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是怎么回事国民党吗

《中国远征军》开播 首次真实呈现国民党军队_网易娱乐
《中国远征军》开播 首次真实呈现国民党军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远征军》于2月22日同时登陆江苏和云南两大卫视。但是,这部未播的“战争史诗剧”,已经预先收到了来自海峡对岸台湾的回响声音。“没想到大陆会花几千万来拍这段历史,还把国民党军队拍得这么好!”
时代周报2月23日报道 2月22日,才是《中国远征军》在全国电视荧幕上真正意义的首播,同时登陆江苏和云南两大卫视。但是,这部未播的“战争史诗剧”,已经预先收到了来自海峡对岸台湾的回响声音。“没想到大陆会花几千万来拍这段历史,还把国民党军队拍得这么好!”台湾时事评论员尹乃菁的惊叹,被《中国远征军》总制片人张丽影喜滋滋地挂在嘴边,在张丽影看来,能够获得两岸的同样认可,意味着这部号称基于史实的电视剧真正经受住了考验。
这是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日历史,第一次以史诗、正剧的形式,全景式地在全国荧幕上呈现。没有意识形态的面具,罗卓英、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等在抗日战争中做过巨大贡献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将领,以尽可能接近真实的面目被呈现于亿万观众之前。
自蒋介石政府去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漫长的时间里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事迹变得湮没无闻,与其他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抗敌故事一样,甚少被国内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提及。
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提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此后,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种种史料的抢救性开掘、研究以及曝光逐渐频繁。
远征军的征战历程本身就富有传奇性,几乎囊括了战争所有的战场形式。“仁安羌解救英军的那场战斗,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战,同古保卫战是一个城市阻击战,最后的密支那是城市攻坚战,中间的缅北撤退是纯粹的丛林战。”编剧邱对有意在剧本中对几种类型的战场都给予展示,而制片方也耗资巨大,一一完成。战争戏本来就极费钱,不同类型的战场景别不一样,更需逐一勘景,无法重复利用。《中国远征军》剧组的主创们说,他们力图打造出一种“战壕里的真实”,避免像以往很多国产战争影视剧那样一味造气氛。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历史专题-国军远征简介/《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由的导演董亚春打造的战争大戏汇集黄志忠、张丰毅、柯蓝等,作为第一次真实展现远征军抗战历史的电视剧,该剧用单集超100万的投入打造史诗大剧。2011年2月首播。
《中国远征军》从策划到创作历时十多年的时间,总投资达近亿元。每集的拍摄费用超过100万元,还远赴韩国完成了后期制作,创下中国战争题材投资总额和制作成本的新高,是首部全面地展现1941年12月至1945初中国远征军征战史实的电视剧。
它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主战场之一的中缅印战场历史为背景,既艺术又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野人山大撤退、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战役中的悲壮经历,还原了戴安澜、孙立人等中国远征军抗日名将。导演董亚春称这是一部“具有沉重历史使命感”的电视剧,能拍摄这样的作品是很多导演的梦想。
这部战争史诗级电视剧,跟的题材相似,以中国远征军为主角,更是首部全景再现六十多年前中国军人远赴缅甸抗战历史的历史正剧。内地乐坛一哥孙楠也将献声这部恢弘的电视巨作,他还将演唱江苏卫视改变海岩作品的自制剧主题曲。
剧情简介/《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剧照
1938年10月,日本在占领了以后暂时停止了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中国的沿海地区,同年底侵占了广东和海南岛。当时抗战的总体形势是日本强大,但是人少国小,中国反之。这样,日本希望快速交战结束战争,而中国正好相反,所以停止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中国是日本人最恨毒的一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摧毁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还可以堵死国际上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孤立无援的中国就只能一步步灭亡。& 一边是日本扼住中国的咽喉,妄图置之于死地,一边是生死存亡之际的四万万中国人试图挣扎着脱离绝境。战争就是这样,围绕着封锁和反封锁进行着。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将修筑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的腊戍,最后直通印度洋的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就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缅甸仰光港上岸,然后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中国西南的大后方。&
韩家系祖籍滇西的书香门第。韩家长子韩绍功是戴安澜将军麾下的一名上校团长,其弟是跟随孙立人将军的少尉排长,妹妹韩绍英则是中共滇西支委的重要成员。&& 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中国政府组建了远征军。远征军奉命入缅后,韩家人离开昆明,分赴缅甸、重庆和滇西三地,一家人由此开始了历经三年血与火的洗礼以及情感、命运的考验。兄弟俩同赴缅甸作战,先后经历了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经历了戴安澜等将士的重大牺牲,也经历了中国远征军和反攻滇西的伟大胜利。&& 在最后时刻,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奋勇抗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角色简介/《中国远征军》
