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去日本旅游什么厂子考试是画画 日本人开的好像

在日本看看日本人都开什么车
导读:给大家看看日本人到底开什么车!另外,这里的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车型主要以两厢车为主,应该占了70%以上。
  2、小排量居多,黄牌照是0.66升以下的,政府有很多优惠政策。
  3、颜色普遍浅色,以白色为主。
  4、右舵左行,98%无天窗,车窗不贴膜。
  5、小车基本都是自动档。
  6、日本车占了98%以上,欧洲车占2%。
给大家看看日本人到底开什么车!另外,这里的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车型主要以两厢车为主,应该占了70%以上。2、小排量居多,黄牌照是0.66升以下的,政府有很多优惠政策。3、颜色普遍浅色,以白色为主。4、右舵左行,98%无天窗,车窗不贴膜。5、小车基本都是自动档。6、日本车占了98%以上,欧洲车占2%。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div class="adminmenu" id="buttonadminpanel_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日本人在烟台莱阳租了1500亩地,闲置5年任荒草疯长,中国人都笑话他们傻,结果万万没想到。。。
日本朝日投资莱阳1600万美元养殖新品种奶牛
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近日正式敲定,将投资1600万美元在莱阳市建设农业示范园项目。目前莱阳方面的选址、土壤化验、环境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规划1500亩,主要建设温室大棚和牛圈、牛舍,1500亩种植牧草。采用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养殖2000余头世界最新品种的奶牛,鲜奶将直接供应市场,另外,日本新品种草莓、蔬菜也将同时落户莱阳。
转述相部长:唯品奶,烟台造。饮“奶”思源,要感谢已经故去的朝日啤酒集团濑户会长的铁腕推动,为了兑现对时任山东省省长张高丽的承诺,“老头子”也是动真格了,基本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谁不让做,我跟谁急。”。以至于我们当时戏言“招商工作搞定老头子很重要”。以此向这位已经故去的老人致敬。当然,这个项目如何从省的大盘子里挖到烟台来,那就又是一个版面的故事了,“招商引资”烟台一直在努力。
早在2006年,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均是日本顶尖公司)共同出资,在咱莱西的隔壁-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租期20年。
但是前五年,耕地都荒废着,仍由野草疯长。
日本人的种地方式让莱阳农民看着心疼,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日本人租地的动机,
甚至有村民认为日企租地是探寻地底下的宝藏。
中国地大,可为什么日本企业相中了莱阳这块地呢?
原来,日本企业几乎跑遍中国,最后只认可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远离工业,土地肥沃,水质也没有污染,在日本人眼里,虽然中国的可耕种土地很多,但真正能种出健康食用的农作物,这样的土地在中国还极其稀少。
而这就是这样的日本人认为合格的土地,竟然原本也没有多少村民愿意种植。七成以上的村民宁愿外出打工,舍不得天地荒废的也只是老人。
这样的土地闲置5年后,终于看到日本人开始运作的迹象了。
先是养牛。注意,是散养。
牛产牛粪,改善土质,产出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喂食奶牛,再产出高品质牛奶。
为什么要闲置5年了,一位日本籍的负责人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最看重土壤的品质。
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
&在中国农民看来,日本人可真够“笨“的,不撒化肥,全用牛粪堆肥;去草不施除草剂,而是手拔锄除;农药极少打,偶尔用,也需由专家指导,且全部为生物制剂;土壤定时检测,确保养分均衡。
更让中国闹不明白的是,日本人养殖的奶牛“吃得比人好“,奶牛吃的每一口饲料都要先检测,生产出来的牛奶不合格,还要倒掉。
&种植玉米、小麦、草莓等,但因坚持粮食不打农药“顺天收”、果蔬不重亩产量、种植养殖循环,使得企业过去持续亏本,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笑柄。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5年后让中国人大跌眼镜!
这家日本公司生产出来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
这些昂贵的农产品目前仅有10%供应上海和北京,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
余下90%供应日本市场。
时下,食品安全成为国人之痛,也自然成为外企的牟利商机。而日企的“不打农药亏5年”不是笑柄而是警钟,正视和利用这一现实,从加强环保农业开发入手实施源头治理,这或许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食品安全,让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笑到最后”的“双赢”之策。
日本在山东“傻”种田:种植先做土 做土先育人
31人参与9条评论打印
朝日绿源:我们的牛奶兑水以后,还能比中国一些品牌的牛奶的营养高
素以“梨乡”著称的山东省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这里也是山东最重要的[-0.25%&&]生产加工基地,从青岛机场赶往莱阳,记者一路可见,绿意盎然的农田此起彼伏。
由日本朝日绿源公司兴办的“绿色农庄”就在莱阳市沐浴店镇上。7月的莱阳,烈日当头。车从莱阳出发,向城东北方向走了十几公里后,停在一个山间盆地里。
原本,记者还担心莱阳市区的出租车司机找不到,李师傅却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没人不知道那家日本公司,他们就在龙大集团(编注: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后面。这群日本人啊,不好好种地,还用围栏把地围起来,不让当地人进入,是一家很奇怪的公司。”
“奇怪”,是许多当地人对于朝日绿源公司的评价。
按照李师傅的指点,记者朝山坡上的几栋建筑走去,那里就是朝日绿源的办公区。如当地人所言,乡间小路两旁的农田界限分明:没有围栏的是当地人种的地,而被高高围起并安置有摄像头的则是朝日绿源的农场。这片千余亩的农场里种着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甚至不除草的庄稼,农场里满地是草,“顺天收”是这家农场的特色。
记者现场所见,当地人的玉米地里,一棵棵玉米秆精神抖擞,绿得发亮,高度大概是朝日玉米的两倍高;地里看不见丝毫的杂草,玉米棒子也结得又大又壮。反观朝日绿源农场,高度不到半米的甜玉米,叶子不黄也不绿,其间长满的杂草几乎和玉米秆一般高。
几位正在自家地里除草打农药的当地农民,一听说是来采访的记者,立刻放下农活,和记者聊起朝日绿源农场的各种“笑柄”。“他们根本就不会种地。”对于来到自己家门口种地的日本人,当地的村民充满了好奇。“这家农场的地里从不打农药,作物也不施化肥,甚至连水也不浇,地里长满了草,收成还不如当地人的一半。”
“从来没见过这么种地的,种地不像种地。”六十多岁的村民老宋表示,他是真的看不惯日本人这种“糟蹋”土地的行为。据当地人介绍,去年7月,由于不打农药,朝日绿源的玉米
地里遭受虫害,黑压压的虫子爬满了田间小路,村民的农田也跟着遭了殃。
自2006年开始在莱阳种地,5年来,这家公司至今仍未盈利,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既然不盈利,作为日本知名的啤酒厂商,为何继续坚持在这里搞绿色农庄?
朝日的种地逻辑,是笑话还是精明?
