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倒牛奶与奶牛的思维导图杀奶牛事件反应了什么经济原理

全国多地倒鲜奶杀奶牛仍持续_宠物_时尚_北京晨报网
全国多地倒鲜奶杀奶牛仍持续
养了几十年奶牛的山东奶农裴树克去年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哗&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那眼泪掉得&&&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两鬓有些斑白的裴树克仍难抑泪水。
然而,裴树克和他的同行们并未料到,&倒奶&只是个开始。2014年年底以来,国内奶牛养殖户杀牛弃养现象频频出现。《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山东、陕西等多地采访发现,由于原奶价格低迷,一些地区倾倒鲜奶、卖牛宰杀现象仍在持续,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
奶比水贱 收购价每公斤仅1元
陕西省榆林蒙靖牧场养殖户闫喜利说,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后已告知,因原奶过剩不再续约。现在周边几家牧场十几吨的鲜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价格卖给&奶贩子&,为了让牧场经营下去,只能杀掉一部分牛。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山东省齐河县见到奶农牛继芳时,他正满面愁容地在电话里和乳企讨价还价。始终低位运行的生鲜乳价格,让牛继芳从2014年11月至今&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从4月1日开始,连着几十天了收购价都是每公斤1元,比矿泉水还便宜&。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科技处处长李流航说,山东生鲜乳收购价格从2014年3月开始持续走低,11月、12月急剧下滑。到今年第17周,山东牛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远低于每公斤3.5元的综合成本价。其中,小散户和小区受冲击最为明显,牛奶收购价最低可达到每公斤1元,毫无盈利可言。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全省奶站监测的结果,2015年1月第一周,全省未按合同正常收购的生鲜乳约4470吨,直接倒掉鲜奶数量约925吨,非正常淘汰奶牛6270头。亏损严重是养殖户&倒奶卖牛&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奶业发展时间短,现代化奶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饲养成本高、单产水平低,与国外相比综合生产能力低下。
时隔数月,这一局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缓解。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奶站监测结果显示,4月该省监测奶站所有奶农户数为9100多户,同比减少约33.1%(3月为9800多户);监测奶站奶牛存栏数675000多头(去年同期730000多头),同比减少约7.5%。
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在陕西、河北等地。河北省行唐县畜牧局奶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盖连义说,目前企业收奶质量标准提高了,原有养殖模式达不到乳企提出的标准,有些奶户被迫卖牛退出市场。乳企给牧场的原奶价格降下来了,5个生鲜乳收购站因形势不好退出市场。
从农业部的监测数据分析,2007年至今我国共经历过两次&牛周期&。2007年5月前后,生鲜乳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3月达到峰值,受三聚氰胺、国产奶粉质量问题等因素影响,价格一路下跌,至2009年7月达到最低值。这一&牛周期&持续了二年零二个月。
此后的四年零七个月,生鲜乳价格一直保持缓慢上涨态势,至2014年2月达到峰值。随后价格震荡下行,目前价格与2013年初的价格基本相当。而同期国际奶价的价格却并没有一路上涨,而是在2011年3月达到峰值后,下降至2012年7月共16个月,随后上涨了19个月进入下行通道。
疲态难振 下半年奶价反弹几无望