张丰毅饰演的抗日名将孙立人。
韩绍功(饰) 是一位经历了大小各种战役的上尉军官,远征军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出生书香门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弃文从武,在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自律、严谨但决不迂腐。
孙立人(饰) 这个铁血硬汉的形象和张丰毅本人相比更像是本色演出,原来计划让饰演这个角色,但是他的档期排满了。孙立人是另类的将领,毕业于美国名校,战功赫赫,享誉海外。
何(饰) “先锋女性”,是片中极大亮点,她隐忍、大义、具有成熟女人的魅力,也有战争中女性的坚毅。她与韩绍功的感情也是本片一大看点。
(饰) 出身商家、天资聪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晚孙立人两年,二人曾同为学校蓝球队队员。懂英语,喜战略,行事稳健,不犯错误。
韩母(饰) 韩家系祖籍云南滇西的书香门第。长子韩绍功是上尉军官,次子韩绍勋是少尉排长,小妹韩绍英是中共滇西支委的重要成员。岳红扮演剧中“韩家”的大家长“韩母”。
罗星(饰) 纯净的华裔美国姑娘:关注底层,关注士兵,关注内心,她一直暗恋着韩绍功。
影片创作/《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剧照
45集战争史诗剧作《中国远征军》充分还原了历史,全景展现了二战期间中国军队远赴缅甸抵抗日军侵略的战争史实,近30万中国军队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进入与日寇作战,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最终全歼缅甸日军,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该剧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历史的“原汁原味”。据介绍,主创人员搜集了大量“中缅印抗日战争”史料,集中关注了滇缅之战的进程和节奏,除了对二次进缅有所涉及,剧中更有、、等真实的人名地名出现,甚至当年远征军保存下来的家书也被演员们拿来揣摩当时战士们的心态,再加上现代科技对战场上炮弹轰炸的真实再现,全剧堪称是全面表现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剧中,黄志忠饰演的韩绍功有着报效家国的铮铮铁骨耿耿丹心,张丰毅还原了历史人物孙立人,刘小宁将谢孝彰历经心境蒙尘后重新找回理想与信仰的心理精彩刻画,柯蓝挑战了优雅干练有才情的女军官何玉姝……全剧有血有肉,有战争惨烈也有真挚情感,将观众不由得带入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战争历史之中。 一段尘封的历史被掀开,《中国远征军》展示了中国人不仅在国内英勇抗战,在国门之外与法西斯的殊死搏斗同样卓绝。
影片风格/《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剧照精彩大场面
源起制片人11年前走进国殇墓园 如果要追溯源头,张丽影制作这样一部的动念始于11年前。当时还是记者的她,赴腾冲采访,无意中走进叠水河畔的国殇墓园。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落成,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中的阵亡将士而建。松柏参天。几千块墓碑,仍按着战斗序列,军、师、团、营、连、排、班的编制,队列整齐地矗立,从山底直至山顶。张丽影拾级而上,目睹墓碑上铭刻的士兵年龄:十六岁、十八岁、二十一岁……她感到心脏缩作一团,像被人狠踹了一脚:“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我们竟然从不知道。” 从1942年到1945年,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保卫中国西南大后补给线滇缅公路的安全,已加入同盟国作战的中华民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英军、美军协同合作,共抗日寇。在经历了第一次远征的大溃败,前后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中国远征军全歼滇西、缅甸日军精锐,凯旋荣归。由美国装备、训练的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部队,也诞生于此次远征中。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是中国军人在国际战场上以血泪写就的辉煌一笔,也是抗战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的开始。然其伤亡之惨烈悲壮也空前。 自蒋介石政府去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漫长的时间里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事迹变得湮没无闻,与其他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抗敌故事一样,甚少被国内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提及。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提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此后,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种种史料的抢救性开掘、研究以及曝光逐渐频繁。就是在2005年,张丽影担任制片人的《滇西往事》在央视八套播出,这是第一部登陆央视、正面反映滇西抗战的电视剧,而的历史被作为了该剧剧情展开的大背景。几乎同时,张丽影开始筹备她的“滇西三部曲”之二《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抗日战斗中的决定性一役“滇西大反攻”被正面展开,国军将士成为故事主角而非背景。《滇西年初也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 “就像是曲线救国。”谈及其滇西题材的前两部,张丽影毫不讳言她真正的野心所在,是这第三部的《中国远征军》。前两部的试水,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等待着舆论播出环境的逐渐改善与宽松。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她觉得是时候推出一部剧为远征军历史立碑,将滇缅印战场的前因后果,将历时三年半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历程全景呈现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正是11年前走出的窄门时,张丽影的心情。 