贴近红色星球的表面,研究人员希望找到正确的植物,大大提高火星中的氧气,并为居住者提供生计。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逐渐掀开火星的神秘面纱。尽管困难重重,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人类探索的脚步。人类也在为定居火星不断努力,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移居火星能够成为现实。(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知名评论人、科幻星系、科技新发现创建人
作者最新文章火星永久移民计划开启 4名华人入围百人候选名单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早在2013年就被质疑是“骗局”的火星探索移民计划“火星一号”,最近又有了新动向。日前,该计划对外公布,他们在面向全球招募的火星移民志愿者中,挑选出了男女各半的100个候选人。
按照“火星一号”计划的说法,这100名候选人,将再经过多轮选拔和角逐,争取到为数不多的去往火星的“单程车票”。在该计划公布的候选人名单中,我们还发现了4名华人的身影,其中之一就是80后邯郸小伙李大鹏。他为何会执意挣取这张去火星的单程票呢?另外,整个这个移民火星的计划究竟是否靠谱、所谓的“单程车票”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大鹏,1982年4月生人,毕业于中国。有着本科学历的他,是一位农艺师,现在邯郸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曾做过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者的他,从小就是一位狂热的天文爱好者。虽然狂热的爱好天文,但是李大鹏说,自己对太空根本就不敢有想法,因为普通人能真的成为航天员飞上天空,概率几乎为零。直到2013年他看到这家自称非营利性机构发起的“火星一号”探索移民计划,他觉得机会来了,而且他对眼下人类的技术水平也充满信心:
李大鹏:普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太空,你要想当宇航员,必须先做相关行业的科学家或者特别有钱花,4、5千万美元去太空旅游一圈,买彩票中个500万也不够呀。我知道了火星一号,然后我就开始关注火星移民,这辈子肯定能看到人登陆火星,希望很大的对不对?把“好奇号”送上火星,一吨重的“好奇号”稳稳当当的就可以发射到火星,而且一直工作到今天。“机遇号”在火星上已经超过了十年,所以说人类能把这些东西发射上去,而且机器和电脑能适应火星表面的环境。
在提交志愿者申请时,李大鹏说:“一辈子,能有几个花费15亿美元的机会?希望利用这次机会,让人类散布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他名叫“火星一号李大鹏”的微博账号,发布了1213篇微博,大部分都有与天文有关。他将其中一篇“火星一号殖民计划?如果我死在了火星上”置顶,其中多个志愿者讲述了自己对这场“有去无回”的旅行的看法。
李大鹏:虽然从感觉上难以接受,但是去了火星不回来,从经济上、从风险上成本都最小的一个方案,另外这是一个“单程”的项目,去了以后回不来,我的家人很反对。我现在能给他们的解释就是,去火星的可能性很小的。
这趟旅行之所以叫“有去无回的旅行”,这“火星一号”计划之所以只卖“单程票”,原因在于,如果计划真的成行、志愿者一旦真去到火星,将永远无法返回地球。因为当下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支持载人飞行器从火星起飞返回地球的条件。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中提出,火星上的环境会让人类在68天内死亡,想想那耗尽最后一点氧气和食物的场景,真是像不少灾难片一样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这个计划仍有多达20万人跃跃欲试,报名申请做第一批火星人类居民。
不过,这个荷兰私人公司提出的“火星一号”计划,在问世不久,就曾被质疑说是“一场为了报名费而制造的荒唐骗局”。这计划究竟怎么回事,我们随记者继续一探究竟:
“火星一号”计划,由荷兰一家私人公司主导,2013年开始向全球招募志愿者。当时提出的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从2023年开始将志愿者送往火星。但因为计划实施过程太复杂,移民时间一拖再拖,最近又提出初步计划在2024年运送首批4个人去火星。
就在去年,有媒体曾爆出“火星一号”其实是个大骗局,主导这个计划的公司办公地点竟然在荷兰一所出租屋内,公司带上总裁在内一共两个人,却向全球20多万报名者每人征收11美元的报名费,并且“不予退还”。让人不禁联想,该公司有“借报名费敛财”的嫌疑。
虽然该公司总裁巴斯&兰斯多普曾公开否认敛财,但他并不否认无法按时完成计划的可能,而且承认他们的员工的确只有十几个。兰斯多普说,公司有来自欧洲宇航局的同事,他自己也有美国宇航局的朋友,大家都不认为,“这个项目完全不可能”。但他同时也强调,候选人必须接受他们无法返回地球的事实:
巴斯&兰斯多普:今天火星一号基金会,开始寻找火星居民,寻找各个国家的人们到火星上定居。火星一号,是非盈利组织,致力于将人们送上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并不看好这个所谓的火星移民计划。他认为,眼下连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都没完成,倘若非实现火星移民,举一个国家之力还尚需百年,何况只是一个拥有十几个员工的私人公司:
庞之浩:美国计划在2035年左右载人登火星,在这之前,也要攻克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比如要研制出重型运载火箭,还有目前的技术去火星一个来回需要520天,长期失重肌肉会萎缩,骨质会脱钙,地面还没法模拟,太空辐射的威胁还很大。
虽然兰斯多普强调,项目的申请人必须年满18周岁,并且会接受完善的生存训练,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也完全知晓,但还是有不少人都提出,用“有去无回”的旅程,送一帮人上火星任其自生自灭,是违反人伦的;甚至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让活人参与的“死亡实验”。
虽然普通人这辈子无法移民火星,但眼下就有它的一个奇观。据报道,今晚金星和火星将上演“双星伴月”的天象,天黑后,一弯月牙在西方低空出现,下方便将吊着一红一白两颗亮星,就是金星与火星。如果您那天气晴,上不了火星的咱,一睹为快也不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殖民火星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