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樊城区有哪些大型书店?

樊城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接壤,南面以为界与接壤,西面与、接壤。樊城区是湖北襄阳的中心城区,是襄阳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自古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美誉。樊城区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面积5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占襄阳市区人口的70%。[1]
樊城区建制沿革
《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时期。
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置,樊城隶属襄阳郡。南北朝、西魏时(535-557年),置,隶属。
北周(558-580年)废樊城县,设安养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为临汉县,永贞元年(805年)移临汉于古之治名邓城县,樊城为邓城县辖镇。
绍兴五年(1135年),撤邓城县,并入,樊城为襄阳县辖镇。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治所襄阳,辖樊城。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襄阳县设4坊(东北坊、东南坊、西北坊、西南坊)2(樊城厢、黑门厢)29里(牛首、蔡林、潼口等)。
清代至民国时期樊城为襄阳县辖镇。清宣统年间,襄阳县划分为8区,樊城为襄阳县第二区。民国25年(1936年),襄阳县分为6区、108联保(乡、镇),于樊城设樊东镇、樊南镇、樊西镇、樊北镇,均隶属第二区。民国30年(1941年)正式实施新县制,襄阳县分设37乡镇,樊城分设为樊东镇、樊西镇。民国31年(1942年),樊东、樊西两镇合并为樊城镇。
日,樊城、襄阳第二次解放后(1948年7月第一次解放),中共桐柏行署三专署将襄阳、樊城合并组建襄樊市。
日,桐柏区党政机构奉命撤销后,襄樊市划归汉南工委领导。
1949年5月,湖北恢复省区建制,中共汉南工委改为中共襄阳地方委员会,同时成立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直辖襄樊市。
1952年改襄樊市为专署辖镇。1953年4月,襄樊市恢复建置,改为省辖(县级),1979年升为省辖地级市。
1983年8月,襄阳地区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后,于1984年1月,在樊城分设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襄樊市关于设置樊城区的请示之后,襄樊市委、市政府撤销原在樊城设置的樊东区、樊西区和郊区,筹建樊城区。
日,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樊城区首届政府领导人,樊城区正式成立。[2]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将划归管辖,将原的、划归樊城区管辖。
日,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于是樊城区全称也成为了襄阳市樊城区。[3]
(图册《樊城风貌》中部分图片来源:[4-8]
樊城区行政区划
樊城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共计79个社区、78个行政村。
樊城区行政区划一览名称下辖社区、行政村名称红光社区鹿角门社区机坊街社区肖家台社区马道口社区回龙寺社区丹江路社区泰安路社区星火路社区梯子口社区----柿铺社区柿铺东社区柿铺西社区白湾社区梁坡社区王伙社区杨湖社区张桥社区韩洼社区-----施营社区乔营社区七里桥社区前贾洼社区后贾洼社区王寨社区衡庄社区军工社区------高庄社区菜越社区万户社区毛纺小区社区汉江北路社区刘埂社区赵家巷社区汉江南路社区长虹路社区人民路社区----友谊街社区解放西路社区十字街社区朝晋门社区朝虹社区大庆西路社区立业路社区韩庄社区星月社区-----前进中路社区茂盛社区建新路社区陈家营社区雄风社区云集路社区董家台社区春园东路社区洪家沟社区幸福小区社区铁路社区---永安桥社区大井台定中桥水星台劳动街定中街陈老巷社区望江街社区------清河桥社区襄江社区旭东路社区王家台社区代家台社区夏家台社区明晶巷社区美满社区------牛首社区竹条社区牛首村竹条村春芳营村庞营村黄丰村花园村中号村熊营村兴隆村大李营村李马村汤岗村茶庵村新集村袁营村新中村刘官冲村李洼村熊集村李沟村马棚村堰口村王坡村陈李湾村汪营村张湖村上堰村李冲村枣园村张岗村张王岗村尹胡巷村刘古岗村黄庄村卓营村九冢村----老街社区共建街社区朱坡社区陈家湖社区孙蔡村五板桥村龙巷村小龙洲村小樊村徐堤村莫岗村蔡岗村杨旗营村刘河村郭岗村高田村田山村胥营村严湾村合心村上茶庵村龙李村朱坡村钱徐村龚洲村大冲村张园村李家湾村杜湾村梁庄村张祠村肖笆村芦湾村石河村王台村晏楼村沈河村崔湾村徐庄村李集村曾岗村朱坡村乔岗村邵楼村徐营村宋闸村---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樊城区人民政府网站[9-18]
樊城区地理环境
樊城区位置境域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 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东与城关镇、西与仙人渡镇、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接壤,南与隔江相望,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距政府约3.5公里,距湖北省政府驻地348公里。[19]
樊城区地形地貌
樊城区地质经过多次,至中生代奠定了区内今日宏观地貌轮廓。樊城区全境位于襄阳市中部岗地平原,又叫鄂北岗地,俗称“三北”(、、三县市区北部)岗地,介于与、山脉之间。第四纪黄褐土沉积层受地表水切割,浸溶形成波状起伏的垅岗地貌。海拔在85~14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岗坡一般在10°左右,区内植物稀少,水土易流失。[20]
