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有没有权利要公民的基本权利家庭信息?说什么区政府文件等等……你们那商品房也是这样吗?请懂行人士解答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原创』序-论废除物业管理条例
1979 次点击
22:27:44 发布在
系统调整,暂时无法查看。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孔孟就是国难]
[随意而言]
[micronet]
[丰神迥异]
[按倒放血]
[万里云天]
[面朝大海7]
[鸟蛋一样的东西]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0:24 &&
系统调整,暂时无法查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3:36 &&
系统调整,暂时无法查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6:09 &&
系统调整,暂时无法查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27:35 &&
系统调整,暂时无法查看。
本版块主题总数:273514 / 帖子总数:2286176
今日论坛共发帖:3645 / 昨日发帖:1758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原创』序-论废除物业管理条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序-论废除物业管理条例
22:27 原创发表在
[序-论废除物业管理条例(乌兰铱金原创)
09:33:35 发表于焦点房地产网-谈房论市-业主之声论坛 序-论废除物业管理条例(乌兰铱金原创)人类的脚步在两个方面迈的更快些,一是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二是科技进步,中国更是从改革开放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向前走着,所激发的科技创新将所有前进中暴露的问题集中在我们的政策制度上,使我们的政策和制度带有喘息地应付着越来越趋于理性进步的要求,这喘息已经力不从心,已经变得让更多的人不满意和迷茫,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国家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美国是制度创新较好的国家,虽然一部宪法从华盛顿开始就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动,但是美国的判例法却地地道道的承担着一个国家不断创新的需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80年判定了一个生物技术专利判决给与了基因工程技术的专利保护,在这个判决之后,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投资逐渐兴起,生物科技的研究属于高风险并且研究期长的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最少要十年功夫,十年之间黑暗中的摸索每走一步都有失败的可能。所以生物技术没有专利保护,一定是前景茫然,决没有今天人类所看到的生物技术情景。现今已经受益于生物技术的药物还不知何年何月与人类见面。中国急需制度创新,这已经波及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就是2006年,北京新青年杂志《权衡》和北京电视台记者一起历时4个多月,先后进入北京100多个小区进行物业调查。调查的结果北京社区竟有700多件物业公司殴打业主血淋淋的事实!中国物业管理条例带给中国老百姓几年来政策上和制度上充满矛盾的社区生活。北京几乎所有的小区都有业主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发生的诸如抗交物业费,诉讼,直至流血牺牲,为什么,就是物业管理这个强加给买房人的管理是否合适,买房就意味着必须买一份物业管理,不买国家有规定,所以家家要买,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下岗职工,不管你是近几年收入好还是你大病缠身,物业费按照建筑平米包括公摊面积都需要购房者承担。几乎每家几百元的物业费只要来个物业公司家家都要掏钱。人们似乎在这一点上没有商量,而谁又真实地调查过这些买房子的业主,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一种被别人管理还是花合适的钱买一份服务呢?首先政府有必要要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吗,起码不应该是物业管理条例,这样的条例就针对了被管理者,那当然是消费者,出台一份管理消费者的条例合适吗?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消费者应该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选择消费。物业公司能活则活,不能活就死,因为物业公司是企业,企业经营的好就盈利,经营不好就破产,非常正常,非常合理。出台一部物业管理条例为物业公司合法进入小区制定了一个潜规则,这就是买房必需要购买物业管理。就从物业管理条例上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物业与业主矛盾百出的管理条例,政府当宝贝似的修改来修改去,画了半天圆圈无非是让业主承认这么个物业管理条例,当我在一个研讨会上听说这个条例,这个物业公司的金蛋蛋就是一些开发商和物业还有行业主管部门自己下的蛋时,我的心充满了惆怅,这个物业管理条例本来是约束行业的条例,但由于单边利益的屈驶却莫名其妙地也成了业主的条例,就是这个条例业主们花钱要买一份管理,让物业公司进到小区来私自出租你的公摊面积,私改滥建地下消防空间,管理者拿着物业管理条例破坏国家的消防设施,将业主的绿地改成停车场敛取不义之财,凭借自己的管理权停水、停电、停暖,拒绝从小区中撤出,物业公司不是用这个条例去约束自己的企业行为,诚信服务,却把他当成坐地收钱,诉讼业主、堵被窝强制执行的有力武器,不知当初在某个角落里制定的这个条例的人该多么挖空心思让这么多业主将如此高的物业费钱掏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益集团敛财过程,而物业管理条例用含糊的权利打发业主却丈义疏财地依靠公权将物业巨大的利润和包括对社区公摊面积等巨大利益转弯抹角地给了自己可以管辖的利益集团。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哪一个行政条例为自己的行业规定了一个自己生产运作管理制度时还顺便把消费者也给捎带进去,告诉消费者一定要买这份管理,怎样买?多少价钱?甚至还把业主的民主和社会生活也给圈点进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国家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看病的成本高了,上学的代价大了,人们生存的压力越来越重了,快乐越来越少了。如果从最基层的民生来看新生的业主伴随着有房也伴随着受气和物业管理条例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制度上的剥削与侵犯,这个诞生在中国最大爆发户并迅速成长为利益集团腹中的怪胎强迫我们业主抱着养大,我们就是要消灭这个怪胎,让它从冠冕堂皇到灰头土脸,让市场和我们每个消费者维护自己的自主消费权力,物业管理条例只能成为也仅仅能成为规范物业行业服务的本行业条例,我们消费者也就是业主必须把它当成一张费纸和一段让人心痛的中国业主消费史,在中国有很多小区不知道物业管理条例为哪家狗屎,在北京也有很多小区没有物业公司,人家小区照样花花草草,绿树成荫,业主也没让大老虎吃掉,物业服务已经成为多种形式的服务。只要小区有业主代表大会下的业主委员会,我相信业主的能力,他们既会选择市场,也会侃侃价格,更会选择服务,经济实践会产生更好的适合每个小区的消费。从经济学的理论与管理实践中看来,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会花钱,会算帐,任何人就不用替业主操心了!转帖请注明作者乌兰铱金
欢迎访问: 婠婠儿的博客 (焦点提示:抢注你的博客个性网址)--------------------------------------------------------------------------------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大家都在看
wulaner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07—11年吉历年申论真题.doc 6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07—11年吉历年申论真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吉林省07-11年申论真题
吉林省07-11年申论真题 1
200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2
一、注意事项 2
二、给定资料 2
三、申论要求 7
200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乙级试卷 9
一、注意事项 9
二、给定资料 9
三、申论要求 11
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13
一、注意事项 13
二、给定资料 13
三、申论要求 19
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乙级试卷 22
一、注意事项 22
二、给定资料 22
三、申论要求 26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28
一、注意事项 28
二、给定资料 28
三、申论要求 33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35
一、注意事项 35
二、给定资料 35
三、申论要求 42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乙级试卷 44
一、注意事项 44
二、给定资料 44
三、申论要求 49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51
一、注意事项 51
二、给定资料 51
三、申论要求 57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乙级试卷 59
一、注意事项 59
二、给定资料 59
三、申论要求 64
200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甲级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花一百多万买了房子,马上要入住了,却得到通知,要先接收房子才能检验房子,而且还要被迫接受开发商的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在与开发商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某小区一百多名业主愤然将开发商北京澳林房地产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近日,某小区业主代表又找到了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以下为业主代表发言实录:
业主代表甲:我是某小区的业主,我觉得我们维权意识是比较强的,从楼盘开始建到现在,由最初十几人发展到最后四百人进行维权。我们有很多困惑的问题,我觉得能坚持到现在非常不容易,最早在盖房的时候,我们已经指出很多问题,并都进行了沟通,因为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多,如果都要去解决也不太现实。
我们的小区按合同规定是4月30日交房的。参加集体收房的四百多位业主在27日、28日进行了集体收房活动,开发商很不配合,拒绝合作,甚至对业主进行人身攻击,包括威胁,过完“五一”之后又和开发商进行过两次谈判,没有任何结果。我们认为开发商是一个明确拒绝的态度,我们只好进入一个讼诉的阶段。
业主代表乙:开发商定了一个标准,一个收房流程,首先是规定了要确认身份,我觉得这个很正常;第二步就有问题了,要领取《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签收《业主临时公约承诺书》。
首先我们认为这个业主公约在我们买房的时候就应该做了,尤其是《住宅使用说明书》,没有任何一个业主看过,大家都不知道里头有什么内容,开发商是4月21号开始交房,期间有的业主已经收房了,我们认为里头有诸多违反合同、违反法律的约定,应该讲对我们业主非常不利,比如智能防盗系统,合同里是每家都有,在《住宅使用说明书》里变成了三层以下和顶层才有,还有窗户问题,有一个在合同里的图纸上是窗户的地方,实际上做成了一个门,于是开发商在三份文件里也进行约定了。类似这样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多的,我不一一列举了,最可气的是最后一页附件里头写了,你领取了说明书,就说明你阅读理解接受了,我们都没人看到,怎么就理解接受了,如果我们当时按他的步骤走的话,就把我们修改的权利都弄没了,就视为业主承认了,我觉得这应该视为一种欺诈行为。
业主代表甲:有的业主本身就是律师,可能是出于对开发商的信任,在签收单上签收了这三份文件,等拿到这三份文件以后再来看,不对了。我签的这字不是代表我签收这三份文件,而是代表我承认开发商单方面对合同的修改,我不知道这个能定为欺诈吗?
