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大金融有互联网金融资金托管管吗?

信和大金融:银行存管有多重要你知道吗?
一段时间以来,银行存管成为网络借贷机构的标配,许多投资者对平台进行筛选的时候,有否有存管排在首要位置。那么银行存管从哪里来,发展的如何,为什么会如此重要?信和大金融为各位简要介绍一下。
资金存管最早出现在证券行业中,监管要求证券公司负责证券交易的管理,资金结算与管理交由银行,此举对证券公司与用户资金进行了有效隔离。延伸至网络借贷行业,就是平台管交易,银行来管钱,这就根除了平台卷钱跑路的嫌疑。
最早提出网络借贷机构实现银行存管的是2015年7月监管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作出具体规范的是2016年8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具体细则的出台是2017年2月银监会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
下饺子般的监管都要求银行资金存管,那么银行存管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首先,存管是监管硬性要求,不上存管就不能开展业务;其次,上线存管之后,用户的资金和交易会更加安全,平台的信息将更加透明,平台的实力将更加凸显;第三,上线存管后,资金将彻底隔离、投资账户独立、银行参与监管,对于用户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现在有多少家网贷机构上线银行存管系统?据统计,目前完成银行存管系统上线的网贷平台共计251家,仅占全国在运营平台总量的14.1%。占比如此之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并不是什么平台都可以接存管的。银行会对平台实缴资本、股东背景、股权结构、管理团队、交易量、资产状况等情况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条件才可以接入存管系统。
可能有人会问,你们平台上存管了吗?开始敲黑板划重点了,老铁们!信和大金融与新网银行4月签署存管协议,到7月中旬,旗下资产家官网平台已上线银行存管,新网银行开设投资人、借款人专户,用户资金不经过平台直接由银行监管,放心又省心。
此外,由于信和大金融旗下产品众多,因此银行存管需要分批次、分阶段的上线,目前,信和大金融平台、资产家APP均已启动银行存管上线的准备工作,会在监管要求的期限内推动银行存管上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商业资讯)
24小时排行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信和大金融&网络借贷新政策会有多大影响
  继银监会近日下发了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 (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后,业界日前纷纷称监管机构将出台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对个人及企业借款的最高限额均进行了界定。
  普惠是政策取向
  记者也向多位业界人士求证,他们表示《暂行办法》应该会很快出台,基本上已经确认了会增加这样一条关于借款上限的规定。有业界人士指出,《暂行
办法》规定网络借贷金额应以小额为主,并明确划定了借款人的借款上限——在单一网贷平台,个人最多借款20万元,企业法人最多借款100万元。同一法人或
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如果该规定严格执行,对行业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8788/sites/default/files/gnuj_9.jpg" STYLE="height:273 width:500px"
TITLE="信和大金融&网络借贷新政策会有多大影响" />
  “这种规定对于个人业务没有影响,对于企业借款则有冲击”,刚刚上任的和信贷CEO周歆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利用现有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绕过去。
  PPmoney万惠董事长陈宝国认为,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在资产端的关键是小额分散,因此这一规定使得互联网金融进
一步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顺应普惠金融的大趋势,有利于有效降低风险,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目前,业内部分以大标为主的平台将面临不小的调整压
力,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同时,陈宝国指出,当前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必须做到各平台借贷和信用信息实现共享,才能使这一规定发挥更大的效力。所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
息共享平台、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也是防范集中度风险的重要举措。据悉,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已成为PPmoney万惠的主要业务,占业务总量的
50-60%,人均借款约3800元,额度较小。陈宝国坦言,目前,PPmoney万惠的汽车金融业务主打的也是20万元以下的借款区间,该政策可能会对
他们的房贷业务有所影响,但这块业务占比较小。