片方立足“国际视野” 第一次与编剧洽谈,制片方就提出了“国际视野”、“全方位体现全国抗战大格局”的要求。这是“滇西三部曲”的渐进式逻辑,也是张丽影拍出一部向“经典二战剧”看齐的大制作的野心。从另一个角度,这样的方向,也体现了制片方对播出尺度的敏感—宏大的格局、囊括全国抗战形势,更便于电视剧在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体内容下,同时展开共产党方面对抗战的贡献以及不可忽略的民众抗日热情;而一条编织其间的“红线”,将大大助力于《中国远征军》电视剧的审查和播出过程。滇缅印战场前线的浴血战斗、战时陪都重庆的腐败与纸醉金迷、沦陷腾冲的民众艰难与坚守,形成结构《中国远征军》电视剧的“品”字形大框架。但无疑,后两个部分都是为了从功能上支撑战局、战场这个重头戏的充分铺展。 编剧耗时半年,在史料堆中淘选,找到了一条让自己心悦诚服的“红色”线索:从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到远征军这段历史结束,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一共刊发了有关滇缅印抗战的报道、通讯共680多篇。邱对觉得,要客观呈现远征军的历史,剧中的“红线”也必须经得住史实的考验,而当时所做的一切有迹可循,于是一个共产党战地女记者“韩绍英”的形象应运而生。远征军入缅的1942年,国共合作继续,设立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还是一个公开合法的机构,而重庆《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一直出版至被国民党勒令停刊。邱对总结当时在国统区发行的《新华日报》所做的工作:“经常散布一些民主和自由的言论。这是当时的蒋政权所不喜欢的,有时候《新华日报》甚至要开天窗,给一个标题,下面正文没东西写。国民政府的新闻审查也比较严厉。反独裁,团结,抗战,要自由,要民主,这些当年《新华日报》的言论有人曾专门搜集编过一本书《历史的先声》,我读后觉得《新华日报》的仁人志士们真牛。”另外,邱对也发现《新华日报》当时配合全国的抗战大局,刊发了很多国军将士在前线的通讯,人物特写;它的文艺副刊做得特别好,在重庆的所有报纸中读者最多,集中内容也是在推动抗战,推动统一战线。“淘到的史实足以撑起这条红线放在里头了。”邱对说。 编剧出发点——“对得起这段历史”。 父亲是军人,岳父也是军人,邱对却是第一次创作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少年时代他曾是不折不扣的军事迷,重要的理想之一是成为战斗英雄,甚至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但年岁的增长使他“很久不迷这种东西,连军事节目都不看了”。“战争带来的摧残和伤害远远大于我们从战争中想象的快感。”打打杀杀、血雨纷飞、意志较量的视觉冲击不是战争剧的全部,邱对希望能写一部“真正无愧于二战这一伟大时代”、具有“经典战争剧的气质”的作品。更重要的,他希望能“对得起这段历史”。阅读是他首先做的工作。历时七个月的史料积累,邱对将所有能找到的、涉及中国远征军的出版物读遍,不再出版的书,他不惜代价从网上的旧书店购进,淘了一大堆,包括1944年重庆出版的国民政府 。资料很多,但是良莠不齐,“珍贵的、非常客观的少之又少”。通读完毕,邱对的感受是:“以讹传讹的东西很多,包括远征军的后代在谈到父辈的事情时,也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讳言失败,讳言缺陷,总是在强调胜利,强调客观原因。甚至有些号称纪实性的东西,没有史学标准的严格限制,很多描述是由着自己的想象。” 要使整个剧本做到尽量的完整、客观,需要剧作者把所有读到的、说法不一甚至相矛盾的资料,都翻烂了以后自己找出一条路。邱对举了孙立人将军统帅的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解救七千英军、大胜日本第33师团的著名战役“仁安羌大捷”为例。“仁安羌那一战,围困七千英军的,到底是多少人?史料上很多都说那是日军第33师团。按照日军当时的编制,一个师团是两万五到三万人。而我们一个团是一千人。后来的战果表明孙立人以一解救了七千英军不说,还把日军两万五千人给打跑了,打得屁滚尿流—我觉得这事儿不对啊!然后往细里去找,有人说真话了:当时那不是日军33师团的全部,只是两个加强大队。” 还有一个问题,孙立人知道对手的兵力只是两个大队吗?邱对在制作的远征军纪录片里看到了一段老兵口述,老人说,孙立人在战斗胜利以后才弄清了日军不是一个整师团,孙当时有点后怕同时觉得这事挺有意思,有点歪打误撞。可是邱对依然对这段口述回忆的准确性表示怀疑。“这话能信吗?我转了一圈之后,觉得还是不能信。如果前去解救仁安羌的将领是戴安澜,我相信他会做出以一千人之力对抗两万五千敌人的选择来,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的军人,不管对方是多少人他都会服从命令,他的信条就是忠诚,这是的信念、精神支柱,战死在所不惜。孙立人不是这样,他是海归,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所受的军事教育是作战前必须有坚实的情报支持,假如对方是一个完整的师团,孙立人不会贸然派自己的部下去送死。至少他在某一个渠道弄到了情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敢于把自己的部队派去。那是他从淞沪战役带出来的部队啊,跟他的都是生死弟兄。以国军当时的体制,部队、士兵就是他的政治生命,如果部队打残了打散了,他这个将军也随之不存在了。”
于是邱对的选择是,为孙立人的决策提供了一个事先的情报,在驰援仁安羌之前,他已大体获悉了日军的真实兵力。“我觉得这是符合逻辑的。”邱对说。他判断是否“符合逻辑”的标准是:能到达史实所给定的结果。“比如第一次远征就是溃败。你极其英勇善战但是溃败了,这符合逻辑吗?你是世界一流军队,但是溃败了,这符合逻辑吗?你精诚团结、上下同欲,但是被日本人打得十万大军损失了六万,这符合逻辑吗?这里面肯定有更强硬、更刚性的逻辑在里面:你的部队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英雄将领不再“一胜到底” 以往国内拍摄的战争题材电视剧,有一个很难处理的内容就是“失败”。我军凭借着惊人的意志、过人的智谋、不屈不挠的精神,总能够“一胜到底”。而这一次展开跨度三年多的两次远征、数场战役,《中国远征军》没有回避真实存在过的失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尽管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的胜利,但由于盟友英军的不战而退,决策高层意见的分歧和指挥失误,最终“像一个疲于奔命、四处帮闲的戏班子”,在陷入日军重围,作出了惨烈牺牲后,一部分翻越野人山艰难回国,另一部分撤往印度,寄人篱下。无论导演董亚春还是编剧邱对都承认,在探讨失败原因、反思战争的层面,拍摄国军正面战场题材更容易放得开手脚。《中国远征军》有意在剧本内容和镜头剪辑上,都将前方士兵的牺牲无谓与后方官员的贪腐沉沦做着对照。 但同时,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等,几乎是第一次在大陆的电视荧屏上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而非以往影视剧中惯常的“败军之将”角色。