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还会有意识吗 意识会去到哪里?

人死了意识会去哪里? - 知乎57被浏览37864分享邀请回答12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人死了以后意识去哪了? - 知乎8被浏览1969分享邀请回答text.xuefo.net/show1.asp?id=196389演讲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演讲地点:香港一些人要求我讲授有关死亡的题目,想到这是一个为自己?积福德的好机会,于是我答应?。在《般?十万颂》〈译:以下简称《般?经》〉当中,佛陀曾言:「悲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财富,像是房子、?钱、朋友等等世俗财富,那么我们也有一种超越世俗的财富。各位都知道,财富很难获得,尤其是超越世俗的财富;对于佛法初学者,超越世俗的财富?是?多。「悲伤」是身为一位修?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财富之一,卓扬创巴仁波?(Chogyam Trungpa Rinpoche)称这种悲伤为「由衷的悲伤(genuine heart of sadness)」。当然,各位可能会认为,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有太多?人伤心的事?,但我们一般的悲伤跟我将要谈的代表财富的这种悲伤并?相同。一般的悲伤就像尝试将三颗草莓迭罗汉。你怀抱这样的希望:有?一颗草莓之后,就试图将第二颗草莓迭在第一颗上面;第二颗还可以站得住,但是要迭第三颗而且?掉下来就很难?。有时情况?糟,第三颗草莓看起来像是站在第二颗草莓上几秒钟,这可?妙!因为它给你希望,让你觉得下一次会成功,下一次会?同。我们的生活就有点像是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尝试各种事物,但鲜少有人觉得自己还可以或自己已经充分活过?人生,我们想的多半是「我还未好好活过」──这样的悲伤是世俗的悲伤。当我们谈超越世俗的悲伤,也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代表财富的悲伤,它某种程?上像是一种幸福的悲伤。这有点儿像是?听一首悲伤的歌,悲伤来自?悟事实,?解到?论你做?么、?论你多么接近成功,第三颗草莓终究只能站?一会儿然后掉?。?解那样的事实、那样的感觉,基本上就像是嘲笑自己——我们谈的是这种悲伤。我们就像是在嘲笑自己、自己做事的方式、自己的态?和想法,这对我们会有帮助。人生如此辛苦,那又怎么样?所以我们?停地逛街购物,彷佛会活上一千?似的。当我们逛街购物,就是尝试把第三颗草莓迭在第二颗之上。这就是为何「由衷的悲伤」是如此重要的财富。获得这种财富的唯一之道,先别提「获得」,唯一能让我们开始珍惜、渴望这种财富的方式,就是?解实相。我们要谈的并?是?悟很深奥的实相,譬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次要谈的是很简单的事实,我们别无选择而必须接受的事实──死亡。但我们谈的?是未来才会发生的死亡,而是现在就正在发生的事实──当下这一刻,我们正在死亡。?悟这种死亡的事实其实也就是?悟生存的实相。当然各位都知道这点,我会对此详加解释,但?会给各位一张临终时应该如何打包??的清单。这?有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转世、来生。如果没有来生,就没?么好担心,你就像一座工厂,当电?耗尽,工厂也随之停止运转。我们都算是佛教徒,所以我们许多人?加思?地就相信轮回转世的概?,并自豪于这样的信仰。相反地,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科学家们也许自豪于相信没有转世这回事。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有没有转世,在究竟的层次上都属二元对?,因此我们只能在相对的层次上来讨论转世的概?。当我们在相对的层次上讨论时,基本上,我们是非常模糊地讨论。模糊、笼统、?精准,这是整套相对真?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在《般?经》当中,佛陀提到,他告诉一位即将证得初地的弟子,〈菩萨证得初地算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他于二大劫、无数生之中?积?许多福德,并且清净?所有染污。然而这位菩萨心生嘀咕说:「二大劫、几百万次的转世再转世,这真是久啊!」佛陀回答:「别担心,当你证得初地,你会发现,所有这些转世、新?、圣诞节、国籍变换、转化为各类众生──有时在天上飞、有时在水?游,这些全都发生在火花迸?又熄灭的剎那之间。」佛陀又说:「而后当你证得十地,回首发现自己已然渡化?无?无边的有情众生。」佛陀对这位菩萨说:「如果一位菩萨认为自己已经渡?无?众生,这就像一只萤火虫认为自己点??全世界一样。」佛然后接着说:「当你一旦成佛,将会发现自己从未曾是众生、从未曾努?修?、也从未自始即受苦,你那时甚至也?是佛。」上述三段话让我们?悉大乘佛教?人惊叹的观点。第一段话当中,佛打破?时间的概?,如果没有时间,又如何会有转世来生?第二段话,佛打破空间的概?。在第三段话?面,佛打破道、果的整个概?。所以转世只存在于时间概?的背景之下。从昨天到今天我持续着,这种相续是我唯一拥有并且能指称为转世再生的东西。这种相续的经验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碰到阻碍为止。有一个类似的印?故事写得很好。有一个人总是向克?希那(Krishna)祈求,有天他梦见口渴,在梦中四处讨水喝,然后有人给他水,而这水变成?大洪水,他被洪水冲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岸边。他?知道该如何回家,也?知道该如何联系他的妻子与小孩,?复一?,他寻觅归途。在此同时,他遇见一个?孩,和她共组新的家庭。有天他去取水时,从湖面上看见自己的倒影,垂垂?矣,脸上爬满皱纹,胡须灰白。他感到悲伤莫名,忆起?前妻,就在此刻他突然从梦中惊醒,然后克?希那出现在他面前。抱歉,我知道这应该是要跟佛法有关的教授才对!克?希那对他说:「你怎么??你要喝水我就给你水?!」我提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当这个人由梦中惊醒时,他失去家庭、另组家庭等等事情所经历的时间,都在一瞬间消失。由于成长的文化,我们大部分人以为,转世是换一个身体,而且这在很久的将来才会发生,但我们?应该以为将来才会发生这种事。当那个人看见湖中自己的倒影,他感到非常悲伤,就在那时他惊醒?,也许是看见自己倒影时所产生的悲伤使得这个梦结束?。因此,佛教徒相信,转世会持续?断至摧毁相续的因缘来到,这是他们?解的方式。这个因缘就是赫赫有名的「证悟」,「证悟」意指从轮回相续中觉醒过来。我之所以提这些是因为,如果没有具备上述的观?,死亡意味着?么都没有──死亡实在毫无意义、毫无用处,也?值得被讨论,因为它是结束。但从佛教的观点,死亡并非结束,死亡并非你最后一次说再见的时候,你最后一次说再见应该是在证悟之前的时刻。在那一刻之前,从佛教的观点,有太多假的再见。因为再次重生,我曾经多次作你的丈夫、多次被你抛弃、多次为你而死,我曾多次被活炸,只为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反之亦然。