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经旗故事:风动?旗动?a

  @秋水长天共
10:24:31  望月师兄,如你所言,经论是指导我们修行的,没有修证到那个境界,而说那个境界的状况,不是学舌就是戏论.但是,我们对经论进行思维 研究 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吧?未学对那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理解,肯定不是如来真实义,但那理解在世间法上是讲得通的,读到末这句经文,末学就感到特别亲切.毒兄所贴大智度论中"身乐是乐,心乐是喜"的说法,让末学明白了喜与乐的区别.佛法是宝山,末学没有空回呀!  -----------------------------  @望月的目光
10:48:09  个人想法,概不负责:  我觉得,佛经没有看懂的地方,不要思维研究,过了,重复看,只管看,不懂不要紧,行到此处自然会有感受,事先怎样思量都是立相而已,误导自己。  我修禅宗,祖师的“不立文字”有道理。  -----------------------------  @徜徉在诗里 23404楼
13:58:19  药山禅师不许弟子看经,自己却在看经,一日弟子看到师父看经便问,药山禅师说我只是拿经典遮遮眼睛,如果你们看经,要把牛皮也看破。  什么是遮遮眼睛,不以眼看经,因智者已证无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不以着相的眼看,所以说遮遮眼睛。  什么是不许看经,是看经不许持名着相。什么是把牛皮都看破,要透过名相直达了义,不破一纸却穿牛皮。  如此方解禅宗不立文字义,世尊亦说从未说过一字的法,难道世尊说了四十九年......  -----------------------------  呵呵,我没有说不能看经,我是说要行,不要推理。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禅  连个本来面目世界真谛都看不到还想念佛,怕你不如佛性,念也白念,和驴拉磨转圈有何区别?  (*^__^*) 嘻嘻……  (*^__^*) 嘻嘻……
  佛法在生活之中,并非深不可测。用身边的事解释佛法,用自己的言行弘扬佛法,功德无量。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前念不追,后念不生,当下一念悟入。
  @glmctyg
14:36:36  每天可以为少女开光吗  -----------------------------  @释宇轩小和尚 5楼
14:47:51  佛教不仅仅为少女开启心灵智慧之光,更为一切众生(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打开心灵之窗,让智慧之光普照。  -----------------------------  大师你理解错了!!!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呵呵,看到本来面目那么容易吗?
  @海上明月光辉 23477楼
21:23:36  佛法在生活之中,并非深不可测。用身边的事解释佛法,用自己的言行弘扬佛法,功德无量。  -----------------------------  同意!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3478楼
21:26:41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  -----------------------------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__^*) 嘻嘻……  知自性知一切万法  (*^__^*) 嘻嘻……
  顶礼坛经!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3480楼
21:34:56  呵呵,看到本来面目那么容易吗?  -----------------------------  方向不对,本来面目的一角也不会知道  (
*^__^*) 嘻嘻……
  @望月的目光 23483楼
21:42:12  顶礼坛经!  -----------------------------  顶礼不如读,读不如解,解不如行!(*^__^*) 嘻嘻……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26:41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  -----------------------------  @82楼
21:38:5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__^*) 嘻嘻……  知自性知一切万法  (*^__^*) 嘻嘻……  -----------------------------  道理是如此啊,但是,要有前提啊,就是心行啊,修戒定慧,具备了状态,才有机会啊。理解没有用的。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最高,别人最低  (*^__^*) 嘻嘻……  旗在招展,庸人以为是旗动,庸人以为是风动,庸人以为是天气变换,庸人以为是恶风暴雨,庸人以为是业力牵引  (*^__^*) 嘻嘻……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佛法非经书,寺院非佛家  佛非出家人,净土非西方  念经千万遍,你也不见佛  念佛嘴念薄,你也不见佛  (*^__^*) 嘻嘻……  庸人不开悟,念佛不见性,打坐不入禅  (*^__^*) 嘻嘻……  庸人苦恼呀  庸人在找苦恼,你拦也拦不住  (*^__^*) 嘻嘻……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34:56  呵呵,看到本来面目那么容易吗?  -----------------------------  @84楼
21:43:33  方向不对,本来面目的一角也不会知道  (
*^__^*) 嘻嘻……  -----------------------------  六祖给慧明讲法之后,慧明是开悟的。如果,只知道没有善恶就开悟了,那简直是个玩笑,不可能啊。你知道没有善恶,你开悟了吗?
  @望月的目光
21:42:12  顶礼坛经!  -----------------------------  @85楼
21:46:56  顶礼不如读,读不如解,解不如行!(*^__^*) 嘻嘻……  -----------------------------  呵呵,对!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26:41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  -----------------------------  @4091083
21:38:5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__^*) 嘻嘻……  知自性知一切万法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3486楼
21:59:11  道理是如此啊,但是,要有前提啊,就是心行啊,修戒定慧,具备了状态,才有机会啊。理解没有用的。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天天把戒守,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烧高香,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行苦修,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把经背,才能修成佛,哈哈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34:56  呵呵,看到本来面目那么容易吗?  -----------------------------  @4091083
21:43:33  方向不对,本来面目的一角也不会知道  (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3488楼
22:02:23  六祖给慧明讲法之后,慧明是开悟的。如果,只知道没有善恶就开悟了,那简直是个玩笑,不可能啊。你知道没有善恶,你开悟了吗?  -----------------------------  (*^__^*) 嘻嘻……
  回复第23487楼(作者:@4091083 于
22:01)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  ==========  菩提本无树,对,顶礼!  菩提本非树,错!佛为什么捻花?  
  (*^__^*) 嘻嘻……  讲给慧明听慧明开悟了,将给其他人听都开悟吗?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
  @望月的目光 23492楼
22:16:59  回复第23487楼(作者:
22:01)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  ==========  菩提本无树,对,顶礼!  菩提本非树,错!佛为什么捻花?  -----------------------------  你只会看两个字,(*^__^*) 嘻嘻……
  回复第23490楼(作者:@4091083 于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笑什么?没有定,应该不能开慧。  
  回复第23493楼(作者:@4091083 于
22:20)  (*^__^*) 嘻嘻……  讲给慧明听慧明开悟了,将给其他人听都开悟吗?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  ==========  开悟不是明白了,是一种状态的转变,就好像水变成冰。  
  回复第23494楼(作者:@4091083 于
22:21)  @望月的目光 23492楼
22:16:59  回复第23487楼(作者……  ==========  到底哪句是重点啊?  
  @望月的目光 23495楼
22:21:56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笑什么?没有定,应该不能开慧。  -----------------------------  (*^__^*) 嘻嘻……,笑而不言
  @望月的目光 23496楼
22:26:18  回复第23493楼(作者:
22:20)  (*^__^*) 嘻嘻……  讲给慧明听慧明开悟了,将给其他人听都开悟吗?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  ==========  开悟不是明白了,是一种状态的转变,就好像水变成冰。  -----------------------------  笑而不言,(*^__^*) 嘻嘻……
  @望月的目光 23496楼
22:26:18  回复第23493楼(作者:
22:20)  (*^__^*) 嘻嘻……  讲给慧明听慧明开悟了,将给其他人听都开悟吗?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  ==========  开悟不是明白了,是一种状态的转变,就好像水变成冰。  -----------------------------  搞笑
  回复第23490楼(作者:@4091083 于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佛说:以戒为师。佛是实语者。  戒都不要了,还能见本来面目?  
  回复第23500楼(作者:@4091083 于
22:34)  @望月的目光 23496楼
22:26:18  回复第23493楼(作者……  ==========  你随意。  
  @望月的目光 23501楼
22:36:00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佛说:以戒为师。佛是实语者。  戒都不要了,还能见本来面目?  -----------------------------  (*^__^*) 嘻嘻……,笑而不言
  @望月的目光
22:36:00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佛说:以戒为师。佛是实语者。  戒都不要了,还能见本来面目?  -----------------------------  @03楼
22:39:11  (*^__^*) 嘻嘻……,笑而不言  -----------------------------  你笑的很好,真不想惹你不笑,不过还是要劝你。  不要登高,扮高人相,免得误导他人。  个人感觉,你除了对“饿”的理解有点粘边,其他的错了太远。你知道行佛经,但是,你没有行。  你高唱“没有善恶”,你的依据只是“不思善,不思恶……”,太太牵强,也说明你没有实修经验。就算从世法考虑,你想想,慧明要开悟,就告诉他没有善恶,他就开悟了吗?他就缺这个?  你对戒嗤之以鼻,说明你没有行过经,汉地禅宗比较多,你也应该是禅宗,你知道自性戒是什么?  还有,坛经中的“勤修戒定慧”,你没有看见吗?  还有,你鄙夷念佛,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念佛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不可耻,不要有什么负担,心放松。
  @4091083  -----------------------  还有,禅不是坐的。  另外,那种悠闲放松也不是定,那只不过是一种压抑了自己的安静而已,是不能开悟的,去修戒定慧吧。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26:41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  -----------------------------  @4091083
21:38:5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__^*) 嘻嘻……  知自性知一切万法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1:59:11  道理是如此啊,但是,要有前提啊,就是心行啊,修戒定慧,具备了状态,才有机会啊。理解没有用的。  -----------------------------  @90楼
22:11:05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天天把戒守,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烧高香,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行苦修,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把经背,才能修成佛,哈哈  -----------------------------  天天把戒守,才能修成佛,哈哈。。。。。。。。。说明你不懂自性戒。  天天烧高香,才能修成佛,哈哈。。。。。。。。。这都笑,说明……  天天行苦修,才能修成佛,哈哈。。。。。。。。。知道什么叫苦修吗?现代,有人能做到吗?但是悠闲自在,是开不了悟的。心放松而已,并不是要你悠闲自在,什么都不做。  天天把经背,才能修成佛,哈哈。。。。。。。。。你想自修吗?独觉吗?  你笑点太低,iq需要充点值啦。
  @话真言 23384楼
10:26:43  信众要小心,楼主在骗你;  真法是做人,不是搞迷信;  都是正常人,不要学神经;  不是做苦工,不喝洗脚水;  不用烧手指,不花一分钱;  不受人供养,自己去挣饭;  念经是狗屁,不如话家人;  顶天又立地,不拜木头像;  学佛有担当,坦爽君子行;  不是求忏悔,不是死磕头;  要想消累业,成就佛受身;  不是花架子,不搞假形式;  比如说超度,只有佛能行;  秃子庙里的,那是......  -----------------------------  这些都是放下“我执”。但是还不够吧?