“我们的公司不是单纯为了商业而投资此项目的,我们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项目,给山东提供一个参考,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在农场的办公室,朝日绿源总经理乾祐哉告诉《外滩画报》。据乾祐哉介绍,此项目是在山东省政府的关照下启动的。
此前朝日啤酒与山东打交道多年,关系密切,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希望朝日利用日本的先进技术,在山东建立一个农业示范项目,以改善山东农产品的质量。当时的背景是,日本对于食品进口标准很严,形成“绿色壁垒”,而山东是对日农产品出口大省。经过考察,项目地址最终选在了莱阳沐浴店镇。
来到朝日绿源坐落的半山坡上,记者现场所见,玉米、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种满田间,周围污染很少,空气清新,山坡的不远处有一座水库。“这里土壤比较肥沃,气候和温度也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乾祐哉告诉记者。
2006年5月,朝日绿源农业公司在莱阳成立。由于此前朝日啤酒从未做过农业,所以他们邀请了从事农业采摘的日本住友化学和做超市物流的商事两家公司加盟,朝日啤酒控股79%。
自成立5年来,这家远道而来为山东农业做示范的日本企业一直在亏损。对此乾祐哉坦言:“盈利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生产出安全、安心和高质量的产品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目标。”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外商独资经营的农场,也是中国第一家遵循“循环型农业生产”的农场,朝日准备赌一把。
这家占地1500亩的农场,主要生产水果、蔬菜,并养殖了1978头奶牛,生产朝日自主品牌的牛奶。朝日绿源投资300万人民币建造了堆肥工厂,利用农场奶牛的粪便和有机物生产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从而提高农作物质量,探索“循环型农业生产”。此外,朝日绿源还花200万引进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为办公楼和农场解决能源问题。
最初,实验性质的耕种全部在朝日绿源搭建的温室中完成。每个占地约3公顷的温室从覆盖温室表面的塑料膜到内部设施均从日本进口,并被打上了“朝日ASAHI”字样。
首批建成的温室用于种植甜玉米、草莓和小西红柿。温室内设有暖气、空调、自动浇水装置等,采用电脑控制,用机器检测苗体的病毒、虫害以及是否具有免疫力。种植土壤由日本技术人员定时检测;一些对土壤有特殊要求的植物被专门种植在盛有调配好的泥土的蛇皮袋中。
清早收获的玉米、西红柿经过预冷处理以后,就被戴着头罩、穿着工作服的包装女工用保鲜袋仔细包装好,直接送进冷藏车,发往各个销售点。每个农产品包装上都贴有“朝日绿源”字样,在玉米的包装袋反面还写有玉米种植过程的简单介绍。
“朝日绿源的产品,都会有一个小标签,只要是消费者拿着我们的产品,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他手里的产品,是什么时间收获、发货,如何生产的,包括是否使用农药、化肥等,我们都可以提供相关信息。让消费者能够知道他们购买的产品,是谁生产的,将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步。”乾祐哉告诉记者。
朝日绿源的水果和蔬菜主要在北京、上海和青岛的大型外资超市出售,如上海的城市超市、久光百货超市、北京华堂和青岛的佳世客超市等。在青岛,两个玉米的市场价为15元。公司在2007年出售的“美莓”草莓售价则高达每公斤130元。朝日绿源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生产计划是:草莓39吨、甜玉米18吨、迷你西红柿14吨、芦笋13吨、菠菜8吨、小麦900吨,其中作为牛饲料的玉米则为1800吨。
对于当地农民的疑惑,同样是山东人的朝日绿源研究部研究员滕海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三十岁不到的滕海鹏,本科毕业于青岛农大,研究生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目前的状态很像日本八十年代,大量使用化肥。随后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他们对我们说,不要和他们一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他举了个例子,当地农民取水灌溉的水井是10米左右,而朝日绿源则用的是200米深的井水。“有些当地人不理解,以为我们有什么别的企图。实际上,我们因为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莱阳这里经过长年累月的种植,农药化肥残留在地表严重,深井水里面的有害物质会更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在提高,绿色健康的食物会更受欢迎。现在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以后人们肯定是朝着吃得更好而努力。这肯定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对于当地人的不理解,乾祐哉则表示:“我们每年都会在当地招收一些农民来协助我们种地,同时教授他们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我认为光靠一年两年地干,当地农民是学不到什么的,因为每年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我觉得他们起码要在我们这里坚持做五年,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还有一点,我们和当地许多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样,我们是一切以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为最高准则;当地人虽说能够理解,但要真正消化这里面的内容,还需要时间。中国消费者的想法也在变化,人们现在的消费观就已经和三年前有了巨大差异。”
“如果当地人能有机会去上海的久光、第一八佰伴还有古北的商场,看看我们销售的产品价格,他们就会理解我们如此种地的道理。”乾祐哉表示:“要想植物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土壤要健康。正如我们公司的格言所说那样,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
“我们的牛奶兑水以后,还能比中国一些品牌的牛奶的营养高”
耗资近亿元引进奶牛并养牛是朝日绿源“循环型农业”生产链上的最后一环。农场里每头身价2万人民币的奶牛分别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均是三代以内有高产奶记录的优质荷兰奶牛,它们在2007年6月乘专业运输机或轮船来到山东莱阳。
这些奶牛在朝日绿源享受着贵宾待遇。不仅每头牛各自都有装空调的窝棚,享受专业喂养人员每天调配的、粗细结合的饲料,还有大片自然生产的草场自由活动,放松心情。每头牛耳朵上的标牌中带有芯片,芯片记载每头牛每天的活动量、食量、产奶量等信息,通过电脑进行管理。
朝日绿源甚至还做了一些看似离谱的明文规定:饲养人员不得触摸奶牛,不得对牛大声喊叫;进入牛场的人员和车辆都有规定的行走路线,并事先要经过严格消毒,以防把病菌带入牛场;生产后的母牛要喂食日本味噌汤以促进食欲;小牛有单独围栏和独立活动场地;生病的母牛进入专门的房舍治疗,停药期的母牛有专人看管,完全康复以后才能进入牛群。当记者请求进奶牛场拍摄照片时,遭到了总经理乾祐哉的断然拒绝,“我们这里不会允许没有经过检疫的人员进入养殖区,我们可以安排我们的工作人员帮你们拍照。”
据奶牛养殖人员介绍,他们每天都要开早会。如果某天死了一头大母牛,全体职工要默哀3分钟;死了一头小母牛,默哀1分钟;如果出生一头小母牛,就全体鼓掌以示庆贺。朝日绿源耗资千万从以色列引进了挤奶设备和牛奶储存设备。每头牛每天挤奶两次,每天清晨,牛奶由管道进入运奶冷藏车,发往加工厂。
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村田典男告诉记者:“说句玩笑话,我们的牛奶兑水以后,还能比中国一些品牌的牛奶营养高。”五十多岁的村田典男曾在日本做了近三十年的牛奶生产加工,他觉得中国奶业的自身问题给他们让出了空间,“我有自信,我们的牛奶比日本同类产品的质量还要好,因为我们都是前一天挤奶,第二天就全部加工完毕。加工的过程,是在牛奶完全新鲜的状态下进行的,把牛奶本身的新鲜保留了下来。而中国的牛奶,很多都是需要进行成分调整的,因为那些大乳业公司都是从各地收集过来的牛奶,质量参差不齐,味道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必须要统一添加一些东西,进行成分上的调整,保持味道的统一。结果就是牛奶的质量会下降。”
研究员滕海鹏表示:“目前,我们农场正在试用有机肥料,如今这里的土壤酸化严重,有机物低。如果用有机肥,好处是它更通气,有机物含量高,保水性强,我们希望推广我们用牛粪和秸秆生产的有机肥。时间长了,当地农民会明白,化肥的长期效果是很差的,对土地的影响也很不好。”
他告诉记者:“这个公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们提倡的‘循环型农业’。”在有机肥加工厂,记者现场所见,刚从奶牛场运进来的牛粪被放进一个巨大的坑里。由牛粪发酵产生的堆肥最终成为朝日绿源改良土壤、维持地力的有机肥。牛粪发酵50天后,再堆放3个月便可直接撒到地里了。正是依靠这牛粪发酵出来的有机肥料,朝日绿源的地里产出的果实才可以直接摘来吃。
总经理乾祐哉补充道:“由于公司第一次做农业,研究部门目前担负着很重的责任。朝日啤酒每年会补贴一百到两百万元的研究费用,主要研究循环农业,比如牛粪如何发酵对土壤最好;再比如草莓如何栽培、奶牛养殖技术等。”
除了循环农业,朝日绿源还开创了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新模式:省去中间环节,尝试最直接的生产销售模式,即公司——超市——消费者。“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和消费者的距离太过遥远,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被中间的收购商、中转商赚取。在附近的城市,比如青岛,我们就直接由公司发货给超市进行销售。但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必须要有经销商来配送和联系进驻超市,因为开销太大。”乾祐哉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