  “其实这样的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的定位就是和传统金融有所区别的,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让其做
‘普惠金融’,而不是和银行去竞争,如果去做银行现在做的事情,这个新兴事物就没有意义了。”汇中财富CEO曹伟这样认为。
  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
  如果从风险控制方面来考虑,防范风险过度集中,对机构和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告诉记者,关于借款限额,业内其实一直都有讨论,如果最终的办法按此规定执行,一方面对以大额借款标的为主的网贷平台业务
以及部分较高金额的借款业务影响比较大,面临业务转型的局面。例如现在一些平台中的房贷抵押、高端车辆抵押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多数是超过这个限额的,这
些业务可能就需要调整。另一方面,按此规定的限额,网络借贷金额以小额为主,对于平台风控来说可以有效防范风险过度集中,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互联网金融是
传统金融业务的有效补充,它肩负着发挥普惠金融的重任,网贷行业在具体业务中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所以限额往小额调整应该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
这个限额的规定后续如何更好地实施可能也是个问题,目前各个平台之前的借贷信息不透明也不共享,行业内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很多借贷信息难以
做到确认。所以行业内还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让更多信息公开透明。
  记者获悉,目前在业内有相当平台做大单。其中有多家国资或上市公司系的平台,其项目或多或少也有超过《暂行办法》限额的情况。比如国资系的开鑫贷,上市公司系的银湖网、鹏金所以及金一文化、萃华珠宝等公司旗下的珠宝贷等平台。
  但是,也有大多平台已经走在了转型的路上。如红岭创投今年上线分期乐购消费金融平台,人人聚财也已转型做车贷业务。
  “如果《暂行办法》中限额规定真的下来,平台只有调整自己的业务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但也不排除有平台将来会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来继续做
(大标)。目前来看,限额的规定究竟如何实施也还是一个问题,毕竟现在各家平台的借款信息并不透明,较难监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 信和大金融 [我要发帖]
  一、P2P做大额业务有没有兜底的实力?  很早之前我就琢磨出了一个小技巧,能够查出P2P行业大部分的借款企业,进行过大量的实操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以前也很是扒过一些平台,而业内其实是有一些人也能查出来的,但是很多信息披露很不透明的平台,想查到什么是很难的。  可是查出来又能怎么样呢?P2P做大额业务我一直是不看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借款成本以及违约常态化。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P2P对应的不应该是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大额项目,P2P的专业性、借款成本、客户群体、自身实力等决定了大多数平台没有实力与能力去做那些大额业务。P2P不兜底是没人和你玩的,那么做大额业务你有兜底的实力吗?  这次招财宝事件,3个亿的数额是保险公司兜底了,也告诉很多人,地方金交所的资产质量处于什么水平,四板挂牌企业发的债,是否一定就比P2P的资产更优质?  业内也有不少平台是和担保公司合作的,有的是项目合作,有的是担保合作,但是担而不保的也不在少数,而且担保公司本身担保能力存疑,河北融投以及贵州能源这也是轰动一时的热点事件,担保行业疯狂的时候比P2P疯狂的那几年还要疯狂,疯狂的吸收资金,崩盘之后,自身已经千疮百孔了,他们的担保能力无疑是需要质疑的。  也许有些担保公司是好的,但是投资人很难判定一个担保公司的情况,是好是坏无从知晓,只能对担保行业打一个问号了,对担保行业保持疑问在现阶段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现阶段的经济情况是有目共睹的,违约将成为新常态,P2P做大额业务有没有兜底的实力?  二、P2P能不能做大额业务?  监管层的意图很明显,P2P不要去搞大额业务,这不是你们应该搞的。  对于P2P行业的企业贷项目,自从查过业内几个知名平台的企业贷项目,见识了借款企业的质量之后,就再也没有考察企业贷项目的兴趣了,负债是资产的10倍都能借到钱。  在上海大额业务的一个可能路径被堵死了,在上海的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中监管再提小贷业务应贯彻“小额、分散”原则。小贷业务还需要强调小额、分散,说明监管层很明白现在大量申请的小贷公司打的什么主意。有可能其他城市会跟进上海的政策。  做大额业务的很多平台都在为大额业务找出路,金交所、小贷公司,是可能的路径,但是《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专项监管指引(试行)》中规定了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相同的个人20/100、100/500限额,监管不想让P2P做大额业务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监管法规出台后,很多平台都转型车贷、消费金融等小额业务,然而这些领域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平台,只有很少的平台能够通过金交所、小贷途径转型成功,亦或是一些有实力的平台能够在小额业务上转型成功。