  @秋水长天共
10:24:31  望月师兄,如你所言,经论是指导我们修行的,没有修证到那个境界,而说那个境界的状况,不是学舌就是戏论.但是,我们对经论进行思维 研究 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吧?未学对那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理解,肯定不是如来真实义,但那理解在世间法上是讲得通的,读到末这句经文,末学就感到特别亲切.毒兄所贴大智度论中"身乐是乐,心乐是喜"的说法,让末学明白了喜与乐的区别.佛法是宝山,末学没有空回呀!  -----------------------------  @望月的目光
10:48:09  个人想法,概不负责:  我觉得,佛经没有看懂的地方,不要思维研究,过了,重复看,只管看,不懂不要紧,行到此处自然会有感受,事先怎样思量都是立相而已,误导自己。  我修禅宗,祖师的“不立文字”有道理。  -----------------------------  @徜徉在诗里
13:58:19  药山禅师不许弟子看经,自己却在看经,一日弟子看到师父看经便问,药山禅师说我只是拿经典遮遮眼睛,如果你们看经,要把牛皮也看破。  什么是遮遮眼睛,不以眼看经,因智者已证无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不以着相的眼看,所以说遮遮眼睛。  什么是不许看经,是看经不许持名着相。什么是把牛皮都看破,要透过名相直达了义,不破一纸却穿牛皮。  如此方解禅宗不立文字义,世尊亦说从未说过一字的法,难道世尊说了四十九年......  -----------------------------  @话真言
14:55:02  放你臭狗屁;  大字都不识一个,你个文盲,如何看经?  不光不能立文字,天下所有经书都应该付之一炬,叫你们天天在文字里绕来绕去,曲解佛义,坏乱佛道;  -----------------------------  @徜徉在诗里
15:20:16  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  在下有如放狗屁,一屁即过。却不要学那放屁狗,到哪儿都臭。  若不立文字,你拿什么骂人?若你不着文字相,捣鼓与么整齐的句式,却充满暴戾之气作么?  -----------------------------  @话真言
15:26:59  骂是法,是法平等;  对付你们这些坏乱佛法的狗屁,不光骂得,打都打得;  生活交流于语言文字,那是必须;文字佛经就不行,胡乱解义,那是断人慧命,毁佛正法;  -----------------------------  @徜徉在诗里
15:36:22  是你将佛法打成两断,离世觅菩提尤如觅兔角,自心尚不护,你护的是什么法?  对你这种枉执邪见,执着很深的人,本不想回复你。但是你的相却是真正毁坏正法,为护法故,身命尚可不惜,何惧汝打?  -----------------------------  @话真言 23431楼
15:39:55  什么是【心】,你见着了吗?请开示?  -----------------------------  心能见着吗?定中观的不过是相而已。个人想法,用于探讨,不可当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智度论卷第卷二十三  释初品中十想  【经】“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    【论】问曰:是一切行法,何以故或时名为智?或时名为念?或时名为想?  答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定知无所疑故,名为智。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智慧相应相,是名无常想。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不增积故。  复次,生时无来处,灭亦无去处,是故名无常。  复次,二种世间无常故说无常:一者、众生无常,二者、世界无常。如说:  “大地草木皆磨灭,须弥巨海亦崩竭,诸天住处皆烧尽,尔时世界何物常?  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名闻普遍满十方,  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  如是舍利弗、目揵连、须菩提等诸圣人,转轮圣王诸国王,常乐天王及诸天,圣德尊贵皆亦尽,大火焰明忽然灭。世间转坏,如风中灯,如险岸树,如漏器盛水,不久空竭。如是一切众生及众生住处,皆无常故,名为无常。  问曰:菩萨何以故行是无常想?  答曰:以众生著常颠倒,受众苦,不得免生死。行者得是无常想,教化众生言:“诸法皆无常,汝莫著常颠倒,失行道时!”诸佛上妙法,所谓四真谛,四谛中苦谛为初,苦四行中无常行为初。以是故,菩萨行无常想。  问曰:有人见无常事至,转更坚著。如国王夫人宝女从地中生,为十头罗刹将渡大海,王大忧愁!智臣谏言:“王智力具足,夫人还在不久,何以怀忧?”答言:“我所以忧者,不虑我妇叵得,但恐壮时易过。”亦如人好华好果,见时欲过,便大生著。如是知无常,乃更生诸结使,云何言无常能令心厌,破诸结使?  答曰:如是见无常,是知无常少分,为不具足,与禽兽见无常无异。以是故,佛告舍利弗:“当具足修无常想。”  问曰:何等是具足无常想?  答曰:观有为法念念生灭,如风吹尘,如山上水流,如火焰随灭。一切有为法,无牢无强,不可取,不可著,为如幻化,诳惑凡夫。因是无常得入空门,是空中一切法不可得故,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一念中生、住、灭相不可得:生时不得有住、灭,住时不得有生、灭,灭时不得有生、住。生、住、灭相,性相违故无,是无故无常亦无。  问曰:若无无常,佛何以苦谛中说无常?  答曰:凡夫人生邪见故,谓世间是常;为灭除是常见故,说无常,不为无常是实故说。  复次,佛未出世,凡夫人但用世俗道,遮诸烦恼;今欲拔诸烦恼根本故,说是无常。  复次,诸外道法,但以形离五欲,谓是解脱;佛说邪相因缘故缚,观无常正相故解脱。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有余,二者、无余。如佛说一切人物灭尽,唯有名在,是名有余;若人物灭尽,名亦灭,是名无余。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身死尽灭,二者、新新生灭。  复次,有言持戒为重。所以者何?依戒因缘故,次第得漏尽。有言多闻为重。所以者何?依智慧故,能有所得。有言禅定为重,如佛所说,定能得道。有言以十二头陀为重。所以者何?能净戒行故。如是各各以所行为贵,更不复勤求涅槃。佛言:“是诸功德皆是趣涅槃分。若观诸法无常,是为真涅槃道。”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诸法虽空而说是无常想。  
  复次,无常想,即是圣道别名。佛种种异名说道:或言四念处,或言四谛,或言无常想。如经中说:善修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尽,能除三界结使。以是故,即名为道。是无常想,或有漏,或无漏;正得无常是无漏,初学无常是有漏。摩诃衍中,诸菩萨心广大,种种教化一切众生故,是无常想亦有漏亦无漏;若无漏在九地,若有漏在十一地。缘三界,五受众,四根相应,除苦根,凡夫、圣人得,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无常功德。  苦想者,行者作是念:“一切有为法无常故苦!”  问曰:若有为法无常故苦者,诸贤圣人有为法、无漏法,亦应当苦!  答曰:诸法虽无常,爱著者生苦,无所著者无苦!  问曰:有诸圣人虽无所著,亦皆有苦。如舍利弗风热病苦,毕陵伽婆蹉眼痛苦,罗婆那跋提(音声第一)痔病苦,云何言无苦?  答曰: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复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四大造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以为苦;若人不忆负债,债主强夺,瞋恼生苦。  问曰:苦受是心心数法,身如草木,离心则无所觉,云何言圣人但受身苦?  答曰:凡夫人受苦时,心生愁恼,为瞋使所使,心但向五欲。如佛所说:“凡夫人除五欲不知更有出苦法,于乐受中,贪欲使所使;不苦不乐受中,无明使所使。凡夫人受苦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受苦,如二箭双射;诸贤圣人无忧愁苦,但有身苦,更无余苦。复次,五识相应苦,及外因缘杖楚、寒热等苦,是名身苦;余残名心苦。  复次,我言有为无漏法,不著故非苦;圣人身是有漏,有漏法则苦,有何咎?是末后身所受苦,亦微少。  问曰:若无常即是苦者,道亦是苦,云何以苦离苦?  答曰:无常即是苦,为五受众故说;道虽作法故无常,不名为苦。所以者何?是能灭苦,不生诸著,与空、无我等诸智和合故,但是无常而非苦。如诸阿罗汉得道时,说偈言:  “我等不贪生,亦复不乐死;一心及智慧,待时至而去!”  佛取涅槃时,阿难等诸未离欲人,未善修八圣道故,皆涕泣忧愁;诸离欲阿那含,皆惊愕;诸漏尽阿罗汉,其心不变,但言世间眼灭疾!以得道力故,虽从佛得大利益,知重佛无量功德而不生苦。以是故,知道虽无常,非苦因缘故,不名为苦;但五受众是苦。何以故?爱著故,无常败坏故。如受念处中苦义,此中应广说。  复次,苦者,有身常是苦,痴覆故不觉。如说:  “骑乘疲极故,求索住立处;住立疲极故,求索坐息处;  坐久疲极故,求索安卧处;众极由作生,初乐后则苦。  视眴息出入,屈申坐卧起,行立及去来,此事无不苦!”  