这就是佛教徒思维的方式。这种连续性一直存在,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稍微谈论死亡,这个议题也才会有意义、才会显得重要。事实上,对于密乘佛教徒而言,死亡或临终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需要好好被讨论,因为在死亡的时刻,你拥有最好的机会。你得到这样的机会?是因为你是一个认真的求道者,?是因为你去寻求它,然后得到它。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人并?会去寻求死亡,死亡?临是因为它是这整套的一部份。对于密乘佛教徒来说,如果懂得运用这机会,它会是个?寻常的加持。简单告诉各位为?么这是一个好机会。你曾经有过?忙?的时候吗?在死亡的状态下,你被迫无法忙?,因为所有东西都在分崩离析。你的眼睛看?见,你的耳朵听?到,你的身体无法再有任何感觉,这些感官都是受雇于「忙?」的经纪人。这些戴着领带、拿着公文包的「忙?」的经纪人,他们现在全部都被解雇!他们离开?,失业?。所以没有经纪人交代你任何工作,你也完全失业?!这时候,你得到一个机会,有生以来,你的心识第一次处在一个最自由、最赤?、最有??的状态。我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你们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验。你们曾梦过自己在飞吗?在梦里,身体这个经纪人处于失业状态,所以作梦有点像是小小的死亡。这不是我杜撰的,密乘经典里有这样的记载,睡眠是一次小小的死亡。睡梦中,你从香港上海银行的顶楼坠落,而且还可以清楚看见底下所有红色的出租车。为什么?因为身体这个经纪人没在运作,所以你能飞,能从高楼坠落而没有死。把这样的力量乘上一百亿、二百亿倍,就是你在临终或死亡时刻会经历的感觉。因为这个缘故,死亡成为佛教,尤其是金刚乘佛教,一个重大的议题。我认为改变我们对死亡的态度非常重要。基于各种迷惑和自私的理由,我们现在对死亡的态度是负面的。对于死亡有如此负面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我们不习惯有人死,就好像对这个人喊一声「喂」,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我们也不习惯这个躯体渐渐发臭,不过这种想法很可笑,因为这情况也发生在我们活着的此刻。不论如何,这是对自我的挑战,所以我们很难把态度从负面转向正面,或至少转到不负面都很难,我就办不到。记得在我十岁的时候,有人请顶果钦哲仁波切去为一个亡者祈祷。法王带着我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各位都知道,在西藏的传统里,我们为死去的人念诵《西藏度亡经──中阴闻教得度(the Book of the Liberation through Hearing)》,一遍又一遍快速地念诵。法王当时就是这么做,他没有念诵很久的时间。然后他对我说:「你留下来,我要走了。」彷佛为了安慰我似的,他又说:「不用再念经了,睡吧。」他走了之后,我试着表现很勇敢。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电,只有酥油灯。当夜越来越深时,酥油灯的油也逐渐烧完,火焰变得很大,影子晃来晃去。隔天早晨法王问我:「昨晚怕不怕?」我想我骗了他。然后他说:「嗯,很好!你应该比较害怕活人才对!」我想,在许多佛教国家里都有陪伴亡者的传统,但这很难被接受。多年之后,我的堂(表)兄弟病逝于一间不丹的医院,当时我也在那里。他因为无法吸气而死亡,只能不断把气呼出去,那幅景象困扰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那艘俄罗斯潜艇被困的事?大约有四十名船员溺毙,这也在我脑里缠绕好几个月。告诉各位这些是因为讨论死亡这件事真的很重要,你们不要忽略它。尤其是我们当中一些人,像我自己,都已经走在生命的下坡。从现在起,我们多少已经过了生命的巅峰时期。现在我们要讨论细节部分。对于许多佛教上师,尤其是那些崇高的、已经证悟的上师,语言是非常模糊的。对这些伟大的上师来说,我们流利的英式英文、中文或其它语言,比起呢喃的儿语相差无几。可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当然需要用语言来沟通。对于一个受过训练的修行者,对于他们的听觉来说,生与死没有丝毫差别。举一个好的例子,在英文中,goodbye 这个字有特定的意涵,不丹语或藏文里就没有这个词,中文有goodbye 吗?我想他们会说「请慢走」。所以,人类语言的运用差别很大。这可?是小事,如何在?同的文化中诠释语意是很重要的议题。在某些文化?,某个字眼可能很粗鲁,但在别的文化这个字可能就可以被接受。我来分析一下,譬如英文?的「注意(attention)」,「请注意」的「注意」,在古典的印?文,譬如梵文?,他们有?同的说法,他们会说「给我你的…本性」、「给我你的悲心」之类的话。如果你是英国人,当我说「你眼睛?有污?(here's mud in your eyes)」,你懂我在说?么〈译:比喻「看走眼?」〉;或「打断你的腿(break your legs)」,是干杯时祝彼此好运的意思。对修?者而言,生与死的差异并?那么大。我们为生而欢呼:「噢!一个新诞生的宝宝!」对于崇高的上师也许是:「噢!就要死?!」语言的诠释各?相同。藏文?「中阴」一词,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上千次,这可?是美国牛仔裤的品牌GAP!它真正的意思是「间隔」。「间隔」这个词其实是众多模糊语汇中的一个,但它是非常有??的一个。对某些人来说,「中阴」算是重要的。「中阴」到底是?么意思?「二者之间」、「间隔」的意思。我说「中阴」是个模糊语彚是因为根本没有「这」或「那」。「间隔」的意思应该是在二者之间,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二者的存在。然而我们有「间隔」这种概?,而这是解释中阴状态、解释死亡与临终状态的一个好方法。我举一个很好的?子。当我们进?「毘婆舍那」观的修?时,我们?应住于现在,住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这多么讽?、多么愚蠢!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到临,究竟何谓「现在」?住于现在,住于当下,这种说法多么模糊却又如此有?!所以我们要来讨论这个「间隔」。为?讨论的方?,我们必须假设有开始与结束这两个端点,以?呈现出间隔。从佛教的观点,我们正在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中阴。?同于一般认为中阴发生在死亡之后,我们说每一件事都是中阴。所以你会问:「好,如果每一件事都是中阴,那么这个间隔的始末两端是?么?」别忘记,它们只是为?讨论的方?。从佛性到证悟,这之间的每件事都是中阴。●生存中阴共有?种中阴。为??精确地?解,我们将中阴区分为?个阶段,?种?同的中阴。?种?同的中阴也表示我必须提出?种?同的起点与终点。第一种中阴是「生成中阴」(译:或「生处中阴」),或者称为「生存中阴」──从出生到死亡。有个关键点你们必须记住:所有中阴?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是「?确定性」,这是中阴真正的感受。