戴安澜与孙立人,更是剧中着墨颇多的硬汉、英雄。邱对说,对于这些以真名实姓出现的国军高层,他竭力做到“动作对话都尽量依从史实”。 挖掘战争背后的真实 邱对提到,国产的战争剧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点很难说清,“过去看到的戏,创作意识上,过于强调了人的精气神,强调民族精神、牺牲精神、反抗侵略的不屈不挠所起的重大作用,好像战争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其他都可以不需要,百战百胜。其实战争远远不是这样。现在剧作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战争与精神之外的因素,关系同样密切。精神不死、精神胜利是不客观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士兵的素质,战术观念,都攸关战争的成败。”邱对注意到云南大学教授的中提及的一个细节: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之后,被英军瞧不起,“英军戏称我们是草鞋军”。徐教授没有对此做过多探讨。邱对却对“草鞋”二字印象深刻,认为值得挖掘。最早入缅作战的第五军200师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师,难道他们头戴钢盔却仍旧穿着草鞋作战?这是真的吗?邱对一开始也怀疑,“会不会是史学家玩悲情?”一番求证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不是。 草鞋,这个刺眼的符号,恰恰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暗示着当时的中国军队与现代化之间的距离。即便是被美国人资助的先进武器武装的200师,竟然也无法供应士兵人脚一双皮鞋。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围绕草鞋做了好多戏。在开篇第一集,男一号“韩绍功”的部下就因为脚蹬草鞋,踩中一枚铁蒺藜而不幸成为日军的靶子,无谓牺牲。“在那样积贫积弱的现实下,士兵们仍然如此顽强地战斗,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邱对说。“这部剧里80%的内容是客观呈现了当时那段历史。”邱对很有信心。 每一场战斗都力争最靠谱 导演董亚春此前的作品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主旋律”。他拍过 、 、《解放》、《周恩来在重庆》,任职于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远征军》是他第一次参与有关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题材的创作。这是一次新鲜的经验。“有过去拍主旋律题材不可能有的感受。更真实,也讲得更透。”董亚春说。而他把握的创作底线是:“负面的东西,再写也不能突破正面,还是要以正面的东西为主。不能把什么都写得一片黑暗。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失败使观众情绪上压抑到了极点,到第二次缅北大反攻的胜利又将情绪推向高潮。在悲壮的历史中,始终要给人希望。”
远征军的征战历程本身就富有传奇性,几乎囊括了战争所有的战场形式。“仁安羌解救英军的那场战斗,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战,同古保卫战是一个城市阻击战,最后的密支那是城市攻坚战,中间的缅北撤退是纯粹的丛林战。”编剧邱对有意在剧本中对几种类型的战场都给予展示,而制片方也耗资巨大,一一完成。战争戏本来就极费钱,不同类型的战场景别不一样,更需逐一勘景,无法重复利用。《中国远征军》剧组的主创们说,他们力图打造出一种“战壕里的真实”,避免像以往很多国产战争影视剧那样一味造气氛。 “太多观众对战争剧中的胡打胡闹深恶痛绝。”邱对说,“因此我对战术研究了很多。我写的剧本里,每一场战斗都有明确的战术目标、战术过程,主要人物的战术动作都是规范、靠谱的。”在最初开始这部电视剧的创作时,邱对难以抑制心情激荡,他曾写下这样的目标:至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战争剧而言,《中国远征军》将会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越写到后来,我越觉得我的编剧阐述写得有点离谱。写完这个戏之后我变得低调多了。”他知道,留下了遗憾,“只不过,我是很真诚地尽了我的全力而已。”
影片看点/《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以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远赴印度、缅甸、越南战场参加抗日为题材的45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将于今日登陆江苏、云南两家卫视。该剧由黄志忠、柯蓝、张丰毅领衔主演。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以往同类题材相比,《中国远征军》全景再现了那段历史,特别是国际战场部分。不仅故事80%都是真实的,占总篇幅一半的战争戏也尤为惨烈。《中国远征军》是首部全面系统的展现中国远征军战斗经历的电视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结为同盟国,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军侵略为背景,以韩绍功、韩绍英、韩绍勋等在这场战争中拥有不同身份的韩氏家族成员的境遇为线索,讲述了以200师和新38师两支传奇部队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蓝姆伽训练、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战役中的悲壮经历,正面塑造了孙立人、戴安澜等中国远征军名将。 四大看点使命再现封存几十年的历史 导演董亚春表示,所有主创都心怀“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来制作这部戏,他说。1941年1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二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整个亚洲战场,当时十万大军有六万都牺牲在缅甸,《中国远征军》是以完整客观的历史资料为原本,同时借鉴了远征军幸存老兵的回忆。“重读这段历史,无论是战争命运,还是人的命运,都非常动人,相信即使是年轻的80后、90后,看了这段历史也会被深深震撼。&” 烧钱HBO特效团队协助打造 《中国远征军》从策划到创作历时十多年的时间,战争场面占全剧的比例堪称“史上最多”,每集制作费超过100万元。为了真实还原中印缅战场原景,剧组远赴云南瑞丽勐卯镇新平村搭建了240多万平方米的综合景区,剧组还特意分赴、两地实景拍摄。