面对始终低位徘徊的奶价,一些养殖户表示,近三年内想要恢复盈利或是实现&报复性&反弹十分困难。乳业资深研究员宋亮说,奶价下滑预计要持续到年底前后,能出现实质性的止跌反弹,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汇丰牧场的奶牛存栏量为800余头,是当地比较成熟的规模牧场。该牧场场长孟军告诉记者,以他的牧场为例,自繁自养的牛犊需要1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成长为可以配种的奶牛,再经过10个月的怀孕产仔,才能开始泌乳。&从养牛到卖奶挣钱,需要二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投资在1.5万到2万元不等。&孟军认为,奶牛的成长周期决定了奶价难以实现&报复性&反弹。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近期倒奶杀牛仍在继续,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库存可能非常饱满,或部分库存接近临期,只能先消耗库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奶价大幅下降与进口奶粉大幅快速进入直接相关。据介绍,去年以来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2008年至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至159万吨,年均增长35%,特别是进口奶粉从10.1万吨增至85.4万吨,年均增长53%,奶源自给率从95%降至78%。2014年1月至11月,我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奶粉进口快速增长,加上2014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造成奶源过剩。
国金证券日前发布的行业研报显示,由于下游乳品加工企业的库存量渐达饱和,目前进口奶粉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也开始放缓。今年前三个月,奶粉进口量同比下降47.6%。但是,随着中新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和执行,未来进口奶粉对于国内原奶价格的冲击会持续加重。
偷工减料 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
由于生产难以维系,很多养殖户的原奶失去了下家,无合作关系的奶源只能找出路卖给&奶贩子&。更有甚者,养殖户自己加工一下就卖到市场,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通报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不合格奶粉中,有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此次奶粉中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的出现,和奶价下行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宋亮说,在人工等成本高企、奶价却持续低迷背景下,养殖户利润正急剧下滑,不少地方都在&倒奶杀牛&,一些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就行,自然会在饲料上&偷工减料&,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程度等方式减少奶牛产奶量,降低损失。
&降低成本只能降饲料成本,其他东西如员工工资减得掉吗?&一位受访牛奶养殖场负责人表示,以前奶价高的时候,什么料贵、产奶量高就给奶牛吃什么料,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的购买都不计成本。但现在养殖场只能购买更加便宜的原料,或减少营养素、微量元素的添加,减少饲料成本投入。
宋亮说,营养元素的减少、霉变饲料的应用,可能导致奶牛体质下降,造成抗生素使用过于频繁。&这给监管部门敲了警钟,必须防范饲料和原奶的源头质量管控,加强对原奶的监测力度&。
为消化和释放生鲜乳产能,一些中小型牧场着手自建&鲜奶吧&,通过生乳的即时收购、加工、制作,向消费者提供新鲜乳品。
以山东为例,目前已发展出各种类型&鲜奶吧&2000余家,遍及全省17个地市。&由于我们最近在网上搞团购,来消费的顾客比往常多了不少,我们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只好采取会员制进行销售。&济南&旺角鲜奶饮品吧&负责人杨晓霞说。
虽然&鲜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一些奶业专家告诉记者,部分&鲜奶吧&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和乳制品制作专业知识,制作工艺、操作方法有待规范。此外,&鲜奶吧&是原奶进行初次加工,是不是合格的奶都没法检测,原奶质量品质难以管控;运输加工中安全品质难以保证,亟待引起重视。
在一些地区,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鲜奶吧&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国家食药监总局也于今年4月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监管的通知》,要求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的经营者要具备稳定可靠的奶源,配备净乳杀菌、发酵、冷藏等必要的设备,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许可类别为&饮品店&),并且经营的产品品种仅限于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经营者要严格管控杀菌、发酵、冷藏等过程的工艺参数,要定期对采购的生鲜乳、加工制作的成品等进行检测,或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生鲜乳应符合《生乳》(GB)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转型升级 治愈倒奶之痛药方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利用当前奶价低位运行的市场机制,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扶持优势产能做大做强。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不主张建大型和超大型牧场,他们认为适度规模家庭牧场的奶牛养殖将成为未来养殖业的主流。