出生于世,尚未死亡,你们现在就正处于生存中阴。我们所有的人都完全处于?确定状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么事。我们以为我们知道,我们仅有一点道?就说出:「如果吃太多四川菜,胃就会出问题。」我们有诸如此类的推测。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推测就像天气预报,尤其是像伦敦的天气预报。真正准确的天气预报应该每一秒钟都在?新,每一时刻都在?新。「现在云层正在聚集,现在太阳出来?…」,应该要像这样,否则你无法准确预测。所以在伦敦,你需要内穿比基尼,外加裤袜,披上厚外套,再带雨衣、雨伞和防晒乳,每一个都必须穿戴上。?过这是从前的情况,现在?同?,因为气候已经改变。如果看看我们的生活,?论去到哪?,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实际上?么都需要,需要车子,需要飞机,需要所有东西。为?么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所有这些东西?因为「?确定性」。我们以为我们可以使生活确定,譬如确认机位。或者你在某人的手指上套上一圈?属,在愚蠢昏睡的法官面前签字,然后你结婚?;这些都有助于确定。当然还要在上帝的眼前承诺,上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单。凡此种种都源于?确定性。所以中阴?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元素、部分,就是?确定性。中阴有一个特质是「漂泊性」。中阴?的众生如同风中羽毛,没有掌控?,风从哪?来,羽毛就往哪?飞。看看我们,我们就是那羽毛,而大部分佛教徒把这个风称为「业风」。正当你坐上香港上海银?总裁的位子时,认识一位住在玻?维亚的灵性伴侣,她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到香港,来自玻?维亚的业风正吹向你。业风如此强劲,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业风都非常强。早上时候?朋友的心情还?错,到?晚上就无缘无故变差?,多危险啊!中阴另一个特质对人类尤其特别,我们称它为「忙?性」。我们必须忙?,即使我们抱怨,我们也必须一直很忙?。如果?忙,你就是没用的人。像蚂蚁一样,我们必须很忙?,我们害怕?够忙。而且,我们还有一种贫乏的心态,我们总觉得拥有的?够,还可以拥有?多。在《中阴闻教得?(Bardo Thodrol)》这本大书中,对于中阴有许多描述。总而言之,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生存中阴」。我给予这个教授的整个目的是要告诉各位应该如何看待「中阴」。很简单,你只需要知道:第一,你身处在生存中阴?;第二,你就像一根羽毛;第三,来自玻?维亚的业风。这些你都应该记住。你有这些状况,但并?是将来你才会碰到它们,你现在就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称为觉知。其实,只要知道到你有这些状况,这就可以作为灵性的道?。?过人类喜欢仪式,所以为?强调这些情况,我们采取各种方式,供养香烛、禅坐冥思、穴居山?、?诵咒语等。当然,这些都会有帮助。●睡梦中阴谈到「睡梦中阴」,我必须再次建?两个端点。从你入睡到醒来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睡梦中阴」。很多密乘佛教徒很喜欢睡梦中阴,因为它有点类似死亡,它是短暂的死亡,但同时你还享有每日清晨再次醒来的奢侈。尤其是?刚乘佛教徒,他们喜欢睡梦中阴是因为梦中拥有生存中阴里所拥有的一切。你拥有在生存中阴所拥有的类似关系,你梦见朋友、亲戚、仇人,这些都发生在梦里,所以梦并非全然陌生。但同时有点奇怪的是,生存中阴里无法做的事却能在睡梦中阴里实现,像是飞翔、从高楼坠落也还活着。这种死亡在密乘佛法修行者中确实引发许多兴趣。睡梦中阴里也一样有刚才所谈到的不确定性,甚至有更多不确定性。在生存中阴里,我们像是一根羽毛;在睡梦中阴,我们甚至比一根羽毛还要轻。你在香港睡觉却能梦见自己身处纽约,这可真是迅速!睡梦中阴也有许多不确定性,更糟糕的是,你有可能梦见提着一只用超级名模娜欧蜜的人皮所做成的袋子!密乘佛教里有一个详细的梦瑜伽修行,它就像是练体操。如果你是业余选手,却在满是大石头的地方练习,这很危险;但如果底下有一张很大的网,那么你就能够很放心、很有信心地练习,因为即使不小心掉下去也不会摔断腿。同样地,在梦中,你可以做任何事,可以跳也可以飞,基本上你都很安全。梦中修行的精要和生存中阴一样,当你作梦时,知道这只是一场梦。这有点儿困难,但经过练习是可以做到的。没练习过的人从高楼坠落会很害怕,即使知道不会发生什么事也还是会感到害怕,那就成了恶梦。稍事练习过的人从高楼坠落,也许一开始没有觉察,但到中间时他记起这是一场梦,接着他就会想要飞或试做各种事。因此,作梦时觉知这只是一场梦,就是睡梦中阴修行的精要。生存中阴与睡梦中阴息息相关。各位都知道,我们常梦见白天发生的事。所以一位生存中阴的修行者会尝试影响睡梦中阴,并且在睡梦中阴里尝试影响生存中阴。第三种和第四种中阴有许多人讨论:临终中阴及其以后的中阴。我们明天将会使用一本书来讨论它们,那是莲师和他的佛母依喜措嘉之间的对话。她向莲师问了一些与中阴相关的问题,并把它们纪录下来。她非常特别。■ 问与答问:我朋友的外婆去年过世了,在他外婆仍活着的时候,一位出家人告诉他,他的外婆只是五蕴的一种集合体,所以实相上、究竟上,她根本不是他的外婆对不对?您认为这种修行方法好吗?答:很好,然后我再多加一句:他也不是她的孙子!问:有没有一些建议是将中阴的概念融入到日常修行里?譬如融入到「止」的修行?答:当然,你可以学些咒语和祈祷文,它们都?错,你应该学习。它们其实也都?难,是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实际上可以做得到的。但你知道?么才是对我们真正有帮助?让我们想象我们正在一部电梯?,事实上,那是一部假的电梯,但是我们并?知道。我们要去顶楼,须要花点时间。途中发生许多问题,出现很多可怕的东西,譬如有?射剑?割我们的四肢,我们感到恐惧并且设法求救。假设电梯?有一个人能帮助我们,你知道?么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解救方法?就是这个人心无恐惧!这意思是,他必须知道这些都只是幻觉。如果他知道这些只是一场幻觉,他就?会恐惧害怕,我们每个人看着他的时候,他说:「好,可以走?。」这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临终或已经死亡的人。这也是为?么?听《中阴闻教得?》的读诵是如此重要,它的开头大?是像这样:「善男子、善?人〈指亡者〉,别害怕,你将?会死,因为…。也别害怕死亡,因为你已经死?。」我是说真的,这本书?有这样的内容,有许多忠告。如果这是由一位对它非常?解的人来?诵,会有帮助。我们认为有所谓的「可靠的人」,指的就是?悟实相的人。●三摩地中阴在谈「临终中阴」之前,我们必须先谈「三摩地中阴」。让我先作个摘要。简单地说,佛教徒对于生与死的观点就是我们处在间隔?。「间隔」一词只是为?沟通上的方?,请?要以为真的有一个实际的区域被称为「间隔」。造成间隔的起点与终点,二者都是想象的。当我说「想象的」,我并没有轻视的意思,虽然它们是假想出来的,却具有非常大的??。你只能去想象昨天,只能去想象明天,但是它们都非常有??。因为昨天、去?、二千五百?