业主代表丙:还有开发商代缴公共维修基金和契税。这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但开发商说一分钱不能少交,必须交给他,他必须代收,这是他们的律师明说的,所以说通过他设定的这些条件,我们认为无法接收房子。
业主代表乙:还有,我们明确提出要先检验房再接收房,我得知道我们的房子有没有问题,但是开发商的流程是先收房子才能验房,如果房子有任何问题,开发商说提供一个强大的保修队伍,只要我接收了房子就进入保修程序了,我们觉得这个非常不合理,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去买不合格的东西,然后如果有了严重问题,我再找人修,我觉得天下没有这么做事的。
业主代表甲:我补充一下,实际上在《住宅使用说明书》里和《质量保证书》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最后时刻的呼喊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中国,节水为何这么难
水的承载已极限 “水荒”悄然到身边
& & 目前我国有66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接近500亿立方米左右,因缺水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2010年用水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我们的水资源已接近承载能力的底线了。
& & 水,是人类的保贵资源;水,已成为中国21世纪的热点问题,是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人们对“电荒”、“油荒”逐渐习以为常,然而“水荒”在不知不觉中已到来;在石油危机过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
& & 接近抽空的地下水,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全国一半的水厂水质不达标。面对严峻的淡水资源形势,采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合理高效利用非常有限的淡水资源,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了!
& & 饮用标准去供水 浪费低效随处见
& & 在国外饮用水有专门的管道,而冲马桶、洗车、绿化又有一条中水管道,不同水质用途不同。而我国城市基本都是由一条管道担负所有的功能,既要求按很高的饮用水标准去供水,很多却是在按最低的标准来使用。冲马桶、涮拖把、浇花等都用可以饮用的自来水,仅冲厕一项我国每年就消耗200多亿吨的水,相当于150座中型城市的年自来水用量,而大量很干净的洗浴、洗衣漂洗水又白白流失。
& &近年来大量风靡的豪华洗浴中心、人工造雪、高尔夫等在奢侈用水;洗车、冲马桶等也大量低效使用可以饮用自来水,水的奢侈使用和低利用率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使得缺水、浪费、污染并存!
& & 水不值钱谁心疼&&道德节水苍白现
& &&&以往,水像空气一样廉价,人们以为就像张口就可以呼吸空气一样,只要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啦啦地流出来。殊不知,今日已经从水资源丰富的时代进入稀缺的时代。在用水方面,人们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下面6点。
& & 误区1:自来水,水自来。我们的一位学生在德国留学,饭后刷碗时水龙头哗啦啦地一直开着,旁边的一位德国学生问:“你们中国的水很多吗?”我们的学生无语!很多人还不清楚水是怎么来的,对节水意识、对水危机意识非常淡漠,以为是“自来水,水自来”。
& & 误区2:我有钱,不在乎。据报道:在国外一家餐馆,两个国人就餐后剩下许多饭菜起身离去,被一外国妇人叫住。妇人斥责道:你们不可以这样浪费。国人回答曰:这你管不着,是我的钱。妇人说:钱是你的,资源却是大家的!
& & 误区3:交过钱,浪费多。交过钱而使用不限水量的场合,如洗浴中心、酒店等场合,常常见到本来半小时就可以洗完的,可连洗带玩却用了一个多小时。他说反正交过钱了,不用白不用!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 & 误区4:公共的,随便流。看看多年来公共场所常见的长明灯、长流水,在高校见到一学生开着水管代替洗衣机洗衣服,洗一件衣服真不知要多少水呀!只因是公共的,就随便流!
& & 误区5:不值钱,不在意。一个家庭按每月20吨的水量不过50元左右,实在少得可以让一般都人忽略不计,由于不值钱谁还在意节那一点水呢?!
& & 一次和某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聊起节水的事,他说水费在住宿费里比例很小。一晚上动辄几百上千元的价格,就算客人用一吨水也没多少钱,太小的比例使他根本就不在意节水!
& & 误区6:“穷酸气”,爱面子。生活中,爱面子、讲排场的风气也很严重,车要大排量、房要豪华装修…普通民众的节水习惯更易被视为“穷酸气”,感到没面子,常遭到“富人”的讥笑,而使得有些人“不敢”节水。
& & 水源污染难达标 “低质低价”怪圈现
& & 由于水源地的污染,现有水厂的处理工艺难以达到饮用水质的要求,使得全国一半的水厂供水不达标,扭曲的水价使供水走入“低质低价”的怪圈。
& & 虽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出台,增加了很多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但是目前严重扭曲的水价,水企的大面积亏损,随着水源环境的污染加剧,要达到新的水质标准,就势必增加供水成本。在目前严重扭曲的水价情况下,新标准是出台容易实施难。
& & 看似公平实不公&&穷人农村更受害
& & 人们已经习惯了花10元买一桶20升的纯净水,算一下1吨纯净水就合到500元的天价!
扭曲的水价却使富人对珍贵的淡水资源肆无忌惮的浪费,造成现在的水资源短缺、浪费、污染并存的严峻局面。富人可以购数十倍、百倍于供水价的桶装水,或花成千上万元的器具进行二次处理,同时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又存在70%以上的水资源严重浪费,而农村、穷人只能为水短缺、污染所害。
& & 过低的水价,看似公平其实是对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和农村更大的不公平!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1升瓶装1吨用&&节水杠杆大调整
& & 在当今这个追求钱权名的时代,奢侈消费和粗犷生产的方式,很少有人把不值钱的水当回事,水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人的危机、用水体制的危机!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江河湖泊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而地面沉降,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由于水资源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其价格的大幅调整才能反映出其稀缺性,使其回归正常价格。
& &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水价杠杆确实能起到节水的作用:当水费占家庭收入1%时,心理影响不大;2%时开始关心水量;3%时引起重视,注意节水;5%时影响较大,认真节水;10%时影响很大,考虑水的重复使用。看来高水价是促使人们去节水的最快捷手段。
& & 我国目前水费支出只占家庭收入的0.9%,像广州等地还不足0.4%,与世界平均占家庭收入3%的水平相差较大,基本还是福利用水。国内不少地方,比如郑州1升瓶装水就相当于1吨自来水的价格,目前的水价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严重的扭曲。
1升瓶装水=1吨自来水的价格,严重扭曲的水价实际上鼓励了对水资源的高消费,是不可持续的。由于道德的约束是苍白的,这样的水价怎能让人去自觉节水?这样的水价怎不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浪费与污染?
由于水资源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其价格要反映出其稀缺性,水价大幅上涨是个必然的趋势,不但要为水的生产成本和水质的提高付费,也要为环境的损失埋单!
& & 水价严重扭曲实际鼓励了对稀缺水资源的高消费,使得企业治污没有经济利益驱动的积极性,不值钱的水使得民众节水没有主动性,伴生的将是水资源的短缺、污染和浪费,最后整个社会为水付出巨大的代价。
& && && && && &&&正是: 节水口号年年喊,现实浪费随处见;
一升瓶装一吨用,水不值钱谁心痛?
& && && && && && && && &空洞宣传有何用,道德节水苍白现;
& && && && && && && && &抽完地下外地调,子孙水来今奢完。
& && && && && && && && &生态环境水全占,环境补偿哪里见;
& && && && && && && && &经济法律不落实,一定要到泪滴算?!
& & 生态水流要持续&&水价到底该多少
& & 黄河流域的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耗时十年、总投资103亿元。不计水资源费和生态补偿款“白调”来的黄河水,经过多次提升,每立方米成本价已超过5元,再经水厂处理送到用户家中,仅成本价就在每立方米8元左右。黄河水成了“天价水”,最终仅以每立方米2.5元的价格卖给居民。
我国目前水费支出只占家庭收入的0.9%,与世界平均占家庭收入3%的水平相差很大,基本还是福利用水。一方面,由于过高的房价、教育、医疗等透支了人们的未来,对本应该正常的水价调整反应过大,以致水价改革姗姗来迟。
另一方面,比如对于像北京这样人均水資源不足100方的严重缺水城市,脚踩随时可能塌陷的地面,按理说北京人听到水哗哗流淌应该像听到血在流,可又有多少人有这种感觉呢?数万一平的房价被接受,可水价即便是小幅调高,很多人还是会出来骂大街,人们总感觉水是天上下的,就该近于免费使用!按京津的房价物价水平、缺水程度、调水成本等综合因素计,其水价30~50元/吨也不算高!
& & 试问:不惜代价数千亿全国人民的纳税钱,不远千里南水北调的真实成本水价敢公开吗?既定饮鸩止渴的水价还能坚持多久?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水价却使人们依然悠然自得、肆无忌惮的浪费,真以为能天长地久???
