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佛教五大名山佛教名山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一个洗涤心灵,净化思想的圣地)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又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共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五台山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景色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馀座,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每年6月举行盛大的骡马交易大会,进行物资交流、文艺会演和消夏避暑。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座。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地理位置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上一页&1共6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五大佛教名山】-百科知识-词汇网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关键词:&& 发表时间: 9:30:16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贵州梵净山。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五大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5台山, 中国佛教第1圣地。位于 山西省 5台县境内,方圆5百余里,海拔3千米,由5座山峰围绕而 成, 5峰挺拔,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5台。汉唐以来,5台山1直是 中国的佛教中心,尔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壮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范围之大可见1斑。截止2014年,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5台山是国家级重点 风景名胜旅游区之1。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5大禅寺有 显通寺、 塔院寺、 文殊寺、 殊像寺、 罗T寺。5台分别为 东台 望海峰,西台 挂月峰,南台 美丽峰,北台 叶斗峰,中台翠岩峰。5台当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 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1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 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情势,难以尽言。5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又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故别名“清凉山”。5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注视的佛教圣地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太宗曾言“5台山者,文殊s室,万圣幽栖,境系 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5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 武则天自称她“神游5顶”。因此,敕命重建 5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5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获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代文化的传播,5台山的名誉也随之显赫于世。显通寺建在 台怀镇的 灵鹫峰下,它是5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 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 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1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 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朝又重修,构成今天的范围。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 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 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1铜殿,面阔3间,高不足5米,小巧精致,铸 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 钟楼上有1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朝重修 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1座藏式 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收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5台山的1座 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1向被看做是5台山的标志。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较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开创人 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5台山宣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5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5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3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3佛。3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1般寺院惯例,很是特殊,两侧有5百罗汉。罗T寺在显通寺东,是1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T寺还有1种奇观,后殿中心有1座活动莲台,是1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108罗汉 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4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 莲花1开1和,4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5台山除5大禅处外,名寺还有 金阁寺和 碧山寺等。碧山寺是5台山最大的10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10方。10方禅寺是可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10方刹。5台山在隋唐时已名声远播,宋以后, 日本、印尼、 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5台山都有来往。从5台山源远流长的兴始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在4大 佛山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它不但生动翔实的记录了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进程,同时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灿烂和进步。作为我国 4大佛教名山之首的5台山,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但是交通不便,每一年游客人数不足。
普陀山是我国5大佛教名山之1,位于浙江 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 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 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普陀山位于 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1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千米。普陀山的海天风景,不论在哪个景区、景点,都令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其实不令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令人振奋。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常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教气氛,使它蒙上1层神秘的色采,而这类色采,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1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 白帆行驶其间,风景极其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 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当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旅游点很多,主要有: 普济法雨、慧济3大寺,这是当今保存的210多所寺庵中最大的。 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 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其幽静。 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盘u石、 2龟听法石、 海天佛国石等210余处。在山海相接的地方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 潮音洞和 梵音洞。沙滩。岛的4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1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1个良好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旅游,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茏, 林幽壑美,有 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尚有1000余株。其中有1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覆数亩。还有1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位国家2等保护植物。普陀山留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峨嵋山位于中国4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最高峰 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 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1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1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嵋山平畴崛起,巍峨、娟秀、古老、奇异。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质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朝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朝诗人 周洪谟赞道:“3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 郭沫若题书峨嵋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嵋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其主要特点为:绚丽的自然风光峨嵋山高出 5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风景娟秀,气象万千。素有“1山有4季,10里不同天”之妙喻。清朝诗人谭钟岳将峨嵋山佳景概为10景:“ 金顶祥光”、“象池月夜”、“ 9老仙府”、“ 洪椿晓雨”、“ 白水秋风”、“ 双桥清音”、“ 大坪霁雪”、“ 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 龙江栈道、 龙门飞瀑、 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 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1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 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秋季红叶满山,5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纵目远望,视野宽阔非常,风景10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赏心悦目;西眺皑皑雪峰、 贡嘎山、 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 平川,如铺美丽, 大渡河、 青衣江一览无余。置身峨嵋之巅,真有“1览众山小”之感慨。悠久的佛教文化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5大佛教圣地之1。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 报国寺、 伏虎寺、 清音阁、 洪椿坪、 仙峰寺、 洗象池、金顶 华藏寺、 万年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高深。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可谓山中1绝,为国家1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3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7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 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 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嵋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标新立异。峨嵋山武术作为 中国武术3大流派之1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丰富的动植物质源甲天下的峨嵋山,长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分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嵋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全部 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嵋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嵋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1个天然的乐园。峨嵋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嵋山猴群,已成为峨嵋山中独具1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奇异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 燕山运动奠定了峨嵋山 地质构造的轮廓, 新构造期的 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 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嵋山。峨嵋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 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期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存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3叠统 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2叠世 基性岩浆喷溢的 峨嵋山玄武岩对 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进程,岩石圈演变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嵋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 自然景观的构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9西岳位于 安徽省 池州市 青阳县城西南20千米处,距 长江南岸 贵池区约60千米。方圆120平方千米,主 峰10王峰1342米,为 黄山支脉,是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西岳相传为 地藏王菩萨道场。9西岳共有99座山峰,以 天台、10王、莲华、 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幽静,相映成趣。 名胜古迹,错落其间。