前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做某些特定的事。为?比较容??解,我们将这些「间隔」分成?种。提醒你们,?确定性是这些间隔?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我们谈论死亡及临终,最初目的是为?获得代表财富的悲伤。悲伤是如此重要,这就有点儿像是爱情故事,?头总得有一些悲伤的成分。我想九成的爱情故事都得是悲伤的,对吧??然这个故事就显得平淡无味?。我是以一个对电影有点研究的身分跟你们这么说。根据编剧专家的说法,一个好的爱情故事必得要具备许多阻碍才?。今天上午我们开始谈第三种中阴──「三摩地中阴」,或称为「禅定中阴」。这很有意思,当我们将中阴分成?种,它们当然互相有所关联,但它们又明显?同。在生存中阴?,我可以看见你,你也可以看见我;这是生存中阴,它?同于睡梦中阴。在睡梦中阴?,你可以在天空飞,而且坠?也?会受伤。上述这两种中阴互相关联,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我说有意思,是因为禅定中阴与其它五个中阴非常?一样。当你禅修时,即使只是片刻,假设是一分钟,从你开始专注在某物上,譬如专注在牙膏上,你意识到牙膏。之后你想到披萨,被披萨分散注意而忘?牙膏。你忘?原本正专注在牙膏上,你满脑想的都是披萨。这二者之间的间隔就是「禅定中阴」。这个中阴实际上与生存中阴?同。它?是生存中阴,当然也?是睡梦中阴。所谓的生存中阴其实就是披萨出现之后的过程,它是另一个世界。基本上,这?个中阴就像是?个世界。禅定的境界也是一种世界,一种?可思议的世界。它也有?确定性,?过对于习惯它的人而言,这种?确定性同时?人感到熟悉,它是熟悉的?确定性。对于擅长禅定的人,这种?确定性很有意思;但对于?擅禅定的人,你就被?确定性给俘虏?。你们之中有多少人吃过迷幻药?会产生幻觉的药物?或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药物?当你吸食药物时,它会把你带到一个虚假的世界,一个很像禅定却全然虚假的世界,这是为?么?轻人会嗑药。它非常?宜!但很危险!我对嗑药的经验有一点点好感,我?想轻视这种经验,所以想要为它辩护一下。我最近去?一趟秘鲁,那是个?人惊讶的地方,我一直都很想去。这事很奇怪,每当我想到太阳神或是印加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他们的一份子,这种感觉很强?。我没有读过许多有关印加人的资?,所以?论上对他们所知?多,但却感觉自己曾经好几世身为印加人。当人们谈到印加人是如何?文明,或是他们如何以活人来献祭,譬如把人?开或烧死等等,我通常都很想为他们辩护。当然,我是在非??环境下接受教育的佛教徒,这么说难免会让人有点惊讶。但是印加人以活人献祭,某种程?是可以?解的。我见过一些萨满〈译:shaman 为巫师或灵媒的称呼〉,他们很有意思。他们会给来见他们的人某种植物,说只要服用这些很像仙人掌的植物,就会被带到另一个世界,又说这些很有??的植物萃取会让你死去十分钟。这?我?是佛教的沙文主义者,但我认为那种经验很像假造的三摩地,非常?真实,它和生存中阴的世界有关联。至于三摩地,当我们禅定时,没有任何人为造作的性质在其中。我提及这个的目的是,你们开始?解所谓的生存中阴没有多大意义,但这并?意味你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无政府主义者或悲观主义者。我们总是问「有?么意义?」现在,「意义」的定义改变?。当「意义」的定义改变,所有的事物、你对世界的态?等也随之改变,这是很高层次的出离。这并?表示当你有机会出任某间大公司的执?长时,你会拒绝这个机会;?是这样。你会??抓住它,你会追求、会得到这个职位,并且全?以赴,但你知道这个意义已经改变?。这点很重要。现在许多人禅坐的目的是为?疗愈或放松,但如果你是真正在禅修,就会?解放松的意义是?么。这就是第三种中阴。●临终中阴现在让我们谈第四种中阴──「临终中阴」,这是许多人所指的真正的中阴。它也有两个端点,起点是当你面临一个确定性的死因,另一端点是所谓的死亡。如同之前曾告诉各位的,这些语汇非常模糊,但这也是唯一能够分类事物的方式。从你确定即将死亡的时刻起,〈当然,现在这一刻,我们都正在死亡,这是可以确定的,〉基本上你没有太多希望。让我们假设你已经九十九岁,刚遭遇一场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撞击的车祸,你正在?血,你知道痊愈无望。从这时候开始,直到你的意识分解融入法界,或换个方式说,直到你昏厥在阿赖耶识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临终中阴」。在元素〈译:五大〉消融之前的过程,我想科学家与佛教徒的看法都非常一致。但是五大?再运作之后,佛教徒仍然讨论其它的分解消融,科学家们则可能停止进一步的探讨,因为这已?是他们管辖的领域。我们由各种元素组成,各式各样、成千上万的元素,但一般而言,这些元素可以分成四种或五种〈四大或五大〉,像是土大、火大等等。五大和合时,我们称之为出生,就像花、种子、水、土聚在一起并开始运作。当五大运作顺畅、合作?好,这种情况的持续即被称为「生存」。当体内某些元素受到干扰,我们称之为「生病」。譬如你吃到得?禽?感的鸡肉,基本上这是其它元素在侵?你的元素,原该属于鸡的元素来到你的身上,虽然实际上是你自己送进嘴?的!我听说煮过?应该就没问题。但?论如何,甚至五大的运作有一点点?正常都会引起疾病。你刚过完四十七岁生日,元素逐渐减损,基本上,五大逐渐耗尽。如同计算机下载新的软件有点帮助,你服用紫锥花草药、燕窝或虎尾之类的食品。天知道这些东西有没有效!?论如何,你的身体总有一天会变成?旧的款式,会过时被淘汰。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会从依喜措嘉谈起。以下是一个概括性的?子,依喜措嘉的教法以对一个逐渐死亡的人的描述作为基础,或者可以说,这个人有时间从容地死去。在现代社会?,我想我们没有时间从容地死,这么说是因为依喜措嘉有关五大消融的论述是渐进的──这个先发生,然后是这个,接着是那个。但如今每件事都可能来得很急,几乎同时发生,譬如响着警铃的救护车、医生护士帮你做心肺复苏急救等。当这些一股脑儿地全来,你甚至无法要求:「我想要平静地死,?要对我做这些事。」你无法这么要求,因为你??允许你的家人对你施救,他们可能会遭到诉讼。这是为?么过去伟大的上师们说,对于那些真正想要修持佛法或尝试成为一个真正好的?者的人,在死亡逐渐来临的时刻,他们应该效法狮子──狮子怎么死,你就应该怎么死。当狮子确认牠们?久后会死亡时,牠们会去一个大家找?到的地方,然后在某个?穴?平静地死去。我想,我们如今并没有适当的时间或场所。首先,你想要多活一天的意志是如此强?,所以你会?计代价去寻求能够延长生命的方法;再者,你所深爱的人,有一半感到全然绝望、为你担忧,还有另外一半的人找来?师,让你签署他们要求的遗嘱。因此我建议那些需要写遗嘱的人,最好每隔一小时就?新一次遗嘱的内容。五大消融的顺序?尽然如这?所叙述,所以别把它当成是唯一的顺序。让我们假设你身体系统?的土大正在衰败,其实根据中阴的教法,土大并?是在衰败,而是在消融,消融进入水大。当你躺在床上,没有携带任何东西,没有??,没有公文包,可是你感觉非常沉重,甚至伸出一根手指头也感到无比沉重,需要花费许多?气。然后渐渐地,水大分解消融入火大,这是一种全然干涸的经验。你感到所有东西都是干的,实际上你也会感觉干,嘴唇干,没有唾液,就是干。我只是非常概?地描述这个过程,虽然我刚才说顺序?见得一定如此,但这是一般的顺序。然后,火大分解消融进入风大,你会感觉到?。我想在死亡之前,我们的身体会变得很?。尽管前面消融的顺序?