一家日本企业在烟台莱阳租种1500亩耕地,5年来一直亏本赔本种地为哪般(倾听·乡村调查)
05:36:00 来源:&(北京) &&
5年前,日本企业朝日绿源在山东省莱阳市租赁1500亩耕地,种植草莓、蔬菜,养殖奶牛,尝试开创新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时至今日,这一农业园一直在亏损。有人对他们的农业种植方式“不理解”,还有人忧虑,这是外企向我国农业生产链条的更深渗透。
新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探索是否成功,能不能适应中国国情?外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会不会危及我国农业安全?请看记者来自莱阳的调查。
“这就像吃火锅,要把沸水煮出的油脂去掉。我们种草莓前,先往地里灌水,用拖拉机反复搅拌,然后排掉白色泡沫,施入有机肥,改良土壤。”朝日绿源农艺师、日本熊本县草莓种植专家田代孝说。
“种草莓,先洗地?别说没见过,以前听都没听过。”在莱阳市沐浴店镇,当地农民对朝日绿源农业园内发生的新鲜事惊诧不已。
亏本经营是否意在“圈地”
“个案,不会形成示范效应”
朝日绿源进入中国租地,5年来一直亏损经营。让人“看不懂”。
“亏损本就在公司的预料之中。”朝日绿源副总经理前岛啓二表示,“投资时,朝日绿源计算盈利期为第七年至第八年,也就是2013年前后。20年租赁期届满前,3家股东不会半途而废。”
在一个小山坡上,前岛啓二手指山沟里的几十个蓝色牛棚说:“我们先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了1700头荷斯坦奶牛,高标准建设了牛棚。每头奶牛的身上都有一个芯片,据此可分析它的健康状况、产乳量。”目前,朝日绿源的主打产品是纯牛奶,年产6500吨;还有草莓,年产50吨。此外,公司还栽培水果玉米、芦笋、圣女果等产品,全部通过物流,配送至青岛、上海、北京等中国城市。在青岛超市,纯牛奶每升卖22元;在春节前后,草莓每300克售价45元。
有人认为,朝日绿源表面上租地是为耕种,实质是“圈地”,是想把中国土地变成日本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此,前岛啓二解释:“经营农业园提升了朝日啤酒的知名度。企业在农业上的亏损,会从啤酒行业来弥补。2009年,朝日啤酒凭借口碑,参股了青岛啤酒。”
租赁期满后,朝日绿源会不会扩大租地面积?前岛啓二说,公司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只想把现有农产品经营好。日本企业深入农业生产环节,会不会影响我国农业安全?莱阳市沐浴店镇党委书记初晓华认为,朝日绿源只是个案,不具备推广性,如果不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很难进入投资大、见效慢的农业生产领域。
有专家表示,土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如果外资大范围、长时间租种我国耕地,并且将生产出的农产品出口本国,就相当于将我国的稀缺资源变成其自身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朝日农业园只是一个试验项目,并且生产的农产品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不会形成大规模外资进入中国租地的示范效应。此外,朝日绿源租地范围小,且未涉及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奶牛养殖规模也控制在3000头以内,还谈不上对我国农业安全构成威胁。
动员农民整体出租土地并不容易,有的农民想自己种,就没法形成整块地。所以,日企想扩大租地范围,很可能没地可租。
莱阳市沐浴店镇大明村党支部书记 宋少军
农业新模式是否适合中国
“成本高、见效慢,一家一户根本无法模仿”
“作为山东省高层领导推进的一个项目,日本企业来中国租地耕种、养殖,主要目的是探索农业新模式。”初晓华说,2003年,山东省赴日本访问团邀请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到山东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年,朝日公司组织专家,花费700多万元,在山东淄博、潍坊、章丘、胶南和烟台等地考察试验基地,经过7次谈判,最终,农业园落户沐浴店镇。
“朝日啤酒与伊藤忠商事、住友化学合作,共同投资21亿日元,于2006年5月成立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前岛啓二说,“日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朝日也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我们一边干,一边摸索。”
“公司努力发展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奶牛挤出牛奶销售,牛粪堆肥改良土壤。田间栽培玉米、高粱等副产物,作为奶牛青贮饲料,同时种植草莓、水果玉米、圣女果等高价值农作物。”在牛粪堆肥发酵池旁,前岛啓二随手抓起一把堆肥,闻了闻说:“牛粪掺上麦秸,经过一个月发酵,杀菌去味,特别适合改良土壤。在冬天,发酵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输入蔬菜大棚,可保持大棚恒温。”
当年,北小店村农民赵建忠将一亩地租给日本企业,并到公司打工,负责拉饲料、喂奶牛。在他看来,日本企业用青贮饲料养牛,比干草加粮食的喂养方式成本低、牛奶营养价值高。不过,他对日本企业耕种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做法一直“看不懂”,觉得是糟蹋土地。
记者了解到,农业循环模式的探索并非仅限于日企。从2008年开始,地处莱阳的龙大集团引进生态养猪法。他们在猪圈内铺上秸秆、锯末和菌种等混合物。猪群生活在上面,所排出的粪尿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和消化,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早晚会发现循环农业的价值。那时候,有钱人投资农业,或许可以借鉴朝日的经验。”前岛啓二说。
因为成本高、见效慢,这种农业模式对于一家一户来说,根本无法模仿。如果国内大企业愿意投资,可以提高农业档次,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莱阳市沐浴店镇党委书记 初晓华
租地20年,农民利益咋保护
“解除合同后,由日方负责复垦耕地,归还农民”
初晓华说,2006年,莱阳沐浴店镇5个村农民与朝日绿源签订合同,谈判的焦点是租赁费用。当时,双方参照龙大集团每亩地每年500元的承包价格,谈定每亩每年800元租金,5年递增一次,每次递增200元。即年,每亩每年租金800元;年,每亩每年1000元;年,每亩每年1200元;年,每亩每年1400元。“合同还约定,除管理、技术人员外,企业用工优先选择租地农户。目前,长期工每月1500元,公司负责交纳五险一金。”
当时,宋少军主持本村近80户农民,将260亩地租给了朝日绿源公司。租赁程序是:村里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民先与合作社签订租赁合同,再由合作社将土地租给公司。每年1月20日,公司将一年租金直接存入农民账户。
几年相处,朝日绿源和周围农民曾发生过矛盾。2010年,农业园的玉米、高粱等作物病虫害严重,因不打农药,虫子顺着沟渠爬进周围耕地,吃掉不少庄稼。当时,镇政府和日企交涉,由企业赔偿5万元,弥补十几户农民的损失。“我们无偿把牛粪堆肥提供给周边农民,已经有一个苹果园参与试验。”前岛啓二说,“未来,朝日还可以向农民提供草莓、水果玉米等种植技术,引导大家共同发展循环农业。”莱阳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华则科说:“他们过来以后,周边农户开始学着他们养殖奶牛”。
初晓华说:“在合同上,合作社与朝日绿源约定,租用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得用作其他用途。20年承包期满后,朝日绿源如果续租土地,重新商谈价格;如果解除合同,则由日本公司负责拆除附着物,复垦耕地,归还农民。”
对于引进外资进入中国农业,尤其是进入粮食生产领域,有专家认为应当“慎之又慎,防止其在我国全面铺开”,不仅应加强监管,建立进入审查机制,还要制定相关规则、规范合同,比如如何推广相关技术等,因为在莱阳项目中,合同中并未设置具体的技术推广条款,这也是一个“失误”之处,其他地方要引以为鉴。
那时候800元的租金不算低,但现在1000元的价格并不高。如果要扩租,我不愿意出租。
莱阳市沐浴店镇大明村农民 宋学宾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外资涉农烟台莱阳模式
来源:经济观察报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牛奶18元/升、草莓70元/斤、甜玉米8元/个
“3·11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的农业遭受了重创。此背景下,中国农业似乎将迎来日本新一轮投资热潮。
在中国对日出口第一大县——莱阳,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日绿源”)以援助中国农业的方式下,已于5年前率先进入从生产种植-食品加工-终端零售各个环节,以高端品质、的运营模式,抢占正在崛起的高端[-0.25%&&]市场。这家公司日前正打算将基地扩张,并在中国其他地市按现有模式“复制”数十个相同的项目。
正如当地一位农业经济专家所说,一方面,我国脆弱的农业生产现状给了外企进入中国农业上游、生产种植环节以空间;另一方面,下游农业高端市场迅速崛起使得农业奢侈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面对即将到来的日本农产向邻国转移的热潮,朝日绿源的项目将提供可堪借鉴的模式。
农业奢侈品
莱阳是全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县市,其中,日本又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对农产品的检验最为严苛,要符合日本的进口标准,本身就意味着莱阳农产品整体水平较高,而朝日绿源在莱阳又是最为高端的企业之一。
“这边是龙大集团的蔬菜基地,大量出口日本;那边就是你要去的朝日绿源,日本企业投资上午农场。”指出一片凸起的小山包,司机师傅如是说道。
在农场中穿行,道路两旁是一片由铁丝网隔绝的农场,一座座蔬菜大棚连绵不绝。从外形上看,这里的蔬菜大棚与别处并无区别,但里面种的全都是天价蔬菜。
朝日绿源管理部张经理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公司主要种植草莓、甜玉米、小西红柿、芦笋、生菜等蔬菜,这些种子、栽培技术都是由日本引进。同时公司还养殖了1800头奶牛。