小额信贷领域对风控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经验、技术的积累想要做好可能性是比较低的,而且要和那些具有先发优势的平台竞争,这无疑是一个残酷的过程。  这两种方式的转型都不是容易的,很多平台既走不了金交所、小贷这条路,也走不了小额业务这条路,随着监管趋严,淘汰是无法避免也是本来应有的,一个行业有淘汰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  还有一个可能的出路是去做竞争还没那么激烈的小额信贷市场,但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三、中小企业借款难问题  肯定有人要说中小企业借款难问题,但这个问题从有中小企业开始就存在,也没见出什么了不得是的事情,企业活不下去的时候,借给它们钱就能活下去了吗?活不下去,归根结底是竞争力不足问题。  有人说大环境不好,同样的大环境别人能赚到钱,你赚不到,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强者生,弱者死,这是现实的规律。当自身赚不到钱、活不下去的时候,不应该只从外部找理由。找理由和找方法,这是两条不同的路。  自身条件不行,就该借不到钱,如果连年亏损还往里送钱,那就不是做金融了,是在做慈善,金融就该以风险为第一考量;那些僵尸国企,出了事不还得政府兜着,你中小企业连年亏损,又没有人给你兜着,凭什么要把钱往火坑里扔,P2P借出去的钱可是投资人的钱。  就像人生一样,自身不能为自己的成长造血,能指望别人灌鸡汤而茁壮成长吗?  把企业换成人也是成立的,越没钱、赚钱能力越差的人借钱越难。  四、金融、类金融监管  只要是金融、类金融的业务就没有不需要强监管的。  P2P刚开始没有监管,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未来只有那些有资质有能力的平台才能存活下来,大多数平台必然要被淘汰,一旦监管跟上没有实力的平台想不死都难。  担保本身还算一个有门槛的行业,本来好好的该做担保,非得做吸收资金放贷的业务,必然有不少是只吸收资金而不放贷,给的收益又那么高,随便开各店就能吸收资金,而且又没有监管,崩盘就不可避免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托·约·登宁的说法:“资本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而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它就不惜冒犯任何罪行”。  一个没有监管的类金融行业,对某些人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利润,这个行业又怎么可能不出事。  金融创新不应该是单纯的降低门槛,P2P、担保、信托都是这样,一个没有强监管的金融类金融行业,出问题是必然的,也许这给一些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但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投资人不成熟是一方面,监管也不能说毫无责任,投资人教育付出的代价未免过于沉重。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安心财富客户端,
一手掌握,马上有钱
热门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信和大金融有ICP许可证吗 有银行资金存管吗?
11:55:50阅读数:175作者:未知
特此声明:以上企业信息来自互联网,本公司不对真实性负责。此信息为企业免费宣传展示。安心贷与以上企业无任何关联关系。(若需删除,请致电安心贷客服)
据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累计撮合规模 95亿元 ,累计注册用户数 53万0096人 ,安全运营时间
2年219天,那么信和大金融有ICP许可证吗 有银行资金存管吗?安心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信和大金融有ICP许可证吗
据希财网小编发现,信和大金融已经获得了ICP许可证,为京ICP证160220号。
二、信和大金融有银行资金存管吗
据希财网小编通过观察发现,信和大金融并没有实现银行资金存管,官网上也没有相关信息展示,是否签订银行存管协议,银行资金存管处于何种阶段都不可知,目前仅95家P2P平台实现银行资金存管,但监管方向也在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信和大金融有ICP许可证吗 有银行资金存管吗?&的相关内容介绍,小编一再强调,选平台投资,首先注重平台背景实力和业务类型,保障实力,然后再考虑合规性,不然选择的平台就可能成为下一个&&。
【安心小编提醒】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自成立以来,交易总额突破53亿;注册人数超过120万;在鱼目混杂的p2p领域能够独领风骚,其风控安全措施是非常成熟了。安心贷不仅凭借着安全、专业的风控能力已成为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平台,而且也是知名度、信誉度提升最快的平台之一。所以,安心贷是您、、平台的不二选择!
【声明】信和大金融有ICP许可证吗 有银行资金存管吗?内容由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信和大金融问答
类型 产品名称 期限 预期收益率
网贷最新攻略
实用理财工具
理财计算器
贷款计算器
信用卡计算器
理财频道入口
你可能也感兴趣
关注微信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信金融资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