除了整个大环境的逼真还原,就连道具也可以“以假乱真”,坦克也是不惜重金1:1按照当时美式坦克仿制的,剧中有情节介绍大部队因为要翻越险峻的野人山,重型装备都只能就地烧毁,光是这场戏就要炸毁十几辆坦克,这场“烧钱戏”硬是在导演“不许NG一次性过”的号令下顺利完成。 实际拍摄过程中,因为战争戏相当多,仅烈性炸药TNT就用了一吨半,火药用了500公斤。但所幸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伤害,这全归功于自己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但凡爆炸戏,只要一条不过就重新设计,绝不拍第二条,因为根据以往拍戏经历,爆炸镜头只要拍第二条,就一定会出问题。剧组邀请HBO热播剧《太平洋战争》特效团队协助,打造了震撼的战争场面。 原味八成剧情是史实 除了在硬件上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在剧情内容和人物设置上也是尽可能的贴近史实,八成剧情来源于真实历史。“剧中200师的师长戴安澜、38师师长孙立人、杜聿明、史迪威等人物都是真实的,剧中重点人物性格我们也是咨询了很多历史学家,尽量保证将历史还原到最真实的状态。”董亚春介绍,任何作品都会有艺术加工,但《中国远征军》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历史“原汁原味”,就连远征军们面对战场绝境时的演绎,都搜集了参考史料,根据远征军保存下来的家书,来揣摩当时战士们的心态,和真实历史都有呼应。 戏霸黄志忠、张丰毅联袂打造 战争史诗,人性反思,明星阵容是本剧的最大看点。因主演 、《冷箭》等剧近年来人气蹿升的黄志忠饰演男一号韩绍功。柯蓝饰演的女主角何玉姝是一个优雅得体又颇有才华的国民党女军官,与韩绍功之间也有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战火情缘。此番也是柯蓝与黄志忠继《人间正道是沧桑》后的再次合作,默契程度又有增进。 张丰毅出演的是男二号、抗日名将孙立人,按照张丰毅目前在影视界的位置,他很少出演男二号。但张丰毅表示自己接这部戏没一点犹豫:“我是云南人,曾经去过设立在腾冲、纪念远征军的‘’,对那段抗日的历史会记一辈子。&”
幕后制作/《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剧照
总投资过亿&导演:力争还原历史原貌 《中国远征军》从策划到创作历时十多年的时间,总投资达近亿元。每集的拍摄费用超过100万元,还远赴韩国完成了后期制作,创下中国战争题材投资总额和制作成本的新高,是首部全面地展现1941年12月至1945初中国远征军征战史实的电视剧。它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战场之一的中缅印战场历史为背景,既艺术又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战役中的悲壮经历,还原了戴安澜、孙立人等中国远征军抗日名将。导演董亚春称这是一部“具有沉重历史使命感”的电视剧,能拍摄这样的作品是很多导演的梦想。 自建景还原战争场面&拍摄确保安全系数 《中国远征军》在中国远征军战斗旧址,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开机拍摄。剧组在当地搭建了一个占地360亩共240万平方米的综合景,根据史料尽可能还原了同古战场、曼德勒城区、蓝姆伽等远征军在异域征战过的场景。为了再现当年翻越野人山时的惨烈状况,剧组还进驻那片闷热潮湿的树林,更不惜重金制造当时的吉普车、坦克等重型战争装备,光在野人山一战就要炸毁十几辆坦克。 据董亚春导演介绍:“剧中爆炸很密集,有时候炸药点就离演员一米、二米的近距离,为了保证绝对安全,烟火组请的都是八一电影厂最好的烟火师,共计有20多人,在每一个爆炸场面都分区域布置,并有专人盯着。在开拍之前,演员要做细致走位。”演员郑昊则心有余悸地回忆,“有一次拍一场有50个炸点的戏,前有炸点,后有汽油弹,稍有踩位不准就会被炸到,每次爆炸时气浪冲击过来我们都强烈地感觉到危险的气息,但是庆幸的是,整个剧组的周密工作保证了这部战争题材戏的拍摄安全。” 爷们戏阳刚味再现&演员搏命演出 在剧中饰演黄志忠手下连长的郑昊说:“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是过去的军人用生命抒写的,咱们哥几个也是拿生命来拍这部剧的。”剧中抗日名将戴安澜的饰演者徐永革更开玩笑地说,“拍戏最大感受啊?太严格了!一场戏一般都拍20遍!就差打人了!”而在剧中兰姆伽集训这段戏也非常考验演员体力,黄志忠说:“因为我们训练坚持不用替身,有场戏是金尼森教官训练我们做俯卧撑,拍那场戏我们都咬着牙,最后青筋都爆出来了。而且有一场爬山的戏,因为天气太热,运动量过多,好几个主演都吐了。”
幕后故事/《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战争场面
大型战争题材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即将登录江苏卫视,《中国远征军》作为一部真实反映了远征军悲壮历史的抗战类题材电视剧,还未播出就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该剧导演董亚春和编剧邱对讲述了《中国远征军》拍摄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酝酿剧本整五年&打造精良电视剧 江苏卫视从开年起播出的 、 两部电视剧因为独特的题材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在继这两部电视剧后,江苏卫视将重磅推出大型史诗类电视剧《中国远征军》。本剧是近期少有的大手笔投资剧目,导演董亚春表示:“本剧整整筹备了五年,是为了用重金和严谨打造出一部电视剧精品。” 《中国远征军》在剧本创作之初就花费了一番“功力”,该剧编剧邱对告诉记者:“其实在四五年前我就想写一部关军的电视剧了,当时资料不够多,所以没有写,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才感觉能把这部剧写好。”在邱对看来,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要有高品质的剧本和制作,为此导演董亚春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部好的电视剧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有投资方敏锐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有好的本子,好的演员班底和创作队伍,品质精良的制作才能站得住脚,对得起观众和创作者的良心。” 大量达到零事故率 除了制作追求高品质的制作外,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这些战争场面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近来屡有剧组在拍摄爆炸场面的时候发生了意外,造成演员受伤。而《中国远征军》在拍摄过程中要面对更多更大的爆炸场面和激烈的战争场景,枪弹和炸药在剧中大量使用,对此剧组也是小心翼翼,整个拍摄过程中片场却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 导演董亚春透露了保证片场安全的经验:“这部戏的烟火组组长是我的老搭档,我们合作过很多戏,彼此很默契,这部戏天天都要炸,首先要抓人的问题,我们摄制组格外重视安全,每时每刻讲安全问题,在安全的情况下设置炸点。”