与许多国内企业争相出口不同的是,朝日绿源的产品全部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的大型超市销售。
在终端超市,朝日绿源的产品与国内其他农产品相比,绝对属于奢侈品。牛奶价格高达18元/升,草莓价格高达每公斤140元以上,甜玉米每个8元。
这个项目的缘起是,前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在赴日本访问该国最大啤酒商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时表示,希望日企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山东建设一个农业示范项目,帮助中国农民提高效率,改善食品安全,增加收入,并修复多年滥用化学品的土壤。“从事高新生态农业,对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在国内外都是第一次。”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乾佑哉介绍说。高新农业的前景让之前在山东投资啤酒业务的朝日也产生了浓厚兴趣。2003年12月,朝日开始组织农业专家进行可行性调研。“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尽管土质肥沃,仍过量使用了化肥,因此土质出现了退化,”乾佑哉说,“但这里的农民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土地并不属于他们。”
莱阳沐浴店镇党委书记初晓华介绍道,当初日本企业曾对山东淄博、潍坊、胶南、章丘和莱阳的水及土壤等环境进行了两年多严格考察,最终选址在莱阳沐浴店镇。
2006年5月,朝日啤酒与日本住友化学和商事成立了日本独资公司朝日绿源,总投资15亿(合1.2亿元),引进日本的农业技术,以蔬菜、水果、牛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
此后,朝日绿源通过当地政府向农户租赁了1142.4亩土地,共涉及5个行政村。土地租期为20年,租金第一个5年为800元/亩,此后每5年递增200元/亩。
那时,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更是处于低谷状态,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现象普遍。这恰恰给予了朝日绿源进入中国农业生产种植的机会。
据南旺村前村委书记告诉记者,村里土地大多种植小麦、玉米,当时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低谷,每年只能挣到600多元。七成以上的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种地。朝日绿源肯出800元/亩的租赁费,村里几乎用不到动员,很快就把租赁协议签订了。
理想却不符合国情的模式
朝日绿源是一家与世隔绝的神秘企业。
1000多亩土地均由铁丝网隔离,非经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允许,一律不得进入。这家外资农业公司分为四大部分,奶牛养殖区、蔬菜种植区、玉米种植区以及办公区。公司管理极为严苛,即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仍不得进入农业大棚,不能靠近养殖场,办公区域也只能参观一部分。当记者驻足于宣传栏前时,硬是被女工作人员拽离了现场。
与其他农场相比,朝日绿源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三家500强的日本企业投资朝日绿源各有分工,持股73%的朝日啤酒株式会社负责农业技术的引入,日常的经营管理,持股17%的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朝日绿源供应农业物资材料和农药等产品;伊藤忠商事作为日本最大流通企业之一,提供流通渠道方面的合作。
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模式不同,这家日本企业完全采用自由基地。
在产品品种上,朝日绿源全部引进世界上最新的品种。如从日本引进了甜玉米、小西红柿、芦笋、生菜等十几种蔬菜;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了1000多头的荷兰荷斯坦奶牛。2008年,朝日绿源在莱阳又投资成立乳业工厂——山东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采用日本技术,每天可加工5吨牛奶。
朝日绿源管理部张经理介绍道,公司是按照日本循环型农业理念运营的绿色生态农业公司。玉米秸秆可以作为奶牛的饲料,而奶牛的粪便又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以改善土质,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
曾前来参观考察的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朝日绿源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模式”。毕竟,“寿光模式”虽然解决了我国换季蔬菜的供应难题,但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还使得土壤、环境遭受污染。
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国内农业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无法承受如此长期大量的投入。
按照朝日绿源的官方说法,这家运营已5年的企业至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每年要追加220万用于弥补亏损。而寿光种植有机蔬菜(同样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农户,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元的利润。
抢占高端市场
但据朝日绿源的预期,2011年将是企业扭亏为盈的关键节点。日方也有意将项目扩展至3000亩左右。朝日啤酒最高咨询主席濑户雄三更是对莱阳农业项目寄予了厚望,他曾多次表示,一旦项目示范成功,将在中国“克隆”二三十个同样的项目。
不过,按照沐浴店镇党委书记初晓华的说法,与当初农民纷纷希望把土地租赁给朝日绿源不同的是,当日方提出扩展至3000亩的提议时,最大困难在于农户不愿出租土地。
据南旺镇一位村民董大爷表示,2006年一斤麦子只有0.5元左右,他家的1亩多地,种植小麦玉米的年收入只有600多元,800元的土地租金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近些年,农产品的价格高涨,玉米、小麦每斤都涨到了1元以上,种粮的利润每年则要在1200元-1300元,种菜或者经济作物的收入就更高了。显然,如今1000元的租金显得有些低了。
但许多农民也坦言,尽管心有不甘,现在谁又愿意留在村里种地呢,毕竟打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务农。“一方面,我国脆弱的农业生产现状给了朝日绿源等外企进入中国农业上游、生产种植领域以空间,同时下游农业高端市场迅速崛起而使得外资的农业奢侈品有着广阔的市场。”一位莱阳当地的农业部门专家如是说道。
日本大地震后,其农业遭受了重创,有观点认为这将导致日本农业向邻国转移。莱阳市当地一位相关官员介绍说,我国农业部、商务部、央行等均派出调查组赶赴山东,查找这种迹象。该官员预计,这种产业的大量转移应该出现在不远的将来、日本进行灾后重建之时。而一旦日本农业大量投资中国,朝日绿源的进入方式、产供销的运营模式、产业规模的设置等都将给外资企业以借鉴。
中国农产品高端市场潜力巨大。朝日绿源的调查显示,中国一部分富有人群开始由追求消费高档工业品,变为追求高质量的农产品。
目前,国内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布局。“以前国内的高档农产品大多出口,好东西都让外国人吃了。而如今,许多企业开始调整出口比例,高档农产品在国内销售得越来越多。”莱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宋慧君如是说道。
以莱阳最大的农业企业龙大集团为例,以前龙大出口农产品占据其生产加工总量的85%,而如今,企业六七成的产品都改在国内高端市场销售。
龙大集团总经理宫明杰认为,随着百姓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高端农产品市场将是一块大蛋糕,潜力无限。&
日资莱阳租地种粮调查:外资摸进中国农业产业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年,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在胶东丘陵的1500亩土地上,开始了其涉足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5年前,该项目在我国对日蔬菜出口最大的县级市莱阳设立,当地政府引进该项目的初衷虽是打破日本等国的“绿色壁垒”,而实际上,该日资企业将其产品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12.13-0.03-0.25%
对准了中国高消费群体。
  曾参与朝日绿源农场租地的莱阳当地人士表示,该项目越来越像是“占地盘”。分析人士指出,朝日绿源模式的施行,预示着我国农业生产链可能会被更多外资觊觎。
  6月2日中午,在铁丝栅栏围绕的朝日绿源农场北侧,沐浴店镇吴家疃村的田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种菜的于清。
  5年前,于清曾任沐浴店镇吴家疃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该村租给朝日绿源的368亩土地,正是由他负责的吴家疃村委会从农民手中承包之后,转租给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
  这份租期为20年的合同具体操作方式是:农户将耕地流转给以村为单位成立的土地合作社,再由山东莱阳市政府和沐浴店镇政府与日方签订租赁合同。
  2011年,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莱阳至少1000亩的耕地上,这家日资企业将在4个五年中,直接涉足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
  第二个“五年计划”加速
  按照朝日绿源的租地协议,今年,莱阳市沐浴店镇所辖的大明、吴家疃、小店、中汪、南汪5个村共1000农户的信用社账户上转入的租金,开始了第一次200元/亩的上涨。