樊城区气候特征
樊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气候较温和。[21]
樊城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为41%~48%,年总辐射量在101~110余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的年变化呈双峰型。8月份,有一个高峰值,另一个高峰值在10月份。夏季的日照时数占年总时数的34%,6至8月日照时数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日照时间短,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20%;春季日照时数比秋季日照时数多190左右。[21]
樊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5℃~16℃。气温的年变化,以7月最高,1月最低。12月至2月一般2℃~3℃,3月至5月15℃~16℃,6月至8月27℃~28℃,9月至11月16℃~17℃。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日最久气温一般在15时~16时之间。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因季节而异。7月最早,在5时;4至10月居中,在6时;冬季最晚在7~8时。全年平均一般在8~10℃左右,以6月最大,为11.6℃;9月最小,为9.5℃。[21]
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终霜日一般出现3月中、下旬。有霜日多年平均为50天,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21]
樊城区境内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100之间。年际变化显著,多雨年份可达1200毫米以上,少雨年份只有500毫米左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春季稍多于秋季。7、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左右;强度大,月平均可达10.8~15.4毫米/日。降雪一般始于11月底或12月初。断雪一般在3月上、中旬。历年平均降雪日为13天,最多为28天(1956年末至1957年初),最少3天(1960年末至1961年初)。[21]
樊城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樊城位于高压的东南部,故地面多吹偏北风。夏季,高压移至大陆东部太平洋上,故风向多为偏南风。9月至次年2月以偏北风为主,3月至8月以偏南风为主。风向、风速受地形影响,受南北向的汉水河道狭管效应所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一般在3米/秒以上;秋季平均风速最小,一般不超过2.5米/秒。出现8级大风的日数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全年大风日数多年平均4至5天。[21]
灾害性天气
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冻害、、等。
干旱为最常出现的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危害严重的是夏旱和秋旱,夏秋连旱危害俞甚。夏秋连旱一般五年二遇。一般干旱每年都有发生,平均一年1.5~2次;大旱3年一次,中旱2年一次,严重干旱约8至10年一遇。
洪涝基本出现在4至10月,集中时段为6至7月。樊城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兼有南北气候特征。该地域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东南、西北辐合气流,秋季西南低涡东移,台风深入内陆影响,以及局部对流产生大暴雨,形成大洪水。洪水按其来源除本地暴雨洪水外,过境大洪水占有相当比例。
早春低温冻害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年4至6次。春季连阴雨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平均每年2次左右,长连阴雨平均二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多集中在9月中旬。秋寒(日平均气温小于20℃),开始出现于9月中、下旬,9至10月冷空气活动平均每年5至6次。寒潮在11月份出现最多。冷空气发生频率一般二年五遇;寒潮发生频率为五年二遇。
和为局部地带灾害性天气,常有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出现。在春季,冷空气南下一般伴有阴雨大风,有时出现“”(黄沙),对蚕、豌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危害较大。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春季多为区域性冰雹,夏季多为局部性降雹,夏季降雹约占全年降雹的53%。[21]
樊城区自然资源
樊城区水资源
境内水系均为汉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0102万立方米。[19]
樊城区矿产资源
樊城区因地处秦岭褶皱系,地层内含丰富的石膏、、等化工、蒸发岩类矿产。太平店镇、牛首镇境内汉水拐弯处的内环和河心沙滩中,有沉积型金矿。[19]
樊城区生物资源
樊城区生物资源种类南北兼有,有120科、1000余属、3200种;动物资源120多种,其中人工饲养的动物37种,野生药用动物6种;森林资源广,林地面积13.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69%。[19]
樊城区人口
2006年末,樊城区总人口56.7万,人口出生率7.77‰,死亡率2.33‰。[22]
2006年樊城区各乡镇、街道人口数据乡、镇、街道名称总人口(人)男性人口(人)男性人口占比57,00028,000[9]
49.12%42,31323,270[10]
54.99%52,00037,800[11]
72.69%82,00041,000[12]
50.00%103,27055,700[13]