  问曰:是五受众为一切皆苦?为苦想观故苦?若一切皆苦,佛云何说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若以苦想故苦,云何说苦谛为实苦?  答曰:五受众一切皆苦,凡夫人四颠倒因缘,为欲所逼,以五欲为乐。如人涂疮,大痛息故以为乐,疮非乐也。佛说三种受,为世间故,于实法中非是乐也!若五受众中实有乐,何以故佛说灭五受众名为乐?  复次,随其所嗜,乐心则生乐,无定也;乐若实定,不待心著,如火实热,不待著而热也。以乐无定,故名为苦。  复次,世间颠倒乐,能得今世、后世无量苦果报,故名为苦。譬如大河水中著少毒,不能令水异,世间颠倒毒乐,于一切大苦水则不现。如说:  “从天下生地狱时,忆本天上欢乐事,宫观婇女满目前,园苑浴池以娱志。  又见狱火来烧身,似如大火焚竹林,是时虽见天上乐,徒自感结无所益!”  是苦想摄,缘如无常想。如是等种种分别苦,名为苦想。  无我想者,苦则是无我。所以者何?五受众中尽皆是苦,苦想无有自在。若无自在,是则无我;若有我自在者,不应令身有苦。如所说:  “诸有无智人,身心计是我,渐近坚著故,不知无常法。  是身无作者,亦无有受者;是身为无主,而作种种事。  六情尘因缘,六种识得生,从三事和合,因缘触法生;  从触法因缘,受念业法生。如珠日草薪,和合故火生;  情尘识和合,所作事业成;相续相似有,如种有芽茎!”  复次,我相不可得故无我。一切法有相故则知有:如见烟觉热,故知有火;于五尘中各各别异,故知有情;种种思惟筹量诸法故,知有心心数法。此我无相故,知无我。  
  问曰:有出入气,则是我相;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是我相。若无我,谁有是出入息、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当知有我,在内动发故。寿命心亦是我法,若无我,如牛无御,有我故能制心入法,不为放逸!若无我者,谁制御心?受苦乐者是我,若无我者,为如树木,则不应别苦乐!爱憎、精勤亦如是。我虽微细,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为有。  答曰:是诸相皆是识相。有识,则有入出息、视眴、寿命等;若识离身则无。汝等我常遍故,死人亦应有视眴、入出息、寿命等!  复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随心风力故动发,此是识相,非我相。寿命是心不相应行,亦是识相。  问曰:若入无心定中,或睡无梦时,息亦出入,有寿命,何以故言皆是识相?  答曰:无心定等,识虽暂无,不久必还生,识不舍身故;有识时多,无识时少,是故名识相。如人出行,不得言其家无主。苦乐、憎爱、精勤等,是心相应,共缘,随心行;心有故便有,心无故便无。以是故,是识相非我相。  复次,若有我者,我有二种,若常、若无常。如说:  “若我是常,则无后身;常不生故,亦无解脱!  亦无忘无作,以是故当知:无作罪福者,亦无有受者;  舍我及我所,然后得涅槃。若实有我者,不应舍我心!  若我无常者,则应随身灭;如大岸堕水,亦无有罪福。”  如是,我及知者、不知者,作者、不作者,如檀波罗蜜中说。不得是我相故,知一切法中无我;若知一切法中无我,则不应生我心。若无我,亦无我所心,我、我所离故,则无有缚;若无缚,则是涅槃。是故行者应行无我想!  问曰:是无常、苦、无我,为一事?为三事?若是一事,不应说三;若三事,佛何以故说无常即是苦,苦即是无我?  答曰:是一事,所谓受有漏法。观门分别故,有三种异:无常行相应,是无常想;苦行相应,是苦想;无我行相应,是无我想。无常不令入三界,苦令知三界罪过,无我则舍世间。  
  复次,无常生厌心,苦生畏怖,无我拔出令解脱。无常者,佛说五受众是无常;苦者,佛说无常则是苦;无我者,佛说苦即是无我。无常者,佛示五受众尽灭相;苦者,佛示如箭入心;无我者,佛示舍离相。无常者示断爱,苦者示断我习慢,无我者示断邪见。无常者遮常见,苦者遮今世涅槃乐见,无我者遮著处。无常者,世间所可著常法是;苦者,世间计乐处是;无我者,世间所可计我牢固者是。是为三想分别相。无我想缘摄种种,如苦想中说。  食厌想者,观是食从不净因缘生。如肉从精血水道生,是为脓虫住处;如酥乳酪,血变所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汗垢,种种不净。若著口中,脑有烂涎二道流下,与唾和合,然后成味,其状如吐,从腹门入;地持、水烂,风动、火煮,如釜熟糜!滓浊下沉,清者在上。譬如酿酒,滓浊为屎,清者为尿。腰有三孔,风吹腻汁,散入百脉,与先血和合,凝变为肉。从新肉生脂、骨、髓,从是中生身根;从新旧肉合生五情根,从此五根生五识;五识次第生意识,分别取相,筹量好丑;然后生我、我所心等诸烦恼,及诸罪业。观食如是本末因缘,种种不净。知内四大与外四大无异,但以我见故,强为我有。  复次,思惟此食,垦植耘除,收获蹂治,舂磨淘汰,炊煮乃成,用功甚重。计一钵之饭,作夫流汗集合,量之食少汗多。此食作之功重,辛苦如是,入口食之,即成不净,无所一值,宿昔之间,变为屎尿;本是美味,人之所嗜,变成不净,恶不欲见。行者自思:“如此弊食,我若贪著,当堕地狱,啖烧铁丸;从地狱出,当作畜生牛、羊、骆驼,偿其宿债,或作猪狗,常啖粪除。”如是观食,则生厌想;因食厌故,于五欲皆厌。譬如一婆罗门修净洁法,有事缘故到不净国,自思:“我当云何得免此不净?唯当干食,可得清净。”见一老母卖白髓饼,而语之言:“我有因缘住此百日,常作此饼送来,当多与价!”老母日日作饼送之,婆罗门贪著,饱食欢喜。老母作饼,初时白净,后转无色、无味。即问老母:“何缘尔耶?”母言:“痈疮差故。”婆罗门问:“此言何谓?”母言:“我大家夫人隐处生痈,以面、酥、甘草拊之,痈熟脓出,和合酥饼,日日如是,以此作饼与汝,是以饼好。今夫人痈差,我当何处更得?”婆罗门闻之,两拳打头,捶胸干呕:“我当云何破此净法?我为了矣!”弃舍缘事,驰还本国。行者亦如是,著是饮食,欢喜乐啖,见其好色细滑,香美可口,不观不净;后受苦报,悔将何及!若能观食本末如是,生恶厌心,因离食欲,四欲皆舍,于欲界中乐悉皆舍离;断此五欲,于五下分结亦断。如是等种种因缘恶罪,不复乐著,是名食厌想。  问曰:无常、苦、无我想,与无漏智慧相应;食厌等四想,与有漏智慧相应,次第法应在前,今何以后说?  答曰:佛法有二种道:见道、修道。见道中用是三想,破诸邪见等,得圣果,犹未离欲;为离欲故,三想次第说是食厌等四想,得离淫欲等诸烦恼。初三想示见谛道,中四想为示学修道,后三想示无学道。初习身念处中,虽有食厌想,功用少故佛不说。今为须陀洹,斯陀含度欲故,无我想次第说食厌等四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者,若念世间色欲滋味,车乘、服饰、庐观、园宅,种种乐事,则生乐想;若念世间众恶罪事,则心生厌想。何等恶事?恶事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土地。  
  众生有八苦之患: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怨憎同处、所求不得,略而言之,五受众苦。众生之罪,淫欲多故,不别好丑,不随父母师长教诲,无有惭愧,与禽兽无异。瞋恚多故,不别轻重,瞋毒狂发,乃至不受佛语,不欲闻法,不畏恶道,杖楚横加,不知他苦,入大闇中,都无所见。愚痴多故,所求不以道,不识事缘,如[馨-香/牛]角求乳;无明覆故,虽蒙日照,永无所见。悭贪多故,其舍如冢,人不向之。憍慢多故,不敬贤圣,不孝父母,憍逸自坏,永无所直。邪见多故,不信今世、后世,不信罪福,不可共处。如是等诸烦恼多故,弊败为无所直。恶业多故,造无间罪:或杀父母,或伤害贤圣;或要时荣贵,谗贼忠贞,残害亲戚。  复次,世间众生,善好者少,弊恶者多。或时虽有善行,贫贱鄙陋;或虽富贵端正,而所行不善;或虽好布施,而贫乏无财;或虽富有财宝,而悭惜贪著,不肯布施;或见人有所思,默无所说,便谓憍高自畜,不下接物;或见好下接物,恩惠普润,便谓欺诳谄饰;或见能语善论,便谓恃是小智以为憍慢;或见质直好人,便共欺诳调投,引挽凌易;或见善心柔软,便共轻凌蹋蹴,不以理遇;若见持戒清净者,便谓所行矫异,轻贱不数。如是等众生弊恶,无一可乐。  土地恶者,一切土地,多衰无吉,寒热饥渴,疾病恶疫,毒气侵害,老病死畏,无处不有。身所去处,众苦随之,无处得免!虽有好国,丰乐安隐,多为诸烦恼所恼,则不名乐土。一切皆有二种苦:身苦、心苦,无国不有。如说:  “有国土多寒,或有国多热,有国无救护,或有国多恶,  有国常饥饿,或有国多病,有国不修福,如是无乐处。”  众生、土地有如是恶,思惟世间无一可乐。欲界恶事如是,上二界死时、退时,大生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处堕,摧碎烂坏!  问曰: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何等异而别说?  答曰:有二种观:总观、别观。前为总观,此中别观。复有二种观:法观、众生观。前为呵一切法观,此中观众生罪恶不同。  复次,前者无漏道,此中有漏道。前见谛道,今思惟道。如是等种种差别,一切地中摄,缘三界法,是名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死想者,如死念中说。  不净想者,如身念处中说。  断想、离想、尽想者,缘涅槃相。断诸结使故,名断想;离结使故,名离想;尽诸结使故,名尽想。  问曰:若尔者,一想便足,何以说三?  答:如前一法三种说,无常即是苦,苦即是无我;此亦如是,一切世间罪恶深重故三种呵。如伐大树,不可以一下断。涅槃微妙法,昔所未得,是故种种赞,名为断想、离想、尽想。  复次,断三毒故名为断,离爱故名为离,灭一切苦故,更不生故名为尽。  复次,行者于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正智慧观,远诸烦恼,是名离想;得无漏道,断诸结使,是名断想;入涅槃时,灭五受众不复相续,是名尽想。断想,有余涅槃;尽想,无余涅槃;离想,涅槃方便门。是三想,有漏、无漏故,一切地中摄。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第61楼(作者:@yanfeikexiao 于