  日,由三家总部在日本东京的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出资的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日绿源),在地处胶东丘陵的莱阳市取得营业许可。
  当年5月,朝日绿源通过沐浴店镇政府支付给农户的租金为800元/亩,当时私人租地价格约550元/亩。
  按照协议,农户获得的租金每5年上涨200元/亩,租期20年,预计到最后一个五年计划时,朝日绿源所租农户的土地租金将涨到1400元/亩。
  莱阳市政府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施行该项目是为了在全新的农业经营上有所突破,成为一种新型示范模式。
  2006年5月,朝日绿源农场正式成立,从事大规模农业经营,范围包括大棚蔬菜、水果、牛奶等高附加价值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镇政府的最初租地合同涉及1142.5亩土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他们逐渐扩张,现在已经达到1500亩。”于清已退出吴家疃村委,仍然对此保持关注。
  日资租地,农民并不情愿
  莱阳沐浴店镇当地农民对朝日绿源的种植方式普遍表示“看不懂,不会摆弄庄稼,种地纯粹是做样子”。
  从204国道通往大明村与朝日绿源农场的道路两旁,种植着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但长势差异明显。相比大明村绿油油的麦田,朝日绿源“纯绿色种植”的小麦却“面黄肌瘦”,刚长出的玉米苗也像“侏儒”。
  自朝日绿源农场成立到现在的5年中,粗放的生产经营影响了周边土地的耕作和群众生活,公司每年都会被周边农户找麻烦。
  于清说,当时山东省曾向日本朝日公司提供了多个选择的地方。“省政府提供了淄博、东营、莒南、莱阳4个地方,东营甚至承诺前5年不收土地租金。”
  比起其他几地,莱阳的征地阻力是最大的。莱阳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县级食品出口基地。来自莱阳市农业局的数字显示,目前该市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40万亩,各类标准化养殖场区400余处。
  上世纪90年代始,多家莱阳外贸企业已在发展种植基地。于清说:“随着出口份额的提升,莱阳当地企业的蔬菜基地规模也在扩大,日本农场想要扩地盘,肯定得和当地企业竞争。”
  农业新模式:销售商变农场主
  “他们花这么多钱,到现在还在赔钱,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投资。”于清认为,即使最初租金是800块钱/亩,比现在的600元也高出不少,产出却远不及当地农户。
  2006年,吴家疃共有368亩耕地租给了朝日绿源农场。“1000元/亩的价钱,咱觉得挺贵,有日本代表就说这几个钱也就换几个小馒头。”对于日本人的举动,于清认为有点“占地盘”的意思。
  2006年8月,朝日绿源开始向青岛、烟台的超市供应生菜,12月,该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乳牛约200头。
  朝日绿源以这种服务模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环节,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集中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方式,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
  青岛朝日绿源分公司负责营销的冷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农场的奶牛已有2000头左右,除了农场自种的小麦、玉米作为饲料外,每年秋季还会向当地农民以360元/吨的价格购买青柱玉米。
  按朝日绿源总经理乾祐哉的说法,朝日绿源将于2011年开始转亏为盈。但据知情者透露,目前其仍在亏损,每年要追加220万美元补缺。
  在宣传材料中,朝日绿源宣称通过培育下一代农业技术人才,向中国其他各省拓展事业,为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助一臂之力。“实际上,目前在农场上班的,除了保安是年轻人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附近村庄已经失地的中老年人。”于清说。
  角逐中国农业链
  按照莱阳市政府的说法,朝日绿源项目的引进是为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做示范,并打破对外出口的“绿色壁垒”。
  实际上,朝日绿源的产品瞄准的是中国国内高消费群体,其物流模式也是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
  有统计显示,中国高消费人群比例大概占总人口的3%~5%,这是一个覆盖五六千万人的大市场。
  上述冷姓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以国内各大城市的日资、外资超级市场为重点,进行直接销售。价格方面,主打中、高档市场,多数销往青岛、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牛奶价格高达21.8元/升,草莓每公斤140元。预计2013年后,达到每年供应蔬菜约2000吨、水果约700吨、牛奶约7000吨的目标。
  大股东朝日啤酒株式会社称,如果这一项目成功,会考虑在中国其他省份复制这种农场模式,扩大在高端农产品市场中的投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刘红军认为,国外企业在中国租地办农场并不多见,朝日绿源农场业务的扩展,预示着这些企业正向中国农业产业链前端延伸。
  刘红军认为,中国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显现,不排除更多国外企业跟进的可能。
  拒做“农业后院”
  有村民担心,朝日绿源没有明确表示合同到期后是否续租。于清说,日方有单方面停止协议的条款,土地复耕费等问题在之前的征地协议中并没有提到,到时受损的还是当地农户。
  目前,日方虽多次表态有意将朝日绿源项目扩展至3000亩,但因莱阳当地数家蔬菜加工类企业也在扩展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将土地继续租给朝日绿源的意愿并不强烈。
  全程参与了该项目谈判的沐浴店镇党委书记初晓华对这一项目表示“看不懂”:“他们做事似乎不在乎盈亏,投资这么大,经营5年还亏损,作为追逐利润的世界500强,为什么要投入利润率水平较低的农业生产环节?”
  2009年4月,日本政府牵头举办海外农业投资促进会议,此后又颁布了《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海外农业投资相关指针》,鼓励日本企业加大海外农业投资,投资覆盖生产、收购、流通、出口等多个领域。
  根据非政府组织GRAIN公布的一份报告,日本企业近几年在巴西、非洲和中亚等地租用和购买了大量农田以种植有机作物,日本目前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
  国家农民信息管理网窦义宾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资直接介入我国农业生产环节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坚持农业
“走出去”的同时,外商也开始走进我们的“后院”。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中,涉及国家安全、需进行审查的行业范围,就包括重要农产品。
  窦义宾认为,这不仅是对外资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带来风险的应对,更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已逐渐告别活力四射但秩序混乱的引资时代,开始有了“游戏规则”。
  莱阳市商业局外资科相关负责人说:“引进外资必须经过国家批准,尤其在土地方面,必须严格经过地方国土部门审批,在有土地出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关于外资引进批地,必须在国家土地“红线”政策之内进行。
  现场访谈
  对话“地老板”:土地规模经营的利弊纠结
  于清,土地流转的直接参与者。5年前,在他任职吴家疃村村委会主任期间,村委会将村民的368亩耕地整体承包,后转包给日资企业朝日绿源进行农业生产。
  如今,于清再次承包了村民的60亩耕地。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村主任,他也不转包,而成了龙大集团的一名“地老板”。
  NBD(《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朝日绿源农场是什么时候引进的?
  于清:地租今年刚涨到1000块/亩,正好5年。镇里(莱阳沐浴店镇)领导说可以改进当地种植习惯,打破日本对蔬菜的“绿色壁垒”。
  NBD:效果怎么样?
  于清:明摆着,可以说对当地农业毫无扶持示范作用,他们的麦子、玉米都先天发育不良,要是老百姓跟着学,我们得饿死。
  地各种各的,我们不管,但他们地里不打农药,虫子爬到周围老百姓地里。再加上这几年朝日绿源的养牛场逐年扩大,牛粪、牛尿的臊味更让老百姓反感,几乎每年都有老百姓去找朝日绿源说理。
  NBD:怎么说理?最终怎么解决?
  于清:去年秋天,他们玉米地的虫子把老百姓的玉米啃了,老百姓找上门。后来又到莱阳市政府要说法,最后朝日绿源赔了5万块钱。NBD:哪些当地老百姓在朝日绿源打工?
  于清:2006年朝日绿源租了1142.5亩地,后来又扩大到1500亩,1000户农民没有了地,之前种地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没事干,他们就到朝日绿源打工,工资按小时算,3.75元/小时,一个月能赚千把块钱,加上每年的地租,一个人每年也能收入1万多块钱。NBD:这些打工的人把地都承包给谁了?
  于清:莱阳现在种菜的规模可能已经超过寿光了,但我们这都是规模经营,像龙大、东信这样的出口企业都在包地种菜,每块菜地少说也得50亩。我也包了60亩地给龙大,种子、化肥、农药、管理全听龙大安排,一亩地赚1000块钱还是有的,比以前种庄稼强多了。
  NBD:包地合同是怎么签的?和朝日绿源有不同吗?
  于清:我们这些种菜的属于私人承包,合同也直接和农户签。龙大、东信都是和莱阳各个村委签合同,这与朝日绿源相似。企业租地种菜很多都是把钱先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派发,但朝日绿源租的地,是由镇政府直接把钱打到老百姓的信用社账户上。
  NBD:谁来发放租金,有什么不同吗?