44,47222,564[14]
50.74%23,99411,936[15]
49.75%56,00033,600[16]
60.00%100,25449,258[17]
49.13%114,87556,842[18]
49.48%2009年,樊城区总人口约80万人,其中区属人口595563人,区属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10455人,农村人口185108人;常住流动人口47286人。总人口中,99.5%以上为汉族,19个少数民族居民共计约3100人。[19]
樊城区经济发展
樊城区综述
樊城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襄阳的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2006年,樊城区生产总值24.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结构调整为16.5%、32.9%、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农业经济平稳增长,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家,以化纤纺织、机械电气、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0年,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5亿元。
“十一五”末,樊城区比2005年增加127家,达到17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年均增长39.7%。[23]
2012年,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增长17.5%;地方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158亿元,190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91元。[24]
樊城区第一产业
樊城区农业耕地面积20.5万亩,宜林和9万多亩。水利资源丰富,流径约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亿立方米,另有水库7座(牛首镇4座,太平店镇3座),水域面积4000多亩。农业生产格局主要以粮油、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为主。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樊城区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樊城万亩花卉苗木大世界”的建设,开发面积已达3500亩。“十一五”期间,樊城区城郊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培育引进市级以上农业1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兴建农资综合服务社25家,樊城农业正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樊城区第二产业
是樊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樊城是乃至湖北省纺织产业最为密集之地。棉纺织产业作为樊城都市工业区的特色,通过长年发展,其产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在经济指标方面:2006年底,辖区注册纺织企业已达120多家,资产总额达55亿元,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利税总额5.8亿元,完成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出口交货值达20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5.2万人,在襄阳市10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在产能品牌方面:樊城区纺织产业的主导产品为纺纱、化纤、和服装,其中纺纱产量达10万吨,棉布生产能力达2.5亿米,化纤抽丝能力8万吨,服装2200万件,培育了“金环牌”粘胶长丝、“福龙牌”、“虎头牌”高支高密坯布、经纬牌化纤等一批知名产品。区内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8个;在装备方面:拥有棉纺纱锭65万枚,另有在建纱锭26万枚,各种型号布机1.7万台。床单和毛巾织机500台,服装专业设备5000多台(套),印染生产线11条,化纤专业设备3000多台(套),浆纱生产线15条,喷气、剑杆织机和化纤专业设备均为90年代生产设备,处同行业先进水平;在用工方面:全行业从业人员约5.2万人,其中高中级以上1.8万人,大专以上6310人,技术管理人员2500人。2007年3月,樊城区被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
机械电气产业在樊城一直作为创新力强的支柱产业,得到了优先发展。樊城电子电气企业起点高,技术含量高,企业经营理念超前,企业文化突出,市场定位精确,系列产品在湖北省、特别是东南沿海和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在产业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全区有机械电气工业企业102户,在9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不含高新区)。[25]
截至2007年,樊城区有纺织服装类企业18家,有纱锭8万锭,年产纱11700吨,织机1270台套,年产布2200万米,缝纫设备370台套,年产服装130万件,产品大多出口,该产业是入世后樊城区工业的优势发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樊城区第三产业