00:56)  7-21 ……  ==========顶  
  @秋水长天共
10:24:31  望月师兄,如你所言,经论是指导我们修行的,没有修证到那个境界,而说那个境界的状况,不是学舌就是戏论.但是,我们对经论进行思维 研究 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吧?未学对那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理解,肯定不是如来真实义,但那理解在世间法上是讲得通的,读到末这句经文,末学就感到特别亲切.毒兄所贴大智度论中"身乐是乐,心乐是喜"的说法,让末学明白了喜与乐的区别.佛法是宝山,末学没有空回呀!  -----------------------------  @望月的目光
10:48:09  个人想法,概不负责:  我觉得,佛经没有看懂的地方,不要思维研究,过了,重复看,只管看,不懂不要紧,行到此处自然会有感受,事先怎样思量都是立相而已,误导自己。  我修禅宗,祖师的“不立文字”有道理。  -----------------------------  @徜徉在诗里
13:58:19  药山禅师不许弟子看经,自己却在看经,一日弟子看到师父看经便问,药山禅师说我只是拿经典遮遮眼睛,如果你们看经,要把牛皮也看破。  什么是遮遮眼睛,不以眼看经,因智者已证无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不以着相的眼看,所以说遮遮眼睛。  什么是不许看经,是看经不许持名着相。什么是把牛皮都看破,要透过名相直达了义,不破一纸却穿牛皮。  如此方解禅宗不立文字义,世尊亦说从未说过一字的法,难道世尊说了四十九年......  -----------------------------  @话真言
14:55:02  放你臭狗屁;  大字都不识一个,你个文盲,如何看经?  不光不能立文字,天下所有经书都应该付之一炬,叫你们天天在文字里绕来绕去,曲解佛义,坏乱佛道;  -----------------------------  @徜徉在诗里
15:20:16  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  在下有如放狗屁,一屁即过。却不要学那放屁狗,到哪儿都臭。  若不立文字,你拿什么骂人?若你不着文字相,捣鼓与么整齐的句式,却充满暴戾之气作么?  -----------------------------  @话真言
15:26:59  骂是法,是法平等;  对付你们这些坏乱佛法的狗屁,不光骂得,打都打得;  生活交流于语言文字,那是必须;文字佛经就不行,胡乱解义,那是断人慧命,毁佛正法;  -----------------------------  @徜徉在诗里
15:36:22  是你将佛法打成两断,离世觅菩提尤如觅兔角,自心尚不护,你护的是什么法?  对你这种枉执邪见,执着很深的人,本不想回复你。但是你的相却是真正毁坏正法,为护法故,身命尚可不惜,何惧汝打?  -----------------------------  @话真言
15:39:55  什么是【心】,你见着了吗?请开示?  -----------------------------  @望月的目光 23508楼
07:47:23  心能见着吗?定中观的不过是相而已。个人想法,用于探讨,不可当真。  -----------------------------  天天空谈臆想当然见不着…………
  @话真言
10:26:43  信众要小心,楼主在骗你;  真法是做人,不是搞迷信;  都是正常人,不要学神经;  不是做苦工,不喝洗脚水;  不用烧手指,不花一分钱;  不受人供养,自己去挣饭;  念经是狗屁,不如话家人;  顶天又立地,不拜木头像;  学佛有担当,坦爽君子行;  不是求忏悔,不是死磕头;  要想消累业,成就佛受身;  不是花架子,不搞假形式;  比如说超度,只有佛能行;  秃子庙里的,那是......  -----------------------------  @望月的目光 23507楼
07:22:47  这些都是放下“我执”。但是还不够吧?  -----------------------------  执着需要放下吗?
  @话真言
18:24:25  佛法既然是真理,那小哥哥你说说,【地狱】的实相是什么呀,请用人身体上的部位开示,请…………  否则,未证乱宣,坏乱佛法。  -----------------------------  @望月的目光 23472楼
21:03:08  如果只有开悟的人才能谈论佛经佛法,那佛法恐怕真的要尽了。引导人信仰佛教也是好的。  误导别人,这个恐怕不容易啊,众生不是那么容易受影响的,一起讨论都会生气。  心无所住吧!  -----------------------------  老百姓把人做好就成了,修什么法;  都去修行了谁来供养你们?  你心都没有,还无所住………………
  @4091083
20:02:22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最高,别人最低  (*^__^*) 嘻嘻……  旗在招展,庸人以为是旗动,庸人以为是风动,庸人以为是天气变换,庸人以为是恶风暴雨,庸人以为是业力牵引  (*^__^*) 嘻嘻……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佛法非经书,寺院非佛家  佛非出家人,净土非西方  念经千万遍,你也不见佛  念佛嘴念薄,你也不见佛  (*^__^*) 嘻嘻……  庸人不开悟,念佛不见性,打坐不入禅  (*^__^*) 嘻嘻……  庸人苦恼呀  庸人在找苦恼,你拦也拦不住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3470楼
20:47:17  只是探讨哦:  有旗在招展吗?没有旗,也没有风。想听听你实际经验的解释,不要引用经文。  你没有念过佛,所以你没有感受。劝人不要念佛,是要有因果的啊,谨慎!  念佛不只是对佛教信心的问题,它也是对自己心念的摄受,好比禅宗提着个话头。有师兄给我讲过念佛的感受,念到不念而念,你没有实际的修过,不要说长短,不好的。  当然,除了念佛也要修的。  “念经千万遍,你也不见佛”,请问:有佛可见吗?......  -----------------------------  没佛可见吗?就你们这帮颠倒徒,佛会见你们?佛是实实在在活在十方世界的大活人、大活人……不然你以为真是什么都没有;说你们无知你们还不承认,天天到处胡说八道,不知天高地厚。
  不错  
  @望月的目光 23496楼
22:26:18  回复第23493楼(作者:
22:20)  (*^__^*) 嘻嘻……  讲给慧明听慧明开悟了,将给其他人听都开悟吗?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  ==========  开悟不是明白了,是一种状态的转变,就好像水变成冰。  -----------------------------  开悟(开雾)只是入了小学的门……在佛法修行中,没有所谓你们理解的那种开悟,只有见与证;恩恩…………
  藏传佛教(密宗、喇嘛教)的男女双身法,是否违犯「不邪淫」重戒?  藏传佛教(密宗、喇嘛教)中,男上师与女弟子修炼双身法之父续,女上师与男弟子修炼双身法之母续,皆是异性师徒间真枪实弹的合修双身法,是藏传佛教自称高于世间所有宗派的无上瑜伽,号称这样实际修炼双身法,可以即身成佛。这在许多的密续与藏密祖师乃至当代活佛、法王、仁波切的开示中,可以得到证明:  《心与梦的解析》:「平凡人的性交行为与高度得证密续(无上瑜伽续)修行人的性交行为,生殖液都会流到生殖器的部位,差别在于是否能控制生殖液的流动。密续修行人被要求必须能控制生殖液的流动,所以经验丰富的修行人甚至可以让生殖液逆流,即使当它已经抵达生殖器的尖端时也不例外。」(达赖喇嘛着,四方书城有限公司,P.174)  《藏传佛教世界──西藏佛教的哲学与实践》:「当行者在密宗道达到较高层次时,他们会被要求去寻找明妃(合修双身法的女性)或勇父(合修双身法的男性)以作为入道的动力,当进行双运(男女交合)时,男性行者有较高的证量尌可以帮助女性行者证悟佛果。」(达赖喇嘛着,立绪文化, 93年10月 p.110)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吾人的身体结构租四大,即使是在凡夫的层次,在睡觉、打哈欠、昏厥和性高潮的时候,也会自然地经验到明光的微细层次。这显示我们自身具有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潜能。在这四种状态中,进一步发展的最佳机会是性交。……这种修行的先决条件是不可漏精。」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讲述,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印赠,P36,90年3月初版一刷)  与合法配偶外的第三者,或者与他人的配偶行淫,那是违犯五戒中的「不邪淫」的重戒,轻则失去人身,重则下堕地狱。  请问:  与异性上师真枪实弹修炼男女双身法,是否已经违犯「不邪淫」的重戒?