& & 目前严重扭曲的水价,地下水近无水可抽、地表水污染的也没多少可用,又不惜巨资从外地调水,可水又浪费严重,也从来不进行水源涵养的补偿!严重扭曲的水价,使得水资源的奢侈浪费严重,已经近竭泽而渔了!在水价问题上,用水机制不改,水价严重扭曲,伴生的是水资源的短缺、污染和浪费,最后整个社会为水付出巨大的代价。
& & 由于水资源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其价格要反映出其稀缺性,不但要为水的生产付费,更重要的要为环境损失埋单!
水价组成不合理
& &&&我国水价组成与比例不合理,水价应有更多的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的成本,该提倡采用“绿色水价”的概念。
绿色水价=占用生态水而损失的生态与环境价值(土地荒漠、地面塌陷、河流污染等)+ 节水成本(集中处理后的中水回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补贴等)+ 治污成本 + 水厂生产成本(调水、输送、水质提升等)等方面。
“绿色水价”不仅仅是水厂的生产和治污成本,应有更多的生态环境破坏治理(植被恢复、涵养水源、地下回灌等)方面的成本。但目前的水价组成及比例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开发、节水、治污、生态的良性运行,是不可持续的。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基础水量要降低&&供水要以“升”来计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每人每天平均要用掉188升的自来水,目前我国约有13亿多人,那么每天用掉的水就约2400多亿升。
& & 你或许会问,一天真的会用掉那么多水吗?不错,如果将家里的水龙头全打开,只要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流掉数升的水。所以在刷牙时如果你不关水龙头,至少要流掉4~5升的水。假若用水管洗车,流掉50升的水是家常便饭。你知道吗?每次上厕所冲一次马桶,就要用掉5~10升的水。这些日常用水的消耗量实在是非常可观的!
& & 云南三年连旱,像昆明每人每天供水从120减为70升,三口之家每月就6吨水。根据昆明的节水经验,采用就地小循环用水方式的基础水量降为6~7吨较合适,相当于12~14吨的基础水量,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节水的作用。
水少了,水好了,值钱了,就必须省着用!冲马桶、涮拖把必须分级用水,这样6吨就够了,现在很多地方连供水成本都不够的严重扭曲水价,是在奢子孙水、是不可持续的!
& & 供水单位:建议供水的单位由“方”改为以“升”计,让人们清楚在用水的同时知道每次花了多少钱!
& & 基础水量:2000升/人/月。由目前很多城市的200多升/人/天降到60-80,依昆明的经验完全可以做到。
& & 阶梯水价:2000升以内1分/升。超10%~30%的3分/升,超30%的5分/升;对于注意节水的低收入群体影响不大。
& & 水价扭曲没效益&&节水技术难推广
& & 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中国目前严重扭曲的水价,不值钱的水使得水的短缺、浪费、污染并存,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节水技术的发展。由于节水科技产品具有很好的公益性,而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像节能灯一样由于较高的成本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仅靠企业的力量使得推广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难以进行,这由于水价的扭曲及国家没有建立完善的节能环保科技新产品的宣传、推广、补贴的政策机制。
& & 他山之石要借鉴&&经济法律多管下
& & 德国:随处可见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但是在德国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公民,都有这样的共识:用了不该用的水就是浪费,浪费水和其他自然资源是没修养的表现。有人说德国人的“节水控”们过于抠门了,也省不了几个钱。可正是由于这一点一滴的节约习惯,使德国成为一个有人的地方就有绿树鲜花的美丽而又富饶的国度。
& & 德国的水费分为两部分,一份上水一份下水。上水就是指自来水,下水就是用过的污水。上水每吨交1.31欧元,下水每吨还要交3.74欧元,消耗一吨水要花5欧元左右,近40元人民币。德国家庭一桶水先擦家具,再擦门窗、拖地板,最后冲马桶。
& & 新加坡:一个从立国开始就与水危机不懈抗争的国度,新加坡是如何拯救自己的生命线,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协力化解城市水危机。前总理李光耀说“在活命水面前,其它政策都得下跪”。新加坡合理的水价、节水的理念和自觉的行动深入人心。
& & 英国:政府教百姓算水账,环境局设立有专门的节水奖以表彰奖励对节约水资源作出贡献人们;在英国有40%的生活废水直接被再利用。
& & 日本:成功实施的主要由政府补贴的废水净化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力提倡使用“杂用水”,其净化能力几乎与下水道终端处理设施能力相同。
& & 法国:规定干旱地区居民不得给草坪浇水、不得用水洗车、不得给游泳池放水。任何违规者都将面临500欧元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者甚至将面临牢狱之灾。
& & 杠杆节水是前提&&“人民战争”解水困
& & 节水除了采用价格杠杆的大幅调整外,也需要全社会人人参与的“人民战争”。中国水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人的危机、体制的危机,水困仅靠“调”和“治”就能解局吗?在京、津等严重缺水城市,数量庞大的居民、酒店占城市用水总量的80%以上,由于我国中水管网的缺失,如采用就地小循环用水的节水方法,其效果不亚于数千亿投资的南水北调,污染后又数千亿的污水治理!
正如中国水利部前部长汪恕诚指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节水,建设节水型的社会其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国水困解局能仅停留在“调”和“治”上吗?只会越陷越深。2010年用水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只有通过价格杠杆的大幅调整来切实做好全社会的节水工作,才可能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不突破7000亿吨的“红线”。中国缺水、污染的水困同样需要全社会人人参与的节水“人民战争”来解局!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央视新闻频道推出8集环保调查纪录片&&水问&&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更短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水资源极度短缺,水,印证了这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生存危机。在当下中国,在考虑发展需求、满足生活欲望、追求文明进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待水的态度、情感、观念、道德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缺乏面对问题的反思、智慧、制度和想象力,我们将无路可走。8集电视纪录片《水问》将以善待历史、尊重国情、放眼全球、寻找理性的态度,揭示危机、分析原因,探寻人、水和谐的发展之道。
在《水问》即将跟观众见面之际,该片的总编导王猛揭开了《水问》的面纱,并讲述了该片在拍摄过程中的幕后故事。
向水资源专家取经
《水问》分为8集,每集一个问题,从水危机、水治理、水生态、水安全、水分配、水利用、水智慧、水文明等角度来分析中国水问题。我国几乎是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情况,让我们触动很大,更让我们觉得这个题材应该去做,不关注,那就是新闻人、电视人的失职。”
通过与专家的沟通,王猛了解到,城市化进程中生活污染已经使得江河水体不堪重负,“水本身就是治污的材料,我们在节目中讲到水本身就有一套分解的机制,但是超过了这一警戒线后,水体已经远远不能承载污染排放。”中国的水危机其实已经到来------王猛说,这就是我们做这个纪录片的初衷。
在每一集《水问》里,观众都能看到大量的与水有关的故事,此举意为将很小的适合于电视展示的情感故事和最宏大的主题严峻的现实结合一起。
王猛举例说,第一集在甘肃东乡县有一个叫马明的小孩,只有十几岁,他的姐姐要结婚了,为了给即将将出嫁的姐姐结婚找足水洗澡,给姐姐结婚当天来家里的客人提供干净的水喝,马明每天牵着一头毛驴,要翻两座山,往返20多公里才能带回家两个小桶的水,就这样,马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都攒够了,姐姐出嫁那天有了水洗澡,客人也喝到了干净的水,那可是对客人最大的尊重。“我们通过镜头把整个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了。
像这样特别感人的故事非常的多,除了讲故事以外,我们会站在采访对象的视角,通过他的疑问来解答问题,比如马明就有了问题:水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就没有水?然后我们的节目中来解答这个问题,东乡缺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整个国家气候、地理的劣势。”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就打开了一个很深刻的话题,让观众更能够接受。
玛多副乡长的尴尬工作
在《水问》中,王猛还寄希望探索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把最适合电视表达的影像故事和不适合电视表现的理念和背景结合。比如说最后一集讲的是水和人类文明的关系,看似是一个很空很大的话题,要让观众看明白,摄制组想了很多的办法。后来,剧组把眼光投向了三江源的上游玛多扎陵湖乡的一个副乡长,他的工作非常尴尬。玛多曾有着千湖之县的美誉,如今却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为了保护长江源头的水,他必须动员牧民搬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牧民一直躲着他,到最后他一步一步说服了这位牧民,尤其是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副乡长说服了每一个牧民都准备搬迁了,他在小学里说了三句话:大家都搬迁走了,但是这个地方永远是我们的家;不管你们走到哪儿,你们都要记住,等这个地方建设好了,我们还要回来的;
黄河我们叫她母亲河,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下游那么多老百姓的母亲河,我们搬迁是为了让下游的人们都能喝上水。“我们把这种故事和很宏大的话题捆绑在了一起,比如苏美尔文明的消亡、工业文明、全球变暖等等。”王猛说。
扎陵湖乡的副乡长让人感动,在剧组20多个人的眼中,有很多采访对象是非常可爱的。片子里讲到了一个为宣传节水而四处奔波的人,他在城市里一场一场开报告会,结果没有人理他。
还有一个一辈子钻研节水发明的人,在十几年间他就是想把自己的节水装置推广出去,其实他自己是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的,“装置这种节水装置的话每家可以节约一半的水,但是采用节水措施用的钱要高于节约下来的水的钱。
当钱和水比较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了钱,而不选择水。”王猛也说,中国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意识和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千年,但是为什么节水这么难?