尽相同,从火大到风大,我想这可能就是最后分解消融的元素。然后风大消融入意识,科学家与佛教徒对此可能就有?同的意见。风大非常重要,它好比是房子的?栓与钉子,可能是最重要的元素?。如同开车或骑马,你的意识骑乘于风之上。汉人比其它任何人??解风大,汉人称之为「气」。「风」?是正确的说法,「气」的梵文是Prana。我们现在感觉很正常,知道为?么吗?我们就像一支长笛,笛子的上下与旁边都有孔,当你的土、水、火等元素衰败时,你就像是多出上百个孔的长笛一样,你的风大?知该往哪?去。风仍在?动,但现在有太多孔让它感到困惑。你的气完全失调,最明显的经验就是你只能呼气但?知如何吸气。依喜措嘉说,这时你感觉好像被一座大山压住,你感觉被挤压?进一个大黑?。对于那些?相信转世或对转世感到怀疑的人,我只能说,谁知道这些过程是否真的会发生?但又有谁知道每一件事情呢?我们?知道死后究竟会如何,也?知道依喜措嘉说的到底对?对,但是当你去买保险时,你也?晓得自己会发生?么事,你还是买?保险。所以?妨听听依喜措嘉的说法,并且?时回想一下,?它果真发生?,你就知道依喜措嘉是正确的。人类其实很奇怪,许多事情我们并没有任何好的?由应该相信,我们却决定要相信,它们甚至没?么用处。那些规定或制?大部分其实都是骗局,譬如我在印?帮我的车子投保,我发生?五次车祸,却?曾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因为每次他们都说,「你的车祸没那么严重!」但同时保险公司又提高我的保费,因为我发生车祸。这简直是诈骗,你们?觉得吗?所以我猜想,必须要发生致命的重大车祸我才能获得?赔。这样的保险对我实在没有?么帮助,但对保险公司肯定有?!对于这样的诈骗?为,我们完全屈从。我们现在讨论生死,却?会花上半毛钱,所以记住这些讯息真的很重要。有一种经验是你感觉自己被?入一个黑?,有一种经验是觉得被抛入空中,还有一种是觉得周围有许多噪音,杂乱无章的噪音。然后有时会经验到井然有序的光芒与彩虹。你还会看见一些众生,一些你从未见过的众生,有的很友善,有的充满敌意。让我再讲个有关嗑药的故事。我在澳洲的时候,有两个人带着非常小、类似DM5 的药来见我。其中一人说他有个很奇怪的经验,当他服用那个药物之后,看见的第一个东西是两道光芒,一道来自右方,一道来自左方。后然他接着说,非常神奇的,他感觉好像有股自然的欲望要去两道光芒交会的地方,这个欲望无法停止。而当他到?光芒交会处的剎那,所有东西都突然改变?。有两个人一左一右坐在他身边,这两个人有蜘蛛的头,但也有手脚及其它所有东西。他说?许多事情,?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当他在这些经验中游历的时候,有一个像鸟的怪物跟他说话。他对这只鸟感到很熟悉,跟牠在一起觉得很自在,就好像从前曾在某处见过牠。这只鸟对他说:「你应该去见丹增加措?嘛或西藏来的?嘛,向他们问…」问?么他忘?!总之,他说这是他来见我的原因。我觉得这真是很有意思。我想说的是,友善的或充满敌意的众生,它们的幻象也许真的存在中阴状态?,因为它们似乎甚至存在人为造作的经验当中。让我们继续谈依喜措嘉的教授。感觉被压的时候,正是所有元素开始消融的时候。?要担心,也?要焦虑,因为这只是一个表示五大正在消融的征兆。被?进一个黑?的感觉只?过是识根的衰败。被抛入空中的感觉也?需要担忧,它只是表示心识与身体的分离。在这一刻,容器与内容物分离,所以心识没有装盛它的容器?。在这之后,现代社会与科学家们也许就?再谈下去。在佛教?,心识与身体是有关联的,但同时它们是分离的。我们此刻无法让心识与身体分离是因为它们太习惯彼此的存在,?解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唯一能说服我们心识存在的方式,基本上是藉由使用我们的身体或其它元素;这是佛教的说法。所以为?证明我具有想把这支笔捡起来的心识,于是我的身体去捡这支笔。我们是以有心识存在的观点来说,执?愿望的人去?起这支笔。经过五大消融,身体?再运作,心识变成形单影只。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知道我们应该讨论到多深入。佛陀说:「心,心无,心是明。」这是大乘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话,有许多篇章都在解释这段话。它?是隐喻,而是非常直接的说法,但同时它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奥,所以需要许多解释。当佛陀提到「心」,他似乎意指有个称之为「心」的东西,以这个「心」为基础,佛陀教导?许多修心的方法。佛陀的第二?话:「心无」,以这?话为基础,佛陀开示?所有与空性相关的教法。?过科学家们与现代人所说的没有独?于身体的心识,和上述佛陀所说的「心无」并?相同,虽然二者用的都是否定?,意涵却完全?一样。佛陀所说的这三?话?能够分开来解释,这是佛法的困难之处。就好像如果你带着小孩去看魔术表演,小孩看见一只大象,如果他问你:「你能?能看见这只大象?」你能怎么回答??想的答案是:「能,?能,能。」?想的答案是:「有大象,没有大象,大象是魔术的幻现。」但如此一来,小孩就会被你搞胡涂?。你必须回答:「是的,有一只大象,我看得见牠。」当小孩长大,再开始慢慢向他解释:「知道吗,其实并没有大象,可是你还是可以好好享受这个魔术!」所以这就是困难的地方。现在,风大融入意识?,意识彻底孤??。意识还会运作吗?会。如何运作呢?并?是经由感官,记得吗,感官全都消逝,无法再运作?。意识?再藉由语言而运作是?么意思?譬如我现在正看着这个东西,我们有语言来称呼它──桌子。现在我死?,我的眼识?再运作,它正逐渐衰败。我看着这个东西,我只能看见一个形状、一个外观,甚至连形状外观都消逝?。心识仍然看见东西,但?是看见形状、外观或桌子,?是你通常用你的感官、语言、文化或传统所看见的东西。那么心识看见??么?「他」看见?么?你说「他」?能透过感官看见任何东西,但又说这个心识看见?某些东西,究竟是?么东西被看见呢?要表达这件事非常困难,以最究竟的语言来说:你看见你自己的显现。这是?么意思?用稍微差一点的方式说明,就是你看见本尊──四十二位寂静本尊与五十八位忿?本尊。然后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如果?是佛教徒,他们也会看见这些本尊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都是愚蠢的问题。本尊是你心识的一种显现,与你是否为佛教徒没有关系。最一般性的说法是,你看见的?是友善祥和的众生就是充满敌意的众生。?要恐惧,他们都是你心识的显现。?要害怕这些声音,它们都是你自己心识的声音;也?要害怕这些光芒,它们都是你自己的光芒。依喜措嘉说,这个时刻就看着心,?要作判断。当你一判断,你就是在判断一个存在于外的东西;当你一有二元分别的心,这就是轮回的开始。就只要持续看着这个心。?人惊讶的是,身为修?者的我们,此刻也在看心,但是我们看心的方式非常无?,我们总是被分散注意。而在这个中阴期间,如果你看着自己的心,它的??是非常强大的。即使你现在是最懒惰的修?者,但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真的记住要看,这个无判断的看即具有非常强大的??,因为你没有太多可以分散注意的事物--电视机坏?,经纪人走?。但很?幸地,这?有个障碍,你可能会害怕你自己的显现。事实上,这个情况甚至现在就在发生。当你害怕某人,因为这个人有一把刀,你认为他非常危险。这是我们脑?所受到的教育,我们将它投射成正在发生的事。如果你能够安住在法性中阴,那就是轮回的终止。但因为你如此害怕这些充满敌意的众生,害怕种种所见事物及光芒等,你的注意涣散?。