  于清:区别非常大。个人承包会把钱直接给老百姓,但村委经手的话,不可能不扣除一些作为办公经费,因为农业税取消后,村里没什么收入来源,即使有的村委会不承认这事,但做过农村基层工作的都心知肚明,老百姓心里也有数。
  NBD:把地承包出去后,老百姓的收入有变化吗?
  于清:有变化。留守的老百姓收入能有7000多元/人。现在国家土地政策说30年不变,本来就人多地少,平均每个人也就一亩多地,老百姓自己种地时,种粮食一年也就1000元/亩,水果蔬菜能赚三四千元。现在收入提高,还解放了剩余劳动力到外面打工,这都是再次土地集中的结果,对我们这些包地的人来说更好,每年60亩地至少能收入五六万块,比打工的人要多几倍。
  NBD:你认为今后咱们国家的土地经营模式会是怎么样?
  于清: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的国情。但现在经济发展到这种高度,种地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了,新闻中不是说,咱们国家种地的农民只要1亿就足够了,7亿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安排?
  现在政策还在完善,剩余劳动力问题还没解决。不管是朝日绿源,还是龙大、东信,甚至老百姓包地,大家都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相关报道/
  土地流转“基地模式”:农民仍处在利益链末梢
  山东烟台大明村距204国道约2公里,“地老板”房良才的菜地就在204国道通往大明村的一级公路旁边。
  6月4日,在赶往大明村的途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多个喷着“龙大”、“东信”字样的房屋矗立在地头。
  过路的村民说,菜地归哪家企业,地头盖的房子上就喷上企业名称。据说,地里的菜直接送到莱阳的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占领日本市场。
  据村民介绍,在胶东半岛,“基地”已成为农场的代名词,土地流转正是“基地”诞生的直接推力。
  在我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县级市莱阳,数万亩基地已实现了规模效益。在这里,记者发现,土地流转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看到和说出的是不同的土地流转利益观。
  有研究人士指出,基地的发展暴露了政策与现实之间的模糊地带,在为外资觊觎的中国农业生产链前端,农民拿到的还是低端、末梢的收入。
  2004年,房良才与莱阳最大的农业企业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买下(农村更习惯将土地承包权流转这样繁复的名词简称为“买地”、“卖地”)村里80亩地种植蔬菜卖给龙大集团。
  连续7年,房良才都是赚钱的,平均年收入十多万元。但是,涝灾、风灾、冰雹等天灾也让他赔过钱。去年,与房良才一同种菜的农户有30家左右,赔钱的至少20家。
  房良才说,农民种菜不规范,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品种是根据龙大公司的要求种的,化肥、农药也是从公司统一购买的。”房良才认为,好在龙大会根据农户的经营状况适时调整菜类结构,保证农户都有赚头。
  在莱阳,房良才这样在通过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上种地的大户,被村民们称为“地老板”、“地主”。仅龙大集团在胶东地区,就有202名这样的
“地老板”。1000元/亩的纯收入,200亩地的规模,即使一线城市的白领也会垂涎。
  土地流转至“基地”
  大明村2000亩耕地,已经流转出了600亩,2006年在沐浴店镇政府协调下,朝日绿源和大明村委会签订了263亩土地的流转合同,村委会又和每一个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房良才的菜地与朝日绿源仅几米之隔,他担心经营多年的菜地会被日本农场
“兼并”,“据说他们会扩大种植范围,现在日本人的地租已经涨到1000元/亩。”
  每年10月24日前后,是房良才“交租”的日子。2004年以来,土地租金由550元/亩涨到650元/亩,明年,房良才与大明村村民签订的8年土地租赁合同就要到期。保险起见,房良才今年继续扩大承包种植规模,到80多里外的姜疃镇濯村承包了120亩土地。
  与最开始承包村民的80亩地不同,房良才在濯村的120亩基地,是龙大集团与濯村村委会直接签的合同。
  在距大明村不远的周格庄村,村支书田学成称,村里有180亩流转的(种植)基地,“基地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事。农户的地转到企业,企业再把钱交给农户,就是这个情况。”
  “相比种庄稼,现在包地的钱合适。”大明村会计宋学玲说,“我也想把地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但他们要的是成片的土地,我家不在片上的口粮地,没有人要”。
  “基地”扩展须看政府眼色
  “基地”创始人、龙大董事长宫学斌经常对别人说:“中国的根,在农民;农民的根,就是黄色的土地;我的根,在山东省莱阳市。”
  事实上,宫学斌的企业发展模式从未与土地失去直接联系。自上世纪90年代,“基地”建设摸索了一段时间,也作了各种尝试。当时,家庭联产承包在中国已进行十余年,耕地已经细分到户,宫学斌认为,把土地挨户集中起来的可能性不大。
  宫甚至打主意花钱买或者租用部队农场和飞机场周围的闲置土地,但尝试无果。2001年后,龙大公司的种植基地扩展,最终还是回到农民承包的土地上来。“刚开始发展基地时,比较困难,包括大户和村里,对这一块没有什么概念。”龙大基地科科长邹仁才说,发展基地最大的困难在于地方政府,“有些地方的地不租给你,也不和你置换。”
  日,《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基地农业”的发展迎来契机。
  邹仁才认为,农业税全免,村里没有收入了,这成为从村委到农户进行基地生产的直接动力。
  龙大于2002年开始签订直属基地。2006年后,龙大基地规模扩展提速,“一二百亩的土地,由公司和村里签合同,把地租下来,15年或者20年,再找比较好的管理者来管理。”
  2007年,龙大直属基地1200亩,2008年,龙大仅在泰安就发展了1500亩基地,目前已达11.3万公顷。
  拿下大片土地的原因简单,邹仁才称:“地方政府一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好做得多。”
  农民仍处利益链末梢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不同层面的莱阳人对“基地”的来源,大多会强调是和种植大户、也就是“地老板”签的租约。
  “龙大把成片的地要去了,自己想种地就不行了。我家一亩六分地,都叫龙大拿去了。”一名莱阳农民说。
  事实上,相当数量土地来自村集体留存,再由龙大交给种植大户。大明村会计宋学玲认为,村里的机动地依法不能超过5%,且不能长时间流转。
  土地流转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各自看到和说出的是不同的土地流转利益观。这一说法上的微妙差别,恰恰折射了当前农地流转的一大困局:村集体和农民,谁应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对土地有了长久承包权,但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原有的合同不一定要解除,但需重新让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
  曾有群众到莱阳农业局农经中心投诉,要求村里把多占的机动地退出来。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这已经是干群矛盾的突出点。”
  党国英认为,基地生产模式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
  作为基地模式的开创者,龙大的基地覆盖了10省区70多个县市,约有5万户农民为其种地。龙大公司近2万名员工中,88%来自省内外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但要说它好,我也很无奈。”党国英认为,理想局面是土地由种田大户自己流转,农民自愿,产生的规模效益留在农民自己手上,农民借助规模去闯市场,从市场上获得收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莱阳市政府人士表示:“耕地如果可以变为建设用地,农民才有大钱可赚。不过,这在当前的土地管理法规下是不可能的。”
  “现在农民只能拿基本的地租,收益被商家拿走了,农民拿的还是低端的、末梢的收入。”党国英说。
日资莱阳租地种粮调查:外资摸进中国农业产业链前端
日01:49&来源:&&作者:彭斐
纠错|将本文转发至:
第1页:第二个“五年计划”加速
第2页:农业新模式:销售商变农场主
第3页:对话“地老板”:土地规模经营的利弊纠结
第4页:土地流转“基地模式”:农民仍处在利益链末梢
第5页:农民仍处利益链末梢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烟台、青岛
  2011年,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在胶东丘陵的1500亩土地上,开始了其涉足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5年前,该项目在我国对日蔬菜出口最大的县级市莱阳设立,当地政府引进该项目的初衷虽是打破日本等国的“绿色壁垒”,而实际上,该日资企业将其产品对准了中国高消费群体。
  曾参与朝日绿源农场租地的莱阳当地人士表示,该项目越来越像是“占地盘”。分析人士指出,朝日绿源模式的施行,预示着我国农业生产链可能会被更多外资觊觎。
  6月2日中午,在铁丝栅栏围绕的朝日绿源农场北侧,沐浴店镇吴家疃村的田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种菜的于清。
  5年前,于清曾任沐浴店镇吴家疃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该村租给朝日绿源的368亩土地,正是由他负责的吴家疃村委会从农民手中承包之后,转租给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