  @望月的目光
22:21:56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笑什么?没有定,应该不能开慧。  -----------------------------  @98楼
22:30:51  (*^__^*) 嘻嘻……,笑而不言  -----------------------------  定个屁,定;凡夫肉体能定什么;你能定三天七天,你能定一年十年?  你能在你的所谓定中随心所动?你能在你的所谓定中随心所欲?  几千年了,修定的人修出什么了?定的全是阴灵……打坐是洞察须弥山后的行法,一个连心都没见的人,还定;
  喇嘛教的意淫外道法  莲花生于《亥母甚深引导》中,开示云:【自身大乐轮者(密宗喇嘛若无实体明妃可用者,即修此自身之大乐轮):具力瑜伽士,为增长无漏智,当修气脉明点,如法灌顶,拙火作已,于寂静处坐安乐垫上,随自欲乐想一佛母(观想有一明妃);此为与心相合、修智慧母法。  如彼真实(如果所观想之明妃已真实出现于眼前时),闻其语言、窥其形容、按乳、等工作,向空虚拟而行(还应当能闻其语言、窥其形貌,按摸其乳房…等工作,皆向虚空中模拟而行之);如上以不定法(以如上所说,不一定使用某一法),令生安乐(令自己出生淫乐之触受)。  身生热出汗,杵(下体)出牛涎,此时当观体性本来空;头身等抖颤,如是一剎那提马头佛慢,自杵观为五股杵,红种字头向下,塞杵口,以右手为亥母而行(谓将右手作为亥母明妃,以手淫之法而引生淫乐),显自性顶上五轮等,如前密修而修;虽遇命难,明点勿泄(纵使遇到命危之状况,也不可以使精液射出)。  如是意乐,当数数生起,慢慢手淫;乐如生起,上气安住本处,中气鼓腹,目看明空体,抖身;乐小,再淫;不忍乐、(犹)如昏迷时,身不动,中气外张,上气按抑,背气提上(如猫拱背,提肛,将气自杵根向背后督脉往上提),以长吽短吽出气,腹贴背(缩腹贴背上提)。如上无间连行三次(如上所说不间断地连行三次性高潮)。】(曲肱斋全集(三),陈健民着,徐芹庭编,普贤王如来佛教会.出版精装本,P529~539)  喇嘛教莲花生误会佛法,不明成佛之法。不明白解脱道的内涵,以为意淫可以解脱,可以成佛。落入外道六识论邪见中。是一个附佛外道凡夫。喇嘛徒崇拜如是凡夫,一起造作恶业,自受恶果。唯有舍弃四皈依。重受三皈依。并脱离喇嘛教才有解脱的可能。
  如本法师批判喇嘛教  现在我们亲眼目睹西藏喇嘛有吃鱼肉荤食,甚至饮酒(当作无上甘露),严重者搞双修法,这些斑斑可目睹之非法,是有严重伤及修梵行,不得行淫,不得饮酒、不得食众生肉....等等,佛陀大慈大悲在戒律说得一清二楚不含糊的,竟然佛法流传到现在,却变成出家人可饮酒,可食肉(荤食),可(双修法),真不可思议,佛法变质变成外道法,变成世间法(梵语loka-dharma)一样,这怎能不令人叹惜、伤感,代替佛说一声冤枉、委屈、无奈,真是末法邪师如恒河沙...。  仁者所闻,事实如此,的确西藏出家喇嘛十人有十人都吃鱼肉(荤食)没错,喇嘛在西藏我们看不见他们吃鱼肉,纵然环境种种因素关系,致使不能如愿吃素,我们都能接受,佛法可牵强无奈暂时随顺一时,正信佛弟子最不可原谅的就是,西藏也是大乘佛法,(行色按:法师虽然看到喇嘛教的一些问题,但是还未认识到喇嘛教的东西巨细皆非佛法,更何称大乘乎!其正是假借佛教之名而侵蚀佛教之魔王设教。为佛教第一巨瘤也。印度佛教之亡,即亡于此巨瘤之手)西藏出家喇嘛来到台湾大乘佛法之国土,竟然也跟一般没有学佛的泛泛之辈大吃鱼肉、饮酒,内心毫无惭愧之心,慈悲之心早已置之度外。  有一天有一次(民国九十年六月),在家居士邀请我至其餐馆洒净安佛座之际,却见十余位西藏出家喇嘛围成一桌,桌上皆大鱼大肉、牛排,反而蔬菜少之又少,又有一瓶瓶的酒罐置于桌上,大家吃的欢喜乐洋洋,我目睹其境,内心有一股难以抗拒的感慨,末法!末法啊!释迦牟尼佛啊!你作何感想!  本学这几天看虚云老和尚的文章.,他的文章中对当时的藏密是反感的。对其吃肉更是不满。只是不明其中之真假。因此在言语上十分婉转。不直说罢了。藏密这个披着佛衣的假道学。  绝不允许藏人打住密宗旗号胡作非为.说似是而非的佛法,可见半步之差害人于深渊万丈.久劫不复
  揭开喇嘛教的神秘面纱--唤醒沉迷  喇嘛是上师的意思,喇嘛教就是上师教。在西藏历史(元朝以后),管理“一万户居民”的大喇嘛(密宗的上师,),叫作“万户长”。那么一个万户长是怎么来的呢?公元841年,西藏密宗进入后弘期,统治西藏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西藏形成没有统一政府管理的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这时候,西藏密宗的祖师,纷纷建立寺院,招收喇嘛弟子,开始以寺庙为中心,弘扬密教。其中的少数密教的祖师,因为学识和声望,受到地方贵族和群众的信奉,信徒捐献了大量的田地、人户、牲畜、财物作为供养,成为寺院的寺属庄园(亦译香火庄),密宗的祖师,称为大喇嘛,就是这个庄园的主人。  这样,喇嘛寺院逐渐拥有了土地、牲畜、农牧民户等生产资料。这些寺属庄园中的少数领主(大喇嘛),由于善于经营,通过放高利贷、兼并土地、收购朗生(奴隶)等方式,极大地扩大了庄园的规模,使得依附于这些庄园的农奴、平民家庭,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于是小庄园逐渐发展成大庄园。  随着喇嘛寺庙经济的发展,担任寺主的大喇嘛,就让他的亲属、以及一些可靠的小喇嘛为他办事,这些亲属、小喇嘛,逐渐演变成贵族和庄园的行政官员。在这些贵族、和喇嘛官员之下,又出现了——协本(管理庄园属民的人员)、仲译(文书)、涅巴(管事)等低一级的小官吏。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寺属庄园,还自行建立了法庭、监狱、不脱离生产的地方军队等,以适应管理地方政务的需要。掌管寺属庄园的大喇嘛,于是把——“宗教首领”和“地方官员”的职能结合起来,成为“政教合一”政治势力。由于吐蕃王朝,已经土崩瓦解,西藏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进行管理,这些逐渐发展起来的——拥有财产和军队的大喇嘛,各自为政,形成了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立王国”。而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就是拥有政教大权的——大喇嘛。当庄园发展成为大庄园,拥有“一万户”居民(大概数字)的时候,这个大喇嘛,因为拥有这“一万户”居民的管理权,所以。大喇嘛也叫“万户长”。当时,在元朝时期的西藏,万户长(大喇嘛)总计有13个,于是,元朝皇帝再从中选拔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万户长”,让他管理其他的12个万户长。于是这个被皇帝选拔出来的万户长,于是这个喇嘛就走向了政权的顶峰,就成为管理整个西藏的最大最大的大喇嘛。  密宗的这些“活佛”“法王”,所修的密宗,他们自己吹捧为“顶级佛法”,可以“即身成佛”,“活佛”“法王”的证量极高,可以喝酒吃肉,可以拥有多名“明妃”,用来修男女双身法。密宗的这些“活佛”“法王”比中国的皇帝要高贵的多了,他们不仅是世俗政权的统治者,而且还是宗教领袖,他们不仅掌握着下层人民现世的生死大权,还掌握着,下层人民死后,来世能否进入“天堂”的权利,所以密宗的“活佛”“法王”创造了佛教根本没有的“金刚地狱”,谓不服从上师管理的人,死后下“金刚地狱”!  西藏密宗不同的教派之间,为了争夺政权,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使在同一个教派的内部,争夺权利的斗争,也极为残酷,这从历代达赖喇嘛的寿命上就能反映出来:达赖四世活了28岁;达赖五世,活了66岁;达赖六世,活了26岁;达赖七世,活了49岁;达赖八世,活了47岁;达赖九世,活了11岁;达赖十世,活了22岁;达赖十一世,活了18岁;达赖十二世,活了20岁。在西藏密宗,达赖喇嘛被公认为是“观音转世”再来救度众生的,以宗教领袖的地位,却很少有能活过50岁的,寿命为什么这么短呢?都是因为西藏密宗内部的权力斗争所致。如此进行残酷的斗争,云何有任何慈悲可言!  以上所说,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密宗的教义决定了其必然性,大家可以看看论坛上——《西藏密教史》这篇文章中的介绍。
  一、西藏解放以前(旧西藏)的社会制度  1、引言  根据古史和传说,西藏的第一位藏王,“自天神而为人主”,当地人见他像貌庄严,举止温雅,于是,把他驮在肩上返回,奉戴为王,号令部落。这就是西藏最初的藏王聂赤赞普,也被称为“肩舆王”。藏文史书《西藏王臣记》、《红史》、《贤者喜筵》等都记载着这种传说,说聂赤赞普只身来到西藏,迎接他的有12位苯教人士。这时期藏地已建有许多小邦,但没有治理众生的首领。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统一西藏的900余年间,西藏古代史上出现过33位藏王。不过那时,西藏大小部落林立,聂赤赞普传袭下来的伯特部落,到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即位时,已发展成为势力很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时代,是西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奴隶制进一步巩固,统一了西藏高原。经济上,吸收汉族等其他民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文化上,创制文字和佛教的传人,对后期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藏未统一以前,各地方势力互不相属,各有自己的组织和首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他把各部的首领聚集到逻些(今拉萨),确立了他们的封爵,规定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他们都得效忠吐蕃王室,向王室纳一定的租税,出一定的人员替王室服役,遇到战争时出一定的兵力替王室打仗。他们之间的争执,须由王室来解决。从现有的藏、汉文史料来看,吐蕃王朝时期已有赞普赐给大臣们大量奴隶的记载;有赞普或大臣们死后用奴隶殉葬的记载;有举行盛大宗教祭祀时,杀死奴隶作为牺牲的记载;还有使用奴隶从事各种生产的记载。这说明吐蕃时代的  西藏是奴隶社会。大约在公元869年到877年间,西藏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的奴隶大起义,前后持续了九个年头。经过这次奴隶大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了,西藏进入混乱分裂的时期。一直到13世纪中叶,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扶植下,建立起统一的萨迦政权,西藏的四分五袭局面才结束。  从10世纪初叶到13世纪中叶,西藏社会基本上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从13世纪中叶到1959年,西藏社会经历了700余年,封建制度也持续了700余年,没有变更。