从你确定死亡的那一刻起,直到与法性接触,也就是最后一个元素消融的时候,这之间的过程即被称为「临终中阴」。上述只是试着给你们一些关于两个世界的分界的概?──你的五大全部消融,并接触到意识。在第四个中阴?,意识生出种种显现。你?知道这些是你自己的显现,而对这些经验感到恐惧,这就是第五个中阴的开端。恐惧,你那么恐惧,想找一个逃脱的?,然后你找到?,那就是投生。你变成一只蝴蝶、一只鸟或一个人,这就是第五个中阴。■ 问与答问:仁波?,您稍早谈到嗑药的经验是全然人为造作的,开始与结束的两个端点都是想象,中阴?的事物皆为造作,还有?确定性是中阴?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确定性是中阴主要的特质,我们如何得知何者?是人为造作的?我们一旦知道何者?是人为造作的,?确定性是否即被免除??这是您隐含的意思吗?答:你已经回答?自己的问题。嗑药经验之所以是人为造作就在于它是确定的。问:但是开始与结束的两个端点都是想象的,而且在中阴?的事物皆为造作,我们如何分辨何者?是人为造作?答:在嗑药的时候吗?问:?一定是在嗑药的时候,而是包括所有?同的中阴。您谈到中阴?大部分都是造作或想象,或都是受制于自己的认知,这些全都是人为造作的吗?答:并非全都如此。就像我昨天谈到的,所有一?皆是虚妄。但是我谈到人为造作时特别提到嗑药的经验,是因为在这个经验?,?确定性基本上是一个可以改变的、是搭乘游览车的或是有导游带领的?游。一种可以被引导的?确定性,?是好的?确定性。这有点像是带着信用卡与??支票并且事先订好饭店与确认所有细节的观光客,想要来一趟冒险之?,那么冒险在哪??如果你真的想要冒险,把你的护照和信用卡给我,把你亲朋好友及爱人的电话都改掉或忘掉,这才算开始去冒险!问:第四种中阴「临终中阴」的终点是?么?答:就是当投生的时候。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说明,就是法性,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光明地。到达那?的时候,就是「临终中阴」的终点。问:我想问个有关人为造作经验的中阴问题。下星期我的胃要作开刀?除的手术,我想知道是否能把这个经验转为禅定经验的一部分?如何可以让我和我们所有的人把这件事当成?冒险的事?答:你真的想知道吗??打麻醉药就是?!问:您的建议太冒险?,我要打麻醉药。答: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基本上有个非常实用的建议。有五样东西你应该随时随地携带着,要打包的这五样东西是:上师、本尊、见地、一瓶水和手机。水跟手机?好携带,所以我们只要带三样东西,那大概是各位可能做到的。这三样东西?,见地?容?携带。如果你已经是一位好的修?者,那没问题;但如果你只是个初学者,到那时候?可能有时间读完整部《中论》,那么选择本尊比较好。但是本尊和上师这两样东西,本尊比较困难。你担心,你害怕,你惊慌,你甚至无法记得自己的手,又如何记得本尊的?只手或其它部分呢?所以你剩下最后一个选择,那就是忆?上师。问:我有一个和临终中阴与器官捐赠相关的问题。一些密教的上师说,如果死亡时捐出器官会干扰临终中阴,这是真的吗?答: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密乘修?者,接受过好的指导,并且已经修??一段时间,那么我会建议你最好?要捐赠器官,因为你在那时有很好的机会可以获得证悟。你的器官只能帮助一两个人,但是获得证悟却可以帮助千万的众生。话虽如此,如果你并非好的密乘修?者,但却是个有极大发心的大乘?者或菩萨,你无法做这些本尊修?,那么无论如何我都会鼓励你捐赠器官。发自慈悲心的?为是无价的,即使只是帮助一名众生都值得。■ 法性中阴现在谈到「法性中阴」。我简短说明这个中阴的起点和终点,但我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子来解释。当然,「法性」只是一个名相,我们都在乎名相,所以我们可能称它为包子或任何名字,那都没?么关系。但法性是一个非常好的词,它的意思是「究竟的间隔」。当我们用「间隔」一词来表达中阴时,你们可能会以为这是漫长或至少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东西,其实并?尽然。永远要记住,时间是相对的。生存中阴?有很多短命的人,也有活到四十?岁这么长命的人。同样地,睡梦中阴也可能非常短,比如一个有能?的瞌睡只睡?一分钟,你也可能在睡梦中作一个历时一?的梦。但禅定这种间隔的中阴,时间长短要看你的修?程?。如果你?是很好的修?者,这个当下你专注,下一刻你分心,你的注意就已经被转移?。临终中阴的情况也是如此。根据你的业?,中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标准的说法是四十九天或二十一天。如果你曾经怀着极端的情绪做?一些糟糕的事,在心识与身体分离的时刻,你就已经置身于痛苦的情境当中,没有时间慢慢经历这些中阴的过程。如果你曾怀着好的发心、悲心与菩提心从事善?,当心识与身体分离的时刻来临,完美的你会于莲花中醒来,当然,这是如果你喜欢西方极乐世界。项目单上还有很多其它的选择,有铜色山,也有?动佛的净土等等。总之,我现在讲的是关于每一个间隔的长?。法性中阴是一个特殊的情况。如果你是一个佛教修?者,你的目标就是?长法性中阴的长?。这应该是你的目标,但当然?是你最高的目标,你最高的目标是打破起点与终点,?再有间隔。假设你无法设定这么高的目标,做为一个初学者、一个修?者,你的目标至少是要尽可能?长法性的间隔。?论你相信与否,当你经历法性,这个状态就是佛的心识,这就是为?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延长它。但如果你在生存中阴时没有准备,这件事就会变得困难,因为那些光芒、光?、还有你心识的显现真是太多?!这?又可以引用嗑药经验的?子。当你用?那些?好的药物,种种恐怖的幻觉困扰你,但如果你在经历这些时能够一直记住:「这是因为我吃?那些药物的关系」,当然你就会没事。?过要持续记住并?容?,这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药物作用的显现会越来越奇怪。刚才出现的后来?再出现,所以正当你开始对某个幻象感到熟悉,?刻又有新的景象出现,然后有很多无法预期的觉知侵入你的空间。让我们假设你看见一个长相恐怖的人走向你,他用耳朵跟你讲话,他的舌头从肚脐伸出来,然后你马上记起:「哈!这只是我的幻觉!」很好,这没有困扰你。但紧接着你看见一个美丽的?孩,在那一剎那你分?心,然后另一个恐怖景象出现。我现在讲的是嗑药的经验。法性中阴?有太多这些景象。所以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说,这种经验有点像是球碰到地面,当球碰到地面的剎那就?刻弹回来。这第五个中阴的长?如此短,凡夫甚至无法将它认定是一种经验。然而,对于?是那么平凡的人而言,他们能够掌握这个状态一段时间。而当你能够掌握这个状态越久,你就越?解到,环绕在你身边的一?都只是你自己的觉知。这真是一条通往解脱的神奇之道。我建议大家去看「入侵脑细胞(The Cell)」这部电影,由珍妮弗?佩兹主演,它就有点像刚才描述的状况。如果你有耐心,还可以去看史坦?库柏?克导演的「2001 太空漫游(2001)」,它的结尾非常像中阴的教法。如果想看一些关于人为造作的间隔经验的电影,你可以看「时空拦截(Jacob's Ladder)」。这部电影很棒,它的剧本实际上是一位佛教徒所写的。如果你真的很想看一部和中阴有点关系但比较低俗糟糕的电影,那就去看戴咪摩尔主演的「第?