  这份租期为20年的合同具体操作方式是:农户将耕地流转给以村为单位成立的土地合作社,再由山东莱阳市政府和沐浴店镇政府与日方签订租赁合同。
  2011年,日本独资农场朝日绿源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莱阳至少1000亩的耕地上,这家日资企业将在4个五年中,直接涉足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
  第二个“五年计划”加速
  按照朝日绿源的租地协议,今年,莱阳市沐浴店镇所辖的大明、吴家疃、小店、中汪、南汪5个村共1000农户的信用社账户上转入的租金,开始了第一次200元/亩的上涨。
  日,由三家总部在日本东京的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出资的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日绿源),在地处胶东丘陵的莱阳市取得营业许可。
  当年5月,朝日绿源通过沐浴店镇政府支付给农户的租金为800元/亩,当时私人租地价格约550元/亩。
  按照协议,农户获得的租金每5年上涨200元/亩,租期20年,预计到最后一个五年计划时,朝日绿源所租农户的土地租金将涨到1400元/亩。
  莱阳市政府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施行该项目是为了在全新的农业经营上有所突破,成为一种新型示范模式。
  2006年5月,朝日绿源农场正式成立,从事大规模农业经营,范围包括大棚蔬菜、水果、牛奶等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镇政府的最初租地合同涉及1142.5亩土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他们逐渐扩张,现在已经达到1500亩。”于清已退出吴家疃村委,仍然对此保持关注。
  日资租地,农民并不情愿
  莱阳沐浴店镇当地农民对朝日绿源的种植方式普遍表示“看不懂,不会摆弄庄稼,种地纯粹是做样子”。
  从204国道通往大明村与朝日绿源农场的道路两旁,种植着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但长势差异明显。相比大明村绿油油的麦田,朝日绿源“纯绿色种植”的小麦却“面黄肌瘦”,刚长出的玉米苗也像“侏儒”。
  自朝日绿源农场成立到现在的5年中,粗放的生产经营影响了周边土地的耕作和群众生活,公司每年都会被周边农户找麻烦。
  于清说,当时山东省曾向日本朝日公司提供了多个选择的地方。“省政府提供了淄博、东营、莒南、莱阳4个地方,东营甚至承诺前5年不收土地租金。”
  比起其他几地,莱阳的征地阻力是最大的。莱阳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县级食品出口基地。来自莱阳市农业局的数字显示,目前该市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40万亩,各类标准化养殖场区400余处。
  上世纪90年代始,多家莱阳外贸企业已在发展种植基地。于清说:“随着出口份额的提升,莱阳当地企业的蔬菜基地规模也在扩大,日本农场想要扩地盘,肯定得和当地企业竞争。”
农业新模式:销售商变农场主
  “他们花这么多钱,到现在还在赔钱,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投资。”于清认为,即使最初租金是800块钱/亩,比现在的600元也高出不少,产出却远不及当地农户。
  2006年,吴家疃共有368亩耕地租给了朝日绿源农场。“1000元/亩的价钱,咱觉得挺贵,有日本代表就说这几个钱也就换几个小馒头。”对于日本人的举动,于清认为有点“占地盘”的意思。
  2006年8月,朝日绿源开始向青岛、烟台的超市供应生菜,12月,该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乳牛约200头。
  朝日绿源以这种服务模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环节,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集中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方式,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
  青岛朝日绿源分公司负责营销的冷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农场的奶牛已有2000头左右,除了农场自种的小麦、玉米作为饲料外,每年秋季还会向当地农民以360元/吨的价格购买青柱玉米。
  按朝日绿源总经理乾祐哉的说法,朝日绿源将于2011年开始转亏为盈。但据知情者透露,目前其仍在亏损,每年要追加220万美元补缺。
  在宣传材料中,朝日绿源宣称通过培育下一代农业技术人才,向中国其他各省拓展事业,为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助一臂之力。“实际上,目前在农场上班的,除了保安是年轻人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附近村庄已经失地的中老年人。”于清说。
  角逐中国农业链
  按照莱阳市政府的说法,朝日绿源项目的引进是为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做示范,并打破对外出口的“绿色壁垒”。
  实际上,朝日绿源的产品瞄准的是中国国内高消费群体,其物流模式也是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
  有统计显示,中国高消费人群比例大概占总人口的3%~5%,这是一个覆盖五六千万人的大市场。
  上述冷姓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以国内各大城市的日资、外资超级市场为重点,进行直接销售。价格方面,主打中、高档市场,多数销往青岛、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牛奶价格高达21.8元/升,草莓每公斤140元。预计2013年后,达到每年供应蔬菜约2000吨、水果约700吨、牛奶约7000吨的目标。
  大股东朝日啤酒株式会社称,如果这一项目成功,会考虑在中国其他省份复制这种农场模式,扩大在高端农产品市场中的投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刘红军认为,国外企业在中国租地办农场并不多见,朝日绿源农场业务的扩展,预示着这些企业正向中国农业链前端延伸。
  刘红军认为,中国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显现,不排除更多国外企业跟进的可能。
  拒做“农业后院”
  有村民担心,朝日绿源没有明确表示合同到期后是否续租。于清说,日方有单方面停止协议的条款,土地复耕费等问题在之前的征地协议中并没有提到,到时受损的还是当地农户。
  目前,日方虽多次表态有意将朝日绿源项目扩展至3000亩,但因莱阳当地数家蔬菜加工类企业也在扩展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将土地继续租给朝日绿源的意愿并不强烈。
  全程参与了该项目谈判的沐浴店镇党委书记初晓华对这一项目表示“看不懂”:“他们做事似乎不在乎盈亏,投资这么大,经营5年还亏损,作为追逐利润的世界500强,为什么要投入利润率水平较低的农业生产环节?”
  2009年4月,日本政府牵头举办海外农业投资促进会议,此后又颁布了《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海外农业投资相关指针》,鼓励日本企业加大海外农业投资,投资覆盖生产、收购、流通、出口等多个领域。
  根据非政府组织GRAIN公布的一份报告,日本企业近几年在巴西、非洲和中亚等地租用和购买了大量农田以种植有机作物,日本目前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
  国家农民信息管理网窦义宾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资直接介入我国农业生产环节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坚持农业
“走出去”的同时,外商也开始走进我们的“后院”。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中,涉及国家安全、需进行审查的行业范围,就包括重要农产品。
  窦义宾认为,这不仅是对外资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带来风险的应对,更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已逐渐告别活力四射但秩序混乱的引资时代,开始有了“游戏规则”。
  莱阳市商业局外资科相关负责人说:“引进外资必须经过国家批准,尤其在土地方面,必须严格经过地方国土部门审批,在有土地出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关于外资引进批地,必须在国家土地“红线”政策之内进行。
  对话“地老板”:土地规模经营的利弊纠结
  于清,土地流转的直接参与者。5年前,在他任职吴家疃村村委会主任期间,村委会将村民的368亩耕地整体承包,后转包给日资企业朝日绿源进行农业生产。
  如今,于清再次承包了村民的60亩耕地。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村主任,他也不转包,而成了龙大集团的一名“地老板”。
  NBD(《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朝日绿源农场是什么时候引进的?
  于清:地租今年刚涨到1000块/亩,正好5年。镇里(莱阳沐浴店镇)领导说可以改进当地种植习惯,打破日本对蔬菜的“绿色壁垒”。
  NBD:效果怎么样?
  于清:明摆着,可以说对当地农业毫无扶持示范作用,他们的麦子、玉米都先天发育不良,要是老百姓跟着学,我们得饿死。
  地各种各的,我们不管,但他们地里不打农药,虫子爬到周围老百姓地里。再加上这几年朝日绿源的养牛场逐年扩大,牛粪、牛尿的臊味更让老百姓反感,几乎每年都有老百姓去找朝日绿源说理。
  NBD:怎么说理?最终怎么解决?
  于清:去年秋天,他们玉米地的虫子把老百姓的玉米啃了,老百姓找上门。后来又到莱阳市政府要说法,最后朝日绿源赔了5万块钱。NBD:哪些当地老百姓在朝日绿源打工?