  3、旧西藏的法律  旧西藏通用的法律分为两种:一种是教法,即规范出家人的戒律,如“沙弥戒”、“比丘戒”等,专门适用于僧侣;一种是王法或政法,适用于俗人。法律条文是吐蕃时代留下来的,1000多年没有多大变化。主要的法律有,“十三法”、“十六法”等法典,它们曾经过五世达赖、十三世达赖的修订。另外,西藏还沿用元朝、清朝的某些法律。法律条文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刑事法律规范,有惩治制裁规定,有婚姻、财产等民事法规等等。某些法律明确规定并严格维护等级森严的不平等社会制度。“十三法”、“十六法”规定:“人有等级之分,因此命价也有高低”。上等上级人的命价按尸量黄金计,下等下级人被杀的命价仅为一根草绳。法律规范的等级性非常明显,严格区分贵贱,并公然庇护权贵。如按伤人赔偿规定,凡仆人反抗主人,而使主人受伤较重的,应斫掉仆人的手或脚;如主人打伤仆人,延医治疗即可。如抗犯活佛,则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按照法典规定,农奴“勿与贤哲贵胄相争”,甚至规定“向王宫喊冤,不合体统,应逮捕鞭击之”,连农奴喊冤也有罪。而达赖集团散发的材料都称,农奴“是有合法身份的”,他们“可进入法院,他们有权控告他们的主人,并且把他们的案件上诉到高一级当局”。这显然与事实不符。而在领主管辖的范围内,领主们既是法律的制订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意志就是法律,他们的封赐文书、口号命令,谁也不能违抗。法律还保障三大领主对拥有的土地和农奴人身的占有权。五世达赖在木猴(甲申)年授予贵族谕文中就写道:“如果你们(指农奴)贪图自由舒服,我特授予拉日孜巴权力,将你们鞭打、砍杀”。寺庙和政府的判决同样具有相同的效力,凡僧人犯法,皆由寺庙处理,只有寺庙的僧人被开除僧籍逐出寺庙,政府才能依法处理。宗教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在法律的具体实施中,宗教也介入。如在起誓以分别有理无理的法律中,执行者采用的方法,是令起誓的双方在护法神像前,用手从烧沸的油锅里捞取石子,油锅里放有黑白石子各一枚,捞得白者为有理。这真是骇人听闻。法律的每一条文都有详细注释、判例和罚则,在执行时,就依据法典的这些注解和判例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刑罚。司法的刑罚方式,在西藏极其原始而惨酷。轻微的罪名,多半施行鞭笞,鞭笞往往当众进行,不论男女都得脱光下身,用长柳条抽打屁股。较重的刑罚有挖眼、割舌、剁去双手或双足,甚至割鼻、割耳、抽脚筋等,有的则被送到隆子宗等边远地区流放,终身为奴。一些刑罚令人难以想象,如把人投入蝎子洞。凡是犯有反叛政府罪或其他重要罪行的罪犯,都被投入蝎子洞里。投进洞中的犯人,很快会被成群的蝎子螫死。郎子辖(拉萨市旧政府)和拉萨附近就有蝎子洞。还有一种刑罚是把犯人缝在一个牛皮袋里,仅留头在外面,然后丢到河里,随流漂泊,慢慢把人淹死。藏学家李有义教授,这位***政府时期曾在西藏任职,后一直从事藏学研究的学者,在他1951年所著《今日的西藏》一书中,向世人讲述了他在西藏期间亲眼  看见的一个奇特的刑罚:“一个做假金子的,被藏政府抓到了,就用一块石头和一把盐,让犯人抓在手中,然后把他的拳头用牛皮缝起来,用枷锁住晒在太阳底下,不久这人手就被石头和盐把血水吸了出来,这人痛的一阵阵晕过去,大声呼救,两三天后这人的手和半截臂膀都枯了,成了残废。”像这一类的刑罚种类很多,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描述。
  2、旧西藏的政府组织  旧西藏的社会等级十分森严,最上层是僧侣,也就是喇嘛,其次是贵族,最下层的是农奴、奴隶。政府官员由地位显赫的僧侣和贵族组成,他们是西藏的统治阶级。农奴和奴隶则是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毫无地位。  宗教和世俗的最高首领是达赖喇嘛,政教大权都集于他一人之手。达赖喇嘛是西藏最大的活佛,不过,他是通过转世制度纪继承政治和宗教统治地位与权利,而不是世袭的。达赖喇嘛有来自贵族世家,也有来自普通农民家庭。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就是来自青海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依照西藏旧制,即使他出身贫民之家,一旦继任为达赖喇嘛,一夜间就成为西藏最大的贵族。他代表的不是贫民的利益,而是贵族的利益。依照西藏的惯例,达赖喇嘛须年满18岁,并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考取“格西”学位之后才能亲政。在达赖喇嘛亲政前,政教大权掌握在摄政的手里。  充任摄政的也必须是“活佛”,这类“活佛”“在西藏最著名的是“四大林”,即丹吉林、功德林、策墨林和锡德林。“四大林”都是“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是蒙语音译,意为“化身”,是清朝政府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喇嘛教“大活佛”的封号。这四位呼图克图都曾经受过清政府的册封。这一级的“活佛”,均被载于理藩院册籍,每代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予以承认和加封。木鹿寺的地珠“活佛”也有充任摄政的资格。此外,黄教(格鲁派)甘丹寺法台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出任摄政。呼图克图任摄政的制度是由清朝政府规定下来的,一直没有变更。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前有两位摄政,一位是热振呼图克图,一位是达扎“活佛”。达扎“活佛”并不是大呼图克图,他是在特殊情况下取得摄政权力的。达赖、摄政以下是政府行政机构,藏语称“噶厦”。“噶”是命令的意思,“厦”是房屋的意思,“噶厦”就是发号施令的地方。外国人常把噶厦译成“内阁”,性质类似。噶厦是清政府规定的。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清政府派军队入藏,打退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之后,把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护送回西藏,在布达拉宫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并决定废除管理政务的第巴职位,设立噶伦联合掌政(康熙六十年,清政府设噶伦三人;雍正元年,清政府  设噶伦五人;乾隆十六年,清政府设噶厦,实行四噶伦制),命他们在大昭寺设立办公所。乾隆十六年以后,清朝命令诸噶伦在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领导下,办理西藏政务。1959年以前,西藏地方政府又称噶厦政府。 噶厦设有噶伦四人,三俗一僧,他们的地位是三品(这也是清朝的规定,达赖喇嘛为二品,摄政为二品,噶伦为三品),一切重要事务,都由噶厦议决后呈达赖喇嘛或摄政核准执行。如果有噶厦不能决定的重要事务,如战争、议和 、选举摄政及达赖转世等问题 ,就由噶厦呈请达赖喇嘛或摄政召开“民众大会”,藏语称“冲都”,与会的是各机关官员代表、三大寺堪布和贵族代表;农奴和奴隶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这种会议至多是达官贵族会议,而且被少数大喇嘛和贵族操纵。有些较重要的事或政府不愿做的事,常常借大会来应付,或推脱责任。噶厦以下有两个主要的办事机构,一个是“译仓”,意为秘书处,其地位较噶厦略低,但它直接由达赖或摄政领导。达赖喇嘛的印鉴由译仓保管,噶厦的公文要送到译仓盖印后才能发出。译仓有仲译(秘书长)四人,全部是僧官,而且都由四品以上的“堪穷”担任。他们管理着所有的寺庙,僧官的调迁、任命都由译仓决定,并负责代达赖或摄政起草文件。译仓形式上隶属噶厦,实际上又受达赖的总堪布(基恰堪布)领导,噶厦的一些重大事情,都必须通过译仓向达赖呈报。另一个是“仔康”,意为审计处,管理着财政和俗官、贵族的事务,也负责发布政令。西藏的每一个贵族,有多少庄园,应向政府纳多少税,出几个兵,都由仔康管理。同时它负责培训贵族子弟,凡贵族子弟出任官职,必须先在仔康登记,然后接受训练,经过两三年的训练才能得到职位。仔康设有孜本四人,都是俗官,官位四品。噶伦出缺时俗官噶伦多半从孜本中选任,僧官噶伦则在大仲译中选任。除“译仓”和“仔康”外,政府行政各机关的官员都是僧俗配制,在各基恰(相当于地区),各宗(相当于县)等地方官中也是如此。噶厦的其他机构还有马基康(即藏军司令部)、朱颇列空(粮务局)、索朗列空(农务局)、门孜康(医药历算局)等部门。地方行政建制最大的是基恰 ,相当于一个行政区。每基恰设有基恰一人或两人,意为总管。总管都是由四品以上的僧官或俗官担任,三四年为一任。任职期满后或调职或留任,由噶厦决定。在基恰中,以昌都总管为最大。因为出任昌都总管的都是噶伦,较其他总管的地位高,权力大,通常昌都总管都被称为“昌都噶厦”。基恰以下是宗,相当于县,每宗设有宗本一人或两人,相当于县长。另外,贵族、寺庙庄园的辖地称为“溪卡”,较宗小(也有的溪卡和宗在行政上同级),设溪堆。宗本的品级较高,溪堆的品级较低。噶厦把宗、溪分成三等:一等宗由五品官任宗本,僧俗各一,二等宗、溪的宗本、溪堆由六品官担任,僧、俗各一;可只设一个宗本(溪堆),僧俗轮流;三等宗、溪由七品官担任宗本(溪堆),一般为一人,僧俗均可。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等级森严,被一种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官吏制度统治着,广大农奴和奴隶处于无权的地位。