在片子当中我们正是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节水?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喝上干净的水,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愿望,然而在我国很多农村喝的水令人不敢想象。王猛说,在重庆山区拍摄时,自己到过一家农户,那家人就在自己家农田的旁边挖了一个坑,每逢下雨,便积攒下雨水,化肥、农药都流进了水里,这户人家就直接从坑里接了一根水管到家中,常年喝的就是坑中的水。“在他们家中,当对方端给我一碗这样的水让我解渴的时候,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揪心,
还有,太湖边上,一家开老虎灶的人家最终结束了生意,这是一种200多年的江南的饮水方式,它相当于一个开水房,就因为水被污染,所以永远不复存在了。
“在摆出这些事实的同时,既有情感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思考。水资源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找到发展与可持续的平衡,这是我们的先人以及国外发展经验没有总结过的,只有我们国家在当下遇到了这个问题,片子也是要告诉大家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个个都成“水专家”
在长达3个多月的摄制过程中,编导们几乎个个为了水而疯狂。水的命题是个科学的问题,需要用很多年来研究,编导们在一年的时间内想呈现到片子当中是非常难的。
团队里学文科出身的人占多数,但是要面对水文模型、参数、变量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剧组房子里关于水这方面的书满满地堆着到处都是。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孩子,你们正在失去你们的黄河
诗人李白曾放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行到海不复回。
黄河不光是一条河,还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和神话。现在,这个神话不那么好听,这个传奇也不那么好看了。黄河的水量在日益减少,最长时黄河的淡水不入海长达320天,而一年才有365天。
水资源短缺使争水的纠纷在沿河各省频乃地发生,水荒曾引发过多次大规模的械斗。我们治理水土流失数十年之久,黄河依旧还是黄的,每年仍然有16亿吨泥沙日夜不停地流失入海。更糟的是,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日渐枯瘦羸弱的母亲从乳房中挤出&&的可怜的一点乳汁,还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
& & 济世救人的黄河水已经不能饮用,望着腐烂发臭的河水,守着黄河没水可喝的日子,正在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
未来是孩子们的,出于人类共同的想要泽及子子孙孙的自私目的,我想替正在长大和还不曾出世的孩子们向孩子们的父母长辈们讨一个人情:为人长者不能太过自私,血浓于水,情重于山,如果你们想得到儿孙辈恒远的敬重,便得学会必要的克制和牺牲,请看在自己嫡亲骨肉的情份上,首先学会自爱--
不要巧取豪夺超前消费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自然财富,不要见利忘义肆无忌惮地污染本该孩子们拥有的生态环境,不要急功近利得寸进尺地透支孩子们的未来,不要为富不仁损人利己地偷窃孩子们生存的希望。
  请为子子孙孙节制你们自己的欲求,那怕固守社会现有的富足,放弃个人眼前可得的享受,也要保存和储备一定可观的自然资源给我们的后辈儿孙们永续利用;那怕市场经济暂时的伤筋动骨,国民收入和社会收入有所减缓,也要不遗余力地再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给未来的孩子们,以利祖国明天的可持续性生存发展。救救黄河,至少留一口洁净的可以活命的水,给我们未来的孩子们喝吧!
遭遇诸多不自爱的人类行为,我不得不万般无奈痛心疾首地在这里给孩子们一个严历的警告:孩子们啊,你们的黄河正在离你们而去,不要光顾了学习和玩要,不要仅仅满足于做社会和父母的乖宝宝,还要睁大你们警惕的眼睛,维护你们生存发展的合法权益--
疼你们爱你们的父母长辈之中暗藏有自私和贪心的窃贼,他们时刻在觊觎属于你们的那一份财富,请严密地监视他们。看住你们的今天,捉牢你们的明天,不要让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为了维持自己生命的体面和奢华,而毫无心肝地偷走你们的希望和未来!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迟到的“大树进城”禁令
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全绿字〔2009〕8号)》,专家们反对了七八年的大树进城终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叫停。高兴之余,还是有些感慨,在这个漫长的喊停过程中,许多大树古树已经“命丧黄泉”了。大树进城做法在社会上刚出现,就遭遇了专家们的强烈反对。
自2005年以来,笔者在有关媒体上发表停止大树进城的各类文章十几篇。从文章里,读者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紧迫的,文章的标题就多次用了(大树进城)“何时休”、“可休矣”、“叫停”、“喊停”字眼,急迫心情跃然纸上。但有关部门还是充耳不闻,听之任之。
大树进城造就了许多亿元级的树贩子,他们为移栽大树竟然动用了直升飞机,没有巨额的利润,怎会这样上心?全国各地一窝蜂地上文化广场,连大学校园里也充满了进城的大树,大树就来自村庄,甚至自然保护区。这近10年的大树进城造成的乡村生态破坏是惨重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总结教训,类似明显违背生态规律的做法何以畅通无阻地搞了10年? 更令人心焦的是,在这10年中,乡村中的大树基本被“洗劫一空”了。
大树进城做法完全是以邻为壑,牺牲乡村生态建城市生态,竟然这样的主意也是生态学家出的,也是他们带头在上海做的。
专家治国乎?专家误国乎?
国家林业局和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大树进城”禁令尽管为时尚晚,但至少政府还是有了动作,值得欣慰。 我们希望的是,仅叫停还不够,必须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大树和古树,否则叫停令依然是一纸空文,正如2008年公布的“禁塑令”不能奏效一样。但愿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美好的东西多在乡村,唯有进城农民被人称为“土老帽”。昔日人们瞧不上眼的乡土树木被城里人看上了,顿时身价倍增,纷纷被人挖出来卖进城。无怪农民们自嘲:“城里人不稀罕俺,可俺家的树有了城市户口”。
进入本世纪以来,城市生态建设强调本地物种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本是件好事。但是,问题出在苗圃里都是些“洋”物种,到哪里找本地树木啊?乡村大树多得是,于是,大树贩子们来了好生意,乡村的大树遭到了“大炼钢铁”以来新一轮最大的破坏。
此风从上海刮起,很快在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山东,甚至在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内地与边疆城市蔓延。在全国,几乎在所有的“城市改造”或“广场建设”都能见到进城大树的身影。
请看下面的一组数据。2007年, 山东中部的一座地级市改造, 从乡下采购大树6400余棵, 胸径大都在30厘米以上, 平均每棵1万元左右, 其中从湖北省挖来的一棵梣树收购价高达22万元;西南某市近年来移植进城的大树数以万计,这些“农转非”的大树,或因&水土不服&,或因管护不到位,树木死亡严重;
贵阳市为争创全国园林城市,采取“大树进城”的绿化方案,从农村或林区大量购买已经长大成林的树木。短短两年,几万棵的大树(含古树)和珍贵树木涌进贵阳。可好景不长,大树进城后不久开始成批死亡,死亡率超过70%。某城市要实施“万棵大树移植工程”,要消灭“城区内无大树的历史”,而他们的目标,竟是用2~3年的时间从乡村移植大树30万棵!多么丑陋的“以邻为壑”做法!
其实,“大树进城”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就在“广仁岭南山一带松甚是茂盛者,将树高一丈之内者移于热河”,“钟鼓楼沟松树岭一带山上自生小树林内,起刨一百五十余棵移于园内,至于杂树,照旧采买补栽”。但是清朝皇帝移栽树木的目的仅是补栽而已,树木移动的距离几乎与避暑山庄“一墙之隔”,远不是今天这样,跨县、跨市甚至跨省的“大树进城”。
唐朝的武则天也性急过,她要在冬天看到花开,只不过命人在树木上扎上绢花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大树进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第一,造成乡村生态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严重破坏。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的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依存关系,将大树挖出并“截肢”处理,完整的群落生态必将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鸟兽失去家园,与其改善的城市局部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
在移栽过程中,每棵30厘米以上的大树要挖土坨1~2吨,造成大量土壤损失。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北方乡村中的槐、榆、椿、白蜡、松、柏;南方乡村中的樟、楠、杉、银杏、相思等大树,是乡村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大树老树还是乡村的标志,如今,大树老树被卖进城市,乡村美景为之失去颜色。乡村没有了老槐树,“我找不到回家的路”,许多返乡的“贺知章”们叹息道。
第二,移栽过程中造成大树甚至古树死亡,是对生命的极大摧残。龚自珍在《病梅馆记》悲叹人们对梅花的摧残,讽刺了当时人们丑陋的病态心理。现今,人们对生长了几十年、上百年根繁叶茂的大树,去其根系,删其枝叶,加上长途运输,大多在移栽过程中死亡了(死亡率高达50~70%)。即便成活,好一棵参天大树,也只落了个断臂之“维纳斯”,有什么美妙可言?