9西岳古刹林立,香烟围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9西岳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9西岳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步成为具有佛教特点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5大名山中,9西岳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1山”的两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唐朝大诗人 李白3次游历9西岳。见此山秀异、9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9江上,眺望9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9芙蓉”的美好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9子山为9西岳。“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9华》)。9西岳不但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千米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 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10分迷人。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 金乔觉,渡海来9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9西岳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 龙溪、缥溪、 舒溪、曹溪、濂溪、澜溪、9子溪等,源于9西岳各峰之间,逶迤娟秀,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 5龙瀑,飞泻 龙池,喷雪跳玉,极其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4处乱弹。舒溪3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9西岳最高峰10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7贤峰(1337米)、 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310余座,云海翻滚,各展英姿,气象万干。萨诵经而感化成石。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 凌风欲行。10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 莲花峰有“罗汉晒肛皮”,南烛炬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活灵活现,越看越奇,耐人寻味。又有幽邃岩洞, 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9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 永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9西岳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9华10景: 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 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 舒潭印月、 9子泉声、 5溪山色。另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 凤凰古松等名胜。
梵净山(Mount Fanjing),原名“3山谷”,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 梵天净土”。梵净山曾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 中国10大避暑名山”,与山西 5台山、浙江 普陀山、4川 峨嵋山、安徽 9西岳齐名的中国第5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主峰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梵净山山门距铜仁市80千米,距省会贵阳460千米自然资源梵净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梵净山现存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余存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总数68%。梵净山还具有很多珍稀物种,比如 黔金丝猴、珙桐等。人文历史梵净山是西南1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 年龄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 楚国“黔中地”, 秦代属“黔中郡”, 汉朝属“ 武陵郡”,以后1直是“武陵蛮”崇拜的 神山、 圣山。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朝。《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3山谷”; 北魏《水经注》沿称“3山谷”。 唐朝《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 宋朝《 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经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9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清朝,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佛教传入梵净山是 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朝,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修了贵州省较早的1座寺院- 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5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 赵匡胤 乾德3年(965年),历代屡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1座有1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 祖庭。佛教兴起明初,明代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奇异,佛教因而昌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11年(1413), 思南土司、 思州土司为争取朱砂产生战争,明政府 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 石阡4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到两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 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1,可比 天台。”明末 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佛教文化梵净山的 佛教 文化丰赡。寺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4大皇庵4108脚庵最为著名,4大皇庵之1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 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代,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 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1巨石,1名晒经台,1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千多米的 深谷,举目4眺,百里风云一览无余,甚为壮观。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边,正殿3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份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 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朝,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惋惜尚存文字资料少。碑石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 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4106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2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102年月护理 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 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梵净山敕赐碑《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代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叙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叙文,骈丽优美,为梵净山的千古绝唱。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 石拱桥,腾空千尺,极其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2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 雍正9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的地方。9皇洞在金顶北约1千米,为1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9皇娘修炼的地方,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5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1分为2,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1峰挺立,可谓1绝。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稠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5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10倍的投影,即幻影。8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4季不败,珙桐、 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1年4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5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梵净山从金顶 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味。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1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具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望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 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弥勒菩萨明清以来, 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颠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意味。明朝《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1大正殿、4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梵净山弥勒道场有奇异的 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莫不虔诚跪拜。另外,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显现出3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3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贵州已故著名作家 张克先生在梵净山采风时,从百余里外的 印江县弥陀寺眺望梵净山,一样也发现金顶是1尊巨大的弥勒像。有鉴于此,贵州佛教协会会长慧海老和尚重新认定梵净山为弥勒道场。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小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亲临梵净山。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讲到“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5台山文殊菩萨道场、4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9西岳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日,古历4月初8,在印江举行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记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他们对梵净山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学诚法师再次肯定梵净山“中国5大佛教名山”,并亲题“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碑名。该碑立于印江县护国寺,与该寺新出土的10余尊明朝佛像同为“镇山之宝”。棉絮岭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出发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 凤凰山1览无余。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1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3个、座佛两尊,寓意“5福临门”,且长达万米,为 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 大佛山”,山即是1尊佛、佛即是1座山赐敕碑明万历4106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诏书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 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5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 北京,倾动103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 黎民百姓纷纭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云金顶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份1分为2,由天桥链接,两遍各建1庙,1边供奉释迦佛,1边供奉 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4周,人称红云金顶。攀铁索而上,4面悬崖峭壁、1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 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 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1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时间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3个响头,再带1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平空伸出1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4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 1线天”。峭壁上有1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山第1石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1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1!。听说清代大书法家 严寅亮(书写颐和园匾额)书写“黔山第1”也来自它的灵感!万米睡佛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1座佛,佛即1座山。蘑菇石其名字就如形象1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10米,亭亭玉立,看似1触即倾,其实纹丝不动(它已在风霜雨雪中飘u10亿年以上)。 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1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是许多画家、摄影家 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 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老鹰岩梵净山顶1块酷似鹰嘴的岩石。
截止2014年 ,国内大大小小希望位列5大佛教名山的景点举不胜数,以当下 鸡足山 天台山 雪窦山 千山 等为代表,各景点的佛教文化也是历经数千年洗礼,但仍以 梵净山 为代表!佛教文化佛教名山代表是其宗教事务,愿各方应还于佛道清净!共同传播优秀的佛教文化!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华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