樊城区金融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心商业区有了良好起步,建成了天丽国际、领秀中原等一批商贸项目,引进了、、、、等中外知名商贸企业和、、、、等一批金融保险企业,服务业逐步由传统向现代、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截至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22.7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比年初增加163.68亿元。截至2012年,襄阳市有银行金融机构18家,6家证券公司,2家,35家保险机构,其中98%的总部设在樊城。[1]
樊城区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称,已成为湖北省示范区,形成了如下八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
以人民广场为核心,依托解放中路、长征路沿街综合商业群,重点发展购物、娱乐等项目,建设的襄阳的“购物天堂”和“城市客厅”。
以“两站”(汽车站、火车站)为核心,依托维也纳酒店、卧龙新港、铁路大酒店、九隆广场、白鹤市场等酒店、商场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的旅游、餐饮、购物、休闲等项目。
以长虹中路为核心,依托沃尔玛、民发商业广场、武商百货、武汉工贸、再尔广场等大卖场、大市场和商场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商住娱乐等项目,建设的长虹路现代商业圈。
以内环路樊城段为核心,依托沿街开发的商住楼群,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会展等项目,建设的2平方公里现代商务区。
以为主轴,依托汉江流域,重点发展水上旅游、沿江观光以及娱乐休闲等项目,建设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区域。
以为核心,依托体育场馆设施,重点发展体育、会展等项目,建设的体育竞赛、文化娱乐区域。
以高速公路内外出口为核心,重点发展工业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物流,建设的鄂西北现代物流中心。
以城郊休闲农业为基础,依托牛首长寿岛、邓城庄园、青泥湾等休闲农庄,重点发展农业、农村观光旅游项目,建设的城郊农业旅游区域。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非常突出,居民生活十分便利。[1]
樊城区社会事业
樊城区文化
1996年起,樊城区委、区政府确定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突破性地发展校办产业的工作思路,努力创建了一批“三化一高”(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队伍优良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质量高)的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截至2009年,樊城共有区属幼儿园100所,其中民办51所,幼儿入园率达98%。辖区幼儿园中,省、市级示范幼儿园8所;区属中小学校131所,教职员工6341人,在校中小学生8万余人,适龄儿童、少年和残疾少年入学率均为100%。米公小学传统书法艺术教育、第二十四中的美术特色教育、第三十二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在襄阳市、湖北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1000余人,教师118名。
樊城是科教名区。1995年以前,樊东区、樊西区及郊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分别结合本地实际,普及科学知识,组织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实验示范。1996年起,樊城区委、区政府把科技工作提高到全区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科教兴区战略和加速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同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功能网络化、服务社会化、水平专业化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截至2009年,辖区内有400多家中央、省、市级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各类高中级人才1.5万人,区属民营科技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25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以上,先后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励143项,企业独立承担和参与完成的有43项。区政府建立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22家,其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1家,科技中介组织和机构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科技工作者230名。
樊城区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唐代著名诗人、和宋代大书法家,境内尚存、、、、太平店古街等10余处文化古迹。新中国建立后,樊城区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樊城境内建有文化馆、、文化室计10个,专业剧团2家,电影院2座,国有及私营书店10余家,出版物专门市场4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社区群众文化体育联合会组建有115支、近万人的文艺表演队伍,社区文化丰富多彩。[19]
樊城区体育