第三,助长了形象工程、浮躁工程蔓延。树木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些乡土树种寿命大都很长,符合当地生态,但是生长很慢,这本是自然规律。鉴于此,20多年前,许多专家在很多场合下建议在苗圃里种植乡土树种,到时候长成大苗,以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遗憾的是,这些建议未被重视,才有了今天大树进城的悲剧。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纠正人们的“速绿”心理。利用大树古树使城市迅速绿化,是典型的形象工程和浮躁工程,这种“速绿”导致了不少人走向“速富”的捷径,不认真培植和经营苗圃,而是将其作为囤积倒卖外来大树古木的场地,使许多苗圃基地丧失了应有的功能。
第四,助长了贪污与犯罪。尽管大树进城耗资巨大,因其身价陡增,有利可图,大树还是成了紧俏商品。大树进城“打造”出了一批拐卖大树的树贩子,他们出没乡间,借机谋利。有人称大树进城有利于农民致富,这是个偏见。根据我们调查,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梨树,苗木贩子给的价格只是几十元到百把元,而雇用吊车费用每小时200元,大树拉到城市就值上万元了。其中的钱让谁赚走了,不言自明。
一些负责城市绿化的官员趁机“中饱私囊”是非常难免的,因为利润空间很大。要是农民不给红包,他的大树就没有人要,这样,大树就会变成柴禾一样的价。
第五,大树进城带来了病虫害。乡村的树木因适应周围环境,虽有病虫害,因其生物多样性复杂和大量天敌存在,不易爆发。而单一的大树进入城市,树干中沉睡的虫卵们遂失去了控制而大量爆发。城市中增加的小蠹虫、白蛾、扁刺蛾、星天牛等许多就是随大树而进城的。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0%左右),城市化尚有很远的路走。新城要建设、老城要改造,如果缺少的大树都从乡村“购进”,则中国乡村生态危矣。因此,我们振臂高呼:禁止大树进城!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连载之四十三:感谢少数民族
要说到中国森林保护最好的地方,还得感谢我们的少数民族。
西南、东北、海南、新疆天山等,那些能够称的上天然森林的,几乎都是少数民族看护的结果,傣族、苗族、彝族、傈僳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各族同胞,为中国保留了森林得以恢复壮大的大量种源和森林成长的土壤。
在中国的十大生态系统中,有8大类(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稀树疏林、草原、荒漠、高寒草甸、苔原、红树林)是少数民族所独有的。
如果没有了少数民族,那么中国的生态系统充其量只有落叶阔叶林和部分的常绿阔叶林而已。
我们都知道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是在亚热带的长江、珠江三角洲与暖温带的环渤海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后果是什么?是各种环境污染与环境恶化,东南半壁江山还能看到昔日的“小桥、流水、人家”么?湖泊富营养化、海水赤潮是大江南难以治理的两大“毒瘤”;
而以经济迅速崛起而著称的山东省的土壤里有多少农药和化肥呢?
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经济上的需求是很低的,他们一年下来可能一家收入只有几千元(以云南怒江的傈僳族为例),当然笔者不是鼓励他们的落后,但是他们比较低的物质要求恰好满足了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试想这个民族在高山峡谷中生存了一两千年了,他们的土地并没有冲到怒江去,而是依然可持续地利用着。
原来这里的秘密是他们并没有将整片山林砍伐,而是在山林中开几块荒,这样森林保护了土壤,免遭了水土流失;山林里的草是饲养牲口的食物;山林里的鸟类恰好为看护了农田里的庄稼,害虫成了鸟类的食料,不需要打农药;人畜粪便成为庄稼的肥料,他们拒绝化肥。
美丽的怒江流淌了几千万年,即使在经济大潮的今天,也免受了农药和化肥带来的污染问题。
&&苗族和侗族村落非常有特色,与周围自然环境自成一体,村落保留了相当完整的自然生态, 都市里的人到了这里忘记了回城,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回归地”。
苗侗族人民对自然非常崇拜,具有极高的自然保护意识。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活态度也很豁达,“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可见他们的幸福指数是很高的。
让你感觉到贵州的少数民族才是真正的(至少是精神上的)贵族。
藏族这个民族恐怕是56个中华民族中最保护生态的一个民族。
藏民们一生的追求就是到布达拉宫还个愿,将生平的积蓄换成路费和上供的酥油,生平的愿望实现了,然后可以讨饭回家,再没有多余的奢望,甚至死后将自己的身体献给了兀鹫。
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基本上向自然没有什么索取,来自自然又回到了自然,一切看得那么平淡。
藏民的房子是堡垒式的,一楼是给动物们留的,二楼住人,三楼以上可以与天相接。藏民们不吃鱼,少杀生,雪域高原人、动物、植物整个就是一首生态诗。
傈僳族、怒族、傣族、白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房子大都是这样的,他们除了考虑自己的住房外,也为动物们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再看蒙古族,该民族传统的游牧文明本身就是生态和环境的。游牧就是保障草原不被吃干耗净,而当牧民用勒勒车搬迁的时候,一些少量的灰分等非常少量的生活垃圾是就地掩埋的,并不留下污染。同藏民一样,蒙古民族也实行天葬,或者火葬,但不在地面上留任何痕迹,人来自自然又还原给自然。
早先的蒙古人也不吃鱼,不吃野生动物。即使现在他们对野生动物也是保护的,即使上小学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行为。2006年夏天,笔者带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学生到浑善达克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们亲眼看到几个蒙古族孩子将受伤的小鸟送回树上的鸟窝,令大学生们感动不已。 西部地区布着全国近95%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连载之四十五:悄然消失的乡村湿地
2008年春节期间,我从家乡沂蒙山区农村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为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府专门下拨5万元经费打井。地点选在当年的“涝洼地”上,那里曾经是一片湿地,上世纪60年代末还种植过水稻。然而遗憾的是,专业打井队从4月份动工,向地下钻了200米后,依然不见地下水的影子,到5月中旬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涝洼地”,而且常年土壤湿润的地方怎么也打不出水来?
乡亲们对此大惑不解。这得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以前敲钟下地总也干不完的活,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庄稼活很快就不够干的了,土地遂显得紧缺,那些“涝洼地”就成了农民待垦的“荒地”了。
他们深挖排水沟,并从远处运来沙土堵住泉眼,再垫上厚厚的土,湿地变干了,村子里多出了几十亩耕地。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周围村庄纷纷仿效。仅仅几年功夫下来,村子里的大小池塘“蒸发”了,季节沟渠也被整平了,河道两边的天然植被也被砍光种上了庄稼和杨树,就是几百年保留下来的坟地也被平整成了耕地。
总之,村里能够存点水的地方都被整成了平地,在城镇周围的土地则被沥青水泥封闭了。乡村土地多了,但湿地消失了,干旱的天数多了,连地下水也打不出来了。
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湿地的消失更加触目惊心。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
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
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
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
2007年,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干枯沦为沙漠。&&
关于乡村湿地消失原因,很多人非常轻易地将其归咎为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全球变化,降水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湿地造成危害,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乡村湿地消失也不应忽视,在大部分地区,湿地消失的诱因中,“人祸”甚于“天灾”,主要表现在:
第一,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填塘造田,直接将湿地改造成旱地。由于土地紧缺,分布在乡村的各类湿地(池塘、滩涂、湖畔)就成了攫取的对象。1958年“大跃进”期间,湖南省对洞庭湖实施“围湖造田”,大批农民迁到湖区,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湖水,将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湖”变成“三百里洞庭湖”。
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围湖造田”使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调蓄功能,水旱灾害面积逐年增长,由上50年代平均每年46万多公顷增加到80年代的170多万公顷。
在海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更加紧缺,人们“围海造田”的热情至今依然不减,上海、浙江、厦门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向大海要土地。江苏省盐城市原有582公里长的海岸滩涂湿地,目前只给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留下了尚不足50公里海岸线的“核心区”,其余全部人为开发。
原来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现被各种化工厂、造纸厂、养殖场、晒盐场所占据。一些被江南淘汰的化工、印染、造纸企业纷纷“抢滩”江北滩涂湿地,给这里的自然生态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第二,水库截断了上游来水,造成下游湿地萎缩甚至消失。中国是世界上建设水库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中国有水库85874座。上游建立水库后,下游水源则被迫切断,只有上游不需要水时才考虑放水。这样,以自然河流为重要水源补充的下游湿地就面临干枯威胁,那些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地受害更严重。在甘肃石羊河上游,在8条支流上修建了10座水库,导致下游的民勤县用水极度紧张,“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传言不胫而走。
第三,建造大型水坝加剧了下游湿地萎缩。中国建造大型水坝高达2.2万个,占全世界大型水坝总数的45%,也为世界之最。尽管针对大型水坝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尚存在各种争议,但是,上游建立大型水坝后,由于打乱了上下游水流平衡,下游湿地锐减却是不争的事实。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下游河床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其中开封以上河段浅滩、嫩滩、低滩湿地消失明显。
同时期遥感数据显示,1997年黄河下游自然湿地面积为724.3 平方公里,2003年减少到651.6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下游水位降低,与湖面形成较大落差,湖内的水直接流到长江里去了。月份,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旱情。
第四,超采地下水,造成湿地消失。由于干旱、上游水库截流、水污染,地表水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或者奢侈需求,在水资源利用上,人类将目光盯上了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以下的地质水。目前,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占平原面积的70%。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以地下水为主的水资源,湿地迅速消失。 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当年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如今湿地仅占7%。
“华北明珠”白洋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7次干淀,时间最长的一次达5年之久。另外,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天津市区最大沉降已达3米左右,其中塘沽区已有8平方公里沉降到海平面以下。&&第五,严重水污染造成湿地报废。湿地具有一定的水污染净化能力,但是,湿地的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污染排放超过其环境容量就会对湿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我国7大水系均遭受了来自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严重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山东省境内的小清河曾因水质清澈而得其美名,如今这条河流因污染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黑河”。 仅在小清河的济南段,就分布有排污口110个,有8家重点企业直接向河内排放工业废水。
为了逃避排污责任,某著名造纸企业竟发明了在50公里外另辟“污径”的做法。其厂区风景如画,然而,50公里外的小清河水成了“酱油水”,臭气冲天。 湿地被誉“地球之肾”,湿地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同时导致野生动植物丧生家园。中国乡村湿地消失已经演变成为巨大的生态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抢救乡村湿地,我们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寂静的乡村