感生死恋(Ghost)」。「2001 太空漫游」是一部很棒的电影,真的很??起,如果能够的话,在大屏幕前看这部电影。〈译:在法性中阴当中,〉大部分人像球一样地弹?回来,并且对于自己的觉知感到恐惧,所以他们自动的反应是?么?恐惧、逃避、寻找藏身之处,他们就是无法忍受这些景象和经验的连番轰击。?知道是否应该告诉各位,这有点儿困难,但我还是说吧。当你的意识碰触到法性的瞬间,在那短短的间隔?,玻?维亚吹来的风起??作用,业风影响?到你。但当你一弹回来,在开始弹回的瞬间,玻?维亚的业风就开始吹?。这是中阴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你一感到恐惧、一想要寻求藏?之处,业?就在那?。假如业?有心识,它会非常高兴,因为你是十足的受害者,你会开始找寻藏身之处。以下是一个概述,一个非常笼统的?子。假设你今天死?,假设直到你再次投生还有十天的时间。第一天,你甚至?知道自己已经死?,你以为自己还活着。第二天,你感到有点困惑,因为所有的人都?跟你说话,你跟他们说话他们也?回答。然后第三天,你感到?加困惑,因为你一想到隔壁的房间,就会?刻置身在那个房间?,?需要经过门;或是你在沙滩上奔跑,却没有?下任何足迹,诸如此类的经验。你感到巨大的恐惧,这基本上是失去参考点的恐惧。你最近才刚拿到印有总裁头衔的名片,现在要拿给谁看?就是像这样失去参考点。基本上,你这辈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建?参考点,而突然之间,它们变得毫无用处,?是一部分没用,而是全部都没用!因为你已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到?第四天,如果是我,我应该会想:我叫?么名字?我可能还记得「宗萨」,但是忘?接下去的「钦哲」,或者我知道我有接下去第二个名字,但就是想?起来,或者以为它根本?存在。第五天开始,好像你语言系统?的字母被拿掉?,也许语言系统?的a c wz ?见?,或一半以上的字母都?见?。这?单是忘记,而是它们?再存在于你?面。所以假设你需要说when,如果语言系统?的e ?存在?,你就无法说出这个字,语言系统开始崩解。过完第五天要迈入第?天,也许你穿裤子的时候,伸出来的是鸡脚而?是你原本的脚。你感到很纳闷,那其实是因为玻?维亚业风有这个能?把你转变成一只鸡。如果你变成一只兔子,那是另一种业风。第?天的时候,你会讨厌你的鸡脚,会想要把它们藏起来,并且觉得十分?自在。到?第七、八天,你觉得没有问题,觉得鸡脚也?错。第九天,当一些小虫子出现,你会有如看见?京烤鸭!你到处跑来跑去,为?这顿佳肴美味。这是根据法性中阴广论所作的一个非常粗?的概述。这?最具威?的就是失去参考点的恐惧,以及?断寻求藏身之处的渴望。当然,最大的?确定性之一始终存在于这段时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确定性跟这个?能比。至少我们?确定的事物能够持续一两天,然后才变成另一个?确定事物。但是在法性中阴?,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件事物都在改变,语言、系统、文化、心情等,全都无法确定。现在你的玻?维亚业风开始想找寻一个藏身之处。另外还有二道业风从?同的方向吹过来,一是来自你母亲的业风,当然还有来自你父亲的业风,所以共有三个业风会合在一起。并?是每一次你都会成为人类,因此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当这三道业风遇合在一起,法性中阴就告结束,你投生去?。我常常提到玻?维亚业风,它很重要。假设玻?维亚业风向你吹来,对你施压、推挤与?扯,但你母亲的业风却没有作用或没有跟你会合,你可能就会持续停?在这个?确定的状态?,长时?生?断地恐惧、逃避、寻求藏身之处。释迦牟尼佛在他的经典?说到,我想是《华严经》,处于这种状态的许多众生都从未遇见过佛,从燃灯佛到最后一位佛,一个也没见过。在这段期间,他们一直处于中阴的范围?。以下算是给具有慈悲心的修?者一个补充建议:如果这些众生一直都没有好的业?,身为修?者,我们要试着创造业?与他们连结,这是可能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修持观世音菩萨,禅修观世音和持诵观音咒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式。■ 受生中阴第?个中阴比较简单。从你投生在母亲的子宫?一直到出生,就是「受生中阴」。但?确定的状态仍存在,别以为胎儿没有?确定性,它还是有。然后出生,来到生存中阴,第一个中阴,接着就?断重复循环这?个中阴。顺道一提,对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缺少一种中阴,三摩地中阴,他们只有全然昏沉的中阴。这就是关于中阴的教法。我这次只讲述中阴的架构与意涵,特意?提及实修,因为我想单单这样的知识与讯息就已经足够;至于你们应该做些?么以及如何做,那是另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个中阴?,想必你已经注意到一件事,你能够做的就是去?解生存中阴的精髓,?是智识上的?解,而是对于这个?确定性的觉察。如果能觉察到这种?确定性,你对于计划的心态就会随之改变。你可能还是会计划2031 ?1 月2 日的下午四点钟,我们要一起在巴?的香榭丽舍大道共饮下午?;但在做这个计划的同时,你会取笑自己──这种自我取笑就是觉知。在所有的中阴?,唯一需要的就是觉知,这是为何佛教珍惜、重视智慧与觉知超过任何东西。有许多方法能够发展这样的觉知,但我还是建议各位,最好、最有效、最?宜、最没风险又?于携带的方法,就是奢摩他和毗婆舍那〈译:止观〉。对于那些真正的初学者,如果你们?知道如何修持止观,就试着坐下并且?么也?做。既然大家都喜欢有组织的方式,如果你愿意,这?是强制或命?,你何?从今天开始打坐300 个小时?完成?再来见我。?需要冥想,只要坐着,坐直就好。计算300 个小时的方式是:如果一次打坐少于5 分钟,那就?能算进去,至少坐满5 分钟才可以计算。所以假设你做?两次5 分钟的打坐,加起来就是10 分钟,像这样?计。当你完成?300 个小时之后,可以回来找我谈。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非常初学的人,以及?需要做其它法本功课或持咒的人。300 个小时要花十??那么让我们减少一点,我们设定做100 小时,三?内完成。?过有个条件,如果你五天做满100 个小时,那就?算。这个功课有点像是中式炖羊肉一样地慢火烹调,据说羊肉要在砂锅?慢慢炖,味道才会好。如果你在一星期内做完这100 个小时,这样的打坐?会有效。我宁愿你们慢慢炖,一天5 分钟或10 分钟,所以条件是:o 一次?能少于 5 分钟。o 至少必须长达一?以上。o ?要期待完成 100 个小时之后,我?会要你再做另外100 个小时。所以,这完全?确定,我们?知道接下来要做?么,这很重要。即使是在禅宗?,你是为?洗厕所而洗厕所,为?擦而擦,而?是为?清洁才去做的。■ 问与答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死亡中阴,您说第一个要谨记在心的是上师,那时我们要对他说?么?答:?上师的名字就可以。问:第二个问题是您谈到42 个寂静本尊与58 个忿?本尊,我们可以从哪?看到他们的照片或?解他们?答:亚马逊网站、Google,或维基百科全书可能也有。最好现在就去找,到那时你可就没有手提电脑可以用。问:这?个中阴?的意识都是一样的吗?当您提到我们应该在生存中阴?