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化鹏认为,在此次市场波动中,小散户是主要受冲击对象,应适当利用市场调节,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对优势产能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内的小散户进行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河北省行唐县畜牧局奶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盖连义表示,有人呼吁建立乳品企业入股奶牛养殖小区机制,形成股份联合体,实现乳企、小区、奶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但在目前外部奶源充足且价低的情况下,乳企没有动力与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也没有意愿帮助奶农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盖连义认为,如果不能使奶农和乳企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次奶源紧张时可能又会出现抢奶,奶源充足时又会杀牛,这种怪圈已经持续多年,靠市场、乳企和奶农之间的自觉难以打破,需要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和措施。
盖连义表示,从大的发展规划来看,要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产量低、不挣钱的,发展大的牧场,这样在监管、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带来益处。
不过,对于发展大型牧场是否符合中国农情,目前业界仍然存在争论。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表示,前几年,在国家和各省市的引导下,乳品企业纷纷投资建大型牧场,甚至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进入。大型牧场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弊端,优势是整体奶牛和奶源的质量水平高,弊端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团队要求高,这恰恰是当前中国奶业的短板,人力资源方面不是太充足。并且,建大型牧场投资巨大,动辄就需要几个亿,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此外,大型牧场的疫病和环保压力以及粪污排放和处理压力都很大,对环境污染很厉害。疫病防治方面,规模扩大以后,太过集中,风险很高。
针对如何提高奶农对企业的议价能力,济南市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经理赵鲲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检测制度,实现原奶生产的优质优价原则。&现在生鲜乳质量什么样,指标什么样,都是以乳品厂的检验结果为标准,奶农对定价、乳品质量话语权很小。&赵鲲说,在这样不科学的&游戏规则&下企业和奶农展开博弈,我国的大多数养殖户,尤其是优秀养殖户,将难以继续生存。
据介绍,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乳业发达国家,生乳收购大多都采用分级标准。近年来,上海也探索实施生乳收购&按质论价&机制,目前已形成养殖场、乳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三方良性互动,有效地保障了奶农利益和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了奶价在合理的范围。《上海市生鲜牛奶收购按质论价办法》规定,除了重金属、药物残留等强制性检测项目外,上海还要检测脂肪、蛋白质、微生物群、冰点、体细胞、亚硝酸盐、抗生素、黄曲霉毒素等八大类指标,生乳的收购价格与这些指标的高低密切相关。
专家认为,总结欧美国家的做法以及上海的试点经验,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生乳收购制度,能有效引导奶农提高生乳质量、保障乳品安全。因此,修订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标示管理,已是当务之急。相关监管部门可要求乳品加工企业在如实申报奶源总量的同时,申报其不同奶源的质量情况,并根据生乳质量分级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奶源使用计划,以提升乳制品的安全可靠性。