导演认为在艺术效果和安全相矛盾的时候一定保证安全,导演还回忆说:“我记得演杨文的演员第一次拍爆炸戏的时候很紧张,他不让别人在后面打枪,后来我们经过一番心理疏导,他也知道绝对安全才没有了心理障碍,在出效果的同时必须保证安全。” 拍摄环境艰难&主演摔成骨折 拍摄期间剧组的安全问题在导演的严控把关下得到了保障,不过在云南的拍摄环境却给剧组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丛林中的“花蚊子”让的演职员吃尽了苦头,导演告诉我们:“那里的蚊子太厉害了,被叮一下马上就会肿起来,擦什么药都不能止痒,很多演员到现在身上都有疤。” 蚊子的骚扰似乎还不足以考验剧组,剧组在云南拍摄的时候刚好赶上了云南的雨季,每天滂沱大雨让热带雨林里泥泞不堪,剧组也无法顺利完成拍摄计划。恶劣的自然环境更让演员的动作戏遭遇麻烦,导演介绍:“拍一场戏,演员不慎被石头绊倒,被树枝划伤是家常便饭,身上多块淤青对他们来说也正常,黄志忠他们也都不是动作演员出身,这对他们来说是段很艰难的历程,主演刘小宁一度骨折,整个剧组等了四十五天,不过整个剧组很敬业,总算把这部大戏顺利完成了。”
幕后花絮/《中国远征军》
孙楠献声,唱响《守望》 《中国远征军》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等广大远征军官兵及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全景式再现了1942年至1945年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史实。大手笔的制作,投资近亿元,战争场面宏大,在制作过程中还和HBO著名的电视剧团队有过合作,阵容方面吸引了包括张丰毅、黄志忠和柯蓝等国内一线演员的加盟。 而在音乐方面,本剧更是为了突出历史感,用气势宏大的交响乐进行铺垫。著名歌手孙楠主动加盟,为本剧演唱主题歌《守望》。孙楠之前曾经演唱过多部知名影视剧的主题曲,包括《不见不散》的主题曲 ,《永不瞑目》的主题曲《你快回来》,这些歌曲不但为影视剧增添了魅力,也给他的演唱事业带来了高峰。对于《中国远征军》的主题曲,孙楠也非常期待。他表示除了要向英雄致敬外,也希望提醒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孙楠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那个时代,有这么一群人,在国门之外演绎了那些动人的故事,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事迹都让我们感叹和自豪。” 主题曲写的是远征军为了理想远赴国外,在血与火中与法西斯殊死战斗的故事,孙楠对这首歌赞誉有加,他说:“确实很感动,不仅仅是故事。虽然歌词并不华丽,但是却很容易触动内心的感情,所以唱起来很顺,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他们心中的热血和坚持。”《守望》中,孙楠完全展现出他的实力,高亢的嗓音感人肺腑,孙楠说:“一首合适的歌更能发挥出歌手的特点,这首《守望》不管是歌词还是谱曲上都非常适合我,因此唱起来也很舒服,很容易能表现出来远征军那种为理想坚持和为美好守望的情怀。”
张丰毅演留美将军首秀英文 在剧中张丰毅饰演的是抗日名将孙立人,这个铁血硬汉的形象和张丰毅本人相比更像是本色演出。在发布会后,张丰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透露,自己在扮演孙立人之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将这个抗日名将跟黄埔系将军不一样的地方表现出来”。 据悉,本来剧组是想请姜文来扮演孙立人的,最后角色却落到了张丰毅的手里。谈到接演这部戏,张丰毅说,自己上初中时就曾经到过位于腾冲的“国觞园”,知道了这段浴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抗战史上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因此当《中国远征军》邀他演出孙立人,他一口答应,“对于这段历史我非常熟悉,但演出前我还是到网上搜了很多资料,也找出很多孙立人相关的书籍研究”。对于孙立人的事迹,张丰毅如数家珍:“孙立人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这点是他跟其他黄埔系将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他曾经为了保全军队违抗命令带兵进入印度,在英国逼迫他的军队缴械时,他也不会屈服,这些特质都让我特别佩服。” 此外,张丰毅也承认,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其实不难,因为剧本已经写得很好,而且全是文戏,他倒是花了很多时间,为孙立人设计说话的方式,例如,他在说完一段话之后,会加一个短的句子做结论,表现这个角色的条理与重点分明。张丰毅透露,他为这部戏首次秀英文,他笑说:“孙立人是在美国留学归国的将领,戏里有很多场戏要与英国的联络官谈判,这部戏是同步收音,我当然要现学现练,还帮他们改英文台词呢。”说完还秀了一句剧中他自己创作的“孙立人式”台词,“Just&Wait,&Just&Wait”(只能等待,只能等待)。
评论/《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新闻发布会
在说《中国远征军》之前,不得不先提提毁誉参半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人认为 “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生存史诗,博大并刺痛人的神经。”(尹鸿语)有人则说《团长》是一部“荒诞的历史剧”,认为“重大历史事件并不是田野上的牛粪,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插上荆棘或鲜花。”(叶匡正语)无论博大或荒诞,我们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团长》被大部分人认为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或者说,那是一段虚构的、“别样”的历史。