自从2005年以来,我经常回山东沂蒙老家,目睹了乡村很大的变化。
与三十年前相比,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地提高了:小时候吃不上的白面馒头,现在普通农民家里的餐桌上都能见到;小时候不愿意吃的烤红薯、煮玉米棒子,现在成了稀罕物;老百姓家里用上了电风扇、电话、彩色电视机、甚至空调。原来破旧的草房,现都换成了清一色的瓦房,还有一些农民搬进了县城,当上了城里人。 然而,这个可喜的变化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这次返乡之旅给我感觉最强烈的是,暑天应当是知了唱歌的季节,这次却几乎听不到了。小时候在树下乘凉,甚至坐在教室里,听到的都是知了的歌声,尽管有些聒噪,可那是自然的音乐,习惯了也就感觉非常亲切。 白天听不到知了的歌声,我感觉不自在。
人们生活提高了,可是生活环境质量却明显地下降了。知了不见了,那么我去找蜻蜓吧,遗憾得很,我也没有见到成群飞着的蜻蜓,见不到落在篱笆墙上的蜻蜓——金黄身子的蜻蜓,有着晶莹透明翅膀的蜻蜓,你们在哪里和我捉“迷藏”呢?燕子还好吧? “燕子低飞蛇过道”,这个民谚是说天要快下雨了,而今天燕子也明显地少了,因为它们找不到搭窝的地方——过梁改用天花板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燕子,你是否伤心地飞向了另一个世界? 我不服气,继续寻找陪伴我长大的小精灵们,不幸的消息还是接踵而至:喜鹊服“毒”(农药)自杀了,小黄雀的家被毁灭了(多样化的森林变成了杨树林);青蛙们的家变干了(乡村大量湿地消失),
河里的鱼虾因为污染而夭折了;即使让人生畏的蛇,也因为误食了吃了耗子药的老鼠(蛇是老鼠的天敌)而命归西天了;
野兔被天罗地网包围了——农村没收了猎枪后,人们发明了用网打兔子!
知了是被人捉去做了人家的下酒菜的。蝉的幼虫,老家人叫它姐儿鬼子的,值三毛钱一个呢,挖地三尺也要把它们请出来,然后喂进食客的肚子。
“最毒不过蝎子心”,但也毒不过人的狠心肠,那浑身有毒的蝎子也逃脱不了人们的嘴巴。
在县城几天,每顿酒席上,都有油炸姐儿鬼子和炸全蝎,让人吃了浑身不舒服。 乡村消失的不仅仅是知了、蜻蜓、燕子,喜鹊、小黄雀、青蛙、蛇、野兔,消失的是我们的自然生态。我幼时的乡村,充满了野性与童趣的乡村,那是儿童的天堂,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历史,成了记忆。
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不知道什么是蜻蜓和知了,当我们向他们描述的时候,孩子们以为他们的父亲或爷爷在讲天书。 相对于儿时的记忆,现在我感觉到中国乡村景观越来越不受看了。
北方基本上以杨树为主,村子里没有了“老槐树”,原来老百姓喜欢种的榆树、国槐、洋槐、白蜡树、楸树、泡桐、梧桐、枫杨、柳树、柏树、松树等几乎被清一色的杨树所取代,大半个天下的树木几乎都姓了“杨”。而南方乡村,则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近来有被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占山为王”的趋势。
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兜里的钱包开始鼓了起来,于是也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外出旅游,北山一下子火了起来。这里原来是偏僻的山村,不通公路,以前山外的人笑话他们是“山杠子”,笑话他们将洋车(自行车)当成火车。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山绿起来了,奔腾的小河流被截断成了蓄水库,造出了人工湖。于是山外的城里人亦或农民来这里看山景、吃野味。可不幸的事还是被我发现了,一条小溪上,四十多家的家庭饭店旅馆的污水竟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了清澈见底的溪流,我担心这里的青山绿水还能够绿多久?
同行的朋友觉得我大惊小怪,说连县城里都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就直接排到大河里去了,那又怎么样? 我们的富裕换来的是环境的污染,我们的生活还能够充满阳光么?
我思考着答案,却找不到答案。“人们穷怕了,有了钱还管什么环境”,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声音。 &&财富啊,你真是坑脏极了:你是用动物们的生命,植物的风姿,甚至人们的心灵换来的。对于这样的财富我望而生畏。当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听说邻县一个花九百亿的大型火电厂在马不停蹄地建设中,我不免又担忧起来:下风向的空气,下游的水又要遭殃了。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2011年5月,“爆炸西瓜”、“绝育黄瓜”、“激素韭菜”,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掀起了一轮新的波澜。
这些新名词的出现,让大多城里人把目光投向了他们久违的农田。尽管专家一再解释,膨大剂、催熟剂等植物激素的运用,在现代农业中早已普及多年,但不少人还是震惊于,今天的农田与我们印象里“锄禾日当午”的传统农田已相去甚远。
  在多年关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的眼里,今日的农田真的成了一个被各种各样“化学品”武装起来的地方。
这些“武器”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它们在不断提高产量、让农业日益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被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种违背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行为,已经开始让人类吞下一颗颗自己种下的“苦果”。
  土地里的“毒”最终会回到人体
  “没干过农活的人,很少知道除草剂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6月2日,蒋高明向记者讲述,在他位于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外,一个农民在给种植的西瓜地喷洒除草剂,这些弥漫在空中的药物随风飘扬,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毒死了不少与它们仅仅一墙之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小麦和菜豆。
  2010年,海南发生的“毒豇豆”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其使用的是国家禁用的剧毒农药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造成了残留,但蒋高明认为,即使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在用量上也不应忽视。
1990年,我国农药的施用总量还只有70万吨,但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飞速发展到173万吨,不到20年,增长了100万吨,平均每亩土地要施加农药1.92斤。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药使用第一大国,但农药残留对蔬果、土壤、空气,甚至水源的污染和危害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还有化肥的施用量,蒋高明说,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而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平均施用量比安全上限高了1.93倍。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60年间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从8斤多增长到了868斤,足足增加了100倍。
  “你可能见过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但你见过农田、山坡被白色农膜成片成片覆盖的壮观景象吗?”在蒋高明看来,这种白色塑料膜是现代农业最“垃圾”的发明。
庄稼种下后,喷上药,盖上农膜,不用施肥浇水,就能起到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的作用,就像我们吃快餐一样方便迅捷,但40%的残膜率导致每年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才是最严重的“白色污染”。
其实更危险的在于,农民在焚烧农膜时产生的致癌物二恶英大概经历7代人、140多年都难以消失。即使农民不在地头焚烧,农膜回收制作再生塑料、再生桶,同样会产生二恶英。
  “所有有毒物质绕了一个圈,最后都会在人体中安营扎寨。”蒋高明认为,与其说我们破坏的是农田,不如说破坏的是人类的健康。
  中国有近百个“癌症村
  过度使用的农药、化肥,首先对土壤造成了无法忽视的伤害。
有研究显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春秀认为,土壤板结、盐碱化程度高,都和过度使用化肥有一定的关系。而土壤质量越差,使用的化肥就越多,就会恶性循环。“实际上,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没用完的,都变成了污染物。”
蒋高明说,比如大家熟知的致癌物亚硝酸盐,最早来自硝酸盐,硝酸盐就是化肥中一种重要的成分。亚硝酸盐残留在土地中,对土壤、地下水都造成严重污染。磷肥、钾肥等从矿石中提炼出的化肥,不可避免地含有镉、铁、铜等重金属。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致癌物、重金属最终会回到植物中。美国农业部专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谷类作物,只需几年的时间,就会使人出现肾功能损坏、骨骼病变等镉中毒症状。
  水稻中的镉不仅来自化肥残留所带来的直接污染,还来自于工业污水排放对农田造成的间接重金属污染。据国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受重金属污染。从湖南湘江的衡阳到长沙段沿岸,由于大量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江中,导致蔬菜中的砷、镉、镍、铅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这些“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在蒋高明的新书《中国生态环境危急》中,用了整整4页,列出了全国各地被媒体报道过的近百个“癌症村”。比如,“江西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璜溪垦殖场: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水流进水稻田,将田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户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为主。”工业污染越来越多地侵犯到农田中,成为新的“化学杀手”。
  “传统农业是随着日升日落、季节变换,满足植物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但现代农业却是掠夺性的,尽量缩短植物的生长时间,提高植物产量,必然对其营养、安全性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这样对记者说。比如现在的谷类等粮食作物中,除碳水化合物外,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过去都有所下降。国外一项调查显示,现在西红柿的酸甜度值是2.77,比过去损失了近15%;维生素C含量比30年前下降了17毫克。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漫话节约用水
北京的缺水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为什么在大家公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唯一途径的节约用水和雨水利用方面,北京作为不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就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吧。
其实,中国城市普遍面临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垃圾问题。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垃圾分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出路。而且国外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以做。但做过垃圾分类工作的人就甭提多委屈了。
中国的垃圾分类,少说也做了10多年了,之前是民间在做,后来政府也在做,但政府服务水平太差,政府一直认为前端分类最难做,但是也未见得其建设好后续的垃圾产业链条,所以导致垃圾分类这件事在中国依然几乎没有效果。
好在,庞大的拾荒大军将不少资源变成了宝贝。如果你了解公众,就会发现至少相当一部分人是有垃圾分类的需求的,而政府的所作所为不断的消磨着他们的积极性。
回到节约用水的话题,它和垃圾分类有很大的可比性,节约用水这四个字已经广为人知。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人们对其的使用代价是以水费的形式支付的,在水的后续处理中,人们还支付了污水处理费。除此之外,很多城市,比如北京,还会征收水资源费。按照政府的文件说法,征收水资源费的目的,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特别是控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而水资源费用的用处较多的是管理开支、宣传教育等开支。
以北京为例,水资源极端匮乏,但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北京的缺水状况。而大多数人,依然以相对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着宝贵水资源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上升。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的使用量,是不是有必要通过经济或者其他手段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了?