专家还建议,可借鉴台湾地区&鲜奶标章&等做法,要求加工企业在乳制品的标签上注明奶源级别,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确保&优质优价&的原则贯穿于生乳收购、乳制品消费等整个过程。这对于规范乳品市场、提高养殖水平,以及保护消费知情权等,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华夏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5年元旦刚过,河北部分地区爆发了因企业拒收鲜奶而导致奶农出现杀牛和倒奶的事件。在此之前,青海、山东等地区也发生奶农倒奶、杀牛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奶农们忍痛杀掉了赖以生存的活计?为什么2013年出现了“奶荒”,而现在又出现了“倒奶”情况?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聚焦中原》
倒奶事件倒逼奶牛养殖产业升级)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奶农倒奶杀牛的深层症结在哪 - 饲养管理 - 中国养殖网
奶农倒奶杀牛的深层症结在哪
  近期“进口奶冲击国内奶业,国内多地频现倒奶杀牛事件”等新闻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上,奶价下降牛不聊生的惨淡画面让人不免想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景象。其实,倒奶杀牛现象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无法抵御成本上升、奶价下跌等风险时,中国奶农唯有靠这一方法止损。  脆弱的中国奶农  奶农倒奶杀牛的深层症结在哪  中国奶农依附于奶企,处在这一产业链条的末端,抗风险能力极低,成本上升、奶价下跌、收奶量下降等情况一旦发生,奶农们就入不敷出,而他们对抗这种困境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倒奶杀牛。  200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一些地方的粮食、价格迅速上涨,山西省山阴县6万多头奶牛的养殖成本陡然增长,但牛奶收购价格却丝毫未涨。养奶牛挣不到钱,甚至赔钱,当地奶农们便开始将圈中产奶量低的奶牛当肉牛屠宰掉,全县奶牛存栏量减少至少一成以上。  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产奶粉信誉扫地,在压力下国内奶企纷纷减少或停止收购鲜奶,奶农面临“有奶无处卖”的困境,不少奶农只能将鲜奶倒掉。而这并非个别现象,在当年农业部出台的措施中,即有“确保少倒奶、坚决不杀牛”。  2009年,三鹿事件后,内蒙古两大公司增加了检测项目,除以前的微生物指标外,增加了碘酸和抗生素两项,在提高收奶标准后,内蒙古又出现了倒奶杀牛。内蒙古土左旗农牧业局人士称,当年前4个月,当地因收奶标准提高被两家企业拒收而被倒掉的牛奶就有约2000吨。农牧业局调查发现,在紧邻呼和浩特市区的金山屠宰场,每天宰杀的奶牛就有50头至60头。  奶价随着市场波动本是正常规律,淘汰产量低的奶牛、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也是正常现象,但对普通散户奶农而言,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很难与大规模的科学化牧场竞争,这也是倒奶杀牛总发生在散户奶农中的原因之一。  今次源于奶价下跌  去年至今,倒奶杀牛现象再度出现,有媒体将此归结于进口奶的冲击,质高价低的进口奶,真的是杀死奶牛的罪魁祸首吗?  2013年,中国奶牛养殖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受散户退出、奶牛疫情和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国牛奶产量较2012年下降5.7%,奶牛存栏量下降10%左右,是近10年来我国牛奶产量和奶牛数量的最大降幅。受奶源紧张及需求增长的影响,导致这一年我国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下半年,涨幅高于上半年。  当年全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为3.62元/公斤,较2012年的平均价格3.29元/公斤上涨了10%;从月度运行来看,原料奶收购价进入2013年以后一路上扬,从2013年1月的3.40元/公斤上涨至12月的4.12元/公斤,上涨了21.2%,也创下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某些省份,2013年12月份的生鲜乳价格甚至超过了5块。从这些数据上看,2013年是近年来奶牛养殖效益最好的一年。这就是媒体所说的“经历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至5元/公斤”。  奶农倒奶杀牛的深层症结在哪  在这种利好形势下,很多奶农高价买来奶牛增加产量。媒体报道的河北省行唐县北高里村小区养殖户李娟即是这种情况,2014年上半年,她通过企业担保的方式,贷款20万,以均价1.6万买了十几头奶牛。