发展觉知,您是否暗示,如果我们可以善用生存中阴来改变我们的心识,那么这个意识是否可以在我们死亡时帮助我们发展觉知?答:是的。问:所以如果我们的心识受到比较好的训练,我们就会知道要如何面对?确定性的挑战?答:它们〈译:?个中阴?的意识〉?尽然都一样,但它们是一个连续的状态,这有点像昨天的意识与今天的意识。问:仁波?,您会建议我们修持颇瓦法〈译:迁识法〉吗?修颇瓦法的人死后,元素消融时会发生?么事?答:我会建议修颇瓦法。颇瓦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无修成佛。它确实是一种非常有??的方法,能使我们或我们的意识解脱。「颇」在藏文的意思是「转换」,?论在哪一个中阴状态的哪个地方,当然?会是在法性中阴,你基本上是将意识从这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这是非常有??的一种方法,据说也是最容?的一种,但困难的是虔诚心。如果你具备真正?变的虔诚心,颇瓦法无疑就是最容?、最好的方法。但?变的虔诚心几乎?存在,特别是对上师?变的虔诚心是极为困难的。就文化上来看也很困难,各个国家中,我觉得印?人比较可能具有对上师的虔诚心,因为他们没?么常识。具备常识的人意味着他们是个会讨价还价的人,讨价还价跟上师之道、虔诚瑜伽、对上师的虔诚心等有所冲突。我之前在印?与许多印?人在一起,他们是有些特别的地方。西藏人宣称他们具有对上师的虔诚心,是的,是有一些像密?日巴那样?人惊讶的人,?过比起印?人就少多?,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批判的时代,没有空间容纳纯粹的觉知,每件事都必须被批判、被仔细检验。现在有太多假装虔诚、头脑?清楚、高傲又自以为是的自由主义者。问:如果意识一碰到法性中阴就弹回来,那么试图延长这中间的长?有何意义?答:这是针对一般还算可以的修?者,但对于最好的修?者意义?大。问:反正都会弹回来,在那个阶段待得长一点或短一点有何差别?答:待得长一点你会认知多一点,你会认知到?多法身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问:我们会在那?待多久?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待在那?越久,你的偏执就会越少。所以虽然你的业风?足以使你持续停?在那?,你弹?回来,但这次你可以选择,你没有那么狂乱。我刚才完全忘?提及这一点,通常如果你很狂乱、想要躲避,你可能选择哪一个都可以,譬如选择变成一只鸡之类的,因为你只想要摆脱当时的状况。但是现在,你的修持好到足以安住在那?,你就可以比较从容地选择。你检查选项表:「嗯,让我想想,要成为比尔盖兹吗?想变得有钱吗?」「?。」「转生到一位修?者的家?呢?说?定会比较有机会读到乔达摩佛陀的话语。」你就像这样选择。其实甚至在那个时候,也有?同程?的选择,如果真的修?得够好,你可能选择阿弥陀佛净土。问:我想继续刚才的问题,意识到最后也会消融吗?答:是的,当意识停止时,就是结束?。所以,佛教徒们应该多生一些宝宝,请加把劲吧!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得到证悟,第二个问题是何谓轮回与转世,第三个问题是您会推荐我们读?么书,您会推荐您的书吗?答:这些问题都有关联。既然你是初学者,先照我刚才说的打坐100 个小时,然后再来找我。问:一些中阴的教法中提到感官,当感官与外界事物连结时,会有一段时间是离于二元对?的思维,我们应该延长这个时间吗?答:我们刚才已经谈过?这个问题,对吧?问:去?您给予我们一个关于观世音菩萨本尊禅修的教授,有点像是模仿死亡的过程,这种修?如何调服我们的情绪与我执?答:死亡经验可以作为?解失去所有参考点的一面很好的借镜。问:我想要很快地谈谈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因为很?幸地,我?入您刚才提及的讨价还价的类别?。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或?子吗??么是建?上师与弟子关系的最好方法?答:过往大师曾开过数帖药方。如果你想吃水果?的水蜜桃,就必须知道水蜜桃的美味与好处。所以对于证悟的渴望必须相当强?,如果有这样的渴望,其余的就只是细节问题,它们甚至?算是讨价还价。你在找寻某个十分稀罕而珍贵的宝物,突然之间,你在街头的市场看见它,你甚至没有讨价还价,只是赶紧丢下钱,把它带走。另外,多阅读?听过去菩萨们的故事。最后,要承认自己是个谈判者,正在讨价还价。问:第一个问题,人死之后身体可以被移动吗?第二个问题,?么方式处?身体最好?答:?要触碰死人的身体,这又是密乘的观?。记得稍早我们谈到?刚乘的方式,?应该捐赠死后的器官,这个逻辑也是一样。对于密乘?者而言,死亡之后,身体?要被碰触比较好,放着就可以;但如果你?是密乘修?者就没?么关系。至于该如何处?死后的身体,从佛教的观点,只要?伤害他人,如何处?都没关系。如果可以帮助别人,那很好,只要?伤害他人就没关系。火葬或其它种种方式都可以,天葬以及那类的方式与佛教毫无关联,那跟星相学有关,我想汉人其实有星相学。从星相学的角?,根据五大元素有五种?同的葬法,而天葬正巧在我们正常世界?显得有点?正常。在习惯土葬的人类世界?,天葬就变得有点奇怪。但在今天的西藏,天葬仍旧相当普遍。另外,他们认为,死后的躯体喂食给鸟儿是一种布施的修?。?割身体的工作通常是由出家人、尤其是?轻出家人来做,这也给他们一个面对实相的机会。但是如同其它方法,这过一阵子就会让人感到疲乏。有一次我在西藏喝?时,一位?约十四岁的?轻?嘛热?地要帮我倒?,他的衣服上沾?很多血,我问他:「你怎么??」「哦,我刚才在?尸体。」「你有洗手吗?」「没有。」你知道他接着说?么?「这个尸体其实很干净。」对他们而言,这样的事没?么大??。其实风葬甚至?让人侧目,这个传统如今已经停止?,它被认为对五大元素和对环境有益。这个方式基本上就是把尸体吊挂起来,做成像火腿一样的东西。问:在死去之前握着上师的照片有没有帮助?答:有。问:这有助于延长那段中阴的时间吗?答:是的,这是一个好方法,事实上也说过许多次。放置唐卡、上师的声音、上师的名字、或诸佛菩萨的名号,这些都是常常使用的方法。对于那些跟我一样的人,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现在有?电话就?容?。我一直在做这些事,从印?到加拿大,从印?到许多地方。问:您如何定义好的修?者?答:阿底峡尊者曾说,当你?再执着此生,你就是个修?者;当你?尊崇世俗的常识、世俗的条?纪?,当你?介意混乱,我想你开始成为一名好的修?者;当你被人类驱逐、被??狗发现、被天神尊敬,天神是最高的,如果他们尊敬你,你就是个特别的人,意即佛法修?人。但是谁有这种勇气?在现今世界?,你必须走入社会,?要被社会驱逐,被社会接纳是如此重要,?是吗?甚至你裤子的尺寸与样式都必须符合潮?,剪裁很好的直裤或是像这些快要掉下来的裤子。问:如果我?想再转世或进入轮回,如果我想进入净土,我该怎么做?答:你应该读诵《阿弥陀佛经》。如果想要进入阿弥陀佛净土,你必须先熟悉那个地方,现在就应该研究它的地图。好比《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游丛书,你最好现在就买一本,它的名字叫做《阿弥陀佛经》,?面含括所有信息,比如哪?有?宜的住宿,哪?可以找到?价的珠宝。〈吴旻洁翻译,周熙?审稿。〉转载自悉达多本愿佛学会柔和声杂志第29期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死后意识去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