北京很缺水,但大家依然觉得北京不缺水。客观的缺水之间和大家感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那么这部分反差所带来的代价去了哪里?很明显,超量开采地下水给自然界水循环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众多水库使众多河流死亡,不仅伤害了自然,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跨流域的调水,不仅在更大程度上伤害了自然界,还给当地人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社会损失。
所以,对北京来说,用水的代价是建立在对自然界水资源高度透支和掠夺其他社会资源之上的。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但是,用水的代价北京还不起,多年以来地表水根本无法有效恢复,外调水和地下水开采逐年上升。而补给给水源地居民的资金,根本无法弥补缺水所带来的影响。北京正快速走向水资源利用的恶性循环。但这座城市依然存在数额巨多的高尔夫球场,高耗水的洗浴场所,冬季滑雪场依靠水来造雪等诸多不合理用水结构。而人们的用水需求还在进一步加大。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通过不断的伤害自然界来获得暂时的繁荣。政府居然还在幻想通过居民高度的自觉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的城市,这几乎不可能。
因为人们永远也感受不到危机,感受不到缺水的负面影响,水资源现状和人们的需求之间,被强大的人类意志控制,自然的声音根本没有机会表达,所以,自然界一直最大的牺牲者,这样的牺牲非但没有得到补偿,我们甚至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了?根据上面的思路,就是让使用的水的人直接为水付出应有的代价。而不是简单的支付水费,管理费等停留在社会层面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为自然的牺牲支付相应的代价。
这需要政府建立一套新的模式来进行社会管理,需要各行业专家来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以北京为例,人们对水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不是想办法调更多的水,而是想办法让人们少使用水。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制定节约用水方面的法律,强制性的要求人们限量的使用水,在此过程中,不断的优化社会对水的需求,法律会促使人们之前高耗水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
在这之后,就可以考虑偿还之前欠给自然的了。这是一个尝试重新建立与自然关系的过程,成功与否,要得去做了才能知道。我们想可持续的生活,绝不象某些领导说的,等北京没水了,大家一起死。
比如阶梯水价的模式就可以试一试,不成功还可以改进,其他的模式也可以试一试,不断优化。但必须要去做,不然就只能等死。环境保护,就是尝试重新建立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水北调&&我的看法
今天一个机缘的巧合。我有幸聆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关于南水北调的报告。这个报告让我思考了许多。
从小我就热爱科学,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而“院士”这个字眼在我心中更是神圣的代名词,我立志也要成为一名院士。
后来,我才发现,科学只是人类利用谋取利益的工具,而这利益经常与幸福无关。
于是我经常看到科学被利益绑架,成为了犯罪的同谋。但我没有失望,我知道科学技术没有错,所有的问题都是使用者的问题。科学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宗教,一种最主流的宗教,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科学。
直到王浩老师的报告讲完,我依然不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谁在驱动?是一种规律?是各个利益集团?是政府的掌权者?还是每一个个体的力量?
北方的缺水,北京的缺水,西部的缺水,我自信我要比很多人更加了解。
但我依然不太认同这要通过如此超级规模的工程性调水来解决。我的理由是:
1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是一种自然的呈现,这跟地理位置关系很大,西部受到山脉阻挡,暖湿气流不能顺利的到达,而陆地上87%的降水均来自于海洋,所以西部肯定缺水,水的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西部地广人稀,但历史上也从未表现出多大的矛盾。
水资源的困境来源于近年跟风式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地方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由疯狂掠夺周边的资源,当然也包括水资源,于是你看到很多缺水缺的要死的城市要建中国最大的人工湖,还有城市自己吃水都紧张,非要搞个环城水系,营造水城风光,打造水生态城市。
所以我们遭遇的困难是城市发展的问题,并不是缺水的问题。而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更是永恒的事实,这个靠调水不可能扭转,我们要做的是合理规化城市。而非掠夺水资源。
2王院士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这条线路几乎可以保证水质是2级的。
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特大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城市。这个线路的难题是解决水质污染的问题。
西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
请注意,这些调水全都来自于长江,中线的水虽说取自汉江,但依然要靠长江的水补充。那么我的担忧在于: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1)假设长江真的水量无限(水利专家原话是长江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取个200亿实在小意思),假设这些调水全都成功,而且依据规划工程不断升级,暂时忽略工程对生态及普通百姓的一切影响。那么所有受南水北调好处的城市将突破水资源对发展的瓶颈效应,经济必将突飞猛进,而且我认为以当下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些城市以及不是城市的地方必将会有新的崛起。
我们没有水的时候都不顾后果,现在有这么多水,你觉得城市的发展会减缓吗?所以一切的结果就是,城市的命脉全都维系在长江上,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恐怕在某些人还没搞明白什么是城市的时候,城市成为地狱。
2)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长江的水是有限的,有个记者问王浩,遭遇干旱的时候,如果面临无水可调,会怎么办。王说,挤占航运的水。看到了吧,长江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的。长江曾经养育着长江流域的人,南水北调让他面临养育大半个中国的人,而且是如此缺水的地域,长江该如何承担这份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样下去,整个中国的用水安全如何保障。就更别提南水北调的宏大愿望“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中国大水网”了。
3)问题还在于长江本身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从三峡开始,长江水系水电开发的热度便持续升温,丝毫没有降下来的意思,长江已经不是原来的长江,作为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的长江正被一个个高悬的水库,大坝碎尸万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江还能是健康的吗?这么大的一条河,居然养活不了区区几万只鱼,长江的命运已然被人类紧紧扼住。这样的一条河,你敢把自己交出去吗?你不敢,有人逼你交。
4)长江源头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之前调水的规划是建立在长江每年水量稳定的基础上的。但是随着长江源头环境的破坏,长江如何的还能保持住稳定的水量吗?这似乎只有上帝才能知道。
3,巨型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最显著的就是移民问题,几乎每一个工程的移民都是让人绝望的,三峡是这样,南水北调也是这样。这些工程实在给有些人带来了灾难。其实更大的灾难是对于自然的,对于生态环境的,因为我们口口声声说环境至上的时候,生态保护总是被践踏的。这笔生态帐或许永远没人能算清。
其实还有更多的理由,这里就不罗列了。
其实我把我以上的观点跟王浩院士作了交流,他是认可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比如北京从一个丰水的城市变为一个世界一级的缺水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王老非常清楚的北京的缺水,可除了调水还能做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其实就是失败者,与自然博弈的失败者。那么调水真的会是潘多拉的魔盒吗?我很是担忧。当发展能够凌驾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的时候,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王老说,之前他一直在呼吁,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搞跨流域调水。他还说,要把节水像应对战争一样重视起来。
只是现在,城市眼巴巴的渴望长江之水,除了调水,还能怎么办?或许潘多拉的魔盒早已打开。关于人类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了,这个似乎还轮不到我来管,可是真的和你没有关系吗?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李宁排污量大是GDP“惯坏”的
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五家环保组织发布在华纺织行业污染调研报告,国内知名企业李宁被指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
我对李宁的记忆,一直是美好的,“体操王子”在我的心中深深地烙上了烙印。1982年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上,在男子全部7个个人项目中,李宁获全能、自由体操、单杠、跳马、鞍马和吊环6项冠军,余下的双杠项目也获得第三名。李宁当年这个成绩“空前”,直到现在也是“绝后”,这个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不知还能否有人打破?
然而这一次,李宁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彻底撕毁:去年李宁牌广告及相关推广费用用了14亿元,怎么还“被指排污量大”呢?爱护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难道李宁逆天而动、逆民而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平同志就提出,不能牺牲环保利益发展经济,难道李宁吃了“忘魂草”?