樊城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众多传统体育项目已在民间广泛传播、普及,学校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职工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群众体育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出现热潮。年,樊城区文化局先后累计牵头组织城乡居民健身体育活动500多次。截至2009年,境内已建成各种类型的体育场232个,竞技体育运动员增至200多名,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区体育人口增至近30万人。[19]
樊城区卫生
樊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境内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1家,其中,区属医疗机构10家,国家、省、市驻樊医疗机构7家,企事业单位及驻军医疗机构11家,民办医疗机构3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84人,其中区属卫生技术人员516人。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广泛运用,疫病防治技术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保健状况明显改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天花、霍乱、白喉、鼠疫等传染病已经消灭,麻疹、百日咳、小儿麻痹症、流脑、乙脑、结核、肝炎、疟疾等疫病也基本消灭,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66、42岁提高到71.3岁,由1985年的6.77‰下降到4.46‰,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
樊城区交通运输
樊城区综述
樊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它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一条汉江、二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是樊城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真实写照。[27]
樊城区水运
穿境而过的属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
樊城区航空
襄阳刘集机场
为4C,能够满足以下机型全载起降的技术要求,配合构建支干结合型航线网络。机场位于襄阳市区东北角,距离市中心18公里,辐射人口2200万,1989年12月建成通航。地理位置和净空条件良好,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停机坪2.47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通讯导航、、I类、空中管制、机务油料、安检运输等设备。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多个航班。[29]
襄阳刘集机场2013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724架次,600073人次,货邮吞吐量2147.3吨,三大生产指标增幅明显,分别为:41%、49.18%、109.4%,旅客吞吐和货邮运输双双创新高。[30]
樊城区铁路
襄阳火车站
樊城是中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汉(武汉)丹()、焦()柳(柳州)、襄(襄阳)渝(重庆)三条铁路在襄阳交汇;襄阳北铁路编组站是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1]
是进出川、陕、豫、鄂的咽喉通道,也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客货运输总量最大的车站,属客货一等甲类车站,管辖襄阳南、枣阳、随州等16个中间站。车站总面积10940平方米,分为贵宾、软席、母婴、军人、老弱残、普通候车区,最高可同时容纳13600人候车,站内共有客车7条,旅客4个,每日办理通往全国各地的始发列车12对,中转列车41对,年旅客总办理量1600万人。车站是办理整车、集装箱到发及全路中转的综合性货场,货场总面积137172平方米,其中集装箱货场面积1197平方米,货场有货物线6条,整车仓库4座,整车雨棚4座,笨零作业区1个,集装箱货场1个。一次堆货量达20895吨,年办理量1651000吨,主要发送货物品类有河沙、磷矿、粮食、化肥、轻纺及其他机械工业产品和部分钢材、军用品、零担、集装箱等。车站客流、货源主要吸引范围在襄阳市和、、、、河南省、以及部分边远地区如、、荆门、等地。[32]
樊城区公路
樊城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网中心之一,襄(襄阳)十(十堰)、襄(襄阳)荆()、孝(孝感)襄(襄阳)、樊()魏(河南魏集)四条高速公路及和在市区纵横交汇,并与京珠和武黄等高速公路网相连,是湖北省“1-3小时交通圈”的重要节点。[33]
樊城区旅游
樊城区概况
樊城区南与气势恢宏的隔江相望,西南濒临躬耕垄亩之地,长江第一大支流——依城而过。樊城区拥有国家3A级景区一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处。域内西周邓国遗址、、、等底蕴丰厚的文化古迹与悠悠汉江、人民广场、、、等现代都市观光景点相互交融,演绎着樊城独特的城市文明。道教圣地、原始林区、,与古隆中、古襄阳和樊城连为一体,形成一条黄金旅游观光带。同时,作为、汉江文化、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樊城也是湖北重点精品旅游线——三国·线的重要站点。
樊城积极整合区域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特色,着力打造以汉江风光带、米芾书法文化旅游区、老樊城商贸文化旅游区、太平店牛首生态旅游区为主的“一带三区”,初步形成了“商贸旅游、文化休闲、农业观光、现代娱乐”的旅游特色。同时,旅游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辖区拥有49家旅行社和众多星级宾馆,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随着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推进,樊城积极实施“旅游活区”战略,启动了米芾国际文化创意园、老樊城“九街十八巷”等一批旅游项目,正成为鄂西生态旅游圈中的重要一环。[34]