  4、西藏统治阶级的权势和地位  西藏的统治阶级既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土地的占有者。组成这个阶级的是贵族和僧侣,他们掌握着无限的政治权力。自从喇嘛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后,崇拜活佛成为西藏密宗的一大特点,逐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活佛,藏语称“朱古”,意为化身。后被用于大喇嘛继承制度,来解决寺庙首领继承问题。达赖和班禅是活佛中地位最高的,他们是前后藏的政教领袖。因为达赖和班禅管辖的地域、属民有所不同,政治上的权力也不完全一样。不过,在宗教上达赖和班禅的地位是相等的。  达赖喇嘛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达赖喇嘛平常住在布达拉宫,夏天移住罗布林卡。达赖喇嘛有自已的内侍系统,藏语叫“拉让”。拉让中设有基恰堪布一人,即达赖的内侍总管,地位与噶伦相等,可以代表达赖出席噶厦会议;设卓尼钦波一人,职掌内外传达,即传令官;设森本堪布一人,管理达赖的起居生活;设苏本堪布一人,管理达赖的饮食;设曲本堪布一人,管理达赖日常的宗教活动。此外,还设有侍卫若干人,负责达赖的日常警卫;孜恰若干人,负责管理达赖个人财产和放债等。  班禅喇嘛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班禅常年驻锡地是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喇嘛教六大寺庙之一。班禅之下设有管理政教事务的机构,由班禅所属的重要堪布组成,藏语称“囊玛岗”,意为内务处,负责管理后藏地区的政教事务。九世班禅时期,改称“班禅堪布会议厅”,十世班禅时期称“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班禅自己也有与达赖喇嘛大体相似的内侍机构,替他管理宗教、经济和日常生活等事务。  “杰波朱古”是仅次于达赖、班禅的第二等活佛,“杰波朱古”在藏语里,意即出任摄政的大活佛,就是前已提到的“四大林”等。因为大呼图克图可以出任摄政,其宗教、政治地位很重要。每个大呼图克图都有自己所属的寺庙,如热振活佛属于色拉寺的“结扎仓”,他自己的寺庙是热振寺。他们就是不当摄政,收入也很多,可以过上极其富裕的生活。每个大呼图克图都设有“拉让”,庄园里派有管家,替他们收租和管理农奴。在西藏还有一些大活佛,在他们自己管辖的区域,有很大的权威。他们掌握着自己区域内的政治、宗教大权,噶厦政府也要通过他们才能把政府的命令贯彻下去,像昌都地区的帕巴拉呼图克图等。西藏还有许许多多小活佛,他们的地位比喇嘛高,多数没有自己的寺庙和庄园,寄籍在一个寺庙中,靠活佛的名号和地位分取布施以养活自己。他们的转世也不一定是永远的,有些小活佛转了几代以后,就停止转世了。西藏密宗寺院社会集团同世俗社会一样,其僧人内部也是等级森严、各有分工的,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经常在寺外为群众的生老疾病、吉凶婚丧等念经占卜、祈福祛灾的;有杂役僧,专为寺院做各种体力劳动和差役;有工艺僧,专为佛殿从事雕塑、铸造、绘画、刻版、印刷等事务;还有学习医药、星算占卜的僧人;还有一类僧人,在重大宗教活动  期间,协助铁棒喇嘛维持秩序,发生严重冲突时,充当战士保卫寺院的安全,以安全保卫为业。寺院僧侣分成许多等级,活佛、堪布、管家及担任重要职务的僧官喇嘛是上层僧侣,约占喇嘛总数的4%。他们把持寺院的一切大权,享受更多的封建特权。占90%以上的广大普通喇嘛无权无势。有的是迫于生计,为解决衣食问题而进寺的;有的是为了逃避差役,求寺院庇护;有的是代人出家和支扎差(即当喇嘛的差),被迫而来。据本世纪50年代初期对哲蚌寺的两个康村287名喇嘛的调查,其中因年岁小被父母送来当喇嘛的有124人;因生活逼迫,逃避差役、债务来当喇嘛的有126人;被寺院勒令拉差来当喇嘛的31人;自愿来当喇嘛的只有6人,只占调查人数的2%。普通喇嘛一进寺院就要承担一系列封建义务和各种差役,寺院规定这些封建义务和差役可以出钱代役或贿赂免役,贫苦喇嘛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终日为庙寺上层喇嘛劳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如哲蚌寺规定,凡要免除根差(年轻时期叫宣差,期满后转入根差,意为老资格的差),要对本康村全体喇嘛布施茶饭一次,每人发藏银三钱,捐赠康村基金藏银六百两,合计三项开支约三四千两藏银。这是贫困喇嘛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因而他们也永远逃脱不了各种差役。  贵族是统治阶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包括获得贵族封号的政府官员及历代崐达赖、班禅的家属。西藏历代被封为贵族的大约有400家左右(包括僧官贵族)。这些贵族有的因家族首领或全体男性成员残废,延续中断;或因事故被没收财产;或因政治斗争被革去封爵降为平民。到1959年,贵族剩下不到200家。这些贵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吐蕃时代的部落酋长,以后作为王室的部属,一直继承下来,成为贵族。有些古老贵族的家世可以推算到松赞干布时代,如朵喀家族。一种是历代服务西藏政府有功,被封为贵族的。还有一种是达赖、班禅家族,又称尧西。从七世达赖到十四世达赖,共形成了七个家族,如朗顿家族、拉鲁家族等。这200家贵族占据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政府的僧俗官员,大半都是由贵族担任。他们还拥有很强的经济力量,世袭贵族每家都有一个到几十个庄园,拥有几百克(一克约合一亩)到几万克土地,如大贵族多仁就拥有土地4万克。贵族的地位都是世袭的。小贵族要想成为大贵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虽然这些小贵族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政府的权力主要集中在20多家大贵族手中。大贵族犯了罪可以被降为小贵族,甚至可能被免职抄家。农奴、农民家庭要想成为贵族,只能是降生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家庭。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原来是青海(有说是甘肃)省一户农民家庭的孩子,继任十四世达赖喇嘛后,他的家庭照例获得了大贵族的地位。
  5、旧西藏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对人民的超经济剥削  西藏社会的封建性,就它的土地制度与政权组织的关系来说,与欧洲封建主义相比,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比如出租劳役,以服役换取土地,土地所有权与政治地位紧密相关等。在西藏,作为生产单位的庄园与欧洲的领地相似,农奴的劳役也与欧洲的徭役相差无几。在欧洲封建社会里,除了国王、贵族外,基督教会上层也是封建主阶级的组成部分。在西藏被称为“三大领主”的统治阶级就是由政府、贵族和僧侣上层组成。在欧洲封建时代,教会通过赠送或恩赐的方式获得庄园、田地,这点同西藏寺院取得庄园、土地的方式是一样的。欧洲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自由民失去了土地,丧失自由沦为农奴,领地上的农民成为不能自由离开土地的农奴或依附家民。在西藏,农奴也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人身受“三大领主”支配。根据旧西藏与封建时代的欧洲的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可以从土地的占有形式,以劳役等形式获取收入,看出它们都具有的封建性质,农民在这种制度下沦为依附于土地,依附于领主的农奴。
  @望月的目光 23492楼
22:16:59  回复第23487楼(作者:
22:01)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  ==========  菩提本无树,对,顶礼!  菩提本非树,错!佛为什么捻花?  -----------------------------  捻花是行法;别再依文解义胡猜乱想了,你连佛法的门都没摸着,说了你别生气……………………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1:26:41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的这个解释,我有点小异:  1、不思善,不思恶:究竟是不是指善恶?也许六祖是说不要想其他事(好事、坏事),摄受信念。  2、我理解六祖话的重点不是在前面,而是: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理解六祖要慧明......  -----------------------------  @4091083
21:38:5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__^*) 嘻嘻……  知自性知一切万法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1:59:11  道理是如此啊,但是,要有前提啊,就是心行啊,修戒定慧,具备了状态,才有机会啊。理解没有用的。  -----------------------------  @90楼
22:11:05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天天把戒守,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烧高香,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行苦修,才能修成佛,哈哈  天天把经背,才能修成佛,哈哈  -----------------------------  这些狗屁,全是在搞形式,婆罗门迷信狂徒说的就是他们…………  修行当内证外显,以自己的身体为道场,皈依自性佛,以【自】为师……
22:01:54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最高,别人最低  (*^__^*) 嘻嘻……  旗在招展,庸人以为是旗动,庸人以为是风动,庸人以为是天气变换,庸人以为是恶风暴雨,庸人以为是业力牵引  (*^__^*) 嘻嘻……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佛法非经书,寺院非佛家  佛非出家人,净土非西方  念经千万遍,你也不见佛  念佛嘴念薄,你也不见佛  ......  -----------------------------  印光、净空之流,把好好的念佛法门,搞得乌烟瘴气…………  念佛是用肉嘴念的吗?肉嘴念佛佛会嫌你太吵了;我们无时不在念佛中…………  没有念佛,我们就是植物人;一群大白痴;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六祖逃命之中,有个和尚追来,六祖吓得躲在草中,和尚说我不是追你的,我是让你告诉我佛法真谛的。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非恶非善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呀!  (*^__^*) 嘻嘻……  连个本来面目都看不到还想坐禅?怕你不入......  -----------------------------  @望月的目光 23480楼
21:34:56  呵呵,看到本来面目那么容易吗?  -----------------------------  你们这么搞下去,再给你几十万劫的时间都见不到^^^
  @海上明月光辉 23477楼
21:23:36  佛法在生活之中,并非深不可测。用身边的事解释佛法,用自己的言行弘扬佛法,功德无量。  -----------------------------  你为什么会饿?你用身边的事解释?  说法弘法,只有证得【法师】果的人才有资格;你见光中演说大陀罗尼了吗?  没有这个境界,谁敢说法弘法,你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连佛法的门都没入,就敢到处胡说八道,还假名佛说弘法…………
  @话真言
10:59:22  佛法是智信,当从生活解;  就拿饿义说,天下几人知;  你为什么饿,谁能告诉我;  这些和尚团,你们了知吗;  -----------------------------  @望月的目光
11:56:07  呵呵,僧人福德高,我们没有福出家,因为有许多责任要承担。认为僧人哪里不妥,可以探讨,不要笼统说僧人过。  从你前面的大段发言来看,你应该还没有信佛,但是是好人,修佛吧!  -----------------------------  @话真言
11:59:24  披张海青皮就是【僧】?  有责任要承担,这是做人基本原则,是对的;  -----------------------------  @望月的目光
12:04:32  现僧像的就是僧。  -----------------------------  @话真言
13:37:00  佛说的僧全在真空妙有里生活,有感受、无实物;现象僧全是狗屁僧~~~~~~~  -----------------------------  @68楼
20:38:26  佛法是智信,当从生活解;  就拿饿义说,天下几人知;  你为什么饿,谁能告诉我;  这些和尚团,你们了知吗  (*^__^*) 嘻嘻……  这个问题,考验佛学真知,没一个人回答,惭愧呀,剔个光头也没有用呀!  我想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就讲一个小故事,六祖来到庙里,一位师傅正在讲佛法,指着旗杆说,你们看旗为什么在动,大家纷纷说,是旗动、是风动、是---  六祖说:“仁者心动”。真言兄明白,不......  -----------------------------  因为有老师教导,我只是理论上明白一小点点,没有实证到…………  你见星了吗?  何相?  入星,又何相?  又阿难是什么?
  @望月的目光
22:36:00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佛说:以戒为师。佛是实语者。  戒都不要了,还能见本来面目?  -----------------------------  @4091083
22:39:11  (*^__^*) 嘻嘻……,笑而不言  -----------------------------  @望月的目光 23504楼
06:31:14  你笑的很好,真不想惹你不笑,不过还是要劝你。  不要登高,扮高人相,免得误导他人。  个人感觉,你除了对“饿”的理解有点粘边,其他的错了太远。你知道行佛经,但是,你没有行。  你高唱“没有善恶”,你的依据只是“不思善,不思恶……”,太太牵强,也说明你没有实修经验。就算从世法考虑,你想想,慧明要开悟,就告诉他没有善恶,他就开悟了吗?他就缺这个?  你对戒嗤之以鼻,说明你没有行过经,汉地禅......  -----------------------------  还坛经,你证得识字的【眼睛】了吗?你这就是在依文解义;  禅宗至六祖后,真正的禅法就收了;后辈除虚云外,其他的都是在胡搞八搞…………
  @望月的目光 23501楼
22:36:00  回复第23490楼(作者:
22:11)  @4091083
21:15:58  讲个小故事:  ……  ==========  佛说:以戒为师。佛是实语者。  戒都不要了,还能见本来面目?  -----------------------------  什么是戒?请开示?  佛说的以戒为师,是你依文解义的那个戒吗?叫你们境界不够不要读经、瞎猜乱解,你们就是不听;这个戒是你们理解的那个戒吗?  中国的文字一字一实相、世界;如果文字好比光碟,你必须要成就DVD的功德,才能读其内容;你成就DVD的功德了吗?  还要依文解义吗?
  @话真言
18:24:25  佛法既然是真理,那小哥哥你说说,【地狱】的实相是什么呀,请用人身体上的部位开示,请…………  否则,未证乱宣,坏乱佛法。  -----------------------------  @望月的目光
21:03:08  如果只有开悟的人才能谈论佛经佛法,那佛法恐怕真的要尽了。引导人信仰佛教也是好的。  误导别人,这个恐怕不容易啊,众生不是那么容易受影响的,一起讨论都会生气。  心无所住吧!  -----------------------------  @话真言 23520楼
09:45:18  老百姓把人做好就成了,修什么法;  都去修行了谁来供养你们?  你心都没有,还无所住………………  -----------------------------  人成就是佛成时,这话我相信。但是毕竟要开悟的啊。  现代社会发展,世界上再没有乞讨的行为,让僧人再去乞讨不现实,我们供养也是应该的。  心无法看见,不是没了。
  @4091083
20:02:22  法无善恶,庸人自以为有善恶  法无对错,庸人自以为自己是对别人是错  法无高下,庸人以为自家最高,别人最低  (*^__^*) 嘻嘻……  旗在招展,庸人以为是旗动,庸人以为是风动,庸人以为是天气变换,庸人以为是恶风暴雨,庸人以为是业力牵引  (*^__^*) 嘻嘻……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佛法非经书,寺院非佛家  佛非出家人,净土非西方  念经千万遍,你也不见佛  念佛嘴念薄,你也不见佛  (*^__^*) 嘻嘻……  庸人不开悟,念佛不见性,打坐不入禅  (*^__^*) 嘻嘻……  庸人苦恼呀  庸人在找苦恼,你拦也拦不住  (*^__^*) 嘻嘻……  -----------------------------  @望月的目光
20:47:17  只是探讨哦:  有旗在招展吗?没有旗,也没有风。想听听你实际经验的解释,不要引用经文。  你没有念过佛,所以你没有感受。劝人不要念佛,是要有因果的啊,谨慎!  念佛不只是对佛教信心的问题,它也是对自己心念的摄受,好比禅宗提着个话头。有师兄给我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五色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