诚然,由于行业增长放缓,李宁近年来业绩呈现下滑趋势,高成本致使利润不高成为李宁一块“心病”,然而这不是李宁公司转嫁压力,在生产中不顾环保的理由。特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次被点名之后,李宁承诺2020年实现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2020年,是不是太遥远?李宁对环保的认识真的让人失望。
当然,不重视环保的企业远远不止李宁一家,就在这次发布的在华纺织行业污染调研报告中,被点名的就有ZARA、H&M、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诸多知名企业。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有钱在脸上贴金、做广告,却无钱投入治污、拂去企业责任的蒙尘?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4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有钱营销无钱治污不单是“李宁”》指出:很多企业压根不把自己排污的治理作为“天经地义的企业成本”,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说是被“惯出来”的,是被那些只追求GDP数字、不顾念环境代价的地方和部门“惯出来”的。此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对症下药,文章指出:企业有时候要靠制度和文化来塑造,只有建立起“治污是最大的公共营销”的商业逻辑,只有让消费者“用钱投票”能够对企业形成压力文化,才能让污染环境上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法则,“有钱营销无钱治污”的怪事才不会上演,良企驱逐劣企的优胜劣汰规则才能生效。
药方有了,能不能治病、如何治病?这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期盼,任何人、任何企业不能剥夺百姓呼吸清新空气、享受蓝天白云的权利。重拳治污,全力环保,政府当仁不让。而政府要主动有为,必须让GDP走下神坛
大量纺织企业环境违规
“在用五颜六色的廉价服饰装点世界的同时,却把污泥浊水留在了自己的家中。中国的这种做法,连老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日前给记者们讲解刚刚出炉的调研报告。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9日下午联合发布《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披露了48家违法排污的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名单。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耐克、溢达、沃尔玛、H&M、Levi's、阿迪达斯、巴宝莉、361度、安踏、雅戈尔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名列其中。
大量纺织企业环境违规
马军告诉记者,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量约占世界一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34%。然而,纺织业每年产生的近25亿吨废水和其他污染物,却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土壤和地下水。
马军告诉记者,仅在中国污染地图数据库中收录的纺织企业就超过6000家,其中部分企业因私设暗管、污水直排、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等,受到处罚或未被限期治理。而这些企业中,不乏大型国际、国内品牌的供应商。
据悉,上述环保组织通过调研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纺织产品制造商与知名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于今年3月22日、26日和29日向48家企业(见左图)的CEO发出信件,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排查确认,并通过绿色采购推动供应商整改提高。
据报告称,调研发现,Zara部分疑似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包括被当地群众投诉、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被评为当地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之一,以及因清理废水池事故导致多人伤亡等。而Zara的回复称:“很遗憾我们不能回应来自学校、大学和专业人士等个体对于我们业务模式的疑问。”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地方政府是企业排污的“鼓风机”
 一轮又一轮的灾难砸向遍体鳞伤的中国。紫金矿业这样腰缠万贯的显性灾难大家看得很起劲,而像辽宁营口造纸厂持续向辽河、渤海非法排污的重大灾难,很多人假装双眼茫然一片,什么也没看见。
  这样的灾难也不是隐性的,所有业内人士都清楚,住在两岸的居民和住内水体里的鱼虾也都心知肚明。话说2006年的冬天,笔者也曾随环境保护总局与其他八个部委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到过这个造纸厂,当时官方的说法是“马上要关,马上要关”。
  几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造纸厂在时间奶奶的煎熬下变成了更老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会稳定”成为这个企业合法排污的更为强硬的理由。
营口市政府左右为难,四面讨好,牺牲来牺牲去,最后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他们相信,反正污水是排向大海,知道的人不多,有缘“直接体验”的人,更是稀少,因此遮掩、拖延上几年十几年,终究困难有可能自动消解,到时候,一个最不要脸的“拖字诀”,可能是中国式环保智慧的上佳案例。
  在中国,地方政府确实一直处在角色混乱之中。
人们不知道政府到底是要公共利益还是只追求经济利益,人们分不清政府的一二把手与企业的一二把手除了名号不同之外,还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
地方政府被经济发展的指标压迫得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和道德,丧失了作为政府的最基本立场,丧失了公众信任政府的最普通法理。其结果,就是政府成了企业排污的“中场发动机”,成了企业污染排得更多更快的“鼓风机”。
  于是乎,我们看到政府四处派员组队,四处打探,八方出击,开出没有任何底线的优惠条件去拉拢高能耗高污染低品质的企业入驻;
于是乎,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层层分解招商引资的指标,甭说环保局、林业局分到了高额的任务,就连档案局、司法局也可能分到不少招商要求。
这样的后果就是,政府在企业面前,没有了任何公共管理的职权。
  因此企业也就很放肆和胆大。所有的企业都会把当时政府的承诺一一写下“会议纪要”,仿佛“立字为据”的婚约,势头一不妙就拿出来要挟政府。
当时你说好了鼓励我免费排污三十年,如今我刚刚排污不到十年,就要我关张,就想凭一纸休书把我扫地出门,我当然不干。纵你再搬出千条法律万字新政策,反正我抱着当年的山盟海誓就是不松口。
政府此时更是为难,要说当年只是一时糊涂,为了几个臭钱,为了满足一下发展的欲望,而做下些许轻佻放荡之事,倒也可以理解。要命的是企业入驻之后,更是贪上了这些企业的财色,有事没事都要去揩点油割点肉,有理没理都要人家交纳些份儿钱管理费。
所有的企业都是天下最会算账的主儿,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贿赂都会纳为“科研经费”,所有的上贡上香之资都会被摊入“管理成本”,因此,政府的各部门或者各部门的员工从企业身上横征暗敛走的每一分钱财,都会化为企业勇敢排污、非法生产的高昂动力。
企业之所以敢在一方地面上肆意妄为,实则是受了政府明里暗里的指使和鼓励。
  因此,当环保部门说自己权力太小的时候,这个部门一定是在说谎。因为中国政府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全体人民,而全体人民都发出呼声,要对非法排污的企业实施严厉惩罚的时候,环保部门居然不敢有任何的动作,显然是其没有尽到工作责任。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四万亿”会压垮多少民间环保组织
在中国呆得时间越长,你越感觉不到中国社会保护环境的诚意。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觉得需要破坏更多环境来让经济变得更好;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只有大力践踏环境,才可能保护经济之舰不至搁浅。
好的政策出台并下达的时候,即使是最伤害生态的行为也会被套上这个政策的外衣;而不好的政策下达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能它的掩护下毫无惧意地迫害生态。
2008年6月19日,云南省澜沧江上的景洪电站开始发电,据说这是目前云南省最大的电站。它与漫湾、小湾、大朝山等电站一起把澜沧江给肢解了。
(小题)“四万亿”带来的水电肉搏战
近期,“四万亿”带来了一系列冲突。有人揪心地看到一场场肉搏战正在上演。出场的一方,大概可以说是民间环保组织,或者说中国自发的环境力量;
出场的另一方,是水电、冶炼、资源开发、森林砍伐等各种利益集团或者说中国自发的经济发展力量——自然,也是中国生态的破坏力量。
表面上看,是民间环保组织在节节败退,而实际的后果,是几败俱伤,是多败,是中国江河被摧毁,是中国的森林被纯化,是中国的土地都被剥去外皮,是中国的所有村庄都面临泥石流的危险,是中国所有的人,都将继续生活在肮脏的空气中;是中国所有的富豪和穷民,都不得不喝污水。
中国所有省市都在以救市的名义出台了大量的投资拉动政策。
云南省大概是“四万亿”热潮中最为疯狂的;他们居然设计了高达“三万亿”规模新经济发展规划,几乎所有的都是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土地转让、木本油料作物种植这类毫无“聪明内涵”、根本不需要脑子就可开发的项目;
在所有的疯狂中,准备把云南所有江河都剁成小段的水电开发,又是最为疯狂的一类;
为了让疯狂不太显眼,有关方面把水电打扮成了“清洁能源”,打扮成了“致富当地百姓的能源”,打扮成了“生态保护项目”。
2008年12月27日,在小雨夹着的大风中,我们站在六库电站小沙坝移民形成的“新农村”里,在村委会对面的一堵墙上,贴着六库电站的环境影响报告的简本,上面号召“公众”参与提供意见,时间期限是从12月15日,至12月26日。
& & 一个年轻的村民走过来,我问他看过这个报告书没有,他说,我们农民都不识字,识字的只是干部们,我们都不懂这纸上说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怎么可能提出什么专业的意见?
接下来的信息更加的催人心魂魄,金沙江的阿海电站要在12月29号召开评估会,很是负责任地邀请了环保组织参加。
而实际上,在12月22日,虽然没有获得任何许可,阿海电站的所有前期工作都全部就绪,说是搞三通一平,可连两岸的“导流洞”都已经修通,随时可以堵江合龙筑坝。
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不得不强行把刚刚参加完江河十年行、仍旧生着病的民间地质专家杨勇,给请到北京,因为她担心环保组织缺乏专业性,将给到手的机会带来更加致命的伤害。
与此同时,公众与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