老实说,《中国远征军》也不能被称作是一部完全真实的历史。只是,与《团长》相比,她承载了更多更真实的历史背景。初看《中国远征军》,会被高军武、萧玉这样生动的人物形象带入:他们都只是战争中的普通个体,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一辈子毫不相干,却因为战争而发生了命运的牵扯……而《中国远征军》所呈现给我们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战争爆发了,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更直接更深刻地拧在一起,“国破家亡”四个字被赋予了更令人彻骨心痛的涵义。因为高军武这个形象的带入,我们得以全景式地了解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的历史:1942年到1944年,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人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中国远征军》塑造了若干虚构形象:、萧玉、邵青阳、徐小曼、……,也还原了若干真实历史形象:张自忠、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史迪威……,书中的时间事件与历史基本重合,而一些虚构的人物也可以从真实的历史中找到原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远征军》的确比《我的团长我的团》更能真实地反映远征军历史。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为什么《团长》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何为历史的真实?我们又需要何种历史的真实?不得不承认,无论真实与否,《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这种震撼也许正是来自不真实的故事所带给人的真实的残酷。相信看过《团长》的人会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当龙文章这个假团座和他的一千多号人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江边,面对真实而亲切的家国江山时,换来的却是军容严整的同胞们荷枪相对。因为他们来路不明,因为这是在战争时期,所以,他们的不存在才是合理的。然而,难道就因为他们无法证明,就要在家门口被越来越近的敌军打死吗?此时急中生智,让所有兄弟高唱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当这群无法回望来时路的不起眼的所谓“乌合之众”在江边绝地高唱战歌时,相信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战争中有许多的群体,许多的故事,谁能保证在那个命如草芥的荒谬年代,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故事?然而,跳出这个故事,我们还是不得不说,《团长》之于个人,有一种近乎绝望的真实的残酷;之于历史,却或许只是一种连缩影都称不上的虚构的艺术。一群人的不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不足以囊括整个历史,正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黑暗现象不足以说明整个社会现实。由此看来,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团长》所述还远远不够。
再来看《中国远征军》,书中看不到《团长》般的绝望和残酷,只有娓娓道来的历史的淡定与从容。从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讲起,一直讲到战争带给人们的命运起伏,讲到成千上万类似的普通人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一群人倒下,又一群人冲上来,他们命如蝼蚁,被历史踩在脚下,悄无声息。然而,战争是靠他们才挺了过来。在全书的结尾,当高军武和战士们登上回国的运输机,用浸润着迷蒙泪光的双眼俯视逐渐远去的缅甸战区时,相信我们也和他们一样,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高军武将装有萧玉骨灰的盒子捧到胸前,喃喃地说:“小玉,我们回家了。我带你回家了……”,没有更多的言语,没有更深刻的情感刻画——其实历史原本就是这样,无法言说。在经历了从血肉,从炮弹,从吃人的丛林里一路摸爬滚打的轰轰烈烈之后,剩下的,也许就只是云淡风轻的两个字——回家。那些深刻的细腻的真实的故事和感情,已被掩埋在广袤的大地上、葱郁的丛林中、刻骨的记忆里。历史依旧从容,黯淡了刀光剑影,包容了是非干戈,淡然得近乎无情——面对历史的客观和厚重,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释怀?
所以,看《团长》,我们让眼泪肆意地流下,看《中国远征军》,我们则可以含泪微笑;看团长,我们投入了真实的情感,看《中国远征军》,我们则理解了真实的历史;看《团长》,我们感受的是悲壮;看《中国远征军》,我们体会的则是释然。
影视评价/《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主创合影
够人性,战场见真情 《中国远征军》在剧集一开始,并没有落入戏的俗套从阐述战争开始,而是用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在第一集就把主角韩绍功军人的高大形象成功地竖立了起来。在毛淡棉,韩绍功为营救城里两名教师和九个孩子,毅然决定带领士兵冲进日军的包围圈,那一刻,血肉横飞,枪弹如雨林,地崩山裂……韩绍功最终成功营救出孩子,也牺牲了三位战友,他因此被降职发配。这样的故事开端,点亮了整部戏。
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人性是《中国远征军》中最主要的发展线路。对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之情的重笔墨,也是《中国远征军》最突出之处。的师哥为救他而死的那一场戏,让人潸然泪下,姚二林把分给自己的烟不忘用来祭奠死去的师哥,生与死,一线之距,铁骨铮铮的军人汉字,也不乏人性散发出来的温情。
够细腻,以小见大剧情催泪 一块巧克力,金尼森中校把它递给钦慕已久的罗星小姐,罗星小姐瞅了它一眼,交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韩绍功,韩绍功看了看,把它传给沧桑的工头老郑,老郑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儿,趁没人注意偷偷咬掉一小口,再递给正休息的小工甲,小工甲是乡巴佬,带点儿羞涩,把它窝在手心小小地舔了一下,再继续传下去……这一切都发生在印缅交界,营救工人的行动中。
其实,战争片灵,观众之所以爱看的关键在于其紧凑激烈的情节与战斗中显现出来的人性与爱,情到深处自然浓,正是在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环境下,流露出来的真、善、美,才格外震撼人心。
柯蓝饰演的何玉姝爱上了韩绍功,不惜为他带孩子,一直苦等多年。但韩绍功一直按捺自己,因为要去缅甸作战,随时有战死在战场的可能,所以他不能辜负这个女人。而戏中,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杨文,在战场上没有牺牲,最后却为救何玉姝而牺牲......种种千般滋味的情感,在《中国远征军》中有另一番细腻之情。
远征在外,除了国恨,更有大批士兵是带着家人的期望奔赴而来,这更为残酷惨烈的战争挥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温馨的细节,让中国远征军摆脱了成为战争的工具。驻军雷多后,一营在于邦附近陷入重重包围,在弹尽粮绝,插上刺刀准备冲锋之时,士兵高呼向着祖国的方向,磕三个响头,这时伤兵们从地上挣扎起来,而腿被炸飞一截、头部被绷带遮得只剩两眼睛的残兵,仍然向着祖国的方向。在特写镜头下,每一个镜头都让催人泪下。