但奶价走低后,受制于成本,她就不得不从2014年11月份以来,以9000元左右的均价陆续卖掉了5头奶牛,“仅卖牛就已经赔进去3.5万元”。  实际上,让李娟等奶农们苦不堪言的“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与2013年全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想比,每公斤仅下降了0.32元,仍高于2012年的平均价格。  由于产量过剩,2014年3月国际奶价开始下跌,新西兰等奶源地价格一度下跌30-40%,进口的大包奶粉价格也跌去一半。在国内,由于2013年的奶价利好,奶牛养殖规模以及产量都等到了提升,再受到国际奶价的影响,奶价必定会回调。奶价下跌后,国内又加大进口粉数量有关,乳企为了降低成本自会选择低价的进口粉,“从国外进口奶源生产奶粉,价格约为每吨2万元,而用国内奶源生产的话,价格约为每吨4万元”,国内供需关系不再平衡,这就导致了国内鲜奶价格下跌,企业拒收鲜奶的现象也就不断发生。  奶牛单产量太低  在成本上升、奶价下跌的冲击下,奶牛单产量的提高,本将成为散户奶农的救命稻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牛的单产量低得可怜。  据《中国奶业白皮书》,2011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奶牛养殖地区的奶牛平均单产仅5.4吨,远低于发达国家奶牛单产水平。广州乳业办公室理事王丁棉介绍,2014年中国奶牛平均年产奶量仍在5.5吨左右。农业部网站上今年1月转载的一篇报道中称,甘肃某地奶牛养殖蓬勃发展,计划到2016年末,“奶牛量达6850头,年产鲜奶15070吨”,据此计算,该地到2016年末,每头奶牛年产奶仅2.2吨。  而美国在1970年奶牛单产就为4.42吨,到2012年已达到9.7吨。2012年,德国奶牛单产达到7.5吨。2014年荷兰的120万头奶牛,一年产奶为1200万吨鲜奶,年均产达到10吨。有数据显示,美国的奶牛存栏量从1961年到2010年下降了47%,奶牛单产却提高了2.9倍,牛奶总产量提高了1.5倍。中国以如此低下的产量与进口奶源抗衡,结局可想而知。  奶农倒奶杀牛的深层症结在哪  也并非只有外国的奶牛会产奶,中国奶牛产量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奶牛良种化程度偏低,另一方面是玉米、苜蓿和其他优质饲草不足,饲喂效率低造成的。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转化率仅为0.8-1.1,国际先进水平则在1.5以上。同时,疫情防控情况也冲击着中国奶牛的产奶量。由于防疫体系建设落后,近年来口蹄疫疫情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时有发生,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奶牛的乳房炎、肢蹄病等也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的制约因素。  此次倒奶杀牛,究其原因是2013年奶价走高,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市场红利下很多奶农扩大规模入场,但2014年鲜奶价格受产量过多影响走低,奶价下跌成本未降,高额投入和各种成本不及收益,散户奶农在成本、价格优势上无法与现代牧场和进口奶源抗衡,最终导致奶农们倒奶杀牛止损。如果在成本控制、科学、单产提升上没有进步,依靠现存的产业结构,倒奶杀牛恐怕今后仍会上演。  (文|张书舟 主编|张鹭)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责任编辑:ChinaBreed
文明上网 理性评论“资本主义”奶农倒的是别人家的奶,不是自己家的。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美国发生的倒奶事件,需要了解三个事实:倒奶的不是什么“资本家”,而是穷困潦倒的奶农;倒奶的原因、目的、方式不尽相同,例如1933年纽约州倒牛奶是“牛奶罢工”中抗议奶价太低的行为,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州例如1933年威斯康辛罢工倒牛奶倒的则是其他人家的牛奶,罗斯福上台后发生的一些倒奶事件,则是由于政府补贴导致奶农可以随心所欲倒奶;这些都与“资本主义”无关,倒奶的最终原因是成本最优选择。
,Thomas J. Kriger
和其他繁荣的行业所不同,在1929年大萧条开始之前,美国农业就已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由农产品过剩等原因导致的衰退。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从1929年到1932年,农产品出售价格下降了近50%,农民需要购买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却只下降了32%左右。
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美的产奶能力,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它们受大萧条影响最大。