  于清:2006年朝日绿源租了1142.5亩地,后来又扩大到1500亩,1000户农民没有了地,之前种地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没事干,他们就到朝日绿源打工,工资按小时算,3.75元/小时,一个月能赚千把块钱,加上每年的地租,一个人每年也能收入1万多块钱。NBD:这些打工的人把地都承包给谁了?
  于清:莱阳现在种菜的规模可能已经超过寿光了,但我们这都是规模经营,像龙大、东信这样的出口企业都在包地种菜,每块菜地少说也得50亩。我也包了60亩地给龙大,种子、化肥、农药、管理全听龙大安排,一亩地赚1000块钱还是有的,比以前种庄稼强多了。
  NBD:包地合同是怎么签的?和朝日绿源有不同吗?
  于清:我们这些种菜的属于私人承包,合同也直接和农户签。龙大、东信都是和莱阳各个村委签合同,这与朝日绿源相似。企业租地种菜很多都是把钱先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派发,但朝日绿源租的地,是由镇政府直接把钱打到老百姓的信用社账户上。
  NBD:谁来发放租金,有什么不同吗?
  于清:区别非常大。个人承包会把钱直接给老百姓,但村委经手的话,不可能不扣除一些作为办公经费,因为农业税取消后,村里没什么收入来源,即使有的村委会不承认这事,但做过农村基层工作的都心知肚明,老百姓心里也有数。
  NBD:把地承包出去后,老百姓的收入有变化吗?
  于清:有变化。留守的老百姓收入能有7000多元/人。现在国家土地政策说30年不变,本来就人多地少,平均每个人也就一亩多地,老百姓自己种地时,种粮食一年也就1000元/亩,水果蔬菜能赚三四千元。现在收入提高,还解放了剩余劳动力到外面打工,这都是再次土地集中的结果,对我们这些包地的人来说更好,每年60亩地至少能收入五六万块,比打工的人要多几倍。
  NBD:你认为今后咱们国家的土地经营模式会是怎么样?
  于清: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的国情。但现在经济发展到这种高度,种地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了,新闻中不是说,咱们国家种地的农民只要1亿就足够了,7亿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安排?
  现在政策还在完善,剩余劳动力问题还没解决。不管是朝日绿源,还是龙大、东信,甚至老百姓包地,大家都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土地流转“基地模式”:农民仍处在利益链末梢
  山东烟台大明村距204国道约2公里,“地老板”房良才的菜地就在204国道通往大明村的一级公路旁边。
  6月4日,在赶往大明村的途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多个喷着“龙大”、“东信”字样的房屋矗立在地头。
  过路的村民说,菜地归哪家企业,地头盖的房子上就喷上企业名称。据说,地里的菜直接送到莱阳的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占领日本市场。
  据村民介绍,在胶东半岛,“基地”已成为农场的代名词,土地流转正是“基地”诞生的直接推力。
  在我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县级市莱阳,数万亩基地已实现了规模效益。在这里,记者发现,土地流转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看到和说出的是不同的土地流转利益观。
  有研究人士指出,基地的发展暴露了政策与现实之间的模糊地带,在为外资觊觎的中国农业生产链前端,农民拿到的还是低端、末梢的收入。
  2004年,房良才与莱阳最大的农业企业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买下(农村更习惯将土地承包权流转这样繁复的名词简称为“买地”、“卖地”)村里80亩地种植蔬菜卖给龙大集团。
  连续7年,房良才都是赚钱的,平均年收入十多万元。但是,涝灾、风灾、冰雹等天灾也让他赔过钱。去年,与房良才一同种菜的农户有30家左右,赔钱的至少20家。
  房良才说,农民种菜不规范,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品种是根据龙大公司的要求种的,化肥、农药也是从公司统一购买的。”房良才认为,好在龙大会根据农户的经营状况适时调整菜类结构,保证农户都有赚头。
  在莱阳,房良才这样在通过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上种地的大户,被村民们称为“地老板”、“地主”。仅龙大集团在胶东地区,就有202名这样的
“地老板”。1000元/亩的纯收入,200亩地的规模,即使一线城市的白领也会垂涎。
  土地流转至“基地”
  大明村2000亩耕地,已经流转出了600亩,2006年在沐浴店镇政府协调下,朝日绿源和大明村委会签订了263亩土地的流转合同,村委会又和每一个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房良才的菜地与朝日绿源仅几米之隔,他担心经营多年的菜地会被日本农场
“兼并”,“据说他们会扩大种植范围,现在日本人的地租已经涨到1000元/亩。”
  每年10月24日前后,是房良才“交租”的日子。2004年以来,土地租金由550元/亩涨到650元/亩,明年,房良才与大明村村民签订的8年土地租赁合同就要到期。保险起见,房良才今年继续扩大承包种植规模,到80多里外的姜疃镇濯村承包了120亩土地。
  与最开始承包村民的80亩地不同,房良才在濯村的120亩基地,是龙大集团与濯村村委会直接签的合同。
  在距大明村不远的周格庄村,村支书田学成称,村里有180亩流转的(种植)基地,“基地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事。农户的地转到企业,企业再把钱交给农户,就是这个情况。”
  “相比种庄稼,现在包地的钱合适。”大明村会计宋学玲说,“我也想把地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但他们要的是成片的土地,我家不在片上的口粮地,没有人要”。
  “基地”扩展须看政府眼色
  “基地”创始人、龙大董事长宫学斌经常对别人说:“中国的根,在农民;农民的根,就是黄色的土地;我的根,在山东省莱阳市。”
  事实上,宫学斌的企业发展模式从未与土地失去直接联系。自上世纪90年代,“基地”建设摸索了一段时间,也作了各种尝试。当时,家庭联产承包在中国已进行十余年,耕地已经细分到户,宫学斌认为,把土地挨户集中起来的可能性不大。
  宫甚至打主意花钱买或者租用部队农场和飞机场周围的闲置土地,但尝试无果。2001年后,龙大公司的种植基地扩展,最终还是回到农民承包的土地上来。“刚开始发展基地时,比较困难,包括大户和村里,对这一块没有什么概念。”龙大基地科科长邹仁才说,发展基地最大的困难在于地方政府,“有些地方的地不租给你,也不和你置换。”
  日,《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基地农业”的发展迎来契机。
  邹仁才认为,农业税全免,村里没有收入了,这成为从村委到农户进行基地生产的直接动力。
  龙大于2002年开始签订直属基地。2006年后,龙大基地规模扩展提速,“一二百亩的土地,由公司和村里签合同,把地租下来,15年或者20年,再找比较好的管理者来管理。”
  2007年,龙大直属基地1200亩,2008年,龙大仅在泰安就发展了1500亩基地,目前已达11.3万公顷。
  拿下大片土地的原因简单,邹仁才称:“地方政府一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好做得多。”
农民仍处利益链末梢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不同层面的莱阳人对“基地”的来源,大多会强调是和种植大户、也就是“地老板”签的租约。
  “龙大把成片的地要去了,自己想种地就不行了。我家一亩六分地,都叫龙大拿去了。”一名莱阳农民说。
  事实上,相当数量土地来自村集体留存,再由龙大交给种植大户。大明村会计宋学玲认为,村里的机动地依法不能超过5%,且不能长时间流转。
  土地流转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各自看到和说出的是不同的土地流转利益观。这一说法上的微妙差别,恰恰折射了当前农地流转的一大困局:村集体和农民,谁应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对土地有了长久承包权,但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原有的合同不一定要解除,但需重新让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
  曾有群众到莱阳农业局农经中心投诉,要求村里把多占的机动地退出来。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这已经是干群矛盾的突出点。”
  党国英认为,基地生产模式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
  作为基地模式的开创者,龙大的基地覆盖了10省区70多个县市,约有5万户农民为其种地。龙大公司近2万名员工中,88%来自省内外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但要说它好,我也很无奈。”党国英认为,理想局面是土地由种田大户自己流转,农民自愿,产生的规模效益留在农民自己手上,农民借助规模去闯市场,从市场上获得收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莱阳市政府人士表示:“耕地如果可以变为建设用地,农民才有大钱可赚。不过,这在当前的土地管理法规下是不可能的。”
  “现在农民只能拿基本的地租,收益被商家拿走了,农民拿的还是低端的、末梢的收入。”党国英说。(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烟台 共赢未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台清水日本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