够勇猛,零事故成典范 在《中国远征军》里,有三场战役是是非常重大的。同古战役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仁安羌大捷,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以少胜多;缅北大反攻,也是《中国远征军》最后的一个部分,远征军配合国内的兵力把日军彻底赶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远征军们都要靠坚强的意志凝聚而成为胜利而战的力量。
从毛淡棉撤退,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野人山大撤退,临邦会战,密支那机场突袭,密支那会战,再到日的缅甸大反攻,画面之宏大其实超越了美剧《太平洋战争》。在大量的战争画面里,爆破戏是全剧拍摄的难点。爆破戏需要精确的走位,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意外。而《中国远征军》不论是弹着点还是人身弹着点,都是史无前例的,而这些并不是特效所能取代。
够烧钱,“每一颗子弹都是靠人民币拔起来的” 《太平洋战争》是一部以画面冲击性特效见长的战争剧,几乎涵盖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所有重要战役,而《中国远征军》导演董亚春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拍性战场最大程度地还原史实,甚至不惜将炸点布置在演员脚底下,真炸起来,冲击波能把人高高掀起,这增加了拍摄的难度。
由此看来,剧组为求高度逼真地贴近史实,花了不少功夫,的那具“活死人”惹来不少争议,也许正是因此初衷而出现了意外。导演董亚春毫不避讳地承认这是一部“烧钱”的大戏,但这是不惜血本,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有效手段。据董导给出的一组关于拍爆炸戏的数据,令人震惊:全剧上下共耗费了炸药500公斤,汽油两吨,柴油8吨、炸点1万个,如此规模足以令当下多数战争剧难望其项背。
“人吃的东西不多,吃人的东西却不少”,在拍摄大军翻越野人山时,天公不作美,云南雨季丛林潮湿闷热,花蚊子出没无常,不少演员也只得顶风而上,忍受蚊虫叮咬,有些疤痕至今难以祛除。像这些“硬性“条件,靠“烧钱”已然解决不了,只得依赖剧组戮力同心才能完成。不过总体而言,《中国远征军》这次“烧钱”烧得并不过火,所谓过犹不及,谨慎掌握火候,才是恰到好处。
够生动,还原远征军面貌 《中国远征军》从许多的侧面,还原了远征军的历史原貌,而作为第一拨被派往保卫中缅战略通道的国军,《中国远征军》也以国际背景来重新诠释了国军的形象。
第一次远征时,代理总司令杜聿明因罗卓英,史迪威将军私自向递交报告,请求取消,导致贻误战机时,慷慨疾呼:“这哪是部队,这是四处帮闲的戏班子!”,脸颊瞬间滑落一颗豆大的泪珠,爱国之情言溢于表(但可能在众多观众心目中,他就是个平庸无为,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军覆没的败军之将)。而在《中国远征军》这部剧中,杜聿明将军的形象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诠释。 男主角上校连长韩绍功在皮尤河战役时,虽有手雷炮弹堵截,却仍然要求所有军官冲在士兵们前面,自己带队,以身作则;硝烟结束后常常能见到仍牢牢握住手中机枪的士兵尸体;横尸遍野的战场,两具肉搏致死却依然难分难解的壮士形象,也一如往常地出现在中国远征军里。
而英军对于远征军来说,更像个不折不扣的“二流子”,虽表面上高喊日军为“日本monkey”,但要真就事论事的话,他们却畏首畏尾。从阿蓝庙的“拱手让人”,仁安羌大捷,再到乔克柏当大撤退,英军着实一次次让中国远征军陷入困境,将200师、新38师的浴血奋战当成了掩护自己撤退至印度的“肉盾”,完全卸下了中英同盟之间的责任。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更能突显远征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以及顽强的抗战意志。
通过对战争的真实还原,把中国远征军的精神“薪火”更广泛地传承下去,这是制片人张丽影由来已久的夙愿,但这绝不是胡编乱诌,有着扎实的史料依据。为此,《远征军》编剧邱对用了7个月的时间进行史料搜集,并且为了防止以讹传讹,他还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考证。
首播/《中国远征军》
日,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同时登陆江苏和云南两大卫视,这是电视荧屏上再一次触及“中国远征军”的历史题材。
《中国远征军》将于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及天津、江西、广东、湖北卫视再度播出。
人物原型/《中国远征军》
张丰毅饰演孙立人
&剧中人物由张丰毅饰,历史真实人物。1923年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公费赴美国印第安纳州柏杜大学学习,后入美国,1928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团在上海勇猛抗击日军,曾13处负伤。1942年率部入缅作战,屡建奇功,曾引起国内外的高度赞扬。日,孙立人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0岁。&,徐永革扮演,历史真实人物。生于日。1924年,投笔从戎,以作战勇敢著称。1942年初,戴安澜率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地区,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戴安澜以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后因大批日军由泰国、老挝边境进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军队孤军作战,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戴安澜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日,戴安澜在一个小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不治身亡,年仅38岁。
所获奖项/《中国远征军》
日,获得第28届电视长篇电视二等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2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3:06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中央军有多少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