樊城区景点
襄阳古隆中
襄阳古隆中牌坊
国家4A级景区位于以西15公里处,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有诸葛亮故居、武侯祠、、、、小虹。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古隆中的武侯祠,系明代重建,并在嘉靖,万历及清康熙时重修,乾隆时定名为“汉诸葛丞相武侯祠”。武侯祠系四进三院的建筑,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多施雕饰格,祠前有石狮一对。[36]
襄阳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鉴赏家的祠宇,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兵燹,明代曾重修,并由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郑继之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前 619 年)撰书《米氏世系碑》,记述米氏故里的沿革。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米公祠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38]
位于樊城西北6公里的罩口川、赵家桥、鏖战岗、余岗到团山铺一带,乃关羽水淹七军之古战场,当年关羽水淹曹操七军的“五堰二池”水源建筑工程至今保留下来,即黄龙堰、白龙堰、黑龙堰、青龙堰和普陀堰及金牛池和莲花池。留下的名胜古迹还有关羽擂鼓台、马棚、磨刀石等,以及在古战场出土的箭镞、刀、枪、剑和铜制“扎马刺”等。邓城还是西周时期邓侯国的首都,秦时设邓城县,唐改邓城为安养县。今古城遗址清楚,遗留古迹丰富,如烽火台、玉带井、九冢、、城北山湾的古墓群。邓城出土各种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上府簠”、“”和“”最为珍贵。这里规划建设邓城文物公园,关羽水淹七军古战场博物馆,重现当年古战场之雄风。[39]
樊城区特产
樊城区凉面
樊城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也叫&麻汁面&,为樊城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40]
樊城区黄酒
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
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
樊城区牛油面
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
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惬意而舒服。[41]
樊城区襄阳夹沙肉
相传三国时,在推荐诸葛亮下前,辅佐刘备打败了,夺取了樊城。当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贺虎绩时,刘备见一气宇轩昂的英俊少年侧站一旁,经问,乃知是刘泌之甥寇封。宴间,随军厨役上菜时,因不慎将肉块遗落在地,寇封意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事后刘备问及寇封:“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即随口吞食,是何意也。”寇封答曰:“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座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寇封的宽容大度和爱民之德,引起刘备的爱慕,遂收为义子,并改名。此事传至军中上下,莫不为之感动。于是,军厨们特地烹制一种名为“”的菜肴,送给刘封品食,以表对小主人的敬意。
夹沙肉在樊城乃至襄阳市享有盛誉,该菜品以肥膘肉和绿豆沙为主料,以肉裹沙,入锅炸制而成。制作讲究选料、刀功、火候,成菜色泽金黄,沙馅饱满,外酥里嫩,肥而不腻,香甜爽口。[42]
樊城区金刚酥
的特点是金黄色泽、自然清香味、酥酥脆脆。这种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其久远的历史无处考证,但单说传到陶家一门的手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43]
樊城区孔明菜
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有些人直接称&芥菜&。
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
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屡获省、部及中国名优产品称号,被国务院副总理赞为&中国一绝&。[45]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襄阳房产网[引用日期]
.樊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湖北机场集团公司网站[引用日期]
.湖北机场集团公司网站[引用日期]
.民航资源网.[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火车站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樊城旅游网[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襄阳旅游网[引用日期]
.襄阳旅游网[引用日期]
.襄阳旅游网[引用日期]
.襄阳旅游网[引用日期]
.襄阳旅游网[引用日期]
.樊城旅游网.[引用日期]
.城市中国[引用日期]
.樊城旅游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襄阳樊城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