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网站census.gov的数据,在1929年,威斯康星州63%的土地是农场,农场中有71%是奶牛养殖场。威斯康星州的脱脂淡奶零售平均价格,从年间的每100磅(约合45.35千克)4.79美元降到年的每100磅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的收益占比,则由46%降到了30.5%。在1932年,全美每100磅猪肉平均价格为2.5美元,每100磅糖为3美元。
而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在1920年代早期,纽约州主要的奶农合作社就已经开始对牛奶进行分类定价从而干预奶价。奶牛养殖场生产的牛奶分为不同等级,有品质好稍微经过加工就可饮用的一级品液态奶(Class I, fluid milk),还有品质差的用来加工成奶酪和黄油的二级品奶(Class II, manufactured products)。
到了1930年代早期,纽约州三大牛奶巨头——美国乳制品公司(the United States Dairy Products Company)、博登炼乳公司( Borden's Condensed Milk Company),、谢菲尔德农场牛奶公司(Sheffield Farms Milk Company)占据了纽约州三分之二的一级品液态奶收购市场。
在大萧条之前,三巨头为了弥补秋冬季农场产奶少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建立了“过剩乳”机制,并把零售价格定得很高,以维持运行“过剩乳”机制需要的成本,而且三巨头还与奶农合作社签协议。例如博登公司与奶农联合合作社(Dairymen's Leagu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 DLCA)达成唯一收购协议,后者拥有当地8000个农场奶源中的5000个。尽管大萧条波及奶业,由于博登公司只从合作社收购一级品液态奶,这样就使得在这些组织中的奶农受到高价格保护。
而那些小经销商却恰恰相反,他们没有“过剩乳”机制,可以降低零售价格,反而陷入了与巨头经销商的价格战中。那些没有参加上述组织的奶农,往往是生产质量较差的二级品奶的奶农,他们给小经销商提供牛奶。当大萧条导致收购价格下降以及小经销商不断降低零售价格(包括收购价格)时,将近1万名“独立”奶农损失惨重。中学教科书提到的“万恶的资本家”不是牛奶公司,也不是零售商,而是这些生活窘迫、无法偿还贷款的“独立”奶农。
1933年4月,由阿尔伯特•伍德黑德(Albert Woodhead)与西部纽约牛奶生产者协会(Western New York Milk Producers Association)领导的“独立”奶农,在纽约州中部和西部进行了为期4天的“牛奶罢工”,以求州政府立法实施价格管制。1933年8月,由于不满州议会制定的牛奶价格控制法案,阿尔伯特•伍德黑德组织了一场更大的罢工,在8月9日一天内,他们为了抗议奶价太低而倾倒了6000加仑的牛奶,在与警方发生的冲突中,200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美国中西部“牛奶罢工”发生得更频繁,早在1931年,爱荷华州苏城(Sioux City)就爆发了几年内最大的“牛奶罢工”事件。国家农民假日协会(The National Farm Holiday Association)组织1500名愤怒的奶农设置路障,强行封锁了前往苏城的公路,他们携带手枪和步枪,筛选过往人员——运输牛奶者将被要求原路返回。他们爬上不返回的牛奶运输车辆,将牛奶倾倒在高速公路上。这也是人们容易误解的一点,在这次倒奶事件中,并不是奶农自己倒了自己的奶,而是罢工奶农将其他奶农的奶给倒了,罢工奶农的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这场罢工同样收效甚微,只是将牛奶收购价格由每夸脱2美分提升到了3.6美分,零售价由每夸脱8美分增加到9美分。1934年1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上千愤怒的奶农封锁了公路,通过“拦车倒奶”法,倾倒了超过10万磅其他奶农的牛奶。加利福尼亚在同一时期发生了类似倒奶事件。
而在1933年,产奶最多的威斯康星州同样在2月、5月、10月爆发了一系列“牛奶罢工”,除了“拦车倒奶”,罢工奶农很快发现无法阻止牛奶运输,就开始四处搜寻运输车辆,他们这回不倒牛奶了——而是在牛奶里加汽油甚至是放炸弹。暴力逐渐成为了罢工的主题,2月一个牛奶护送队成员向100名罢工奶农投掷硬物,5月拉辛郡(Racine County)一个罢工奶农开枪打死一个运输牛奶的青年。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 AAA)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在《诡辩与真相》(Basic Economics)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归根结底,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就会产生过剩。无论如何倒牛奶,都只是成本最优选择。倒牛奶与“资本主义”无关。河北奶牛倒奶追踪:企业终止合同 奶农挥泪杀牛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河北奶牛倒奶追踪:企业终止合同 奶农挥泪杀牛
原标题:央视追踪卖奶难:河北奶农每天倒奶4万斤挥泪杀牛
摘要:河北奶农倒奶事件愈演愈烈,河北石家庄一奶农每天倒奶超过4万斤,更出现了挥泪杀牛的情况。石家庄元氏县畜牧局副局长表示,强势企业终止合同停止收奶后,县里想办法协同,但依旧出现了奶农倒奶以及挥泪杀牛的情况。面对奶农不断倒奶,政府也很无奈。
河北奶农倒奶事件追踪:养殖场已经处于停场状态只是一个缩影
卖奶难追踪:养殖户提到卖牛 忍不住痛哭
网易河北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王志国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奶牛养殖小区的养殖户,在一个星期之内,他已经贱卖了六头牛,因为鲜奶没人收,如果不卖牛,他每天都赔钱。
河北省石家庄市奶牛养殖户王志国:卖了,杀了。一次杀一两头牛,谁也不乐意,心疼得很。
河北省石家庄市金牛奶牛养殖场经理刘明飞:干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这个卖牛杀牛,以后生活怎么办。
事实上,经受类似煎熬的不仅是河北的奶牛养殖户。根据媒体的报道:作为我国西部重要乳品生产地区的青海,2014年12月在大通、湟中等奶牛养殖主产区,出现卖牛倒奶现象;2015年元旦刚过,山东潍坊爆出企业拒收鲜奶,导致奶农大面积杀牛和倒奶事件;广东省多地从1月1日起也已经纷纷出现奶农卖牛、倒奶的现象。奶农每天倒奶超过20吨。
针对卖奶难的情况,1月7日,农业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地方畜牧兽医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那么在各级部门的紧急要求之下,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1月10日,也就是农业部下发通知的三天后,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再次赶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金牛奶牛养殖场。
奶企撕毁合同停止收奶 政府也无奈
河北省石家庄市金牛奶牛养殖场经理刘明飞:现在数量越来越少,淘汰的淘汰,有一部分带到别的企业。
刘明飞说,现在由于奶企停止收奶,他的养殖场已经处于停场状态。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正常卖奶,还与收奶的乳品公司签署了合同。
刘明飞:现在公司要求转型牧场,硬件改造,建大棚等等的硬件设施,投资很大。
由于没有资金和时间改造大棚,刘明飞在日接到了合作公司的通知,停止送奶。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之下,他所在的养殖小区内包括他本人的奶牛在2015年初送到了附近的张东村,这是当时还能够送奶的一家养殖场。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同样的原因,养殖场1月11日将无法继续送奶,各个养殖户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忍痛卖牛。
河北省石家庄市奶牛养殖户:一头牛一万多块钱给人家了,多了人家也不要,这都是两万来块钱买的。
在这个养殖场记者见到了来卖牛的七八家养殖户,在停场后把自己的奶牛送到了这里。每当提到倒奶、卖牛的时候,这些养殖户的眼里都是噙满了泪水。
奶牛养殖户:杀,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杀了。
记者:你们厂子现在还有产奶的奶牛吗?
奶牛养殖户:今天装走了,没有了。
周玉英,石家庄市元氏县畜牧局副局长,她告诉记者,元氏县总共有奶牛养殖场21家,如今6家停场,占到了全县奶牛养殖的28%,问题出现之后,畜牧局一直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虽然很着急也非常重视,然而面对强势的收奶企业终止合同拒绝收奶的做法,周玉英表示,他们的能力非常有限,能做的只是努力协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成立吗?
周玉英:应该它们是违约的。
记者:他可能今天关这个厂,下一次又让别的厂关了,怎么办?
周玉英:唉,这咱们就协调呗。
没有卖掉的鲜奶没有地方储存就直接倒掉
在挤奶车间,河北省定州市晨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理白占永向记者展示了三元公司给他的一份收奶计划,记者看到,在1月12日当天,他上交的份额每天只有5.3吨。白占永说,小区每天的产奶量大概在6吨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天直接会有700公斤的鲜奶无处消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白占永:这奶怎么办呢,少了扔,攒多了罐子没法盛,一天一户都得往回弄三百多斤奶,你说怎么办这三百多斤奶。
那么,白占永所签的收购合同里,有没有限量收购这样的条款呢?
白占永:合同没有这个,合同他那奶不好卖了以后,他就给我们这限量。
白占永无奈地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只是按照这样的限量收购的话,养殖户还是能够勉强维持的,至少还能保证稳定的收入,让他最难受的是不定期的退奶。
白占永:对。这都是退奶,光这个月这是四次了。没收奶。二十几吨的奶,二十多吨。
责任编辑:HEB010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倒牛奶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